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0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gnificance of 125I radioactive seed implantation on 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and 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 during treatment of oral cancer 被引量:4
1
作者 Gang Xue Yao Feng Jia-Bin Li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0年第5期874-886,共13页
BACKGROUND Oral cancer(OC)is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t tumor in the oral cavity,and is mainly seen in middle-aged and elderly men.At present,OC is mainly treated clinically by surgery or combined with radiotherapy and... BACKGROUND Oral cancer(OC)is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t tumor in the oral cavity,and is mainly seen in middle-aged and elderly men.At present,OC is mainly treated clinically by surgery or combined with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but recently,more and more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stress trauma caused by surgery and the side effects of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seriously affect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AIM To determine the significance of 125I radioactive seed implantation on 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1(GDF11)and 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during treatment of OC.METHODS A total of 184 OC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musi University from May 2015 to May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for prospective analysis.Of these patients,89 who received 125I radioactive seed implantation therapy were regarded as the research group(RG)and 95 patients who received surgical treatment were regarded as the control group(CG).The clinical efficacy,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changes in GDF11 and PD-1 before treatment(T0),2 wk after treatment(T1),4 wk after treatment(T2)and 6 wk after treatment(T3)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efficacy and recurrence rate in the RG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G(P<0.05),whil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survival rate were not different.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GDF11 and PD-1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T0 and T1,but these factors were lower in the RG than in the CG at T2 and T3(P<0.05).Using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curve analysis,GDF11 and PD-1 had good predictive value for efficacy and recurrence(P<0.001).CONCLUSION 125I radioactive seed implantation has clinical efficacy and can reduce the recurrence rate in patients with OC.This therapy has marked potential in clinical application.The detection of GDF11 and PD-1 in patients during treatment showed good predictive value for treatment efficacy and recurrence in OC patients,and may be potential targets for future OC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 radioactive seeds Oral cancer 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1 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 Prognosis RECURRENCE
下载PDF
Combination of carboxyamidotriazole and 1-Methyl-L-tryptophan has synergistic inhibtory effects on programmed death 1 expression
2
作者 Jing SHI Lei GUO +1 位作者 De-chang ZHANG Cai-ying YE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68-969,共2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whether the IDO1 inhibitor 1-methyl-L-tryptophan(1-MT)combine calcium influx inhibitor carboxyamidotriazole(CAI)could further enhance the suppression of programmed death 1(PD-1)in CD8^+T cells an... OBJECTIVE To evaluate whether the IDO1 inhibitor 1-methyl-L-tryptophan(1-MT)combine calcium influx inhibitor carboxyamidotriazole(CAI)could further enhance the suppression of programmed death 1(PD-1)in CD8^+T cells and investigat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combined use.METHODS CD8^+T cells were isolated from normal mice spleen by negative selection using magnetic cell separation.The isolated CD8^+T cells were cultured in RPMI 1640 medium containing 10%FBS and 100 U·mL^(-1)IL-2 and activated by the addition of anti-CD3 and anti-CD28(1 g·L^(-1) each mabs).CD8^+T