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Potassium Titanium Hexacyanoferrate(Ⅱ) Loaded with Cesium in a Fixed Bed Calciner 被引量:1
1
作者 冯孝贵 景山 +2 位作者 吴秋林 陈靖 宋崇立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84-189,共6页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potassium titanium hexacyanoferrate( Ⅱ ) (KTiFC) loaded with cesium (referred to as Used Exchanger,or UE) was-studied at different flow rate of air in a fixed bed calciner. The calc...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potassium titanium hexacyanoferrate( Ⅱ ) (KTiFC) loaded with cesium (referred to as Used Exchanger,or UE) was-studied at different flow rate of air in a fixed bed calciner. The calcina t ign processconsisted of four stages:ambient temperature- 180℃ (stageⅠ ), 180-250℃(stage Ⅱ), 250-400℃ (stage Ⅲ), and constant 400℃ (stage Ⅳ).The most intense reaction occurred in stage .Ⅱ. The rate of thermal decomposition was controlled, depending on the O2 flux, by O2 or CN concentration in ditterent stages. Results from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DTA) showed that the calcination reaction of the anhydrous UE was exothermic, with an approximate heat output of 4.6kJ·g^-1, which was so large to cause the possible agglomeration of calcined residues. The agglomeration could be avoided by enhancing heat transfer and controlling the O2 flux.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as no cyanides in the calcined residues and no CN-bearing gases such as HCN and (CN)2 in the off-gas. It seemed that the catalytic oxidation furnace behind the fixed bed calciner could be cancell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al decomposition fixed bed calciner potassium titanium hexacyanoferrate (ⅱ (KTiFC) AGGLOMERATE
下载PDF
硫酸铵-碘化钾-乙基紫体系浮选分离Pb(Ⅱ) 被引量:44
2
作者 宋连卿 白海鑫 李全民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8-261,共4页
研究了硫酸铵 碘化钾 乙基紫体系浮选Pb(Ⅱ )的性能及Pb(Ⅱ )与常见离子的分离。研究表明 ,在水溶液中 ,Pb(II)与I- 、乙基紫阳离子 (EV+ )生成三元离子缔合物沉淀 (PbI- 3)·(EV+ ) 2 和 (PbI2 - 4)·(EV+ ) 2 。在 0 1g/mL ... 研究了硫酸铵 碘化钾 乙基紫体系浮选Pb(Ⅱ )的性能及Pb(Ⅱ )与常见离子的分离。研究表明 ,在水溶液中 ,Pb(II)与I- 、乙基紫阳离子 (EV+ )生成三元离子缔合物沉淀 (PbI- 3)·(EV+ ) 2 和 (PbI2 - 4)·(EV+ ) 2 。在 0 1g/mL (NH4 ) 2 SO4 存在下 ,该沉淀能很好地浮于水相表面。在水相pH为 1 0~ 4 0时 ,通过浮选可使Pb(Ⅱ )与Zn(Ⅱ )、Mn(Ⅱ )、Fe(Ⅲ )、Co(Ⅱ )、Al(Ⅲ )、Ni(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铵 碘化钾 乙基紫 Pb() 浮选分离 三元缔合物
下载PDF
偶氮胂I-高碘酸钾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Mn(Ⅱ) 被引量:9
3
作者 王旭珍 张志智 +1 位作者 杨丽莉 张秀香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0-33,共4页
