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urasia Continental Bridge——An Important Link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China's Eastern,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1
作者 Zhao Ming Li Zhukun 《China's Foreign Trade》 1996年第10期42-42,共1页
The new Eurasia Continental Bridgeruns from East China to Central andWest China, crossing 11 provincesand regions, namely Jiangsu, Shandong,Hubei, Anhui, Shaanxi, Gansu, Shanxi,Sichuan, Qinghai, Xinjiang and Ningxia.T... The new Eurasia Continental Bridgeruns from East China to Central andWest China, crossing 11 provincesand regions, namely Jiangsu, Shandong,Hubei, Anhui, Shaanxi, Gansu, Shanxi,Sichuan, Qinghai, Xinjiang and Ningxia.The total area is 3.6 million sq km and thepopulation is about 300 million, accountingfor a third and a quarter of the whole countryrespectively. The area is very rich in naturalresources, so it is called an "Economic goldbelt" and "Gold corridor". Aerial remote-control survey indicates that along thecontinental bridge from Lianyungang to theAla Mountains within China’s bound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ea In An Important Link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China’s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Eurasia Continental Bridge
下载PDF
Speech of Gao Yan, President &CEO, the State .Power Corporation of China, at the Forum on Strategy of Speeding up Power Development in Western Regions
2
《Electricity》 2000年第2期2-5,共4页
关键词 West PRESIDENT Speech of Gao Yan at the Forum on Strategy of Speeding up power Development in western regions the State power Corporation of China CEO
下载PDF
An Evaluation on the Effects of the Policy of the Great Campaign of Western Development of China in the First 10 Years Based on the Kuznets Regional Inverted-U Theory
3
作者 Huan Zheng Xingming Fang 《Chinese Business Review》 2013年第10期661-672,共12页
In order to reduce the regional differentials or narrow the gap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areas and prevent the intensification of contradictions resulting from the regional inequality during... In order to reduce the regional differentials or narrow the gap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areas and prevent the intensification of contradictions resulting from the regional inequality dur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government of China launched the Great Campaign of Western Development (GCWD) in 2000. In this paper, we will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the first 10 years' GCWD and use the latest Chinese annual data from 1978 to 2010 to investigate the problem of regional differential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GCWD policy and test whether there is a regional Kuznets inverted-U curve in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China.