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mulation of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for a Himalayan Watershed Using SWAT Model 被引量:6
1
作者 Sanjay K. Jain Jaivir Tyagi Vishal Singh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 and Protection》 2010年第3期267-281,共15页
Watershed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ideal unit for management of the natural resources. Extraction of water-shed parameters using Remote Sensing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and use of mathematical models i... Watershed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ideal unit for management of the natural resources. Extraction of water-shed parameters using Remote Sensing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and use of mathematical models is the current trend for hydrologic evaluation of watersheds. The 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 (SWAT) having an interface with ArcView GIS software (AVSWAT2000/X) was selected for the estimation of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from an area of Suni to Kasol, an intermediate watershed of Satluj river, located in Western Himalayan region. The model was calibrated for the years 1993 & 1994 and validated with the observed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for the years 1995, 1996 and 1997.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odel was evaluated using statistical and graphical methods to assess the capability of the model in simulating the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from the study area. The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R2) for the daily and monthly runoff was obtained as 0.53 and 0.90 respectively for the calibration period and 0.33 and 0.62 respectively for the validation period. The R2 value in estimating the daily and monthly sediment yield during calibration was computed as 0.33 and 0.38 respectively. The R2 for daily and monthly sediment yield values for 1995 to 1997 was observed to be 0.26 and 0.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SWATX Calibration Validation Image processing REMOTE Sensing GIS runoff sediment YIELD
下载PDF
Transport mechanism of eroded sediment particles under freeze-thaw and runoff conditions
2
作者 WANG Tian LI Peng +4 位作者 HOU Jingming TONG Yu LI Jing WANG Feng LI Zhanbin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2年第5期490-501,共12页
Hydraulic erosion associated with seasonal freeze-thaw cycles is one of the most predominant factors,which drives soil stripping and transportation.In this study,indoor simulated meltwater erosion experiments were use... Hydraulic erosion associated with seasonal freeze-thaw cycles is one of the most predominant factors,which drives soil stripping and transportation.In this study,indoor simulated meltwater erosion experiment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sorting characteristics and transport mechanism of sediment particles under different freeze-thaw conditions(unfrozen,shallow-thawed,and frozen slopes)and runoff rates(1,2,and 4 L/min).