研究了在HAc NH4Ac介质中,以1,10 菲口罗啉为活化剂,锰(Ⅱ)催化高碘酸钾氧化偶氮胂Ⅰ褪色反应的条件及影响因素,建立了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Mn(Ⅱ)的新方法。方法线性范围为0~80μg L,检出限为6.3ng mL,对60μg LMn(II)测定的相对标准... 研究了在HAc NH4Ac介质中,以1,10 菲口罗啉为活化剂,锰(Ⅱ)催化高碘酸钾氧化偶氮胂Ⅰ褪色反应的条件及影响因素,建立了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Mn(Ⅱ)的新方法。方法线性范围为0~80μg L,检出限为6.3ng mL,对60μg LMn(II)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6%。导出了动力学方程,该催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30.4kJ mol。已用于野菜、水果样品中锰(Ⅱ)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 痕量分析 偶氮胂I 高碘酸钾 催化光度法 1 10-菲啰啉 生物体 必需微量元素
下载PDF
Fe(Ⅱ)/K_2S_2O_8对水体中As(Ⅲ)的氧化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郑伟 杨曦 +2 位作者 张金凤 张川 孔令仁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1-42,57,共3页
研究了Fe(Ⅱ)/K2S2O8对水体中As(Ⅲ)的氧化作用,以及pH值、Fe(Ⅱ)初始浓度等因素对氧化As(Ⅲ)的影响,并且采用分子探针法的竞争性实验鉴定了体系中产生的活性中间体,探讨了K2S2O8在Fe(Ⅱ)存在的条件下对As(Ⅲ)的氧化机理。
关键词 As(Ⅲ) Fe() 过硫酸钾 硫酸根自由基 羟基自由基
下载PDF
改性竹炭对水溶液中Cu(Ⅱ)、Cd(Ⅱ)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0
5
作者 伍婵翠 梁英 +3 位作者 李京鸿 莫晓晓 高清 余俊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7-381,419,共6页
采用不同方法对竹炭进行改性,寻求吸附效果最好的改性产品,并研究其对溶液中Cu2+、Cd2+的吸附性能,考察了吸附时间、溶液pH值、吸附温度和溶液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同时与未改性竹炭的吸附性能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 采用不同方法对竹炭进行改性,寻求吸附效果最好的改性产品,并研究其对溶液中Cu2+、Cd2+的吸附性能,考察了吸附时间、溶液pH值、吸附温度和溶液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同时与未改性竹炭的吸附性能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氧化改性竹炭对Cu2+、Cd2+的吸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方法改性竹炭和未经改性的竹炭。吸附温度为15℃、25℃、45℃时,氧化竹炭对Cu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6.653mg/g、6.702mg/g和7.897mg/g,而氧化竹炭对Cd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700mg/g、1.826mg/g和2.282mg/g。氧化改性竹炭对Cu2+、Cd2+的吸附均符合Freundlich方程和Langmuir方程。实验证明,氧化竹炭是一种应用前景广泛的重金属离子吸附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竹炭 改性 竹炭 吸附 Cu() Cd()
下载PDF
硝酸钠-碘化钾-罗丹明B体系浮选分离汞Ⅱ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涂常青 温欣荣 苑星海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13,共3页
研究了硝酸钠 -碘化钾 -罗丹明B体系浮选分离汞 的行为和汞 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 ,控制溶液pH 5 0 ,当固体NaNO3用量为 1 0g ,0 1mol/L碘化钾和 0 0 0 1mol/L罗丹明B溶液的用量均为 0 5mL时 ,Hg2 + 可被定量浮选 ,而Cu... 研究了硝酸钠 -碘化钾 -罗丹明B体系浮选分离汞 的行为和汞 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 ,控制溶液pH 5 0 ,当固体NaNO3用量为 1 0g ,0 1mol/L碘化钾和 0 0 0 1mol/L罗丹明B溶液的用量均为 0 5mL时 ,Hg2 + 可被定量浮选 ,而Cu2 + ,Zn2 + ,Mn2 + ,Co2 + ,Ni2 + ,Fe2 + ,Al3+ 等离子在此条件下不被浮选 ,实现了Hg2 + 与这些离子的定量分离。方法用于合成水样中微量汞 的定量浮选分离测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钠 碘化钾 罗丹明B 浮选分离 合成水样 测定
下载PDF
