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f 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the Inlet of Downhole Hydrocyclones 被引量:1
1
作者 Lv Fengxia Zhang Shuyan Hu Chunwei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6-19,共4页
Three different inlets of hydrocyclone are studi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a dowrahole system and hydrocyclone. By compa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let structure & dimensional parameter of hyd... Three different inlets of hydrocyclone are studi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a dowrahole system and hydrocyclone. By compa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let structure & dimensional parameter of hydrocyclone and separation efficiency & pressure loss, the highest efficiency is obtained from the inlet of an involute curve with increasing depth-width ratio from the three types, in which the separation efficiency and pressure loss all drops slowly, for the length of the channel decreases, while it drops rapidly in the other two. The flow guiding ability of the inlet affects the separation efficiency greatly, so the corresponding involute type of inlet of hydrocyclone fits for downhole oil-water separation is optimized, which serves as a basis for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downhole hydrocycl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wnhole oil-water separation HYDROCYCLONE inlet separation efficiency pressure loss
下载PDF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Gas Turbine Inlet-Volute Flow Field
2
作者 Tao Jiang Kezhen Huang 《World Journal of Mechanics》 2013年第4期230-235,共6页
The structural and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air inlet volute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gas turbine. On one hand, it requires the airflow flowing through inlet volute as even as possibl... The structural and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air inlet volute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gas turbine. On one hand, it requires the airflow flowing through inlet volute as even as possible, in order to reduce the pressure loss, to avoid a decrease in the effective output power and an increase of the fuel consumption rate of th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hich indicate the inefficiency of the entire power unit;On the other hand, it requires the size of the inlet volute to be as small as possible in order to save mounting space and production costs. The thesis builds the structure model and develops flow fields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everal different sizes of the inlet volutes. Further, the unreasonable aerodynamic structure is improved according to the flow field characteristics and thereby, a better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inlet volute is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XIAL Flow COMPRESSOR inlet VOLUTE Numerical Simulation pressure loss Uneven DEGREE
下载PDF
某300MW机组高压进汽结构气动优化
3
作者 刘志德 刘云锋 +1 位作者 管伟诗 魏红阳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8,共2页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某300MW汽轮机的高压进汽结构进行了气动优化,通过增大关键部位通流面积、增大过渡倒圆,降低了流速,总压损失由4.11%降低到0.045%,出口静压不均匀度由0.67降低到0.020。
关键词 汽轮机 高压进汽 气动优化
下载PDF
直升机整体式惯性粒子分离器研究现状
4