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re are both good and bad news: the good news is that the inverted U-shaped curve of absolute differential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areas finally emerges (the previous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inverted-U curve did not appear and the differentials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areas became worse) and the bad news is that the differential is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inverted U-shaped curve in our choice of time span (1978-2010), that is, it is still in the situation of deterioration, and the turning better point will emerge in 2025. Although the western areas have benefitted from GCWD, the absolute gap has been still widened. To narrow the gap, the western areas should accelerate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adjust the policy and make more efforts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in the western areas, especially cultivate and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characteristic and advantageous industry rather than just suppor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e in the western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eat Campaign of western Development (GCWD) the gap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areas regional inequality or differential inverted-U curve
下载PDF
鄂西—渝东地区上二叠统大隆组页岩气富集条件与勘探有利区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世臻 周志 +10 位作者 李飞 沈斌 徐秋晨 宋腾 张小涛 杨晓光 胡才志 王超 魏思宇 王昱荦 卢妍欣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5,共15页
近年来,鄂西—渝东地区多口井在二叠系大隆组获得页岩气重要发现和工业气流,展现出新层系海相页岩气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深化其地质认识对于指导下一步页岩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基于岩心观察、薄片及扫描电镜观察、测/录井和有机... 近年来,鄂西—渝东地区多口井在二叠系大隆组获得页岩气重要发现和工业气流,展现出新层系海相页岩气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深化其地质认识对于指导下一步页岩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基于岩心观察、薄片及扫描电镜观察、测/录井和有机地球化学数据分析,系统研究了该地区页岩沉积特征、储层特征、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含气性和保存条件,明确了大隆组海相页岩气勘探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①晚二叠世大隆期,该区发育深水台盆相沉积,富有机质页岩发育厚度10~60 m,现今埋深具有盆内埋深大、盆外埋深浅的特征;②大隆组自下而上划分为3段,一段以硅质页岩为主,二段岩性较为复杂,三段以混合质页岩为主,测井响应上表现为高自然伽马、高补偿中子、高声波时差、低电阻率、低密度、电阻率向底部逐渐降低的“三高两低一降”特征;③大隆组页岩脆性矿物以石英和方解石为主,平均值分别为40.58%和23.76%,储集空间分为孔隙(有机质孔、矿物颗粒间孔、粒间溶蚀孔、粒内溶蚀孔)和裂缝(矿物层间缝、有机质与矿物间缝、有机质内裂缝)2大类7种类型,以有机质孔为主,孔径分布呈现“四峰”特征,孔体积集中介于1~10 nm和500~5000 nm两个孔径区间;④大隆组有机质丰度高、储层非均质性强、热演化程度高、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为主、Ⅱ2型为辅,有机质孔发育;⑤大隆组页岩具有较高的含气量,良好的顶底板条件发挥了重要的封闭作用;盆内受构造抬升剥蚀和断裂影响小,保存条件整体较好,盆外残留向斜核部保存条件较好。结论认为:①大隆组是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的新领域,在盆地内发育5个勘探有利区,面积合计5500 km^(2),可加快勘探评价节奏;②在盆外发育7个勘探有利区,面积合计6700 km^(2),应优选残留面积大的有利区开展风险勘探,寻找新的突破和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 页岩气 新领域 鄂西—渝东地区 上二叠统 大隆组 富集地质条件 勘探有利区
下载PDF
