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昆明地区南瓜白粉病病原菌生理小种鉴定
1
作者 高婷 李梅 +1 位作者 朱彩华 龙荣华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0,共5页
为明确云南省昆明市团结乡地区南瓜白粉病病原菌种类及生理小种,通过病原菌孢子形态观察、分子鉴定及国际通用的甜瓜白粉病生理小种鉴别寄主与标准鉴定体系,对该地区的南瓜白粉病病原菌及生理小种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白粉病菌孢子形... 为明确云南省昆明市团结乡地区南瓜白粉病病原菌种类及生理小种,通过病原菌孢子形态观察、分子鉴定及国际通用的甜瓜白粉病生理小种鉴别寄主与标准鉴定体系,对该地区的南瓜白粉病病原菌及生理小种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白粉病菌孢子形态呈椭圆形,内有纤维状体;rDNA-ITS序列与单囊壳属(Podosphaera xanthii)ITS序列聚为一类,一致性高达99%;病原菌样本对鉴别寄主的抗感反应与单囊壳白粉菌生理小种2France表现一致。因此,引起昆明市团结乡地区南瓜白粉病的病原菌为单囊壳属白粉病菌(P.xanthii)的生理小种2Fr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 白粉病菌 生理小种
下载PDF
69%锰锌·烯酰可湿性粉剂防治黄瓜霜霉病药效试验
2
作者 陈为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3年第3期21-22,共2页
探讨69%锰锌·烯酰可湿性粉剂不同施用量对黄瓜霜霉病的药效,并与代森锰锌、安克、灭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69%锰锌·烯酰可湿性粉剂的黄瓜霜霉病防效较好,用药量合理情况下对黄瓜安全未见药害且对增产有积极作用。推荐其... 探讨69%锰锌·烯酰可湿性粉剂不同施用量对黄瓜霜霉病的药效,并与代森锰锌、安克、灭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69%锰锌·烯酰可湿性粉剂的黄瓜霜霉病防效较好,用药量合理情况下对黄瓜安全未见药害且对增产有积极作用。推荐其使用量为120~140 g/667 m^(2),首次用药应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间隔期1周,共施药3次,施药次数和间隔期应视发病情况灵活掌握。50%安克可湿性粉剂和60%灭克可湿性粉剂防效较高,增产效果明显,与69%锰锌·烯酰可湿性粉剂(120,140 g/667 m^(2))无明显差异,均显著优于其他处理。可考虑三者交替使用,以减少抗性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霜霉病 锰锌·烯酰可湿性粉剂 药效 防治
下载PDF
不同避雨栽培模式对葡萄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和植株冠层温湿度的影响 被引量:66
3
作者 杜飞 朱书生 +6 位作者 王海宁 何霞红 杨敏 邓维萍 陈尧 李成云 朱有勇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7-184,共8页
在云南高原葡萄主要产区弥勒县进行了8种不同规格的避雨栽培模式对主要葡萄病害的防治效果及对葡萄品质和植株冠层微气象因子变化影响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凡是能有效避免雨水淋到葡萄植株上的避雨栽培模式均能有效地控制葡萄霜霉病、... 在云南高原葡萄主要产区弥勒县进行了8种不同规格的避雨栽培模式对主要葡萄病害的防治效果及对葡萄品质和植株冠层微气象因子变化影响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凡是能有效避免雨水淋到葡萄植株上的避雨栽培模式均能有效地控制葡萄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等重要病害的发生危害,但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均较差。各种模式的避雨栽培均能明显改变葡萄植株冠层的微气象条件。不同模式的避雨棚均能明显增加植株冠层的温度和昼夜温差,日最高温很少高于32℃。湿度监测结果表明,晴天各种避雨栽培模式下植株冠层的平均湿度均大于露天栽培,但植株冠层最高相对湿度均小于90%;雨天避雨栽培植株冠层的平均湿度小于露天栽培,相对湿度均小于95%,均不会导致棚内湿度过高而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各种避雨栽培模式对植株冠层微气象因子的改变也不会影响葡萄植株和果实的生长,还能提升葡萄的含糖量和外观品质,增加商品价值。综合本文的研究表明,在云南省特殊的高原葡萄产区采用适宜的避雨栽培模式可以有效调控葡萄植株冠层微气候因子,从而达到控制葡萄病害,提升葡萄品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雨栽培 微气候环境 霜霉病 白粉病 白腐病 炭疽病
下载PDF
