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之际文化转型中的经世实学——兼谈《虚实之辨:颜元的问题意识及其哲学展开》一书的新探索
1
作者 李振纲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5-19,共5页
17世纪中叶,亦即通常所说的明清之际,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出现了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方以智、李颙、傅山、颜元等一大批极富批判个性的思想家。他们对中国古代后期封建宗法社会君权政治及其思想意识形态进行了总体性的批判与重构,开... 17世纪中叶,亦即通常所说的明清之际,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出现了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方以智、李颙、傅山、颜元等一大批极富批判个性的思想家。他们对中国古代后期封建宗法社会君权政治及其思想意识形态进行了总体性的批判与重构,开启了封建文化内部的自我批判与时代转型。颜元实学思想是这一时期思想文化史上的一枝奇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之际 文化转型 经世实学 虚实之辨
下载PDF
清初经世致用的思想与实学的学风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晋藩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292-297,共6页
清初社会的激烈动荡,导致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显著变化,以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朱之瑜、傅山、李颙、颜元等人为代表的一代杰出思想家,清醒地认识到专制主义统治所造成的社会危机,以及封建理学对于思想界的扼杀,他们将学术探讨与经... 清初社会的激烈动荡,导致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显著变化,以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朱之瑜、傅山、李颙、颜元等人为代表的一代杰出思想家,清醒地认识到专制主义统治所造成的社会危机,以及封建理学对于思想界的扼杀,他们将学术探讨与经世致用结合起来,把批判的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和唯心主义理学。他们的思想涉及到现实生活中的经济、政治、国家、民族、法制、教育、风俗、人情等各个方面,启迪人们去思考和探索改革时弊的途径,并且形成了与前代迥异的新思想、新学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法律思想 经世致用 实学
下载PDF
明清之际西方大学学科体系的传入及其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肖朗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9-188,共10页
15—17世纪,西方大学有了长足的发展,耶稣会高等学校遍及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和地区,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高等教育机构。以耶稣会高等学校"西学六科"为基础的大学学科体系,反映了这一时期西方高等教育在学科及... 15—17世纪,西方大学有了长足的发展,耶稣会高等学校遍及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和地区,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高等教育机构。以耶稣会高等学校"西学六科"为基础的大学学科体系,反映了这一时期西方高等教育在学科及课程设置方面的基本特征。在明清之际"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伴随着"西学六科"的导入,西方大学学科体系传入中国,对明清学术和思想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也成为西方高等教育传入中国的滥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之际 西方大学 学科体系 西学六科
下载PDF
试论清代实学与朴齐家的实学思想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英顺 潘畅和 《东疆学刊》 2006年第2期18-22,共5页
朝鲜北学派实学代表人物朴齐家曾先后4次出访燕京,他冲破了夷夏之辨和小中华的传统狭隘观念,系统地总结了北学论思想,提出了从器物利用到思想文化对外开放的主张,以实现正德利用厚生之道,同时提出了发展工商、富民强国的具体措施。朴齐... 朝鲜北学派实学代表人物朴齐家曾先后4次出访燕京,他冲破了夷夏之辨和小中华的传统狭隘观念,系统地总结了北学论思想,提出了从器物利用到思想文化对外开放的主张,以实现正德利用厚生之道,同时提出了发展工商、富民强国的具体措施。朴齐家的实学思想丰富了朝鲜实学的内涵,与嗣后的实事求是实学榫接,其历史地位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实学 朴齐家 实学思想 北学中国
下载PDF
西学东渐与明末清初实学教育思潮的变革 被引量:2
5
作者 林李楠 杨永波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18-122,共5页
明末清初耶稣会士来华揭开了西学东渐的序幕,其对此间实学教育思潮有如下影响:一是出现注重数学教育的倾向;二是注重中西会通、然后超胜西学的趋向;三是注重实践验证和科学实验的思想。虽然这些变化在当时历史背景下不能起到全局性和根... 明末清初耶稣会士来华揭开了西学东渐的序幕,其对此间实学教育思潮有如下影响:一是出现注重数学教育的倾向;二是注重中西会通、然后超胜西学的趋向;三是注重实践验证和科学实验的思想。虽然这些变化在当时历史背景下不能起到全局性和根本性的影响,但是却代表了儒家思想对西学挑战的应对,与儒家教育的新变化,以及明清教育探索中富于生机的、具有前瞻性的一支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东渐 明末清初 实学教育思潮
下载PDF
论汤斌的学术思想及成就 被引量:3
6
