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uses of Surgical Delay and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in Patients with Hip Fracture
1
作者 Sjostrand Desirée Hommel Ami Johansson Anders 《Open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3年第4期193-198,共6页
Background: Several studies analyze how surgical delay affects patients with hip fractur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the causes of surgical delay and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in patients with hip fractu... Background: Several studies analyze how surgical delay affects patients with hip fractur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the causes of surgical delay and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in patients with hip fracture who had delays longer than 24 hours from admission to hospital. Methods: Quantitative retrospective register study of 484 patients was consecutively included during the period November 1, 2010 and October 31, 2011 in the University Hospital in Lund (Sweden). Results: A frequency of 29.4% had a surgical delay longer than 24 hours. The main reasons for delays to surgery were lack of theatre facilities (54%), medical unstable patient (16%) and anticoagulant treatment (10%). Of all patients, 69% (n = 332) were women and 31% (n = 151) were men. The mean age for women were 83.6 (CI 83-85) vs. 79 (CI 77-81) for men, respectively.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hip fracture was displaced cervical hip fracture (39%, n = 188) with a majority of fractures in male patients. In total, women suffered hip fractures to a greater extent than men (69% vs. 31%, p = 0.016), but no relationship was found with respect to the fracture type and age (p = 0.358). Conclusion: The main result demonstrated that delays longer than 24 hours were due to lack of theatre facilities. Further researches have to be done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whether lack of theatre facilities depends on improper operation planning and/or on lack of medical staf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thopedics Hip Fracture surgical Delay Register Study
下载PDF
骨科主导的多学科共管模式治疗老年股骨颈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效果分析
2
作者 洪亚栋 屈建国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3期14-17,25,共5页
目的:探讨骨科主导的多学科共管模式在老年股骨颈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3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第四医院创伤运动医学科收治的220例老年股骨颈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骨科主导的多学科共管模式在老年股骨颈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3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第四医院创伤运动医学科收治的220例老年股骨颈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120)与试验组(n=100)。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其中20例采用保守治疗,100例采用手术治疗,试验组采用多学科共管模式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方法、治疗时间及治疗结果。结果:试验组术前等待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愈率为85.00%,高于对照组的70.00%,褥疮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1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病死率为3.00%,低于对照组的5.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及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骨科主导的多学科共管模式,可对患者更快开展术前评估,减少患者术前等待及住院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整体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髋骨骨折 骨科主导 多学科共管 老年患者 术前评估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
3
作者 杨雪晶 徐建萍 +3 位作者 单永兰 陆晓梅 张亚军 王萍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3期116-120,共5页
目的总结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现状,探讨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病例作为感染组,共41例,按照1∶1的比例,随机抽取同科室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年龄相近(±... 目的总结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现状,探讨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病例作为感染组,共41例,按照1∶1的比例,随机抽取同科室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年龄相近(±10岁)、性别相同未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41例病例作为非感染组,分析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并基于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1例手术部位感染患者,术后1~3 d发生手术部位感染10例(24.39%),术后4~6 d发生手术部位感染12例(29.27%),术后7~9 d发生手术部位感染5例(12.20%),术后10~30 d发生手术部位感染10例(24.39%),术后31~90 d发生手术部位感染4例(9.76%)。感染组检出40株病原菌,主要为革兰氏阳性球菌(31株,77.50%),最常见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9株,47.50%),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株,17.50%)。两组糖尿病史、体重指数(BMI)、术前纤维蛋白原、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引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BMI(OR=1.231,95%CI:1.049~1.445,P=0.011)是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BMI作为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临界值为25.37 kg/m2。结论骨科手术患者中,肥胖患者更易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建议进一步强化肥胖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以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 手术部位感染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模型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下联合球囊复位与经皮栅栏螺钉固定治疗AO/OTA41B2型胫骨平台骨折的近期疗效观察
