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2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Fluid Phase Recovery Method in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BZ26-6 Volatile Oil Field in Bohai Sea
1
作者 Zhennan Gao Lei Zhang +2 位作者 Haojun Wu Lei Huang Xiaolong Gong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23年第9期242-251,共10页
BZ26-6 Oilfield is a kind of deep metamorphic rock buried-hill volatile oilfield in Bohai Sea, China. Its early development plan is restricted due to the simultaneous production of oil and gas in large sections of res... BZ26-6 Oilfield is a kind of deep metamorphic rock buried-hill volatile oilfield in Bohai Sea, China. Its early development plan is restricted due to the simultaneous production of oil and gas in large sections of reservoirs, unclear understanding of formation fluid properties and uncertainty of gas-oil interface. Through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phase recovery and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crude oil pha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original formation,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the equilibrium condensate gas fluid are restored and calculated. Through the superimposed phase diagram of volatile oil and condensate gas, BZ26-6 Oilfield is determined to be a volatile oil reservoir with a condensate gas cap, with formation pressure and saturation pressure of 36.1 MPa,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oil-gas phase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the thermodynamic equations and equation of state are jointly u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and the content change curves of each component at different depths are drawn. Combined with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gas-oil interface is determined to be -3726 m above sea level. The fluid phase analysis software, Fluidmodeler, is used to simulate volatile oil degassing and condensate gas separation experiments. In combination with oil and gas production data obtained through the production test, the specific oil recovery index and the specific gas recovery index are determined to be 0.408 m<sup>3</sup>/(MPa·d·m) and 1195 m<sup>3</sup>/(MPa·d·m), respectively. And the reasonable production capacity prediction is conducted on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BZ26-6 Oilfield.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similar complex oil and gas reservo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latile oil Field Phase Fitting fluid Recovery Gas-oil Interface productivity Evaluation