计及光热发电非线性运行特性的区域电网功率调节能力刻画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朱芝润 余娟 +3 位作者 杨知方 李文沅 周专 常喜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541-3552,I0017,共13页
随着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推进和多能互补系统发展,光热发电凭借其发电连续性、灵活性等优点,在多能互补系统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大。准确描述光热电站运行特性并刻画含多能互补系统区域电网功率调节能力,对于实现电力资源优化配置有着十... 随着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推进和多能互补系统发展,光热发电凭借其发电连续性、灵活性等优点,在多能互补系统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大。准确描述光热电站运行特性并刻画含多能互补系统区域电网功率调节能力,对于实现电力资源优化配置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现有含光热电站经济调度模型,尚未计及储热系统充、放热过程能量损失成本,也缺乏对含光热电站区域电网的功率调节能力研究。为此,提出一种计及光热发电非线性运行特性的区域电网功率调节能力刻画方法。首先,考虑光热电站运行过程非线性约束及储热系统能量损失成本,构建计及光热发电非线性运行特性的电力系统经济调度模型。进一步,为解决光热发电非线性运行特性影响电网功率调节能力刻画这一问题,提出含光热电站电力系统经济调度模型线性化转换方法。在此基础上,基于多参数规划理论和K-means聚类算法,提出计及光热发电非线性运行特性的区域电网多时段功率调节能力刻画方法,实现联络线传输功率可行域的解耦计算,进而表征区域电网功率调节能力。最后,选取IEEE 30节点系统以及国内某省实际电力系统作为算例系统进行分析,验证所提方法的准确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发电 线性化方法 多参数规划 经济调度 联络线传输功率可行域
下载PDF
跨国跨州/跨省跨区输电定价机制及对中国专项工程定价的启示 被引量:2
6
作者 朱一兵 丛野 +3 位作者 张粒子 胡娱欧 张晶 崔福博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100,共15页
中国资源禀赋和能源需求呈逆向分布,促进新能源资源在更大范围的优化配置是中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内在要求。跨省跨区输电价格作为跨省跨区电力交易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定价机制的合理性不仅会影响输电工程投资成本的合理回收,还会... 中国资源禀赋和能源需求呈逆向分布,促进新能源资源在更大范围的优化配置是中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内在要求。跨省跨区输电价格作为跨省跨区电力交易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定价机制的合理性不仅会影响输电工程投资成本的合理回收,还会影响电力市场竞争效率乃至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为此,在梳理中国及欧洲、美国典型电力市场跨省跨区和跨国跨州输电工程现状的基础上,对国际典型电力市场跨国跨州和跨市场输电定价机制的历史沿革和发展情况进行梳理,探究影响跨国跨州和跨市场输电定价的关键因素,并结合中国跨省跨区专项工程输电定价机制的发展沿革,分析了中国现行的跨省跨区专项工程输电定价机制在新型电力系统和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的背景下将面临的问题,提出对中国跨省跨区专项工程输电定价的启示与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省跨区专项工程 新型电力系统 输电价格 定价机制 电力市场
下载PDF
川西藏东地区隧道围岩有害气体孕育机制及逸出风险评价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吉禄 刘新荣 +5 位作者 周小涵 祁占锋 刘瀚之 刘煜宇 孙浩 吴涛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6-307,共12页
青藏高原复杂的地质构造使区域内断裂分布密集、岩性变化巨大,现有的研究成果无法有效预测岩层内有害气体赋存种类与状态。基于川西藏东地质演化相关研究成果,对区域内岩石、断裂构造以及水热循环影响下有害气体的成因及组分特征进行研... 青藏高原复杂的地质构造使区域内断裂分布密集、岩性变化巨大,现有的研究成果无法有效预测岩层内有害气体赋存种类与状态。基于川西藏东地质演化相关研究成果,对区域内岩石、断裂构造以及水热循环影响下有害气体的成因及组分特征进行研究。通过对区域内地层构造及岩石分布进行分析,明确区域内主要气藏类型及分布范围;建立复杂地层有害气体逸出风险评价体系,并通过现场监测对评价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川西藏东地区岩层主要有害气体孕育类型包括岩浆岩脱气孕育气体、变质岩化学反应释放气体、沉积岩油气矿藏富集气体、金属矿伴生气体等;其中,岩浆岩孕育有害气体主要赋存于入侵通道形成的气囊内,变质岩孕育有害气体主要赋存于酸性岩浆岩与碳酸岩接触面以及金属矿附近,沉积岩孕育有害气体主要赋存于油气盖层内。2)岩石圈断裂对深部有害气体的赋存最有利,水热循环通过物质扩散和水力运移2种方式加速深部有害气体的运移,其中深大主断裂控制型水热循环模式影响最显著。3)基于川西藏东地区地层岩性及断裂构造特征,对CO_(2)、CH_(4)、SO_(2)及H_(2)S等主要有害气体的赋存区域进行划分。4)根据研究区域地层岩性、断裂构造、水热分布特点,建立复杂地层有害气体逸出风险评价体系;根据隧道开挖高浓度有害气体逸出可能性划分为5个风险等级,并针对不同逸出风险提出相应防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藏东地区 有害气体 隧道围岩 断裂构造 评价体系 赋存机制
下载PDF