4
作者 焦竞 黄玉成 +5 位作者 陈明 熊文 胡家朗 吴石磊 马旋 王俊文 《骨科》 CAS 2024年第5期402-409,共8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下联合球囊复位与经皮“栅栏”螺钉固定治疗AO/OTA41B2型胫骨平台骨折的近期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期间我院创伤骨科收治的29例AO/OTA41B2型闭合性骨折病人。其中男14例,女15例;年龄为(44.17&...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下联合球囊复位与经皮“栅栏”螺钉固定治疗AO/OTA41B2型胫骨平台骨折的近期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期间我院创伤骨科收治的29例AO/OTA41B2型闭合性骨折病人。其中男14例,女15例;年龄为(44.17±9.53)岁(26~6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6.48±4.08)天(2~20天)。手术方式均采用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间接复位后“栅栏”螺钉技术微创内固定治疗。拍摄膝关节标准的正侧位片,按Rasmussen放射学评分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比较手术前后骨折区塌陷体积、胫骨平台外侧角(lateral proximal tibial angle,LPTA)、外侧胫骨平台后倾角(lateral posterior proximal tibial angle,LPPTA),基于CT比较术前规划与术中实际定位位置差异。结果29例病人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为(15.10±6.13)个月(10~2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9.52±1.66)周(8~12周)。病人术后6个月膝关节Rasmussen评分为(17.34±1.04)分(14~18分),优18例,良11例;HSS评分为(93.83±2.22)分(89~97分),优29例。术后骨折区塌陷体积为(0.07±0.20)cm^(3)(0~0.77 cm^(3))、LPTA为91.75°±0.62°(90°~92°)、LPPTA为7.45°±1.97°(0°~10°),与术前比较[(3.27±2.14)cm^(3)(0.89~10.16 cm^(3))、84.81°±6.08°(70°~92°)、11.89°±14.16°(-20°~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93,P<0.001;t=-6.172,P<0.001;t=1.854,P=0.037)。术后CT验证实际球囊扩张冠状位与矢状位位置参数:(1.56±0.31)cm(1.11~2.28 cm)、(1.52±0.44)cm(0.94~2.10 cm),与术前规划比较[(1.56±0.32)cm(1.11~2.28 cm)、(1.52±0.44)cm(0.96~2.09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6,P=0.400;t=-0.779,P=0.221)。末次随访时,未发生腓总神经损伤、腘血管损伤、术后感染、内固定失效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机器人辅助下联合球囊复位与经皮“栅栏”螺钉固定治疗AO/OTA41B2型胫骨平台骨折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骨科手术机器人 骨折固定术 球囊 复位
下载PDF
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护理
5
作者 曾妮 张奕 +1 位作者 廖永成 杨娜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802-2805,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手术配合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2021年12月—2023年3月采用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30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病人的... 目的:探讨应用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手术配合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2021年12月—2023年3月采用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30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对手术过程中的手术配合及护理要点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30例病人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手术伤口均愈合良好,未发现伤口感染或不愈合病例,术中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及熟练的术中配合是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成功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手术配合 骨科手术机器人 空心螺钉 护理
下载PDF
前路切开复位治疗下颈椎关节交锁的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寅 王彦金 +3 位作者 郝宇鹏 陈勤 杨磊 周英杰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46-53,共8页
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是由屈曲牵张及旋转暴力造成的一种急性脊柱损伤,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死亡率,临床多需手术治疗[1-2]。目前,下颈椎关节交锁的手术复位方式主要有前路切开复位、后路切开复位和前后路联合复位,其中前路切开复... 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是由屈曲牵张及旋转暴力造成的一种急性脊柱损伤,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死亡率,临床多需手术治疗[1-2]。目前,下颈椎关节交锁的手术复位方式主要有前路切开复位、后路切开复位和前后路联合复位,其中前路切开复位具有手术创伤小、神经损伤风险低、并发症少及颈椎矢状位平衡保持好等优点,被更多地运用于临床[2-3],然而前路切开复位也存在术中复位困难、术后易融合失败等问题,一直被临床医师所关注[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脱位 脊柱骨折 手法 骨科 外科手术 荟萃分析
下载PDF
骨科手术机器人在骨盆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7
作者 李明 李强 段方方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4年第5期771-776,共6页
