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鸠摩罗什对般若学及东亚文化的贡献 被引量:6
1
作者 尚永琪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8-43,共6页
鸠摩罗什长安译经,对中国佛学的兴盛以及隋唐佛教诸宗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较为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印度佛学思想体系,影响波及以后的整个中国思想界,而且也深深地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及东亚文化的各个领域之中。
关键词 鸠摩罗什 般若学 东亚文化 中观学
下载PDF
试论道生的般若实相学说 被引量:2
2
作者 黄云明 高颖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59-62,共4页
文章首先分析了道生般若实相学说的理论渊源;其次分析了道生般若实相学说的主要内容;第三分析的是般若实相学说在道生佛学体系中的地位。
关键词 佛教 道生 佛性 般若实相
下载PDF
论美学“空”范畴的产生、内涵及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宋国栋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16,共5页
“空”是佛教哲学的根本概念和核心范畴。在佛教东渐并中国本土化的过程中,作为美学范畴的“空”逐渐产生,并具有了独特的理论特征和丰富的表意内涵。本文对美学范畴之“空”做了理论的渊源梳理,并揭示作为美学范畴“空”在审美构想、... “空”是佛教哲学的根本概念和核心范畴。在佛教东渐并中国本土化的过程中,作为美学范畴的“空”逐渐产生,并具有了独特的理论特征和丰富的表意内涵。本文对美学范畴之“空”做了理论的渊源梳理,并揭示作为美学范畴“空”在审美构想、审美创造和审美欣赏三个领域以及审美意象、审美意境和审美功能三个方面所具有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般若 审美意象 审美意境 审美功能
下载PDF
佛教般若思想的心理治疗意蕴 被引量:3
4
作者 石文山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13年第3期200-204,共5页
般若为梵语"智慧"的音译,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理论基础;它通过对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破解,引领众生了悟世间诸法实相,以此成就自在无碍的生命。文章将般若智慧引入现代心理治疗领域中,从其治疗的病理学依据、目标取向和基本方法... 般若为梵语"智慧"的音译,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理论基础;它通过对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破解,引领众生了悟世间诸法实相,以此成就自在无碍的生命。文章将般若智慧引入现代心理治疗领域中,从其治疗的病理学依据、目标取向和基本方法等三方面探讨了该修心思想的心理治疗意蕴,指出当事人的心理困扰皆因无明妄执所致,因而藉由般若智慧对世事的如实观照,破除个体的妄想执著,使其回归当下的现实生活,承担起本有的责任,则为心理治疗的核心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般若 心理治疗 认知领悟
下载PDF
般若与玄学——论唐君毅对《肇论·物不迁论》的哲学诠释 被引量:4
5
作者 张云江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28-36,共9页
唐君毅解读《肇论.物不迁论》,认为其般若学的主旨与立言方式皆与玄学相契合。首先对唐君毅这一哲学诠释的特色进行了探讨,指出这一诠释路向实际上含有对《物不迁论》的误读、误解;分析了《物不迁论》中是如何言说般若义理的,指出其言... 唐君毅解读《肇论.物不迁论》,认为其般若学的主旨与立言方式皆与玄学相契合。首先对唐君毅这一哲学诠释的特色进行了探讨,指出这一诠释路向实际上含有对《物不迁论》的误读、误解;分析了《物不迁论》中是如何言说般若义理的,指出其言说特点在于"转俗见为真见",这一番转折或是唐君毅出现误读、误解的原因;并探讨了佛教所界定的自身义理与玄学理论的差别之所在,认为唐君毅所谓"般若与玄学相通"、"《物不迁论》兼通般若与玄学"的说法,其实是很难成立的。在某种意义上,对唐君毅之《物不迁论》哲学诠释的考察,可以视为民国时期熊十力《新唯识论》所引发激烈争论的余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君毅 物不迁论 般若 玄学
下载PDF