新疆地区厚皮甜瓜白粉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 被引量:19
4
作者 张学军 季娟 +3 位作者 翟文强 李寐华 王豪杰 伊鸿平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50-1455,共6页
【目的】确定新疆厚皮甜瓜主要栽培地区甜瓜白粉病生理小种,为选育抗病新品种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甜瓜白粉病生理小种鉴定寄主与标准鉴定体系,采用孢子悬浮液喷雾法对新疆主要栽培地区12份厚皮甜瓜白粉病菌样本进行接种鉴... 【目的】确定新疆厚皮甜瓜主要栽培地区甜瓜白粉病生理小种,为选育抗病新品种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甜瓜白粉病生理小种鉴定寄主与标准鉴定体系,采用孢子悬浮液喷雾法对新疆主要栽培地区12份厚皮甜瓜白粉病菌样本进行接种鉴定。【结果】12份白粉病菌均是瓜单囊壳白粉菌Podosphaera xanthii。鉴别寄主IranH、Topmark、Vedrantais、Nantais Oblong高感白粉病,PMR5、PMR6、PMR45对白粉病免疫,WMR29、Edisto47高抗白粉病,PI414723、PI124111、PI124112、MR1表现抗病,这与瓜单囊壳菌生理小种1抗感反应表现一致。【结论】初步确定新疆地区厚皮甜瓜上白粉病主要由Podosphaera xanthii所致,只存在1个生理小种即生理小种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皮甜瓜 白粉病 生理小种 小种鉴定
下载PDF
新型广谱杀菌剂苯醚菌酯(ZJ0712)生物活性 被引量:27
5
作者 陈定花 朱卫刚 +5 位作者 胡伟群 邢家华 陈杰 许天明 孔小林 郑韵红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21,共4页
苯醚菌酯是浙江省化工研究院以天然抗生素Strobilurins为先导化合物开发的新型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经室内活性测定及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苯醚菌酯对由子囊菌、鞭毛菌和半知菌引起的多种植物病害具有非常高的杀菌活性。该药... 苯醚菌酯是浙江省化工研究院以天然抗生素Strobilurins为先导化合物开发的新型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经室内活性测定及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苯醚菌酯对由子囊菌、鞭毛菌和半知菌引起的多种植物病害具有非常高的杀菌活性。该药剂对黄瓜白粉病、小麦白粉病、黄瓜霜霉病和炭疽病的EC90值分别为0.8343、1.0576、17.67、55.645mg/L。在12.5 ̄25ga.i./hm2的处理剂量下,对白粉病、霜霉病和炭疽病,经1次用药,均具有很好的防效。在使用剂量范围内对作物安全,且与常规杀菌剂无交互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醚菌酯(ZJ0712) 炭疽病 霜霉病 白粉病 新型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下载PDF
苜蓿对白粉病的抗性与叶绿素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26
6
作者 徐秉良 李敏权 +1 位作者 郁继华 邢会琴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4期72-74,共3页
在人工接种白粉菌Erysiphe polygoni 条件下,测定了8种不同抗病性的苜蓿Medicago sativa 品种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抗病性的苜蓿品种间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接种白粉病菌后品种间的叶绿素含量有显著变化,感病品种叶绿素含... 在人工接种白粉菌Erysiphe polygoni 条件下,测定了8种不同抗病性的苜蓿Medicago sativa 品种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抗病性的苜蓿品种间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接种白粉病菌后品种间的叶绿素含量有显著变化,感病品种叶绿素含量下降的幅度明显大于抗病品种,接菌后第27 天,感病品种叶绿素含量平均下降38 26%,抗病品种的叶绿素含量下降13 6%。其叶绿素含量随发病程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品种 叶绿素含量 抗白粉病
下载PDF
4种Strobilurin类杀菌剂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活性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志念 王力钟 +2 位作者 张弘 张宗俭 祁之秋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370-371,357,共3页
