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sation of Fractures and Fracture Zones in a Carbonate Aquifer Using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 and Pricking Probe Methodes
1
作者 Sándor Szalai Attila Kovács +4 位作者 Lukács Kuslits Gábor Facskó Katalin Gribovszki János Kalmár László Szarka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18年第4期1-21,共21页
Position, width and fragmentation level of fracture zones and position, sig-nificance and characteristic distance of fractures were aimed to determine in a carbonate aquifer. These are fundamental parameters, e.g. in ... Position, width and fragmentation level of fracture zones and position, sig-nificance and characteristic distance of fractures were aimed to determine in a carbonate aquifer. These are fundamental parameters, e.g. in hydrogeological modelling of aquifers, due to their role in subsurface water movements. The description of small scale fracture systems is however a challenging task. In the test area (Kádárta, Bakony Mts, Hungary), two methods proved to be applicable to get reasonable information about the fractures: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 (ERT) and Pricking-Probe (PriP). PriP is a simple mechanical tool which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archaeological investigations. ERT results demonstrated its applicability in this small scale fracture study. PriP proved to be a good verification tool both for fracture zone mapping and detecting fractures, but in certain areas, it produced different results than the ERT. The applicability of this method has therefore to be tested yet, although its problems most probably origin from human activity which reorganises the near-surface debris distribution. In the test site, both methods displayed fracture zones including a very characteristic one and a number of individual fractures and determined their characteristic distance and significance. Both methods prove to be able to produce hydrogeologically important parameters even individually, but their simultaneous application is recommended to decrease the possible discrepan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RST FRACTURE FRACTURE zone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 Pricking probe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the Impact of Presence Lighting and Digital Speed Limit Trailers on Interstate Speeds in Indiana Work Zones 被引量:3
2
作者 Rahul Suryakant Sakhare Jairaj C. Desai +2 位作者 Jijo K. Mathew John D. McGregor Darcy M. Bullock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2021年第2期157-167,共11页
Work zone safety continues to be one of the important focus areas for transportation agencies. Previous studies have identified that vehicle speed and lighting conditions are significant risk factors impacting work zo... Work zone safety continues to be one of the important focus areas for transportation agencies. Previous studies have identified that vehicle speed and lighting conditions are significant risk factors impacting work zone safety.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impact of the use of presence lighting and digital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eed limit trailers on nighttime motorist speeds using commercially available connected vehicle speed data. Geospatia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over 500,000 connected vehicle records to linear reference nearly 18,000 records from 195 unique trajectories to study section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of 2 days. Results showed that median speeds reduced by 4 to 13 mph from 11PM to 7AM during the deployment of presence lighting and speed limit trailers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compared to base conditions. A Kolmogorov-Smirnov (KS) statistical tes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com</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paring 105 vehicles traveling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zone with presence</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lighting and speed limit trailers with a group of 90 vehicles during base condition indicated the speeds during the deployment of presence