《归去来兮辞》的佛教思想及对后世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小荣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00-107,共8页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即将回归田园时的作品,其间所述回归原因与方法时,与什译《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颇相一致,也正因为《归去来兮辞》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与佛教有相通之处,所以,它还对后世净土、禅宗两大宗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促...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即将回归田园时的作品,其间所述回归原因与方法时,与什译《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颇相一致,也正因为《归去来兮辞》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与佛教有相通之处,所以,它还对后世净土、禅宗两大宗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促进了二宗思想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摩诃大明咒经》 比较 净土 禅宗
下载PDF
从般若三藏的译经活动看唐德宗时期的佛教与政治 被引量:2
7
作者 孙少飞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2期62-69,共8页
从佛教与政治的关系入手,以般若三藏的译经活动为中心,探讨唐德宗前后期对佛教态度转变的内在动机。起初唐德宗锐意于励精图治,对佛教表露出抑制态度,后因藩镇叛乱带来的政治挫折,使他对佛教的态度出现转折,并逐步信仰、支持佛教,尤其... 从佛教与政治的关系入手,以般若三藏的译经活动为中心,探讨唐德宗前后期对佛教态度转变的内在动机。起初唐德宗锐意于励精图治,对佛教表露出抑制态度,后因藩镇叛乱带来的政治挫折,使他对佛教的态度出现转折,并逐步信仰、支持佛教,尤其表现在他对般若翻译《理趣经》《华严经》等佛典事业的支持上。究其内在动机,乃在于《理趣经》《华严经》所蕴涵的南天竺金刚顶密法之佛王传统,作为佛教治世的意识形态,吸引着德宗为其皇权权威的重新竖立寻求新的思想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德宗 佛教 般若三藏 译经 佛王传统 政治
下载PDF
洪州禅与韩国佛教 被引量:2
8
作者 蒋九愚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16-18,共3页
马祖道一的洪州禅主要继承和发展了惠能禅法思想。“平常心是道”集中体现了洪州禅学思想特色。洪州禅以般若实相思想为标帜 ,旁采《楞枷经》、《起信论》、《华严经》等诸种经教 ,但其思想系统并非属于《楞伽经》等所确立的真常唯心论 ... 马祖道一的洪州禅主要继承和发展了惠能禅法思想。“平常心是道”集中体现了洪州禅学思想特色。洪州禅以般若实相思想为标帜 ,旁采《楞枷经》、《起信论》、《华严经》等诸种经教 ,但其思想系统并非属于《楞伽经》等所确立的真常唯心论 ,而是以空摄有、空有相融的有机结合。洪州禅在中唐的独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祖道一 洪州禅 平常心是道 般若实相 九山禅门
下载PDF
《不真空论》与般若学 被引量:1
9
作者 熊凯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7-11,共5页
僧肇的《不真空论》,运用了般若中观有无双遣的遮诠中道方法,从立处皆真、即物假名来谈般若性空义,对般若学三宗的偏颇进行批判总结。而在批判吸收老庄玄学本体实有、儒家强调现实现世思想的同时,强调“非离真而立处”、“触事而真”的... 僧肇的《不真空论》,运用了般若中观有无双遣的遮诠中道方法,从立处皆真、即物假名来谈般若性空义,对般若学三宗的偏颇进行批判总结。而在批判吸收老庄玄学本体实有、儒家强调现实现世思想的同时,强调“非离真而立处”、“触事而真”的经验性般若观照,以改造印度佛教般若学一切皆空的思想,将佛教般若学由形而上拉向现世经验世界,这为中国化佛学理论的发展与完善指明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僧肇 《不真空论》 般若学 中观 佛教
下载PDF
《金刚经》罗什译本流传原因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唐昉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5-88,共4页
