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ural and Urban Poverty Calls for Equal Treatment
1
作者 魏后凯 邬晓霞 《China Economist》 2007年第5期40-54,共15页
During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China's poverty problem has gradually changed from a problem of rural poverty to the co-existence of rural and urban pov... During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China's poverty problem has gradually changed from a problem of rural poverty to the co-existence of rural and urban poverty.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s review the existing poverty standards and overall poverty situation in China, and asses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tate's current anti-poverty policies. In view of the main problems in existing anti-poverty policies, the authors suggest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rough establishing unified poverty standards, monitoring systems and anti-poverty policies, equal emphasis will be given to poverty alleviation in both areas. And the social security and employment systems in both urban and rural areas will be coordin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a poverty standard urban poverty rural poverty ANTI-poverty policies.
下载PDF
城乡居民医保整合与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的准自然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高和荣 范绍丰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45-57,共13页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防范农村相对贫困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城乡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论文基于2013年和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以及2013年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实证检验...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防范农村相对贫困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城乡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论文基于2013年和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以及2013年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实证检验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对农村相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城乡居民医保整合显著降低了农村相对贫困脆弱性。这种影响在低收入群体和受大病冲击群体中更加显著,但慢性病患者受到的影响并不显著,且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减贫防贫效应随着脆弱性标准提高呈现下降趋势。机制检验表明,医疗费用支出、健康、劳动参与和家庭资产积累是重要的作用渠道。在此基础上,论文从动态认定相对贫困人口、促进低收入家庭应保尽保、提高农村医保实际保障水平和开展减贫绩效评估等方面提出推进农村相对贫困长效治理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居民医保整合 农村相对贫困 贫困脆弱性
下载PDF
Enriching Farmers through Sharing: Improving People’s Livelihood and Well-Being in the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in China
3
作者 ZHONG Zhen FENG Qifan WANG Xiangrui 《China Economic Transition》 2022年第1期62-82,共21页
Shared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means by which to improve people’s livelihood and well-being in the new era.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2016–2020), China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 three major... Shared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means by which to improve people’s livelihood and well-being in the new era.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2016–2020), China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 three major aspects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of special rural areas, and equaliz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infrastructure and basic public services. In addition, the important experience of multi-agent participation, multi-mode guidance, and multi-line promotion has been accumulated in the individual, regional and urbanrural dimensions. However, there remain some deficiencies, such as low policy efficiency, poor matching ability, and prominent structural problem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14th Five-Year Plan (2021–2025), the task of enriching farmers through sharing has been faced with many challenges, such as major changes in the focus of poverty governance, greater numbers of restrain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 rural areas, and heavy responsibilities of equalizing urban and rural infrastructure and basic public service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acquire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and to continuously enrich farmers through sharing in terms of accelerating the improvement of the institutionalized poverty reduction system in the new era, actively building a green development system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in special rural areas, and striving to create a fair and complementary urban and rural infrastructure and basic public service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riching farmers through sharing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of special rural areas equaliz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infrastructure and basic public services people’s livelihood and well-being