cells were pretreated for 48 h with drug and the fluo-3 as a marker of intracellular calcium concentration was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The calcineurin(Ca N)levels were assayed with ELISA in CD8^+T cells after 48 h incubation with 10μm CAI.The nuclear translocations of NFAT and AHR were detected by immunofluorescent staining after 48 h of drug treatment.The expression of PD-1 in CD8^+T cells was analyzed by flow cytometry.RESULTS Intracellular fluorescent intensity was markedly debase due to CAI treatment(P<0.01).Meanwhile,the changes of CaN content had a resembled correlation(P<0.01).Immunofluorescence experiment showed that after combination therapy the transfer of NFAT and AHR in nuclear substantially reduced.Flow cytometry revealed that after the combination cause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PD-1 expression in CD8^+T cells.CONCLUSION CAI and 1-MT could inhibit markedly the expression of PD-1 in CD8^+T cells by inhibiting the nuclear translocation of NFAT and AHR,respectively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hem has synergetic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XYAMIDOTRIAZOLE indoleamine 2 3-dioxygenase 1 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 cells 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programmed death 1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PD-1联合胃泌素三项检测在早期胃癌中的应用及预后价值
3
作者 王卫卫 邢文韬 +4 位作者 张爱青 苏振华 王辉 郝世梦 魏思忱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8期2742-2745,2750,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联合胃泌素三项检测在早期胃癌中的应用及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8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早期胃癌组;另取同期胃部良性疾病与体...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联合胃泌素三项检测在早期胃癌中的应用及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8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早期胃癌组;另取同期胃部良性疾病与体检证实健康者各50例,分别纳入胃部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检测早期胃癌组、胃部良性疾病组治疗前及对照组体检当天的外周血PD-1含量,同时检测VEGF、血清胃功能三项[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含量,评估各指标联合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早期胃癌患者均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以复发为随访终点事件,复发患者纳入复发组,未复发患者纳入未复发组,比较2组资料,重点分析VEGF、PD-1、胃泌素三项与预后的关系。结果3组VEGF、PD-1、G-17比较,早期胃癌组>胃良性疾病组>对照组,3组PG-Ⅰ水平比较,早期胃癌组<胃良性疾病组<对照组(P<0.05),3组PG-Ⅱ比较,对照组低于其他2组,但其他2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EGF、PD-1、G-17、PG-Ⅰ单独诊断胃癌的AUC均>0.70,均有一定诊断价值,PG-Ⅱ诊断胃癌的AUC<0.7,诊断价值较差,联合诊断的AUC为0.968,诊断价值最高。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随访12个月,复发15例,复发率为12.50%。复发组入院时血清VEGF、PD-1、G-17、PG-Ⅰ水平高于未复发组,PG-Ⅱ水平低于未复发组,术后各时点VEGF、PD-1、G-17、PG-Ⅰ水平均较术前逐渐降低,PG-Ⅱ逐渐升高(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血清VEGF、PD-1、G-17、PG-Ⅰ、PG-Ⅱ异常表达均与早期胃癌患者术后复发有关,其中VEGF、PD-1、G-17、PG-Ⅱ为危险因素,PG-Ⅰ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血清VEGF、PD-1及胃泌素三项均在早期胃癌患者中呈异常表达,可用于早期胃癌的诊断,其异常表达也可能是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程序性死亡受体1 胃泌素三项 复发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程序性死亡受体-1联合胃功能三项对早期胃癌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
4
作者 王卫卫 邢文韬 +4 位作者 张爱青 苏振华 王辉 郝世梦 魏思忱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663-1667,1672,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联合胃功能三项对早期胃癌(EGC)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EGC患者167例为EGC组,对术中的胃癌及癌旁组织进行收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比较VEGF、PD-1阳性表达情况。另选...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联合胃功能三项对早期胃癌(EGC)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EGC患者167例为EGC组,对术中的胃癌及癌旁组织进行收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比较VEGF、PD-1阳性表达情况。另选取本院同期体检健康者74例为对照组,比较EGC组与对照组胃功能三项[胃蛋白原Ⅰ(PGⅠ)、胃蛋白原Ⅱ(PGⅡ)和胃泌素17(G17)]水平。所有患者均进行为期3年随访,根据是否病死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临床病理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EGC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earson法分析各指标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VEGF、PD-1联合胃功能三项检测在EGC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EGC组患者癌旁组织VEGF、PD-1阳性表达率低于胃癌组织(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EGC组PGⅠ水平降低,PGⅡ、G17水平升高(均P<0.05)。根据随访结果,预后不良组59例,预后良好组108例。