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Response Time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Guangzhou, China 被引量:2
1
作者 Xiao-qian CHEN Zi-feng LIU +3 位作者 Shi-kun ZHONG Xing-tang NIU Yi-xiang HUANG Ling-ling ZHANG 《Current Medical Science》 SCIE CAS 2019年第3期463-471,共9页
While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EMS) response time (ERT) is a major factor associated with the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 relatively few studies have explored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 While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EMS) response time (ERT) is a major factor associated with the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 relatively few studies have explored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ERT. This study aimed to assess the current status of ERT and to identify the factors affecting ERT in patients with CVD in China. Between January 1, 2011 and December 31, 2015, EMS responses to CVD incidents in Guangzhou, China, were examined. The primary outcome was ERT, defined as the time from receipt of an emergency call to the arrival of paramedics on the scen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ERT were evaluated by multivariable logistic regression. A total of 44 383 CVD incidents were analysed. The median ERT was 12.58 min (interquartile range=9.98-15.67). Among the risk factors, distance (OR=13.73, 95% CI=11.76- 16.04), level of hospital (OR=1.57, 95% CI=1.40-1.75), and site of the incident (OR=1.53, 95% CI=1.38-1.69) were the top three signific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ERT.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greater attention should be given to factors affecting the ERT. It is essential to make continuous effort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interventions to reduce the response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esponse time FACTORS China
下载PDF
A study on medical rescue model of trans-regional emergency response linkage and its application
2
作者 Li Hu Ji-An Tian +3 位作者 Yi Qiao Yun-Qing Yang Xiao-Ming Hao Qi-Sheng Tang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2018年第8期85-88,共4页
This paper explores medical rescue model of trans-regional emergency response which shall be suited to administrative border areas for the sake of more efficient performance of emergency medical rescue in border areas... This paper explores medical rescue model of trans-regional emergency response which shall be suited to administrative border areas for the sake of more efficient performance of emergency medical rescue in border areas. Benefited from the existing emergency medical resources in the regional cooperation and the grid management theory, this paper establishes the emergency rescue mechanism featuring'information exchange, resource sharing, and authorized command' by analyzing the shortcomings of current emergency management mechanism in the border areas around Yinchuan. A linkage mechanism should also be set up between two parties (multiple parties) in the border areas for a better command and dispatch platform, as well as drawing up emergency response plan and organizing trans-regional emergency drills. The solution lies in the more efficient treatment of emergency response in border areas. Taking response time for emergency call as the sole criterion, this paper suggests on the establishment of'integrated, coordinated, linked, and effective' medical rescue mode of regional emergency response linkage in a multi-level and grid-based way and an emergency rescue mechanism with characteristics of'information exchange, resource sharing, and authorized comman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emergency response time in the border areas around Yinchuan and utilization of emergency rescue resources, to enhance coordinating work of emergency systems in different administrative regions, and to achieve an emergency response network seamlessly connected with different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regional emergency response LINKAGE response time for emergency call Authorized COMM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Resource sharing
