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1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story and Logical Progression of China's Public Health System——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 to Health
1
作者 付子堂 庞新燕 CHEN Feng(Translated)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22年第6期1104-1130,共27页
A public health system generally refers to public utilities oriented toward protecting and improving health. It is intended to protect the health of the general public.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 A public health system generally refers to public utilities oriented toward protecting and improving health. It is intended to protect the health of the general public.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hina has constructed the largest healthcare system in the world.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 stressed that China will improve its public health system. Looking back at the history of China’s public health system from its inception to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and then improvement, it can be found that its development has always revolved around the theoretical logic of unifying rights and obligations and the practical logic of balanc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 to health and the regulation of state power. The fundamental goal is to protect the right to health of the people. The increasing health risks in modern society have changed require that efforts be made to construct a crisscrossing legal framework for public health, improve early-warning and emergency response mechanisms for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and integrate the health concept into all policie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ublic health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blic health system right to health theoretical logic practical logic rule of law
下载PDF
On the Quadruple Qualities of Marxist Thought on Human Rights
2
作者 何士青 LIU Haile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21年第1期95-116,共22页
Marxist human rights thought has realized an epochmaking change in human rights thought and has distinguished itself from capitalist human rights thought with its distinctive character.Marxist human rights thought has... Marxist human rights thought has realized an epochmaking change in human rights thought and has distinguished itself from capitalist human rights thought with its distinctive character.Marxist human rights thought has a humanistic character,starts from human nature and its essence,regards human rights as an important means to realiz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fundamental proof of human liberation.Marxist human rights thought is characterized by being people-centered,and expresses the desire of the masses,with the proletariat as the main body,to realize a better life through the guarantee of human rights.Marxist human rights thought has a practical character,is based on practical materialism,advocates that human rights are derived from the social practice and promotes social practice toward civilization and progress.Marxist human rights thought has the character of rule of law,guides legal governance to the rule of good law,and lays the guarantee fot human rights on the foundation of substantive rule of la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Marxist Human Rights Thought the humanistic character the people-centered character the practical character the character of the rule of law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中华法系”概念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晓林 《东方法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2,共9页
中华法系萌生发展于中华大地,为千百年来国家治理与社会运行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作为一个法学概念,“中华法系”发端于19世纪末传入中国的“法族”概念,其内涵在中华民族艰辛探索法治道路过程中经历了长期建构与重构。法系与法律系统、... 中华法系萌生发展于中华大地,为千百年来国家治理与社会运行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作为一个法学概念,“中华法系”发端于19世纪末传入中国的“法族”概念,其内涵在中华民族艰辛探索法治道路过程中经历了长期建构与重构。法系与法律系统、法律体系,法律、道德及其相互关系,发展方向、未来命运及其决定因素是“中华法系”概念演进过程中形成的基本论题,最终表达的是中国法治的过去和未来如何在法治实践中获得存在的意义。“中华法系”概念百余年演进历程中围绕基本论题展开的讨论,表征着概念本身所具有的民族性、实践性与时代性。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回顾了“中华法系”概念的演进历程与基本论题,深刻揭示了其丰富的制度内涵、思想内涵与文明内涵,并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中华法系”概念具有鲜明的主体性、范式性、引领性,是具有标识意义的重要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法系 概念史 法治传统 法治实践 法治道路 法治自信
