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trols of fracturing on porosity in pre-salt carbonate reservoirs
1
作者 Wagner Moreira Lupinacci Tuany Younis Abdul Fatah +2 位作者 Maria Cordeiro do Carmo Antonio Fernando Menezes Freire Luiz Antonio Pierantoni Gamboa 《Energy Geoscience》 2023年第2期49-61,共13页
This work aims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how fracture zones affect carbonate reservoir properties based on observations of a pre-salt well located in the Santos Basin,Brazil.The identification of fracture zones ... This work aims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how fracture zones affect carbonate reservoir properties based on observations of a pre-salt well located in the Santos Basin,Brazil.The identification of fracture zones allowed for the observation of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ccurrence of rock fractures and the silicification,as the latte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etermining porosity(higher silica content may increase brittleness of the rocks therefore increasing the likelihood of creating fractures zones and fractures may be filled up reducing the total porosity).To support the proposed observation,an integrated study was conducted using borehole imaging,spectroscopy logs,and sidewall core samples.The porosities were defined using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log analysis,alongside sidewall core samples,and thin sections.The integration of rock samples and well data with seismic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analyze the presence of a regional fault system that could explain high fracture densities as well as observed silica content characteristics.The results show how different types of cement filling up the formation pores affect fracture densities and total porosity.Furthermore,it was possible to infer that the amount of silica content observed in well logs and thin sections relates to hydrothermal fluids reaching out the reservoir through regional fault systems detected in the seismic section.Therefore,this paper supports the comprehension of how diagenetic processes can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properties of presalt reservo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CTURE POROSITY pre-salt carbonatereservoir Santos Basin
下载PDF
Santos Basin Wind Patterns for Planning Offshore Pre-Salt Activities
2
作者 Otto M. Machado Filho Nelson F. F. Ebecken Marilia M. F. de Oliveir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5年第10期1134-1138,共5页