下载PDF
稠油开采中多元热复合流体相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洪毅 黄致新 +3 位作者 唐亮 魏超平 吴光焕 尹小梅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102,共16页
稠油的储量远超常规石油的储量,但因稠油黏度大和密度大的特点而难以开采,高效经济开发稠油已成为石油领域的研究重点。热复合开采技术是目前高效开发稠油油藏的关键技术,其中多元热复合流体的相态特征是稠油油藏开采流程设计与评价的... 稠油的储量远超常规石油的储量,但因稠油黏度大和密度大的特点而难以开采,高效经济开发稠油已成为石油领域的研究重点。热复合开采技术是目前高效开发稠油油藏的关键技术,其中多元热复合流体的相态特征是稠油油藏开采流程设计与评价的关键。为此,从热复合开采技术中的混合气体系和稠油-气体系2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多元热复合流体相态的实验和理论研究现状。对于混合气体系相态,多采用静态法进行实验测试,使用状态方程结合混合规则进行理论预测,CO_(2),N_(2),H_(2)O和CH_(4)等常见气体分子组成的二元体系的相态测试趋于成熟,但缺少多元体系的测试数据与预测模型;对于稠油-气体系相态,总结了一般性实验流程与近年实验结果,提出一种加速油气相平衡的新型实验装置构想,指出目前理论预测在气体种类、注气量、气体扩散模型、二元相互作用系数等方面的不足。进而对多元热复合流体相态研究提出展望,以期促进热复合开采技术进一步的机理研究与参数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复合开采 混合流体 稠油开采 相态特征 热力学性质
下载PDF
旅大特稠油储层新型完井液体系的构建与评价
3
作者 徐涛 李君宝 +2 位作者 李进 贾立新 张帅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921-924,共4页
旅大A油田是一个埋藏浅、油质稠、储量大的典型重质特超稠油油藏,热采开发是其有效的开发方式。稠油油藏在储层物性、流体性质及开采工艺方面与常规油藏存在较大差异,现有常规水基完井液体系无法满足需求。针对该油田稠油热采工艺,充分... 旅大A油田是一个埋藏浅、油质稠、储量大的典型重质特超稠油油藏,热采开发是其有效的开发方式。稠油油藏在储层物性、流体性质及开采工艺方面与常规油藏存在较大差异,现有常规水基完井液体系无法满足需求。针对该油田稠油热采工艺,充分考虑稠油油藏储层特性、稠油预防乳化增稠和降黏促排的新需求,开展新型完井液体系的构建。通过抑制性、降黏助排性、配伍性及热采高温环境下储层保护效果的评价,建立起适用于稠油的新型有机胺完井液体系。该体系在提升稠油热采井开发储层保护效果的同时,降低完井液综合成本,为渤海油田稠油开发提质增效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井液 稠油油藏 热采 储层保护
下载PDF
植物精油对蛋鸡生产性能、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干 陶春卫 +4 位作者 苏皓瑀 李伟 唐廷彬 魏全意 刘春海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55,共4页
试验旨在研究植物精油对蛋鸡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免疫指标、肠道发育及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430日龄金粉一号蛋鸡16万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6万只鸡。CO组饲喂基础饲粮,EO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0 g/t植物精油。试验... 试验旨在研究植物精油对蛋鸡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免疫指标、肠道发育及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430日龄金粉一号蛋鸡16万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6万只鸡。CO组饲喂基础饲粮,EO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0 g/t植物精油。试验期40 d。结果显示,植物精油可以提高蛋合格率,降低料蛋比,显著提高蛋鸡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A含量(P<0.05)。植物精油降低了蛋鸡的小肠绒腺比,提高了肠道中乳酸杆菌数量,显著降低了肠道中产气荚膜梭菌数量(P<0.05)。研究表明,在饲粮中添加植物精油可以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和免疫力,促进肠道形态发育,降低有害菌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油 蛋鸡 生产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免疫指标
下载PDF
页岩油富集可动性地球化学评价参数探讨——以威利斯顿盆地Bakken组和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页岩为例
5
作者 刘惠民 包友书 +5 位作者 黎茂稳 李政 吴连波 朱日房 王大洋 王鑫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2-636,共15页