2018-2021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医防协同耦合协调度分析
8
作者 徐海玉 曹桑蔚 +5 位作者 李诗麒 严豪 满晓玮 蒋艳 赵丽颖 程薇 《卫生软科学》 2024年第9期50-54,共5页
[目的]探究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医防协同耦合协调度水平,为我国医防协同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文献研究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医防协同耦合协调度水平。[结果]2018-2021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平均耦合协调度... [目的]探究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医防协同耦合协调度水平,为我国医防协同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文献研究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医防协同耦合协调度水平。[结果]2018-2021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平均耦合协调度分别为0.527、0.531、0.470,耦合协调度水平整体偏低。[结论]2018-2021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医防协同机制不完善,重医轻防现象严重,两系统发展不协调现象日益加剧,提示应提升预防在健康中国战略中的地位,逐渐改善“重医疗、轻预防”的局面,构建医疗与公共卫生有效协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防协同 耦合协调度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指标体系 熵权法
下载PDF
基于自然伽马测井的煤系关键金属精细勘探技术
9
作者 边晓 王雷 +6 位作者 王喜军 杨敏芳 叶攀 祖淯文 索金玲 邵龙义 鲁静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31-2540,共10页
滇东—黔西上二叠统煤系底部赋存着累积厚度达数米、以自然伽马测井正异常为特征的Nb-Zr-REY-Ga型关键金属矿层,是我国最有开发潜力的煤系关键金属资源之一。当前对该矿层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关键金属物质来源、赋存状态和成矿模式等方面,... 滇东—黔西上二叠统煤系底部赋存着累积厚度达数米、以自然伽马测井正异常为特征的Nb-Zr-REY-Ga型关键金属矿层,是我国最有开发潜力的煤系关键金属资源之一。当前对该矿层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关键金属物质来源、赋存状态和成矿模式等方面,而利用自然伽马测井数据对该矿层进行定量识别和浓度计算等工作还未开展过,尽管这项工作对将来这些矿层关键金属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Zr和Ga两种元素为例,利用收集和实测的关键金属浓度及其对应的自然伽马值等数据,进行了基于自然伽马测井的关键金属矿层精细勘探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Zr和Ga元素浓度的预测模型分别为y=133.42x^(2)+262.23x+224.43和y=31.587e^(0.2273x),指示两者最低开发利用浓度(2000μg/g和50μg/g)对应的自然伽马值分别为2.8 pA/kg和2.0 pA/kg。发现Haar小波3层分解获得的预测矿层位置与地球化学实测的矿层位置吻合度最高。预测模型验证结果表明,Zr和Ga元素浓度预测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4.21%和10.97%,矿层厚度预测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4.16%和4.82%,说明论文建立的关键金属精细勘探技术可以精确识别研究区关键金属矿层浓度和厚度,对滇东—黔西地区Nb-Zr-REY-Ga型关键金属矿层的精细勘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黔西地区 煤系关键金属 上二叠统煤系 自然伽马测井 小波变换
下载PDF
计及纹波和谐波的M3C稳态特性建模与功率运行区间研究
10
作者 丁宇 刘沈全 +1 位作者 李晶 王钢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8-67,共10页
明确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变换器(M3C)的功率运行区间是制订运行方案的前提与基础,但由于M3C内部纹波和谐波特性建模困难,现有研究未能充分考虑它们对电气量峰值、有效值等指标的影响,导致计算结果不够精确。对此,提出面向M3C纹波和谐波耦... 明确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变换器(M3C)的功率运行区间是制订运行方案的前提与基础,但由于M3C内部纹波和谐波特性建模困难,现有研究未能充分考虑它们对电气量峰值、有效值等指标的影响,导致计算结果不够精确。对此,提出面向M3C纹波和谐波耦合特性的dq域动态建模方法,并建立21维模型;进而,提出稳态运行点求解方法,并考虑网侧电流、调制比、桥臂电流有效值和子模块电容电压峰值约束,结合典型算例计算M3C功率运行区间;同时,针对电容电压峰值影响因素众多、计算困难的难题,提出近似计算方法;最后,提出拓展功率运行区间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具有较高精度;M3C的功率运行区间在重载时主要由网侧电流约束决定,在轻载时主要由子模块电容电压波动约束决定;抑制谐波环流有助于提升M3C功率运行区间;当M3C两侧无功功率较大且方向相反时功率运行区间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频输电 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变换器 换流器建模 相量模型 功率运行区间
