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n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s and Driving Forces of Poverty-Stricken Areas in Hebei Province
1
作者 Shi Xiaoli, Yuan Jinguo & Wang Wei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16,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2-48,共7页
This paper takes poverty-stricken countyas the basic unit, and selects net income per peasantto study the poverty status in Hebei Province during1986~2000.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s of poverty-stricken areas are ana... This paper takes poverty-stricken countyas the basic unit, and selects net income per peasantto study the poverty status in Hebei Province during1986~2000.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s of poverty-stricken areas are analyzed. The result shows thatpoverty-stricken areas in Hebei Province distributedconcentratedly and the areas decreased during1986~2000, the net income per peasant was on therise with an increasing speed in off-poverty countiesbeing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in poverty-strickencounties, but the growth rate was extremely unstable,rising slowly in off-poverty counties while droppingin poverty-stricken counties. The main driving forcesthat influenced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s were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province,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infrastructureconditions and radiation of the key city. On thisbasis, some anti-poverty countermeasures suitable tolocal conditions are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verty-stricken areas temporal andspatial changes Hebei province driving forces
下载PDF
Studies on adaptability of Populus bolleana and other Poplar trees in northwest Shanxi Province 被引量:2
2
作者 吕皎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1-34,共5页
Through five years (1996-2000) experiment,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resistance to insect and cold of the seven poplar varieties including P. po pularis, P. opera, P. pseudo-simonii, P. beijinensis, P. bolleana,... Through five years (1996-2000) experiment,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resistance to insect and cold of the seven poplar varieties including P. po pularis, P. opera, P. pseudo-simonii, P. beijinensis, P. bolleana, P. ( eurameri cana and P. simonii, which were planted in loess hilly land in northwest Shanxi Province, were tested under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ies and site conditions. A randomized block design and three times repetition were adopted in the test. Bas ed on the test results in arid and cold area of the northwest Shanxi, the hybrid poplar trees taking Populus cathaysna as their female parent could be selected for afforestation, such as P. popularis and