地球化学参数是页岩油富集可动性评价的重要指标。通过矿物/页岩抽提残渣混油/烷烃热解实验,以及产油页岩有机试剂抽提前、后热解参数对比正演模拟,剖析威利斯顿盆地Bakken组和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产油页岩的实例,分析页... 地球化学参数是页岩油富集可动性评价的重要指标。通过矿物/页岩抽提残渣混油/烷烃热解实验,以及产油页岩有机试剂抽提前、后热解参数对比正演模拟,剖析威利斯顿盆地Bakken组和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产油页岩的实例,分析页岩油富集特征与地球化学参数响应,研究评价页岩油富集可动性的含油饱和度指数(OSI)及烃产率指数(PI)下限值。研究表明:页岩中的油在常规热解过程中,除了热解游离烃量(S1)之外,也对热解裂解烃量(S2)有贡献,影响了S2曲线的峰型及热解烃峰值温度(T_(max))。页岩内由于原油富集,造成页岩热解参数呈现出异常高OSI和PI值、异常低T_(max)值,OSI值、PI值及T_(max)值之间具有协同变化的关系。富含油的贫有机质页岩的热解参数异常较为明显,富有机质页岩在总有机碳含量(TOC)达到特定值后OSI和PI值趋于稳定。这些页岩由于液-固相互作用影响了烃类可动性下限值。威利斯顿盆地Bakken组1口井和济阳坳陷沙河街组3口井系统解剖结果表明,这些井页岩油富集可动性的OSI下限值为50~75 mg/g,对应PI下限值为0.12~0.20,页岩油富集可动性的OSI下限与页岩岩性和原油性质密切相关,富碳酸盐页岩具有较低的OSI下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饱和度指数 烃产率指数 页岩油可动性 Bakken组 威利斯顿盆地 沙河街组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渤海稠油油田热化学复合吞吐增效技术研究与应用
6
作者 姜维东 罗少锋 +2 位作者 张伟 孙玉豹 王少华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48,共8页
针对渤海稠油油田在生产稠油井存在的原油黏度大、胶质沥青质沉积造成储层有机堵塞严重、产量递减快、边底水突进、含水上升快等问题,通过室内实验研究分析、物理模拟与参数优化开展了海上热化学复合吞吐增效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随温度... 针对渤海稠油油田在生产稠油井存在的原油黏度大、胶质沥青质沉积造成储层有机堵塞严重、产量递减快、边底水突进、含水上升快等问题,通过室内实验研究分析、物理模拟与参数优化开展了海上热化学复合吞吐增效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胶质、沥青质扩散系数增大,石英石表面对重质组分的吸附能力减弱,有助于胶质沥青质解离;热气化学复合解堵后,岩心水测渗透率均可恢复到初始岩心水测渗透率的60%~70%;热(80℃)+气(溶解)作用下,与50℃脱气油相比可使原油黏度降低约80%;在热和化学剂作用下,原油形成低黏水包油乳状液,稠油黏度由2000 mPa·s降低至30 mPa·s,降黏率为98.5%;稠油相渗曲线测试实验(100℃)结果显示,化学剂注入后使稠油相渗曲线等渗点右移,两相共渗区域增大,油相渗透率变大,水相渗透率降低,残余油饱和度降低,开发效果改善;在热水驱过程中,注入泡沫堵调后,高渗填砂管和低渗填砂管采收率均有明显提高,低渗管采收率提高约11个百分点,高渗管采收率提高约8个百分点。模拟吞吐实验结果表明:在热+化学+气协同作用下,可至少降低含水20%~30%,采油指数由0.90 mL/(min·MPa)提高至1.95 mL/(min·MPa),可显著改善低产稠油井的开发效果。热化学复合吞吐增效技术已在渤海稠油油田现场取得成功试验,措施井含水最高降低73.4个百分点,有效期150天,平均日产油较措施前提高2.9倍,有效期内累增油4300 m^(3),为渤海稠油冷采井增储上产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稠油油田 热化学复合吞吐增效 采油指数 稠油冷采
下载PDF
浅薄层特超稠油油藏冷热交替开采技术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兆祥 张仲平 +2 位作者 郑万刚 殷方好 佟彤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10,共8页
针对浅薄层特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初期面临的油层厚度薄、原油黏度高、蒸汽热损失大、吞吐有效期短等问题,提出了冷热交替大周期吞吐开发模式,有效改善开发效果。为此开展了浅薄层特超稠油油藏冷热交替开采三维物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 针对浅薄层特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初期面临的油层厚度薄、原油黏度高、蒸汽热损失大、吞吐有效期短等问题,提出了冷热交替大周期吞吐开发模式,有效改善开发效果。为此开展了浅薄层特超稠油油藏冷热交替开采三维物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受顶底盖层热损失影响,蒸汽吞吐温度下降迅速,峰值产量较高,但单周期生产时间较短,约100 min;降黏吞吐可以降低吞吐井附近含油饱和度,提高产油速度,降低含水率,延长吞吐周期50 min以上;提高温度可以增强降黏剂的降黏效果,第二周期开始冷热交替改善效果优于第一周期,其生产时间延长60 min,含水率降低45%,周期采出程度提高1.7%。利用数值模拟方法优化了冷热交替的注入参数,建立了该技术的政策界限:最佳转冷热交替的时机为2~3周期,注入强度为0.02 t/m;适用的油层厚度小于8 m,原油黏度小于200000 mPa•s,含油饱和度大于0.6,渗透率大于1000 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热交替 浅薄层 特超稠油 物理模拟 生产时间