柠檬酸-Fe(Ⅱ)/K2S2O8对敌草隆降解的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郑伟 张金凤 +2 位作者 王联红 孔令仁 杨曦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22,共4页
研究了初始pH值为3.0时敌草隆在柠檬酸-Fe(Ⅱ)/K2S2O8体系中的降解行为.结果显示,0.1mmol.l-1敌草隆的最佳降解条件为:[K2S2O8]=2.0mmol.l-1,[Fe(Ⅱ)]=1.0mmol.l-1,[CA]=0.5mmol.l-1.在该条件下,敌草隆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半衰期... 研究了初始pH值为3.0时敌草隆在柠檬酸-Fe(Ⅱ)/K2S2O8体系中的降解行为.结果显示,0.1mmol.l-1敌草隆的最佳降解条件为:[K2S2O8]=2.0mmol.l-1,[Fe(Ⅱ)]=1.0mmol.l-1,[CA]=0.5mmol.l-1.在该条件下,敌草隆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半衰期为30.5m in.此外,采用分子探针法鉴定了体系中产生的硫酸根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并采用液-质联用技术鉴定了敌草隆在柠檬酸-Fe(Ⅱ)/K2S2O8体系中的降解产物,探讨敌草隆在柠檬酸-Fe(Ⅱ)/K2S2O8体系中可能的降解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敌草隆 Fe() 过硫酸钾 柠檬酸 硫酸根自由基 羟基自由基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对心房颤动患者外向钾电流的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丁银元 曾晓荣 +4 位作者 杨艳 刘智飞 李妙龄 周文 裴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422-1425,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心房颤动(AF)患者心房肌外向钾电流的作用及其受体机制。方法:采用急性酶解法获取游离心房肌细胞,应用膜片钳全细胞技术记录外向钾电流。结果:(1)在钳制电位-10mV~+50mV时,AF组瞬时外向钾电流(Ito1)密...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心房颤动(AF)患者心房肌外向钾电流的作用及其受体机制。方法:采用急性酶解法获取游离心房肌细胞,应用膜片钳全细胞技术记录外向钾电流。结果:(1)在钳制电位-10mV~+50mV时,AF组瞬时外向钾电流(Ito1)密度明显低于窦性心律(SR)组(P<0.01),而持续性外向钾电流(Isus)密度与SR组无明显差异。(2)以0.1μmol/LAngⅡ灌流后,在钳制电位0mV~+50mV时,SR患者的Ito1密度明显低于灌流前(P<0.01),其动力学特性没有改变,AngⅡ对AF组Ito1的抑制作用明显低于SR组(P<0.01)。0.1μmol/LAngⅡ对两组Isus没有影响。(3)AngⅡ对Ito1的抑制作用可逆,10μmol/L缬沙坦(valsartan)以及1μmol/L沙拉新(saralasin)均能完全消除0.1μmol/LAngⅡ对Ito1的抑制,以10μmol/Lvalsartan灌流后,膜电位+50mV时Ito1的电流密度增加(22.46±4.30)%。结论:AngⅡ通过Ⅰ型受体(AT1R)介导,明显抑制心房肌细胞膜Ito1,是AF患者心房肌瞬时外向钾通道电重构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 心房颤动 钾电流
下载PDF
丹参酮ⅡA磺酸钠和丹参素对猪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钙激活钾通道的激活机制 被引量:39
9
作者 张洁 曾晓荣 +1 位作者 杨艳 刘智飞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70-273,共4页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DS-201)和丹参素(DS-182)的冠状动脉舒张作用除了已知的机制外,是否还与钙激活钾通道(KCa)有关。方法猪冠脉平滑肌细胞贴附式和内面向外式膜片钳单通道电流记录技术。结果DS-201和DS-182均可激活冠脉平滑肌细胞...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DS-201)和丹参素(DS-182)的冠状动脉舒张作用除了已知的机制外,是否还与钙激活钾通道(KCa)有关。方法猪冠脉平滑肌细胞贴附式和内面向外式膜片钳单通道电流记录技术。结果DS-201和DS-182均可激活冠脉平滑肌细胞KCa,但DS-201在内面向外膜片方式下激活KCa;而DS-182在细胞贴附膜片方式下激活KCa。结论DS-201和DS-182激活KCa的作用机制不同。DS-201能直接激活KCa,而DS-182则可能需要一系列胞内过程。这种差异可能与二者的结构和溶解性质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A磺酸钠 丹参素 钾通道 平滑 血管 冠状血管 膜片钳技术
下载PDF
高锰酸钾-甲醛-Fe(Ⅱ)化学发光新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云华 杜建修 +1 位作者 封满良 吕九如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1049-1051,共3页