预后不良组患者VEGF和PD-1阳性表达率以及PGⅡ、G17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中高分化占比和PGⅠ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低PGⅠ水平、高VEGF和PD-1阳性表达率、低分化、高PGⅡ和G17水平是EGC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VEGF、PD-1、PGⅡ、G17水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GⅠ水平与分化程度呈正相关(均P<0.05)。VEGF、PD-1联合胃功能三项检测对EGC患者均有一定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价值,联合检测的价值更高(均P<0.05)。结论:VEGF、PD-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两者联合胃功能三项对EGC的诊断和预后评估均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程序性死亡受体-1 胃功能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PD1/PD-L1、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赖氨酰氧化酶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膀胱癌预后的关系
5
作者 熊星 贾灵华 +3 位作者 包佑根 吴萌 曾繁辉 黄余 《江西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244-248,共5页
目的探讨膀胱癌组织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赖氨酰氧化酶(LOX)的表达水平及其表达差异与膀胱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江西省人民... 目的探讨膀胱癌组织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赖氨酰氧化酶(LOX)的表达水平及其表达差异与膀胱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江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膀胱癌患者的癌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并记录患者的复发和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PD1、PD-L1、NE、LOX的表达情况,分析PD1、PD-L1、NE、LOX与患者的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D1在肿瘤相关免疫细胞中存在表达(46/56);TNM分期T2-T3期、高级别肿瘤和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D1和PDL-1的表达阳性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与PD1、PDL-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LOX与PD-L1、PDL-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PD1阳性表达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58.70%(27/46),PD-L1阳性表达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43.48%(10/23),不同PD1、PD-L1表达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癌组织中PD1、PD-L1表达增加可作为膀胱癌患者潜在的预后预测指标,有助于筛选术后复发的高危患者,并为膀胱癌的免疫学治疗提供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因子
下载PDF
自然杀伤细胞2组成员A、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表达检测对PD-L1阻断免疫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反应性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赵刚刚 张鸿毅 +3 位作者 肖克兵 杨辉 李子峰 赵华才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52-256,共5页
目的:探究自然杀伤细胞2组成员A(NKG2A)及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表达检测对PD-L1阻断免疫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00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PD-L1阻断免疫治疗后,根据治疗反应性将其... 目的:探究自然杀伤细胞2组成员A(NKG2A)及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表达检测对PD-L1阻断免疫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00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PD-L1阻断免疫治疗后,根据治疗反应性将其分为缓解组和未缓解组;对缓解组患者随访3个月,将其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NKG2A和PD-L1在CD4^(+)和CD8^(+)上的表达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NKG2A和PD-L1预测膀胱癌患者治疗反应性的价值。结果:100例研究对象中,缓解组患者72例(72.00%),未缓解组患者28例(28.00%),两组性别、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缓解组患者肿瘤直径小于未缓解组,NKG2A、PD-L1/CD4^(+)和PD-L1/CD8^(+)表达水平均低于未缓解组(均P<0.05)。膀胱癌患者NKG2A、PD-L1/CD4^(+)和PD-L1/CD8^(+)表达预测免疫治疗后缓解的AUC值分别为0.771、0.724、0.710;联合诊断的AUC为0.836。72例缓解患者中,出现复发29例(40.28%),未出现复发43例(59.72%),两组性别、年龄以及肿瘤直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复发组NKG2A、PD-L1/CD4^(+)和PD-L1/CD8^(+)表达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均P<0.05)。NKG2A、PD-L1/CD4^(+)和PD-L1/CD8^(+)表达预测膀胱癌患者缓解后复发的AUC值分别为0.775、0.740、0.728;联合诊断的AUC为0.874。结论:NKG2A、PD-L1/CD4^(+)和PD-L1/CD8^(+)在不同治疗反应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水平不同,三者对于膀胱癌患者PD-L1阻断免疫治疗反应性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三者联合预测效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肿瘤直径 自然杀伤细胞2组成员A 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 免疫治疗 反应性
下载PDF
血清OPN、sPD-L1、miR-370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与危险分层的关系
7
