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6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Life Course of a Long-Lasting Affection Medium:A Fieldwork Based on the Communication Practice of the Rural Loudspeakers in North China
1
作者 ZHANG Sen QIU Qi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2年第10期545-556,共12页
The loudspeakers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rural community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and had returned to the public with the help of short video platforms.However,with the continued popularity of digital media,is th... The loudspeakers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rural community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and had returned to the public with the help of short video platforms.However,with the continued popularity of digital media,is the revival of the loudspeakers which belong to traditional media just a flash in the pan?What the historic process of return has the loudspeakers undergone?Based on these questions,the paper applies Bourdieu’s sense of practice theory,focuses on“habit”throughout,adopts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online ethnography and fieldwork,and conducts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and targeted in-depth interviews in a village in North China for about nine months.The study found that:(1)There is the lag of habit in the state’s handling of social relations in villages.Based on rational habit,village cadres used the loudspeakers to manifest their physical presence and restructure their authority;the villagers,operating under perceptual habit,rationalized the presence of the loudspeakers through using the key words such as elders,nostalgia,and homesickness;(2)the loudspeakers was maintained under the habit of village cadres and ordinary villagers,and the outbreak of the epidemic made the loudspeakers as an habit truly“appearing”;(3)the young village cadres,on the other hand,acquired this habit through imitation,transposed the loudspeakers into the short video platform,and carried out different forms of experimentation and innovation,thus surpassing the previous forms of loudspeakers practice.The return of the loudspeakers is the result of the game of different habits.As a long-lasting affection medium,the loudspeakers,on the one hand,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dia scene and memory field indispensable to rural community,and on the other hand,the people living on this land have a deep attachment to the loudspeakers,which is indirectly transformed into the bearer of homesickness.This brings new inspiration for us to rethink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media and the new media,the iteration of cadres and the change of rural commun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UDSPEAKERS sense of practice long-lasting affection medium life course
下载PDF
Sensing as Knowing:Medicines,the Senses,and Practical Expertise in Late Imperial China
2
作者 LIU Xiaomeng 《Chinese Medicine and Culture》 2023年第1期55-67,共13页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edicinal trade and markets in late imperial China increased anxiety among scholarly physicians about the authenticity of medicines.Even though the market was typically depicted by scholarly ph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edicinal trade and markets in late imperial China increased anxiety among scholarly physicians about the authenticity of medicines.Even though the market was typically depicted by scholarly physicians as a place full of tricks and deceptions,it was a repertoire where practical knowledge about authentication was created and circulated.The specialized knowledge was mainly transmitted through oral tradition.But in some instances,it was also written down by scholarly physicians or merchants,allowing us to reconstruct the techniques and their underlying rationales.Authentication of medicines mobilized multiple sensory perceptions of the human body,consisting of observing,tasting,smelling,touching,and performing small tests.All these techniques played different roles in the practice of authentication.Even though these sensory techniques seemed like a collection of trivial and practical records without any coherent rationales,an underlying episteme could be detected through a close investigation.Merchants and practitioners in the market did not understand the nature and materiality of medicines by any established theories.Instead,they actively engaged with the tangible form of medicines through the senses and bodily techniques.This sensory form of knowing indicates a type of practical expertise that is distant from the scholarly tradition of materia medica in late imperial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hentication Market MEDICINES senseS Practical expertise
下载PDF
基于实战教学法的“卫星遥感”课程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俊 盛庆红 +2 位作者 张嘉琪 王博 凌霄 《测绘工程》 2024年第1期71-75,80,共6页
针对“卫星遥感”课堂知识更新滞后、缺少实战教学环境的问题,通过对课程章节内容重构引入新知识,指导学生开展实验、对抗赛、辩论赛等活动以提升学生实践和思维能力,将科研项目融入课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实战教学模式,紧... 针对“卫星遥感”课堂知识更新滞后、缺少实战教学环境的问题,通过对课程章节内容重构引入新知识,指导学生开展实验、对抗赛、辩论赛等活动以提升学生实践和思维能力,将科研项目融入课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实战教学模式,紧跟前沿遥感科技,项目案例贯穿课程始终,提炼真实型号项目,激活实战场,训练创新能力,从而实时捕捉系统性、科学性、前沿性的知识,以多元化实战训练提高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系统思维和自主创新等能力,对遥感类专业课的教学改革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遥感 教学改革 智慧课堂 实战教学
下载PDF
