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Model in Deep Poverty-stricken Villages in the Dry-hot Valley of Jinsha River: A Case Study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the Green Prickleyash Planting Industry in Laopingzi Village,Luquan County 被引量:1
1
作者 Meiqi SHAO Zisheng YA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9年第6期59-63,70,共6页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is the core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rural areas of China,and it is the fundamental way for the rural poor to achieve stable income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Laopingzi Village,Jiaopingdu...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is the core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rural areas of China,and it is the fundamental way for the rural poor to achieve stable income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Laopingzi Village,Jiaopingdu Town,Luquan County,Kunming County,Yunnan Province,located in the dry-hot valley area of Jinsha River,has become a typical deep poverty-stricken village due to its special natural conditions.In recent years,in the battle to win the fight against poverty,the people of Laopingzi Village have achieved a virtuous cycle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an access to get rid of poverty and get rich through vigorously developing green prickleyash planting industry. By the end of 2018,the incidence of poverty in Laopingzi Village Committee dropped from 45. 62% in 2014 to 1. 11%,and the green prickleyash planting industry had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in poverty alleviation.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specific practices of developing the green prickleyash planting industry in the village,analyzes the main results and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f the mode and discusses the inspir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green prickleyash cultivation on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so as to provide an effective practical exampl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of poverty-stricken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Green prickleyash Characteristic PLANTING Mode DEEP poverty-stricken village Dry-hot valley area of Jinsha River
下载PDF
How to Quickly Cast off Poverty in Poverty-stricken Mountainous Areas Relying on the "Whole Village Advancement" Model?
2
作者 Zhongna YANG Jijun TANG Xiaoling YU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3年第9期71-74,77,共5页
We carry out a field survey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Whole Village Advancement"poverty alleviation model in Lisizhuang Village,Shunping County,Hebei Province.Based on the"Whole Village Advancement&q... We carry out a field survey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Whole Village Advancement"poverty alleviation model in Lisizhuang Village,Shunping County,Hebei Province.Based on the"Whole Village Advancement"poverty alleviation model,we put forth the following recommendations:(i)Oriented by the market,fostering the function of"blood-refreshing";(ii)Strengthening the new ideas of using projects to attract investment;(iii)Implementing the new strategy of"driven by the able person";(iv)Improving the farmers'quality;(v)Adhering to the diversification of financing chann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Whole village Advancement" MODEL poverty-stricke
下载PDF