P. opera, and the growing space of s ingle plant should be larger than 20 m2. P. bolleana as an introduced tree speci es grows well in this area, but its growth is likely affected by ground water co ndition. On the site with relatively abundant soil water, P. bolleana usually su ffer from frost crack at its trunk base. As a result, P. bolleara is suited to p lanting in the site where is short of soil water. P. x euramericana is not suita ble for large-scale afforestation, especially in arid slopes and ridges of loess hilly land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plar trees Arid and cold area ADAPTABILITY shanxi province
下载PDF
水足迹视角下黄土丘陵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格局——以山西省和顺县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闫美霞 郭青霞 +1 位作者 丁一 康庆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41-49,共9页
从水足迹视角出发,运用CROPWAT及标准差椭圆模型分析2010—2019年山西省和顺县乡镇域主要农作物生产水足迹和耕地面积的时空变化,运用基尼系数及空间失配指数深入研究2010年、2014年、2019年乡镇域农业水土资源时空匹配格局,并明确调控... 从水足迹视角出发,运用CROPWAT及标准差椭圆模型分析2010—2019年山西省和顺县乡镇域主要农作物生产水足迹和耕地面积的时空变化,运用基尼系数及空间失配指数深入研究2010年、2014年、2019年乡镇域农业水土资源时空匹配格局,并明确调控方向。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和顺县作物生产水足迹、蓝水足迹、绿水足迹和耕地面积总体上均呈下降趋势;绿水足迹对各区域作物生产水足迹的构成贡献最大,占比均超过62.0%;和顺县西部地区作物生产水足迹和耕地的空间聚集性不断增强;和顺县作物生产水足迹、蓝水足迹、绿水足迹与耕地之间的空间失配均逐渐加剧,中部和东部地区农业水土资源分别为中度失配和重度失配,是和顺县未来农业水土资源调控的重点地区;可以将县域10个乡镇分别划分为水源涵养调蓄、水土优化调控与引水节水灌溉3个调控区。总的来说,受社会经济、生产要素投入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和顺县农业水土资源匹配协调水平处于失衡状态,但在调控区划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人工调控,仍可实现农业水土资源匹配协调水平的较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生产水足迹 农业水土资源匹配 基尼系数 空间失配指数 黄土丘陵区 山西省和顺县
下载PDF
土壤含水量对探地雷达探测植物根系构型精度的影响
4
作者 王勃 张建军 +5 位作者 赖宗锐 赵炯昌 胡亚伟 杨周 李阳 卫朝阳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6-466,共11页
根系是评价植被生态服务功能的关键基础要素,但快速、精确、无损确定根系的测量技术和方法是目前生态系统评估中的瓶颈。探地雷达是一种高效无损的地球物理学技术,可以在无损状态下获取土壤中的根系信息。但是探地雷达检测和识别根系的... 根系是评价植被生态服务功能的关键基础要素,但快速、精确、无损确定根系的测量技术和方法是目前生态系统评估中的瓶颈。探地雷达是一种高效无损的地球物理学技术,可以在无损状态下获取土壤中的根系信息。但是探地雷达检测和识别根系的精度受土壤含水量、根系含水量、根径大小、根系埋藏深度等诸多因素影响,导致其在野外根系探测中适用性受限,为了探究土壤含水量对探地雷达探测根系精度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野外预埋根系的控制实验,根据探地雷达波速、振幅和根点反射系数的变化,分析了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根点识别率及根点距离均方根误差。结果表明:(1)根系探测中,探地雷达波速和振幅是判断土壤含水量变化的重要参数;(2)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大,探地雷达波速减小,雷达振幅趋于平缓;(3)不同土层深度上随着根系直径的增大,探地雷达波速增大,雷达振幅趋于激烈;(4)根点识别率与土壤含水量成负相关(P<0.05),土壤含水量为15%~25%时探地雷达对活根的识别效果最佳。本研究表明探地雷达可以作为植物根系生物量无损和快速测定、评估的方法,但在利用探地雷达测定土壤中根系时,应在土壤含水量相对较低的时间段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根系 土壤含水量 无损探测 晋西黄土区
下载PDF
山西省吕梁山黄圈塔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5
作者 裴进云 薛颖 +2 位作者 王勇 裴博 白羽 《地质找矿论丛》 CAS 2024年第1期26-34,共9页