lighting and speed limit trailers were lower than the base condition. Also, increased compliance with the 55 mph speed limit was observed when the presence lighting and digital speed limit trailers were deployed. However, there were two hours (3AM to 5AM) where speeds increased by 0</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4 mph, perhaps due to the low volume at that hour. The encouraging results support the further deployment of presence lighting and speed limit trailers in nighttime construction zones for reducing vehicle speeds. Those future deployments should be monitored with connected vehicle speeds to collect additional data to broaden the evaluation of these speed mitigation techniques over a diverse set of construction zone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rk zone Safety probe Data Work zone Practices Speed Study Construction zone Speed Reduction
下载PDF
母杜柴登煤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探测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晏嘉 齐宽 +2 位作者 宋伟 张丝诺 王康 《能源与环保》 2023年第9期272-278,共7页
煤层开采后,上覆岩层导水裂隙带高度的确定对于顶板水害防治、防水安全煤岩柱留设、水体下采煤均具有重要的技术指导意义。根据母杜柴登煤矿30202工作面开采技术条件与岩石力学参数,采用经验公式解析计算、钻探实测、井下电视、超声成... 煤层开采后,上覆岩层导水裂隙带高度的确定对于顶板水害防治、防水安全煤岩柱留设、水体下采煤均具有重要的技术指导意义。根据母杜柴登煤矿30202工作面开采技术条件与岩石力学参数,采用经验公式解析计算、钻探实测、井下电视、超声成像、数值模拟等多种方法对导水裂隙带高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开采后,导水裂隙带发育最大高度预计为122.57 m,裂采比为25.4。经验公式与数值模拟、实测结果相差较大,表明经验公式并不适用于该条件下的导水裂隙带高度确定。针对呼吉尔特矿区地质及开采条件,总结形成了适一套导水裂缝带探查方法和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探实测 经验公式 导水裂隙带 探查方法
下载PDF
电子探针测年方法应用于晶质铀矿的成因类型探讨 被引量:16
4
作者 赵慧博 刘亚非 +4 位作者 阳珊 叶美芳 王志海 王博 常娜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2-109,共8页
电子探针Th-U-Pb测年因其高分辨率与高精度的优势,在独居石、锆石等定年矿物中得到了推广,但在Th、U、Pb含量高的晶质铀矿、沥青铀矿等矿物中则应用较少。本文在铁矿床变质岩绿泥石、阳起石黑云母蚀变岩首次发现U含量高的晶质铀矿,基于... 电子探针Th-U-Pb测年因其高分辨率与高精度的优势,在独居石、锆石等定年矿物中得到了推广,但在Th、U、Pb含量高的晶质铀矿、沥青铀矿等矿物中则应用较少。本文在铁矿床变质岩绿泥石、阳起石黑云母蚀变岩首次发现U含量高的晶质铀矿,基于此,结合该铁矿床地区的地质背景,利用偏光显微镜与电子探针等分析测试手段,将镜下蚀变现象、年龄计算与其他相关元素分析相结合,重点对晶质铀矿的成矿年龄及成矿规律进行探讨。研究发现:通过镜下观察判断,晶质铀矿的成因类型与澳大利亚著名的变质型铀矿相似,均为古老的变质型,且周围的脉石矿物均为绿泥石,绿泥石皆由黑云母退变质而成,铀矿的赋存位置显示其与黑云母、绿泥石之间有紧密联系,其成矿年龄与黑云母、绿泥石形成年龄息息相关。继而根据电子探针数据计算成矿年龄,判断成矿期次,得出主要成矿期在(1654±17)Ma^(1805±17)Ma,为中元古代中期,且主要成矿期与热液蚀变作用黑云母化有关,后期活化富集时期在(657±17)Ma^(807±17)Ma,为新元古代南华纪时期,此阶段是热液侵入、绿泥石化广泛发育的时期;选取较大颗粒对晶质铀矿的环带年龄进行计算,从年龄分布上证实后期有强烈的流体活动的发生,且主要与绿泥石化相关。另外,对比变质型与沉积型铀矿中Y2O3与UO2含量发现,两者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此关系对判断铀矿成因即是否为变质型或沉积型可能有指示意义,但缺乏大量的数据佐证,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质铀矿 电子探针 定年 环带年龄 成矿期次
下载PDF
Al-Zn-Mg-Cu合金时效析出相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夏朝峰 王良龙 +1 位作者 陈思悦 金曼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79-82,共4页
采用硬度测试、电导率测量、透射电镜及三维原子探针对Al-Zn-Mg-Cu合金470℃固溶2 h,然后120℃时效后的合金组织和相关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合金在120℃时效6 h后硬度值的变化比较小,此时的强化析出相为GPI区和η'相,GPI区是... 采用硬度测试、电导率测量、透射电镜及三维原子探针对Al-Zn-Mg-Cu合金470℃固溶2 h,然后120℃时效后的合金组织和相关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合金在120℃时效6 h后硬度值的变化比较小,此时的强化析出相为GPI区和η'相,GPI区是由Zn和Mg共同组成的团簇,η'相的化学成分不是固定的,Zn/Mg比的范围为1~1.6。合金的电导率在时效初期迅速升高,时效时间超过6 h后合金的电导率上升的速度比时效初期的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MG-CU铝合金 三维原子探针 GPI区 η’相
下载PDF
云南麻栗坡祖母绿生长环带特征 被引量:7
6
作者 邹妤 孙婉洁 +1 位作者 赵旭刚 王蝶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19-424,共6页
利用宝石学、背散射电子图像和电子探针方法对云南麻栗坡祖母绿"生长环带"的颜色分带与化学组分的对应关系进行研究,并探讨其生长环带现象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云南麻栗坡祖母绿生长环带特征明显,生长环带颜色的差异与微量... 利用宝石学、背散射电子图像和电子探针方法对云南麻栗坡祖母绿"生长环带"的颜色分带与化学组分的对应关系进行研究,并探讨其生长环带现象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云南麻栗坡祖母绿生长环带特征明显,生长环带颜色的差异与微量元素的种类和含量有关;属于典型的富Na、Mg、V、贫Cr型祖母绿,且绿色与Cr^(3+)、V^(3+)有关,并且Cr^(3+)、V^(3+)含量越高,祖母绿颜色越深;Cr^(3+)、V^(3+)含量差异直接导致了生长环带现象,产生深绿环带和浅绿环带,同时生长环带与生长期次有关,具有多期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母绿 生长环带 电子探针 云南麻栗坡
下载PDF
应用Kelvin探针研究不锈钢焊接区的耐蚀性 被引量:5
7
作者 邹锋 DominigueThierry +4 位作者 韩文安 韩薇 任晓善 胡锡章 陈晓军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76-280,共5页
用扫描Kelvin探针技术测定了不锈钢焊接接头的形貌和伏打电位差分布。
关键词 Kelvin探针 不锈钢 焊接区 耐蚀性
下载PDF
探头定位误差对远场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尚军平 张士选 毛乃宏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46-249,共4页
分析了在近场测试扫描过程中探头在x,y,z方向的定位误差对远区电场的影响,给出了远区电场误差与探头位置误差的关系式,推导出了由于远区电场误差而影响到天线的其他特性参数的关系式.