作者 张永利 单小恬 +2 位作者 杜周 刘存良 张常贤 《航空工程进展》 CSCD 2024年第3期120-134,共15页
整体式惯性粒子分离器是一种直升机进气防护装置,其性能优异、应用广泛,对于保护直升机发动机、延长其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4个方面对整体式惯性粒子分离器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包括:总结了现有直升机进气防护装置的类型及... 整体式惯性粒子分离器是一种直升机进气防护装置,其性能优异、应用广泛,对于保护直升机发动机、延长其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4个方面对整体式惯性粒子分离器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包括:总结了现有直升机进气防护装置的类型及相关气动参数,梳理了整体式惯性粒子分离器现有的研究方法及取得的相关成果,分析了影响整体式惯性粒子分离器工作性能的因素,并展望了整体式惯性粒子分离器未来的发展方向。研究成果可为今后开展整体式惯性粒子分离器研究及优化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式惯性粒子分离器 研究方法 影响因素 分离效率 进气总压损失
下载PDF
重型燃气轮机侧向进气蜗壳参数化设计方法研究
5
作者 李晓晔 李雪松 +3 位作者 马琨 任晓栋 李宇红 顾春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5620-5630,I0015,共12页
重型燃气轮机侧向进气蜗壳会带来额外进气损失并产生进气畸变,这将会影响压气机的效率和稳定性,进而影响整机效率。目前侧向进气蜗壳的设计仍以经验设计为基础,并未形成系统化的侧向进气蜗壳参数化设计方法,尚无各关键无量纲参数的推荐... 重型燃气轮机侧向进气蜗壳会带来额外进气损失并产生进气畸变,这将会影响压气机的效率和稳定性,进而影响整机效率。目前侧向进气蜗壳的设计仍以经验设计为基础,并未形成系统化的侧向进气蜗壳参数化设计方法,尚无各关键无量纲参数的推荐取值范围。该文基于传统的蜗壳设计理论,针对侧向进气道蜗壳进行简化设计,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其内部流动机理,明确进气蜗壳内的流动损失主要来自导流锥两侧的剪切涡、支板绕流涡和收缩段边界层。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参数化设计方法,研究几何结构对进气蜗壳总压损失和出口气流不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收缩段入口直径、锥底直径和锥角对进气蜗壳气动性能影响较大。最后,该文给出各设计参数的推荐取值范围,可为未来高性能侧向进气蜗壳设计准则制定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进气道 参数化设计 总压损失 进气畸变
下载PDF
汽轮机中压联合汽阀优化设计
6
作者 马鑫 贾乾坤 +4 位作者 曹子睿 杜巍 贾英国 赵斌 罗磊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0-124,共5页
针对某型汽轮机中压联合汽阀压损较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孔介质流动模型的计算方法,采用多孔介质模型模拟阀门中的滤网,对不同优化方案的汽阀进行了稳态计算流体力学模拟,对比分析了各优化方案对中压阀压损的影响。研究表明:相较... 针对某型汽轮机中压联合汽阀压损较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孔介质流动模型的计算方法,采用多孔介质模型模拟阀门中的滤网,对不同优化方案的汽阀进行了稳态计算流体力学模拟,对比分析了各优化方案对中压阀压损的影响。研究表明:相较于改变调节阀远端与阀杆中轴线距离的方案,对调节阀圆角处进行曲率优化可以有效降低汽阀压损,且对几何改动较小,效果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 中压联合汽阀 压力损失 优化设计
下载PDF
不凝结气体对蒸汽喷射器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
7
作者 李浩 陈学 卢涛 《化工机械》 CAS 2024年第1期56-61,138,共7页
以空气作为掺混在蒸汽中的不凝结气体,基于Fluent对蒸汽喷射器内蒸汽和过冷水的直接接触凝结现象进行了CFD数值模拟。研究发现:随着空气质量分数的增加,混合段内的轴向压力升高,凝结冲击的位置向出口方向移动,凝结冲击的强度降低,蒸汽... 以空气作为掺混在蒸汽中的不凝结气体,基于Fluent对蒸汽喷射器内蒸汽和过冷水的直接接触凝结现象进行了CFD数值模拟。研究发现:随着空气质量分数的增加,混合段内的轴向压力升高,凝结冲击的位置向出口方向移动,凝结冲击的强度降低,蒸汽对过冷水的引射作用减弱;蒸汽入口压力增大,混合段和扩压段内的轴向压力降低,对过冷水的引射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喷射器 直接接触凝结 不凝结气体 蒸汽入口压力
下载PDF
储能空气透平低压进气结构优化设计
8
作者 白昆仑 平艳 杨长柱 《东方电气评论》 2024年第3期61-66,共6页
本文对某储能空气透平低压进气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包括在进气管道与进气腔室衔接处增加过渡倒圆、采用变截面腔室、腔室底部增加平直段和导流锥三种方式,数值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原始方案,优化后进气结构内的局部流速明显降低,流线分... 本文对某储能空气透平低压进气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包括在进气管道与进气腔室衔接处增加过渡倒圆、采用变截面腔室、腔室底部增加平直段和导流锥三种方式,数值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原始方案,优化后进气结构内的局部流速明显降低,流线分布更加均匀,因此壁面熵显著减小,最终导致压损大幅降低,仅为原始方案的53.1%;此外,进气结构出口马赫数和气流角分布也更加均匀,导致首级叶片效率提升约3.3%;对比来看,增加过渡倒圆结构收益最大,采用变截面腔室、底部增加平直段和导流锥也有一定的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气结构 总压损失 效率 储能
下载PDF
流体滑环压损理论计算与仿真分析
9
作者 帅高鹏 王能慧 +2 位作者 叶佳钰 吴海燕 吴海红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4-160,共7页