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rder of sediment particle contents was silt>sand>clay during erosion process on unfrozen,shallow-thawed,and frozen slopes.Compared with original soils,clay and silt were lost,and sand was deposited.On unfrozen and shallow-thawed slopes,the change of runoff rate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enrichment of clay,silt,and sand particles.In this study,the sediment particles transported in the form of suspension/saltation were 83.58%–86.54%on unfrozen slopes,69.24%–84.89%on shallow-thawed slopes,and 83.75%–87.44%on frozen slopes.Moreover,sediment particles smaller than 0.027 mm were preferentially transported.On shallow-thawed slope,relative contribution percentage of suspension/saltation sediment particles gradually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runoff rate,and an opposite trend occurred on unfrozen and frozen slopes.At the same runoff rate,freeze-thaw process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percentage of sediment particle transport via suspension/saltation and rolling during erosion process.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 an improved transport mechanism under freeze-thaw condition for steep loessal slop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EZE-THAW runoff conditions erosion process sediment particles transport mechanism
下载PDF
藏东南施工便道植被恢复对坡面水土流失的影响
3
作者 冉心昊 王冠 +1 位作者 李亚桐 肖辉杰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32,共13页
[目的]明晰施工便道上、下边坡在植被恢复条件下的坡面产流产沙过程,揭示施工便道建设扰动后植被恢复对藏东南生态脆弱的亚高山森林灌丛区坡面尺度水土流失的影响,为施工便道工程扰动后水土流失防治和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 [目的]明晰施工便道上、下边坡在植被恢复条件下的坡面产流产沙过程,揭示施工便道建设扰动后植被恢复对藏东南生态脆弱的亚高山森林灌丛区坡面尺度水土流失的影响,为施工便道工程扰动后水土流失防治和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施工便道上、下边坡扰动后不同植被恢复条件下的典型坡面,进行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工程扰动后上、下边坡4种植被覆盖度(0%,30%,60%,90%),3种坡度(15°,30°,45°),2种雨强(30,60 mm/h)条件下的坡面产流产沙过程,明确施工便道植被恢复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1)施工便道工程扰动后,在上、下边坡裸土坡面进行植被恢复能有效延缓初始产流时间,随着植被覆盖度增加,延缓初始产流时间的效果增强,且植被的延缓产流效应在上边坡更为明显。(2)在0%~60%植被覆盖度范围内,上、下边坡稳定产流速率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60%与90%植被覆盖度的稳定产流速率接近。相比裸土坡面,60%,90%植被覆盖度的减流效益分别为59%~75%,58%~77%,表明减流作用的植被临界覆盖度为60%。(3)植被覆盖度为30%,60%时,减沙效益分别达到29%~82%,86%~96%。植被覆盖度在60%以下,当覆盖度增加,减沙作用显著增强,超过此临界覆盖度,即使增加覆盖度,其减沙效益也变化不大。(4)在相同植被覆盖度、坡度和雨强条件下,挖方形成的上边坡总产流量总是高于填方形成的下边坡,而下边坡总产沙量始终高于上边坡,反映出施工便道扰动后,挖方、填方边坡在坡面土壤侵蚀方面的显著差异。[结论]在藏东南施工便道扰动区的水土流失防治中,60%植被恢复率兼具较好的防治效益和经济可行性,且在水土保持措施布设时,挖方边坡更需要“控水”而填方边坡应偏重“阻沙”,只有充分考虑其差异才能在施工便道扰动区达到更好的水土保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流产沙过程 植被覆盖度 减流减沙效益 亚高山森林灌丛 施工便道
下载PDF
弃渣扰动对藏东山地草甸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
4
作者 李亚桐 王冠 +1 位作者 冉心昊 肖辉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113,共9页