下载PDF
整体系统观视域下中国式环境法治现代化的宏观样态与建构方案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灿发 张祖增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59,F0002,共9页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生态文明法治交融的产物,中国式环境法治现代化对于整体系统观的理论期许主要表现在应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法治理论作为根本思想指南、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中汲取养分以及将“天人合一”的环境伦理观作为其...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生态文明法治交融的产物,中国式环境法治现代化对于整体系统观的理论期许主要表现在应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法治理论作为根本思想指南、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中汲取养分以及将“天人合一”的环境伦理观作为其历史脉络三个维度。在宏观样态方面,整体系统观在中国式环境法治现代化中的融入主要体现在绿色低碳理念与经济发展需求深度融合的理念锚定、人际同构型环境利益公平分配格局的目标构筑和“环境权利—环境权力”二元架构均衡配置的范式转变三个场域。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国式环境法治现代化应坚持以“整体系统观”作为“元理论”的方法支撑和价值指引,构建彰显环境法治现代化新内涵与新要求、多维度拓展环境法治现代化新道路的有机系统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系统观 中国式环境法治现代化 理论向度 宏观样态
下载PDF
“三治融合”视域下乡村“积分制”治理运行机制研究——基于四川省Y村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艳 陈思颖 《安徽乡村振兴研究》 2024年第1期39-46,共8页
“三治融合”是宏观层面对乡村治理的政策指引,乡村“积分制”治理正是“三治融合”理念的应用。文章以“三治融合”理念为视角,基于治理组织、治理工具、治理目标三个维度构成的治理逻辑,分析论证“三治融合”理念和乡村“积分制”治... “三治融合”是宏观层面对乡村治理的政策指引,乡村“积分制”治理正是“三治融合”理念的应用。文章以“三治融合”理念为视角,基于治理组织、治理工具、治理目标三个维度构成的治理逻辑,分析论证“三治融合”理念和乡村“积分制”治理运作机理的同一性;依据治理逻辑和运作机理,构建由起始动力机制、协调助力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形成的乡村“积分制”治理实践运行机制;通过把握乡村“积分制”治理实践运行机制,提出从构建多元治理主体协同参与的共建共治格局、运用制度和技术工具、建立因地制宜的积分评价考核机制和激励政策等方面优化完善乡村“积分制”治理,以期推动乡村治理方式的创新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治融合 积分制治理 实践机制
下载PDF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视域下司法警校法学教学改革探析
6
作者 冯卫国 贾敏 《法学教育研究》 2024年第3期220-234,共15页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对司法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本文以12所司法警校法学教学课程开设情况为研究样本,发现部分院校对法学教学不够重视,法学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体系不健全。对此,应当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对司法警校...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对司法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本文以12所司法警校法学教学课程开设情况为研究样本,发现部分院校对法学教学不够重视,法学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体系不健全。对此,应当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对司法警校法学教学进行系统改革优化。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法学教学与警务技能教学的关系,从法学理论和实践教学两个层面同时进行改革优化,构建包含基础、核心和拓展课程的多层次理论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法学素养和法治思维,大力开展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德法兼修、公正执法;通过系统的法学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执法实践能力,促进学校教学与行政执法的有效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 司法警校 法学教学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下载PDF
涉外法治的理论促动
7
作者 何志鹏 《中国海商法研究》 2024年第3期3-18,共16页
涉外法治不仅仅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实践领域的工作任务,它同样也是学术界的重要课题。良好的涉外法治理论解释有助于将涉外法治工作中的具体要求思考清楚、论述透彻。理论界的高水平总结归纳、分析论证不仅有助于人们对于涉外... 涉外法治不仅仅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实践领域的工作任务,它同样也是学术界的重要课题。良好的涉外法治理论解释有助于将涉外法治工作中的具体要求思考清楚、论述透彻。理论界的高水平总结归纳、分析论证不仅有助于人们对于涉外法治地位与意义充分认知、达成共识,而且有利于吸引更多高水平的人才投身于涉外法治的工作领域,在涉外立法、涉外执法、涉外司法等各个方向提升工作水平,深化涉外法治的服务和遵守情况。提升规划和参与设计施行涉外法治工作的能力,并且改进参与涉外法治的能力,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积极推进现代化国家建设的进程,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外法治 理论研究 认知升级 法治实践 国家话语 人才培养
下载PDF
略论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法治观
8
作者 张立刚 《长征学刊》 2024年第2期10-19,107,共11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着洞察深刻、意涵丰富的法治观,在法治的概念、性质、功能、范围、作用、目的、外部关系、发展动力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创新观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既是法律之治又是良法善治和秩序之治、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 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着洞察深刻、意涵丰富的法治观,在法治的概念、性质、功能、范围、作用、目的、外部关系、发展动力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创新观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既是法律之治又是良法善治和秩序之治、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具有一致性,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法治与德治、民主有机统一,把法治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以改革促进法治建设发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法治观是其法治思想的理论内核,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经验的理性建构,兼顾法治的形式和实质两方面要求,是研究习近平法治思想脉络体系的重要抓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法治 法治观