为研究流体滑环旋转传输过程中的流道压损,对流体滑环旋转传输局部压损进行简化分析,提出流体滑环压损理论估算方法,并基于Comsol软件对流体滑环进行数值分析,研究不同流体出入口夹角及环形流道宽度对流道压损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流... 为研究流体滑环旋转传输过程中的流道压损,对流体滑环旋转传输局部压损进行简化分析,提出流体滑环压损理论估算方法,并基于Comsol软件对流体滑环进行数值分析,研究不同流体出入口夹角及环形流道宽度对流道压损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流体压损理论计算相对数值仿真、试验测试结果误差在20%以内,所提出的理论计算方法可指导流体滑环压损快速评估;流体滑环压损随流体出入口夹角增加呈现先增大、后逐步减小的趋势,当流体出入口夹角为30°时,流体滑环压损最大;流体滑环压损随流道宽度系数的增加逐渐减小,当宽度系数增加至一定值时,流道压损减损效果减弱,最佳流道宽度为等截面设计宽度的0.8~1.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滑环 流道压损 宽度系数 数值分析 出入口夹角
下载PDF
前缘开槽对可调导叶气动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辛建池 刘向阳 +2 位作者 田志涛 吴化银 陆华伟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38-1345,共8页
为减少大攻角时可调导叶产生的流动损失,本文基于平面叶栅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在前缘设置不同槽道结构,将叶片压力面的流体引导至吸力面,吹走低能流体,降低总压损失。研究结果表明:设置槽道引导气流产生射流动量至吸力面侧分离区域能够... 为减少大攻角时可调导叶产生的流动损失,本文基于平面叶栅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在前缘设置不同槽道结构,将叶片压力面的流体引导至吸力面,吹走低能流体,降低总压损失。研究结果表明:设置槽道引导气流产生射流动量至吸力面侧分离区域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不同开度下导叶的出口总压损失。在进口速度为45 m/s、攻角为25°时,射流能够有效削弱吸力面的分离涡,可降低65%的出口总压损失和2.4°气流落后角,当来流速度达到98 m/s时出口总压损失最大可降低70%。对比不同的槽道形式的射流动量、角度对流场的影响,发现合理的槽道形式可以降低大攻角时的损失基础上,控制小攻角时射流对流场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导叶 开槽 气动性能 离心压气机 预旋角度 总压损失 平面叶栅 气流角
下载PDF
低速大迎角进气道流场测试风洞试验研究
11
作者 郭佳男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3期65-68,共4页
为满足某型飞机低速大迎角飞行试验进气道测试需求,研制集稳态总压、动态总压、稳态静压于一体的复合式进气道流场测量耙,为了分析评估不同形式测量耙探针的参数测量准确性,进行全尺寸的测量耙风洞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测量耙... 为满足某型飞机低速大迎角飞行试验进气道测试需求,研制集稳态总压、动态总压、稳态静压于一体的复合式进气道流场测量耙,为了分析评估不同形式测量耙探针的参数测量准确性,进行全尺寸的测量耙风洞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测量耙不同探针总压损失的角度特性和速度特性,为后续测量耙探针选型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试验 进气道测量耙 探针 风洞试验 总压损失
下载PDF
平衡流量计在蒸汽计量中的应用及节能效果评价
12
作者 李景平 《石油石化节能与计量》 CAS 2024年第10期32-35,共4页
优化流量仪表配置,合理选用节能型计量仪表,正成为企业节能增效的重要措施之一。针对标准孔板流量计在实际应用中压力损失大的局限性,介绍了平衡流量计的优化测量原理和性能优势,结合A+K平衡流量计在常减压装置蒸汽计量中的实际应用,对... 优化流量仪表配置,合理选用节能型计量仪表,正成为企业节能增效的重要措施之一。针对标准孔板流量计在实际应用中压力损失大的局限性,介绍了平衡流量计的优化测量原理和性能优势,结合A+K平衡流量计在常减压装置蒸汽计量中的实际应用,对比分析了改造前后流量计能耗及运行成本,分析评价了采用A+K平衡流量计后的节能效果,认为在蒸汽流量测量中采用A+K平衡流量计优化流量仪表配置,在提高蒸汽计量精度的同时,可以降低仪表运行成本,减少蒸汽管网损耗,具有很好的节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流量计 孔板流量计 蒸汽流量 压力损失 动力损耗
下载PDF
利用LNG冷能提升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出力的工程化方案研究
13
作者 李晓滢 郭晶晶 +1 位作者 刘雪平 范逸玮 《上海节能》 2024年第7期1091-1096,共6页
结合LNG站的冷能综合利用研究课题,分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站与LNG站气化冷能的耦合利用,并对冷源选择、设备选型、进风温度优化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在环境温度较高时,通过合理利用冷能,降低燃机进风温度及凝汽器背压,可大幅提高燃气-... 结合LNG站的冷能综合利用研究课题,分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站与LNG站气化冷能的耦合利用,并对冷源选择、设备选型、进风温度优化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在环境温度较高时,通过合理利用冷能,降低燃机进风温度及凝汽器背压,可大幅提高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站出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站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进风冷却 背压 综合利用 经济性分析
下载PDF
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from Domestic Cooking System
14
作者 Syed Ali Raza Shah Zahoor Ahmed +2 位作者 Bashir Ahmed Leghari Wazir Muhammad Laghari Attaullah Khidrani 《Open Journal of Energy Efficiency》 2015年第4期69-76,共8页
