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f action mechanisms and properties of Cr^(3+) cross-linked polymer solution with high salinity 被引量:8
1
作者 Lu Xiangguo Liu Jinxiang +2 位作者 Wang Rongjian Liu Yigang Zhang So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期75-81,共7页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ally hydrolyzed polyacrylamide (HPAM) and cross- linked polymer (CLP, Cr^3+ as the cross linker) solution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A Brookfield viscometer, rheometer, dynamic l...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ally hydrolyzed polyacrylamide (HPAM) and cross- linked polymer (CLP, Cr^3+ as the cross linker) solution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A Brookfield viscometer, rheometer,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system, and core flow device have been used to measure the viscosity, viscoelasticity, polymer coil dimensions, molecular configuration, flow characteristics, and profile modific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conditions of high salinity and low HPAM and Cr^3+ concentrations, cross-linking mainly occurred between different chains of the same HPAM molecule in the presence of Cr^3+, and a cross-linked polymer (CLP) system with a local network structure was formed. Compared with an HPAM solution of the same concentration, the apparent viscosity of the CLP solution increased slightly or remained almost unchanged, but its viscoelasticity (namely storage modulus, loss modulus, and first normal stress difference) increased, and the resistance coefficient and residual resistance coefficien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CLP solution exhibits a strong capability to divert the sequentially injected polymer flood from high-permeability zones to low- permeability zones in a reservoir. Under the same HPAM concentration conditions, the dimensions of polymer coils in the CLP solution increased slightly compared with the dimensions of polymer coils in HPAM solution, which were smaller than the rock pores, indicating that the cross-linked polymer solution was well adapted to reservoir rocks. Core flood experiments show that at the same cost of reagent, the oil recovery by CLP injection (HPAM-1, Cr^3+ as the cross linker) is 3.1% to 5.2% higher than that by HPAM- 2 inj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ss-linked polymer solution apparent viscosity VISCOELASTICITY polymer coil dimension molecular configuration flow characteristics profile modification