[目的]明晰铁路修建中弃渣工程扰动引起的水土流失响应,揭示弃渣堆积前后及其植被恢复对藏东生态脆弱的山地草甸区坡面尺度水土流失的影响。[方法]选取未扰动、轻度扰动、重度扰动、覆土恢复4个类型的坡面,建立原位径流小区,通过人工模... [目的]明晰铁路修建中弃渣工程扰动引起的水土流失响应,揭示弃渣堆积前后及其植被恢复对藏东生态脆弱的山地草甸区坡面尺度水土流失的影响。[方法]选取未扰动、轻度扰动、重度扰动、覆土恢复4个类型的坡面,建立原位径流小区,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开展了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的研究。[结果](1)坡面的溅蚀量随扰动强度的增大而增加,下坡向的溅蚀量为上坡溅蚀量的1.14~2.67倍。(2)轻度扰动坡面、重度扰动坡面和覆土恢复坡面的初始产流时间分别缩短为未扰动坡面的53.8%~66.7%,34.6%~46.7%,86.7%~92.9%。(3)未扰动坡面、轻度扰动坡面、重度扰动坡面和覆土恢复坡面的产流速率分别为44~86,104~147,200~373,46~95 ml/(min·m^(2)),产沙速率分别为0.026~0.055,0.05~0.098,1.034~2.189,0.047~0.077 g/(min·m^(2))。[结论]覆土恢复坡面的水土保持能力较轻度扰动和重度扰动坡面有显著提高,但距未扰动坡面仍有差距,需采取其他植被或工程措施对工程扰动坡面加以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流产沙过程 水土流失 人工模拟降雨 高山草甸 弃渣工程
下载PDF
蔗叶还田对红壤薄土坡耕地坡面侵蚀过程阻控机制研究
5
作者 肖俊波 黄旭升 +3 位作者 王星 莫春梦 裴承敏 王俊明 《广西水利水电》 2024年第4期7-12,21,共7页
基于广西红壤区保护性耕作的实际,在不同甘蔗叶覆盖方式下,对不同蔗叶长度和蔗叶量条件下坡耕地侵蚀过程与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不同蔗叶覆盖特征对坡耕地减流减沙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蔗叶覆盖方式、蔗叶长度和蔗叶覆盖量对坡面减... 基于广西红壤区保护性耕作的实际,在不同甘蔗叶覆盖方式下,对不同蔗叶长度和蔗叶量条件下坡耕地侵蚀过程与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不同蔗叶覆盖特征对坡耕地减流减沙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蔗叶覆盖方式、蔗叶长度和蔗叶覆盖量对坡面减流减沙效益的影响都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P<0.05),对减流减沙效益贡献最大的因素是蔗叶覆盖量。蔗叶表土覆盖条件下减流效果较好,蔗叶混合覆盖条件下减沙效果较好。蔗叶表土覆盖条件下减流减沙比(R_(rs))大小随着蔗叶覆盖量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蔗叶表土覆盖条件下的减沙水代价明显大于蔗叶混合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叶覆盖方式 蔗叶长度 蔗叶覆盖量 侵蚀过程 减流减沙比(R_(rs))
下载PDF
Landslides & Debris Flows Formation from Gravelly Soil Surface Erosion and Particle Losses in Jiangjia Ravine 被引量:3
6
作者 HU Ming-jian PAN Hua-li +2 位作者 WEI Hou-zhen WANG Ren A Yi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3年第6期987-995,共9页
Gravelly soils are made up of gravel, sand, silt and clay. They are widely used i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such as rock-fill dams with clay cores, which are the main researches at present. The strength and mechanical... Gravelly soils are made up of gravel, sand, silt and clay. They are widely used i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such as rock-fill dams with clay cores, which are the main researches at present. The strength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gravelly soils are affected by the content of coarse grain, fine particles, and their adhesive states. These Properties can be verified by laboratory unconsolidated undrained triaxial tests with grain size less than 5 mm and by large scale direct-shear tests with original grain content. Fine particles of the loose gravelly slopes are released under rainfalls, alternated the structure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even affected the slope stability. There are a series of large scale direct-shear tests with different coarse grain contents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fine particles releasing and migration, results showed the strength behavior of the gravelly soils were affected by the coarse grain content (5) and the inflection coarse grain contents. In order to study the erosion features of the gravelly soil slopes on rainfall conditions and the slopes stability alteration, we