关键词 近场测量 定位误差 远区电场 探头 天线 扫描
下载PDF
电阻率测深法在防治矿井水患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任建伟 谢雄刚 +1 位作者 朱云仓 张江燕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4-117,共4页
以贵州省某矿为例,探明了该矿矿区范围内采空区三带及构造裂隙富水区的空间分布情况。基于电阻率测深法,通过在测区范围内布置了8条探测线,获得了各勘探线成果剖面图。结合测区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测区的物性特征及各探测线成果剖面... 以贵州省某矿为例,探明了该矿矿区范围内采空区三带及构造裂隙富水区的空间分布情况。基于电阻率测深法,通过在测区范围内布置了8条探测线,获得了各勘探线成果剖面图。结合测区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测区的物性特征及各探测线成果剖面图的电阻率分布特征,圈定该矿测区内岩体节理裂隙发育或破碎含水影响范围2个,采空区三带充水或泥影响范围23个,采空区三带未充填或半充填影响范围6个,推断中度水患区9个。根据水文地质调查结果和电阻率测深法勘探剖面成果图对比,证实该矿在测区范围内电阻率测深法探测剖面成果合理可靠,电阻测深法可预报该矿井测区范围内的水文地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率测深法 探测线 成果图 水患区
下载PDF
箔材、薄板和中板的超声爬波检测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开胜 宫亚林 +1 位作者 孙海霞 陈军伟 《无损检测》 2015年第5期55-59,共5页
描述了箔材(厚度≤0.5mm)、薄板(厚度0.5~6mm)和中板(厚度≥6mm)的超声爬波检测技术。同时,采用手动接触法超声爬波检测技术,给出了厚度为0.2mm钛合金箔材和厚度为16mm钼合金中板的超声爬波实际检测结果和相关数据,还给出... 描述了箔材(厚度≤0.5mm)、薄板(厚度0.5~6mm)和中板(厚度≥6mm)的超声爬波检测技术。同时,采用手动接触法超声爬波检测技术,给出了厚度为0.2mm钛合金箔材和厚度为16mm钼合金中板的超声爬波实际检测结果和相关数据,还给出了厚度为0.5mm纯钛薄板和厚度为20mm钛合金中板的一些超声爬波检测试验结果和相关数据。结果表明,箔材、薄板和中板的超声爬波检测技术是可行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检测 单晶片爬波探头 盲区 箔材 薄板 中板
下载PDF
基于车载数据的城市道路交叉口自适应控制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姚佼 范海雁 +1 位作者 韩印 崔雷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9-244,共6页
在总结现有交叉口交通控制弊端的基础上,通过对控制目标和任务的分析,基于车路协同系统的全时空车载数据,以单车道的车队和多车道的车队簇为控制对象,利用车头时距和间距研究车队和车队簇的形成和动态变化规律,建立了基于车载数据的交... 在总结现有交叉口交通控制弊端的基础上,通过对控制目标和任务的分析,基于车路协同系统的全时空车载数据,以单车道的车队和多车道的车队簇为控制对象,利用车头时距和间距研究车队和车队簇的形成和动态变化规律,建立了基于车载数据的交叉口自适应控制模型,同时在相位切换逻辑中考虑了两难区.最后基于二次开发的仿真平台,对研究成果进行了测试和验证,相关的案例分析表明,模型应用对于交叉口平峰和低峰情况下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有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载数据 自适应控制 车队 两难区 相位切换
下载PDF
激光探针分析在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肖益林 傅斌 郑永飞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8年第2期283-294,共12页
简要介绍了氧同位素分析的最新方法———激光探针法的主要特点,并详细评述了激光探针分析在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应用。某些矿物内部存在氧同位素组成的变化,构成氧同位素环带。与其他化学成分环带一样,矿物氧同位素环带也可以... 简要介绍了氧同位素分析的最新方法———激光探针法的主要特点,并详细评述了激光探针分析在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应用。某些矿物内部存在氧同位素组成的变化,构成氧同位素环带。与其他化学成分环带一样,矿物氧同位素环带也可以分为生长环带(包括次生加大的环带)和扩散环带两种。变质岩中石榴石经常保存有明显的生长环带,而矽卡岩中石榴石、变质花岗质岩石中锆石和蚀变花岗岩中石英等矿物均可以记录岩石形成早期的某些氧同位素特征。由于这种差异与岩石的形成环境有关,因此通过对矿物氧同位素组成的微区分析可揭示岩石的某些成因信息。在缓慢冷却的变质岩中,磁铁矿的氧同位素环带常是扩散作用形成的,由此可以确定岩石的冷却速率。通过对脉石英的激光探针分析,可以研究流体的流动机理。变质岩的氧同位素微区分析为pTtf轨迹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武器,而氧同位素示踪可用来解决流体在变质岩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探针 氧同位素 地球化学 流体流动 地幔矿物
下载PDF
提高触发式测头在机检测精度 被引量:11
13
作者 盛伯浩 杨晓军 华玉亮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21-23,共3页
在机检测是保证数控机床加工精度的有效手段。文章系统介绍了触发式测头测量系统的特点及其误差组成,阐述了对在机检测系统及其测量误差修正的技术,最后以实例说明了尺寸误差的反馈补偿的效果。