新时代增强大学生忧患意识的重要意义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天平 张永红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5期40-44,共5页
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特质,是中国人民的重要智慧,是中国共产党人担当精神的体现。大学生作为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的先锋力量,是忧患意识教育的重要对象。增强大学生忧患意识,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党的优良传统、应对时... 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特质,是中国人民的重要智慧,是中国共产党人担当精神的体现。大学生作为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的先锋力量,是忧患意识教育的重要对象。增强大学生忧患意识,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党的优良传统、应对时代风险挑战、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增强大学生忧患意识,要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突出时代性和针对性,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形成教育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忧患意识 大学生 重要意义 实践进路
下载PDF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涵化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机理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2
5
作者 廖丽梅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5-182,共8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支持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是我国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村寨在推进旅游发展过程中,要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支持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是我国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村寨在推进旅游发展过程中,要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贯穿民族村寨旅游内涵式发展,以民族村寨旅游发展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良性互动的发展机理。同时,涵化民族村寨旅游发展必须以乡村文化展馆“塑形”,以智慧民族村寨“赋能”,以文旅融合发展“做实”,以民族村寨文化“铸魂”,以乡村三治融合“协治”,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民族村寨旅游内涵式发展中实现“纲举目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村寨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纲举目张 发展机理 实践进路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高校和美校园建设路径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柴让措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26-31,共6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契合,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确指引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建设和美校园。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校园文化建设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契合,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确指引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建设和美校园。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校园文化建设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面临现实挑战,因此,本文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即从夯实校园物质文化、健全校园制度文化、强化校园精神文化角度,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环节的文化力量、人格完善、价值引导目标,以此来更有效地引领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和美校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践行
下载PDF
泰州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研究
7
作者 李晓娜 张晨 刘红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2-44,共3页
泰州历史悠久,具有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陈毅三进泰州、新四军黄桥决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等都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宝贵财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利用本地的红色文化资源,通过营造仪式感,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将... 泰州历史悠久,具有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陈毅三进泰州、新四军黄桥决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等都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宝贵财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利用本地的红色文化资源,通过营造仪式感,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将红色文化融入教材,开展阅读经典活动;开设红色文化专题课程,组织红色文化实践活动,使地方红色文化形成高校学生的记忆,激发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 仪式感 红色经典 实践活动
下载PDF
循证教育视域下新疆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体系框架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3
8
作者 段红 张振军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10,共6页
研究以循证教育为理论框架,旨在探讨新疆学校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先,对新疆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研究,探讨该地区学校在培养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实践和问题。同时,关注基于循证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提... 研究以循证教育为理论框架,旨在探讨新疆学校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先,对新疆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研究,探讨该地区学校在培养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实践和问题。同时,关注基于循证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通过综合运用课程设计、师资培养、数据收集、学校文化建设、家校合作和持续改进等策略,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为新疆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提供了循证教育的视角和可行性路径,为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教育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疆学校 教育实践
下载PDF
实习护生临床归属感在职场适应度与人文执业能力间的中介效应
9
作者 史新华 李巧巧 +1 位作者 刘彦 侯铭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实习护生临床归属感在职场适应度和人文执业能力间的中介效应,为护理教育者提高实习护生人文执业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归属感量表、护士职场适应度量表、护士人文执业能力测评量表对300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实习护生... 目的探讨实习护生临床归属感在职场适应度和人文执业能力间的中介效应,为护理教育者提高实习护生人文执业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归属感量表、护士职场适应度量表、护士人文执业能力测评量表对300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实习护生临床归属感总分(103.65±18.46)分,职场适应度总分(67.58±12.24)分,人文执业能力总分(108.78±18.03)分。实习护生临床归属感、职场适应度和人文执业能力三者之间呈正相关(均P<0.05),临床归属感在职场适应度和人文执业能力间中介效应占比为61.52%。结论实习护生临床归属感在职场适应和人文执业能力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可通过提高实习护生的临床归属感及职场适应度,提高其人文执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习护生 临床教学 临床归属感 职场适应 人文执业能力 人文关怀 中介效应