had carried out one sort of artificial rainfall local and model experiments, the runoff sediment contents were monitored during the experiments. Result showed that the shapes of the slopes surface transformed periodically, runoff sediment contents were divided into five phases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 phenomena, runoff sediment contents maintained downtrend during the rain time and the downtrend was obviouslyinterpreted by one descend belt no matter the rainfall intensity and the slope angels. Particle size analysis released the deposit on the slope surface lost almost all of the clay, most of the silt and sand after the experiments, this meant the fine particles releasing,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process on condition of rainfall resulted in the instability factor of the slopes even induced landslide or debris fl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lly soils Erosion process Particlelosses runoff sediment content JiangJia Ravine
下载PDF
大别山南麓裸地小区径流泥沙过程对降雨特征的响应 被引量:2
7
作者 钟祎珣 张晓明 +3 位作者 高超 王谦 欧阳曙光 陈炳全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2-141,共10页
作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大别山南麓裸地坡面水土流失严重,为探究该区典型裸地坡面径流泥沙对降雨的响应,利用自动化径流泥沙监测设备对裸地径流小区的降雨—径流-泥沙过程进行监测。以2020年全年侵蚀性降雨数据为基础,依据降雨峰... 作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大别山南麓裸地坡面水土流失严重,为探究该区典型裸地坡面径流泥沙对降雨的响应,利用自动化径流泥沙监测设备对裸地径流小区的降雨—径流-泥沙过程进行监测。以2020年全年侵蚀性降雨数据为基础,依据降雨峰值时序划分雨型,分析了4种雨型的累计产流产沙特征和次降雨的径流泥沙特征,并建立了累计产流产沙的最优函数模型。结果表明:(1)大别山南麓降雨事件的I_(30)是影响降雨事件的泥沙量和径流系数的重要因素;前期集中型和中期集中型降雨事件的泥沙量与前48 h内的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2)不同雨型下产流产沙过程有显著差异,但径流泥沙指标的差异不显著。不同雨型下累计产流产沙的最优模型为Logistic模型。(3)不同雨型下,雨强、产流率和产沙率的变化趋势和峰值出现规律存在一致性,也存在产沙产流过程滞后于雨强变化过程的现象,产沙滞后多出现在前期集中型降雨,产流滞后多出现在中期集中型和后期集中型降雨。研究结果揭示了降雨-产流-产沙相互关系,对该区域坡面水土流失防治具有一定的科学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降雨 雨型 径流泥沙过程 自动化监测 裸地径流小区
下载PDF
黄土高原清水河流域降水-径流的响应关系
8
作者 傅彦超 王友胜 +6 位作者 魏天兴 杨志 张晓明 解刚 任宗萍 任正龑 魏小燕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22,共6页
宁夏清水河流域地处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选取清水河流域出口泉眼山水文站及气象站1989—2019年逐日径流和降水数据,并通过Chapman-Maxwell法对清水河流域径流时间序列进行基流分割,并将基流分割的结果应用于径流事件的分离,来探... 宁夏清水河流域地处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选取清水河流域出口泉眼山水文站及气象站1989—2019年逐日径流和降水数据,并通过Chapman-Maxwell法对清水河流域径流时间序列进行基流分割,并将基流分割的结果应用于径流事件的分离,来探究径流事件对降水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宁夏清水河流域降水量、径流量和基流量整体上均呈现上升趋势,经Mann—Kendall检验未发现突变显著的时间点,日降雨量10 mm以下的降水呈现增加趋势,年内降水主要分布在5—9月,占比达81.72%。(2)基于日径流时间序列,在清水河流域近30年间共分离出58次径流事件。在旱季降水总量与降雨强度显著相关,在土壤湿度和流域内水量存储条件的影响下,干旱时期的径流过程对事件前期降水响应较为敏感;在雨季,降水总量和降水强度是径流量的主要影响因素。(3)土壤水分对径流事件特征的影响具有阈值的变化,当前10天降水量未达5 mm时,峰值流量对其响应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径流过程 输沙率 清水河流域 Mann—Kendall检验
下载PDF
坡面调控措施下的水沙输出过程及减流减沙效应研究 被引量:38
9
作者 吴淑芳 吴普特 +1 位作者 宋维秀 卜崇峰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70-875,共6页