下载PDF
基于联产工艺的橙皮精油气相色谱-质谱指纹图谱的构建及成分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许蓉蓉 黄婞焱 莫家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4期188-194,共7页
目的构建果胶精油联产工艺获得的橙皮精油的指纹图谱,并进行成分分析。方法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采集20批次橙皮精油样品的总离子流图(total ions current,TIC),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寻找共有峰并建立对照指... 目的构建果胶精油联产工艺获得的橙皮精油的指纹图谱,并进行成分分析。方法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采集20批次橙皮精油样品的总离子流图(total ions current,TIC),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寻找共有峰并建立对照指纹图谱,采用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谱库检索结合保留指数技术对共有峰进行成分鉴定,运用SPSS 29.0软件对共有峰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指纹图谱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等方法学考察符合要求,所有样品TIC图相似度均大于0.998,提炼出9个共有峰,经过质谱鉴定,在共有峰中,D-柠檬烯相对含量最高,占82.77%,其次为月桂烯、烩烯、右旋α-蒎烯等,依次占比8.79%、3.62%、3.27%;经主成分分析,前两个主成分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7.4%,微量成分烩烯和3-蒈烯对主成分因子的贡献最大。结论对由果胶精油联产工艺获得的橙皮精油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指纹图谱,探明其共性化合物成分及影响力,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胶精油联产工艺 橙皮精油 气相色谱-质谱法 指纹图谱 保留指数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缝洞型油藏高压扩容注入动态模型及敏感性分析
9
作者 张如杰 陈利新 +4 位作者 乐平 肖云 王霞 吕远 杨文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0-469,共10页
高压扩容注水是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方式之一。针对高压扩容注水注采过程认识不清的问题,提出了3类高压扩容注水模式,基于高压扩容注入动态模型,模拟不同敏感性参数对高压扩容注水和生产过程的影响,并结合哈拉哈塘缝洞型油藏矿... 高压扩容注水是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方式之一。针对高压扩容注水注采过程认识不清的问题,提出了3类高压扩容注水模式,基于高压扩容注入动态模型,模拟不同敏感性参数对高压扩容注水和生产过程的影响,并结合哈拉哈塘缝洞型油藏矿场实例,分析了3类高压扩容注水模式。结果表明:高压扩容注水有远端低能型、渗流屏障型和近端小储集体型3类模式,3类高压扩容注水模式均可有效动用远端储集体,提高采出程度,渗流屏障型增油效果最优;近端储集体大小影响注水指示曲线拐点出现时间,远端储集体大小影响注水指示曲线出现拐点后的注水难易程度;注水过程的交换指数大于生产过程的交换指数,表明高压扩容注水有效;裂缝闭合压力越小,应力敏感系数越小,注水指示曲线出现拐点越早,累计产液量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拉哈塘油田 缝洞型油藏 高压扩容注水 注采动态 注水模式 敏感性 流体交换指数
下载PDF
基于测井曲线考虑纵向级差的海上重质油油藏产能预测新方法
10
作者 冯沙沙 王坤 +2 位作者 谢明英 李黎 王丹翎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6-142,共7页
针对重质油油藏定向井多层合采的设计产能与实际误差较大的问题,以南海东部PY10-2油田为例,开展了重质油油藏渗流特征合理表征研究,为更精细表征该类油藏纵向强非均质性,基于测井曲线考虑纵向级差,建立了综合考虑重质油幂律流体、纵向... 针对重质油油藏定向井多层合采的设计产能与实际误差较大的问题,以南海东部PY10-2油田为例,开展了重质油油藏渗流特征合理表征研究,为更精细表征该类油藏纵向强非均质性,基于测井曲线考虑纵向级差,建立了综合考虑重质油幂律流体、纵向非均质性、启动压力和应力敏感多因素影响的产能模型及评价方法,在实际油田产能评价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与传统方法相比预测精度得到较大提高,预测的产能平均误差小于10.0%;随幂律指数减小,定向井产能将会降低;井底流压降低,幂律指数对产能的影响程度增大;定向井生产压差增大,采油指数增幅减小。该研究对于海上同类油藏合理产能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质油油藏 定向井 纵向级差 幂律流体 产能评价
