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与加筋土结构 被引量:18
1
作者 李广信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8,共8页
文章从道法自然的观点出发,指出为防止地震灾害不应一味地加强加固地基与构造物,与强大的自然力相对抗。顺应自然,以柔克刚有时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文章简要介绍了我国加筋土在治水工程中应用和发展的历史;指出用柔韧的纤维材料与土... 文章从道法自然的观点出发,指出为防止地震灾害不应一味地加强加固地基与构造物,与强大的自然力相对抗。顺应自然,以柔克刚有时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文章简要介绍了我国加筋土在治水工程中应用和发展的历史;指出用柔韧的纤维材料与土石材料结合的加筋土结构在地震灾害中表现出卓越的性状。介绍了日本阪神地震、美国北里奇地震、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地震、中美洲萨尔瓦多地震、以及我国台湾集-集地震、四川的汶川地震中一些加筋挡土墙、加筋边坡和加筋土桥台的震后调查。调查的结果表明,在近年来世界上发生的这些著名大地震中,柔性的加筋土结构物没有发生整体失稳的案例。同时也介绍了用EPS(聚苯乙烯板块)作为填料在地震中良好的表现。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土工合成材料具有轻质、柔韧、高强的特点,在地震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法自然 加筋土 地震 治水 土工合成材料
下载PDF
“率性之谓道”:《中庸》的古典生命哲学思想及其教育意蕴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卯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3-90,共8页
《中庸》是一部蕴含丰富生命哲学思想的儒家古典著作。开宗明义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三句话从天、命、性、道、教之间的关系谈起,既从本体论的层面探讨了生命的起源与发展,也从实践观的角度阐明了生命如何实现的问题... 《中庸》是一部蕴含丰富生命哲学思想的儒家古典著作。开宗明义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三句话从天、命、性、道、教之间的关系谈起,既从本体论的层面探讨了生命的起源与发展,也从实践观的角度阐明了生命如何实现的问题。其中,“率性之谓道”承接“天命之谓性”和“修道之谓教”,蕴含顺应自然天性、激发主观能动性、展现自由本性等生命哲学思想的同时,也体现了十分深刻的教育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 率性 生命 教育
下载PDF
《管子》四篇中的理智德性与知识论思想 被引量:2
3
作者 尚建飞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6-111,168,共6页
就其理论意义而言,《管子》四篇的德性理论首先缓解了形上学立场与经验常识之间的对峙状态,也就是说合乎"道"的生活应该直面生理需求和情感体验所带来的挑战。其次,将认知能力确定为"心"所固有的功能、依据"... 就其理论意义而言,《管子》四篇的德性理论首先缓解了形上学立场与经验常识之间的对峙状态,也就是说合乎"道"的生活应该直面生理需求和情感体验所带来的挑战。其次,将认知能力确定为"心"所固有的功能、依据"静因之道"论证理智德性,是为了表明人能够以主体性的地位参与、主宰天地万物的演化进程。此外,"静因之道"关注"因"的主张,不仅可以推论出人有能力掌握"道"和天地万物的本性,而且也将日常语言与言说"道"的方式演变为融贯性的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子》四篇 理智德性 静因之道
下载PDF
“法自然”与中华文学的自然审美体悟 被引量:1
4
作者 盖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6-93,共8页