The Building of New Countryside in Poverty-stricken Mountainous Area: A case of Hongyan Village,Haizijie Township of Bijie City
3
作者 Yechun FU Houming FAN +4 位作者 Yingjun TANG Bin ZHAO Wei ZHAO Yuankuan HE Zhong CHEN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3年第6期108-111,共4页
The essential drive of building a new countryside lies i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rough expounding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monstration benefits and roles of new countryside building in po... The essential drive of building a new countryside lies i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rough expounding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monstration benefits and roles of new countryside building in poverty-stricken mountainous area,the major problems and hardships of new countryside building in poverty-stricken area are analyzed and the new breakthroughs which should be focused on during the building of a new countryside are put forward. These breakthroughs include transforming the philosophy and approach of rural work; highligh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operation mode and rural socialized service system,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rural lab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verty-stricken mountainous area New COUNTRYSIDE
下载PDF
农村电商减贫增收效应的实证分析——以河北河南两省的淘宝村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银银 徐耀君 吴晓彤 《中国商论》 2024年第4期165-168,共4页
农村电商是新兴的扶贫减贫方式,实施电商精准扶贫战略,有助于增加贫困家庭的收入。但其增收效果仍有待研究。本文基于2009—2019年河北、河南两省淘宝村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淘宝村扶贫增收作用。研究发现,河北河南两省的淘宝... 农村电商是新兴的扶贫减贫方式,实施电商精准扶贫战略,有助于增加贫困家庭的收入。但其增收效果仍有待研究。本文基于2009—2019年河北、河南两省淘宝村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淘宝村扶贫增收作用。研究发现,河北河南两省的淘宝村可以使当地农民的人均收入增加约6.27%,此结论在进行一系列检验后仍然成立。因此,基层政府应持续推进淘宝村建设,完善农村电商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淘宝村助农增收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商扶贫 扶贫增收效应 多期双重差分法 国家级贫困县 淘宝村
下载PDF
贫困地区淘宝村的增收效应--基于2005—2018年四省份县域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玮琳 何光喜 刘冬梅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6-125,共10页
贫困地区淘宝村是新时期新背景下电商扶贫的典型产物,但其增收效果如何有待验证。本文选取2005—2018年河北、湖北、江西和河南四个省份的县级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和合成控制法考察贫困地区淘宝村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以及不同贫... 贫困地区淘宝村是新时期新背景下电商扶贫的典型产物,但其增收效果如何有待验证。本文选取2005—2018年河北、湖北、江西和河南四个省份的县级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和合成控制法考察贫困地区淘宝村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以及不同贫困地区淘宝村的增收效应是否存在异质性。结果显示:贫困地区淘宝村能使当地农民人均收入大约提升6.4%,且增收效应存在地区异质性。贫困地区淘宝村主要通过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提升县域地区财政收入水平以及增加资本积累进而实现农民增收,这意味着应充分发挥贫困地区淘宝村增收效应的作用机制,因事因地因人精准施策,让更多的贫困地区农户利用电商优势更加积极有效地参与市场活动,实现农民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贫困县 淘宝村 农民增收 电商扶贫
下载PDF
贫困村与政府的距离对其脱贫的影响--基于脱贫攻坚的背景 被引量:3
6
作者 周琳娜 郑豪 +1 位作者 丁宇刚 李渊琦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3-43,共11页
运用二元离散选择模型、排序选择模型和OLS模型,实证分析了脱贫攻坚背景下贫困村与政府的距离对其脱贫概率和脱贫速度的影响。研究发现:贫困村与政府的距离通过政绩效应和经济效应来影响贫困村脱贫;贫困村离县政府的直线距离和交通距离... 运用二元离散选择模型、排序选择模型和OLS模型,实证分析了脱贫攻坚背景下贫困村与政府的距离对其脱贫概率和脱贫速度的影响。研究发现:贫困村与政府的距离通过政绩效应和经济效应来影响贫困村脱贫;贫困村离县政府的直线距离和交通距离对其脱贫概率和脱贫速度均有显著影响,而贫困村与市政府的距离对其脱贫概率和脱贫速度的影响不明显;贫困村到县政府的距离对其脱贫概率和脱贫速度都存在U形影响;离县政府更远和更近的贫困村分别享受到更大的政策支持力度和更多的经济机会是形成U形影响的潜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攻坚 贫困村 政府距离 脱贫概率 脱贫速度
下载PDF
深度贫困山区精准扶贫的困境及对策研究--以商洛市商州区为例
7
作者 李斌 杨豪中 《农学学报》 2021年第9期118-124,共7页