下载PDF
生物质固体阻燃浮力材料的合成与阻燃性能研究
11
作者 栾国华 吴一鹏 +1 位作者 李鑫 吴韬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2-166,共5页
为了解决油品储运过程中所用的固体阻燃浮力材料存在的环保和阻燃性能不理想等问题,以空心玻璃微珠为基体、微晶纤维素为炭源、植酸溶液为酸源和气源,合成了一种新型环保无毒的生物质阻燃浮力材料,并对材料形貌、极限氧指数、密度、体... 为了解决油品储运过程中所用的固体阻燃浮力材料存在的环保和阻燃性能不理想等问题,以空心玻璃微珠为基体、微晶纤维素为炭源、植酸溶液为酸源和气源,合成了一种新型环保无毒的生物质阻燃浮力材料,并对材料形貌、极限氧指数、密度、体积电阻率、机械强度、隔热及抑制油品挥发等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材料的极限氧指数为53%,最低密度为0.469 g/cm^(3),体积电阻率为2.178×10^(7)Ω·m,抗压强度为512 kPa,油品挥发抑制率为97%。该生物质材料具有阻燃性能优异、机械强度高、抑制油品挥发性能良好、可降解等特点,可满足油品储运过程中阻燃防护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阻燃性能 极限氧指数 电阻率 抑制油品挥发
下载PDF
稠油非牛顿渗流规律及挖潜策略研究
12
作者 邓景夫 田博 +2 位作者 吴晓慧 高岳 刘建国 《天然气与石油》 2024年第3期86-92,共7页
稠油因其高黏度特性,导致水驱过程中在多孔介质中流动表现为非牛顿流体渗流规律。为理清稠油启动压力梯度和黏度变化及对渗流特征和水驱规律的影响,利用原油地层黏度24~452 mPa·s、平均150 mPa·s的S油田稠油流变性实验数据,... 稠油因其高黏度特性,导致水驱过程中在多孔介质中流动表现为非牛顿流体渗流规律。为理清稠油启动压力梯度和黏度变化及对渗流特征和水驱规律的影响,利用原油地层黏度24~452 mPa·s、平均150 mPa·s的S油田稠油流变性实验数据,确定了稠油启动压力梯度与油相流度的关系和稠油黏度与驱替压力梯度关系,并建立了考虑非牛顿渗流规律的渗流数学模型,对S油田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当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变黏度的非牛顿渗流规律,水驱波及面积缩小,非活塞现象加剧;水平井的驱替压力梯度大,能够有效克服启动压力并且降低原油黏度,波及范围明显大于定向井波及范围。在数值模拟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稠油非牛顿渗流特征、不同黏度下的定向井、水平井动用范围图版。以此为指导优化了侧钻井,产量由25 m^(3)/d增加到70 m^(3)/d,含水率由88%降低到4%,效果良好。研究成果对稠油油田调整挖潜工作具有较好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非牛顿流体 启动压力 变黏度 动用范围
下载PDF
考虑启动压力的非牛顿幂律流体产能计算新方法
13
作者 刘超 陈存良 赵汉卿 《油气井测试》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针对现有稠油油藏非牛顿幂律流体的产能计算方法缺乏实用性的问题,基于非牛顿幂律流体的产能公式,考虑非牛顿幂律流体特性和启动压力梯度,建立了稠油油藏产能计算新方法。根据幂律流体径向稳定渗流模型建立定向井产量模型,结合Joshi水... 针对现有稠油油藏非牛顿幂律流体的产能计算方法缺乏实用性的问题,基于非牛顿幂律流体的产能公式,考虑非牛顿幂律流体特性和启动压力梯度,建立了稠油油藏产能计算新方法。根据幂律流体径向稳定渗流模型建立定向井产量模型,结合Joshi水平井产能公式,利用儒柯夫斯基变换将平面椭圆流变换为平面径向流,并根据水电相似原理的等值渗流阻力法,推导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非牛顿幂律流体的水平井产能新公式。矿场应用表明,新方法计算结果与现场实际生产结果对比,误差均小于10%,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满足生产需求,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新方法为同类型油藏的产能评价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非牛顿幂律流体 水平井 产能公式 启动压力 平面径向流
下载PDF
多元正向参数覆盖面积评价模型的建立及其在油气藏流体相识别中的应用
14
作者 景社 王雷 +3 位作者 于冬冬 袁胜斌 韩学彪 曹英权 《录井工程》 2024年第2期57-64,共8页