目的:分析骨科手术机器人在骨盆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2022年11月收治的82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研究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行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 目的:分析骨科手术机器人在骨盆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2022年11月收治的82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研究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行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内固定术,对照组患者则行C型臂X射线机辅助下内固定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螺钉置入透视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周疼痛评分、术后6个月Majeed骨盆评分、骨盆功能优良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螺钉置入平均透视时间和平均手术时间更短、平均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平均Majeed骨盆评分、术后6个月功能优良率、术后6个月骨折复位Matta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周平均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在骨盆骨折患者中可有效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术后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机器人 内固定术 骨盆骨折
下载PDF
基于时机理论的压力性损伤管理在骨科俯卧位手术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蒋维连 戴晓黎 +4 位作者 黄霞 梁菡 蒋晨 文宏英 桂甜 《全科护理》 2024年第9期1710-1712,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压力性损伤管理对骨科俯卧位手术病人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医院220例骨科俯卧位手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11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基... 目的: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压力性损伤管理对骨科俯卧位手术病人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医院220例骨科俯卧位手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11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基于时机理论的压力性损伤管理,比较两组病人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护士压力性损伤管理自我效能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室护士压力性损伤管理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基于时机理论的压力性损伤管理可有效降低骨科俯卧位手术病人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提升手术室护士压力性损伤管理自我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机理论 骨科 俯卧位 手术病人 术中护理 压力性损伤
下载PDF
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探讨:基于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
9
作者 张燕 郑大伟 +3 位作者 孙磊 朱迪 韩晴 何燕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771-776,共6页
目的:探讨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为制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徐州仁慈医院2017年4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资料,填写自编式《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感染监测调查表》,统计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情... 目的:探讨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为制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徐州仁慈医院2017年4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资料,填写自编式《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感染监测调查表》,统计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情况,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按照科室、性别、年龄±3岁的原则进行1∶1匹配,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33584例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其中147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发生率0.4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植入物、手术时长≥2 h、手术风险分级(NNIS)评分≥1分和BMI≥25 kg·m^(-2)是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存在诸多危险因素,应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以降低感染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Ⅰ类切口 手术部位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离体拇外翻动物模型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
10
作者 葛建忠 许鹏 +5 位作者 张芝菱 高靖宇 吕晓东 古锦瑞 鲁永健 陈涛涛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19期102-106,共5页
目的研究猪离体拇外翻动物模型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9月在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住培的22名住培学员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将传统教学组及离体动物模型教学组,每组11名。所有住培学员均为第一次学习... 目的研究猪离体拇外翻动物模型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9月在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住培的22名住培学员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将传统教学组及离体动物模型教学组,每组11名。所有住培学员均为第一次学习外科学骨科部分课程,相同教师授课。传统教学组通过幻灯片或正常骨骼模型辅助教学,教学时长为2课时,每节课时50 min。离体动物模型教学组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结合猪离体动物模型,通过授课教师对使用器械及离体动物模型的讲解,使住培学员对对拇外翻的骨骼结构、周围软组织建立初步认识,同时辅导住培学员在模型上进行手术操作,以加深对该疾病的理解,提高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教学时长为2课时,每节课时50 min。结课后统计考试成绩及教学满意度。结果传统教学组住培学员的住培学员成绩为(81.25±2.58)分,教学满意度评分为(42.65±3.15)分。离体动物模型教学组住培学员的住培学员成绩为(87.60±3.52)分,教学满意度评分为(47.25±2.21)分。离体动物模型教学组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猪离体动物模型可以让住培学员更加直观地观察和理解拇外翻的解剖结构、手术原理,可以有效提高住培学员成绩,提升教学满意度,改善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体动物 模型 拇外翻 骨科 教学 手术操作
下载PDF
骨科手术机器人导航下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研究
11