This study work related with floating of an idea about conversion of reclaimed thermal energy from domestic cooking system into the electrical power. There were different techniques in use worldwide for harnessing the... This study work related with floating of an idea about conversion of reclaimed thermal energy from domestic cooking system into the electrical power. There were different techniques in use worldwide for harnessing the energy into the appropriate useful work and also to create efficient system for the energy conversion process. The ignorance in this regard might be due to the reason that this wastage did not cost too much for a single home on per day or per month basis, but it could be a ample amount of cost if integrated this loss for a whole city or on yearly bases for a single home. The idea in this work depended upon the recovery of waste heat from Pressure Cookers used in the houses for the domestic cooking purposes, and optimized the reclaimed thermal energy for the conversion into electric power. This research work related with losses of energy discussed and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thermo dynamically regarding (a) the wastage of thermal energy escaped through the system due to the spreading of exhaust vapors and taking away significant amount of thermal energy;(b) losses of enthalpy through the dissipate steam;(c) heat losses in the tubing from the Pressure Cooker to the turbine;(d) electric power produces from the system. In this work, new methods were advised, in order to reduce the losses of thermal energy from the system. It would open the venue for researchers to promote this new idea in near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ste Heat pressure COOKER thermal Energy Electric Power ENTHALPY lossES steam TURBINE
下载PDF
进口附面层对串列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茅晓晨 杨宗豪 +2 位作者 刘波 张博涛 王何建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5-115,共11页
为探究进口附面层对串列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以高亚声速压气机常规叶栅及其改型串列叶栅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值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进口附面层厚度对两叶栅的总体性能及三维角区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进口附面层厚度增加,原型叶栅三维... 为探究进口附面层对串列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以高亚声速压气机常规叶栅及其改型串列叶栅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值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进口附面层厚度对两叶栅的总体性能及三维角区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进口附面层厚度增加,原型叶栅三维角区分离范围沿展向逐渐增大,而串列叶栅三维角区分离范围的增加主要体现在周向。由于进口附面层的存在,串列叶栅前后叶片之间的缝隙射流与近端壁低能流体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通道涡、诱导涡及角涡是总压损失增大的主要原因。串列叶栅与原型叶栅相比能有效降低总压损失和提高静压升,然而附面层厚度的增加会减小这一优势;进口附面层厚度相对叶高的比值为0%,5%,12.5%时,串列叶栅的出口总压损失系数较原型叶栅分别降低11.1%,5.5%和4.1%,静压升系数分别提高7.4%,6.5%和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 串列叶栅 进口附面层 三维角区分离 总压损失
下载PDF
超超临界汽轮机补汽结构流动特性与损失分布
16
作者 曹丽华 赵都都 司和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894-3903,共10页
针对超超临界汽轮机补汽装置内复杂流动和效率低下的问题,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CFX建立高压缸两级补汽流动模型,分析补汽装置的性能与损失。对比4种补汽结构内流场的流动特性、气动特性以及流动损失分布,揭示补汽结构流动特性和损失机理... 针对超超临界汽轮机补汽装置内复杂流动和效率低下的问题,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CFX建立高压缸两级补汽流动模型,分析补汽装置的性能与损失。对比4种补汽结构内流场的流动特性、气动特性以及流动损失分布,揭示补汽结构流动特性和损失机理,得到性能较好的补汽结构。结果表明:补汽过程中腔室内始终存在位置、大小不同的涡流。中间进汽弯小管的压力分布较为均匀,总压损失较小,腔室内的粘性损失也最小。侧边进汽弯小管的管内粘性损失最小,中间进汽弯小管的管内粘性损失小于中间进汽直小管。中间进汽弯小管的流动效率较好,补汽结构的总体损失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汽轮机 补汽结构 流动特性 总压损失 结构优化
下载PDF
进气径向畸变对燃烧室性能影响研究与预测
17