为了解决好区域性地方精准扶贫,结合商洛市商州区的精准扶贫现状,运用了图表数据统计的方法,对贫困地区土地利用、精准扶贫完成情况、人口素质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精准扶贫还存在扶贫基础薄弱,脱贫攻坚难度大,人口素质低,观念落后... 为了解决好区域性地方精准扶贫,结合商洛市商州区的精准扶贫现状,运用了图表数据统计的方法,对贫困地区土地利用、精准扶贫完成情况、人口素质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精准扶贫还存在扶贫基础薄弱,脱贫攻坚难度大,人口素质低,观念落后等问题,由此提出应加大政府政策引导,积极推进产业规模化发展,促进扶贫产业多样化与融合发展,强化贫困户技能培训与教育工作,做好贫困动态管理,从源头杜绝返贫多方位融资,加强项目管理等做法,继续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推动深度贫困山区的全面发展,真正使其迈向小康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山区 精准扶贫 土地利用 人口素质 贫困村 返贫 脱贫攻坚
下载PDF
脱贫地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路径探究——以山西武乡县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齐利平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100-105,共6页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党中央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对乡村建设做出的新部署。脱贫地区自然资源匮乏、产业不发达,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和美乡村的重点和难点。新时代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党中央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对乡村建设做出的新部署。脱贫地区自然资源匮乏、产业不发达,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和美乡村的重点和难点。新时代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加强村庄规划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持续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坚持创新示范,强化实例引领,总结推广武乡县在和美乡村建设中的主要做法和创新模式,探索推进脱贫地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山西路径”,打造脱贫地区和美乡村示范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地区 宜居宜业 和美乡村 建设 路径
下载PDF
以特色文旅助力乡村振兴——湘潭县乌石镇乌石峰村调研报告 被引量:2
9
作者 胡勇 《智慧农业导刊》 2023年第10期43-46,共4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村庄开始探索自身的发展路径,利用自身的资源、文化和环境等优势,发展特色旅游,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该文通过对湘潭县乌石镇乌石峰村的实地调查,考察其从“贫困村”到“特色旅游村”转...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村庄开始探索自身的发展路径,利用自身的资源、文化和环境等优势,发展特色旅游,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该文通过对湘潭县乌石镇乌石峰村的实地调查,考察其从“贫困村”到“特色旅游村”转变的成因,探究创建特色文旅村庄的优势,对发展特色文旅产业的基本经验进行总结。同时针对乌石峰村特色文旅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特色文旅 乌石峰村 研学旅游 贫困村
下载PDF
四川省贫困地区村卫生室(站)卫生服务能力现况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于长谋 高博 +2 位作者 刘丹萍 任晓晖 蒋小花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399-1400,1402,共3页
目的:了解四川省贫困地区农村卫生室(站)的服务能力现状,找出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为贫困地区农村卫生改革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及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四川省2个国家级贫困县6个乡镇的17个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进行调... 目的:了解四川省贫困地区农村卫生室(站)的服务能力现状,找出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为贫困地区农村卫生改革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及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四川省2个国家级贫困县6个乡镇的17个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四川省贫困地区村卫生室(站)具有一定的规模,能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但普遍存在村卫生室人员总体素质不高、卫生设施简陋等问题。结论:为提高贫困地区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建议适当调整村卫生室的布局,加强对村卫生室人员的培养与培训,加大政府与集体投入,完善村卫生室服务功能,使其能更好的为农村居民提供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地区 农村村卫生室(站) 服务能力
下载PDF
贫困地区农村卫生室现状及服务功能调查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杨丽 方鹏骞 《中国卫生经济》 2005年第8期32-34,共3页
目的:了解贫困地区农村卫生室的现状及其服务功能,为探索、制定合适的初级卫生保健制度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贵州省8个乡内的111所村卫生室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地区平均每村有1.03所村卫生室,平均每千... 目的:了解贫困地区农村卫生室的现状及其服务功能,为探索、制定合适的初级卫生保健制度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贵州省8个乡内的111所村卫生室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地区平均每村有1.03所村卫生室,平均每千农业人口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04人;村卫生室基本设施的配备情况低于1998年我国平均水平;每个村卫生室年诊疗人数为1716.37人次,平均每个乡村医生年诊疗人数为1176.00人次;3岁以下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率为45.55%,7岁以下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率为35.59%;72.69%的居民选择到村卫生室就诊,"距离近"和"病情轻"是其主要原因,占59.34%。结论:应加强对乡村卫生人员的培养和培训、改善村卫生室的设备条件,促进村卫生室服务功能的最大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地区 农村卫生室 卫生服务