下载PDF
Optimum Combination of Femoral Head Size, Femoral Head Material, and Acetabular Cup Liner’s Highly-Cross-Linked Polyethylene Brand for Hip Implant
2
作者 Gladius Lewis Daniel M. Werdofa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5年第1期31-39,共9页
Clinical two-dimensional linear wear rate data for acetabular cup liners fabricated using approved brands of highly cross-linked ultra-high-molecular-weight polyethylene, as reported in 39 articles in the literature, ... Clinical two-dimensional linear wear rate data for acetabular cup liners fabricated using approved brands of highly cross-linked ultra-high-molecular-weight polyethylene, as reported in 39 articles in the literature, were analyzed using a statistical technique called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The output was a series comprising16 acceptable combinations of femoral head diameter (HD), femoral head material (HM), and HXLPE brand (PB), each of which would yield the optimum wear rate (herein taken to be a wear rate of practically zero). An example of such a combination is 28- mm-diameter Oxinium? femoral head articulated against an acetabular cup liner fabricated from ReflectionTM HXLPE. The findings in this work may guide an orthopaedic surgeon’s selection of the combination of HD, HM, and PB to use in a primary total hip joint replac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ly-cross-linked Ultra-high molecular-Weight Polyethylene ACETABULAR Cup Liner Linear Wear
下载PDF
交联聚乙烯绝缘料耐焦烧性能的对比研究
3
作者 刘浩 刘红剑 +4 位作者 楼铁城 吴一帆 王诗航 李盛涛 周宏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4,共6页
选取3种牌号商用高压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料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高温剪切作用下绝缘料熔体扭矩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对比分析3种绝缘料的耐焦烧性能,并通过凝胶含量表征焦烧试样的焦烧程度,然后提出采用绝缘料熔体在高温下的扭矩变化率作为... 选取3种牌号商用高压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料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高温剪切作用下绝缘料熔体扭矩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对比分析3种绝缘料的耐焦烧性能,并通过凝胶含量表征焦烧试样的焦烧程度,然后提出采用绝缘料熔体在高温下的扭矩变化率作为特征量来表征绝缘料耐焦烧性能的方法,并通过不同牌号商用绝缘料焦烧程度的表征结果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此外,通过红外光谱对3种绝缘料中交联剂含量和抗氧剂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得的绝缘料基料分子量,建立了绝缘料添加剂含量、基料分子量与其耐焦烧性能的关联。结果表明:通过绝缘料在高温剪切作用下的扭矩分析,可以有效区分不同商用绝缘料的耐焦烧性能,并发现交联剂含量过高是导致绝缘料耐焦烧性能差的主要原因,通过适当减少交联剂用量、增加抗氧剂用量、降低重均分子量可以提升绝缘料的耐焦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电缆 交联聚乙烯 交联剂 抗氧剂 分子量 耐焦烧
下载PDF
准饱和盐水基免配缔合交联压裂液的研究及应用
4