关键词 触发式测头 在机检测 补偿技术 数控机床
下载PDF
三维原子探针对微合金钢中G.P.区的观测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文庆 刘庆冬 +2 位作者 李聪 方淑芳 周邦新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1-133,共3页
对Nb-V微合金钢进行模拟控轧控冷试验,利用光学显微镜、场离子显微镜、三维原子探针等测试分析技术和手段,研究铁素体基体中碳化物析出早期阶段的特点.用三维原子探针研究基体中碳化物的析出过程,发现在NbC析出初期,C和Nb原子在铁素体... 对Nb-V微合金钢进行模拟控轧控冷试验,利用光学显微镜、场离子显微镜、三维原子探针等测试分析技术和手段,研究铁素体基体中碳化物析出早期阶段的特点.用三维原子探针研究基体中碳化物的析出过程,发现在NbC析出初期,C和Nb原子在铁素体同一个(001)原子面上发生偏聚,且质量分数都不到5%,认为这是在基体中形成的G.P.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合金钢 G.P.区 三维原子探针 NbC析出 偏聚
下载PDF
Cu对6082Al-Mg-Si合金时效初期析出相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金曼 邵光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共7页
采用透射电镜及三维原子探针研究元素Cu对6082Al-Mg-Si合金170℃时效初期GP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元素Cu的Al-Mg-Si合金经170℃时效30min后在合金中形成了大量由Mg、Si和Cu3种元素组成的GP区,元素Cu的存在促进了合金时效初期GP区... 采用透射电镜及三维原子探针研究元素Cu对6082Al-Mg-Si合金170℃时效初期GP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元素Cu的Al-Mg-Si合金经170℃时效30min后在合金中形成了大量由Mg、Si和Cu3种元素组成的GP区,元素Cu的存在促进了合金时效初期GP区的形成,但并没有改变GP区中Mg和Si的摩尔比,Cu原子存在的GP区中Mg和Si的摩尔比仍然接近1。添加元素Cu的合金经170℃时效30min后,合金中还出现短针状的预β″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Al-Mg—Si合金 GP区 三维原子探针 析出相
下载PDF
论自然保护区的共同管理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丽平 钟福生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58-161,共4页
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事业之一,近几年来发展迅猛,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还处在初级阶段,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本文分析了自然保护区管理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探讨了如何实施共同管理,旨在为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事业之一,近几年来发展迅猛,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还处在初级阶段,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本文分析了自然保护区管理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探讨了如何实施共同管理,旨在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提供现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初级阶段 探讨 共同管理
下载PDF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建设的理论视阈与现实构想 被引量:2
17
作者 涂文明 《科技与经济》 CSSCI 2011年第6期106-110,共5页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着力点,也是我国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方式转变的关键点,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则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必然要求。与其他学者理解不同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战略、新产业和新技术三个层面...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着力点,也是我国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方式转变的关键点,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则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必然要求。与其他学者理解不同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战略、新产业和新技术三个层面而谋定的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是在关键核心技术驱动下,服务于国家战略目的,具有辐射范围广,反映全球竞争力的集聚区。基于我国的实际,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建设应以"重大技术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集聚区创新体系建设""三位一体"为目标,并在集聚区规划、市场体系、财政创新等方面给予扶持和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 理论认识 建设构想 政策取向