Santos Basin contains the major hub of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Brazil. Consequently, knowledge of ocean surface winds in this area is very important for operational and planning activities. In addition, the importa... Santos Basin contains the major hub of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Brazil. Consequently, knowledge of ocean surface winds in this area is very important for operational and planning activities. In addition, the importance of renewable energies is nowadays unquestionable, specifically in the case of the wind energy. In this paper, a data clustering technique is applied in order to obtain representative local wind patterns in Santos Basin. Reanalysis data from the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NCEP) and 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NCAR) have been used in this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 Cluster ANALYSES Santos BASIN pre-salt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RENEWABLE Energy Systems
下载PDF
Conception of a Web Operation System for Processing Petroleum Related Drilling Data: A Focus on Pre-Salt Real-Time Automation and Optimization
3
作者 Yuri Soares Pinheiro Lucas Campos Vieira +5 位作者 Andreas Nascimento Francisco de Assis Souza dos Santos Mauro Hugo Mathias Gerhard Thonhauser Asad Elmgerbi Julian Hunt 《Journal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2019年第4期61-71,共11页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still represent a considerable share in terms of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 current global matrix, so that its exploration/exploitation is present in the market and driving activities in locat...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still represent a considerable share in terms of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 current global matrix, so that its exploration/exploitation is present in the market and driving activities in locations of specific complexities, as the ones along unconventional hydrocarbon resources from the Brazilian pre-salt. The daily cost of well drilling under harsh conditions can exceed US $1 million a day, turning any type of downtime or necessary maintenance during the activities to be very costly, moment in which processes optimization starts to be a key factor in costs reduction. Thus, new technologies and methods in terms of automating and optimizing the processes may be of great advantages, having its impact in total related project costs. In this context, the goal of this research is to allow a