作者 刘冰 王舒 杨莹 《淮海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3-16,21,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骨桥蛋白(OPN)、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sPD-L1)、微小RNA-370(miR-370)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与危险分层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2月本院诊治的79例AM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相关标准分为低危... 目的:分析血清骨桥蛋白(OPN)、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sPD-L1)、微小RNA-370(miR-370)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与危险分层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2月本院诊治的79例AM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相关标准分为低危组(n=26)、中危组(n=39)及高危组(n=14)。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清OPN、sPD-L1、miR-370、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血清OPN、sPD-L1、miR-370水平与WBC、Hb水平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治疗前血清OPN、sPD-L1、miR-370水平联合检测对AML患者危险分层情况的诊断价值。结果:3组治疗前后血清OPN、sPD-L1、miR-370、WBC水平比较: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P<0.05);血清Hb水平比较: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P<0.05);治疗前后血清OPN、sPD-L1、miR-370水平与WBC水平呈正相关(治疗前:r=0.637、0.629、0.661,治疗后:r=0.432、0.422、0.544,P<0.05),与Hb水平呈负相关(治疗前:r=-0.655、-0.648、-0.646,治疗后:r=-0.519、-0.507、-0.438,P<0.05);治疗前血清OPN、sPD-L1、miR-370联合检测诊断AUC为0.942,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血清OPN、sPD-L1、miR-370水平与AML患者病情程度、分层情况密切相关,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骨桥蛋白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 微小RNA-370 危险分层
下载PDF
血清SIRT1、sICAM-1及PD-L1联合检测对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评估效能
8
作者 刘帅 宋海容 段昱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6期2922-2926,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联合检测对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评估效能。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 目的探讨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联合检测对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评估效能。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84例难治DLBC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后1个月的疾病状态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57例)和预后不良组(27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SIRT1、sICAM-1及PD-L1水平;分析血清SIRT1、sICAM-1及PD-L1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清SIRT1、sICAM-1及PD-L1水平对难治DLBCL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结果预后不良组血清SIRT1、sICAM-1及PD-L1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SIRT1、sICAM-1及PD-L1水平是影响难治性DLBCL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血清SIRT1、sICAM-1及PD-L1单独及三者联合预测难治性DLBCL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851、0.843、0.924、0.980,且三者联合的预测价值高于单独预测(P<0.05)。结论血清SIRT1、sICAM-1及PD-L1水平可作为难治DLBCL患者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且三者联合检测的效能优于单项检测,对指导临床治疗及监测疾病进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预后
下载PDF
泛癌分析揭示SREK1在低级别胶质瘤中促进CD274表达
9
作者 刘东 刘媛 +1 位作者 张淑灵 王玉祥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9期893-902,910,共11页
目的剪接调节谷氨酸和富赖氨酸的蛋白质1(SREK1)在多种肿瘤中的泛癌分析,揭示SREK1在泛癌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在线数据库GEPIA 2、TIMER 2.0、TISIDB和cBioPortal分析SREK1表达对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在低级别胶质瘤(LGG)肿瘤组织中的表... 目的剪接调节谷氨酸和富赖氨酸的蛋白质1(SREK1)在多种肿瘤中的泛癌分析,揭示SREK1在泛癌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在线数据库GEPIA 2、TIMER 2.0、TISIDB和cBioPortal分析SREK1表达对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在低级别胶质瘤(LGG)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遗传变异的特征及其表达对肿瘤组织中免疫细胞的浸润和免疫—肿瘤靶基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LGG肿瘤组织中,SREK1表达与记忆B细胞、活化的CD4+T细胞、Th2细胞、中性粒细胞、NKT细胞以及单核细胞和CD56dimNK细胞的浸润存在相关性(P均<0.05)。SREK1与免疫—肿瘤靶基因如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Ⅰ型干扰素受体1(IFNAR1)、核受体亚家族3C组成员1(NR3C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面抗原分化簇274(CD274)等表达在LGG中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SREK1是LGG患者的危险因子之一,可能通过促进CD274的表达来加剧LGG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接调节谷氨酸和富赖氨酸的蛋白质1 低级别胶质瘤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Ⅰ型干扰素受体1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免疫—肿瘤靶基因
下载PDF
AR、SKP2、SOX10、PD-L1及TIL表达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意义
10
作者 刘娟 殷丽娟 范德生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期162-172,共11页
