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智能驾驶车辆探头清洗的机械式水路分配器设计与研究
1
作者 陆晓沁 王鲁斌 +1 位作者 芦兆宽 梁世文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24年第4期93-96,160,共5页
采用机械旋转式结构代替原有的电磁阀结构,设计一种面向智能汽车车辆探头清洗的水路分配器装置。介绍该装置的工作机理与控制逻辑,论述分水器运行结构和功能实现方法。利用ABAQUS仿真软件对分水器的整体结构强度进行校核,结合分析结果... 采用机械旋转式结构代替原有的电磁阀结构,设计一种面向智能汽车车辆探头清洗的水路分配器装置。介绍该装置的工作机理与控制逻辑,论述分水器运行结构和功能实现方法。利用ABAQUS仿真软件对分水器的整体结构强度进行校核,结合分析结果对进水阀盖进行设计优化;运用流体仿真软件Fluent对出水阀结构进行出口流速仿真计算,结合仿真结果对水路结构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结构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探头 智能清洗 水路分配器 结构设计
下载PDF
基于浮动车的高速公路交通事件自动判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张存保 杨晓光 严新平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06年第6期973-975,983,共4页
交通事件判别是高速公路事件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事件判别算法性能可以显著改善事件管理系统的运行效果.文中阐述了国内外交通事件自动判别方法的研究现状,分析了以往基于固定式检测器的事件判别算法之不足,如检测速度较慢、低... 交通事件判别是高速公路事件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事件判别算法性能可以显著改善事件管理系统的运行效果.文中阐述了国内外交通事件自动判别方法的研究现状,分析了以往基于固定式检测器的事件判别算法之不足,如检测速度较慢、低流量情况下检测效果较差、可移植性不强等.根据交通事件会显著影响车辆运行速度这一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浮动车数据的交通事件自动判别算法.仿真结果表明,算法具有较高的事件判别率(92.5%)、较低的误判率(1.2%)和较短的事件判别时间(1.6 m 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高速公路 事件检测 浮动车 智能运输系统
下载PDF
高速轮式钢轨探伤变距式超声波发射模式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培 王旭 +2 位作者 石永生 张玉华 马运忠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7-130,146,共5页
与传统的人工检测方法相比,探伤车具有检测速度快、可靠性高、重复性好的特点,对保障铁路运输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大型钢轨探伤车最高检测速度可达80 km/h。本文基于高速轮式超声波探伤作业系统的研究开发,结合超声波在探轮和... 与传统的人工检测方法相比,探伤车具有检测速度快、可靠性高、重复性好的特点,对保障铁路运输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大型钢轨探伤车最高检测速度可达80 km/h。本文基于高速轮式超声波探伤作业系统的研究开发,结合超声波在探轮和钢轨内传播的特点,对钢轨探伤车检测速度、扫查间距、超声波重复频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比较了高速轮式探伤的3种超声波发射模式的优缺点,设计了适用于探伤作业系统的8个超声波发射模式。以XILINX公司的Virtex-ⅡXC2V3000型FPGA芯片为平台,进行了软硬件设计。采用变距式发射模式的超声波探伤作业系统在人工伤损线进行了标定试验和实际线路检测试验,试验结果证明变距式超声波发射模式可满足超声波探伤作业系统的检测能力需求,能够缩小超声波扫查间距,有助于提高探伤系统的伤损检出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发射模式 钢轨探伤车 探轮
下载PDF
基于探测车数据的路段交通特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强 葛乾 +1 位作者 缪立新 戚铭尧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1-46,共6页
现有探测车系统的探测车数量不足,尚无法满足实时采集交通状况的需求.因此,现阶段探测车历史数据是了解城市道路的交通状况变化(Time-of-day variability)的重要依据.基于日本名古屋探测车实证试验获得的探测车历史数据,研究了某一干线... 现有探测车系统的探测车数量不足,尚无法满足实时采集交通状况的需求.因此,现阶段探测车历史数据是了解城市道路的交通状况变化(Time-of-day variability)的重要依据.基于日本名古屋探测车实证试验获得的探测车历史数据,研究了某一干线路段的平均速度的变化特性(Time-of-day variability),并分析了平均速度的变动是否能够正确地反映路段交通状况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获取城市道路的路段交通状态不能仅依靠平均路段旅行时间、平均速度等旅行时间指标,还需要探测车数据量等流量指标:在高峰时段,应以平均速度等旅行时间指标作为拥挤程度变化趋势的依据,而在非高峰时段,应以探测车数据量等流量指标作为估计交通状况变化趋势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系统 交通状态估计 探测车/浮动车 历史数据 城市道路
下载PDF
交通移动采集技术及其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储浩 杨晓光 吴志周 《ITS通讯》 2006年第1期57-60,共4页
交通移动采集技术是一种先进的交通信息采集技术,目前在国外很多城市都进行了广泛的实验和应用。本文在分析常规交通采集技术的不足和交通移动采集技术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城市交通的特点,分析认为交通移动采集技术同样适合于国内... 交通移动采集技术是一种先进的交通信息采集技术,目前在国外很多城市都进行了广泛的实验和应用。本文在分析常规交通采集技术的不足和交通移动采集技术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城市交通的特点,分析认为交通移动采集技术同样适合于国内大部分城市,并且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此外本文还将交通移动采集技术分为主动测试车技术和被动探测车技术。最后以中山市公交车采集的数据作为被动探测车数据,简单探讨了交通移动采集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移动采集技术 浮动车 探测车 适应性 交通状态