computation tool supporting achieving a more efficient drilling process, by means of drilling mechanics parameters choosiness aiming rate of penetration (ROP) maximization and mechanic specific energy (MSE) minimization. Conceptually, driven by the pre-operational drilling test curve trends, the proposed system allows it to be performed with less human influences and being updateable automatically, allowing more precision and time reduction by selecting optimum parameters. A Web Operating System (Web OS) was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running in online servers, granting accessibility to it with any device that has a browser and internet connection. It allows processing the drilling parameters supplied and feed into it, issuing outcomes with optimum values in a faster and precise way, allowing reducing operating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END CURVES WEB OS Optimization pre-salt PETROLEUM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缘寒武系盐下油气勘探领域探讨
4
作者 冯许魁 陈友智 +6 位作者 臧殿光 李明杰 巫芙蓉 梁虹 杨晓 郭海洋 赵振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61-1070,共10页
地球物理资料显示四川盆地东缘齐岳山附近寒武系高台组膏盐岩层下深部存在逆冲构造,其形成过程以及油气地质意义未见深入研究。笔者等综合四川盆地东部石柱地区线束三维和建南地区二维地震反射资料,并结合钻井资料以及区域地质研究成果... 地球物理资料显示四川盆地东缘齐岳山附近寒武系高台组膏盐岩层下深部存在逆冲构造,其形成过程以及油气地质意义未见深入研究。笔者等综合四川盆地东部石柱地区线束三维和建南地区二维地震反射资料,并结合钻井资料以及区域地质研究成果,从构造继承性的角度探讨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台缘带类型,并分析了川东地区寒武系盐下油气圈闭特征。研究获得如下认识:①川东齐岳山北段构造变形强烈,普遍发育基底卷入构造,构造样式受青白口纪—南华纪裂谷与转换带构造位置的控制。②依据构造继承关系将盆内灯影组台缘带划分为德阳—安岳地区原生型台缘带、万源—达州地区继承型台缘带以及石柱地区继承—改造型台缘带。③依据青白口纪—南华纪裂谷的分布和后期构造作用影响大小,认为沿齐岳山向南至南川一带存在与石柱地区相似的灯影组继承—改造型台缘带,忠县、南川以西存在灯影组继承型台缘带。④研究区新元古界—下寒武统烃源岩、灯影组—龙王庙组滩相白云岩储层与寒武系膏盐岩层系构成完整的生储盖组合。⑤寒武系盐下基底逆冲可形成成排、成带的构造,与灯影组继承—改造型台缘带、龙王庙组滩相白云岩储层配置,形成断层相关的构造—岩性圈闭带,成为川东地区油气规模聚集有利区。研究认为四川盆地东部石柱地区震旦纪—早寒武世早期继承了青白口纪—南华纪裂谷构造特征,燕山期构造反转,高台组盐下形成基底卷入逆冲构造,具备生储盖等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具有重要的油气勘探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缘 盐下构造 构造继承性 台缘带 基底逆冲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盐下储层中固体沥青的发现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启示
5
作者 杨泽光 王爱国 +5 位作者 范立勇 马占荣 罗晓容 朱楠 郭凯 张洁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80,共13页