作者 张轲 石云姣 +3 位作者 姚建朋 罗绍文 赵宁波 杨仁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0-46,共7页
针对燃气轮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燃烧室进口速度分布不均匀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直流环形燃烧室开展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不同进气速度畸变位置与畸变强度下燃烧室的流场与温度分布特性,并给出了一种畸变条件下燃烧室性能预测模型。结... 针对燃气轮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燃烧室进口速度分布不均匀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直流环形燃烧室开展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不同进气速度畸变位置与畸变强度下燃烧室的流场与温度分布特性,并给出了一种畸变条件下燃烧室性能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不同进气速度径向畸变位置与畸变强度对扩压器内和机匣前段流场形态影响较大,燃烧室空气分配比例改变,温度分布有所差异。燃烧室工况改变对空气分配比例、燃烧效率和总压损失的影响不大。进气速度畸变对燃烧效率影响不大,主要影响到总压损失的变化。随着畸变程度提高,空气分配比例变化明显,总压损失随之增大。进气畸变对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的影响规律较为复杂,影响程度与进气畸变的不均匀度、畸变形式和工况密切相关,变化范围为-30%~20%。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适用于进气径向畸变条件下的燃烧室部件特性预测模型,经验证预测模型的误差在3.5%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气速度畸变 燃气轮机燃烧室 性能预测 燃烧效率 总压损失
下载PDF
大口径高温高压蒸汽长距离输送管线保温设计方案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顾黎东 郑建伟 +1 位作者 施俊林 李中丹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3年第12期42-47,共6页
某工程项目要求大口径高温高压蒸汽长距离输送管线在设计工况下的温降为3~5℃/km,针对该严苛的保温要求,研究构建了完整的蒸汽管线多层保温散热损失数学模型。通过模型的大量迭代计算,实现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蒸汽管线不同方式热损失... 某工程项目要求大口径高温高压蒸汽长距离输送管线在设计工况下的温降为3~5℃/km,针对该严苛的保温要求,研究构建了完整的蒸汽管线多层保温散热损失数学模型。通过模型的大量迭代计算,实现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蒸汽管线不同方式热损失的量化模拟。对气凝胶与传统保温材料进行优化组合,设计了满足工程项目要求的6层气凝胶+2层微孔硅酸钙+聚氨酯的大口径长距离输送蒸汽管线保温方案;对工程施工环节中可能影响保温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完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径 高温高压蒸汽 长距离输送 管线保温 复合保温 导热系数 气凝胶 散热损失
下载PDF
抽汽对抽背式汽轮机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
19
作者 白昆仑 平艳 +1 位作者 杨长柱 江生科 《热力透平》 2023年第4期282-288,共7页
抽背式汽轮机抽汽流量大、抽汽口数量多,研究抽汽对通流性能的影响对机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以某抽背式汽轮机典型抽汽口为例,采用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了2种不同抽汽结构下抽汽流量对前后级效率、抽汽压损和转子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抽背式汽轮机抽汽流量大、抽汽口数量多,研究抽汽对通流性能的影响对机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以某抽背式汽轮机典型抽汽口为例,采用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了2种不同抽汽结构下抽汽流量对前后级效率、抽汽压损和转子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抽汽对上游级效率几乎没有影响,对下游级效率有一定影响;随着抽汽流量占比增加,抽汽后一级静叶损失逐渐增大,动叶损失先减小后略微增大;抽汽压损随着抽汽流量占比的增加而增大,抽汽流量占比小于20%时,结构2的压损更小,抽汽流量占比大于20%时,结构1的压损更小;抽汽对转子受力波动的影响很小。总体来看,结构1适用于抽汽流量占比较大的机组,结构2适用于抽汽流量占比较小的机组。研究成果可为抽背式汽轮机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汽 汽轮机 压损 效率
下载PDF
粗糙交叉裂隙渗流行为模拟研究
20
作者 赵桐 郑立航 +1 位作者 李鑫丞 谢晶 《山西建筑》 2023年第13期110-113,176,共5页
以分形维数与交叉角度一定的复杂交叉裂隙体模型为核心研究对象,采用MATLAB与CAD平台建立了分形维数D=1.1、交叉角度θ=90°的交叉裂隙体模型,基于COMSOL软件模拟了不同水头比工况下交叉裂隙的渗流行为规律并对其进行定量表征,探讨... 以分形维数与交叉角度一定的复杂交叉裂隙体模型为核心研究对象,采用MATLAB与CAD平台建立了分形维数D=1.1、交叉角度θ=90°的交叉裂隙体模型,基于COMSOL软件模拟了不同水头比工况下交叉裂隙的渗流行为规律并对其进行定量表征,探讨了不同水头比对交叉裂隙流量、雷诺数、欧拉数、流线等定量指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水头比增大,两侧分支裂隙渗流能力同步增加,总渗流量增大。水头增大侧分支裂隙的出流量始终比另一侧分支裂隙出流量略大,且随水头比增大二者出流量差值增大;随着水头比的增大,两分支裂隙的雷诺数一同增大,水头增大侧的雷诺数略大于另一侧,更快进入湍流阶段;水头增大侧分支裂隙欧拉数始终较高,而另一侧的欧拉数随着水头比增大而减小,说明水头比的增大会强化水头较大一侧对另一侧的动量补充;随着水头比的增大,水头较大一侧对另一侧的分流量增大,不会发生明显的混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裂隙 裂隙渗流 动量损失 入水口压力 不同水头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