下载PDF
基于国产PIE软件的林学专业遥感实践教学提升初探
10
作者 徐小军 《科技资讯》 2024年第2期218-221,共4页
遥感技术类课程是林学专业的必修课,该类课程是实现智慧林业重要的技术手段,也是建设新农科的重要抓手。目前遥感实践教学存在教学内容系统性和创新性不强、软件实用性欠佳等问题,亟需对实践教学理念和框架进行革新。针对上述问题,借助... 遥感技术类课程是林学专业的必修课,该类课程是实现智慧林业重要的技术手段,也是建设新农科的重要抓手。目前遥感实践教学存在教学内容系统性和创新性不强、软件实用性欠佳等问题,亟需对实践教学理念和框架进行革新。针对上述问题,借助航天宏图开发的国产遥感软件PIE(Pixel Information Expert),提出以“强基础、重应用和促创新”的实践育人教学理念,构建了一套基于PIE软件的遥感实践教学体系和内容框架。从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上提升当前遥感实践教学质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能为企业精准输送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学 遥感 实践案例 PIE软件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层实践与未来进路——基于五省(区)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绩效的调查
11
作者 单菲菲 罗晶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30,121,共11页
民族互嵌式社区是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象化、实践化的关键场域,提升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绩效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价值目标同一性,二者是耦合互构关系。从治理过程和结果两方面设计考察指标,通过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对甘... 民族互嵌式社区是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象化、实践化的关键场域,提升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绩效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价值目标同一性,二者是耦合互构关系。从治理过程和结果两方面设计考察指标,通过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对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内蒙古五省(区)的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绩效进行整体性审视。结果显示,当前民族互嵌式社区基本形成“一核多元”的治理结构,各族居民对社区各项治理内容满意度较高、社区归属感较强,具有一定的社区参与意愿,社区信息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以上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民族互嵌式社区在资源获取、居民有效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等方面仍存在短板。未来可从深化治理理念、调适主体结构、优化治理体系、创新治理方式四个方面不断提升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绩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基层实践 民族互嵌式社区 社区治理绩效
下载PDF
基于PBL模式的“海洋遥感”实践案例设计
12
作者 康彦彦 王桂芬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21期117-120,共4页
“问题导向学习”(PBL)是一种以复杂问题为中心,在小组成员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互相合作,为解决复杂问题这一目标共同努力的教学模式。针对当前“海洋遥感”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国产卫星数据和软件应用不足等问题,以实践案例设计和编制为牵... “问题导向学习”(PBL)是一种以复杂问题为中心,在小组成员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互相合作,为解决复杂问题这一目标共同努力的教学模式。针对当前“海洋遥感”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国产卫星数据和软件应用不足等问题,以实践案例设计和编制为牵引,采用PBL问题导向模式,围绕一个典型的海洋要素反演案例,探讨从遥感数据输入、数据处理、数据解译分析到专题产品输出的一体化实践课程设计方法,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延伸问题的自主式与探索式学习新思路,为提高学生海洋遥感实践能力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教学 PBL 海洋遥感 案例设计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首都意义和北京实践
13
作者 包路芳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5-14,共10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经从理论话语体系的构建逐步进入深入推进阶段,进一步发掘其认同标识、旗帜象征和实践示范非常重要。首都北京作为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是铸牢中华...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经从理论话语体系的构建逐步进入深入推进阶段,进一步发掘其认同标识、旗帜象征和实践示范非常重要。首都北京作为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认同标识和文化象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研究与特定地方象征意义发掘和实践经验总结相结合,探索首都北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象征示范意义和多维路径。北京是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历史舞台,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具有独特地位和示范作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建设大国首都的内在要求,也是履行首都职责、彰显首善担当、推动首都发展的时代要求。要以首善标准做好新时代北京城市民族工作,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牢“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交往交流交融 首都意义 北京实践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现代节日文化建设的逻辑机理与实践进路
14
作者 洪盛志 华宗洁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80,共9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前提,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核心要义。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很好地诠释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内涵,为共同体建设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弘扬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有利于唤醒各民族共同的历史记... 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前提,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核心要义。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很好地诠释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内涵,为共同体建设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弘扬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有利于唤醒各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构筑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三交”,增强文化认同,实现文化自信自强。当前,我国节日文化建设存在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式微和现代性转化不够、政府重视不够、西方节日广泛传播等问题。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现代节日文化建设,坚持人民立场、包容并蓄、守正创新,对中华传统节日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节日振兴。政府应加强对节庆活动的管理,深化节日文化教育,重视社会文化再生产,为凝聚民族向心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文化滋养,凝结共同体建设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现代节日文化建设 中华传统节日 逻辑机理 实践进路
下载PDF
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的几个维度
15
作者 韩喜平 郑家璇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23-29,共7页