近期,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盐下地层取得了天然气重大勘探突破和新进展,已成为天然气勘探的重点新领域。但是,该领域天然气成因、资源潜力等关键成藏问题尚不清楚。为此,以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五段7亚段—马家沟组四段(以下... 近期,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盐下地层取得了天然气重大勘探突破和新进展,已成为天然气勘探的重点新领域。但是,该领域天然气成因、资源潜力等关键成藏问题尚不清楚。为此,以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五段7亚段—马家沟组四段(以下简称马五7亚段—马四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与显微镜观察,发现盐下储层中存在固体沥青,并明确了沥青的产状和地球化学特征,最后结合天然气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盐下地层中天然气(以下简称盐下天然气)的成因和资源潜力。研究结果表明:(1)奥陶系盐下储层中存在大量固体沥青,透射光显微镜观察沥青呈花状、片状、团块状、薄膜状或条带状赋存于白云岩和石灰岩的孔、缝、缝合线和沥青包裹体内,固体沥青的质量百分数介于0.07%~0.55%(平均值为0.17%),等效镜质体反射率介于1.75%~1.97%,碳同位素值介于-28.4‰~-27.7‰;(2)盐下天然气干燥系数介于0.95~1.00,为典型的干气,天然气的甲烷、乙烷和丙烷碳同位素值分别介于-44.8‰~-32.4‰、-31.1‰~-22.6‰和-28.8‰~-19.7‰,具有甲烷碳同位素偏轻、乙烷与丙烷碳同位素偏重的异常特征;(3)奥陶系盐下储层中的固体沥青和天然气均为石油热裂解成因,石油来自于马家沟组或更古老的地层,石油裂解发生在早白垩世中—晚期;(4)盐下天然气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的改造,其中乌审旗地区改造程度较强,天然气中H2S含量高,最高可达13.31%。结论认为,马五7亚段—马四段天然气预测储量约为1.00×1012 m3,该盆地奥陶系盐下天然气勘探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系 盐下地层 固体沥青 天然气成因 原油裂解
下载PDF
浸染棉纺织品染色色花的形成及防止
6
作者 纪一村 纪建成 《染整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34-38,共5页
分析了活性染料棉纺织品浸染染色加工中,特殊色翠蓝产生色花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方法。拼色活性染料的选择须注意染料比移值(R/f)的一致,严格控制染色前被染物的pH、毛效及前处理的残留物在允许范围内。根据各染料亲和力的差异,设计不... 分析了活性染料棉纺织品浸染染色加工中,特殊色翠蓝产生色花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方法。拼色活性染料的选择须注意染料比移值(R/f)的一致,严格控制染色前被染物的pH、毛效及前处理的残留物在允许范围内。根据各染料亲和力的差异,设计不同的染色初始温度、pH、加盐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染 色花 亲和力 PH 温度 预加盐
下载PDF
滨里海盆地早二叠世孔谷期盐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7
作者 王首良 李元昊 +1 位作者 马婷钰 段祎乐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8,共14页
滨里海盆地为自寒武系以来多期沉降的大型叠合含盐盆地,也是世界上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大型沉积盆地之一。下二叠统孔谷阶含盐层系在全盆皆有分布,岩盐层具有厚度大、分布广、后期变形构造样式多等特征,但厚层岩盐形成机制尚有争议,盐构造... 滨里海盆地为自寒武系以来多期沉降的大型叠合含盐盆地,也是世界上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大型沉积盆地之一。下二叠统孔谷阶含盐层系在全盆皆有分布,岩盐层具有厚度大、分布广、后期变形构造样式多等特征,但厚层岩盐形成机制尚有争议,盐构造变形类型、空间组合分布规律、变形主控因素等尚不明确。为了研究盆地巨厚盐构造的形成机制及分布规律,在深入了解区域地质背景基础上,利用二维地震剖面资料,采用平衡剖面恢复方法,从全盆地的角度分析盆地演化过程与盐构造变形样式及分布规律,并探讨了盆地盐构造形成演化过程及触发机制。结果表明,盐岩变形程度由盆地中央向盆地边缘减小,由盆缘盐滚、盐背斜构造向盆地中心盐墙构造变化,呈现分带特征。盐岩层的变形对盐下地层影响较小,地层连续性较好;对盐上地层穿插切割较强,导致盐上地层连续性差,形变剧烈。先存斜坡和盆缘的挤压作用是盐岩层最初开始形变的因素,而上覆地层的差异负载作用是盐岩层发生构造变形的主导因素。滨里海盆地连续且巨厚的致密盐岩层是一个天然盖层,阻止了油气向上运移,盐下地层应是未来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同时,局部岩盐变形消失后使上下地层连接,利于油气向上运移成藏,形成盐上油气勘探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里海盆地 盐构造 构造变形 平衡剖面 形成机制
下载PDF
天津某净水厂引江水强化处理技术研究
8
作者 李旭枫 王少坡 +2 位作者 周瑶 常晶 李荣光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140,共9页