下载PDF
危机理论指导下的创伤急救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急救时间、神经功能及生命体征的影响
3
作者 陈小丽 王英 肖艳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7期83-87,共5页
目的:探讨危机理论指导下的创伤急救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急救时间、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3年9月在连云港市中医院接受颅脑外伤急救治疗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危机理论指导下的创伤急救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急救时间、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3年9月在连云港市中医院接受颅脑外伤急救治疗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危机理论指导下的创伤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急救时间(有效抢救时间、确诊时间和急诊至手术时间)、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ale,GCS)]、生命体征(呼吸频率、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及并发症(缺血性痉挛、电解质紊乱和肢体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抢救时间、确诊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呼吸频率、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机理论指导下的创伤急救护理可有效缩短颅脑外伤患者急救时间,改善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机理论指导下的创伤急救护理 颅脑外伤 急救时间 神经功能 生命体征
下载PDF
通信电源实时监测系统开发及应急预案研究
4
作者 岳江生 谭亚斌 孟祥月 《通信电源技术》 2024年第15期128-131,共4页
文章针对通信电源系统易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特点,开发了一种基于高级精简指令集计算机机器(Advanced 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 Machines,ARM)核心控制芯片和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数据传输单元(Da... 文章针对通信电源系统易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特点,开发了一种基于高级精简指令集计算机机器(Advanced 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 Machines,ARM)核心控制芯片和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数据传输单元(Data Transfer Unit,DTU)模块的实时监测系统。系统通过现场控制终端采集通信电源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经模拟数字(Analog to Digital,AD)转换模块处理后,由ARM核心控制芯片发送至无线模块,最终传输至远程监控中心。此外,设计一套应急预案,包括应急预案设计原则、组织机构与职责、应急分级、启动条件与工作流程以及保障措施等,以应对电网大停电带来的经济损失。通过技术保障、装备保障、人员保障,实现抢修工作的快速响应,缩短断电时间,有效减少经济损失,确保生产生活不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电源系统 实时监测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数据传输单元(DTU)模块 应急预案 快速响应
下载PDF
Trends and characteristics in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in Beijing from 2008 to 2017 被引量:5
5
作者 Wei Huang Tian-Bing Wang +6 位作者 Ying-Dong He Huan Zhang Xiao-Hua Zhou Hui Liu Jin-Jun Zhang Zhen-Biao Tian Bao-Guo Ji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11期1268-1275,共8页
Background: We aimed to describe and analyze the pre-hospital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EMS) in Beijing and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the government and medical institutions to optimize EMS.Methods: We collected all pr... Background: We aimed to describe and analyze the pre-hospital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EMS) in Beijing and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the government and medical institutions to optimize EMS.Methods: We collected all pre-hospital emergency data in Beijing from 2008 to 2017. The chief complaint in each case was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Medical Priority Dispatch System (MPDS). The sites’ administrative districts were determined through geo-encoding of addresses and then classified into four functional regions. We analyzed the demand for EMS, emergency response times (ERT), and disease spectrum for Beijing as a whole, and for each functional region.Results: A total of 4,192,870 pre-hospital EMS cases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with a significant increase (P < 0.001) of 51.60% from 2008 to 2017. EMS demand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population (r= 0.946,P < 0.001). The pre-hospital EMS demand rate was 1907.05 in 2008 and 2172.23 in 2017 per 100,000, with