作者 郑苗 蒲迪 +4 位作者 董景锋 张则俊 徐克山 熊亚春 金诚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2,共7页
玛湖风城组含有大量可溶性碱盐,特殊储层压后压降快、堵塞井筒严重影响试油。为了验证入井压裂液对储层盐矿溶蚀是否会造成影响,基于风城组储层典型碱盐矿组成特点,模拟不同配液水对储层盐矿溶蚀影响,构建了一套耐温(120℃)、抗高盐(30&... 玛湖风城组含有大量可溶性碱盐,特殊储层压后压降快、堵塞井筒严重影响试油。为了验证入井压裂液对储层盐矿溶蚀是否会造成影响,基于风城组储层典型碱盐矿组成特点,模拟不同配液水对储层盐矿溶蚀影响,构建了一套耐温(120℃)、抗高盐(30×10^(4)mg/L)免配聚合物交联压裂液体系,并进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高盐水较自来水对典型模拟盐的抑溶率达到60%以上;以悬浮基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链间缠结+缔合作用+盐效应”协同作用实现增稠剂速溶、高效增黏,并与多元络合离子为核心的有机硼锆铝缓交联剂以化学交联原理形成了耐温耐高盐的免配交联压裂液体系,最优配方为1.8%稠化剂GAF-TE+0.4%交联剂JL-3+0.3%增效剂GF15B+0.04%破胶剂APS,在120℃、170 s^(-1)下剪切1 h后的黏度大于100 mPa·s,具有良好的悬砂和携砂能力。现场M井压裂施工3层,成功率为100%,压后顺利完成试油,最高日产油4.4 m~3。采用高盐压裂液体系在抑制储层溶蚀减缓地层压降快具有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层溶蚀 试油 耐高温高盐 缔合聚合物 免配交联压裂液
下载PDF
一种聚合物交联堵漏剂的研制与评价
5
作者 刘晓东 《辽宁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386-389,共4页
针对裂缝型或缝洞型失返性漏失,堵漏材料在井下被流体稀释,导致堵漏成功率低的问题,以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单体为原料,span80为乳化剂,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KPS/SHS)为氧化还原引发剂,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制备... 针对裂缝型或缝洞型失返性漏失,堵漏材料在井下被流体稀释,导致堵漏成功率低的问题,以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单体为原料,span80为乳化剂,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KPS/SHS)为氧化还原引发剂,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制备聚合物乳液;聚合物乳液中加入4%~8%Tween80作为转相剂,1%~3%三氯化铬作为交联剂,即可制备遇水交联增稠,快速形成高强度的弹性体的聚合物交联堵漏剂。实验评价表明该聚合物交联堵漏剂在地面可以泵送至井底,井底遇水交联增稠井可驻留能力强;堵漏剂交联增稠交联时间可控,稠化时间最短可达4~5s,交联时间最短可达60min;堵漏剂交联增稠时间受井底温度、钻井液地层水的矿化度、循环的钻屑以及膨润土浆的含量等因素影响较小,形成的较高强度弹性体,可以为水泥等其他堵漏材料提供较强承托能力,减少流体对水泥稠化性能的影响,提高钻完井过程中的裂缝型或缝洞型失返性漏失的堵漏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型漏失 堵漏成功率 高强度弹性体 聚合物交联堵漏剂
下载PDF
特高矿化度Cr^(3+)交联聚合物溶液渗流特性及其机制 被引量:19
6
作者 刘进祥 卢祥国 +2 位作者 李国桥 王荣健 牛丽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5-152,共8页
针对特高矿化度油藏深部调剖需求,研制具有优良抗盐性的Cr3+交联聚合物溶液,用黏度计、动态光散射仪、流变仪和岩心流动等实验方法对其进行表征,研究矿化度对Cr3+交联聚合物溶液黏度、分子线团尺寸、黏弹性和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针对特高矿化度油藏深部调剖需求,研制具有优良抗盐性的Cr3+交联聚合物溶液,用黏度计、动态光散射仪、流变仪和岩心流动等实验方法对其进行表征,研究矿化度对Cr3+交联聚合物溶液黏度、分子线团尺寸、黏弹性和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聚合物溶液相比,Cr3+交联聚合物溶液的黏度略有下降,分子线团的尺寸小幅增加,黏弹性有所上升,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大幅度增加;当预热时间较短时,随着溶剂水矿化度的增加Cr3+交联聚合物溶液的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逐渐增大;当预热时间较长时,随着矿化度的增加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逐渐减小;在Cr3+交联聚合物溶液中,交联反应首先发生在同一分子的不同支链间(简称分子内交联),然后扩展到不同聚合物的分子链间(简称分子间交联),形成区域性网状聚集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矿化度 交联聚合物溶液 黏弹性 分子线团尺寸 渗流特性 交联机制