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油气藏流体类型比较复杂,结合PVT相态分析结果,储层流体以凝析气、挥发性油为主,在录测井资料响应特征上无明显差异,为井场随钻快速识别油气藏流体相带来困难。而油气藏流体相是产能评价、储量规模落实及开发方案制... 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油气藏流体类型比较复杂,结合PVT相态分析结果,储层流体以凝析气、挥发性油为主,在录测井资料响应特征上无明显差异,为井场随钻快速识别油气藏流体相带来困难。而油气藏流体相是产能评价、储量规模落实及开发方案制定的关键物性参数,传统的流体相识别方法主要是通过井下PVT取样分析获得,成本较高且存在作业风险。通过调研前人研究成果,将平湖斜坡带积累的4口井18层的PVT分析数据和算法相结合,首先利用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PPMCC)对9种正向参数进行线性相关性分析,优选5种强相关性参数作为雷达图射线参数,建立了平湖斜坡带雷达图流体相图板,然后以油气藏流体气油比、密度为因变量,以雷达图5项正向参数覆盖面积为自变量,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多参数气油比、密度预测模型,明确雷达图正向参数覆盖面积与油气藏气油比、密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基于PPMCC数据分析,优选C_(2)/C_(3)、(C_(1)+C_(2))/(C_(3)+C_(4)+C_(5))、C_(2)/(C_(3)+C_(4))、C_(1)/C_(3)、(C_(1)+C_(2)+C_(3))/(C_(4)+C_(5))共5项参数构成雷达图,从几何模型出发建立多参数气油比、密度预测模型。通过在5口井14层的验证应用,气油比的平均预测误差为11.55%,密度的平均预测误差为4.71%,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可实现对油气藏类型快速、精确划分,应用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向参数覆盖面积法 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 雷达图 油气藏流体相 气油比 密度 西湖凹陷
下载PDF
Completion and stimulation trends in North American unconventional plays and resulting impact on well productivity 被引量:3
15
作者 Roman Galchenko Qing Liu +5 位作者 Yan Gao Yu Liu David He Josh Zhang Huailiang Liu Xiaohua Ke 《钻探工程》 2021年第10期1-12,共12页
过去十年,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在全球范围内大幅扩张。水平钻井和多级水力压裂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使得超长水平井成为可能。同时,因为压裂强度不断增加,作业者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储层接触面积和对储层的改造体积(SRV)。然而,完井... 过去十年,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在全球范围内大幅扩张。水平钻井和多级水力压裂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使得超长水平井成为可能。同时,因为压裂强度不断增加,作业者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储层接触面积和对储层的改造体积(SRV)。然而,完井优化方面的挑战仍然存在,作业者持续不断地尝试和试验各种完井与增产参数组合,以确保非常规油气藏开发的经济可行性。优选最佳的完井与增产参数组合是一项非常关键的任务,应结合油气田的具体储层特征进行优化。本文总结了2014—2020年间北美9个主要非常规油气藏的压裂增产趋势,包括Marcellus,Haynesville,Barnett,Utica,Bone Spring,Bakken,Wolfcamp Midland,Eagle Ford,Scoop/Stack。分析了各油气田几个关键的完井和增产参数的整体趋势,同时还评估了单个参数(如水平段压裂长度、支撑剂强度、段间距等)对井产能的影响。然后对比分析相应的初始井产量(90天平均初始产量),评估各个参数对产能的影响,从而确定每个完井参数的最佳范围,以实现产能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多级完井 增产趋势 井产能 水平段长度 支撑剂强度 用液强度 段间距 井间距 非常规油气 北美
下载PDF
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聚集度表征方法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晨云 窦松江 +4 位作者 窦煜 柳朝阳 黄博 王振宇 李刚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90-695,共6页
剩余油聚集度是评价高含水期油藏开发效果及开发潜力的重要指标。通过剩余油储量丰度,确定油藏优势储量区;利用单块面积、分布密度和形状指数,通过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最终形成剩余油聚集度的表征。研究表明,对于一个稳定开发的油藏... 剩余油聚集度是评价高含水期油藏开发效果及开发潜力的重要指标。通过剩余油储量丰度,确定油藏优势储量区;利用单块面积、分布密度和形状指数,通过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最终形成剩余油聚集度的表征。研究表明,对于一个稳定开发的油藏,开发过程中剩余油的离散与聚集可分为一次离散阶段、迅速分离阶段、波动聚集与离散阶段和二次离散阶段。利用表征指标对大港油田港东开发区二区七断块Nm3-4-1小层进行评价,该小层剩余油聚集度随着开发的进行稳步下降,现阶段由于注采结构和井网调整,剩余油聚集度开始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期 熵权法 剩余油聚集度 剩余油团块属性 形状指数 注采井网 分布密度 采收率