目的:探索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S期激酶相关蛋白2(S-phase kinase-associated protein 2,SKP2)、性别决定区Y相关的HMG盒含因子10(sry-related HMG box-containing factor 10,SOX10)、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 目的:探索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S期激酶相关蛋白2(S-phase kinase-associated protein 2,SKP2)、性别决定区Y相关的HMG盒含因子10(sry-related HMG box-containing factor 10,SOX10)、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及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切片评判109例TNBC瘤巢内TIL的比例,采用Leica Bond-Max全自动免疫组化仪检测TNBC组织中AR、SKP2、SOX10、PD-L1的表达。分析以上各生物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并采用kaplan-Meier、Log-rank进行生存分析。结果:95例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48个月,中位无病生存时间(disease-free survival, DFS)为42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OS)48个月。在TNBC中,AR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阴性(P=0.009)、肿瘤最大径<2 cm(P=0.008)相关,TIL高表达与低级别TNBC相关(P=0.007),SKP2阳性表达与神经/脉管侵犯阳性(P=0.011)、高级别TNBC相关(P=0.002),SOX10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阳性(P=0.022)、高级别TNBC(P=0.005)相关,PD-L1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阳性(P=0.020)、神经/脉管侵犯阳性(P=0.006)、高级别TNBC(P=0.042)相关。生存分析显示,SKP2、SOX10阳性表达与更差的DFS(P=0.007、P<0.001)和OS(P=0.013、P<0.001)相关,TIL高表达与更好的DFS(P=0.016)及OS(P=0.004)相关。在生物表志物的联合表达中,AR+/SKP2-、AR+/SOX10-与更好的DFS(P=0.004、P<0.001)及OS(P=0.007、P=0.001)相关,SOX10+/低TIL、PD-L1+/低TIL与更差的DFS(P<0.001、P=0.008)及OS(P=0.001、P=0.002)相关,AR-/低TIL者具有更差的OS(P=0.014)。SKP2(HR=4.143,95%CI为1.578~10.875)、SOX10(HR=7.578,95%CI为2.067~27.782)的阳性表达是影响TNBC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子,SKP2(HR=3.758,95%CI为1.400~10.084)、SOX10(HR=5.131,95%CI为1.316~20.000)及TIL(HR=0.375,95%CI为0.154~0.917)的阳性表达是TNBC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子(P均<0.05)。结论:在TNBC中,AR阳性、TIL高表达与具有更好预后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SKP2、SOX10和PD-L1与具侵袭性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SKP2、SOX10及TIL表达与TNBC预后相关,提示这些生物指标可能成为TNBC新的预后因子,同时它们也有可能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雄激素受体 S期激酶相关蛋白2 性别决定区Y相关的HMG盒含因子10 程序性死亡配体1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
下载PDF
PD-1抑制剂联合一线化疗方案对晚期驱动基因阴性肺腺癌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艳妮 张建红 +3 位作者 李健 李瑶 逯震芳 陈亮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184-1187,共4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联合一线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肺腺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晚期驱动基因阴性的肺腺癌患者病历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将30例接受培美...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联合一线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肺腺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晚期驱动基因阴性的肺腺癌患者病历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将30例接受培美曲塞、顺铂联合PD-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治疗的病历资料纳入观察组另30例接受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的病历资料纳入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0 d时2组临床疗效[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免疫功能[CD_(4)^(+)、CD_(8)^(+)、CD_(4)^(+)/CD_(8)^(+)]、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不良反应[恶心、粒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异常、肺炎、皮疹、血小板降低]。结果观察组ORR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D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_(4)^(+)、CD_(4)^(+)/CD_(8)^(+)水平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YFRA21-1、CEA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甲状腺功能异常、肺炎、皮疹等发生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1抑制剂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可有效改善晚期驱动基因阴性肺腺癌患者免疫功能,并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驱动基因阴性 PD-1抑制剂 化疗 免疫功能
下载PDF
PD-1/PD-L1抑制剂诱发免疫相关甲状腺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及肿瘤总生存期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雷凤萍 姚涓川 +2 位作者 马婷 李海琛 崔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7-974,共8页