下载PDF
中原油田文25东块聚合物微球调驱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娄兆彬 李涤淑 +2 位作者 范爱霞 杜振惠 宋先保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5-132,共8页
针对中原油田高温高盐油藏开发后期的剩余油挖潜,提出了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的技术设想;以现有微球制备技术为基础,通过调整水相比、交联比和耐温抗盐单体共聚,研制出了适于文东试验区孔喉尺寸及油藏特征的系列调驱微球,并在高温高盐的... 针对中原油田高温高盐油藏开发后期的剩余油挖潜,提出了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的技术设想;以现有微球制备技术为基础,通过调整水相比、交联比和耐温抗盐单体共聚,研制出了适于文东试验区孔喉尺寸及油藏特征的系列调驱微球,并在高温高盐的油藏条件下,评价了微球的膨胀性能、抗剪切强度和持久稳定性;采用均质和非均质填砂模型,模拟了微球浓度、注入量和注入模式对调驱效果的影响,为矿场试验方案的合理制订提供了理论支撑;文25东微球调驱矿场试验共实施2个层系9个井组,通过"PI技术"的动态调整,共注各类调驱微球276.58 t,总体实现了注入压力升高、波及体积改善和明显增油的目的;通过微球调驱,区块自然递减显著下降,油田稳产基础进一步得到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盐油藏 剩余油挖潜 聚合物微球调驱 实验评价 矿场应用
下载PDF
HTPB推进剂老化机理的分子模拟 被引量:11
8
作者 杜仕国 秦浩 +2 位作者 闫军 李洪广 孟胜皓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1-294,共4页
为了研究HTPB推进剂的老化机理,采用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端羟基聚丁二烯-甲苯二异氰酸酯(HTPB-TDI)固化体系中化学键的键能,搜索了HTPB推进剂老化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四个氧化反应的过渡态。结果表明,与CH2基团相连的C—O键的键能最小,为24... 为了研究HTPB推进剂的老化机理,采用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端羟基聚丁二烯-甲苯二异氰酸酯(HTPB-TDI)固化体系中化学键的键能,搜索了HTPB推进剂老化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四个氧化反应的过渡态。结果表明,与CH2基团相连的C—O键的键能最小,为244.95 kJ·mol-1,在老化降解过程最容易发生断裂。老化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四种氧化交联反应的活化能均较小,小于HTPB-TDI固化分子降解断裂所需要的能量,说明氧化交联反应是HTPB推进剂老化的主要原因,其中生成三元环氧反应的活化能最小,为12.59 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化学 老化机理 降解 氧化交联 分子模拟
下载PDF
油井暂堵剂SJ-2室内实验及现场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吕清河 何云章 +3 位作者 刘利 魏世举 程戈奇 单晓伟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51,共3页
针对文明寨和卫城油田中低渗断块砂岩油藏部分储层水敏性强、作业过程中易受污染的问题,引进了SJ-2油井暂堵剂,从泵入性、膨胀性能、暂堵强度、溶解性能和渗透率恢复性能等5个方面进行室内评价实验。室内实验表明,SJ-2油井暂堵剂浓度在2... 针对文明寨和卫城油田中低渗断块砂岩油藏部分储层水敏性强、作业过程中易受污染的问题,引进了SJ-2油井暂堵剂,从泵入性、膨胀性能、暂堵强度、溶解性能和渗透率恢复性能等5个方面进行室内评价实验。室内实验表明,SJ-2油井暂堵剂浓度在2%以内时流动性好、在水相砂岩上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为7MPa,85℃温度下72h溶解率达到60%以上。矿场应用40井次,有效率达95%,作业后平均3.5d油井工况恢复正常。SJ-2油井暂堵剂可适用于文明寨和卫城油田中低渗油藏,可大幅度缩短排水期,能有效提高油井的生产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暂堵剂 预交联高分子聚合物 储层保护 水敏性储层
下载PDF
基于新型交联聚合物电解质的准固态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被引量:7
10
作者 梁桂杰 钟志成 +5 位作者 许杰 张增常 陈美华 李在房 和平 候秋飞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852-2860,共9页