天津某净水厂主水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江水,该水厂在常规工艺基础上增设预臭氧、后臭氧和活性炭强化工艺,以期进一步提升出水水质。建立小试试验装置,对以上各工艺强化常规工艺处理引江水的效果展开探讨。结果表明,絮凝剂PAC和FeCl_... 天津某净水厂主水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江水,该水厂在常规工艺基础上增设预臭氧、后臭氧和活性炭强化工艺,以期进一步提升出水水质。建立小试试验装置,对以上各工艺强化常规工艺处理引江水的效果展开探讨。结果表明,絮凝剂PAC和FeCl_(3)的最佳投加量均为17 mg/L;在常规工艺基础上增设预臭氧或后臭氧工艺可以有效提升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增设活性炭工艺可同时提升浊度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同时增设后臭氧和活性炭工艺强化去除浊度和有机物的作用最显著。预臭氧和后臭氧的最佳投加量均为1.0 mg/L,当原水中溴离子质量浓度高达150μg/L时,常规-后臭氧工艺、预臭氧-常规-后臭氧工艺中臭氧的投加量应调整为≤0.5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臭氧 臭氧-活性炭 深度处理 引江水 溴酸盐
下载PDF
库车坳陷克深地区先存被动盐底辟挤压变形数值模拟 被引量:1
9
作者 吴超 徐雯峤 +4 位作者 李青 汪伟 陈维力 尹宏伟 屈元基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0-250,共11页
库车褶皱冲断带是一个典型的复杂含盐褶皱冲断系统。文章基于地震资料构造解析,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设计了2组数值模拟实验来探究先存被动盐底辟对含盐的双滑脱层褶皱冲断带构造形态及演化的影响,从而分析克深5构造区沿走向分段差... 库车褶皱冲断带是一个典型的复杂含盐褶皱冲断系统。文章基于地震资料构造解析,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设计了2组数值模拟实验来探究先存被动盐底辟对含盐的双滑脱层褶皱冲断带构造形态及演化的影响,从而分析克深5构造区沿走向分段差异的盐构造变形特征和机制,并对盐下断层活动进行精细的定量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先存被动盐底辟作为挤压构造变形优先发育的位置,是应力释放的优先区域,影响了盐上断层顺序和盐下断层的活动性,进而控制了构造沿走向的差异演化。通过将模拟结果与库车坳陷克深5构造区构造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吐孜玛扎背斜是盐盆地内部先存被动底辟受后期挤压变形的产物。吐孜玛扎背斜吸收大部分的缩短量,造成紧邻的盐下断片显著抬升,盐上受同构造沉积影响在背斜北侧形成一个宽缓的向斜,抑制了向斜内乱序断层的形成。先存被动盐底辟构造是控制克深5区域构造变形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研究区东段不含先存被动盐底辟,依次发育有库木格列木背斜和喀桑托开背斜,背斜变形幅度向盆地方向减小,盐下断裂活动强度向盆地方向减弱,研究区西段含先存被动盐底辟,发育吐孜玛扎背斜,先存被动盐底辟的盐下断裂活动强度强于毗邻的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先存被动盐底辟 离散元 应力应变 构造变形
下载PDF
巴西M油田白垩系湖相碳酸盐岩沉积相类型及分布
10
作者 黄继新 徐芳 +3 位作者 齐梅 童强 郭松伟 罗强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5-54,共10页
基于岩心沉积构造、古生物及其组合,结合测井相、地震相分析,对巴西桑托斯盆地M油田下白垩统的沉积环境与沉积相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一种新的沉积微相分类方案。研究表明:研究区下白垩统Ⅰ组主体为淡水开阔湖泊滨浅湖沉积,发育介壳滩、... 基于岩心沉积构造、古生物及其组合,结合测井相、地震相分析,对巴西桑托斯盆地M油田下白垩统的沉积环境与沉积相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一种新的沉积微相分类方案。研究表明:研究区下白垩统Ⅰ组主体为淡水开阔湖泊滨浅湖沉积,发育介壳滩、颗粒滩、滩间洼地、浅湖灰泥、滩缘、滑塌扇等沉积微相,局部为咸水丘滩型等湖泊滨浅湖沉积;B组为咸水丘滩型滨浅湖沉积,发育藻丘、颗粒滩、丘缘、滩缘、丘间洼地、藻灰坪等沉积微相。自下而上,湖盆水体逐渐变浅,呈现从Ⅰ组以介壳滩-颗粒滩为主转变为B组以藻丘-颗粒滩为主的沉积格局。研究区湖相碳酸盐岩形成主要受控于古地貌、湖平面变化及水体介质的变化。构造沉降和湖平面变化控制可容空间,水体介质的变化控制生物类型,进而控制沉积微相类型,为沉积主要控制因素。藻丘及介壳滩等高能相带主要发育于古隆起部位,沉积厚度大,分布范围广,呈近南北向和北东-南西向展布;研究区东部迎风一侧发育颗粒滩,规模相对较小;丘间、滩间、浅湖灰泥等低能相带则主要发育于低洼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湘碳酸盐岩 沉积相 盐下 白垩系 桑托斯盆地 巴西
下载PDF
基于预拉伸工艺的高强韧和耐磨离子导电水凝胶制备及其性能分析
11
作者 郭建强 曹正 +2 位作者 符浩 李震 刘琳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4期483-492,共10页