作者 赖玉芹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12-14,共3页
汤斌顺应明末清初实学思潮,以振兴儒学为己任,讲求实效,为处于困境中的理学增添经世致用的因子。在学术上,他不辨门户,不主空谈,提倡读经,认真考证,为扭转明末空谈的学风作出了贡献,并推动了清初学术由理学向经世致用之学、继而向经学... 汤斌顺应明末清初实学思潮,以振兴儒学为己任,讲求实效,为处于困境中的理学增添经世致用的因子。在学术上,他不辨门户,不主空谈,提倡读经,认真考证,为扭转明末空谈的学风作出了贡献,并推动了清初学术由理学向经世致用之学、继而向经学考据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汤斌 学术转变
下载PDF
明清之际:思想的冲突、批判与创新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杰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7-151,共5页
明清之际 ,中国处在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 ,无论是在政治、经济领域还是在思想、文化领域 ,旧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与新的先进的价值理念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激烈的碰撞 ,社会面临着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价值冲突。明清之际最显著的... 明清之际 ,中国处在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 ,无论是在政治、经济领域还是在思想、文化领域 ,旧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与新的先进的价值理念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激烈的碰撞 ,社会面临着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价值冲突。明清之际最显著的社会特征之一就是经世实学思潮的出现。一大批提倡经世致用的思想家 ,在抨击理学空疏之弊的同时 ,竭力提倡经世致用、实学实用 ,从学风、学术上呈现出一股崇实黜虚、舍虚务实的新风尚 ,从而形成了一个代表社会进步方向、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学派———经世实学派。人文启蒙思潮是与经世实学思潮同时兴起的。怀疑、揭露、批判封建专制君主和封建专制制度 ,成为明清之际人文启蒙思潮的一个重要内容。明清之际 ,中国文化重道德伦理、重修身养性、轻自然科学的发展理路和格局随着西方科学知识的传入被打开了缺口 ,它使中国知识界在沉浸于儒家经典的同时 ,开始接触和吸纳西方的一些新知识、新思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 经世实学 人文启蒙思潮 西学 明清时期 思想观念 价值理念
下载PDF
明清实学经济伦理的近代性嬗变 被引量:2
8
作者 吴松 黄海涛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9-15,共7页
明清实学经济伦理具有思想近代性和社会近代化的双重趋向,按照中国近代化的主要标志,明清实学经济伦理具有政治民主化、经济自由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近代特征,它揭开了中国科技近代化序幕。随着历史变迁,其历史连续性中的普遍价值得到应有... 明清实学经济伦理具有思想近代性和社会近代化的双重趋向,按照中国近代化的主要标志,明清实学经济伦理具有政治民主化、经济自由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近代特征,它揭开了中国科技近代化序幕。随着历史变迁,其历史连续性中的普遍价值得到应有的发挥,成为当今“东亚价值”重要的思想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实学 经济伦理 近代性 嬗变 “东亚价值”
下载PDF
学术思潮与清初骈文的新气象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明强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6-91,共6页
明末清初,因战乱频仍,政权更迭,士人的危机感顿然加剧,社会上逐渐形成以经世致用和博古通今为主的学术思潮,这两种思想深刻影响着清初骈文的内容和风格。受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清初骈文家如陈维崧、吴绮、陆繁弨等皆关注现实,抒发真情实... 明末清初,因战乱频仍,政权更迭,士人的危机感顿然加剧,社会上逐渐形成以经世致用和博古通今为主的学术思潮,这两种思想深刻影响着清初骈文的内容和风格。受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清初骈文家如陈维崧、吴绮、陆繁弨等皆关注现实,抒发真情实感,故清初骈文具有时代感和重情意识;而崇尚"博通"的学术追求,反映在骈文创作上表现为追求富丽典赡之美。清初骈文内容的充实和提高有力地推动了清初骈文的复兴,为清代中叶骈文全盛开拓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骈文 学术思潮 经世思想 博通 重情意识 陈维崧
下载PDF
清代初期实学研究论纲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国庆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7-72,共6页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传统学术发展至此已达到较高水平。先秦以来出现过的各种学术流派和学术思想,在清代大都可以找到其发展演变的轨迹与归宿。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等人提倡经世致用之学,此为有清一代实学学术之滥觞,...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传统学术发展至此已达到较高水平。先秦以来出现过的各种学术流派和学术思想,在清代大都可以找到其发展演变的轨迹与归宿。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等人提倡经世致用之学,此为有清一代实学学术之滥觞,初步奠定了乾嘉汉学和晚清新学的基础。以经学为主体的中国传统学术,找到新的发展路径并开始新的转型历程。总之,在清代初期,经学、史学、文学、诸子学和社会实际问题研究,均取得有重要价值的学术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初期 实学学术 经世致用 自然科学 学术价值