有关高锰酸钾氧化有机物的化学发光反应已有不少报道[1~3],初步形成一个新的化学发光体系[4].但高锰酸钾与无机物化学发光反应的研究至今尚未见报道.我们发现,在甲醛存在下,高锰酸钾在酸性溶液中可氧化Fe(Ⅱ)产生很强... 有关高锰酸钾氧化有机物的化学发光反应已有不少报道[1~3],初步形成一个新的化学发光体系[4].但高锰酸钾与无机物化学发光反应的研究至今尚未见报道.我们发现,在甲醛存在下,高锰酸钾在酸性溶液中可氧化Fe(Ⅱ)产生很强的化学发光.根据这一发现,采用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分析 高锰酸钾 甲醛 测定
下载PDF
氯化钠-碘化钾-罗丹明B-液固浮选分离镉(Ⅱ)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涂常青 罗建中 温欣荣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77-79,共3页
研究了NaCl KI 罗丹明B液 固浮选分离镉(Ⅱ)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控制pH7.0,当固体NaCl用量为1.0g,0.1mol/LKI溶液和1.0×10-3mol/L罗丹明B溶液的用量分别为1.0mL、1.5mL时,Cd2+可被定量浮选,而Zn2+、Ni2+、M... 研究了NaCl KI 罗丹明B液 固浮选分离镉(Ⅱ)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控制pH7.0,当固体NaCl用量为1.0g,0.1mol/LKI溶液和1.0×10-3mol/L罗丹明B溶液的用量分别为1.0mL、1.5mL时,Cd2+可被定量浮选,而Zn2+、Ni2+、Mn2+、Co2+、Al3+等离子在此条件下不被浮选,实现了Cd2+与这些离子的定量分离,并对合成水样中微量镉(Ⅱ)进行了定量浮选分离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 液-固浮选分离 KI 罗丹明B
下载PDF
紫外光照射下铁锰物种对酸性橙Ⅱ的脱色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汪宁改 李国亭 +3 位作者 刘秉涛 李东颖 刘会娟 曲久辉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2-246,共5页
以高铁酸钠原液对酸性橙Ⅱ进行氧化脱色,并对比了高锰酸钾在紫外光照射下的脱色能力.结果表明,254 nm紫外光照射提高了高铁酸钠原液与高锰酸钾的脱色效能,而且紫外光和高铁酸钠原液联合使用时,对染料的脱色速率是单独紫外光和单独高铁... 以高铁酸钠原液对酸性橙Ⅱ进行氧化脱色,并对比了高锰酸钾在紫外光照射下的脱色能力.结果表明,254 nm紫外光照射提高了高铁酸钠原液与高锰酸钾的脱色效能,而且紫外光和高铁酸钠原液联合使用时,对染料的脱色速率是单独紫外光和单独高铁酸钠原液脱色速率的1.11倍,产生了一定的协同作用.通过对比紫外光照射下硝酸铁和硫酸锰的脱色能力,证明低价态的水合Fe(物种具有较强的光反应性,异丙醇淬灭试验证明产生了大量羟基自由基.另外,在所考察的pH范围内,无论紫外光照射与否,相对于硫酸锰和高锰酸钾,硝酸铁和高铁酸钠原液都保持了较高而稳定的脱色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酸盐 高锰酸钾 酸性橙 脱色
下载PDF
淀粉—KI体系光度法测定微量铜(Ⅱ)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俊义 余荣珍 刘德汞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6年第3期270-272,共3页
本文利用碘与淀粉的高灵敏显色反应,建立了光度法测定微量铜的新分析方法。该法简单易行,灵敏准确.Cu2+离子浓度在1.0×10-6~6.0×10-5mol.L-1区间符合比耳定律,检测限为5×10-7mol... 本文利用碘与淀粉的高灵敏显色反应,建立了光度法测定微量铜的新分析方法。该法简单易行,灵敏准确.Cu2+离子浓度在1.0×10-6~6.0×10-5mol.L-1区间符合比耳定律,检测限为5×10-7mol.L-1。对水样中微量铜的测定.回收率在98.2%~99.6%之间变化,RSD为2.2%和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分光光度法 碘化钾 测定
下载PDF
碘化钾-溴化十六烷基吡啶-水体系浮选分离钯(Ⅱ)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曹书勤 马万山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9-52,共4页