为提高导电水凝胶的机械强度、抗疲劳稳定性等性能,采用预拉伸工艺制备高强韧和耐磨离子导电水凝胶。以兼具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柔韧性的黄原胶(XG)和聚乙烯醇(PVA)为主要原料,通过冷冻、预拉伸和柠檬酸钠(Na_(3)Cit)浸泡盐析的方法制备导... 为提高导电水凝胶的机械强度、抗疲劳稳定性等性能,采用预拉伸工艺制备高强韧和耐磨离子导电水凝胶。以兼具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柔韧性的黄原胶(XG)和聚乙烯醇(PVA)为主要原料,通过冷冻、预拉伸和柠檬酸钠(Na_(3)Cit)浸泡盐析的方法制备导电水凝胶,使其具有双网络结构;优化预拉伸工艺参数,并将导电水凝胶精心制成柔性传感器,探究其传感响应能力。结果表明:当预拉伸比由0增加到5%时,所制备的导电水凝胶拉伸断裂强度由3.0 MPa提升到7.5 MPa,耐磨性能从5.0 MPa提升至6.0 MPa,导电性能也从0.05S/m提升至0.75S/m,所得导电水凝胶能很好地应用于人体交互系统,对人体喉咙吞咽、腕关节弯曲、指关节弯曲都能有效监测。预拉伸作用有效提高了导电水凝胶分子链的各向同性,同时提高了导电水凝胶的力学性能、耐磨性能和导电性能。该研究可为导电水凝胶在智能可穿戴柔性传感器领域中的应用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水凝胶 黄原胶 聚乙烯醇 预拉伸 盐析 柔性传感器
下载PDF
预加氢装置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
12
作者 梁允生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3年第12期152-154,共3页
针对连续重整装置预加氢单元精制油硫含量偏高的现象,从原料组分、反应深度、汽提塔运行状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得出精制油硫含量偏高的原因为汽提塔回流过大,导致部分溶解有硫化氢的轻组分进入塔底。此外,分别对预加氢反... 针对连续重整装置预加氢单元精制油硫含量偏高的现象,从原料组分、反应深度、汽提塔运行状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得出精制油硫含量偏高的原因为汽提塔回流过大,导致部分溶解有硫化氢的轻组分进入塔底。此外,分别对预加氢反应系统和汽提塔塔顶系统常见的腐蚀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重整 预加氢 铵盐结晶 腐蚀 硫超标
下载PDF
巴西桑托斯盆地卢拉油田成藏特征及对盐下勘探的启迪 被引量:37
13
作者 汪新伟 邬长武 +3 位作者 郭永强 孟庆强 张云霞 陶冶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3年第3期61-69,共9页
巴西桑托斯盆地卢拉油田(原名图皮油田)盐下地层层序、热史、圈闭演化史等分析表明,卢拉油田的烃源岩为中裂谷层序与上裂谷层序的湖相页岩,储层则以坳陷层序的碳酸盐岩为主;圈闭类型为受尼欧克姆—巴雷姆期裂谷作用形成的地垒所控制的... 巴西桑托斯盆地卢拉油田(原名图皮油田)盐下地层层序、热史、圈闭演化史等分析表明,卢拉油田的烃源岩为中裂谷层序与上裂谷层序的湖相页岩,储层则以坳陷层序的碳酸盐岩为主;圈闭类型为受尼欧克姆—巴雷姆期裂谷作用形成的地垒所控制的岩性—构造复合圈闭,其形成演化经历了早白垩世尼欧克姆—巴雷姆的裂谷早期、裂谷中期、裂谷晚期、早阿普特的坳陷期、晚阿普特的蒸发岩发育期,以及早白垩世阿尔布以来的油藏圈闭充注期等6个演化阶段;其成藏特征表现为盐下深层晚期中等成熟成藏。认为广泛分布的厚层盐岩(约2000m)及其高热导率的功效极大地延缓了盐下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扩展了盐下勘探的深度范围;同时,地垒—地层型油气聚集带成为桑托斯盆地乃至整个巴西东部海上盆地盐下勘探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特征 演化阶段 盐下勘探 卢拉油田 桑托斯盆地
下载PDF
库车前陆冲断带深层大气区形成条件与地质特征 被引量:66
14
作者 杜金虎 王招明 +2 位作者 胡素云 王清华 谢会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5-393,共9页
针对库车深层构造,开展"宽线+大组合"山地地震采集、高陡构造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深层构造建模等一系列地震勘探技术攻关,初步落实了盐下深层构造,发现并落实了一批大型构造圈闭。研究发现,库车前陆冲断带深层具有形成构造大... 针对库车深层构造,开展"宽线+大组合"山地地震采集、高陡构造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深层构造建模等一系列地震勘探技术攻关,初步落实了盐下深层构造,发现并落实了一批大型构造圈闭。研究发现,库车前陆冲断带深层具有形成构造大气区的有利条件:大型叠瓦冲断构造为大油气区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圈闭基础;优越的烃源条件与晚期强充注为大气区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烃源;深层发育大规模有效砂岩储集层,为大气区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巨厚膏盐岩为深层大气区的形成提供了优越的盖层条件。盐下深层构造大气区油气地质特征主要表现为:油气分布受构造圈闭控制,以构造气藏为主;冲断带深层储集层物性总体较差,裂缝对油气富集高产有重要控制作用;油气分布具源-盖共控、叠置连片、整体含气的特点;储量规模较大,单井产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前陆冲断带 克拉苏深层 盐下构造大气区 形成条件 地质特征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巴西大坎波斯盆地裂谷体系及其对盐下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4