下载PDF
含跨省区输电价格及网损率的区域电力现货市场出清模型
11
作者 唐翀 陈梓煜 +3 位作者 梁彦杰 周保荣 程兰芬 禤培正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65,共9页
为了解决区域电力现货市场协调跨省区送受电优先计划和跨省区中长期交易体系等难题,使区域电力现货市场出清结果可真实反映事先核定的跨省区输电价格和网损率,提出了一种含跨省区输电网损偏差修正的区域电力现货市场出清模型。首先,以... 为了解决区域电力现货市场协调跨省区送受电优先计划和跨省区中长期交易体系等难题,使区域电力现货市场出清结果可真实反映事先核定的跨省区输电价格和网损率,提出了一种含跨省区输电网损偏差修正的区域电力现货市场出清模型。首先,以中国南方区域电力市场为例,分析了跨省区送受电交易主体和交易体系。其次,提出了一种同时考虑交易成分和物理潮流的网损偏差修正方法,并基于该方法构造了跨省区送受电物理潮流与交易成分相耦合的区域电力现货市场出清模型。最后,采用9节点系统和中国南方电网模拟系统开展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所提的网损偏差修正方法和区域电力现货市场出清模型,可确保在满足系统安全运行约束的前提下,将跨省区输电价格和网损率反映在现货市场出清电价中,有效协调了跨省区送受电优先计划和跨省区中长期交易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电力现货市场 跨省区输电 市场出清 物理潮流 网损
下载PDF
分布式优化在互联电网中的应用分析及展望
12
作者 刘海天 郭烨 +3 位作者 石剑涛 周建国 刘昊 孙宏斌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22-42,共21页
在新能源随机性与波动性的影响下,互联电网能量与灵活性的跨区域互济重要性凸显,有效的分布式优化算法是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为了在互联电网不同运行层级的重要场景中选择适宜的算法,文中归纳了分布式优化建模和求解的一般原理,并提出... 在新能源随机性与波动性的影响下,互联电网能量与灵活性的跨区域互济重要性凸显,有效的分布式优化算法是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为了在互联电网不同运行层级的重要场景中选择适宜的算法,文中归纳了分布式优化建模和求解的一般原理,并提出将现有分布式算法分为原始可行方向、对偶可行方向、原对偶、切平面、列生成和多参数法6类。针对互联电网的多区域输电网协同调度、输配协同优化调度以及配电网分布式资源协同调度不同运行层级这3个重要场景,阐明了采用分布式优化的必要性,总结了统一的变量/约束耦合问题的典型建模及变换关系,并分析了6类算法在各场景的实施情况和应用优缺点。从物理场景、数学模型以及算法整体角度分析分布式优化在互联电网3个重要场景应用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不同场景的算法选取建议。结合配电网运行新场景、数学建模新问题、算法设计新技术,展望了未来互联电网应用分布式优化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优化 互联电网 多区域经济调度 输配协同 配电网协同
下载PDF
东西协作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穗毕模式”创新探索
13
作者 池涌 姚瑶 张翠玲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2024年第1期20-27,共8页
东西协作是阻断脱贫地区规模性返贫实现共同富裕的持续性国家战略,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产业适应性的关键,区域经济、区域资源、区域产业、区域人才四个维度的产教融合效力,彰显着教育科学的价值意义。在广... 东西协作是阻断脱贫地区规模性返贫实现共同富裕的持续性国家战略,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产业适应性的关键,区域经济、区域资源、区域产业、区域人才四个维度的产教融合效力,彰显着教育科学的价值意义。在广州市对口支援贵州毕节市的总体部署框架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全链对接产业升级,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穗毕模式”,强力支撑西部山区乡村振兴。然而从东西协作市域产教融合新视角审视“穗毕模式”,仍存在着制约难题;在东西协作市域产教联合体构建中,必须强化政府主导,推进“政校行企社村”多主体扎根共生,积极探索理念共识与机制体系创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西协作 产教融合 “穗毕模式” 高技能人才培养
下载PDF
东汉时期罗马和贵霜对西域归属汉朝的认知
14
作者 张子青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53,共9页
有汉一代,西域被正式纳入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格局之中,与此同时“西域与中原地区是一个整体”的观念也开始形成。这一观念不仅体现在中央政权对西域管辖权的宣示和西域各民族对中央政权的认同,也体现在域外国家对西域归属中国的认知... 有汉一代,西域被正式纳入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格局之中,与此同时“西域与中原地区是一个整体”的观念也开始形成。这一观念不仅体现在中央政权对西域管辖权的宣示和西域各民族对中央政权的认同,也体现在域外国家对西域归属中国的认知。东汉时期,不论是罗马帝国的马其顿商团,还是迫使部分西域地方政权纳质的贵霜统治者,均将西域视作汉朝的一部分。这不仅与汉朝中央、西域地方政权对西域属于汉朝的认知形成呼应和对证,而且开辟了日后亚欧大陆诸多民族对西域与中原地区一体性认知的先例,进而从思想史的层面和世界史的视野佐证这一事实,即汉代以后历代中央政权经略西域的实质,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对在汉代已属一体的中原地区与西域的不断整合,而非西方帝国历史经验中的“征服”。这一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审视近代以来部分国外学者在新疆历史认知上的局限,以及长期流行的“中原地区—内亚”二元对立视角,重新看待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态的特殊性和延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西域 罗马 贵霜