研究了碘化钾-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水体系浮选分离钯的行为及与一些金属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Pd(Ⅱ)与碘化钾、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形成不溶于水的三元缔合物PdI42-.2CPB+,此三元缔合物可浮于水相上层,分成界面清晰的液... 研究了碘化钾-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水体系浮选分离钯的行为及与一些金属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Pd(Ⅱ)与碘化钾、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形成不溶于水的三元缔合物PdI42-.2CPB+,此三元缔合物可浮于水相上层,分成界面清晰的液-固两相。当溶液中碘化钾、溴化十六烷基吡啶的浓度分别为1.5×10-2mol/L,1.5×10-3mol/L,pH3.0时,Pd(Ⅱ)可与Zn(Ⅱ),Mn(Ⅱ),Al(Ⅲ),Ni(Ⅱ),Co(Ⅱ),Fe(Ⅱ)离子等定量分离,且Pd(Ⅱ)的浮选率达到99.4%以上。对合成水样的分离和测定,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钯() 浮选分离 碘化钾 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
下载PDF
碘化钾-甲基紫-水体系液-固分离铅(Ⅱ)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涂常青 温欣荣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1-53,共3页
研究了碘化钾-甲基紫-水体系液-固分离铅(Ⅱ)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的分离条件。结果表明,当0.1mol/L碘化钾溶液和1.0×10-3mol/L甲基紫(MV)溶液的用量分别为0.6mL,0.2mL时,Pb(Ⅱ)能与I-,MV+形成(MV)2(PbI4)沉淀,而Cu(Ⅱ),Zn(Ⅱ),Mn(... 研究了碘化钾-甲基紫-水体系液-固分离铅(Ⅱ)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的分离条件。结果表明,当0.1mol/L碘化钾溶液和1.0×10-3mol/L甲基紫(MV)溶液的用量分别为0.6mL,0.2mL时,Pb(Ⅱ)能与I-,MV+形成(MV)2(PbI4)沉淀,而Cu(Ⅱ),Zn(Ⅱ),Mn(Ⅱ),Ni(Ⅱ),Cd(Ⅱ),Co(Ⅱ),Fe(Ⅱ),Al(Ⅲ)等离子在此条件下不形成沉淀,实现了Pb(Ⅱ)与这些常见离子之间的定量分离。应用本法对合成水样中微量铅(Ⅱ)进行定量分离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 液-固分离 碘化钾 甲基紫
下载PDF
硫酸铵-碘化钾-罗丹明6G体系浮选分离镉(Ⅱ)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江 温欣荣 涂常青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5-68,共4页
研究了硫酸铵-KI-罗丹明6G体系浮选分离Cd2+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控制溶液pH7.0,当(NH4)2SO4用量为1.0 g,0.1 mol/LKI溶液和0.001 mol/L罗丹明6G溶液的用量均为1.0 mL时,Cd2+可被定量浮选,而Zn2+、Mn2+、Co2+、Ni2... 研究了硫酸铵-KI-罗丹明6G体系浮选分离Cd2+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控制溶液pH7.0,当(NH4)2SO4用量为1.0 g,0.1 mol/LKI溶液和0.001 mol/L罗丹明6G溶液的用量均为1.0 mL时,Cd2+可被定量浮选,而Zn2+、Mn2+、Co2+、Ni2+、Fe3+等金属离子在此条件下不被浮选,实现了Cd2+与这些离子的定量分离。方法用于合成水样中微量Cd2+的定量浮选分离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 KI 罗丹明6G 浮选分离
下载PDF
硫酸铵-碘化钾-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微晶吸附体系浮选分离镉(Ⅱ) 被引量:3
17
作者 温欣荣 涂常青 +1 位作者 梁奇峰 郭红卫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7-71,共5页
研究了硫酸铵-碘化钾-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微晶吸附体系浮选分离镉(Ⅱ)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定量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在0.5g(NH4)2SO4的存在下,当体系中Cd2+、KI、DTMAC同时存在时,体系中形成的三元缔合物(DTMAC)2(CdI4)沉淀被定量... 研究了硫酸铵-碘化钾-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微晶吸附体系浮选分离镉(Ⅱ)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定量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在0.5g(NH4)2SO4的存在下,当体系中Cd2+、KI、DTMAC同时存在时,体系中形成的三元缔合物(DTMAC)2(CdI4)沉淀被定量吸附在DTMAC+.I-微晶物质表面而被浮选至盐水相上,Cd2+被定量浮选,Co2+、Ni 2+、Zn2+、Mn2+、Fe3+、Al 3+等离子留在水相中而不被浮选,实现了Cd2+与这些离子的定量分离,据此建立了一种微晶吸附体系浮选分离Cd2+的新方法。通过扫描电镜图片确证了DTMAC+.I-微晶物质的产生,探讨了Cd2+的浮选分离机理。方法成功用于合成水样中Cd2+的定量浮选分离,浮选率为95.4%~10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 微晶吸附 浮选分离 碘化钾 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下载PDF