"道法自然"实为有机—过程性存在,且并不局限于显化"道"与"自然"的关系,或者不只是道"法自然",而且是人、地、天与道同"法自然"。我们从审美的层面来观照,其中的"法"既有... "道法自然"实为有机—过程性存在,且并不局限于显化"道"与"自然"的关系,或者不只是道"法自然",而且是人、地、天与道同"法自然"。我们从审美的层面来观照,其中的"法"既有成规、规范、规律及"内在价值"的含义,也有遵循、守持、取法之义,同时还有体验性及运行审美经验的含义。"法自然"的审美体悟,能够呈现自然审美的发生学含义,且呈以"自然"之美为中介的生命共在体验;在表现自我与自然的生命关联,不仅认同生命的共生和权利共存,而且旨在求解人何以能够超越自我生命,能够最有效、最合理地凸显人与自然的生命有机性及共通感。中华文学传统中自然审美体验内容丰富,态势多样,如无为、造化、尚清、传意、君子等等皆能通过"法自然"而悟解自然之美韵。这既显现着古人的一种自由精神的体验形式,又旨在追索自然/生命及美的"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自然” “道法自然” 自然审美 中华文学 有机—过程
下载PDF
论老子哲学思想对中国绘画理念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曹洞颇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13-115,共3页
中国绘画对形式美的突破和超越,强调形态之外去表现一个更深远的意境,追求“妙在笔画之外”,这与老子所说的宇宙本体(道)的超越性质是相通的。老子“道法自然”命题的论述为中国绘画立了一个很高的“得之自然”的美学标准。老子的“... 中国绘画对形式美的突破和超越,强调形态之外去表现一个更深远的意境,追求“妙在笔画之外”,这与老子所说的宇宙本体(道)的超越性质是相通的。老子“道法自然”命题的论述为中国绘画立了一个很高的“得之自然”的美学标准。老子的“淡”、“素”、“拙”、“实”等一系列概念,对中国绘画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历代画论中都有大量的论述。老子的“有”和“无”、“虚”和“实”的统一论,直接影响了中国绘画“计白当黑”理论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美学 中国绘画 古典哲学 审美意识 老子
下载PDF
政府行政的无为而治内涵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杨玉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6-10,2,共5页
无为而治的基本内涵是自然无为,反对人为妄作。政府行政只有按照无为而治的原则和方法进行才能成功,政府行政的无为而治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依道行政、自然无为。依道行政,就是按照社会和政府之道来行政,就是依社会和政府的本性和规律... 无为而治的基本内涵是自然无为,反对人为妄作。政府行政只有按照无为而治的原则和方法进行才能成功,政府行政的无为而治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依道行政、自然无为。依道行政,就是按照社会和政府之道来行政,就是依社会和政府的本性和规律来行政;自然无为,就是顺应社会之道,让社会按照其自然本性存在、发展、演变,政府不人为地去干涉社会事务。政府行政无为而治,首先是依社会组织分工之道行政,恪守社会分工的自然本性;其次是做符合政府之道的事情,做应由政府做的事情;再次是不做不符合政府之道的事情,不做不该做、做不好的事情。同时,政府行政无为而治还需要道法自然,顺应社会发展的自然本性,更平和、更消极地对待和处理各种社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为而治 政府行政 依道行政 自然无为
下载PDF
老子领导观探微
7
作者 谢菊兰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18-120,共3页
老子是人民利益的忠实捍卫者,在目睹人民痛苦,而统治者又昏庸无道、统治无术后,提出了以"道"为中心的领导观。老子主张以民为本,以民为重,作为理想的统治者应潜心磨炼,时刻注重自己的内在修养,达到"微妙玄通"的理... 老子是人民利益的忠实捍卫者,在目睹人民痛苦,而统治者又昏庸无道、统治无术后,提出了以"道"为中心的领导观。老子主张以民为本,以民为重,作为理想的统治者应潜心磨炼,时刻注重自己的内在修养,达到"微妙玄通"的理想境界,这样才能辩证地看待和处理问题,从而实现无为而治。学习老子的领导思想,对我们今天仍有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民为本 微妙玄通 循道而行
下载PDF
荀子“从道不从君”的思想探析--以道统论为中心
8
作者 蔡方鹿 姜雪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25,共7页