试验结果表明 ,在温室条件下 ,嘧菌酯、醚菌酯、烯肟菌酯和烯肟菌胺 4种strobilurin类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均具有很好的保护活性 ,其中烯肟菌胺和醚菌酯的活性更为突出。 4种杀菌剂的治疗活性也很好 ,烯肟菌胺对该病害 4d的治疗活性明显... 试验结果表明 ,在温室条件下 ,嘧菌酯、醚菌酯、烯肟菌酯和烯肟菌胺 4种strobilurin类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均具有很好的保护活性 ,其中烯肟菌胺和醚菌酯的活性更为突出。 4种杀菌剂的治疗活性也很好 ,烯肟菌胺对该病害 4d的治疗活性明显优于其他药剂。在小麦上 ,嘧菌酯的叶表渗透性和向叶尖移动能力较为明显。烯肟菌胺和醚菌酯具有较长的持效期 ,大于 2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OBILURIN类杀菌剂 小麦白粉病 生物活性
下载PDF
不同黄瓜品种(材料)抗白粉病性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席亚东 刘波微 +1 位作者 孙常伟 彭化贤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05-1609,共5页
对市场上常见的44个品种和育种部门提供的10份材料进行了抗白粉病性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54份黄瓜品种(材料)在抗病性水平上可分为高抗、抗病、中抗、中感、感病和高感6大类群,其中40.74%的黄瓜品种(材料)属于高抗,病情指数均小于6.5,... 对市场上常见的44个品种和育种部门提供的10份材料进行了抗白粉病性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54份黄瓜品种(材料)在抗病性水平上可分为高抗、抗病、中抗、中感、感病和高感6大类群,其中40.74%的黄瓜品种(材料)属于高抗,病情指数均小于6.5,为生产上合理布局和育种提供抗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白粉病 抗病性
下载PDF
三唑酮种衣剂对小麦幼苗上白粉病菌萌发和侵染影响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7
9
作者 杨峻 刘西莉 李健强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55-58,共4页
采用组织病理学染色技术 ,观察和测定了三唑酮种衣剂包衣处理的小麦幼苗上白粉病菌孢子萌发、侵染的发展过程。结果表明 ,药剂处理对白粉病菌初生芽管、附着胞芽管的萌发及成熟附着胞的形成无抑制作用 ,但明显提高附着胞的畸形率 ;抑制... 采用组织病理学染色技术 ,观察和测定了三唑酮种衣剂包衣处理的小麦幼苗上白粉病菌孢子萌发、侵染的发展过程。结果表明 ,药剂处理对白粉病菌初生芽管、附着胞芽管的萌发及成熟附着胞的形成无抑制作用 ,但明显提高附着胞的畸形率 ;抑制初生吸器原体的形成和指状体的发育 ,降低入侵率 ;抑制初生菌丝的发育、次生菌丝和次生吸器的形成。分析认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染 三唑酮种衣剂 小麦 幼苗 白粉病 组织病理学 病菌萌发
下载PDF
苯醚菌酯·戊唑醇防治白粉病生物活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定花 朱卫刚 +2 位作者 胡伟群 邢家华 陈杰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27-528,531,共3页
苯醚菌酯(ZJ0712)·戊唑醇复配而成的新型杀菌剂,经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苯醚菌酯·戊唑醇以1∶10混配时,该组合物对小麦白粉病、黄瓜白粉病和草莓白粉病均具有很高的杀菌活性。模拟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组合物在10~40mg/... 苯醚菌酯(ZJ0712)·戊唑醇复配而成的新型杀菌剂,经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苯醚菌酯·戊唑醇以1∶10混配时,该组合物对小麦白粉病、黄瓜白粉病和草莓白粉病均具有很高的杀菌活性。模拟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组合物在10~40mg/L的处理剂量下,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也在98.4%~71.5%之间。苯醚菌酯·戊唑醇的作用机制虽然不同,但2种有效成分组合在一起,对白粉病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并还能有效延缓抗性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醚菌酯 戊唑醇 杀菌剂组合物 增效作用 延缓抗性 白粉病
下载PDF
利用小麦微卫星标记定位一个来自野生二粒小麦的抗白粉病基因 被引量:24