下载PDF
巴彦油田试油测试关键技术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鹏 王潇祎 +3 位作者 范俊强 李岗新 邢晓光 刘天奇 《油气井测试》 2023年第3期27-30,共4页
巴彦油田勘探开发已进入全新阶段,深井、高温高压井持续增多,岩性、油藏越来越复杂,试油测试难点突出,主要表现为原油凝固点高、储层埋藏较深、温度压力较高、地层易出砂、压差与高产矛盾突出等问题。针对试油测试难点,开展了试油测试... 巴彦油田勘探开发已进入全新阶段,深井、高温高压井持续增多,岩性、油藏越来越复杂,试油测试难点突出,主要表现为原油凝固点高、储层埋藏较深、温度压力较高、地层易出砂、压差与高产矛盾突出等问题。针对试油测试难点,开展了试油测试关键技术研究,包括:高凝油射流泵高效排液技术,深井STV测试一体化技术,储层临界出砂压差预测技术,高凝油PVT高压物性取样技术,选层试采完井管柱投产技术等,这些技术的综合运用,可较好满足巴彦油田深井试油测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彦油田 高温高压井 高凝油 排液 出砂 PVT取样 选层试采
下载PDF
油基钻井液高温乳化剂连续化生产装置研究
18
作者 陈缘博 刘雪婧 +2 位作者 刘刚 王苏南 刘雯 《盐科学与化工》 CAS 2023年第3期28-33,共6页
为降低安全风险和生产成本,以油基钻井液高温乳化剂室内合成工艺参数为基础,将微通道反应精馏原理与降膜蒸发技术耦合设计了一套高温乳化剂连续化生产装置,考察了出料温度、停留时间和真空度等参数对产物转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 为降低安全风险和生产成本,以油基钻井液高温乳化剂室内合成工艺参数为基础,将微通道反应精馏原理与降膜蒸发技术耦合设计了一套高温乳化剂连续化生产装置,考察了出料温度、停留时间和真空度等参数对产物转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釜式间歇生产过程,采用本套连续化生产装置进行高温乳化剂的生产,可以使吨产品的生产时间由240 min降到60 min,电耗由800 kW·h降低到180 kW·h。此外,采用该套装置生产的乳化剂与釜式生产装置生产的乳化剂理化性能相当,配制的钻井液具有良好的体系稳定性,高温高压滤失量低于3 mL。连续化装置可用于高温乳化剂的生产,其高效、低成本特点为油基钻井液高温乳化剂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化生产 油基钻井液 高温乳化剂 反应精馏 降膜蒸发
下载PDF
烘烤对亚麻籽油理化品质、化学组成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东 段晓亮 +1 位作者 王少甲 曹雁平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5-113,共9页
亚麻籽油因较高的营养价值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然而,热加工对亚麻籽油品质的影响仍有待阐明。利用热空气对亚麻籽进行烘烤,研究不同烘烤条件对亚麻籽油理化品质(酸价、过氧化值、色泽)、化学组成(共轭二烯、共轭三烯、类胡萝卜素、生育... 亚麻籽油因较高的营养价值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然而,热加工对亚麻籽油品质的影响仍有待阐明。利用热空气对亚麻籽进行烘烤,研究不同烘烤条件对亚麻籽油理化品质(酸价、过氧化值、色泽)、化学组成(共轭二烯、共轭三烯、类胡萝卜素、生育酚、总酚、美拉德反应产物、脂肪酸组成)以及氧化稳定指数、DPPH、ABTS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烘烤程度增加,亚麻籽油酸价从0.12 mg KOH/100 g增加至1.79 mg KOH/100 g;过氧化值、共轭二烯先增加后减少;类胡萝卜素、总酚、美拉德反应产物、共轭三烯、氧化稳定指数、DPPH以及ABTS均增加,α-亚麻酸含量随烘烤程度增加略微减少。适度烘烤明显改善了亚麻籽油的品质。本研究结果为亚麻籽及亚麻籽油加工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油 热风烘烤 脂肪酸组成 美拉德反应产物 氧化稳定指数
下载PDF
压裂直井产量公式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传亮 庞彦明 +4 位作者 周永炳 战剑飞 臧伟 陆慧敏 朱苏阳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83-689,共7页
油井压裂后,流体在地层中的流动不再是简单的线性流或径向流,流场变得复杂,无法直接运用解析方法求解。为了求解压裂直井的产量公式,将地层中的复杂流场进行了分解,划分成外区径向流、中间线性流和裂缝线性流3个简单流形;对简单流形分... 油井压裂后,流体在地层中的流动不再是简单的线性流或径向流,流场变得复杂,无法直接运用解析方法求解。为了求解压裂直井的产量公式,将地层中的复杂流场进行了分解,划分成外区径向流、中间线性流和裂缝线性流3个简单流形;对简单流形分别进行求解,并采用水电相似原理和等值渗流阻力法,解析求解得到压裂直井的产量公式。该公式不仅可以计算和预测油井产量,还可以确定压裂裂缝的长度及压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 油井 产量 表皮因子 线性流 径向流 水电相似原理 等值渗流阻力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