原文传递
内生动力对城乡相对贫困的影响——基于“智”与“志”的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杰 卢洁玉 朱红根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30,共10页
首先,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计算样本家庭多年收入均值,以降低单年收入波动性引起的偏差,从而较为准确地测算出相对贫困发生率。研究发现,采用家庭人均纯收入中位数40%、50%及60%的相对贫困标准,2012—2018年间,城镇相对贫困发生率... 首先,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计算样本家庭多年收入均值,以降低单年收入波动性引起的偏差,从而较为准确地测算出相对贫困发生率。研究发现,采用家庭人均纯收入中位数40%、50%及60%的相对贫困标准,2012—2018年间,城镇相对贫困发生率分别保持在11%、16.5%、22.5%左右,农村相对贫困发生率分别保持在12%、19%、26%左右。其次,检验“智”与“志”对缓解相对贫困的作用。结果显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无论是在城镇还是农村地区,“智”与“志”对缓解相对贫困均具有显著作用,且“志”的边际作用均高于“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贫困 城乡差异 内生动力 扶智 扶志
下载PDF
农村相对贫困识别的测度标准、潜在风险和实践策略
5
作者 何经纬 孙子月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2期188-192,共5页
绝对贫困消除之后,中国进入相对贫困治理阶段。相对贫困治理的基础和前提是识别出相对贫困人口。而相较于绝对贫困治理,相对贫困治理不仅要解决收入之“贫”,还要缓解发展之“困”。所以,单维收入标准难以应对复杂的相对贫困人口识别工... 绝对贫困消除之后,中国进入相对贫困治理阶段。相对贫困治理的基础和前提是识别出相对贫困人口。而相较于绝对贫困治理,相对贫困治理不仅要解决收入之“贫”,还要缓解发展之“困”。所以,单维收入标准难以应对复杂的相对贫困人口识别工作。为此,通过对农村相对贫困识别的测度标准及潜在风险的分析,提出农村相对贫困识别多维测度标准的实践策略,以此来提高相对贫困识别的瞄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相对贫困识别 测度标准 潜在风险 实践策略
下载PDF
社会救助:相对贫困治理中的作用与差异
6
作者 张军 梁萍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6-15,57,共11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一次次新的出发。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助力乡村振兴,研究了社会救助在相对贫困治理中的作用。从定性的角度分析了社会救助在相对贫困治理中的减贫作用以...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一次次新的出发。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助力乡村振兴,研究了社会救助在相对贫困治理中的作用。从定性的角度分析了社会救助在相对贫困治理中的减贫作用以及城乡之间存在差距的原因;从定量的角度建立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对城乡社会救助的减贫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单变量模型中社会救助的作用显著且城乡差距较大,多变量模型中社会救助的减贫作用并不显著。未来可以通过提升社会救助的目标定位,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以及丰富社会救助项目等措施来健全现行社会救助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救助 绝对贫困 相对贫困 统筹城乡
下载PDF
城乡融合规划视角下城乡生活圈体系重构探讨
7
作者 高鹏飞 鲁萌 苏振宇 《住宅科技》 2023年第9期45-51,共7页
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需求的不断提高使得传统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与城乡居民日常需求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社区生活圈”概念在对城区中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进行规范的同时,也间接导致城乡公共服务差距日益递增,亟待在城乡融合规划视角下对公共... 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需求的不断提高使得传统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与城乡居民日常需求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社区生活圈”概念在对城区中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进行规范的同时,也间接导致城乡公共服务差距日益递增,亟待在城乡融合规划视角下对公共服务设施进行统筹配置。文章基于现有公共服务设施规范标准,结合现状基础、发展潜力和人群需求,对云南普洱市思茅区的城乡地区进行生活圈体系重构,对城区划定5 min步行生活圈、10 min步行生活圈和15 min多方式生活圈,对乡村划定10 min步行生活圈、15 min电动生活圈和30 min机动生活圈,并提出全域生活圈概念。在此基础上,根据地区经济情况、人口规模和发展潜力等因素确定各级公共服务中心,提出城乡融合规划视角下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优化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规划 公共服务设施 配置标准 生活圈
下载PDF
中国的反贫困政策:评价与展望 被引量:37
8
作者 魏后凯 邬晓霞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6-68,共13页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的贫困问题已逐渐由农村贫困发展为农村贫困与城市贫困并存的局面。本文考察了中国现行的贫困标准和总体贫困状况,并对国家反贫困政策绩效进行了初步评价。在此基础上,针对现行反贫困政策存在的主要...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的贫困问题已逐渐由农村贫困发展为农村贫困与城市贫困并存的局面。本文考察了中国现行的贫困标准和总体贫困状况,并对国家反贫困政策绩效进行了初步评价。在此基础上,针对现行反贫困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应按照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理念,建立统一的城乡贫困标准、监测体系和国家反贫困政策,树立农村与城市反贫困并重的理念,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和就业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贫困标准 城市贫困 农村贫困 反贫困政策
下载PDF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制度变迁与未来趋势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曙光 王丹莉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0-87,共8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经历了以集体经济积累为主的低成本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形成期、集体经济体制调整后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探索期、城乡统筹发展和国家-集体功能融合的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构建期三个阶段。新时代我国农...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经历了以集体经济积累为主的低成本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形成期、集体经济体制调整后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探索期、城乡统筹发展和国家-集体功能融合的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构建期三个阶段。新时代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应该与重构农村社会网络和乡村治理相结合、与农村社区文化的重构和伦理道德的回归相结合、与"后脱贫时代"的扶贫模式转型相结合,将国家财政投入与村庄集体经济积累两种力量相结合,构建"集体-国家-家庭"三位一体的多元化、多层次的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会保障 农村集体经济 乡村治理 城乡统筹 农村扶贫