下载PDF
基于浮动车数据的交通事件参数特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孜 林晓丽 林思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1年第3期94-98,共5页
利用微观交通仿真软件Vissim搭建交通事件环境,对在不同堵塞程度和不同交通流量的交通事件情况下,浮动车采集的浮动车速、行程时间、浮动车位置等移动检测交通参数变化特性进行了分析比较,总结出交通事件情况下的浮动车移动检测各交通... 利用微观交通仿真软件Vissim搭建交通事件环境,对在不同堵塞程度和不同交通流量的交通事件情况下,浮动车采集的浮动车速、行程时间、浮动车位置等移动检测交通参数变化特性进行了分析比较,总结出交通事件情况下的浮动车移动检测各交通参数变化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对模式识别法、统计预测法、时间序列和智能算法等4种基于浮动车数据的交通事件检测算法进行了探讨,具有覆盖面广、成本低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系统 事件检测 模式识别 浮动车 移动检测
下载PDF
钢轨探伤车激光自动对中系统研制 被引量:7
7
作者 钟艳春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1-124,共4页
大型钢轨探伤车进行探伤作业时,必须使超声波探头对准钢轨轨腰的中心线,由于线路的不平顺及轮对的蛇行运动,钢轨探伤车在线路上行进时不可避免地产生横摆、摇头运动,会使超声波探头偏离钢轨。为使超声波探头能对准钢轨轨腰的中心线,本... 大型钢轨探伤车进行探伤作业时,必须使超声波探头对准钢轨轨腰的中心线,由于线路的不平顺及轮对的蛇行运动,钢轨探伤车在线路上行进时不可避免地产生横摆、摇头运动,会使超声波探头偏离钢轨。为使超声波探头能对准钢轨轨腰的中心线,本文研制了超声波探头激光自动对中系统,并进行了装车和实际线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激光自动对中系统对中性能良好,在0~80 km/h的速度等级下99%的自动对中偏移量分布在(-6 mm,6 mm)区间内,能够适应不同速度等级的自动对中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探伤车 超声波探头 激光传感器 自动对中
下载PDF
基于浮动车数据的高速公路拥堵检测方法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志平 汪向杰 林航飞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2年第6期95-99,共5页
针对基于固定检测设备的高速公路拥堵检测方法在检测时间和检测范围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基于浮动车GPS数据的检测方法。提出了完整的拥堵检测流程,包括高速公路的区间划分、GPS匹配、区间状态判定和拥堵状态仿真等环节。通过检测案例分析... 针对基于固定检测设备的高速公路拥堵检测方法在检测时间和检测范围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基于浮动车GPS数据的检测方法。提出了完整的拥堵检测流程,包括高速公路的区间划分、GPS匹配、区间状态判定和拥堵状态仿真等环节。通过检测案例分析说明了方法效果。在拥堵检测的快速性、准确性和全面性方面较之传统方法有明显优势,同时分析了此方法的具体应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动车 GPS 高速公路 拥堵检测
下载PDF
CAR菌TaqMan MGB探针法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高正琴 岳秉飞 关伟鸿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9-13,19,共6页
目的建立特异、敏感、快速检测CAR菌的TaqMan MGB探针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针对CAR菌16S rRNA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MGB探针荧光定量PCR方法,验证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对2008~2012年期间采集的1 344份临床标本... 目的建立特异、敏感、快速检测CAR菌的TaqMan MGB探针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针对CAR菌16S rRNA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MGB探针荧光定量PCR方法,验证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对2008~2012年期间采集的1 344份临床标本中的CAR菌进行检测,同时进行普通PCR检测作为对照。结果 CAR菌TaqMan MGB探针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高度特异性,与肺炎支原体、侵肺巴斯德菌、支气管鲍特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间无交叉反应,检测灵敏度达2.7拷贝。标准曲线显示各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斜率为-3.22,TaqMan MGB探针荧光定量PCR效率为104.432%。对1 344份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TaqMan MGB探针荧光定量PCR检出510份CAR菌阳性样本。TaqMan MGB探针荧光定量PCR能够直接从标本中检出CAR菌DNA,检测时间仅为40 min。结论 TaqMan MGB探针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可靠、特异、敏感的特点,适用于CAR菌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菌 16S RRNA基因 小沟结合物探针 实时荧光定量PCR 快速检测
下载PDF