《金刚经》迄今主要有六种汉译本,但在众译本中却以罗什译本一枝独秀,广为流传。对《金刚经》罗什译本流传的原因进行梳理后发现,翻译方法、文字表达及历史文化因素等均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 《金刚经》译本 翻译方法 文字表达 文化需求
下载PDF
菩提心与圆融自在——牟宗三《佛性与般若》的美学向度 被引量:2
11
作者 唐圣 《安康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27-33,共7页
牟宗三在《佛性与般若》一书里,所描述的佛菩萨境界是一菩提心即寂即照的圆融无碍的自由状态,从美学视域来看,亦是一审美境界的极致状态。天台圆教系统所彰著的相而无相无相而相的圆融义理,是探索建构实践-修证美学系统重要的思想资源。
关键词 牟宗三 佛性 般若 实相 无相 一念三千 审美愉悦
下载PDF
冯友兰“天地境界”说与佛道思想的融通
12
作者 史晓宇 赵健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112-116,共5页
冯友兰先生的"天地境界"说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终极价值与关怀之间关系非常密切。本文对冯先生天地境界的论说进行分析,阐明了其在推进儒家的形上学思想的同时,通过对佛家般若学思想、道家无为思想的融通,从而提供了一个新的终... 冯友兰先生的"天地境界"说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终极价值与关怀之间关系非常密切。本文对冯先生天地境界的论说进行分析,阐明了其在推进儒家的形上学思想的同时,通过对佛家般若学思想、道家无为思想的融通,从而提供了一个新的终极价值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境界”说 觉解 般若 无为 融通
下载PDF
《金刚经》与惠州西湖六如亭 被引量:2
13
作者 叶岱夫 《广东园林》 2008年第5期5-8,共4页
《金刚经》是一部揭示无上智慧和生命关怀意义的经典,惠州西湖六如亭与这部伟大的经典有着不解之缘。从园林科学美和园林哲学美的角度出发,六如亭通过《金刚经》折射出生命本原关怀的园林美学时空意境。通过对六如亭在"孤山苏迹&qu... 《金刚经》是一部揭示无上智慧和生命关怀意义的经典,惠州西湖六如亭与这部伟大的经典有着不解之缘。从园林科学美和园林哲学美的角度出发,六如亭通过《金刚经》折射出生命本原关怀的园林美学时空意境。通过对六如亭在"孤山苏迹"以及整个西湖景观构成中的重要作用和空间意义的重新认识,得出结论:在以六如亭为中心的引导空间,追加新的景点——般若谷。并在般若谷内,以园林小品的精心命名、空性美学为基础的园林植物配置、引景空间的策划等具体方法,对般若谷的园林环境进行完善和改造,形成围绕六如亭展开的具有金刚般若特色的禅意园林景观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经 惠州西湖 六如亭 般若谷 园林科学美 园林哲学美
下载PDF
安岳佚经《修多罗般若波罗蜜经》之真伪考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邓星亮 《宜春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65-69,共5页
文章对现存《修多罗般若波罗蜜经》进行整理,通过其自身面貌、经题名称、结构体例和文句承袭等方面进行分析,从佛教关于佛经真伪判别的传统意义上,认为该经为一部汉人撰写的伪经。同时,鉴于该经丰厚的历史内涵,分析了其文献史料价值。
关键词 修多罗般若波罗蜜经佚经真伪分别价值
下载PDF
论江总的佛教信仰及其文学表现 被引量:1
15
作者 钟翠红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55-59,共5页
南朝江总被称为"一代辞宗"。南朝佛学之兴盛、帝王之殷情佛法、家族之好佛思想的影响等众多因素玉成了江总的好佛倾向。在佛教思想影响下,江总佛释诗写景与佛理互相融释,显示出幽静舒缓的气韵。对江总这一典型个案的分析,有... 南朝江总被称为"一代辞宗"。南朝佛学之兴盛、帝王之殷情佛法、家族之好佛思想的影响等众多因素玉成了江总的好佛倾向。在佛教思想影响下,江总佛释诗写景与佛理互相融释,显示出幽静舒缓的气韵。对江总这一典型个案的分析,有助于对南朝士族既信仰佛释又重声色之矛盾行为提供研究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总 《菩萨戒》 《般若》 《三论》 《涅槃》
下载PDF
智旭对《周易·大过卦》的佛学解读
16
作者 陈坚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6-62,共7页
晚明高僧智旭所撰的《周易禅解》是易学史上首部系统地以佛解易的佳作。本文探讨了其中解《大过卦》的一节。在这一节中,智旭通过对《大过卦》的佛学解读,依傍《大过卦》中的易学原理阐明了佛教修行中“定”与“慧”的互利关系,指出... 晚明高僧智旭所撰的《周易禅解》是易学史上首部系统地以佛解易的佳作。本文探讨了其中解《大过卦》的一节。在这一节中,智旭通过对《大过卦》的佛学解读,依傍《大过卦》中的易学原理阐明了佛教修行中“定”与“慧”的互利关系,指出只有“定慧兼济”、“定慧双修”才能最终修成正果,并告诫要防范因“定”或“慧”太过而造成的“增上慢”或“枯木禅”现象。最后笔者指明了智旭以佛解易对现代易学解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旭 《周易禅解》 大过卦 “增上慢” “枯木禅”