下载PDF
“中体西用”:清末民国书籍设计观念的转向 被引量:2
11
作者 蔡顺兴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5-112,共8页
作为清末知识精英重要的思想观念,"中体西用"有着西学启蒙、自强图存的深远影响,直至民国,这一观念依旧余风犹存。据此,"中体西用"对清末民国书籍设计观念的转向,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引... 作为清末知识精英重要的思想观念,"中体西用"有着西学启蒙、自强图存的深远影响,直至民国,这一观念依旧余风犹存。据此,"中体西用"对清末民国书籍设计观念的转向,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引动线装书向洋装书的形制转化;二是促使线装书的"素封面"转为图像化封面;三是引导洋装书封面设计逐渐形成"西式结构,中西元素"的发展模式,从而使得以欧洲形制为标准的洋装书设计,成为中国现代书籍构形的主流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体西用” 清末民初 书籍形制 设计观念转向 封面图像化
下载PDF
明末清初实践礼学发微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万华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8期48-53,共6页
明末清初的实践礼学思潮,主要是针对明末空疏的学风而兴起的,其代表人物有孙奇逢、陆世仪等人。他们针对当时动荡不安、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重倡儒学经世致用的宗旨,身体力行,实践礼学,重建儒家礼秩。实践礼学思潮在改良风俗、改造理学... 明末清初的实践礼学思潮,主要是针对明末空疏的学风而兴起的,其代表人物有孙奇逢、陆世仪等人。他们针对当时动荡不安、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重倡儒学经世致用的宗旨,身体力行,实践礼学,重建儒家礼秩。实践礼学思潮在改良风俗、改造理学、保存与发扬传统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经过他们的努力,传统理学最终成为清王朝的官方主流意识形态,获得了正统、合法的主导地位,从而彰显了儒家文化,奠定了清廷稳定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实践礼学 经世致用
下载PDF
晚清改革:从“借法”到“变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松荣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83-90,共8页
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世变危机催生了晚清晚清改革。改革从"借法"转变到"变法",且渐入高潮,经历了洋务新政、戊戌变法、清末新政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采西学,制洋器,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第二阶段倡导"... 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世变危机催生了晚清晚清改革。改革从"借法"转变到"变法",且渐入高潮,经历了洋务新政、戊戌变法、清末新政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采西学,制洋器,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第二阶段倡导"中西会通",主张政治体制改革;第三阶段,着力于多方面的制度改革与政体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晴改革 借法 变法
下载PDF
论明清鼎革之际实学的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戴红宇 《大理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53-57,共5页
明清之际由于严重的社会危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空虚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关切和反思,并且形成了具有强烈现实关照和批判精神的实学思想。这一时期的实学思想主要有四个特征,一是以"经世致用"为核心精神,强调学术活动对现实生... 明清之际由于严重的社会危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空虚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关切和反思,并且形成了具有强烈现实关照和批判精神的实学思想。这一时期的实学思想主要有四个特征,一是以"经世致用"为核心精神,强调学术活动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二是以回归儒学经典为主要内容的复古主义,并冲破了理学、心学的桎梏,实现"以复古为解放";三是以对西方科学技术知识的主动学习为主要表现的开放性特征,积极以西学丰富实学,解决现实问题;四是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否定精神,否定君主专制和思想权威,倡导个人价值。明清之际实学的批判精神与自我否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之际 实学 经世致用
下载PDF
清末民初女子教科书的德才观传承
15
作者 刘景超 刘丽群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69-74,共6页