荀子提出“从道不从君”的思想,以仁义礼之道作为社会的终极价值和处理君臣、君民关系的标准。强调君主的权位应服从于仁义礼之道,这是荀子对儒家道统思想的重要贡献。并把“从道不从君”与君主得道必须得人联系起来,提出立君为民,以对... 荀子提出“从道不从君”的思想,以仁义礼之道作为社会的终极价值和处理君臣、君民关系的标准。强调君主的权位应服从于仁义礼之道,这是荀子对儒家道统思想的重要贡献。并把“从道不从君”与君主得道必须得人联系起来,提出立君为民,以对民的态度作为判断君主是否符合道、是明君还是暗君的标准。荀子“从道不从君”的思想颇具特色,在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儒家道统论的一个显著特点,而具有一定的制约君权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从道不从君” 道统 君民关系
下载PDF
老子“道法自然”渊源求索
9
作者 薛燕星 陈劲 薛伯寿 《中医临床研究》 2014年第6期10-12,共3页
《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论,为老子深入研究、继承发扬中国古文化:一元气论、河洛图、阴阳、五行,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二仪……,先后天八卦学说,因《周易》为深入探讨阴阳五行八卦学说的结晶,故老子《道... 《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论,为老子深入研究、继承发扬中国古文化:一元气论、河洛图、阴阳、五行,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二仪……,先后天八卦学说,因《周易》为深入探讨阴阳五行八卦学说的结晶,故老子《道德经》是对《周易》继承发扬最光辉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法自然”渊源 《道德经》 名中医 薛伯寿
下载PDF
论美国之Dao与老庄自由精神——从“follow tao”的悖论说起
10
作者 蔡觉敏 《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 2020年第1期190-203,共14页
当代美国,一批《道德经》或者"道"的爱好者宣称"follow tao",但对"道"之起源地中国的"传统",他们却不甚认同甚至划清界限,引起了学界对其"Dao"a真实性的拷问。细究被美国之Dao否定的... 当代美国,一批《道德经》或者"道"的爱好者宣称"follow tao",但对"道"之起源地中国的"传统",他们却不甚认同甚至划清界限,引起了学界对其"Dao"a真实性的拷问。细究被美国之Dao否定的"传统",我们会发现它们并不属于中国"道统"b的本质和标配;另一方面,美国之Dao中追求自由、否定物欲、敞开心灵追求灵性自我的神秘主义,则确实能够于老庄之中觅得踪迹。这种美国之Dao与"道"的相通之处的被疏忽,一是缘于近年来西方道教学研究重点的转移,二是因为"道"在中国的特殊存在形式不为某些西方学者所知,由此误判"Dao"中的自由元素仅是来源于西方新教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之dao 传统 follow tao 自由
原文传递
范蠡的商业哲学思想探析
11
作者 李强 《上海商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12-16,共5页
范蠡是春秋晚期著名政治家,曾在吴越争霸的历史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同时也因其成功的经商活动被后世尊称为"商圣"。范蠡特别强调对"时"的选择和把握,"待时而动"和"择时而退"是他从政、经商... 范蠡是春秋晚期著名政治家,曾在吴越争霸的历史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同时也因其成功的经商活动被后世尊称为"商圣"。范蠡特别强调对"时"的选择和把握,"待时而动"和"择时而退"是他从政、经商成功的重要基础。选择合适的经商地点和经营项目,在经商活动中常抱有回馈社会的心态,也是范蠡"商道"的重要内容。探求"上商近道"的哲学内涵及其在商业活动中的呈现,对中华传统商业文化的复兴与传承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待时而动 择时而退 上商近道
下载PDF
先秦道家“因”范畴初探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兮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S1期103-105,共3页
"因"这一范畴在老子以后的先秦道家理论中,具有深刻的方法论意义,在现实中落实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国语》、《黄帝四经》中多提及"因天"思想,即顺应天道,《管子》中创造性的提出"静因之道"命题,完善了... "因"这一范畴在老子以后的先秦道家理论中,具有深刻的方法论意义,在现实中落实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国语》、《黄帝四经》中多提及"因天"思想,即顺应天道,《管子》中创造性的提出"静因之道"命题,完善了道家的方法论,为此,通过对以上思想的分析探讨了"因"这一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天 道法自然 无为 静因之道
