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吡唑醚菌酯在冬枣中的残留消解及膳食风险评估
1
作者 陈勇达 张嘉坤 +2 位作者 李丽梅 郑振山 钱训 《现代农药》 CAS 2024年第4期50-54,共5页
2021—2022年在河北黄骅开展了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在冬枣中的规范残留田间试验,样品采用QuEChERS法净化,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分析,得出吡唑醚菌酯在冬枣中的残留消解规律,并对其进行膳食风险评估。2年残留消解试验结果显示,... 2021—2022年在河北黄骅开展了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在冬枣中的规范残留田间试验,样品采用QuEChERS法净化,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分析,得出吡唑醚菌酯在冬枣中的残留消解规律,并对其进行膳食风险评估。2年残留消解试验结果显示,吡唑醚菌酯在冬枣中的半衰期分别为9.86、11.8 d,消解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最终残留试验结果显示,末次药后14~28 d,吡唑醚菌酯残留量为0.297~0.684 mg/kg,其中,末次药后21 d的残留试验中值为0.432 mg/kg。膳食风险评估得出风险商为0.62%,膳食摄入风险可接受。建议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在冬枣上使用剂量为3000~4000倍液,每季最多施药3次,施药间隔期7 d,安全间隔期21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醚菌酯 冬枣 残留量 消解规律 安全间隔期 风险评估
下载PDF
吡唑醚菌酯在梨中的残留动态分析
2
作者 朱明全 毛江胜 +3 位作者 陈子雷 李慧冬 郭长英 张文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1期190-193,共4页
为探究吡唑醚菌酯在梨中的残留降解情况,为生产上安全用药提供理论依据,于2020年在山东、河北、湖北、甘肃和安徽5省6地进行吡唑醚菌酯在梨上的残留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在梨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在梨中的半衰... 为探究吡唑醚菌酯在梨中的残留降解情况,为生产上安全用药提供理论依据,于2020年在山东、河北、湖北、甘肃和安徽5省6地进行吡唑醚菌酯在梨上的残留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在梨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在梨中的半衰期为9.9 d。按稀释1 000倍液和500倍液,施药2、6次,于距离最后一次施药7、14和21 d采样,吡唑醚菌酯在梨中的残留量为0.001~3.601 mg/kg。高浓度施药后,6地样品均有超标现象。低浓度施药后,21 d采集的样品有超标现象,其他均未超标。说明在梨上施药时,应严格控制施药浓度、施药次数、采摘安全间隔期等农药标签要求,不能盲目增加施药次数,以免出现农药残留超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醚菌酯 残留 消解动态 安全间隔期
下载PDF
芹菜中毒死蜱高残留几率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吴长兴 王新全 +4 位作者 赵学平 吴声敢 陈丽萍 王彦华 王强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3-207,共5页
为探索芹菜中农药残留易超标的原因,以毒死蜱为供试农药,研究了其在芹菜植株和小白菜叶片上的着药率、以及在茎叶与根部的吸收与传导性。结果表明:以有效成分为857 mg/L的毒死蜱药液浸渍2 s后,芹菜和小白菜上的着药率分别为41.5%和26.4%... 为探索芹菜中农药残留易超标的原因,以毒死蜱为供试农药,研究了其在芹菜植株和小白菜叶片上的着药率、以及在茎叶与根部的吸收与传导性。结果表明:以有效成分为857 mg/L的毒死蜱药液浸渍2 s后,芹菜和小白菜上的着药率分别为41.5%和26.4%,前者显著高于后者;在857 mg/L的毒死蜱药液中添加240 mg/L增效剂杰效利后,芹菜的着药率增加7.2%,小白菜基本无变化。茎叶涂抹法和根部浇灌法试验结果表明,毒死蜱易被芹菜和小白菜茎叶和根吸收。用950 mg/L的毒死蜱药液涂抹于局部叶片后0.5 d,芹菜和小白菜未涂药部位毒死蜱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99和4.23 mg/kg;用480 mg/L的毒死蜱药液浇根处理后2 d,芹菜和小白菜地上植株上半部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96和0.22 mg/kg。研究表明,毒死蜱在芹菜中的着药量与吸收量比小白菜更高,在分类时应将芹菜与农药残留规律更相近的蔬菜归为一类,以确保在同类其他蔬菜上登记的农药用量、使用次数、安全间隔期和残留限量适用于芹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 小白菜 毒死蜱 残留规律 安全间隔期 残留限量
下载PDF
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在枣中的残留行为及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被引量:18
4
作者 兰丰 刘传德 +5 位作者 周先学 王志新 鹿泽启 姚杰 柳璇 姜蔚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6-714,共9页