下载PDF
东西部区域协同创新水平测度及提升对策——以宁夏和10个东部地区省份为例
15
作者 苗婷 曹建巍 包文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13期42-47,共6页
通过构建宁夏与东部省份的科技协同创新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系统性地评估2017—2021年间宁夏与东部10个省份的科技协同创新水平。通过对综合创新水平和协同创新水平这两个一级指标的深入分析,研究表明,宁夏与东部地... 通过构建宁夏与东部省份的科技协同创新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系统性地评估2017—2021年间宁夏与东部10个省份的科技协同创新水平。通过对综合创新水平和协同创新水平这两个一级指标的深入分析,研究表明,宁夏与东部地区科技协同创新水平明显提高,但宁夏在综合创新水平上与东部地区相比仍有显著差距;东西部主体间和区域间的协同创新极大地促进宁夏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凸显区域协同创新在提升西部省份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地区间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加速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要从增强资源配置的强度、促进人才要素流动、驱动有效创新产出和加强主体间与区域间协同4个方面实现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研究结果不仅为宁夏与东部地区省份之间的科技协同创新提供了实证支持,也为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促进技术和知识交流提出具体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东西部 协同创新 科技合作 熵值法
下载PDF
湖南省城乡收入差距演变及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16
作者 潘海燕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8期59-62,共4页
以湖南省各区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2—2021年数据作为考察对象,对湖南省城乡收入差距进行空间统计分析,挖掘湖南省14个市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地域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整体而言,湖南省14个市州的城乡居民收入比值在缩小,湖南省城... 以湖南省各区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2—2021年数据作为考察对象,对湖南省城乡收入差距进行空间统计分析,挖掘湖南省14个市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地域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整体而言,湖南省14个市州的城乡居民收入比值在缩小,湖南省城乡居民收入比呈S型曲线,大体经历了两个快速下降和一个平缓阶段;但是湖南省14个市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幅度非均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幅度呈现东中西地带性分布格局。为此,需要推动西部地带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产业化,进而推动东中西地带农村经济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差距 空间分布 东中西地带
下载PDF
甘肃东西区夏季不同强度降水事件天气成因分析
17
作者 杨庆怡 朱姜韬 田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197-203,共7页
基于1961—2018年甘肃省逐日降水格点资料和NECP/NCAR再分析资料,依据逐年降水变化“东西反向”型分布模态,将甘肃以104°E为界分为东西两区开展不同强度的降水事件变化研究及成因分析。结果表明:中降水事件在两区夏季降水的占比均... 基于1961—2018年甘肃省逐日降水格点资料和NECP/NCAR再分析资料,依据逐年降水变化“东西反向”型分布模态,将甘肃以104°E为界分为东西两区开展不同强度的降水事件变化研究及成因分析。结果表明:中降水事件在两区夏季降水的占比均超46%,占主导作用;西区强、中降水事件发生频次呈上升趋势,东区各强度降水事件频次均呈下降趋势。天气成因分析表明,甘肃东西区降水偏强时,南亚高压异常增强,提供了较好的高空辐散条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北或偏西,中纬度地区“+-+”的位势高度异常促使冷暖空气增强并交汇于甘肃地区,西风带波动小槽的发展,配合近地层高原东侧低涡将低纬度水汽接力向西北输送,导致降水发生;相较于东区,西区降水夏季风系统异常更强,西风带波动显著,位势高度负异常位置偏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强度降水 夏季风 南亚高压 西风急流 甘肃东西区
下载PDF
可持续生计框架下城镇家庭生活性借贷行为研究--基于2017年CHFS数据的实证分析