氯化钠-碘化钾-甲基紫-水液-固体系浮选分离汞(Ⅱ)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涂常青 温欣荣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5-48,共4页
研究了NaCl-KI-甲基紫-水液-固体系浮选分离汞(Ⅱ)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 结果表明, 在0.5~1.0 g NaCl存在下, 当0.1 mol/L KI溶液和1.0×10^-3 mol/L甲基紫(MV)溶液的用量分别为0.5, 0.4 mL时, 体系中形成的不溶于... 研究了NaCl-KI-甲基紫-水液-固体系浮选分离汞(Ⅱ)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 结果表明, 在0.5~1.0 g NaCl存在下, 当0.1 mol/L KI溶液和1.0×10^-3 mol/L甲基紫(MV)溶液的用量分别为0.5, 0.4 mL时, 体系中形成的不溶于水的KI-MV-Hg三元缔合物可浮于盐水相上形成界面清晰的液-固两相, 从而使Hg(Ⅱ)被定量浮选, 而Cd (Ⅱ), Co (Ⅱ), Mn (Ⅱ), Ni(Ⅱ), Zn(Ⅱ), Al(Ⅲ)等在此条件下不被浮选, 实现了Hg(Ⅱ)与这些离子之间的定量分离, 对合成水样中微量汞(Ⅱ)进行的定量分离测定, 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汞() 液-固浮选分离 碘化钾 甲基紫
下载PDF
Fe(Ⅱ)-EDTA/K_2S_2O_8降解苯酚及反应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作明 周琪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54-1159,共6页
考察了Fe(Ⅱ)-EDTA/K2S2O8体系降解苯酚的影响因素,并对体系中苯酚的降解机理和反应动力学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铁离子、氧化剂形态以及紫外光辐照、螯合剂的存在对氧化体系作用效果影响显著。EDTA剂量为0.5 mmol/L、Fe(Ⅱ)剂量为1... 考察了Fe(Ⅱ)-EDTA/K2S2O8体系降解苯酚的影响因素,并对体系中苯酚的降解机理和反应动力学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铁离子、氧化剂形态以及紫外光辐照、螯合剂的存在对氧化体系作用效果影响显著。EDTA剂量为0.5 mmol/L、Fe(Ⅱ)剂量为1.0 mmol/L、K2S2O8剂量为2.0 mmol/L、溶液初始pH值为7.0、温度为60℃的条件下反应60 min,浓度为100 mg/L的苯酚降解率为71.48%,同样条件下紫外光辐照时降解率可达89.38%。降解机理与动力学分析表明,苯酚在Fe(Ⅱ)-EDTA/K2S2O8体系中降解途径以与Fe4+络合降解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Fe() K2S2O8 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硫酸铵-碘化钾-溴化十六烷基吡啶-水液-固体系浮选分离汞(Ⅱ)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温欣荣 涂常青 +3 位作者 李圣涛 余天全 周裕平 邱燕佳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79-481,共3页
研究了硫酸铵-碘化钾-溴化十六烷基吡啶-水液-固体系浮选分离汞(Ⅱ)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在1.0g(NH4)2SO4存在下,当0.1mol/L碘化钾和0.001mol/L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溶液的用量分别为1.5、1.0mL时,KI-CPB-Hg三元... 研究了硫酸铵-碘化钾-溴化十六烷基吡啶-水液-固体系浮选分离汞(Ⅱ)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在1.0g(NH4)2SO4存在下,当0.1mol/L碘化钾和0.001mol/L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溶液的用量分别为1.5、1.0mL时,KI-CPB-Hg三元缔合物可浮于盐水相上形成界面清晰的两相,从而使Hg2+被定量浮选,而Zn2+、Mn2+、Ni2+、Co2+、Fe2+、Al3+等离子不被浮选,实现了Hg2+与这些离子的定量分离。方法对合成水样中微量汞(Ⅱ)进行的定量浮选分离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汞() 液-固浮选分离 碘化钾 溴化十六烷基吡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