清末民初的女子教科书以全新的文本形式和政治关怀开启了焕然一新的女性公共空间,它打破了"女子无学"、"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格局,为女性才智的发展提供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广泛的可能性。然而检视教科书文本... 清末民初的女子教科书以全新的文本形式和政治关怀开启了焕然一新的女性公共空间,它打破了"女子无学"、"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格局,为女性才智的发展提供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广泛的可能性。然而检视教科书文本却不难发现,在"女德"和"女才"的关系问题上,这一全新的文本形式与传统保持着十分清晰的连续性——它们认同"道德优先于才学"。它们嘲笑传统社会的"女子才学"行为,追求传统女性读本所倡导的道德和实用原则,它们塑造的两类新形象——贤妻良母和国民之母——均是"女德"的新型政治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女子教科书
下载PDF
清初乡绅与地方教育——以嵩阳书院的复兴为视角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春燕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72-77,共6页
清初嵩阳书院的重建是乡绅在政府倡导兴复理学背景下的顺势而为。在这个过程中乡绅承担了大量的事务,既减轻了政府在行政事务上的负荷,也是乡绅在地区自组织力量的一次呈现。可以说嵩阳书院承载的不仅是乡绅恢复经学传统、传播伊洛道统... 清初嵩阳书院的重建是乡绅在政府倡导兴复理学背景下的顺势而为。在这个过程中乡绅承担了大量的事务,既减轻了政府在行政事务上的负荷,也是乡绅在地区自组织力量的一次呈现。可以说嵩阳书院承载的不仅是乡绅恢复经学传统、传播伊洛道统的希望,也是他们重构传统礼教秩序的重要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乡绅 地方教育 嵩阳书院
下载PDF
论清初儒学之重整
17
作者 张沛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0-116,共7页
清朝建立后,本着加强思想专制的目的,确立了定朱学于一尊与大兴文字狱并行的文化政策。与此同时,明代遗臣在追寻旧朝覆灭原因的过程中,普遍察觉到前朝政治的软弱乏力在很大程度上应当归咎于理学性格的虚浮疏阔。若要彻底革正宋明理学的... 清朝建立后,本着加强思想专制的目的,确立了定朱学于一尊与大兴文字狱并行的文化政策。与此同时,明代遗臣在追寻旧朝覆灭原因的过程中,普遍察觉到前朝政治的软弱乏力在很大程度上应当归咎于理学性格的虚浮疏阔。若要彻底革正宋明理学的玄虚之病,就必须使学术朝着原始儒家的方向复归在内容上,不能再纠缠于本体心性的繁杂辨析,而应尽力向现实关怀靠拢;在形式上,亟需挣脱滋养空言的语录之学,回归到深具致用精神的经学上来。其哲学表现,即是气本论思想的大举复兴,并从“气质之性”出发对人的自然情欲给予充分认肯;在学术方法上,极力探索经义训解与“质测”实证的有机结合。总之,无论就广度还是深度而言,清初儒学重整运动都是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既是宋明理学的总结扬弃,又是乾嘉朴学的滥觞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理学 经学 实学 经世致用
下载PDF
论明清之际浙东学派的实学教育思想 被引量:1
18
作者 唐晓明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6年第1期76-80,共5页
明清之际以朱之瑜、陈确、黄宗羲等为代表的浙东学派,本着实学教育思想,揭露八股的危害与理学的弊端,倡导实行实理、经国济世之学,在当时乃至以后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明清之际 浙东学派 实学教育
下载PDF
修身治国之清康熙帝造园思想
19
作者 崔山 王其亨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541-550,共10页
针对我国遗存数量最多、规模最大、形制最完整的清代皇家园林,以研究奠基清朝皇家园林的康熙帝造园思想为目的,并以康熙帝造园的个案探索为主线,围绕康熙帝造园思想与其修身治国的内在关联,查阅比对满语和汉语两类清史文献,考证康熙帝... 针对我国遗存数量最多、规模最大、形制最完整的清代皇家园林,以研究奠基清朝皇家园林的康熙帝造园思想为目的,并以康熙帝造园的个案探索为主线,围绕康熙帝造园思想与其修身治国的内在关联,查阅比对满语和汉语两类清史文献,考证康熙帝治国格局下的皇家造园实绩,探究出其中蕴含的“礼乐中和”造园思想。理论上构建起造园思想史研究的成功案例,旨在扩充风景园林学科历史与理论方向关于造园思想研究的成果,使其能够被运用于皇家园林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从而探明:康熙帝皇家造园思想不仅满足居园理政,而且具有阅武骑射、观耕格物、尊佛敬道、修身行孝之五大园林活动功用;康熙帝皇家造园彰显“实学”特征,即简素清虚而求得“非为一己之豫游”的君臣心性自由之精神审美;同构中华山水而实现内圣修身之帝王价值;园林规模宏阔纳天下大观,而居园贴近亲民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身治国 造园思想 皇家园林 清康熙帝 礼乐中和 实学
下载PDF
明末清初“格物穷理之学”中的科学思想
20
作者 景天魁 魏厚宾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2期72-79,共8页
“格物穷理”一词源于宋明理学,是中国本有的概念。徐光启等一批明末清初士人通过翻译西方著作,吸收了大量科学思想,并将之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对“格物穷理”加以改造,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思想——“格物穷理之学”。“格物... “格物穷理”一词源于宋明理学,是中国本有的概念。徐光启等一批明末清初士人通过翻译西方著作,吸收了大量科学思想,并将之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对“格物穷理”加以改造,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思想——“格物穷理之学”。“格物穷理之学”中蕴含着实证性、实验性科学思想和实用性科学技术。实证是“格物穷理”之体,实验是“格物穷理”之法,实用是“格物穷理”之用,三者一起构成完整的“格物穷理之学”。“格物穷理之学”的发展,不仅是当时士人用之改造中国社会的群学自觉,还是一场推动当时中国向近代科学化转变的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格物穷理之学” 科学思想 实证 实验 实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