黄圈塔铅锌矿位于吕梁碳酸盐台地的柳林背斜北翼,铅锌矿体主要赋存于下奥陶统三山子组和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碳酸盐岩中,蚀变和铅锌矿化产于NW向断裂破碎带中。通过对该矿床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矿化蚀变特征的综合研究... 黄圈塔铅锌矿位于吕梁碳酸盐台地的柳林背斜北翼,铅锌矿体主要赋存于下奥陶统三山子组和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碳酸盐岩中,蚀变和铅锌矿化产于NW向断裂破碎带中。通过对该矿床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矿化蚀变特征的综合研究表明,铅锌矿体主要赋存于NW走向的F1断层破碎带中,矿化以裂隙交代充填型为主,次为蚀变岩型;目前控制有2条铅锌矿体,其中以2号矿体为主,激电测深剖面显示极化率异常向下未封闭,指示深部(埋深150 m)存在极化地质体;勘查区地表未发现与成矿有关的火成岩;矿化成分较为简单,金属矿物主要是方铅矿、闪锌矿,脉石矿物为方解石、白云石,围岩蚀变为中低温矿物组合;矿床成因类型应属中低温热液型铅锌矿床。基于激电测深剖面资料,有必要进一步开展矿区深部找矿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交代充填型 中低温热液矿床 矿床地质特征 找矿方向 黄圈塔地区 山西省
下载PDF
山西长治辛安泉域岩溶水硫酸盐污染来源分析
6
作者 翟虎威 张俊涛 +2 位作者 张雪莲 高旭波 郭李奇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3-571,共9页
辛安泉域核心区域工农业相对发达,人类活动强烈,逐渐出现岩溶地下水位下降、泉流量减小和水质污染等水环境问题。硫酸盐污染是泉域岩溶水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通过科学手段进行污染来源分析和识别,可为泉域保护提供决策依据。硫氧同位素是... 辛安泉域核心区域工农业相对发达,人类活动强烈,逐渐出现岩溶地下水位下降、泉流量减小和水质污染等水环境问题。硫酸盐污染是泉域岩溶水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通过科学手段进行污染来源分析和识别,可为泉域保护提供决策依据。硫氧同位素是地下水领域应用较广的一种环境同位素方法,不仅技术成熟且识别精度高。本次研究将硫氧同位素方法与水化学方法结合,在辛安泉域采取岩溶泉水、岩溶地下水、孔隙水、裂隙水和河水五类水样,测试硫同位素δ^(34)S、氧同位素δ^(18)O和硫酸根离子SO_(4)^(2-)含量,以分析辛安泉域岩溶水硫酸盐污染来源。结果显示,辛安泉域岩溶水水质的硫酸盐大部分符合地下水III类标准,硫酸盐含量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西部滞流缓流区与襄垣和长治子系统的分界处、长治子系统和平顺-壶关子系统南部等地区。西部滞流缓流区硫酸盐主要来源于石膏、硬石膏的溶蚀,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泉域南部岩溶水中硫酸盐主要来源是煤矿开采的影响,大气沉降也是重要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来源 硫酸盐 硫同位素 氧同位素 水化学 辛安泉域 长治 山西
下载PDF
晋西黄土区油松林土壤碳氮磷计量特征对林龄和密度的响应
7
作者 杨周 张建军 +3 位作者 赵炯昌 胡亚伟 李阳 王勃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0-40,共11页
【目的】分析油松林土壤碳(C)氮(N)磷(P)计量特征对林龄和密度的响应,旨在探究不同林龄条件下密度对土壤化学计量的影响规律,为油松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晋西黄土区蔡家川流域内3种林龄(30、40、50 a)和3种密度(100... 【目的】分析油松林土壤碳(C)氮(N)磷(P)计量特征对林龄和密度的响应,旨在探究不同林龄条件下密度对土壤化学计量的影响规律,为油松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晋西黄土区蔡家川流域内3种林龄(30、40、50 a)和3种密度(1000~1500株/hm^(2)、2500~3000株/hm^(2)、4000~4500株/hm^(2))的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并分析0~100 cm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结果】(1)林龄和密度的双因素交互作用对土壤有机碳(SOC)、土壤全氮(TN)、C:N、C:P、N:P影响显著(P<0.05)。(2)林龄对不同密度油松林土壤TN、SOC和化学计量比有不同影响,高密度林分中,在林龄增长至50 a时,表层土壤肥力指标出现明显衰退趋势;林龄较高时,低密度的林分土壤养分较高。(3)土壤TN与TP、SOC、C:P、N:P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SOC与C:N、C:P、N:P均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C、N元素对林分生长指标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在黄土区应根据不同林龄阶段合理调节林分密度,30 a的油松林适宜密度为4000株/hm^(2),40 a时密度应调整至2500~3000株/hm^(2),50 a的油松密度为1000~1500株/hm^(2)时土壤养分最优。适宜的林分密度可以保证林地土壤养分状况维持在最优状态,有利于人工林分现阶段可持续经营以及后续土壤保育功能的持续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林龄 林分密度 油松人工林 晋西黄土区
下载PDF
山西隰县岭上地区白云岩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8
作者 韩效斌 弓晨 +3 位作者 王勇 郎学聪 李沛龙 游立辉 《地质找矿论丛》 CAS 2024年第2期186-191,共6页