11
作者 解超杰 倪中福 +3 位作者 孙其信 杨作民 刘保申 魏艳玲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034-1039,共6页
培育抗病品种是控制小麦白粉病危害最经济有效而又安全的手段。寻找和创造新抗源是抗病育种的基础工作 ,是解决抗源单一化问题的有效途径。来自以色列的野生二粒小麦G - 30 5 -M对北京地区小麦白粉菌流行小种 1 5号表现免疫 ,用G - 30 5... 培育抗病品种是控制小麦白粉病危害最经济有效而又安全的手段。寻找和创造新抗源是抗病育种的基础工作 ,是解决抗源单一化问题的有效途径。来自以色列的野生二粒小麦G - 30 5 -M对北京地区小麦白粉菌流行小种 1 5号表现免疫 ,用G - 30 5 -M与小麦品种 781杂交并用京 41 1回交 (G - 30 5 -M 781 京 41 1 3) ,成功地将G - 30 5 -M的抗白粉病基因转入普通小麦中。遗传分析表明转入小麦中的抗病性苗期表达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 ,该基因暂定名为MlG。用 96对小麦微卫星引物对一个 1 67株的抗性分离家系进行了SSR分析 ,发现引物WMS5 70扩增产物在抗感个体间存在多态性。经分离群体验证 ,抗病基因MlG与小麦染色体 6AL上的微卫星位点Xgwm5 70连锁 ,遗传距离为 1 4.9± 3.0cM ,据此将MlG定位于 6AL。根据系谱和基因位点分析 ,推断MlG基因是不同于已知抗白粉病基因的一个新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野生二粒小麦 抗白粉病基因 微卫星标记 基因定位
下载PDF
四个小麦品种的慢白粉病抗性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志德 李振岐 刘卿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97-201,共5页
小麦品种里勃留拉、咸农4号和阿勃为慢白粉病品种,它们的AUDPC、单菌落面积、单菌落日产孢量和最终病情指数,都显著低于对照品种山前;小偃6号属中慢品种,它的最终病情指数和AUDPC与对照间的差异,分别为极显著和显著。用8个白粉菌小种接... 小麦品种里勃留拉、咸农4号和阿勃为慢白粉病品种,它们的AUDPC、单菌落面积、单菌落日产孢量和最终病情指数,都显著低于对照品种山前;小偃6号属中慢品种,它的最终病情指数和AUDPC与对照间的差异,分别为极显著和显著。用8个白粉菌小种接种表明,这4个抗病品种属非专化抗性。试验和分析表明,只需在倒2叶上测定最终病情指数和菌落大小,即可鉴定小麦品种的慢白粉病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白粉病 抗性 生理小种 品种
下载PDF
一种生物诱抗剂防治黄瓜白粉病效果及对诱导酶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琴 吴毅歆 +3 位作者 薛原 毛自朝 黄莲英 何月秋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36期367-371,共5页
为了明确生物诱抗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抗性相关诱导酶的影响,通过盆栽接种实验测定防效和诱导酶活性测定,以感病品种‘新津研4号’为试材,通过实验室制作的一种生物诱抗剂(biologicalresistanceinducer,BRJ)为诱导剂,研... 为了明确生物诱抗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抗性相关诱导酶的影响,通过盆栽接种实验测定防效和诱导酶活性测定,以感病品种‘新津研4号’为试材,通过实验室制作的一种生物诱抗剂(biologicalresistanceinducer,BRJ)为诱导剂,研究了诱导剂对白粉病的预防效果以及抗性诱导过程中一些抗病相关物质的变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施用诱抗剂浓度越高和次数越多,防病效果越好。喷施诱抗剂10、20、100μg/mL24h后,接种病菌72h后,防病效果分别达59.91%、85.02%和89.43%;每隔24h喷施100μg/mL,1次、2次、3次和4次,72h后,防治效果分别达80.32%、98.23%、98.30%和100.00%。诱抗剂提高了黄瓜叶片中的POD、SOD、PAL和CAT等防御相关酶活性,至第5~7天仍然保持很高的水平,其中PAL活性至第9天仍达空白对照的4.3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诱抗剂 黄瓜白粉病 诱导抗性
下载PDF
荧光素钠和考马斯亮蓝应用于小麦白粉病菌染色效果比较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健强 刘西莉 王红梅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92-596,共5页