下载PDF
桐城派“诗文一理”论 被引量:2
13
作者 潘务正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7-119,共13页
明清时期,文学理论由辨体而趋于诗文互渗乃至诗文"一体"。桐城派虽亦重辨体而反对其他文体渗入古文,但由于该派文士诗文并擅,故"诗文一理"的主张成为共识。公安派及袁枚性灵诗学利用儒家诗学理论的漏洞,提倡书写私... 明清时期,文学理论由辨体而趋于诗文互渗乃至诗文"一体"。桐城派虽亦重辨体而反对其他文体渗入古文,但由于该派文士诗文并擅,故"诗文一理"的主张成为共识。公安派及袁枚性灵诗学利用儒家诗学理论的漏洞,提倡书写私生活的情趣;桐城派则以古文之"道"革弊,注重诗人道德境界的升华。鉴于宋代以降俚俗化及神韵诗学带来的诗风靡弱之病,桐城派借用"文以气为主"的传统,以逆折、顿挫、横截诸种古文笔法造气以救之,易诗歌平顺之风为雄直之气。面对俗化倾向及格调派粗豪的弊端,桐城派以诗之神韵入古文,于是古文亦倡"神为主"。桐城派打通诗文之间的界限,从而形成"诗文一理"之说。清代不仅"诗文一体",文学与书画等艺术在精微之处也逐渐趋同,臻于"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城派 诗文一理
下载PDF
先秦道家生态思想初探
14
作者 刘珺田 《贺州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61-64,共4页
先秦道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先秦道家的生态思想以"道法自然"为核心,主张人应当顺应自然规律;推崇"物无贵贱"的平等思想,认为人与外部环境是平等且统一的;主张"清静无为"的实践方式,认为... 先秦道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先秦道家的生态思想以"道法自然"为核心,主张人应当顺应自然规律;推崇"物无贵贱"的平等思想,认为人与外部环境是平等且统一的;主张"清静无为"的实践方式,认为人的活动应当适度,不能超过自然的承载限度。这些思想体现了古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内在价值、内在规律的尊重,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中的局限性。先秦道家思想受当时时代的局限,具有一定的妥协性和消极色彩,需要我们予以改造。总之,先秦道家的生态思想为我们今天解决全球资源环境生态危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值得我们研究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道家 道法自然 传统文化 当代价值
下载PDF
老子“道法自然”思想对太极拳门规的影响
15
作者 赵双印 赵永康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0-96,共7页
“道法自然”是老子哲学的精髓,对太极拳及其门规有重要影响。不同门派太极拳的门规主旨大致是相同的,可归纳为“戒骄戒躁、谦虚恭敬”“清心寡欲”“持之以恒”“尊师重道”“忠孝爱国”等。“道法自然”落实到人的践履实践中,是以“... “道法自然”是老子哲学的精髓,对太极拳及其门规有重要影响。不同门派太极拳的门规主旨大致是相同的,可归纳为“戒骄戒躁、谦虚恭敬”“清心寡欲”“持之以恒”“尊师重道”“忠孝爱国”等。“道法自然”落实到人的践履实践中,是以“无为”“不争”“守弱”等为原则,这些原则不仅对太极拳理论体系和技、战术有重要影响,对太极拳门规中的“谦虚恭敬”“清心寡欲”等观念形成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道法自然”之践行过程“慎终如始”,体现在太极拳门规中为“持之以恒”观;“道法自然”命题本身也是一个发生意义上的教育学问题,可以延伸为“以道为师”,这一理念是太极拳门规“尊师重道”观形成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道法自然”思想 太极拳 门规 影响
下载PDF
从扶阳理论解读自愈机制及其对血管性痴呆治疗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11
16
作者 余磊 王晋平 +3 位作者 唐农 莫斯思 李伟茜 张耀中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2-64,共3页