采用柠檬酸(CA)交联聚乙二醇(oligo-PEG,平均分子量Mw=200,400,1000,2000),合成具有可生物降解性能的聚柠檬酸-乙二醇(PCE)交联聚酯,并以此为基体材料制备得到准固态的三维交联型PCE/LiI/I2聚合物电解质.采用红外吸收光谱(IR)、核磁共... 采用柠檬酸(CA)交联聚乙二醇(oligo-PEG,平均分子量Mw=200,400,1000,2000),合成具有可生物降解性能的聚柠檬酸-乙二醇(PCE)交联聚酯,并以此为基体材料制备得到准固态的三维交联型PCE/LiI/I2聚合物电解质.采用红外吸收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扫描电镜(SEM)和Raman光谱分别对PCE基体的分子结构、聚合物电解质的微观形貌以及导电离子对的存在形式进行表征;通过线性扫描伏安法(LSV)研究了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扩散系数、电导率以及电池的输出电流-电压(I-V)性能.结果表明,PEG的分子量影响PCE基体膜的微观形貌及其吸液性能,从而影响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导电性能及电池的光电性能:随着PEG分子量Mˉw从200,400,1000增大到2000,PCE基体膜的结构变得疏松,吸液率增加,吸液溶胀后的基体中I-3的跃迁活化能降低,导致电解质的电导率和电池的短路光电流密度随之增加;在60mW·cm-2的入射光强下,四种电解质对应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依次为3.26%、3.34%、4.26%和4.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电解质 聚乙二醇分子量 交联 吸液性能 离子电导率
下载PDF
岩石孔隙对两性离子聚合物凝胶成胶效果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进祥 卢祥国 +2 位作者 周彦霞 胡淑琼 薛宝庆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1-179,共9页
利用黏度计、动态光散射仪以及岩心流动实验研究交联聚合物体系在磨口瓶和多孔介质中的成胶效果及体系与岩心的配伍性能。结果表明:在磨口瓶中体系黏度大幅上升,分子线团尺寸明显增加,具有良好的成胶效果,且体系先发生分子内交联,然后... 利用黏度计、动态光散射仪以及岩心流动实验研究交联聚合物体系在磨口瓶和多孔介质中的成胶效果及体系与岩心的配伍性能。结果表明:在磨口瓶中体系黏度大幅上升,分子线团尺寸明显增加,具有良好的成胶效果,且体系先发生分子内交联,然后发生分子间交联,当体系发生大范围分子间交联前分子线团尺寸较小,与岩心配伍性良好,而交联后分子线团尺寸大幅增加,难以注入岩心;静态条件下,体系能够在岩心内成胶,但成胶强度明显低于在磨口瓶内的强度,且体系的残余阻力系数随着时间的增加先增大后降低,随岩心渗透率增加而增大;动态条件下,体系的阻力系数与同浓度聚合物溶液的几乎相等,说明该体系在多孔介质内动态条件下难以发生交联反应,原因是流动会干扰交联聚合物溶液体系中交联基团的运移、取向和定位,降低交联体系在适当位置形成交联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离子聚合物凝胶 岩石孔隙 配伍性 分子内交联 端面效应 动态成胶
下载PDF
水溶性β-环糊精交联聚合物对双客体芳香席夫碱的荧光识别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苏小笛 刘六战 沈含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1275-1280,共6页
研究了水溶性β-环糊精交联聚合物对含有双苯环的芳香席夫碱的荧光增强作用.发现除介质酸度外,双苯环客体间的距离是决定荧光增强程度的重要因素.当双苯环间隔3~4个原子时,分子发射荧光的能力明显增强.β-环糊精交联聚合物的这种... 研究了水溶性β-环糊精交联聚合物对含有双苯环的芳香席夫碱的荧光增强作用.发现除介质酸度外,双苯环客体间的距离是决定荧光增强程度的重要因素.当双苯环间隔3~4个原子时,分子发射荧光的能力明显增强.β-环糊精交联聚合物的这种特殊的立体选择性表明,其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分子荧光识别手段,并为β-环糊精交联聚合物应用于荧光增敏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CD β-CDP 双芳香基 席夫碱 西佛碱 荧光识别
下载PDF
中原油田文25东块聚合物微球调驱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娄兆彬 李涤淑 +2 位作者 范爱霞 杜振惠 宋先保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5期646-650,共5页
针对中原油田高温高盐油藏开发后期的剩余油挖潜,提出了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的技术设想。通过调整水相比、交联剂比例和耐温抗盐单体共聚,研制出了适用于文东试验区孔喉尺寸及油藏特征的系列调驱微球;在高温高盐油藏条件下,评价了微球的... 针对中原油田高温高盐油藏开发后期的剩余油挖潜,提出了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的技术设想。通过调整水相比、交联剂比例和耐温抗盐单体共聚,研制出了适用于文东试验区孔喉尺寸及油藏特征的系列调驱微球;在高温高盐油藏条件下,评价了微球的膨胀性能、抗剪切强度和稳定性;采用均质和非均质填砂模型,模拟了微球质量浓度、注入量和注入模式对调驱效果的影响。在文25东2个层系9个井组进行了微球调驱试验,通过"PI技术"的动态调整,共注入各类调驱微球276.47 t,总体达到了升高注入压力、提高波及体积和明显增油的目的。通过微球调驱,区块自然递减显著下降,油田稳产基础进一步得到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盐油藏 剩余油挖潜 聚合物微球调驱 矿场应用 中原油田