建立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VWD)检测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在枣中残留量的分析方法,研究了两者在枣中的消解动态、最终残留水平以及膳食摄入风险。样品加盐酸后,用乙腈匀浆提取,Florisil柱净化,HPLC—VWD检测,外... 建立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VWD)检测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在枣中残留量的分析方法,研究了两者在枣中的消解动态、最终残留水平以及膳食摄入风险。样品加盐酸后,用乙腈匀浆提取,Florisil柱净化,HPLC—VWD检测,外标法定量。运用慢性膳食摄入风险(%ADI)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ARfD)对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在不同人群的急(慢)性膳食摄入风险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在0.1~5mg/kg添加水平下,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在枣中的平均回收率在76%~11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1%~9.6%之间;两种农药在枣中的定量限(LOQ)均为0.1mg/kg。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在枣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其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5~2.5d和12.4~18.4d。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在枣中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1~3.83和〈0.1~3.07mg/kg。对2~6、7—14、18—30和60~70岁4类人群进行急(慢)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施药后7d,枣中吡唑醚菌酯的残留量对2~6岁的幼儿存在不可接受的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其他人群的急(慢)性膳食摄入风险较低;二氰蒽醌在施药后7、14和21d,吡唑醚菌酯在14和21d对4类人群的急(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16%唑醚·氰蒽醌水分散粒剂防治枣树炭疽病,用药量为2.67∥kg,施药间隔期7d,最大施药次数3次,采收间隔期14d,收获期的枣对各类人群的膳食摄入风险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氰蒽醌 吡唑醚菌酯 残留 风险评估 安全间隔期 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
下载PDF
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在苹果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被引量:6
5
作者 兰丰 周先学 +5 位作者 李晓亮 王志新 段小娜 鹿泽启 姜蔚 刘传德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40-544,共5页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在苹果中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并对2种农药在苹果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0.1~5 mg/kg添加水平下,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在苹果中的平均回收率为...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在苹果中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并对2种农药在苹果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0.1~5 mg/kg添加水平下,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在苹果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2%~98%,相对标准偏差为2.0%~9.7%;2种农药在苹果中的定量限均为0.1 mg/kg。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在苹果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0~6.5 d和13.5~23.6 d。采用16%唑醚·氰蒽醌水分散粒剂对水施药有效成分质量浓度为0.43和0.64 g/L,分别施药3~4次,距最后一次施药21 d时,苹果中二氰蒽醌残留量为〈0.1~0.80 mg/kg,吡唑醚菌酯残留量为〈0.10~0.34 mg/kg,均低于中国国家标准中规定的苹果中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最大残留限量值5.0 mg/kg和0.5 mg/kg。建议采用16%唑醚·氰蒽醌水分散粒剂在苹果上的最大施药剂量为有效成分质量浓度0.43 g/L,施药间隔期7 d,最多施药3次,安全间隔期为21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氰蒽醌 吡唑醚菌酯 苹果 残留 消解 安全间隔期 食品安全
下载PDF