下载PDF
广西扶贫开发与城乡协调发展战略探讨 被引量:8
10
作者 郭丽英 任志远 邓旭升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0-103,共4页
广西石漠化地区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的矛盾非常突出。2002年,广西农村贫困人口仍有95.6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差异、人均消费支出差异分别为3.43和3.37倍,明显高于同期全国的平均水平,因而是我国贫困人口集中、城乡差距问题突出的区域之一... 广西石漠化地区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的矛盾非常突出。2002年,广西农村贫困人口仍有95.6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差异、人均消费支出差异分别为3.43和3.37倍,明显高于同期全国的平均水平,因而是我国贫困人口集中、城乡差距问题突出的区域之一。在分析广西农村贫困化基本状况、发生成因基础上,梳理了近10多年来广西实施就地开发、对口帮扶、异地安置和小额信贷等主要的扶贫开发成功模式,进一步指出新形势下加快扶贫开发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必要性,以及促进农村扶贫开发和城乡协调发展的可行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开发 城乡协调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
下载PDF
探析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城乡差异 被引量:14
11
作者 郝悦 吕学静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1-96,共6页
通过对我国民政部和统计局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揭示了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差距过大的现状,并进一步探索了其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缓解低保制度城乡差异的对策,以使我国低保制度更能体现社会公正,实现"底线公平&qu... 通过对我国民政部和统计局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揭示了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差距过大的现状,并进一步探索了其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缓解低保制度城乡差异的对策,以使我国低保制度更能体现社会公正,实现"底线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差异 城乡统筹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下载PDF
山西贫困地区城乡发展不平衡成因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任红燕 申潞玲 +1 位作者 秦作霞 邢红娟 《山西农业科学》 2012年第2期177-180,共4页
近年来,山西贫困地区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重点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发现除历史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等共性因素外,贫困地区自身还存在特殊原因:过度依赖煤炭资源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县... 近年来,山西贫困地区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重点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发现除历史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等共性因素外,贫困地区自身还存在特殊原因:过度依赖煤炭资源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县域经济发展缓慢、自然地理条件恶劣。只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能加快贫困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地区 城乡 城镇化 煤炭资源 经济增长
下载PDF
医疗保险与城乡反贫困:1989-2006 被引量:56
13
作者 解垩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68-83,共16页
文章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估计了1989-2006年医疗保险对中国城乡家庭的反贫困效应。结果发现: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城乡家庭比例较高,最穷的群体其医疗费用超过收入的比例增加,医疗保险对减少收入不平等只起到微弱作用。TI... 文章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估计了1989-2006年医疗保险对中国城乡家庭的反贫困效应。结果发现: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城乡家庭比例较高,最穷的群体其医疗费用超过收入的比例增加,医疗保险对减少收入不平等只起到微弱作用。TIP贫困曲线表明,近几年,医疗保险补偿后,城乡患病家庭的贫困并没有减轻,医疗保险在减少贫困上的作用很小。分析贫困特征的多元回归模型显示,家庭成员数量、教育程度、抚养比率、参保人数等都影响了贫困,而条件多元回归模型则显示,医疗保险对贫困的变动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保险 城乡反贫困 福利 Pen队列 TIP曲线
下载PDF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贫困脆弱性的改善效应研究——基于PSM-DID方法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0
14
作者 张栋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3-63,共11页
使用2012年与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集,构建两期平衡面板数据,基于PSM-DID方法,就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贫困脆弱性的改善效果进行测量与比较。结果表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低保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具有显著的改善效果,能够有效地降... 使用2012年与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集,构建两期平衡面板数据,基于PSM-DID方法,就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贫困脆弱性的改善效果进行测量与比较。结果表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低保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具有显著的改善效果,能够有效地降低低保家庭在未来继续陷入贫困的可能性;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低保家庭的减贫效应存在显著的城乡与区域性差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减贫效应更加显著,西部地区的减贫效应大于东、中部地区。应重视对于低保家庭贫困脆弱性的测量与识别,将其纳入城乡低保贫困判别条件,逐步建立起事前预测、事中监测、事后检测的覆盖全过程的动态贫困测量与识别机制,以有效化解低保家庭先脱贫后返贫的困局;应适度调整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城乡及区域之间减贫效应的差异性,以确保其在城乡及区域之间均衡发展,实现城乡与区域的全面脱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减贫效应 贫困脆弱性