作者 叶鹏胜 徐志明 +3 位作者 袁宇渊 陈仲骅 何奇龙 张龙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目的 探讨骨科手术机器人导航下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 目的 探讨骨科手术机器人导航下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导航下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80.13±22.17)min显著长于对照组的(62.60±16.12)min,切口长度(4.23±1.85)cm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0.87±2.71)cm,术中出血量(68.53±25.87)ml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43.63±30.37)ml,骨折愈合时间(9.40±1.43)周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4.17±2.87)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VAS评分(3.77±1.1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7±1.03)分,术后1个月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55.63±4.7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53±4.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和术后3个月的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均未见桡神经损伤、伤口感染、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内翻畸形愈合、内固定断裂或螺钉切出等并发症。结论 骨科手术机器人导航下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较传统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增加了手术时间,但切口较小,出血较少,术后患者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微创、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机器人 闭合复位 交锁髓内钉 肱骨外科颈骨折
下载PDF
脊柱侧凸畸形患者行后入路矫形术体位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12
作者 余文静 周文娟 +3 位作者 邢路瑶 梅竹 吕锡蓉 柯稳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41-46,共6页
目的总结脊柱侧凸畸形患者行后入路矫形术的体位管理相关证据,为临床护理人员实施手术体位安置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相关指南网站、数据库、专业网站及原始文献数据库中有关脊柱侧凸畸形患者行后入路矫形术的体位管理文献,... 目的总结脊柱侧凸畸形患者行后入路矫形术的体位管理相关证据,为临床护理人员实施手术体位安置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相关指南网站、数据库、专业网站及原始文献数据库中有关脊柱侧凸畸形患者行后入路矫形术的体位管理文献,检索时限为2013年6月至2023年6月。结果最终纳入12篇文献,包括临床决策3篇、专家共识5篇、系统评价1篇和证据总结3篇。形成最佳证据30条,包括体位安置原则、体位评估与训练、安置程序、术中监测与配合、术后护理和特殊情景下体位管理6个方面。结论总结的手术体位安置最佳证据内容全面、实用,手术人员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矫形术 手术体位 俯卧位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 手术室护理
下载PDF
骨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
13
作者 朱岩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0期161-163,168,共4页
目的分析骨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总结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9月—2023年8月菏泽市中医医院行骨科手术的2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其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并按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分为感染组(n=35)和未感染组(n=210),... 目的分析骨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总结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9月—2023年8月菏泽市中医医院行骨科手术的2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其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并按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分为感染组(n=35)和未感染组(n=210),针对骨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245例患者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35例(14.29%)。感染组开放性创伤、营养不良、合并糖尿病、手术部位为腰髋或下肢、手术时间≥3 h、切口类型为Ⅲ型、切口长度≥10 cm的发生率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开放性创伤、手术时间、糖尿病、营养不良、切口类型、手术部位、切口长度(P均<0.05)。结论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开放性创伤、营养不良、糖尿病、手术部位、手术时间、切口类型、切口长度,临床应予以充分的重视并积极采取合理的护理对策确保患者的就医效果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手术切口 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
下载PDF
早期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价值评估分析
14
作者 耿瑛 周立红 冯乔乔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6期148-151,共4页
目的 研究骨科手术患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对于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择2022年5月—2023年5月淄博市张店区中医院骨科收治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取手术治疗方法。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48例),观察... 目的 研究骨科手术患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对于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择2022年5月—2023年5月淄博市张店区中医院骨科收治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取手术治疗方法。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48例),观察组行早期护理干预(48例)。分析两组切口感染率、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切口感染率为2.08%,低于对照组的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2,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早期护理干预作为骨科采取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方法,有利于切口感染率的进一步降低,改善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手术患者 早期护理干预 切口感染 满意度
下载PDF
关于应用骨科手术机器人以降低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出血量的研究
15
作者 朱文潇 崔宏勋 +4 位作者 孔亮 刘永辉 程卫东 郑振雨 曹向阳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2期340-344,共5页