白云岩是冶炼金属镁的一种重要矿产资源。本文以赋存于上寒武统—下奥陶统三山子组中的山西隰县岭上地区白云岩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矿体地质、矿石质量等特征的总结,提出了本区白云岩矿的找矿标志、岭上白云岩... 白云岩是冶炼金属镁的一种重要矿产资源。本文以赋存于上寒武统—下奥陶统三山子组中的山西隰县岭上地区白云岩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矿体地质、矿石质量等特征的总结,提出了本区白云岩矿的找矿标志、岭上白云岩矿床成因——岭上白云岩矿床为沉积型浅海相沉积型准同生+准同生后白云岩的组合成因矿床;三山子组一段(∈_(3)s^(1))层位,可作为山西隰县黄土镇岭上一带白云岩矿的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镁白云岩 白云岩矿 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岭上地区 隰县 山西省
下载PDF
不同DEM分辨率下山西省数字河网阈值分析
9
作者 王莹 杨玫 +1 位作者 庞海熔 原世帆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1-84,共14页
【目的】为了探讨不同分辨率DEM数据下河网提取的最佳集水面积阈值,以及阈值对流域水文信息的影响,【方法】以山西省为研究区域,基于四种分辨率(12.5、30.0、90.0、1000.0 m)的DEM数据,利用Arc GIS提取河网并划分流域,采用河网密度法及... 【目的】为了探讨不同分辨率DEM数据下河网提取的最佳集水面积阈值,以及阈值对流域水文信息的影响,【方法】以山西省为研究区域,基于四种分辨率(12.5、30.0、90.0、1000.0 m)的DEM数据,利用Arc GIS提取河网并划分流域,采用河网密度法及与实际河网叠加分析,确定最佳阈值,并探讨阈值对流域水文信息的影响。【结果】结果显示:(1)12.5 m DEM下,当阈值大于10.000 km^(2)时,河网级别、河道数、各级河道长均趋于稳定,河网分为6级,与实际河网分级相同,当阈值为18.750 km^(2)时,河道总长约29024 km,接近实际河网。(2)四种分辨率最终确定的最佳阈值分别为18.750 km^(2)、22.500 km^(2)、28.350 km^(2)、40.000 km^(2),提取河网与实际河网最为接近。【结论】结果表明:(1)随着阈值增大,河网变稀疏,河源数、河道数、河道总长呈现不同程度的减少,阈值过大会导致主要河道缺失,河网长度缩短,无法准确地呈现出河网情况。(2)河网提取受DEM分辨率的影响较小,而受阈值影响较为明显。(3)与90.0 m和1000.0 m分辨率的DEM相比,12.5 m和30.0 m分辨率的DEM在最佳阈值范围内提取的河网与实际河网吻合度更高,因此更准确的河网信息需要较高分辨率DEM提供。(4)阈值对流域划分有较大影响,随着阈值的增大,子流域数量减少,子流域面积增大,子流域边界变得更为简单,总流域面积反而减少。因此,在选择最佳阈值时,需根据实际应用目的进行确定,并进行对比修正。不同分辨率的DEM数据需要采用相应的最佳阈值来提取河网,以保证提取结果与实际情况最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分辨率 GIS 数字河网 集水面积阈值 河网密度法 山西省 径流
下载PDF
山西省1961—2022年典型区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10
作者 裴克莉 李文娟 +2 位作者 赵丽平 王扬 续梦琳 《甘肃科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基于山西省典型区域(晋北地区、太原市和晋南地区)1961—2022年22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降水资料,应用气候倾向率、M-K(Mann-Kendall)趋势分析和突变检验方法,探究山西省典型区域的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62年,山西省典型区域降水量... 基于山西省典型区域(晋北地区、太原市和晋南地区)1961—2022年22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降水资料,应用气候倾向率、M-K(Mann-Kendall)趋势分析和突变检验方法,探究山西省典型区域的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62年,山西省典型区域降水量符合山西省北少南多的纬向分布特征,且南部降水年际波动幅度较北部大。(2)三地降水分配情况均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晋南地区夏季降水占比低于晋北地区和太原市,而春秋冬季降水占比高于两地。(3)降水年际变化趋势不同,晋北地区年降水呈增加趋势,太原市和晋南地区呈减少趋势。M-K突变分析表明,太原市和晋南地区年降水量在1965年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此外2020年左右太原市仍存在降水突变。(4)三地不同阶段变化趋势相同,1961—1981年为波动减少的多雨期,1982—2002年为波动减少的少雨期,1983—2022年为波动增加的多雨期。(5)四季降水变化趋势不同,晋北地区和太原市除夏季呈减少趋势外,春、秋、冬季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晋南地区除冬季呈较显著增加趋势外,春、夏、秋季呈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各地四季降水均量存在不同程度的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变化趋势 气候倾向率 M-K检验 山西省典型区域
下载PDF
日光温室长期施肥条件下耕层土壤计量化学变化特征
11
作者 刘平 李丽君 +3 位作者 霍晓兰 马琳杰 惠薇 马琦琦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61-66,共6页