比较了荧光素钠和考马斯亮蓝应用于小麦白粉病菌染色的效果。荧光素钠法中样品处理只需20min.左右,具有直接、快速的特点;荧光指示剂对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无抑制作用,主要沉集于活菌体的隔膜和细胞质部位,使病菌产生明显的亮绿... 比较了荧光素钠和考马斯亮蓝应用于小麦白粉病菌染色的效果。荧光素钠法中样品处理只需20min.左右,具有直接、快速的特点;荧光指示剂对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无抑制作用,主要沉集于活菌体的隔膜和细胞质部位,使病菌产生明显的亮绿荧光和清晰的细胞轮廓,亮绿荧光衰退期为7min.;借助荧光显微镜可以观察病菌在小麦叶表的发展过程,区别活菌体和失活菌体。考马斯亮蓝法包括传统的组织学染色步骤,经过改进后的样品处理过程需要40min.左右;染色后使寄主组织呈现淡蓝色,病菌菌体染成深蓝色;该方法可以观察病菌在小麦叶表和被侵染细胞内部发育形成的结构,包括孢子发育形成的初生芽管、附着胞芽管、成熟附着胞以及在寄主细胞内形成的初生吸器原体、成熟的指状体吸器和次生吸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素钠 考马斯亮蓝 应用 小麦白粉病菌 染色效果 比较
下载PDF
狭叶十大功劳白粉病发生调查及其病原鉴定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乔丽 欧阳兵 +3 位作者 周求根 李霖 刘登全 蒋军喜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74-477,共4页
对江西农业大学校园内狭叶十大功劳白粉病症状进行描述,调查发生情况,并对其病原菌进行了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狭叶十大功劳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通常在叶片正面形成白色粉状霉层,严重时导致叶片变形;该病终年可见,新叶、嫩枝于4月上... 对江西农业大学校园内狭叶十大功劳白粉病症状进行描述,调查发生情况,并对其病原菌进行了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狭叶十大功劳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通常在叶片正面形成白色粉状霉层,严重时导致叶片变形;该病终年可见,新叶、嫩枝于4月上句开始发病,8-11月为发病盛期,空旷处植株发病重于树荫处。对该病菌的有性态和无性态进行了观测,其有性态和无性态分别与文献对多丝叉丝壳Microsphaera multappendicisZ.Y.Zhao & Yu和亚麻粉孢Oidium lini Skoric的描述相吻合;对该病菌的rDNA-ITS区段进行了PCR扩增、序列测定和序列分析,发现该序列与GenBank中多丝叉丝壳对应序列的同源性达99%。根据对病菌的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认为江西农业大学校园内狭叶十大功劳白粉病的病原为子囊菌门多丝叉丝壳M.multappendicis,其无性态为半知菌类亚麻粉孢Oidium lin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叶十大功劳白粉病 病害调查 病原鉴定 多丝叉丝壳
下载PDF
英国小麦品种的抗条锈和抗白粉性及其利用刍议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剑雄 张清海 郭秀婵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74-178,共5页
供试的24个Maris 和TJB 英国小麦系列品种分别含有抗我国小麦条锈病菌已知生理小种的Yr1,Yr2,Yr3a,Yr3b,Yr4a,Yr4b,Yr6,Yr13,Yr14和Yr16中的若干个基因。有的品种含Yr基因数仅有2个,有的多达5个。此外,还含有抗白粉病Pm_2或Pm_2Pm_6基... 供试的24个Maris 和TJB 英国小麦系列品种分别含有抗我国小麦条锈病菌已知生理小种的Yr1,Yr2,Yr3a,Yr3b,Yr4a,Yr4b,Yr6,Yr13,Yr14和Yr16中的若干个基因。有的品种含Yr基因数仅有2个,有的多达5个。此外,还含有抗白粉病Pm_2或Pm_2Pm_6基因。这是当前我国黄淮海麦区条锈病和白粉病较为理想的抗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白粉病 抗性 冬小麦
下载PDF
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冯超 张克诚 +3 位作者 袁会珠 杨代斌 王鹏 孙丽鹏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8-252,共5页