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是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推进这一领域的研究,应当以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为深厚基础,多角度、全方位论证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事实依据;以... 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是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推进这一领域的研究,应当以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为深厚基础,多角度、全方位论证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事实依据;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本遵循,从形成历程、现实样态与巩固路径等方面论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根基;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中心任务,从生成关系、思想作用与实践影响等方面论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伟大力量;以各民族各地区的共同发展为目标导向,从实践内涵、现实成就与弘扬路径等方面论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功能;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从内涵联系、实践成果与创新意义等方面论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世界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事实依据 文化认同 实践职能 世界情怀
下载PDF
从共同到共通:青年流动人才的数字生活及多元归属感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扬 马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5-132,共8页
尽快培育青年流动人才对迁入城市的归属感,是实现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活力源泉。既往新媒介为流动人口建构线上社区的研究承袭滕尼斯的“共同体”概念,却较少关注其对一致性、接近性的强调是否适用于智能手机形塑的“线上—线下”混杂... 尽快培育青年流动人才对迁入城市的归属感,是实现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活力源泉。既往新媒介为流动人口建构线上社区的研究承袭滕尼斯的“共同体”概念,却较少关注其对一致性、接近性的强调是否适用于智能手机形塑的“线上—线下”混杂的数字城市新经验。通过深入青年流动人才的数字生活实践,思考智能手机中介化实践过程建构归属感的独特性所在,以此审视旧概念的新嬗变。研究发现,数字技术重构了归属感内涵,将“属于某地”的共同体认同改写为“差异中共在”的共通体归属。具体来说,智能手机混杂了“去空间化”的人际交往与“差异中共在”的城市感知,使亲密关系与人地关系交织共置却彼此分离,建构出一种具有松散性、差异化、不稳定性的多元归属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流动人才 数字生活 智能手机 中介化实践 归属感 共同体 共通体
下载PDF
397例听神经瘤听力特征分析
17
作者 郭翠翠 王现蕾 夏寅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72-76,共5页
目的 分析听神经瘤患者听力学特征,为筛查听神经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2年4月诊治的397例单侧听神经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言语识别率(SDS)、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听性脑干... 目的 分析听神经瘤患者听力学特征,为筛查听神经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2年4月诊治的397例单侧听神经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言语识别率(SDS)、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和颅脑增强MRI。结果 以典型症状就诊者312例,非典型症状就诊者85例。以突发性聋就诊者25例;患耳听力正常者54例,包含大型甚至特大型肿瘤,99例全聋者亦包含内听道和中型肿瘤。5例全聋者言语识别能力未完全消失。DPOAE一致型245例,耳蜗型72例,蜗后型79例。ABR阳性率98.0%(389/397),8例ABR波形正常者中3例为双侧非对称听力损失。结论 非典型症状就诊者占比21.4%,以突发性聋就诊、听力正常或ABR正常者不能排除听神经瘤;DPOAE和ABR可作为筛查听神经瘤的重要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听力 诱发电位 听觉 脑干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基础与实践途径 被引量:3
18
作者 格日勒图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3,共8页
新时代党中央确立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工作主线,为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这个民族工作主线,是新时代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实践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大一统”思想、民本主... 新时代党中央确立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工作主线,为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这个民族工作主线,是新时代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实践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大一统”思想、民本主义思想、爱国主义精神相结合,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作出的创造性贡献。在实践途径上,要通过建设中华民族统一的全国大市场奠定经济基石,通过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奠定社会基石,通过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奠定文化基石。深刻认识这个重大创新得以形成的理论基础和实践途径,对我们总揽全局,促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理论基础 实践途径
下载PDF
以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4
19
作者 齐付清 孔建勋 《学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6期65-71,共7页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华文化认同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情感纽带,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生动力,也是汇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磅礴伟力的精神支撑。以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华文化认同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情感纽带,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生动力,也是汇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磅礴伟力的精神支撑。以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共享中华文化知识体系强化各族人民身份认同,以共有中华民族精神凝聚各族人民的情感认同,以共生价值观念形塑各族人民价值认同,以共同意识指导各族人民行为实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着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立足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特性,切实发挥多元主体优势,不断推动中华文化交融发展,推进中华文化体系深入人心,以共同文化记忆、历史观念凝聚各族人民共同心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思想和文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认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逻辑理路 实践进路
下载PDF
协同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被引量:4
20
作者 孔亭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21-27,共7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党和政府不同部门和社会诸多领域,需要全社会成员共同参与、社会各界协同推进。因此,从政治领导、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文化教育、法治保障等方面采取相应举措,创新和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党和政府不同部门和社会诸多领域,需要全社会成员共同参与、社会各界协同推进。因此,从政治领导、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文化教育、法治保障等方面采取相应举措,创新和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应对化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程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一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的领导制度优势,打牢政治基础;二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打牢物质基础;三是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各族人民的“五个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打牢思想基础;四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打牢社会基础;五是依法处理民族问题,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打牢法治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践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