下载PDF
论商鞅法治主义的内在逻辑及其影响
9
作者 李刚 蒋永安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2-27,共6页
商鞅法治主义内在逻辑的起点是其历史观与人性论。以商鞅的历史观为视角,可以看出商鞅将物质生产资料作为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商鞅将历史进程划分为不同阶段,并指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治理方式存在差异。以商鞅的人性论为视角,可以看... 商鞅法治主义内在逻辑的起点是其历史观与人性论。以商鞅的历史观为视角,可以看出商鞅将物质生产资料作为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商鞅将历史进程划分为不同阶段,并指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治理方式存在差异。以商鞅的人性论为视角,可以看出商鞅指明了人民趋利避害的本性,从而主张轻罪重刑,目的在于防止人民行奸邪之事,借重刑的手段来遏制人趋利的本性,借此督促人民遵守社会秩序。商鞅提出的法治理论丰富了我国法治文化的内容,为后世的法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产生了积极影响。不过商鞅忽略了道德的作用,盲目推崇法治万能论,将人民束缚在极为严密的法网之下,繁杂而严苛的法律引起了人民内心的激愤之情,导致其法治主张走向了历史的反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鞅 法治主义 历史观 人性论
下载PDF
法治小院:农业院校法学专业实践教育新模式探索
10
作者 刘鹏 陈笑歌 《中国农业教育》 2024年第2期31-38,共8页
借鉴科技小院模式,法治小院把法学实践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是法律诊所教育的新平台,是开展法治调研的新场域,是开展法治宣传的新窗口,是提供法律服务的新样板,是乡村治理的新力量。法治小院不仅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借鉴科技小院模式,法治小院把法学实践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是法律诊所教育的新平台,是开展法治调研的新场域,是开展法治宣传的新窗口,是提供法律服务的新样板,是乡村治理的新力量。法治小院不仅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而且能在服务乡村法治建设中塑造学生的精神品格;同时能够满足村民法治需求,为法治乡村建设做出贡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法学专业在法治小院教学实践探索中,逐渐形成了“校内外联合,理论与实践融合,学习与服务耦合,专业技能与精神品格综合,线上与线下结合”的“五合”实践运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小院 功能定位 价值证立 实践逻辑
下载PDF
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策略的辩证思考
11
作者 郭为禄 《法学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17-22,共6页
加快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是新时代法学教育的使命和责任。华东政法大学牵头成立上海高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教育联盟,坚持“破”与“立”相统一,探索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探索打破高校与社会的壁垒,推进法学教育与法治实践融合... 加快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是新时代法学教育的使命和责任。华东政法大学牵头成立上海高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教育联盟,坚持“破”与“立”相统一,探索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探索打破高校与社会的壁垒,推进法学教育与法治实践融合;探索打破高校之间的壁垒,搭建开放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平台,构建新时代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外法治人才 教育教学改革 理论 实践融合 开放协同平台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问题及路径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玲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42-46,共5页
作为未来国家建设中流砥柱的大学生的法治观教育任重而道远。当前,大学生法治观教育存在社会法治环境缺失影响法治观培养,家庭法治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高校法治观教育体系不健全,大学生法律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 作为未来国家建设中流砥柱的大学生的法治观教育任重而道远。当前,大学生法治观教育存在社会法治环境缺失影响法治观培养,家庭法治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高校法治观教育体系不健全,大学生法律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完善当代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路径是: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发挥家庭法治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健全高校法治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法律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大学生法律意识与法律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法治观 法治教育 法治环境 家庭法治教育 法治教育体系 法律认知与实践能力
下载PDF
财经类高校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永进 邵威 《河北法律职业教育》 2024年第1期35-42,共8页
财经类高校法学教育是我国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法治教育体系中发挥重要意义。当前财经类高校法治人才培养取得突出成绩,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在德育建设、师资保障和实践教学等过程中存在诸多滞后问题。对此,应当以习近平法治思... 财经类高校法学教育是我国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法治教育体系中发挥重要意义。当前财经类高校法治人才培养取得突出成绩,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在德育建设、师资保障和实践教学等过程中存在诸多滞后问题。对此,应当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加强德育建设,同时创新方式方法,实行多样化师资保障机制,优化教师队伍。此外,注重实践教学,发挥实践第二课堂作用,实现财经类高校法学学科卓越法治人才教育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财经类高校 法治人才 理论 实践
下载PDF
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作业设计的思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冯喆平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1-64,共4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源于生活,要从课堂出发,再回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去,让学生去体验生活、实践生活。基于核心素养的视角,教师应树立新作业观。
关键词 小学道德与法治 核心素养 实践作业设计