下载PDF
油层大孔道调堵技术的发展及其展望 被引量:23
14
作者 胡书勇 张烈辉 +2 位作者 余华洁 魏文兴 罗建新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7-120,共4页
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注入水对储层孔隙、骨架颗粒、胶结物和油藏流体的作用等因素的影响,易在储层中形成大孔道。储层大孔道对油藏注采工艺有着重要的影响油层大孔道所具有的特殊性,即具有渗透率高、孔喉半径大等特点,要求堵剂具有相当的... 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注入水对储层孔隙、骨架颗粒、胶结物和油藏流体的作用等因素的影响,易在储层中形成大孔道。储层大孔道对油藏注采工艺有着重要的影响油层大孔道所具有的特殊性,即具有渗透率高、孔喉半径大等特点,要求堵剂具有相当的强度、适宜的固化时间、价格经济,为减少对中、低渗透层的污染还要求堵剂有合适的粒径。因此需要研制针对性强的大孔道封堵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油田进入了高含水、特高含水期,封堵大孔道和低成本、高效的调剖剂的研究和应用在各大专院校和胜利、大庆、大港等油田有了很大的进展,现已形成了以颗粒类调堵剂、聚合物凝胶堵剂、颗粒类与聚合物凝胶复合堵剂为主的大孔道调剖堵水技术。文中调研了大量国内外资料,对油层大孔道调堵技术进行了回顾,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道 预交联聚合物 调剖堵水技术 调堵剂
下载PDF
天然多羟基化合物改性聚氨酯纳米水分散液的合成及膜性能表征 被引量:4
15
作者 宋远波 李小瑞 +2 位作者 刘晓瑞 肖元相 赖小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B11期173-177,共5页
以葡萄糖(glucose)为交联扩链剂,采用预聚体分散法,制备了系列不同葡萄糖含量的改性聚氨酯纳米水分散液(GWPU)。研究了葡萄糖用量对GWPU乳液及膜性能的影响。采用FT-IR、DLLS、TEM、XRD、TGA、AFM、水接触角、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对聚合... 以葡萄糖(glucose)为交联扩链剂,采用预聚体分散法,制备了系列不同葡萄糖含量的改性聚氨酯纳米水分散液(GWPU)。研究了葡萄糖用量对GWPU乳液及膜性能的影响。采用FT-IR、DLLS、TEM、XRD、TGA、AFM、水接触角、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对聚合物乳液性能及膜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葡萄糖成功嵌入聚氨酯;乳液粒径随葡萄糖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分布均匀,呈圆球状;改性后聚氨酯热稳定性提高,为两步分解;葡萄糖的引入使得聚合物的硬段含量、薄膜的粗糙度增加,抗水性增强;改性后产物为非晶态聚合物,分子结构规整性较差但材料柔韧性较好;拉伸强度随葡萄糖用量的增加而增大,而断裂伸长率则降低;吸水率随着葡萄糖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当m(glucose)=4%时,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吸水率及水接触角分别为16.9MPa、276.5%、5.7%及9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葡萄糖交联 性能 预聚体分散法
下载PDF
文25东交联聚合物-预交联凝胶颗粒复合调驱试验 被引量:10
16
作者 娄兆彬 王志鹏 +1 位作者 邹丽 李涤淑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0-292,共3页
针对高温高盐的严重非均质油藏,提出了交联-预交联复合调驱的技术设想,以进一步挖掘开发中后期高含水油藏的剩余油潜力,交联-预交联复合调驱结合了两种调驱剂不同的驱油机理,以实现驱替过程中的调堵协同作用。为验证技术可行性,复合调... 针对高温高盐的严重非均质油藏,提出了交联-预交联复合调驱的技术设想,以进一步挖掘开发中后期高含水油藏的剩余油潜力,交联-预交联复合调驱结合了两种调驱剂不同的驱油机理,以实现驱替过程中的调堵协同作用。为验证技术可行性,复合调驱技术首先在文25东块实施,试验共选择了9个井组,实施完成7个井组,共注各种调驱剂7.9226×104m3,总体效果实现了注入压力升高、改善波及体积的目的,试验累积增油8305t,是单纯预交联调驱增油效果的1.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油藏 剩余油潜力 驱油机理 调驱剂 复合调驱技术
下载PDF