为了了解坡面调控措施对其产流、产沙过程的减流减沙效应,通过坡面上方放水冲刷实验,研究不同放水流量下20聚流坑调控措施和裸地坡面产流、产沙过程以及径流携带泥沙的作用机制,运用起流时间、调控度、产流速率、输沙率定性指标阐明了... 为了了解坡面调控措施对其产流、产沙过程的减流减沙效应,通过坡面上方放水冲刷实验,研究不同放水流量下20聚流坑调控措施和裸地坡面产流、产沙过程以及径流携带泥沙的作用机制,运用起流时间、调控度、产流速率、输沙率定性指标阐明了调控坡面减流减沙效应,建立了次降雨输沙模数与径流量之间的水沙关系。本研究提出了"用水减沙比"概念与计算式,定性描述了调控措施拦截的径流量与减少的侵蚀量之间的复杂关系,揭示聚流坑工程措施在调控坡面径流的同时对侵蚀产沙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调控 放水冲刷 水沙输出过程 水沙效应
下载PDF
典型草原大型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水蚀控制效果 被引量:50
10
作者 郭建英 何京丽 +4 位作者 李锦荣 邢恩德 温挨树 刘艳萍 杨改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6-303,共8页
以典型草原区大型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不同治理措施为研究对象,利用标准径流场定位观测设施对不同治理措施植被生长-枯萎期间的次降雨产流产沙过程进行了连续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在边坡植被恢复初期,由于实施治理措施对边坡的强烈扰动,不... 以典型草原区大型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不同治理措施为研究对象,利用标准径流场定位观测设施对不同治理措施植被生长-枯萎期间的次降雨产流产沙过程进行了连续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在边坡植被恢复初期,由于实施治理措施对边坡的强烈扰动,不合理的治理措施导致边坡的土壤侵蚀量大于裸地;当植被盖度大于>35%时,不同治理措施的拦沙、蓄水、入渗能力明显强于裸地;降雨强度与降雨量是边坡产流产沙的主控因子,随着降雨强度和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裸露边坡的土壤侵蚀模数最大,为14 183 t/(km2·a),生态袋一字型布设措施的土壤侵蚀模数最小,为5 179 t/(km2·a);生态袋一字型布设措施的土壤侵蚀模数是裸露边坡的36.5%,是沙地柏+绣线菊灌丛(植被恢复4 a)的81.5%。可见,排土场边坡是一种极强烈侵蚀的人工再塑地貌,对其采用合理的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的治理措施要优于单纯的生物措施,是控制矿区排土场边坡土壤侵蚀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 植被 煤矿 排土场 产流产沙过程
下载PDF
坡长对侵蚀产沙过程影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58
11
作者 孔亚平 张科利 唐克丽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20,24,共5页
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探讨了坡长对侵蚀产沙过程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 ,坡长是影响径流、侵蚀产沙的重要因素 ,径流量与坡长呈线性关系 ,侵蚀量与坡长基本呈指数关系。累积径流量与累积侵蚀产沙量均与降雨历时呈明显的直线关系 ,其... 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探讨了坡长对侵蚀产沙过程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 ,坡长是影响径流、侵蚀产沙的重要因素 ,径流量与坡长呈线性关系 ,侵蚀量与坡长基本呈指数关系。累积径流量与累积侵蚀产沙量均与降雨历时呈明显的直线关系 ,其斜率随坡长的增加而增大。坡长对侵蚀形态的演化也有重要作用 ,在试验条件下 ,0 .72 mm/ min雨强下 2 .5 ,5 ,7.5 ,10 m坡长小区均未发生细沟侵蚀 ;雨强增至 1.14mm / min时 ,10 m小区发生了细沟侵蚀 ;雨强大于 1.14mm / min时 ,7.5 m以上的小区均有细沟侵蚀发生。细沟发育时 ,坡面径流、侵蚀产沙量猛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长 侵蚀产沙过程 径流 土壤侵蚀 含沙量 模拟研究
下载PDF
流域侵蚀产沙过程随尺度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刘纪根 蔡强国 +1 位作者 刘前进 李裕元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13,共7页
寻求不同尺度下侵蚀产沙过程的变化规律和普遍规律,是进行尺度转换的基础。本文以岔巴沟流域及其团山沟径流场实测水文数据为基础,探讨了不同尺度下流域径流过程、侵蚀产沙过程、水沙关系随尺度的变化规律。通过对峁坡、全坡面、毛沟、... 寻求不同尺度下侵蚀产沙过程的变化规律和普遍规律,是进行尺度转换的基础。本文以岔巴沟流域及其团山沟径流场实测水文数据为基础,探讨了不同尺度下流域径流过程、侵蚀产沙过程、水沙关系随尺度的变化规律。通过对峁坡、全坡面、毛沟、支沟、干沟的径流和泥沙分析表明,全坡面将流域径流过程、侵蚀产沙过程、水沙关系有机的区分开为坡面和沟道两种类型的变化过程,而全坡面又对毛沟的径流和泥沙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转换 径流过程 侵蚀产沙 水沙关系
下载PDF
草本植被覆盖对坡面降雨径流侵蚀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88
13
作者 朱冰冰 李占斌 +1 位作者 李鹏 游珍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01-407,共7页