15
作者 汪新伟 孟庆强 +3 位作者 邬长武 陶冶 郭永强 张云霞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3-202,共10页
巴西东部海上大坎波斯盆地是中国油公司在巴西的主要投资目标之一。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勘探成果,厘定了盆地的构造演化阶段,剖析了盐下裂谷系的构造特征,并简要讨论了其构造差异对盐下成藏的控制作用。大坎波斯盆地的构造演... 巴西东部海上大坎波斯盆地是中国油公司在巴西的主要投资目标之一。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勘探成果,厘定了盆地的构造演化阶段,剖析了盐下裂谷系的构造特征,并简要讨论了其构造差异对盐下成藏的控制作用。大坎波斯盆地的构造演化经历了晚三叠世—侏罗纪的克拉通内坳陷、纽康姆期—巴雷姆期的陆内裂谷、阿普特期的构造过渡期、阿尔布期—三冬期的初始拉张和坎潘期—上新世的大规模裂陷5个阶段。裂谷期的构造体系总体呈现倾向(东西)分带、走向(南北)分段的"斜向棋盘"格局。从倾向角度看,按基底埋深的高低可分为近岸低凹带、中部低凸带、近海低凹带和外部高地带4个构造带;从走向角度看,由于调节断层带的作用,形成了研究区内3个构造分段,即桑托斯、坎波斯与圣埃思皮里图,它们在构造线展布、裂谷形态与沉积厚度等方面存在差异。裂谷体系对盐下成藏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烃源岩的成熟度、油气圈闭的类型及优质储层相带的分布3个方面。大坎波斯盆地的外部高地带与中部低凸带既是盐下油气运移的聚集带,又是优质储层的发育相带,因而是盐下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裂谷体系 盐下成藏 有利区带 大坎波斯盆地 巴西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盐下侧向供烃成藏特征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24
16
作者 包洪平 黄正良 +3 位作者 武春英 魏柳斌 任军峰 王前平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4-145,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发育厚达近千米的碳酸盐岩与膏盐岩共生的地层组合,埋深偏大。这套远离风化壳的奥陶系盐下层系能否具备烃源有效供给及规模成藏,是制约勘探的关键问题。基于奥陶系沉积期后构造演化及其与上古生界煤系...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发育厚达近千米的碳酸盐岩与膏盐岩共生的地层组合,埋深偏大。这套远离风化壳的奥陶系盐下层系能否具备烃源有效供给及规模成藏,是制约勘探的关键问题。基于奥陶系沉积期后构造演化及其与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层配置关系的研究,认为奥陶系盐下在邻近古隆起区存在与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层直接接触且规模性分布的供烃窗口,窗口区在生排烃高峰期处于构造下倾部位,生烃增压等因素产生运移动力,有利于天然气向高部位运聚;膏盐岩封盖层与白云岩储集体横向连续稳定分布构成良好的储盖组合;盆地中东部奥陶系盐下具有规模成藏的潜力,乌审旗—靖边—延安一带为有利勘探区,值得勘探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烃窗口 侧向供烃 奥陶系盐下 岩性圈闭 运移动力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盐下颗粒滩沉积模式及储层成因 被引量:15
17
作者 席胜利 于洲 +3 位作者 张道锋 吴兴宁 孙哲 丁振纯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57-567,共11页
综合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及地球化学特征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盐下颗粒滩相白云岩储层的沉积特征、储层成因与分布开展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颗粒滩主要由粉—细晶白云岩、砂屑白云岩和鲕粒云岩组成;(2)颗粒滩分布受&q... 综合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及地球化学特征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盐下颗粒滩相白云岩储层的沉积特征、储层成因与分布开展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颗粒滩主要由粉—细晶白云岩、砂屑白云岩和鲕粒云岩组成;(2)颗粒滩分布受"隆拗相间"的古沉积格局控制,主要分布在中央古隆起和榆林—横山隆起带上,次为乌审旗—定边拗陷凸起上;(3)微区多参数分析表明,颗粒滩相白云岩储层经受了准同生溶蚀作用、近地表埋藏期膏盐岩充填作用、晚表生溶蚀作用和晚期方解石、石英和白云石矿物充填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根据储层成因分析认为,中央古隆起、乌审旗—定边拗陷凸起带与位于盐岩边界线外侧的榆林—横山隆起带颗粒滩是盆地内盐下有利白云岩储集层的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盐下 颗粒滩 白云岩储层 古沉积格局 溶蚀作用 充填作用