比较研究了凹凸棒土、高岭土、硅藻土和水合二氧化硅等载体对武夷菌素发酵液的吸附性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NNO)、高分子接枝磺酸盐GY-JZH-A、高分子羧酸盐聚合物GY-D02和聚环氧乙烷环氧丙烷醚GY-JM6180等助剂对武夷... 比较研究了凹凸棒土、高岭土、硅藻土和水合二氧化硅等载体对武夷菌素发酵液的吸附性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NNO)、高分子接枝磺酸盐GY-JZH-A、高分子羧酸盐聚合物GY-D02和聚环氧乙烷环氧丙烷醚GY-JM6180等助剂对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配方的分散性、润湿性和悬浮率的影响;不同助剂对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的生物学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合二氧化硅对武夷菌素发酵液的饱和吸附量为3.52ml/g,最适合用于吸附武夷菌素发酵液以制备高含量的可溶性粉剂;采用聚环氧乙烷环氧丙烷醚GY-JM6180为助剂,配制的2%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分散性好,悬浮率高,以稀释300倍液喷雾,其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达73.7%,而1%武夷菌素发酵液稀释150倍喷雾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仅为31.5%。在综合以上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出了2%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的最优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菌素 可溶性粉剂 白粉病
下载PDF
纳米复合抗菌剂在粉末涂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郁慧 倪晰望 +2 位作者 郑文捷 何其庄 顾玲玲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6年第8期55-57,共3页
制备了添加有复合纳米抗菌剂的粉末涂料,试验表明抗菌粉末涂料在涂膜附着性、力学性能、耐酸碱性、耐候性等方面都符合行业标准,所制备的抗菌粉末涂料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能够满足涂料行业的使用要求。
关键词 抗菌 粉末涂料 纳米抗菌剂 防霉性能
下载PDF
紫薇白粉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被引量:9
19
作者 何翠娟 张家驯 +1 位作者 王依明 陆晓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406-409,共4页
通过室内镜检和田间系统观察发现:引起上海地区紫薇白粉病的病原为南方小钩丝壳Uncinuliellaaustraliana(Maclp.)Zheng&Chen,属子囊菌亚门白粉菌目真菌。温度、湿度是影响此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上海地区暖冬年份此病周年发生,... 通过室内镜检和田间系统观察发现:引起上海地区紫薇白粉病的病原为南方小钩丝壳Uncinuliellaaustraliana(Maclp.)Zheng&Chen,属子囊菌亚门白粉菌目真菌。温度、湿度是影响此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上海地区暖冬年份此病周年发生,气温大于33℃抑制此病的发生、发展;2004年用新型仿生、无机、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进行小区药剂筛选试验和示范试验,表明:仿生农药20%银果600倍、无机农药99.9%绿颖300倍、高效低毒农药12.5%好力生1500倍防治效果达72.05%~82.86%,在发病初期用药,每隔1周用1次,连用3次,能有效抑制紫薇白粉病的发生。作者同时提出了栽培措施是防治白粉病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薇 白粉病 发病规律 防治技术
下载PDF
施用硫磺粉对橡胶园土壤及周边水源影响初探 被引量:6
20
作者 麦全法 陶忠良 +6 位作者 林宁 邱学俊 冀春花 蒋菊生 朱智强 李子敏 吴能义 《热带农业科学》 2011年第8期1-4,共4页
对海南两个不同地区使用硫磺粉防治白粉病后的农场胶园进行定位观测,分析区域内土壤和水中硫残留物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残留物的含量随着时间推移都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与不同距离或不同作物的种植环境因素有关;此外,硫磺粉... 对海南两个不同地区使用硫磺粉防治白粉病后的农场胶园进行定位观测,分析区域内土壤和水中硫残留物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残留物的含量随着时间推移都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与不同距离或不同作物的种植环境因素有关;此外,硫磺粉的施用对地表水和地下饮用水源产生一定的污染。最后提出使用硫磺粉防治白粉病需要科学用药、充分调研、统筹安排和研发新产品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粉病 硫磺粉 残留物 污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