基于probe car的BRT计划编制优化方案
10
作者 张晓霞 熊桂喜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05年第10期59-62,共4页
根据南中轴路BRT智能公交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提出了一种BRT行车计划编制的优化方案:利用装载了智能车载设备的快速公交车(即Probe car)采集车辆信息、客流信息、路况信息等,统计分析出BRT车辆运营规律以及线路客流分布特征,按照车辆运... 根据南中轴路BRT智能公交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提出了一种BRT行车计划编制的优化方案:利用装载了智能车载设备的快速公交车(即Probe car)采集车辆信息、客流信息、路况信息等,统计分析出BRT车辆运营规律以及线路客流分布特征,按照车辆运营指标,优化制定行车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测车 信息采集与处理 行车计划
下载PDF
轨道车辆车窗胶粘脱粘检测的双晶探头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魏培欣 张国旺 +5 位作者 宗艳 龚明达 丁柏妍 曾强 胡斌定 王海涛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22年第6期91-97,共7页
为了对不易拆除的列车车窗胶粘结构进行脱粘检测,利用超声检测方法探伤快、灵敏度高的优点,提出了超声脉冲回波量化检测的方法;采用仿真与实验相结合的手段,通过建立车窗胶接结构仿真模型,详细分析了超声波在粘胶材料中的传播过程以及... 为了对不易拆除的列车车窗胶粘结构进行脱粘检测,利用超声检测方法探伤快、灵敏度高的优点,提出了超声脉冲回波量化检测的方法;采用仿真与实验相结合的手段,通过建立车窗胶接结构仿真模型,详细分析了超声波在粘胶材料中的传播过程以及探头不同参数对超声信号的影响,设计了一款专门针对车窗胶粘的一款双晶探头;最后搭建超声检测实验系统,验证了该仿真模型以及探头检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为车窗胶接结构脱粘检测定量分析提供了参考模型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测 车窗 脱粘缺陷 双晶探头
下载PDF
基于钢轨轮廓特征的钢轨探伤车轮探头对中方法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培 《中国铁路》 2018年第1期74-79,共6页
大型钢轨探伤车为保障铁路安全起到重要作用,在检测作业时轮探头应始终与钢轨中心线对齐。分析机械涨轮式、电磁感应式、对中轮探头式、一维激光测距式、激光摄像式5种对中方式的特点。利用二维激光传感器采集钢轨内侧轮廓数据,选用轨... 大型钢轨探伤车为保障铁路安全起到重要作用,在检测作业时轮探头应始终与钢轨中心线对齐。分析机械涨轮式、电磁感应式、对中轮探头式、一维激光测距式、激光摄像式5种对中方式的特点。利用二维激光传感器采集钢轨内侧轮廓数据,选用轨顶点、轨头点簇、轨腰点簇作为钢轨轮廓特征。设计4个判据用于钢轨轮廓的可用性判别,根据不同线路条件设计了4种工况的判据组合与计算钢轨距离基准。对中系统参数标定时将钢轨探伤车停在平直的轨道上,调节激光器相对于大地坐标系旋转角度α,使轨腰点簇的斜率近似为0。在人工伤损线和既有线路进行检测试验,传感器的数据可靠、维护方式简单,可满足轮探头对中系统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探伤车 轮探头 二维激光传感器 钢轨轮廓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Dendrimer-Encapsulated Bimetallic Core-Shell PdPt Nanoparticles
13
作者 李国平 卢文婷 +3 位作者 罗运军 夏敏 柴春鹏 王晓青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3期541-546,共6页
Using a successive method, PAMAM dendrimer-encapsulated bimetallic PdPt nanoparticle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prepared with core-shell structures (Pd@Pt DENs). Evidenced by UV-vis spectra, high resolution trans- miss... Using a successive method, PAMAM dendrimer-encapsulated bimetallic PdPt nanoparticle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prepared with core-shell structures (Pd@Pt DENs). Evidenced by UV-vis spectra, high resolution trans- 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X-ray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EDS), the obtained Pd@Pt DENs are monodispersed and located inside the cavity of dendrimers, and they show a different structure from monometallic Pt or Pd and alloy PdPt DENs. The core-shell structure of Pd@Pt DENs is further confirmed by infrared measure- ments with carbon monoxide (IR-CO) probe. In order to prepare Pd@Pt DENs, a required Pd/Pt ratio of 1 : 2 is de- termined for the Pt shell to cover the Pd core completely. Finally, a mechanism for the formation of Pd@Pt DENs is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amidoamine) (PAMAM) dendrimer dendrimer-encapsulated nanoparticles (DENs) infrared car-bon monoxide (IR-CO) probe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