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草本植被覆盖对坡面降雨径流侵蚀的影响,并从径流侵蚀功率和降雨侵蚀力两个方面对比分析了草本植被对坡面侵蚀动力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草本植被覆盖深刻影响降雨侵蚀动力,并最终对坡面径流侵蚀量产生较... 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草本植被覆盖对坡面降雨径流侵蚀的影响,并从径流侵蚀功率和降雨侵蚀力两个方面对比分析了草本植被对坡面侵蚀动力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草本植被覆盖深刻影响降雨侵蚀动力,并最终对坡面径流侵蚀量产生较大的影响。植被覆盖度为0%~60%时,产流产沙量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迅速降低,植被覆盖度>80%时,覆盖度的增加不能引起产流、产沙量的大幅度下降,植被水沙调控作用趋于稳定,确定本研究的临界植被覆盖度为60%~80%;以径流深和洪峰流量模数表示的坡面径流侵蚀功率以及降雨侵蚀力等侵蚀动力指标均与侵蚀产沙量呈正相关关系,但径流侵蚀功率与产沙量具有更强的相关性,说明径流侵蚀功率能更好地模拟侵蚀动力;以径流侵蚀功率/侵蚀量表示植被覆盖度对侵蚀结果的影响,反映了临界植被覆盖度的存在,可以作为评价植被侵蚀动力调控效应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本植被 坡面 降雨径流侵蚀 侵蚀功率 临界覆盖度
下载PDF
黄土坡面径流侵蚀产沙动力过程模拟与研究 被引量:50
14
作者 李鹏 李占斌 郑良勇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4-449,共6页
通过室内模拟冲刷试验系统研究了3°-30°坡度范围内坡面径流的侵蚀动力及产沙特征,分析了坡面径流能耗与径流侵蚀产沙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坡面径流平均流速随坡度和流量的增加而增大,流速与坡度和流量之间存在指数函数关... 通过室内模拟冲刷试验系统研究了3°-30°坡度范围内坡面径流的侵蚀动力及产沙特征,分析了坡面径流能耗与径流侵蚀产沙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坡面径流平均流速随坡度和流量的增加而增大,流速与坡度和流量之间存在指数函数关系,坡度对流速的影响大于流量。在3°-21°坡度范围内,坡面径流单宽能耗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坡度超过21°时,径流能耗随坡度的增加而降低。坡度对侵蚀产沙的影响也有类似的现象,在3°-21°坡度范围内,坡面径流平均单宽输沙率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坡度达到临界极值21°和24°后,坡面径流平均输沙率随坡度增加而减小;在整个试验坡度范围内,径流平均单宽输沙率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流量对坡面径流平均单宽输沙率的影响大于坡度。坡面径流平均单宽输沙率和单宽径流能耗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其临界单宽径流能耗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可蚀性参数随坡度的变化在10.368~30.366的范围变化,试验的土壤可蚀性的平均值为14.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冲刷 能耗 输沙率 黄土坡面 土壤侵蚀 产沙 水动力过程
下载PDF
秸秆覆盖对三峡库区坡面侵蚀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严坤 王玉宽 +2 位作者 徐佩 王丰 刘勤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分析农作物秸秆不同覆盖处理对坡面产流、产沙影响,为三峡库区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优化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利用人工模拟降雨技术,分析了5种不同雨强下不同秸秆覆盖处理的径流、泥沙过程。[结果]坡面覆盖秸秆能推迟坡面初始产流... [目的]分析农作物秸秆不同覆盖处理对坡面产流、产沙影响,为三峡库区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优化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利用人工模拟降雨技术,分析了5种不同雨强下不同秸秆覆盖处理的径流、泥沙过程。[结果]坡面覆盖秸秆能推迟坡面初始产流。在小雨强时,秸秆覆盖推迟初始产流显著,但随着雨强的增加,推迟初始产流的作用降低。在坡面下坡段覆盖秸秆推迟初始产流效果优于在坡面上坡段覆盖秸秆。对于产流产沙而言,在坡面上坡段覆盖秸秆与无覆盖差异不显著,但在坡面下坡段覆盖秸秆时径流模数和侵蚀模数为无覆盖的61.57%~69.1%和14.54%~18.31%,且减少地表径流和泥沙流失效果优于在坡面上坡段覆盖。秸秆覆盖后土壤流失比(SLR)介于0.022~0.611之间,且随着覆盖率的增加而降低,在坡面下坡段覆盖秸秆SLR值在上坡段的1/4。[结论]合理选择农作物秸秆在坡面覆盖的坡位及覆盖度,能有效降低坡面产流与侵蚀产沙,产生较好的水土保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秸秆覆盖 土壤流失比 产流产沙过程 模拟降雨
下载PDF
天然降雨条件下横垄与顺垄坡面产流产沙过程 被引量:15
16
作者 张晶玲 周丽丽 +2 位作者 马仁明 米彩红 许秀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4-119,共6页
试验以天然降雨为侵蚀动力,采用标准径流小区法,对比研究了连续型降雨与间歇型降雨条件下横垄与顺垄玉米径流形成和泥沙迁移规律。结果表明:连续型降雨产流过程形态呈"W"或倒"V"形,产沙形态呈"W"或"... 试验以天然降雨为侵蚀动力,采用标准径流小区法,对比研究了连续型降雨与间歇型降雨条件下横垄与顺垄玉米径流形成和泥沙迁移规律。结果表明:连续型降雨产流过程形态呈"W"或倒"V"形,产沙形态呈"W"或"M"形;顺垄产流与产沙时间长度一致,产流总量和产沙总量分别是横垄的1.66~5.80倍和5.02~5.52倍;顺垄与横垄产流产沙峰值差异显著,仅横垄与雨强存在错峰现象,延后1min。间歇型降雨产流形态为倒"V"形,产沙形态呈倒"V"或"M"形;顺垄产流和产沙总量分别是横垄的1.83倍和2.32倍;首次产流量占总量的70%以上,产沙量占总量的94%~100%,且横垄和顺垄与雨强均存在错峰现象,顺垄产流和产沙量较雨强延后1~4min,横垄延后1min;除首次产流外,其余产流产沙过程时间较短均无错峰现象。天然降雨条件下,横垄与顺垄产流产沙过程较为复杂,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坡地水土流失防治及水土资源管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降雨 产流过程 产沙过程 连续型降雨 间歇型降雨