【目的】施肥是保持设施蔬菜地土地生产力的重要措施,但长期高量水肥条件下土壤中碳、氮和磷的化学计量特征并不清楚。【方法】本试验采用室外调查采样结合化验分析的方法,研究褐土区蔬菜保护地不同年限(5、15、20、30a)和大田土壤主要... 【目的】施肥是保持设施蔬菜地土地生产力的重要措施,但长期高量水肥条件下土壤中碳、氮和磷的化学计量特征并不清楚。【方法】本试验采用室外调查采样结合化验分析的方法,研究褐土区蔬菜保护地不同年限(5、15、20、30a)和大田土壤主要养分碳、氮和磷的化学计量特征。【结果】(1)不同种植年限随着年限增加土壤表层有机质量先增加后降低并趋于稳定,15 a时有机质量达到最大值,比大田增加99.4%;土壤全氮量和全磷量随年限增加整体变化趋势类似有机质量,各年限土壤全氮量和全磷量分别是大田的1.4~2.6倍和1.7~4.5倍,全氮量15 a达最高,而20 a种植年限的全磷量最高。(2)与大田相比,不同种植年限土壤C∶N、N∶P和C∶P化学计量比均随年限增加而递减并趋于稳定,变化分别在8.7~10.3、1.2~1.6和7.7~15.6范围内。土壤表层C、N、P量的增加速度排序为P>N>C,表现为化学计量比C∶P变异最大,N∶P次之,C∶N变异较小。【结论】尽管大棚内肥料投入较高,但目前该褐土区域土壤C∶N、C∶P和N∶P化学计量比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相对稳定。从长远来看,针对本研究设施蔬菜地磷的持续快速积累而碳相对不足的问题,应采取降低磷肥施用量、控制氮肥、增施有机肥尤其是C∶N比高的有机肥等措施,以阻控C∶P进一步下降,维持C∶N和N∶P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长期施肥 化学计量比 不同种植年限 山西褐土区
下载PDF
煤炭资源型区域生态环境演变研究——以山西省为例
12
作者 赖仕久 胡晋山 +1 位作者 康建荣 王小兵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74,共13页
山西省是全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大范围、高强度的煤炭资源开采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因此对其生态环境演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应用MODIS影像计算山西省范围内2000—2022年的长时间序列的遥感生... 山西省是全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大范围、高强度的煤炭资源开采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因此对其生态环境演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应用MODIS影像计算山西省范围内2000—2022年的长时间序列的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对RSEI的演变趋势进行分析,用Pettitt突变检验法对RSEI突变进行分析,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对RSEI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2000—2022年近23 a间平均生态质量较好,但全省的煤炭矿区平均生态质量一般,降水量和气温的空间分布对RSEI的空间分布具有较大的解释力。全省大部分区域RSEI演变趋势为提升,降低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煤炭矿区和人口密集和经济发达的盆地区域。全省生态质量从较差提升到一般,再提升到较好,演变过程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2000—2006年是波动上升期,2006—2012年是稳定期,2012—2019年是向上波动期,2019—2022年是持续上升期;全省的煤炭矿区生态质量从较差提升到较好,演变过程大致也可以分为4个阶段,2000—2006年是波动上升期,2006—2012年是稳定期,2012—2019年是波动下降期,2019—2022年是持续上升期;2010年为山西省生态质量突变年份,山西省及其煤炭矿区生态质量在2010年前向好,在2010年后全面提升。降水量年际变化对生态质量的影响总体是正向的,而气温年际变化对生态质量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环境演变 生态质量突变 山西省 国家煤炭规划矿区
下载PDF
山西省中条山林区油松生长规律研究
13
作者 秦慧媛 《山西林业科技》 2024年第S01期9-12,35,共5页
以山西省中条山林区的优势树种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为研究对象,选择27株优势木作解析木,以5个典型生长方程拟合胸径、树高和材积的最优生长模型,并分析其生长规律。结果表明,油松胸径和树高的最优生长模型为Richards方程,材积的最... 以山西省中条山林区的优势树种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为研究对象,选择27株优势木作解析木,以5个典型生长方程拟合胸径、树高和材积的最优生长模型,并分析其生长规律。结果表明,油松胸径和树高的最优生长模型为Richards方程,材积的最优生长模型为Gompertz方程。利用Richards方程拟合油松的单木生长曲线,发现油松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生长高峰期分别在10 a~40 a、10 a~30 a和20 a~70 a,其数量成熟龄为70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条山林区 油松 生长规律 山西省
下载PDF
陕西潼关桐峪金矿区深部地层岩石Au背景值变化特征及其成矿作用研究
14
作者 吕军利 冯伟华 +4 位作者 彭海练 刘永 王星 赵端昌 李毅 《陕西地质》 2024年第1期20-26,共7页