氟铃脲在棉花和土壤中的残留与降解行为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毛江胜 刘宾 +1 位作者 郭栋梁 王剑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64-367,共4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考查氟铃脲在棉叶及土壤上使用后的降解和残留行为,为安全施药提供依据。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氟铃脲在棉叶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氟铃脲在棉叶中的消解动态均满足一级降解动力学过程及其降解常数。按照试验...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考查氟铃脲在棉叶及土壤上使用后的降解和残留行为,为安全施药提供依据。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氟铃脲在棉叶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氟铃脲在棉叶中的消解动态均满足一级降解动力学过程及其降解常数。按照试验要求,氟铃脲在棉籽中的最终残留均未检出,低于日本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值(0.05 mg·kg-1)。该分析方法操作简单,精密度、准确度和灵敏度都符合农药残留标准要求,适用于棉花和土壤中的氟铃脲残留测定;建议2%氟铃脲乳油在棉花上防治病害,用药次数1次,使用剂量是22.5~30.0 g·a·i·hm-2,在棉花上的安全间隔期可定为1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铃脲 高效液相色谱 降解 残留 安全间隔期 最大残留限量值
下载PDF
吡蚜酮在保护地菠菜上的残留量分析及安全使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占绣萍 黄兰淇 +2 位作者 陈建波 马琳 朱卫芳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7年第5期29-34,共6页
建立了一种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菠菜中吡蚜酮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样品在碱性条件下用乙腈提取采用固相萃取法净化。结果表明:吡蚜酮在菠菜中添加水平为0.01~1.0mg/kg时,其平均回收率为73.1%~79.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0%... 建立了一种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菠菜中吡蚜酮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样品在碱性条件下用乙腈提取采用固相萃取法净化。结果表明:吡蚜酮在菠菜中添加水平为0.01~1.0mg/kg时,其平均回收率为73.1%~79.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0%~6.3%。在上海和天津保护地菠菜上按推荐剂量(有效成分93.75 g/ha)和1.5倍推荐剂量(有效成分140.6 g/ha)施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设1次和2次施药,施药间隔期为7d,距离末次施药7、10、14d采样测定,吡蚜酮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24~0.94mg/kg(7d),0.15~0.48mg/kg(10d),0.01~0.47mg/kg(14d)。由于我国暂未制定吡蚜酮在菠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MRL),参照欧盟、日本规定吡蚜酮在菠菜上的MRL值为0.6mg/kg。建议其在保护地的安全间隔期在10d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蚜酮 菠菜 保护地 安全间隔期
下载PDF
三唑酮在白芍叶片、根及栽培土壤中的消解动态 被引量:2
8
作者 吴加伦 林建 +1 位作者 魏厚道 王天玉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38-741,共4页
研究了三唑酮在白芍根、土壤及叶片中的残留消解动态。采用丙酮提取,液液分配及柱层析净化,气相色谱分析,不同添加质量浓度下回收率为78.5%~97.8%,变异系数(RSD)为4.23%~9.67%,满足农药残留检测要求。田间试验分别用推荐剂量(60ga.i./... 研究了三唑酮在白芍根、土壤及叶片中的残留消解动态。采用丙酮提取,液液分配及柱层析净化,气相色谱分析,不同添加质量浓度下回收率为78.5%~97.8%,变异系数(RSD)为4.23%~9.67%,满足农药残留检测要求。田间试验分别用推荐剂量(60ga.i./hm2)和1.5倍推荐剂量(90ga.i./hm2)进行处理,两年两地结果表明:三唑酮20%EC在白芍土壤中的半衰期为5.26~8.56d,叶片中的半衰期为4.83~5.77d,在根中半衰期为5.16~7.87d,初加工后干样三唑酮的残留量为0.052~0.231mg/kg,明显高于加工前新鲜样品残留量。如果三唑酮在白芍及其土壤中的MRL值推荐为0.1mg/kg,建议按照常规剂量(60ga.i./hm2)喷施2次/年,白芍上最后1次使用三唑酮距收获的安全间隔期可考虑暂定为30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 三唑酮 消解 安全间隔期
下载PDF
20%敌畏·氰戊乳油在桃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辉 张玉亭 +3 位作者 郭永泽 邵辉 刘磊 宋淑荣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09年第2期71-74,共4页
研究了20%敌畏·氰戊乳油在桃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并对其安全使用标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在桃生长的不同时期,应用20%敌畏·氰戊乳油以施药剂量200mg/L进行消解动态试验,敌敌畏的消解半衰期为1.0~1.3d,氰戊菊酯的消解半衰期为... 研究了20%敌畏·氰戊乳油在桃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并对其安全使用标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在桃生长的不同时期,应用20%敌畏·氰戊乳油以施药剂量200mg/L进行消解动态试验,敌敌畏的消解半衰期为1.0~1.3d,氰戊菊酯的消解半衰期为4.1~4.6d。最终残留试验表明,按推荐剂量(100mg/L)和高剂量(200mg/L)使用2次和3次,在桃收获前7d或14d,敌敌畏残留量为未检出(<0.01mg/kg)~0.023mg/kg,氰戊菊酯残留量为0.010~0.066mg/kg。综合多方面因素,建议20%敌畏·氰戊乳油在桃上按推荐剂量(100mg/L)喷雾使用,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不小于7d,MRL推荐值为敌敌畏0.2mg/kg,氰戊菊酯为0.2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敌敌畏 氰戊菊酯 残留分析 安全间隔期