交联体系对超高摩尔质量聚乙烯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玉峰 胡天辉 +4 位作者 朱志勇 刘婷 姜其斌 杨春浩 伍海斌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24,共4页
采用两种适用于不同温度的交联体系对超高摩尔质量聚乙烯(UHMWPE)材料进行改性,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交联体系的引入可在基体材料中形成交联网络,从而显著提高UHMWPE的承载能力、抗蠕变性及耐热性,同时保持良好的结晶性、韧性... 采用两种适用于不同温度的交联体系对超高摩尔质量聚乙烯(UHMWPE)材料进行改性,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交联体系的引入可在基体材料中形成交联网络,从而显著提高UHMWPE的承载能力、抗蠕变性及耐热性,同时保持良好的结晶性、韧性和热稳定性;交联温度接近成型温度的交联体系B改性UHMWPE材料的综合性能较优,尤其是机械性能;交联体系引发剂最佳用量均为0.2~0.3份,而后力学性能急剧下降,与引发剂的适用温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摩尔质量聚乙烯 交联 抗蠕变 耐热
下载PDF
KD-4型可动凝胶调驱体系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凤清 南庆义 +2 位作者 游靖 潘翠萍 吴应湘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6-110,共5页
针对中高温油藏调驱中使用的含醇类酚醛树脂类交联剂在现场应用中存在结块、醇的挥发性等问题,开展了可动凝胶合成技术、配方组成、成胶时间、热稳定性考察等试验研究,形成了以全水溶、高羟甲基化的预聚树脂交联剂为主体的KD-4型调驱体... 针对中高温油藏调驱中使用的含醇类酚醛树脂类交联剂在现场应用中存在结块、醇的挥发性等问题,开展了可动凝胶合成技术、配方组成、成胶时间、热稳定性考察等试验研究,形成了以全水溶、高羟甲基化的预聚树脂交联剂为主体的KD-4型调驱体系配方。对KD-4型调驱体系成胶时间、热稳定性等进行了室内实验,并开展了前置段塞物模试验和可动性物模试验研究。依据试验结果,将总体段塞设计为"前置段塞+主段塞+保护段塞+驱油段塞(视井况而定)",成胶黏度由低到高。自2006年7月以来,该技术进行了6口井的现场应用,井组有效率100%,截至2007年10月底,按驻点法统计,累计阶段增产原油16 158.7 t,目前继续有效,措施效果显著,说明调驱性能稳定,方案设计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温调驱剂 全水溶性预聚树脂交联剂 段塞设计 可动性
下载PDF
智能高分子开关膜的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谢锐 刘壮 +2 位作者 巨晓洁 汪伟 褚良银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4-101,共8页
智能高分子开关膜是将智能高分子与非刺激响应型基材膜结合而成。由于智能高分子能够响应外界刺激发生亲疏水性转变和构象变化,智能高分子开关膜也能根据外部刺激改变自身的表面/界面特性、渗透通量或选择透过性。智能高分子膜被用作抗... 智能高分子开关膜是将智能高分子与非刺激响应型基材膜结合而成。由于智能高分子能够响应外界刺激发生亲疏水性转变和构象变化,智能高分子开关膜也能根据外部刺激改变自身的表面/界面特性、渗透通量或选择透过性。智能高分子膜被用作抗污染滤膜、亲和分离、酶反应的起/停控制以及控制释放等。智能高分子开关膜的制备方法直接影响其环境刺激响应特性、稳定性和可重复制备性等。因此,系统介绍了基材膜修饰法、基材修饰成膜法和共混成膜法等3种智能高分子开关膜制备方法的定义、分类、机理和研究进展,并对比了3种方法的优缺点。基材膜修饰法研究最多,而共混成膜法最有望用于大规模制备智能高分子膜。本文以期为高效制备具有稳定、优良响应特性的智能高分子开关膜提供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高分子膜 智能凝胶 智能线性高分子 制备方法 相转化法
下载PDF
高温油藏调驱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邹小萍 于永生 +2 位作者 代晋光 王浩 张秋红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6期37-41,共5页
介绍了一种应用于高温油藏调驱的新型调驱荆体系。该调驱体系由耐温聚合物、交联剂及矿物质PRT组成。重点描述了耐温调驱剂体系中耐温聚合物的合成、交联剂的优选及矿物质PRT对体系耐温性的影响,并对该耐温调驱荆的调驱性能进行了评价... 介绍了一种应用于高温油藏调驱的新型调驱荆体系。该调驱体系由耐温聚合物、交联剂及矿物质PRT组成。重点描述了耐温调驱剂体系中耐温聚合物的合成、交联剂的优选及矿物质PRT对体系耐温性的影响,并对该耐温调驱荆的调驱性能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体系在温度90—130℃、矿化度150000mg/L以下具有稳定的成胶性能,静态成胶时间在8—15h内可控,成胶强度大于35000mPa·s,对中高低渗及大孔道油藏均具有良好的堵塞性,在高温油藏调驱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油藏 调驱 交联剂 耐温聚合物 矿物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