下载PDF
贫困地区培育新型农民的有效机制——基于甘肃省徽县麻安村的调查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兴江 陈怀叶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2-127,共6页
通过走村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调查了甘肃省徽县麻安村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实施状况。认为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模式是当地新农村建设中培育新型农民的有效机制,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耦合,贫困地区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一步... 通过走村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调查了甘肃省徽县麻安村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实施状况。认为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模式是当地新农村建设中培育新型农民的有效机制,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耦合,贫困地区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促进新农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式整村推进 扶贫模式 贫困地区 新型农民 新农村建设 甘肃省徽县
下载PDF
贫困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影响因素认知情况分析——基于广西省595份乡村干部的调查问卷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俞健 朱定贵 陈成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7617-7619,共3页
笔者向广西省268个乡镇的扶贫助理、327个村的村干部发放调查问卷,分析贫困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影响因素的认识情况,发现乡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中的影响因素存在的分歧主要是在观念问题上,这为新农村建设中的干部管理提供了方向。研究中... 笔者向广西省268个乡镇的扶贫助理、327个村的村干部发放调查问卷,分析贫困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影响因素的认识情况,发现乡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中的影响因素存在的分歧主要是在观念问题上,这为新农村建设中的干部管理提供了方向。研究中也发现,致富带头人能给村民带来新思想、新技术,具有广泛的带动示范效应。因而在新农村建设中,应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农村的人力资本,鼓励在外打工、创业者回乡发展,给他们提供优惠条件,鼓励他们带领乡亲致富。对于乡村干部的教育、培训也应该加大思想观念创新指引,积极发展贫困乡村干群的集体智慧,促进贫困乡村新农村的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村 干部 新农村建设
下载PDF
民族地区贫困村寨参与式发展的人类学考察——以广西龙胜龙脊壮寨旅游开发中的社区参与为个案 被引量:8
14
作者 廖杨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5-50,共6页
文章在梳理龙脊古壮寨社区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民族地区贫困村寨的参与式发展问题,认为整体贫困制约着龙脊村民自主参与古壮寨旅游开发,社区主体居民参与程度不够,非物态的当地社区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展示较少,龙脊古壮寨旅游开... 文章在梳理龙脊古壮寨社区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民族地区贫困村寨的参与式发展问题,认为整体贫困制约着龙脊村民自主参与古壮寨旅游开发,社区主体居民参与程度不够,非物态的当地社区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展示较少,龙脊古壮寨旅游开发中社区参与的可能路径是延伸民族地区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消化农闲时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提升贫困地区农村社区自主发展能力,促进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的良性互动,现代生产与传统技术的有机结合,全球文化协商与地方性传统生态知识的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贫困村寨 旅游开发 社区参与 个案研究
下载PDF
贫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以恩施烟叶专业合作社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燕萍 涂乙冬 吴绍棠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77-82,共6页
对湖北恩施两个烟叶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比较研究的结果表明,为了发展贫困地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首先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来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其次要根据合作社的实际做出不同的制度安排来保证合作社的运行效率;再次要提升农民素质... 对湖北恩施两个烟叶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比较研究的结果表明,为了发展贫困地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首先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来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其次要根据合作社的实际做出不同的制度安排来保证合作社的运行效率;再次要提升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穷地区 专业合作社 新农村 新农民