以陕西小秦岭金矿田桐峪金矿区的两个深部探矿钻孔岩芯为研究对象,对矿田深部地层岩性构成、规模及各类岩石的Au含量进行系统研究、测试分析和规律总结,弥补矿田以往研究成果中在矿田深部地层岩性组合、各类岩石Au含量资料的欠缺,进而探... 以陕西小秦岭金矿田桐峪金矿区的两个深部探矿钻孔岩芯为研究对象,对矿田深部地层岩性构成、规模及各类岩石的Au含量进行系统研究、测试分析和规律总结,弥补矿田以往研究成果中在矿田深部地层岩性组合、各类岩石Au含量资料的欠缺,进而探讨Au元素丰度值的变化特征,为进一步完善金矿田成矿模式,助力找矿新突破,提供具有价值依据的深部地球化学背景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桐峪地区 金矿田 金背景值 深部地层岩石 混合岩化作用
下载PDF
吕梁地区早前寒武纪主要地质事件的年代框架 被引量:100
15
作者 耿元生 万渝生 +2 位作者 沈其韩 李惠民 张如心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16-223,共8页
通过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初步建立的吕梁山地区早前寒武纪主要地质事件的年代格架是:界河口群形成在2600~2400Ma期间。吕梁群近周峪组火山岩形成在2360~2350Ma期间,2124Ma时野鸡山群白龙山组火山岩喷发。赤坚岭杂岩约在2150Ma时侵位... 通过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初步建立的吕梁山地区早前寒武纪主要地质事件的年代格架是:界河口群形成在2600~2400Ma期间。吕梁群近周峪组火山岩形成在2360~2350Ma期间,2124Ma时野鸡山群白龙山组火山岩喷发。赤坚岭杂岩约在2150Ma时侵位,随后发生了钾质花岗岩的侵入(2031 Ma左右),界河口群和吕梁山群都受到这次构造热事件的影响。芦芽山紫苏花岗岩在1800Ma左右侵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前寒武纪 同位素年代学 地质事件 吕梁地区
下载PDF
晋西黄土丘陵与土石山区交错地带灌木种的数量分类与排序 被引量:17
16
作者 董林水 张旭东 +1 位作者 周金星 宋爱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3072-3080,共9页
应用TWINSPAN和DCA多元分析的方法,对晋西中阳县黄土丘陵与土石山区交错地带森林及灌丛群落中灌木种的数量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分别对样方和物种进行了数量分类和排序。调查样方包括了该地区主要的次生森林及灌丛植被类型,共计31个样方... 应用TWINSPAN和DCA多元分析的方法,对晋西中阳县黄土丘陵与土石山区交错地带森林及灌丛群落中灌木种的数量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分别对样方和物种进行了数量分类和排序。调查样方包括了该地区主要的次生森林及灌丛植被类型,共计31个样方。样方TWINSPAN分类结果表明,第一级分类可以将林下灌丛及阴坡灌丛与阳坡(或半阳坡)喜光耐旱灌丛区分开来。进一步的分类,可将各样方划分为8个组。根据各样方中灌木种的二元属性数据分析,TWINSPAN分类可将29个常见灌木种划分为4个组,这种分类可以比较明确的区分物种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分布在土石山区的灌木种和土石山区及黄土丘陵区均有分布的物种被准确的区分开来。DCA排序结果与TWINSPAN分类结果较为一致。样方DCA排序第1轴反映了生境的水分环境条件,第2轴反应了样方海拔梯度的变化,即热量条件的差异。对角线上各样方的排列顺序综合反映了水分、热量、土壤等环境条件的差异。灌木种DCA排序图第1轴反映了各物种分布生境的水分条件,最左边多为分布在林下阴湿环境中的植物种,如美蔷薇(Rosa bella)、红瑞木(Cornus alba)等;而最右边则多为典型的干旱阳坡指示种,如对结木(Sageretia paucicostata)、山桃(Amygdalus davidiana)等。对角线上物种的排序综合反映了各物种的空间分布特征,左上方各物种多数只分布在水分条件相对优越的土石山地区,而右下方各物种不仅在土石山区有分布,而且在干旱的黄土丘陵区也多有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西 黄土丘陵 土石山区 交错地带 灌木种 TWINSPAN分类 DCA排序
下载PDF
晋北黄土丘陵区不同人工植被对水土流失和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9
17
作者 王青杵 王改玲 +2 位作者 石生新 庄丽 孙泰森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1-74,79,共5页
以设在山西省阳高县的大型径流观测场为依托,研究晋北黄土丘陵区不同人工植被对水土流失和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条、沙棘、油松植被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蓄水能力为84.8%~95.9%,保土能力为95.2%~99.7%;植被生长的第3年和第4... 以设在山西省阳高县的大型径流观测场为依托,研究晋北黄土丘陵区不同人工植被对水土流失和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条、沙棘、油松植被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蓄水能力为84.8%~95.9%,保土能力为95.2%~99.7%;植被生长的第3年和第4年,荒坡区和苜蓿区的蓄水保土能力急剧增强,第4年蓄水能力分别达82.8%和91.2%,保土能力达97.0%和98.0%;不同植被区4-9月土壤水分变异系数为7.0%~19.1%,其中油松区变异系数最大,其次为沙棘、苜蓿和柠条区,荒坡区和裸坡区变异较小,不同植被区土壤水分亏缺率为23.98%~52.66%,亏缺顺序为柠条区>苜蓿区>油松区>沙棘区>荒坡区>裸坡区。可见,植被提高了土壤水分的变异及亏缺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土壤水分 人工植被 晋北 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山西省干旱地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穆志新 郝晓鹏 +4 位作者 秦慧彬 李萌 王燕 畅建武 乔治军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37-648,共12页