下载PDF
氟虫腈在中药材薏苡仁中的田间残留消解动态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加伦 占绣萍 +5 位作者 隋晓斐 韩秀玲 林奇 张朝军 陶建忠 李谷存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80-284,共5页
研究了氟虫腈在薏苡Coixlacryma-jobi仁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并对其安全使用标准进行了讨论。浙江泰顺和缙云两地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薏苡生长的不同时期,分别用常规(30g/hm2)和1.5倍(45g/hm2)剂量氟虫腈处理两次,其在薏苡仁中的消解半... 研究了氟虫腈在薏苡Coixlacryma-jobi仁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并对其安全使用标准进行了讨论。浙江泰顺和缙云两地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薏苡生长的不同时期,分别用常规(30g/hm2)和1.5倍(45g/hm2)剂量氟虫腈处理两次,其在薏苡仁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9.0~10.2d(泰顺)和10.8~11.3d(缙云)。最终残留试验表明,在薏苡仁收获前14d(泰顺)或7d(缙云)按30g/hm2有效剂量施药,收获前30d(泰顺)或21d(缙云)按45g/hm2有效剂量施药,氟虫腈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0.01mg/kg。综合多方面因素,按照常规有效剂量30g/hm2处理,建议氟虫腈在薏苡上最后一次施药距收获的安全间隔期可考虑暂定为30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苡 氟虫腈 残留分析 安全间隔期
下载PDF
毒死蜱与有机硅混用对四季豆的残留降解与安全间隔期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金星 郑永利 +3 位作者 吴长兴 陈丽萍 吴声敢 赵学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53-357,共5页
研究了不同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与毒死蜱混用对四季豆的残留降解和安全间隔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毒死蜱在四季豆中的降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且毒死蜱在四季豆中单独使用时的原始残留量较低,而不同有机硅剂型与毒死蜱混用处理对四季豆... 研究了不同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与毒死蜱混用对四季豆的残留降解和安全间隔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毒死蜱在四季豆中的降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且毒死蜱在四季豆中单独使用时的原始残留量较低,而不同有机硅剂型与毒死蜱混用处理对四季豆中的残留量有不同的影响;毒死蜱与有机硅混合处理的残留量高于单独处理,但对四季豆中毒死蜱的降解速率与半衰期影响不大。根据毒死蜱在四季豆中的残留降解动态方程,计算出不同间隔期的理论残留量,并参照国外标准计算安全间隔期在5 d左右。结论认为,尽管毒死蜱及其与有机硅混用时在四季豆中的残留量可符合CAC的标准要求,但较难达到欧盟、美国和日本的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表面活性剂 毒死蜱 四季豆 安全间隔期 农药残留
下载PDF
敌敌畏、丙溴磷及丁草胺在菜用大豆上的安全性试验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淑娟 郭建辉 +1 位作者 蔡恩兴 陈丽萍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9年第1期34-36,40,共4页
采用气相色谱法及田间示范试验方法,并根据GB2763-2005、日本及欧盟规定的最高残留限量(MRL)要求,研究了敌敌畏、丙溴磷与丁草胺3种农药在菜用大豆上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敌敌畏的安全间隔期为3 d,在菜用大豆上进行合理使用最终产品质量... 采用气相色谱法及田间示范试验方法,并根据GB2763-2005、日本及欧盟规定的最高残留限量(MRL)要求,研究了敌敌畏、丙溴磷与丁草胺3种农药在菜用大豆上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敌敌畏的安全间隔期为3 d,在菜用大豆上进行合理使用最终产品质量是安全的;丙溴磷产品内销(参照甘蓝)的安全间隔期为18 d,出口日本及欧盟的安全间隔期为28 d,在菜用大豆生长中后期及后期使用不当易引起最终产品农残超标;在菜用大豆种植后当天,合理施用丁草胺,其最终产品质量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用大豆 敌敌畏 丙溴磷 丁草胺 安全间隔期 使用技术
下载PDF
哒螨灵在苹果和土壤上残留以及降解行为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郭宝元 郭聪 +2 位作者 陈锦辉 王会利 李建中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50-856,共7页