下载PDF
滨里海盆地盐下层系的碳酸盐岩储集层与油气特征 被引量:21
18
作者 刘洛夫 郭永强 朱毅秀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53-58,63,共7页
在晚泥盆世—石炭纪—早二叠世,滨里海盆地周缘广大地区普遍发育各类碳酸盐岩,在许多古隆起上还发育生物礁体.这些盐下层系的碳酸盐岩和生物礁厚度大,分布广,物性好,是盆地的主要储集层.在盆地南部和东部,盐下层系的产层以上泥盆统和石... 在晚泥盆世—石炭纪—早二叠世,滨里海盆地周缘广大地区普遍发育各类碳酸盐岩,在许多古隆起上还发育生物礁体.这些盐下层系的碳酸盐岩和生物礁厚度大,分布广,物性好,是盆地的主要储集层.在盆地南部和东部,盐下层系的产层以上泥盆统和石炭系为主,而西北及北部边缘带上则以下二叠统为主.盐下层系的深部储层温度总体上是从北向南提高,从东向西升高;地层压力是盆地南部和东部比西部和北部的要高.在同一地区,盐下层系地层中往往表现为在盐下顶部沉积层比深部地层有更高的地层压力值.盐下层系的大油气田均具有异常高压性质,可大大改善储层的储集性.盐下层系的碳酸盐岩储层可划分为3个油气远景层段,它们的厚度均较大,物性均好,是良好的油气储集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生物礁体 储集层 盐下层系 滨里海盆地
下载PDF
阿姆河右岸盐下侏罗系大中型气田地质特征与分布规律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红军 张良杰 +3 位作者 陈怀龙 张宏伟 白振华 蒋凌志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2-64,共13页
阿姆河右岸区块位于中亚阿姆河盆地东北部,天然气资源丰富,盐下中—上侏罗统碳酸盐岩是主要的油气富集层位。通过对盐下大中型气田的地质特征和成藏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盐下碳酸盐岩大中型气田可划分为叠合台内滩气田、缓坡礁滩气... 阿姆河右岸区块位于中亚阿姆河盆地东北部,天然气资源丰富,盐下中—上侏罗统碳酸盐岩是主要的油气富集层位。通过对盐下大中型气田的地质特征和成藏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盐下碳酸盐岩大中型气田可划分为叠合台内滩气田、缓坡礁滩气藏群和逆冲构造缝洞型气田3类,其中叠合台内滩气田发育孔隙(洞)型台内滩储集体,纵向叠置且隔夹层发育,形成多套气水系统;缓坡礁滩气藏群发育裂缝—孔隙(洞)型斜坡礁滩储集体,平面表现为“一礁一藏”;逆冲构造缝洞型气田发育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体,气水系统复杂,距主控断层越近、充注强度越高,气水界面越低。②叠合台内滩气田分布于蒸发台地—局限台地—开阔台地,气田规模受古地貌和现今构造幅度控制;缓坡礁滩气藏群位于台缘上斜坡带,天然气富集程度与古地貌高和礁滩体类型密切相关;缝洞型气田分布于山前逆冲构造带,气田内断层发育规模是高产富集主控因素。③深层中—下侏罗统碎屑岩形成了自生自储的成藏组合,具有大中型气田形成条件,喜马拉雅期改造较弱的继承性构造圈闭和凹陷带地层—岩性圈闭是有利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姆河盆地 盐下 侏罗系 碳酸盐岩 天然气 气藏类型 分布规律
下载PDF
南大西洋深水盐下碳酸盐岩沉积特征、模式及油气成藏 被引量:6
20
作者 秦雁群 温志新 +3 位作者 王兆明 冯栋 客伟利 张新顺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7-133,共7页
近年来,南大西洋深水盐下碳酸盐岩陆续取得重大发现。根据已发现的深水油气田特征,结合该地区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研究认为:南大西洋深水盐下碳酸盐岩形成背景是南美与非洲板块白垩纪差异裂解,沉积环境为障壁条件局限湖泊沉积,岩性主要... 近年来,南大西洋深水盐下碳酸盐岩陆续取得重大发现。根据已发现的深水油气田特征,结合该地区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研究认为:南大西洋深水盐下碳酸盐岩形成背景是南美与非洲板块白垩纪差异裂解,沉积环境为障壁条件局限湖泊沉积,岩性主要为灰岩、藻灰岩,多位于构造高部位和斜坡地带。其沉积过程主要是板间差异裂解,受南部瓦尔维斯火山脊阻挡作用,水体逐渐变浅,局部高地及斜坡地区形成碳酸盐岩,当周期性灌入的海水不足以抵消古盐盆蒸发量时,盐岩开始析出,持续欠补偿发育的古盐盆形成巨厚的盐岩沉积。该套碳酸盐岩储层受盐岩控制作用明显,其油源来自下部裂谷期湖相泥岩,油气主要是经断裂、不整合短距离运移,在构造高部位且连续性盐岩发育区形成有效储层,盖层为上覆盐岩,以构造和地层圈闭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大西洋 深水 盐下 碳酸盐岩 沉积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