no significant change (P = 0.57). ER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 = 0.001), from 19.18 min in 2008 to 24.51 min in 2016. According to MPDS classifications, the demand for pre-hospital care increased for 14 diseases, remained stable for 19, and decreased for only 1 disease. Cases of injury-related diseas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approximately 90,000 in 2017, accounting for 20% of all pre-hospital EMS cases, and the demand rate decreased in the core region but increased in the sub-urban regions. Cases of heart problems and stroke/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also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four functional regions, with the highest demand rate in the Core Functional Region.Conclusions: More resources and effort should be devoted to pre-hospital EMS according to the increased pre-hospital EMS demand and prolonged ERT in Beijing over our 10-year study period. Changes in disease spectrum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functional regions should also be conside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a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emergency response time
原文传递
Revealing driver psychophysiological response to emergency braking in distracted driving based on field experiments
6
作者 Ying Li Li Zhao +2 位作者 Kun Gao Yisheng An Jelena Andric 《Journal of Intelligent and Connected Vehicles》 EI 2022年第3期270-282,共13页
Purpose–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characterize distracted driving by quantifying the response time and response intensity to an emergency stop using the driver’s physiological states.Design/methodology/approac... Purpose–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characterize distracted driving by quantifying the response time and response intensity to an emergency stop using the driver’s physiological states.Design/methodology/approach–Field tests with 17 participants were conducted in the connected and automated vehicle test field.All participants were required to prioritize their primary driving tasks while a secondary nondriving task was asked to be executed.Demographic data,vehicle trajectory data and various physiological data were recorded through a biosignalsplux signal data acquisition toolkit,such as electrocardiograph for heart rate,electromyography for muscle strength,electrodermal activity for skin conductance and force-sensing resistor for braking pressure.Findings–This study quantified the psychophysiological responses of the driver who returns to the primary driving task from the secondary nondriving task when an emergency occurs.The results provided a prototype analysis of the time required for making a decision in the context of 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 or for rebuilding the situational awareness in future automated vehicles when a driver’s take-over maneuver is needed.Originality/value–The hypothesis is that the secondary task will result in a higher mental workload and a prolonged reaction time.Therefore,the driver states in distracted driving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an in regular driving,the physiological signal improves measuring the brake response time and distraction levels and brake intensity can be expressed as functions of driver demographics.To the best of the authors’knowledge,this is the first study using psychophysiological measures to quantify a driver’s response to an emergency stop during distracted driv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bile phones Driver distraction emergency braking Psychophysiological response time Psychophysiological measure
原文传递
极端暴雨下城市内涝模拟与应急响应能力评估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金萍 张朝阳 左其亭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37,共8页