下载PDF
从舍浊求净到浊净双遣——论禅宗禅法思想之演进
17
作者 汪韶军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6期15-20,共6页
禅宗工夫论有一个从离妄归真,到即妄归真,再到无真可求、无妄可断的发展历程。早期禅宗与北宗主要破"浊边过患",因而强调离妄归真,讲求拂的过程与定的工夫。而破除"浊边过患"不是南宗的特色所在,南宗主要讲"... 禅宗工夫论有一个从离妄归真,到即妄归真,再到无真可求、无妄可断的发展历程。早期禅宗与北宗主要破"浊边过患",因而强调离妄归真,讲求拂的过程与定的工夫。而破除"浊边过患"不是南宗的特色所在,南宗主要讲"净边过患",力破真妄之分及舍妄归真的修行方式。他们强化并贯彻般若空观,把一般禅僧所执着寻求的"净边物事"架空,防止对"净"的执着以及禅修实践上的沉空滞寂。南宗实则是把"浊边过患"与"净边过患"同时打掉,既不贪着于世间利益,也不执着于"净边物事",从而达到彻底的不二中道、无分别、无取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 般若空观 不二中道 “浊边过患” “净边过患”
下载PDF
《道行般若经》词语考释十则
18
作者 周远军 王仲轲 《焦作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7-9,共3页
早期汉译佛经保留了很多的口语词,是汉语词汇研究和辞书编纂的重要语料。文章考释了东汉支娄迦谶所译的《道行般若经》中的"僻隈、傍臣、软迟、揆作、赐还、戏卢、布地、势力、追逮、自副"10个疑难词语,为辞书的收词、书证、... 早期汉译佛经保留了很多的口语词,是汉语词汇研究和辞书编纂的重要语料。文章考释了东汉支娄迦谶所译的《道行般若经》中的"僻隈、傍臣、软迟、揆作、赐还、戏卢、布地、势力、追逮、自副"10个疑难词语,为辞书的收词、书证、义项、释义提供了新的语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行般若经 辞书 词语 考释
下载PDF
苏轼慕白情结的文化阐释
19
作者 左志南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2期299-303,共5页
历来论者多认为苏轼尊崇白居易之原因在于二者出处进退的相似,但通过对白苏知识构成的解析可以发现,二者受佛道思想影响甚深,在认同佛教般若空观基础上,受道家相生相待观物方式的影响更深。这使得二者皆未能放弃对现实意义的追寻,未能... 历来论者多认为苏轼尊崇白居易之原因在于二者出处进退的相似,但通过对白苏知识构成的解析可以发现,二者受佛道思想影响甚深,在认同佛教般若空观基础上,受道家相生相待观物方式的影响更深。这使得二者皆未能放弃对现实意义的追寻,未能达到超越现实的境界,也使二者的思想一直处于矛盾的状态。白苏知识构成的相似决定了他们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的接近,而这正是苏轼产生慕白情结的深层原因。对此进行详细的考察,不仅有助于推进白苏二人的思想研究,对于研究唐宋文人接纳佛道学说的过程及影响亦具有方法论上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白居易 佛道思想 般若空观 相生相待
下载PDF
僧肇的有无观研究
20
作者 钟芳华 龚洁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86-188,共3页
僧肇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学者,他在准确理解和揭示般若学派的学术思想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撰写了一系列的佛教哲学论文,这些论文被后人编写为《肇论》一书,其中最主要的是《不真空论》、《物不迁论》和《般若无知论》三篇。其《不真... 僧肇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学者,他在准确理解和揭示般若学派的学术思想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撰写了一系列的佛教哲学论文,这些论文被后人编写为《肇论》一书,其中最主要的是《不真空论》、《物不迁论》和《般若无知论》三篇。其《不真空论》对心无宗、即色宗、本无宗的批判性的阐述,以及对空宗学术的理论性总结,展现出僧肇的有无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僧肇 不真空论 般若三宗 有无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