目的研究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骨科手术机器人对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隐性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8月~2021年2月该院收治的9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定位下行颈椎后路单... 目的研究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骨科手术机器人对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隐性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8月~2021年2月该院收治的9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定位下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将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未使用机器人辅助下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5例为对照组。计算并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出血量及颈椎JOA评分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隐性失血量和总出血量分别为(206.89±39.19)mL、(83.11±24.37)mL、(641.78±63.67)mL,均小于对照组的(245.73±40.55)mL、(134.60±30.54)mL、(726.07±80.69)mL,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操作时间及术后总引流量对比,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术前JOA评分无明显差异;研究组末次随访JOA评分为(15.33±2.06)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3.20±2.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定位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有利于精准定位椎管边界,快速、准确定位开门位置,利于手术操作,减少术中出血量、隐性失血量和总出血量,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机器人 后路单开门手术 失血量 脊髓型颈椎病
下载PDF
骨科关节机器人辅助下平卧位DAA-THA与传统PLA-THA治疗股骨颈骨折近期疗效对比
16
作者 韦荣勇 胡伟强 +2 位作者 甘干达 吴宁 吕伟新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9期36-39,共4页
目的 研究骨科关节机器人辅助下直接前侧入路(DAA)-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与传统后外侧入路(PLA)-THA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23年1月至2023年8月8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42例,对照组42例。两组均采THA治疗,观察组... 目的 研究骨科关节机器人辅助下直接前侧入路(DAA)-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与传统后外侧入路(PLA)-THA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23年1月至2023年8月8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42例,对照组42例。两组均采THA治疗,观察组采用骨科机器人辅助下DAA,对照组采用传统手工PLA。观察患者手术时间、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下肢等长度、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Harris评分及术后影像检查测量假体髋臼角度。结果 8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6个月。观察组下地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P <0.05),髋臼假体前倾角及外展角精准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双下肢等长度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Harris及VAS评分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关节机器人辅助下平卧位DAA-THA具有手术微创损伤小、出血量少,假体安装精准、牢靠、下地活动时间早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全髋置换术 微创手术 骨科机器人 手术入路
下载PDF
蒙医整骨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概述
17
作者 特日格乐 巴虎山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4年第8期71-74,共4页
肱骨外科颈骨折(Humerus Surgical Neck Fracture,HSNF)是一种常见的上肢骨折,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普遍。这种骨折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长期的肢体功能障碍。本研究旨在探讨蒙医整骨术在HSNF治疗中的应用及其疗效,... 肱骨外科颈骨折(Humerus Surgical Neck Fracture,HSNF)是一种常见的上肢骨折,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普遍。这种骨折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长期的肢体功能障碍。本研究旨在探讨蒙医整骨术在HSNF治疗中的应用及其疗效,这是一种源自蒙古族传统医学的独特治疗方法。通过综合分析蒙医经典文献和最新的临床实践报告,我们发现蒙医整骨术以其微创、高效、经济的特点,在HSNF的治疗中显示出显著的临床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外科颈骨折 蒙医整骨术 肩关节功能恢复
下载PDF
基于实时3D鹰眼手术系统的CBL教学在脊柱肿瘤外科住培教学中的应用
18
作者 王鹏儒 王应天 +2 位作者 周尚斌 段树杰 李博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24年第3期178-182,共5页
目的研究基于实时3 D鹰眼手术系统的CBL教学在脊柱肿瘤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带教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12月脊柱肿瘤外科住培的48名学员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实时3 D手术系统的CB... 目的研究基于实时3 D鹰眼手术系统的CBL教学在脊柱肿瘤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带教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12月脊柱肿瘤外科住培的48名学员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实时3 D手术系统的CBL教学,对照组则利用传统的住培教学方案开展脊柱肿瘤外科教学。比较两组住院医师出入科考试、技能操作考核以及学员对教学过程、课堂氛围与满意度的问卷调查结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入科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课程结束后出科考核成绩,在理论考试成绩方面,观察组总成绩(76.00±6.3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8.75±7.46)分,且在脊柱解剖学知识以及影像学知识方面成绩更加优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问卷调查提示,观察组课堂气氛、疾病认识程度、手术操作的掌握程度以及课堂总满意度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实时3 D手术系统的CBL教学在脊柱肿瘤的住培教学中有较明显的优势,在医师培养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 3D外窥镜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脊柱肿瘤外科