为探究极端暴雨对城市内涝积水特征和应急响应能力的影响,基于InfoWorks ICM模型构建郑州市金水区的某片区内涝模型,分析极端暴雨情景下的城市管网排水能力和内涝积水特征,基于ArcGIS网络分析模块评估公安、医疗和消防3类应急服务部门... 为探究极端暴雨对城市内涝积水特征和应急响应能力的影响,基于InfoWorks ICM模型构建郑州市金水区的某片区内涝模型,分析极端暴雨情景下的城市管网排水能力和内涝积水特征,基于ArcGIS网络分析模块评估公安、医疗和消防3类应急服务部门在单一和组合情景下的可达范围和响应时间,以此确定城市应急响应能力。结果表明:研究区管网排水能力整体较低,排水能力<3 a一遇的设计暴雨(3 a一遇,下同)的管道占比为50.15%,此类管道多分布于中部和南部,不能满足城市重要地区3~5 a的排水标准;淹没范围与管网排水能力和地表类型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较大除涝标准下,如20 a一遇和100 a一遇情景下积水呈现出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而郑州2021年“7·20”特大暴雨情景下,北部和河流附近地区的积水面积较大;应急车辆涉水能力较高的服务部门在极端暴雨下的应急响应能力更高,100 a一遇和“7·20”情景下消防部门的响应能力最高,10 min内可达范围占比分别为78%和36%;多部门联合调度可有效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如100 a一遇情景下,5、10、15 min内联合调度的应急响应可达范围比最优部门(同一时间阈值下可达范围占比最大的部门)分别增加了16%、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暴雨 城市内涝 管网排水能力 可达范围 应急响应时间
下载PDF
北京市院外急救反应时间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威 李玮 +2 位作者 张莉娜 王勇 陈辉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3期309-311,共3页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院外急救反应时间的统计分析,总结规律,寻求缩短急救反应时间的方法。方法收集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每日平均急救反应时间,按照周一至周日进行分组,采用秩和检验的方法分析周一至周五与周六周日的急救反应时间是否存...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院外急救反应时间的统计分析,总结规律,寻求缩短急救反应时间的方法。方法收集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每日平均急救反应时间,按照周一至周日进行分组,采用秩和检验的方法分析周一至周五与周六周日的急救反应时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北京市院外急救反应时间周一至周五与周六周日存在差异;周一至周五无差异;周六与周日无差异。结论推动院外急救体系建设,多手段缩短急救反应时间,提升院外急救服务能力,满足百姓的院外急救服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外急救 急救反应时间 院外急救服务能力
下载PDF
快速反应团队模式在急诊创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杨莹 石彭宇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3期413-414,共2页
目的探讨快速反应团队模式在急诊创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急诊创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快速反应团队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急救护理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目的探讨快速反应团队模式在急诊创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急诊创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快速反应团队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急救护理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观察组的脊柱板使用时间、高级气道建立时间、急诊检查时间、术前抢救时间、止血药使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快速反应团队模式应用于急诊创伤患者护理中,可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急救护理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创伤 快速反应团队模式 护理时间 不良事件
下载PDF
论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回应
10
作者 王欢 付超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07-113,共7页
突发公共事件因突然性、紧急性、严重性等特征,对社会和公众造成重大损害。相关舆情因此具有突发性、聚焦性、持久性,对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构成重大挑战。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回应是政府与公众沟通的重要手段,应以日常预案为要、预警机制辅助... 突发公共事件因突然性、紧急性、严重性等特征,对社会和公众造成重大损害。相关舆情因此具有突发性、聚焦性、持久性,对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构成重大挑战。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回应是政府与公众沟通的重要手段,应以日常预案为要、预警机制辅助,及时回应为先、全面回应紧随,常规回应为主、专业回应加持为回应要领。应以新闻舆论的时度效规律指导回应细节,抓住时机,回应有速度,体现权威性;把握节奏,回应有准度,体现人情味;讲究策略,回应有力度,体现引领力,从而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完善应急管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事件 舆情回应 时度效 舆论引导
下载PDF
基于多参数驱动机器学习的实时地震烈度预测模型
11
作者 丁祎天 胡进军 +4 位作者 张辉 靳超越 胡磊 王中伟 汤超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920-2932,共13页
地震烈度的实时估计可为地震预警、紧急处置和应急响应提供决策依据.目前地震烈度实时预测方法多是基于P波提取单一特征参数估计全时程的峰值参数,然而单一特征难以表征地震动的全部信息.本文基于机器学习中的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 地震烈度的实时估计可为地震预警、紧急处置和应急响应提供决策依据.目前地震烈度实时预测方法多是基于P波提取单一特征参数估计全时程的峰值参数,然而单一特征难以表征地震动的全部信息.本文基于机器学习中的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算法提出了一种多参数驱动的实时仪器地震烈度预测方法.基于2010—2018年日本K-NET和KiK-net强震数据,使用24种特征参数建立地震烈度实时预测模型.为了解决模型复杂度的问题,本文研究了特征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并使用排列重要性方法优化模型,最终确定了10个重要特征参数.本文使用时间窗间隔为1 s的扩展时间窗方法实时预测地震烈度,P波到达1 s后在测试集中的预测准确率为86.56%,并在10^(-2)~10^(-3)s内完成特征计算和预测.最后,假设2019—2021年的地震记录为新发生的地震事件,验证了模型的泛化性,证明其可应用于未来发生的地震事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改善了仪器地震烈度预测的准确性,为地震烈度的实时预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地震烈度 xgBoost算法 实时预测 多参数驱动 应急响应