下载PDF
Nb-V微合金钢中渗碳体周围元素分布的三维原子探针表征 被引量:21
18
作者 刘庆冬 褚于良 +2 位作者 王泽民 刘文庆 周邦新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281-1285,共5页
将Nb-V微合金钢在1200℃固溶0.5 h后淬火,然后在450℃回火4 h,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用三维原子探针(3DAP)研究渗碳体内部和渗碳体/基体界面处的元素分布和成分变化.结果显示,淬火样品中C原子由于自回火而出现... 将Nb-V微合金钢在1200℃固溶0.5 h后淬火,然后在450℃回火4 h,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用三维原子探针(3DAP)研究渗碳体内部和渗碳体/基体界面处的元素分布和成分变化.结果显示,淬火样品中C原子由于自回火而出现轻微偏聚,其它合金原子V,Nb,Si,Mn,Mo和Al等分布均匀.450℃回火4 h样品中出现C原子偏聚区,在该区域内,Mn含量较高,Mo和V轻微偏聚,Si和Al很少,对应渗碳体析出,Si富集在渗碳体/基体界面处;另外,观察到C和V明显偏聚的单原子面,周围富集Si和Mn,对应合金碳化物析出初期形成的G.P.区,成分主要为V_4C_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聚 G.P.区 渗碳体 Nb-V微合金钢 三维原子探针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南缘壳幔结构探测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秋生 酆少英 +12 位作者 白志明 高原 高嵩 熊小松 王晓冉 郎超 韩如冰 吴庆宇 卢占武 王海燕 李文辉 张洪双 张新彦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57-778,共22页
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岩石圈变形特征和动力学过程显著不同于以正向碰撞为主要形式的青藏高原本体。其变形样式在地壳浅部以侧向滑移为主,并伴随一系列尚待揭示的深部过程。毫无疑问,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岩石圈结构探测研究是理解青藏高原碰撞... 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岩石圈变形特征和动力学过程显著不同于以正向碰撞为主要形式的青藏高原本体。其变形样式在地壳浅部以侧向滑移为主,并伴随一系列尚待揭示的深部过程。毫无疑问,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岩石圈结构探测研究是理解青藏高原碰撞造山、深部动力学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而揭示与侧向碰撞变形的深部过程相伴生的成矿带的岩石圈三维结构和深部动力学背景,对大陆碰撞成矿理论框架的完整性至为关键。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壳幔结构探测研究成果和基本认识进行了较系统的梳理,重点介绍青藏高原东南缘及邻区深部结构地震学探测研究近十几年的新进展、新认识,主要涉及壳幔结构的天然地震成像、人工源地震探测剖面和深部动力学等研究方向,供对青藏高原地学研究感兴趣的地质科研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幔结构 地震学 深部动力学 地震成像 剖面探测 大陆碰撞造山 三江成矿带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阵列式HSP隧道地质预报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继滨 蔡建华 +1 位作者 张方 彭跃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2-157,188,共7页
阵列式水平声波剖面法(HSP)隧道地质预报技术,是一种在隧道施工中采用锤击、电火花等为激发震源探测隧道施工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体(带)的新型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文章在介绍阵列式水平声波剖面法隧道地质预报技术基本原理、数据处理软件... 阵列式水平声波剖面法(HSP)隧道地质预报技术,是一种在隧道施工中采用锤击、电火花等为激发震源探测隧道施工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体(带)的新型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文章在介绍阵列式水平声波剖面法隧道地质预报技术基本原理、数据处理软件、仪器及测试布置的基础上,通过阵列式水平声波剖面法在溶洞、破碎带和断层探测预报中的实际应用,总结了阵列式水平声波剖面法的技术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列式水平声波剖面法 地质预报技术 溶洞 破碎带 断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