本研究建立了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为基础的哒螨灵分析方法,并对哒螨灵在安徽淮北和陕西咸阳两地苹果上的消解和残留行为进行了研究,同时还考察了哒螨灵在两地土壤中的降解和残留行为.哒螨灵在苹果中的消解动态方程:陕西咸阳为C=0.4007e-0.1... 本研究建立了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为基础的哒螨灵分析方法,并对哒螨灵在安徽淮北和陕西咸阳两地苹果上的消解和残留行为进行了研究,同时还考察了哒螨灵在两地土壤中的降解和残留行为.哒螨灵在苹果中的消解动态方程:陕西咸阳为C=0.4007e-0.1535t,半衰期T1/2=4.5天;安徽淮北=0.1096e-0.1464t,半衰期T1/2=4.7天;在土壤中的消解动态方程:陕西咸阳为C=0.7978e-0.1218t,半衰期T1/2=5.7天;安徽淮北C=1.4024e-0.0912t,半衰期T1/2=7.6天.在推荐使用高剂量和推荐高剂量1.5倍情况下,施药1~2次,末次药后7天,哒螨灵在苹果中的残留为0.02~0.14mg/kg;药后14天为0.01~0.12mg/kg.试验结果表明,药后7天,苹果中哒螨灵的残留量低于2mg/kg,用药次数1~2次,每次间隔7天的情况下,在苹果上的安全间隔期可定为7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哒螨灵 高效液相色谱 降解 残留 安全间隔期
原文传递
合作社内部管理模式与质量安全实施绩效:基于农户农药安全间隔期执行视角 被引量:16
14
作者 周洁红 杨之颖 梁巧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7-50,共14页
农户的农药使用行为与农药残留问题紧密相关。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户生产环节的控制通常被视为保障质量安全的有效管理措施,而合作社各管理措施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人力资源激励措施和组织文化构建措施对农户质量安全生产行为的影响尚不明... 农户的农药使用行为与农药残留问题紧密相关。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户生产环节的控制通常被视为保障质量安全的有效管理措施,而合作社各管理措施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人力资源激励措施和组织文化构建措施对农户质量安全生产行为的影响尚不明晰。基于结果控制、过程控制、社会控制的合作社内部管理模式,利用100个合作社312个农户的实证数据分析发现,统一农资供应、生产标准、品牌和组织技术培训对提高农户农药安全间隔期偏离程度效果显著。以过程控制为主,辅以人力资本培养和组织文化构建的社会控制是最高效的管理措施组合。合作社应根据自身管理基础选择不同类型的管理措施和高效的管理措施组合方式,从而提高合作社质量安全实施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社 内部管理 质量安全 农药安全间隔期
原文传递
白术规范化种植中农药多菌灵安全使用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林建 魏厚道 +2 位作者 王天玉 吴加伦 薛健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674-1678,共5页
目的:研究了多菌灵在白术根、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并对其安全使用标准进行了讨论。方法:采用甲醇提取,液液分配净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不同添加浓度下回收率为86.1%~98.3%,RSD 1.0%~6.5%,满足农药残留检测要求。田间试验分别... 目的:研究了多菌灵在白术根、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并对其安全使用标准进行了讨论。方法:采用甲醇提取,液液分配净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不同添加浓度下回收率为86.1%~98.3%,RSD 1.0%~6.5%,满足农药残留检测要求。田间试验分别用推荐剂量(0.675 kg a.i..hm-2)和1.5倍推荐剂量(1.000 kg a.i..hm-2)进行处理,2年两地结果表明,多菌灵50%WP在白术土壤中的半衰期为6.51~7.98 d,在根中残留趋势为先升后降,半衰期为4.51~6.50 d,初加工后干样多菌灵的残留量为0.042~0.433 mg.kg-1,明显高于加工前新鲜样品残留量。结论:如果多菌灵在白术及其土壤中的MRL(最大残留限量)值推荐为0.2 mg.kg-1,建议按照常规剂量(0.675 kg a.i..hm-2)每年喷施2次,白术上最后一次使用多菌灵距收获的安全间隔期可考虑暂定为21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 多菌灵 消解 安全间隔期
原文传递
霜霉威在露地和保护地菠菜上的残留量比较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占绣萍 黄兰淇 +2 位作者 马琳 赵莉 陈建波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7-209,215,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菠菜中霜霉威残留量的分析方法。研究比较霜霉威在露地和保护地菠菜2种栽培模式下的残留量情况。[方法]按照农药登记残留田间试验标准操作规程,研究了722 g/L霜霉威盐酸盐水剂按推荐剂... [目的]建立一种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菠菜中霜霉威残留量的分析方法。研究比较霜霉威在露地和保护地菠菜2种栽培模式下的残留量情况。[方法]按照农药登记残留田间试验标准操作规程,研究了722 g/L霜霉威盐酸盐水剂按推荐剂量1299.6 g a.i./hm^2和1.5倍推荐剂量1949.4 g a.i./hm^2施药,设3次和4次施药,施药间隔期为7 d,距离末次施药5、7、10、14 d采样测定。[结果]霜霉威在露地残留量为0.64~8.47 mg/kg,在保护地的残留量为3.7~33.7 mg/kg。[结论]我国暂未制定霜霉威在菠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MRL),参照CAC、欧盟、日本规定霜霉威在菠菜上的MRL值为40 mg/kg。建议其在露地和保护地的安全间隔期均在5 d以上,但是保护地残留量明显高于露地,因此更需要严格监控霜霉威在保护地的农药残留情况,指导农民合理用药,严格遵守采收安全间隔期(PH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霜霉威 菠菜 露地 保护地 安全间隔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