下载PDF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探微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玉英 《成才之路》 2024年第7期45-48,共4页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能在相互关联中相互促进,整合教育资源,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为促进二者的融合,学校应建立跨学科教育团队,...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能在相互关联中相互促进,整合教育资源,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为促进二者的融合,学校应建立跨学科教育团队,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实践体验,鼓励家长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道德与法治 学科融合 实践
下载PDF
从“法律适用”到“法治治理”:法学专业实践模式的迭代升级
16
作者 陈吉利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8-73,共6页
法学专业实践之于法学教育和人才培养具有基础性意义,并应随着国家法治建设战略顺势而变。在国家治理大格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随着我国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纵深推进,顺应“良法善治”法治观,法学专业实践有必要在“法律适用... 法学专业实践之于法学教育和人才培养具有基础性意义,并应随着国家法治建设战略顺势而变。在国家治理大格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随着我国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纵深推进,顺应“良法善治”法治观,法学专业实践有必要在“法律适用型”模式的基础上,迭代升级到“法治治理型”专业实践模式。法治治理型实践模式体现了包容性法治的基本理念,有助于“法治人才”治理能力的全面培养。法治治理型实践模式需在法律适用型模式的基础上,从实践理念(目的)、实践场景、实践能力、实践角色、实践环节和实践基地等维度展开制度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教育 法学实践 法律适用型实践模式 法治治理型实践模式
下载PDF
农村基层法治文化建设实践考察与路径优化——以苏南农村为对象的分析
17
作者 梅园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7-50,共14页
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基础性工程。深化农村基层法治文化建设不仅是提升公民法治素养的必由之路,更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法治文化建设在苏南农村基层有着参与主体、外部保障、建设形式上的独... 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基础性工程。深化农村基层法治文化建设不仅是提升公民法治素养的必由之路,更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法治文化建设在苏南农村基层有着参与主体、外部保障、建设形式上的独到之处,但其整体仍处于法律知识普及不够深入、法治思维有待形成、法治信仰亟待建立的状态。农村基层的法治文化建设需要实现与传统文化融合、与党规同频共振、增强主体互动、提高外部保障等目标,从而为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牢固的法治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基层 苏南农村 法治文化 法治文化建设 实践 路径优化
下载PDF
整体系统观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法治进路:梗阻、法理与向度
18
作者 张祖增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2-224,共13页
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出加快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背景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将整体系统观作为一种方式变相嵌入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法治保障命题之中,以塑造整体主义思维范式... 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出加快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背景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将整体系统观作为一种方式变相嵌入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法治保障命题之中,以塑造整体主义思维范式融贯其中的黄河流域生态法治话语体系与规范秩序。以整体系统观为分析工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法治进路关涉问题导向、理论追溯与逻辑向度三个核心议题。于前者,黄河流域生态法治面临以“形式理性”为表征的黄河保护法律规范纵向体系化任务尚未完成、以“行政命令—控制”为内在逻辑的权威管制型法律实施机制存在漏洞、以“风险预防”为内核的动态回应性流域司法保障体系付之阙如三重梗阻;于中者,因应现代法治是融合时间、理念与规范而生成的特定统一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法治构造的基本法理应沿循纵向共时性与历时性的统一、内在专业主义与权力主义的互动、外在公私法的交融而展开;于后者,为达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良法善治”的目标,宜构建“形神兼备”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法律规范体系,塑造“软硬兼施”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执法体系以及建立“防治结合”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司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整体系统观 黄河流域生态法治 良法善治
下载PDF
从于欢案审判思路看正当防卫制度适用的法治演进
19
作者 刘正全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0期57-60,共4页
2016年4月发生于山东聊城的于欢故意伤害案曾引发了法学理论界、法律实务界等社会各方人士的强烈关注,甚至成为融媒体网络和街头巷尾的民众们所广泛讨论的热点问题。分析该案一审判决和二审判决的法律适用和审判思路,明确法院判决应当... 2016年4月发生于山东聊城的于欢故意伤害案曾引发了法学理论界、法律实务界等社会各方人士的强烈关注,甚至成为融媒体网络和街头巷尾的民众们所广泛讨论的热点问题。分析该案一审判决和二审判决的法律适用和审判思路,明确法院判决应当经得起民间大众最基本的法律逻辑推理。法律适用的社会效果要求法院在审理案件中不能只顾机械适用法律条文,而更应结合立法语境与时代因应,使司法审判符合社会主义法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以保护民众的生命安全作为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基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正义 法律适用 正当防卫制度 法治实践
下载PDF
特色法治人才培养的实践短板与模式创新
20
作者 连涵 《惠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1-46,共6页
创新法学教育模式,着力培养高水平国际化复合型特色法治人才是促进国内产业融合发展、统筹国内法制和涉外法治、参与全球治理的题中之义。现阶段特色法治人才供给不足,存在教育资源失衡,培养模式普遍单一,师资调动壁垒高筑,课程体系设... 创新法学教育模式,着力培养高水平国际化复合型特色法治人才是促进国内产业融合发展、统筹国内法制和涉外法治、参与全球治理的题中之义。现阶段特色法治人才供给不足,存在教育资源失衡,培养模式普遍单一,师资调动壁垒高筑,课程体系设置不当,教学方式较为传统,专属质量评估体系缺位等问题。以落实高水平培养理念为前提,丰富人才培养模式,选拔优质师资生源、科学设置课程体系、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以及依托特色法治人才专属质量评估体系的设计和运行,由此推动具备科学性与实效性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建设和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教育 特色法治人才 培养实践 模式创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