下载PDF
Orthopedic disorders of the knee in hemophilia:A current concept review 被引量:9
19
作者 E Carlos Rodriguez-Merchan Leonard A Valentino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6年第6期370-375,共6页
The knee is frequently affected by severe orthopedic changes known as hemophilic arthropathy(HA) in patients with deficiency of coagulation factor Ⅷ or Ⅸ and thus this manuscript seeks to present a current perspecti... The knee is frequently affected by severe orthopedic changes known as hemophilic arthropathy(HA) in patients with deficiency of coagulation factor Ⅷ or Ⅸ and thus this manuscript seeks to present a current perspective of the role of the orthopedic surgeon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se problems.Lifelong factor replacement therapy(FRT) is optimal to prevent HA,however adherence to this regerous treatment is challenging leading to breakthrough bleeding.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mophilic synovitis,the prelude to HA,radiosynovectomy(RS) is the optimal to ameliorate bleeding.Surgery in people with hemophilia(PWH) is associated with a high risk of bleeding and infection,and must be performed with FRT.A coordinated effort including orthopedic surgeons,hematologists,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physicians,physiotherapists and other team members is key to optimal outcomes.Ideally,orthopedic procedures should be performed in specialized hospitals with experienced teams.Until we are able to prevent orthopedic problems of the knee in PWH will have to continue performing orthopedic procedures(arthrocentesis,RS,arthroscopic synovectomy,hamstring release,arthroscopic debridement,alignment osteotomy,an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By using the aforementioned procedures,the quality of life of PWH will be impro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MOPHILIA KNEE orthopedIC problems PREVENTION surgical treatment
下载PDF
Mobile phones in the orthopedic operating room: Microbial colonization and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被引量:1
20
作者 Nada Qaisar Qureshi Syed Hamza Mufarrih +5 位作者 Seema Irfan Rizwan Haroon Rashid Akbar Jaleel Zubairi Anum Sadruddin Israr Ahmed Shahryar Noordin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20年第5期252-264,共13页
BACKGROUND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 are a major cause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following orthopedic surgery.Recent efforts to identify sources of contamination in the operating rooms have implicated mobile phones.AI... BACKGROUND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 are a major cause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following orthopedic surgery.Recent efforts to identify sources of contamination in the operating rooms have implicated mobile phones.AIM To investigate microbial colonization on the mobile phones of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in the orthopedic operating room.METHODS We conducted a cross-sectional study involving culture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swabs taken from the mobile phones of orthopedic and anesthesia attendings,residents,technicians and nurses working in the orthopedic operating rooms over a period of two months.Demographic and cell phone related factors were recorded using a questionnaire and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ontamination were analyzed.RESULTS Ninety-three of 100 mobile phones were contaminated.Species isolated were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us(62%),Micrococcus(41%)and Bacillus(26%).The risk of contamination was increased with mobile covers and cracked screens and decreased by cell phone cleaning.CONCLUSION Mobile phones belonging to health care workers are frequently contaminated with pathogenic bacteria with the potential of transferring drug resistance to nosocomial pathogens.Studies investigating the relationship to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 need to be conducted.The concept of"mobile hygiene"involving the change of mobile covers,replacement of cracked screens or even wiping the phone with an alcohol swab could yield the cost-effective balance that contaminated cell phones deserve until they are established as a direct cause of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bile phones CONTAMINATION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 orthopedic surgeries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