本研究对山西省干旱地区右玉县、阳曲县、隰县、临县、石楼县、繁峙县、灵丘县、五台县、浑源县、武乡县、五寨县和兴县12个县的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了普查和数据分析。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完成了12个县农作物种质资源... 本研究对山西省干旱地区右玉县、阳曲县、隰县、临县、石楼县、繁峙县、灵丘县、五台县、浑源县、武乡县、五寨县和兴县12个县的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了普查和数据分析。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完成了12个县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表的编制,分析了1981年到2010年30年来普查县气候及植被变化趋势,并阐述了普查县大宗农作物种植面积、产量和大面积种植品种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研究结果为干旱地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研究和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地区 农作物 种质资源 山西省
下载PDF
晋北黄土区降雨特征及其对坡地土壤侵蚀的影响 被引量:26
19
作者 王改玲 王青杵 石生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共5页
以设在山西省阳高县的大型径流观测场为依托,以2006-2010年的野外实测数据为依据,研究晋北黄土区降雨特征及其对坡地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晋北黄土区降雨具有明显的季风性降雨特点,7,8月雨量大,雨强也大。5-9月年均降雨量为223.80... 以设在山西省阳高县的大型径流观测场为依托,以2006-2010年的野外实测数据为依据,研究晋北黄土区降雨特征及其对坡地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晋北黄土区降雨具有明显的季风性降雨特点,7,8月雨量大,雨强也大。5-9月年均降雨量为223.80mm,侵蚀性降雨量为84.64mm,7,8月52.7%的降雨产生的侵蚀量占年侵蚀量的77.4%;大雨(25.0mm≤R24<50.0mm)的平均次降雨侵蚀量是中雨(10.0mm≤R24<25.0mm)的2.9倍,总侵蚀量则为中雨的0.5倍,32.2%场次的中雨和大雨产生的侵蚀量占总侵蚀量的72.3%;次降雨量与最大10min雨强的乘积(HI10)和次降雨产沙量呈线性相关,可以用HI10计算降雨侵蚀力;侵蚀性降雨标准为雨量8.47mm或I10为14.24mm/h。防治晋北黄土坡地水土流失的关键期在7,8月份,其关键是防治大雨侵蚀,中雨的危害也不容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降雨 坡地侵蚀 晋北黄土区
下载PDF
晋西黄土区不同森林群落类型植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张桐 王玉杰 +2 位作者 王云琦 张会兰 王彬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2-88,共7页
为了揭示晋西黄土区不同森林群落类型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持作用,对晋西黄土区人工油松林、人工刺槐林及天然次生林林下植物组成及土壤化学性质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3种林分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晋西黄土区不同森林群落类型林下植物多样性特征... 为了揭示晋西黄土区不同森林群落类型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持作用,对晋西黄土区人工油松林、人工刺槐林及天然次生林林下植物组成及土壤化学性质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3种林分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晋西黄土区不同森林群落类型林下植物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共出现40个植物种,灌木6种,草本34种。3种森林群落类型林下植物种数为人工刺槐林>人工油松林>天然次生林;2)3种森林群落类型林下物种丰富度指数(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物种均匀度指数(Pielou指数)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人工林>天然林。人工刺槐林林下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小于人工油松林,而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大于人工油松林;3)与2006年相比,2012年研究区内植被种类增加,人工林内植物种的增加要比天然次生林内明显;4)3种森林群落类型林下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与土壤化学性质的关联大小为土壤养分>有机质>p H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西黄土区 人工油松林 人工刺槐林 天然次生林 植物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