18
作者 张梦瑶 《开发研究》 2024年第1期153-160,共8页
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设计我国城镇家庭生活性借贷行为的可持续生计框架,运用熵值法赋权、Probit边际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首先实证分析全国城镇家庭生活性借贷行为影响因素,其次按东、中、西部地区进行划分,分析各... 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设计我国城镇家庭生活性借贷行为的可持续生计框架,运用熵值法赋权、Probit边际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首先实证分析全国城镇家庭生活性借贷行为影响因素,其次按东、中、西部地区进行划分,分析各地区城镇家庭生活性借贷行为的影响因素,并进行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对中部地区城镇家庭而言,人力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均会促进其生活性借贷的产生,而物质资本则会抑制其行为;对东、西部地区城镇家庭来说,人力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均对其生活性借贷行为产生显著性影响,但不同地区具体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使得其实证结论不一。因此,若欲改善各地区家庭生活性借贷现状,进而降低家庭负债率,应考虑各地区人力、经济、社会及物质等因素的实际情况,东部地区城镇家庭保持生计资本投入稳步增长,家庭借贷行为平稳有序发展;中、西部地区城镇家庭增加家庭资本积累,金融机构放宽借贷条件,配合政府政策,将家庭、金融机构及政府三方的努力相结合,共建稳定、和谐、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生计 家庭生活性借贷 东中西部地区城镇 CHFS
下载PDF
面向碳中和情景的中国跨区域电氢协同优化配置研究
19
作者 吕循岩 肖晋宇 +1 位作者 侯金鸣 金晨 《中外能源》 CAS 2024年第5期27-34,共8页
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构建高比例清洁能源电力系统势在必行。绿氢可为难以直接用电的终端用能领域提供零碳解决方案,成为可再生能源和部分终端用能之间的纽带,实现间接电能替代。如何在高比例清洁能源系统中对电能与氢能进行优化配置,是未... 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构建高比例清洁能源电力系统势在必行。绿氢可为难以直接用电的终端用能领域提供零碳解决方案,成为可再生能源和部分终端用能之间的纽带,实现间接电能替代。如何在高比例清洁能源系统中对电能与氢能进行优化配置,是未来电力、绿氢发展中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通过构建的电氢协同系统模型(GTSEP),量化评估电氢耦合的系统性价值,分析输电、输氢之间的关系,以全系统综合用能成本最低为目标,实现全国范围内大规模、跨区域电力与氢能生产、储存和运输的协调优化。将全国划分为七个区域,预计2060年绿氢需求量为7500×10^(4)t,全社会用电量需求将达到17×10^(12)kW·h,根据满足绿氢需求的不同方式,共设置4种模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电氢协同模式,各区域内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就地制氢并利用的总量为4000×10^(4)t,跨区输氢总量3500×10^(4)t,约占总需求的46%左右,其中直接管道输氢780×10^(4)t,输电代输氢1.1×10^(12)k W·h,绿氢平准化成本为9.32元/kg。电氢协同的零碳能源系统可以充分发挥氢易于大规模存储的优点和电能易于传输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氢协同 清洁能源电力 绿氢 管道输氢 输电代输氢 跨区域
下载PDF
我国东西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发展的差距分析及对策建议
20
作者 刘晶 《通信与信息技术》 2024年第4期46-48,58,共4页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作为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石,将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增添新的动能。近年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的发展拔节而上、积厚成势,发展脉动愈发强劲。基于我国东西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发展现状及差距,分析了工业互联...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作为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石,将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增添新的动能。近年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的发展拔节而上、积厚成势,发展脉动愈发强劲。基于我国东西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发展现状及差距,分析了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在我国东西部地区呈现显著差距的原因,提出了缩小中西部地区标识解析发展差距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西部地区 标识解析 发展差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