下载PDF
湘西州城乡收入现状与减贫对策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芳 蔡清俭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97-401,共5页
【目的】分析湘西州城乡收入现状与减贫对策,为促进湘西州经济发展及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对2001~2009年湘西州的经济发展概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从收入水平的横向和纵向比较来分析湘西州贫困现状。【结果】湘西州城乡收入... 【目的】分析湘西州城乡收入现状与减贫对策,为促进湘西州经济发展及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对2001~2009年湘西州的经济发展概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从收入水平的横向和纵向比较来分析湘西州贫困现状。【结果】湘西州城乡收入水平低,且差距大,其原因是人口增长快且素质较低、资本投资不足、企业缺乏先进技术。【建议】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加大教育投资、发展小额信贷、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技术引进和创新来降低贫困程度,促进湘西州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收入 收入差距 贫困 现状 对策 湘西州
下载PDF
关于城乡社区信息化标准化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被引量:4
16
作者 马胜男 刘颖 +1 位作者 徐成华 李思进 《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CSSCI 2008年第5期4-8,共5页
城乡社区信息化建设是统筹城乡各项工作的基础平台,是建立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的重要支撑。文章在比较国内外信息化建设进展及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社区信息化建设的特殊性,以及城乡统筹战略对社区信息化及其标准化的需求,从标准体系框... 城乡社区信息化建设是统筹城乡各项工作的基础平台,是建立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的重要支撑。文章在比较国内外信息化建设进展及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社区信息化建设的特殊性,以及城乡统筹战略对社区信息化及其标准化的需求,从标准体系框架和标准化工作机制两方面对社区信息化标准化工作进行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统筹 社区信息化 标准体系框架 标准化工作机制
下载PDF
新常态下我国农村人文贫困识别——“包容性发展”价值理念的解释 被引量:7
17
作者 姚云云 班保申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36-43,共8页
农村贫困问题是当前经济新常态下困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新农村建设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我国农村贫困外在表现为经济贫困,但实质上是基于人力、知识和权利等维度的人文贫困,而"包容性发展"理念则强调... 农村贫困问题是当前经济新常态下困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新农村建设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我国农村贫困外在表现为经济贫困,但实质上是基于人力、知识和权利等维度的人文贫困,而"包容性发展"理念则强调"机会平等"、"成果共享"、"人文关怀"和"协调发展"等理念。从社会排斥的理论维度和"非包容性发展"的现实导向两个方面对我国农村人文贫困的致因机理进行分析,发现:包容性发展的价值理念与我国农村人文扶贫的价值取向耦合,它提出了经济新常态下以"培育人力资本"为价值导向,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价值原则,以"实现社会权利平等"为价值目标的农村人文扶贫开发的包容性价值取向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贫困 “三农”问题 扶贫开发 经济新常态 城乡二元结构 社会保障制度 公共服务均等化 弱势群体
下载PDF
民族地区城乡贫困关联与城乡扶贫开发联动治理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郑瑞强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9-127,共9页
城乡贫困协同治理将是民族地区未来实施"空间反贫困策略"的重要方向。基于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阶段性特征探讨与未来减贫形势研判,明晰区域扶贫开发与新型城镇化在"要素配置优化"方面的协同耦合机理,进而聚焦新型城... 城乡贫困协同治理将是民族地区未来实施"空间反贫困策略"的重要方向。基于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阶段性特征探讨与未来减贫形势研判,明晰区域扶贫开发与新型城镇化在"要素配置优化"方面的协同耦合机理,进而聚焦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民族地区城乡贫困的"区域产业、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要素市场"等关联机制及影响因素,并在探寻"城乡扶贫开发分治"政策困境与明确城乡新贫困群体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城乡扶贫开发联动治理策略,即:更新理念,推进城乡扶贫开发梯次并轨;增进协同,着力益贫性社会保护政策体系健全;注重发展,强化要素共融与贫困空间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城乡贫困关联 新型城镇化 扶贫开发 联动治理
下载PDF
精准扶贫政策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吗?——基于空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张淑惠 刘敬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6期1-9,共9页
文章选取我国2010—2016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探析精准扶贫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全局及局域相关性分析表明:各省的城乡收入差距具有较强的空间集聚性,近年来集聚程度有所减弱但仍非常明显。SAR模... 文章选取我国2010—2016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探析精准扶贫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全局及局域相关性分析表明:各省的城乡收入差距具有较强的空间集聚性,近年来集聚程度有所减弱但仍非常明显。SAR模型证得:精准扶贫政策不仅能有效缩小本省的城乡收入差距,还能对邻省产生显著的空间效应;失业、城镇化、外资利用和科研投入均是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其中城镇化与科研投入的空间效应显著。上述结论为科学评估扶贫政策绩效及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差距 精准扶贫 空间效应
下载PDF
贫困地区城乡夫妻权力模式对比研究——以甘肃省定西市T县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唐永霞 罗卫国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48-54,共7页
中国贫困地区城镇和乡村在经济、文化发展方面存在着不均衡性,在夫妻权力模式方面也表现出明显差异。文章认为,贫困地区城乡间夫妻权力模式存在共性也有着差异,城乡家庭中妻子均居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但城镇趋于夫妻平权,农村依然男权盛行... 中国贫困地区城镇和乡村在经济、文化发展方面存在着不均衡性,在夫妻权力模式方面也表现出明显差异。文章认为,贫困地区城乡间夫妻权力模式存在共性也有着差异,城乡家庭中妻子均居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但城镇趋于夫妻平权,农村依然男权盛行,而且贫困地区城乡夫妻权力模式较之于全国其他地区差距更加明显。究其原因有传统性别观念的普遍存在;农村妻子文化程度偏低、经济独立缺失;区域间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地区 城镇 农村 夫妻权力模式 对比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