下载PDF
院外心搏骤停特征及复苏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胜云 史玲强 +1 位作者 叶侃 金赛青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分析温州市区院外心搏骤停(OHCA)流行病学特征和影响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探讨院外急救如何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从温州市区院前急救电子病历系统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温州市急救中心出警抢救的心搏骤停并行心肺复苏(CPR)... 目的分析温州市区院外心搏骤停(OHCA)流行病学特征和影响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探讨院外急救如何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从温州市区院前急救电子病历系统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温州市急救中心出警抢救的心搏骤停并行心肺复苏(CPR)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复苏效果分为自主循环恢复(ROSC)组和无效组,比较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发病地点、有无目击者、旁观者CPR、初始心律、应急反应时间、病因、院前高级生命支持情况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c回归分析心肺复苏的影响因素。结果收集OHCA 408例,其中男295例,女113例,年龄(61.26±19.78)岁,发生地多为家庭住宅,病因以心源性为主,分为ROSC组和无效组。单因素分析显示,有目击者,有旁观者CPR,应急反应时间≤10 min,院前成功建立气管插管,院前成功建立静脉通路用药存统计学差异(P<0.05),再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有目击者,有旁观者CPR,应急反应时间≤10 min是心肺复苏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普及公众急救意识和技能,加快目击者启动EMSS速度,提高旁观者CPR率,缩短应急反应时间,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外心搏骤停 流行病学 生存链 应急反应时间
下载PDF
松江区院前急救反应时间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13
作者 沈嫒娌 度学文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3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研究松江区院前急救反应时间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通过统计调查的方式对松江区2017-01~2021-12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情况进行统计,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松江区地域、人口、呼叫时间、报警受理时间、行... 目的:研究松江区院前急救反应时间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通过统计调查的方式对松江区2017-01~2021-12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情况进行统计,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松江区地域、人口、呼叫时间、报警受理时间、行车时间等相关因素与院前急救反应时间的相关性。结果:2017~2021年松江区共受理报警呼救226597条,出车数197446次,救治病人数166591人,平均急救反应时间(11.35±3.87)min。经单因素分析,地域为农村、报警人文化程度低、报警受理时间长及行车时间长的病人院前急救反应长于地域为城镇、报警人文化程度高、报警受理时间短及行车时间短的病人(P<0.05)。经多因素分析显示,地域、人口文化程度、呼叫时间、报警受理时间、行车时间是影响院前急救反应时间的影响因素。结论:松江区地域、人口文化程度、呼叫时间、报警受理时间、行车时间是院前急救反应时间的影响因素,应根据这些相关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缩短患者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反应时间 松江区地域 人口 呼叫时间 报警受理时间 行车时间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响应时间效应的突发水污染应急决策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杜兆林 张志浩 +2 位作者 曹慧哲 郑彤 王鹏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2-130,共9页
近期,中国频发的突发水污染事件及其造成的重大环境和经济损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相关责任人对污染危害程度及其发展趋势认识严重不足、应急准备缺失和处置响应迟滞造成的.为此,从污染物在水中的扩散规律及环境经济危害与污染控制费用... 近期,中国频发的突发水污染事件及其造成的重大环境和经济损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相关责任人对污染危害程度及其发展趋势认识严重不足、应急准备缺失和处置响应迟滞造成的.为此,从污染物在水中的扩散规律及环境经济危害与污染控制费用的动态发展趋势角度出发,构建以响应时间为决策变量,以应急处置费用最小化为目标函数,以水质达标和物资准备时间为约束条件的突发水污染应急处置决策模型,采用情景分析的方法,将物资获取、运输、装卸与装配等的时间因素对目标函数的影响进行量化分析,揭示应急物资准备工作的各个环节的实施时间、污染现场条件对应急处置费用的影响程度.在假定的典型情景中,突发水污染应急响应延误1 h,应急处置费用会增加约163万元.研究结果不仅能为污染事件相关责任人清晰地展示事故应急响应延误的严重后果,还可为决策者在应急处置战略点选择、应急处置技术方案选择以及应急物资储备库构建方面提供量化的信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水污染 响应时间效应 决策分析 应急物资准备 应急处置
下载PDF
基于Petri网的跨组织应急联动处置系统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31
15
作者 曾庆田 鲁法明 +1 位作者 刘聪 孟德存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290-2302,共13页
应急联动系统具有的跨组织特性、组织部门间任务协同模式的复杂性以及应急处置时间和资源消耗的不确定性,使得跨组织应急联动系统缺乏形式化的建模和分析方法.为此,文中针对跨组织应急联动系统的形式化建模和分析方法进行研究.首先给出... 应急联动系统具有的跨组织特性、组织部门间任务协同模式的复杂性以及应急处置时间和资源消耗的不确定性,使得跨组织应急联动系统缺乏形式化的建模和分析方法.为此,文中针对跨组织应急联动系统的形式化建模和分析方法进行研究.首先给出了应急联动任务的形式化模型,分析了跨组织协作过程中任务之间存在的各种关系;在Petri网模型的基础上扩展了任务执行组织部门、资源消耗以及消息传递等任务要素,提出了OTRM_Net的概念,并以此为工具对跨组织应急联动系统中的任务协同模式和应急处置流程进行了形式化建模;最后,基于OTRM_Net模型研究了应急处置流程的时间性能分析、资源冲突检测以及部门内部任务化简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形式化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联动系统 跨组织工作流 PETRI网 资源冲突检测 时间性能分析