下载PDF
基于自动监测径流场的秸秆覆盖坡耕地产流产沙过程 被引量:7
17
作者 郑智旗 王树东 +3 位作者 何进 王庆杰 李洪文 路战远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0-164,138,共6页
设计了一个可用于坡面侵蚀过程研究的自动监测径流场,该径流场主要由6个径流小区和1套模拟降雨装置组成。采用德国UGT径流测量装置,实现地表径流的自动采样和记录。用设计的径流场对秸秆覆盖坡耕地的产流产沙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 设计了一个可用于坡面侵蚀过程研究的自动监测径流场,该径流场主要由6个径流小区和1套模拟降雨装置组成。采用德国UGT径流测量装置,实现地表径流的自动采样和记录。用设计的径流场对秸秆覆盖坡耕地的产流产沙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裸露地表,秸秆覆盖能明显降低各径流小区的产流率和产沙率,延缓产流增加趋势,减少产沙总量达54.5%-63.8%。因此,增加坡耕地土壤表面的秸秆覆盖量可有效避免产流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并能减少对土表的冲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小区 模拟降雨 产流产沙过程 坡耕地 秸秆覆盖
下载PDF
黄土高原降雨、径流、产沙相互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8
18
作者 贾绍凤 梁季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42-47,共6页
文章利用黄土高原巴家嘴等七个流域的年降雨、径流和产沙资料,根据Powell和最小二乘法优化原则,采用多种函数形式模拟降雨和径流、径流和产沙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根据残差平方和最小的原则,选择最优的模拟函数。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年降雨... 文章利用黄土高原巴家嘴等七个流域的年降雨、径流和产沙资料,根据Powell和最小二乘法优化原则,采用多种函数形式模拟降雨和径流、径流和产沙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根据残差平方和最小的原则,选择最优的模拟函数。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年降雨和径流之间,年径流和产沙之间都存在着较好的相关关系,并能较好地用线性函数表达,提供了由年降雨量的变化趋势预测年径流和侵蚀产沙变化趋势的一种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降雨 径流 产沙
下载PDF
水库建设对赣江流域水沙情势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胡强 王姣 +1 位作者 刘颖 吴晓彬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共5页
赣江是鄱阳湖流域面积最大、输沙量最大的支流,其水沙变化对鄱阳湖入湖水沙产生重要影响。为研究水库建设对赣江流域水沙情势的影响,采用水沙过程线法、距平累积法和双累计曲线法对流域内的坝上站、吉安站和外洲站3个控制站1953~2017年... 赣江是鄱阳湖流域面积最大、输沙量最大的支流,其水沙变化对鄱阳湖入湖水沙产生重要影响。为研究水库建设对赣江流域水沙情势的影响,采用水沙过程线法、距平累积法和双累计曲线法对流域内的坝上站、吉安站和外洲站3个控制站1953~2017年的径流量和1956~2017年的输沙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截至2018年,赣江流域已建大中型水库132座,累计总库容约94.59亿m^(3)。近年来,流域水库建设进程明显加快,水库数量、总库容均有较大的提升。(2)赣江3个控制站径流量、输沙量年内变化不大,年际变化显著。年径流量序列总体无显著变化,呈现上升和下降交替变化的波动趋势;输沙量呈先增长后减少的趋势,在1990年后更为显著。(3)赣江3个控制站双累积曲线斜率转折点时间段均有大型水库建设和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实施,表明赣江流域水沙特性变化与水库建设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情势 径流量 输沙量 水库建设 水沙过程线法 距平累积法 赣江流域
下载PDF
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坡长因子评价问题 被引量:37
20
作者 孔亚平 张科利 曹龙熹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47,52,共6页
坡长是决定坡面能量沿程变化,影响坡面径流与水流产沙过程的重要地貌因素之一。进行土壤侵蚀预报,建立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离不开对坡长因子的评价。关于坡长的研究从定性描述到作为模型因子的定量考察已经进行的十分深入,但大多是经验性... 坡长是决定坡面能量沿程变化,影响坡面径流与水流产沙过程的重要地貌因素之一。进行土壤侵蚀预报,建立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离不开对坡长因子的评价。关于坡长的研究从定性描述到作为模型因子的定量考察已经进行的十分深入,但大多是经验性的,从物理意义上对坡长因子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尤其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更为欠缺。在总结国内外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土壤侵蚀在坡长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展望,指出在坡长因子评价方面应加强对侵蚀产沙过程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长 土壤侵蚀 水流产沙过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