下载PDF
对贫困型传统民居维护改造的思考与探索——一幢哈尼族蘑菇房的维护改造实验 被引量:22
16
作者 朱良文 《新建筑》 2016年第4期40-45,共6页
云南及我国西部传统村落现存大量贫困型传统民居,其保护及发展难度很大。针对这一现实,作者提出了其维护改造方法的思考:适宜采取运用本地材料、本土技法和本村人力以降低造价的"低端"技术路线。详细介绍了基于上述思考在元... 云南及我国西部传统村落现存大量贫困型传统民居,其保护及发展难度很大。针对这一现实,作者提出了其维护改造方法的思考:适宜采取运用本地材料、本土技法和本村人力以降低造价的"低端"技术路线。详细介绍了基于上述思考在元阳县阿者科村的探索:一幢哈尼族蘑菇房的维护改造实验。系统阐述了实验完成后的反思:探索的根本目标与后续工作,一些可持续性理念与可复制性技术,以及对"蘑菇顶"形式与茅草材料等焦点问题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型 传统村落 传统民居 蘑菇房 低端路线 维护改造实验
下载PDF
精准扶贫中贫困村治理网络结构及中心式治理 被引量:3
17
作者 丁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共8页
我国精准扶贫正处于脱贫攻坚时期,精准扶贫的目标是到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实现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的贫困退出标准,从而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摘帽。结合贫困村治理主体和治理对象关系,即村干部、驻村干部、贫困户... 我国精准扶贫正处于脱贫攻坚时期,精准扶贫的目标是到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实现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的贫困退出标准,从而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摘帽。结合贫困村治理主体和治理对象关系,即村干部、驻村干部、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及其相互间关系,建构贫困村治理网络结构,行动者的行动受结构位置和行动者个体理性共同影响。在贫困村治理网络结构中,村干部和驻村干部作为治理主体是结构中间位置,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分别处于结构中心位置和边缘位置,村干部、驻村干部、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形成差异性的结构关系,表现为“行为性强联结关系”“结构性强联结关系”“结构性弱联结关系”和“行为性弱联结关系”。同时,由于围绕贫困户脱贫的压力型目标,使贫困村治理呈现出中心式治理的结构特征。贫困村中心式治理特征的优化,关键是发挥贫困户的主体性地位,提升非贫困户的参与性,强化村干部的治理角色,从而实现贫困村的治理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贫困村治理网络结构 结构位置 中心式治理
下载PDF
中国西部5省40个贫困县村卫生室综合评价 被引量:6
18
作者 毕育学 颜虹 +1 位作者 李勇 李强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1年第1期12-14,共3页
本文采用线性加权平均和法对中国西部5省40个贫困县村卫生室的科室设置、医疗配置、人员素质、管理制度、卫生服务的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5省村卫生室的总体综合评分比较接近,达标率均偏低,难以满足基本卫生服务的需要。就五个... 本文采用线性加权平均和法对中国西部5省40个贫困县村卫生室的科室设置、医疗配置、人员素质、管理制度、卫生服务的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5省村卫生室的总体综合评分比较接近,达标率均偏低,难以满足基本卫生服务的需要。就五个评价项目来看5省虽存在差别,但都与村卫生室的基本要求有一定差距,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逐步完善村卫生室基本医疗配置,对村医进行定期培训,强化卫生制度管理,健全报偿机制,才能切实提高卫生服务水平,保证农村基本医疗预防保健服务的需要,为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卫生室 贫困县 卫生服务 综合评价 中国西部
下载PDF
阿玛蒂亚·森可行能力视角下产业扶贫的实践困境及对策 被引量:2
19
作者 肖富群 包彩娟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1-7,共7页
贫困不仅仅是收入低下,收入不足只是造成贫困状态的一个很强的诱发性条件,导致贫困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主体可行能力的不足。根据阿玛蒂亚·森可行能力要素的理论分析框架,构建了以脱贫主体贫困户和扶贫主体村干部这两个行动主体的可... 贫困不仅仅是收入低下,收入不足只是造成贫困状态的一个很强的诱发性条件,导致贫困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主体可行能力的不足。根据阿玛蒂亚·森可行能力要素的理论分析框架,构建了以脱贫主体贫困户和扶贫主体村干部这两个行动主体的可行能力范围。通过案例研究方法分析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农户和扶贫干部在产业扶贫行动中的政治参与能力、社会发展机会、市场适应能力等方面面临的困境,发现两大行动主体存在产业选择盲目、产业扶贫主体性缺失和市场适应能力有限等问题。为了提高贫困户及村干部可行能力,提高产业扶贫效果,建议从政策供给侧改革、重塑城乡关系、促进多主体联动等方面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贫困 产业扶贫 贫困户 村干部 可行能力
下载PDF
穿透生命表象的价值追问与诗意传达——评李锐的《无风之树》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小弘 翟永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84-89,共6页
李锐是个具有自觉艺术追求的作家 ,他的《无风之树》即是这种追求的结果。小说不仅展现了一种悲凉透骨的生存体验 ,而且还表现出了对生存价值的追问。作品中的人物是作为象征的意义代码而存在的 ,这与文本要表达的意蕴是相统一的。在叙... 李锐是个具有自觉艺术追求的作家 ,他的《无风之树》即是这种追求的结果。小说不仅展现了一种悲凉透骨的生存体验 ,而且还表现出了对生存价值的追问。作品中的人物是作为象征的意义代码而存在的 ,这与文本要表达的意蕴是相统一的。在叙事上 ,作者采用了第一人称变换视角的独特方法 ,不仅加强了作品意义的传达 ,而且形式本身也具有了意义。此外 ,作品还具有冷峻凝重的诗意氛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锐 《无风之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