下载PDF
急救社区化管理模式对呼叫反应时间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刘雨佳 陈开红 +2 位作者 朱庆生 呼冬鸣 王亚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937-1940,共4页
目的评价急救社区化管理模式对呼叫反应时间的影响,探索优化院前急救管理的途径。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北京市急救中心指挥调度平台。以采用急救社区化管理模式的北京市朝阳区为干预组,未采用急救社区化管理模式的北京市某区为对照组。... 目的评价急救社区化管理模式对呼叫反应时间的影响,探索优化院前急救管理的途径。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北京市急救中心指挥调度平台。以采用急救社区化管理模式的北京市朝阳区为干预组,未采用急救社区化管理模式的北京市某区为对照组。干预组于2014年开始全面实施急救社区化管理模式,采集两组2013年1月和2014年1月的出车数据,采用倍差法(DID)计算急救社区化管理模式产生的呼叫反应时间净变化。结果急救社区化实施后(2014年1月)干预组平均呼叫反应时间为15.84 min,比实施前(2013年1月,17.09 min)缩短了1.25min;2014年1月对照组平均呼叫反应时间为19.18 min,比2013年1月(19.32 min)缩短了0.14 min,两区同期平均呼叫反应时间缩短量的净差值为1.11 min。急救社区化管理模式对缩短平均呼叫反应时间有正向的作用(P<0.05)。结论急救社区化工作的开展缩短了呼叫反应时间,朝阳区急救社区化模式可为今后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提供一套可借鉴的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医疗服务 社区化管理模式 呼叫反应时间 倍差法
下载PDF
北京市房山区2009~2012年院前急救反应能力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冬立 王香平 +1 位作者 胡卫民 吕兆丰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30-1133,共4页
目的分析北京市房山区2009—2012年院前急救的反应能力,为提升急救能力建设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北京市急救中心存档的房山区院前急救系统2009—2012年间的相关急救数据,分析受理时间、信息传递时间、出车时间、行驶时间、院内反应时间... 目的分析北京市房山区2009—2012年院前急救的反应能力,为提升急救能力建设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北京市急救中心存档的房山区院前急救系统2009—2012年间的相关急救数据,分析受理时间、信息传递时间、出车时间、行驶时间、院内反应时间和呼叫反应时间等六个指标特征。结果2009~2012年间,房山区院前急救系统出车次数平均增长速度为2.7%;受理时间中位数为2.5min,信息传递时间中位数为0.2min,出车时间中位数为0.8min,院内反应时间中位数为5.0min,到达现场时间中位数为17.2min,呼叫反应时间中位数为22.5min。出车时间与院内反应时间逐年缩短,到达现场时间逐年增长,呼叫反应时间基本不变。结论2009-2012年间,房山区院前急救需求呈明显增长趋势,出车时间、院内反应时间等院前急救主观反应能力有所提高,但由于区域地理特征、交通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院前急救整体反应能力的提升仍面临较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反应能力 呼叫反应时间
下载PDF
重庆市化学事故医学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6
18
作者 宁旭 董兆君 +1 位作者 牟玲 翟建才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55-758,共4页
目的研制重庆市化学事故医学应急救援指挥系统。方法根据各类有毒物质的泄漏扩散模型体系、伤害模型以及相对应的医疗救治手段,结合重庆市化学品存储状况、气象条件、地理环境、医疗机构、救护力量等因素,利用计算机实时仿真技术、数据... 目的研制重庆市化学事故医学应急救援指挥系统。方法根据各类有毒物质的泄漏扩散模型体系、伤害模型以及相对应的医疗救治手段,结合重庆市化学品存储状况、气象条件、地理环境、医疗机构、救护力量等因素,利用计算机实时仿真技术、数据分析和评价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以VisualStudio6.0为软件开发平台,设计可运行于Windows2000/XP操作系统的中文版“重庆市化学事故医学应急救援指挥系统”软件。结果该系统可提供各类事故的动态危害范围、伤害数量预测;相应的处置措施和救援方案;4200余种有毒化学危险品的理化特性、救治方法查询等。结论该系统人机界面友好,操作简便,运行速度快,可提供实时分析,分析结果准确度较高,可满足化学救援指挥的需要,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事故 应急救援 实时仿真 指挥系统
下载PDF
中断情景下应急设施保护选址模型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万晓榆 陈煜舟 付德强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8-103,共6页
为防止应急设施在大型灾难发生时因被破坏而丧失功能,可于灾前防御阶段,在现有物流系统基础上,投资资源对应急设施进行保护。以P中值保护模型(PMFP)为基础,假设不同设施存在不同失效概率,限定保护资源总投资额,并以最大化应急资源响应... 为防止应急设施在大型灾难发生时因被破坏而丧失功能,可于灾前防御阶段,在现有物流系统基础上,投资资源对应急设施进行保护。以P中值保护模型(PMFP)为基础,假设不同设施存在不同失效概率,限定保护资源总投资额,并以最大化应急资源响应时间满意度为目标函数,建立2个分别以P中位模型和最大覆盖模型为基础的应急设施保护模型。采用遗传算法(GA),求解设计的算例,得到最优的保护方案。灵敏度分析显示,不同的投资上限和设施保护数目下限组合,会影响最优方案的确定,决策者可利用仿真结果作出科学合理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选址 中断情景 应急设施 保护资源分配 时间响应
下载PDF
实时/时变路网环境下城市出救点选择与救援车辆路径的集成动态优化 被引量:9
20
作者 马祖军 胡萍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5-172,共8页
为了提升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资源调配效率,考虑实时/时变路网环境下出救点选择与救援车辆路径的集成优化问题(CERFSVRP),设计了一种实时/时变交通信息的结合策略,并提出了满足先进先出原则的路段行驶时间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综合考... 为了提升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资源调配效率,考虑实时/时变路网环境下出救点选择与救援车辆路径的集成优化问题(CERFSVRP),设计了一种实时/时变交通信息的结合策略,并提出了满足先进先出原则的路段行驶时间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出救点选择、供应能力以及车辆路径连续性等约束条件,以应急响应时间最短为目标,基于虚拟出救点概念和滚动时域策略建立了CERFSVRP动态优化模型。针对该模型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改进遗传算法和线性规划法相结合的两阶段算法。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和算法可以有效解决实时/时变路网环境下城市突发公共事件CERFSVRP动态优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救点 车辆路径 实时 时变 遗传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