对自愈力的探讨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神圣的自愈机制是与生俱来的。对自愈机制的重视是中医学先天的印记。文章立足于中医经典著作,尝试从中医扶阳派的角度解读中医的自愈机制,探讨其对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自愈机制 阴阳和 道法自然
原文传递
荀子的“从道不从君”析论 被引量:3
17
作者 东方朔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7-35,共9页
"从道不从君"是荀子《臣道》篇所阐述的人臣事君时所应遵循的主张。此一主张有其特定的隶属于君臣相处之道的脉络:一方面着眼于为人臣说法而言,君有过谋过事,将危国家陨社稷,故为人臣者当以道自守,以道正君;另一方面目的在造... "从道不从君"是荀子《臣道》篇所阐述的人臣事君时所应遵循的主张。此一主张有其特定的隶属于君臣相处之道的脉络:一方面着眼于为人臣说法而言,君有过谋过事,将危国家陨社稷,故为人臣者当以道自守,以道正君;另一方面目的在造就"明主"、"明君",防止"暗主"、"暗君"。应当说,"从道不从君"原本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命题,历代儒者恪守"道高于君"、"德尊于势"的主张,并借此对君主提出道义规约,支撑起特有的政治批评平台,为儒者对现实政治的道德批判提供了重要的精神资源,使得传统儒学在"美德政治"和"贤能政治"之外有"批评政治"的另一面,因而具有重要意义。然因荀子所言"道"本质上是"治道"即"君道",因而在现实政治实践中当与"君"相结合,便很难真正在其自身、是其自身。换言之,在荀子思想系统中,"道"就其自身而言并不能充当一种客观独立的制约君权的力量,故就其本质而言,这一主张依然只能表现为一种道德教化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从道不从君 治道 君道
原文传递
“道可道,非常道”新解——关于治学方法论的思考 被引量:4
18
作者 潘文国 《中国外语》 CSSCI 2010年第2期80-84,92,共6页
本文从西方的'工具'说起,比较了西方的工具论和中国的道器论。特别是通过对《老子》'道可道,非常道'这一名言的重新解释,分析了道器论的四个层次。最后根据《老子》的另一名言总结了中国传统学者的治学方法。
关键词 工具论 道器论 道可道 非常道
原文传递
黄老“因循”哲学与王弼《周易注》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晓毅 《周易研究》 CSSCI 2015年第6期75-81,共7页
援老入易是王弼《周易注》的特色,而道家的"老",不是老庄而是黄老。王弼以黄老道家"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的"因循"政治哲学为指导,创造性发挥了《易传》中的时位学说,以卦时统帅爻位,从社会人事角度,将六... 援老入易是王弼《周易注》的特色,而道家的"老",不是老庄而是黄老。王弼以黄老道家"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的"因循"政治哲学为指导,创造性发挥了《易传》中的时位学说,以卦时统帅爻位,从社会人事角度,将六十四种卦解释为六十四种社会时势及其成功之道,为统治者顺应时变,灵活运用儒、法、兵等诸子百家学说经邦治国,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弼《周易注》 黄老道家 因循 时位
原文传递
《周易程氏传》“时”论的人道关切
20
作者 祁博贤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23,共11页
《周易程氏传》对“时”这一概念有深入的考察。“随时变易以从道”是天地万物与人事活动的共同法则,它既是对宇宙秩序的描述,又是对价值规范的揭示。在程颐那里,“时”是“理”的具体化,“时”构成了必然的存在秩序和应然的价值准则。... 《周易程氏传》对“时”这一概念有深入的考察。“随时变易以从道”是天地万物与人事活动的共同法则,它既是对宇宙秩序的描述,又是对价值规范的揭示。在程颐那里,“时”是“理”的具体化,“时”构成了必然的存在秩序和应然的价值准则。与此同时,“时”包含了不同的可能性,为人的自主抉择留下了一定空间。面对“时”,人们应该关注的并非其所规定之“命”,而是如何在其中践行“义”。人的努力虽不能扭转“时”之发展趋向,但可以调节“时”的具体进程,并由此为“理”在人类社会中的实现创造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颐 《周易程氏传》 随时变易以从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