目的探究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诱发免疫相关甲状腺功能障碍(irTD)的影响因素及对肿瘤总生存期(OS)的影响。方法纳入211例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肿瘤患者,比较是否发生irTD组间的差异,并进行亚组分析... 目的探究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诱发免疫相关甲状腺功能障碍(irTD)的影响因素及对肿瘤总生存期(OS)的影响。方法纳入211例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肿瘤患者,比较是否发生irTD组间的差异,并进行亚组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irTD的影响因素,生存分析法探究是否发生irTD与OS的关系,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模型COX回归分析评估irTD对OS的影响。结果irTD的发生率为26.1%,1级发生率13.3%,2级发生率10.0%,3~4级发生率2.8%,发生的中位时间为第9周(IQR:5~25周)。性别、吸烟史、靶向史、基线甲状腺抗体在是否发生irTD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irTD患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在第3周开始升高,第6~30周高于基线水平,30周后开始下降并逐渐恢复至基线水平,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的变化幅度小于TGAb。亚组分析显示,甲亢组首次接受免疫治疗的年龄较甲减组小(P<0.05),基线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低于甲减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甲状腺抗体阳性的患者发生irTD的风险是阴性患者的4.595倍(95%CI:2.286~9.239,P<0.001)。生存分析显示,irTD患者的OS更长。多模型COX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年龄、性别、化疗、肿瘤类型、是否转移等因素后irTD患者的OS更长(HR=0.228,95%CI:0.079~0.656,P=0.006)。结论irTD严重程度以1~2级为主,3~4级少见。基线甲状腺抗体阳性是irT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生irTD的患者具有更长的OS,可能是由于irTD患者具有更好的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 免疫相关甲状腺功能障碍(irTD) 甲状腺抗体 影响因素 总生存期(OS)
下载PDF
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PD-L1与TILs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13
作者 刘堃 卢善明 +4 位作者 郑志坚 姚运红 郑少秋 刘清华 谢寿城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5期2186-2192,共7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亚群(TILs)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3年9月在梅州市人民医院诊治并接受宫颈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发生淋巴结转移的101例患者作为研究... 目的探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亚群(TILs)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3年9月在梅州市人民医院诊治并接受宫颈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发生淋巴结转移的10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D-L1、CD4^(+)TILs、CD8^(+)TILs、叉头翼螺旋转录因子3(Foxp3)^(+)TILs表达水平。比较不同PD-L1表达水平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对PD-L1表达水平与TILs密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PD-L1表达水平、TILs密度及密度比值与累计生存率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PD-L1表达于肿瘤细胞的细胞质和(或)细胞膜,阳性表达率为34.65%(35/101);CD4^(+)TILs计数为94(45,190);CD8^(+)TILs计数为63(31,117);FoxP3^(+)TILs计数为6.0(2.5,13.5);FoxP3^(+)TILs/CD8^(+)TILs比值为0.109(0.036,0.193)。PD-L1阳性表达组与PD-L1阴性表达组CD4^(+)TILs、CD8^(+)TILs、FoxP3^(+)TILs密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L1表达情况与CD4^(+)TILs、CD8^(+)TILs、FoxP3^(+)TILs密度均呈正相关(r=0.305、0.222、0.222,P=0.002、0.026、0.026)。生存组与死亡组CD4^(+)TILs密度、CD8^(+)TILs密度和PD-L1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年龄<50岁、PD-L1阳性表达、CD4^(+)TILs高密度、CD8^(+)TILs高密度、FoxP3^(+)TILs/CD8^(+)TILs低比值患者累计生存率均高于手术年龄≥50岁、PD-L1阴性表达、CD4^(+)TILs低密度、CD8^(+)TILs低密度、FoxP3^(+)TILs/CD8^(+)TILs高比值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D-L1阳性表达、CD8^(+)TILs高密度是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PD-L1、CD4^(+)TILs、CD8^(+)TILs、FoxP3^(+)TILs/CD8^(+)TILs比值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均有关,其中PD-L1阳性表达、CD8^(+)TILs高密度是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淋巴结转移 程序性死亡配体-1 叉头翼螺旋转录因子3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预后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NF-κB、PD-1、PD-L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4
作者 张丽柯 徐全晓 +1 位作者 李媛媛 杨卫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5期2519-2523,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ligand 1,PD-L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ligand 1,PD-L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62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后组织标本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分别作为胃癌组及癌旁组。62例患者中,男39例,女23例,年龄(61.86±2.31)岁,肿瘤长径(4.92±0.53)cm。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NF-κB、PD-1、PD-L1表达情况。比较两组NF-κB、PD-1、PD-L1表达阳性率,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χ^(2)检验。结果胃癌组NF-κB、PD-1、PD-L1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组[83.87%(52/62)比33.87%(21/62)、75.81%(47/62)比30.65%(19/62)、80.65%(50/62)比40.32%(25/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2.008、25.396、21.088,均P<0.05);肌层及浆膜层浸润、有淋巴结转移及Ⅲ+Ⅳ期患者NF-κB表达阳性率高于黏膜及黏膜下层浸润、无淋巴结转移及Ⅰ+Ⅱ期患者[92.68%(38/41)比66.67%(14/21)、94.74(36/38)比66.67%(16/24)、92.31%(36/39)比69.57%(16/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158、6.619、3.978,均P<0.05);肌层及浆膜层浸润、有淋巴结转移及Ⅲ+Ⅳ期患者PD-1表达阳性率高于黏膜及黏膜下层浸润、无淋巴结转移及Ⅰ+Ⅱ期患者[85.37%(35/41)比57.14%(14/21)、89.47%(34/38)比54.17%(13/24)、89.74%(35/39)比52.17%(12/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031、9.998、11.135,均P<0.05);低分化、肌层及浆膜层浸润、有淋巴结转移及Ⅲ+Ⅳ期患者PD-L1表达阳性率高于高中分化、黏膜及黏膜下层浸润、无淋巴结转移及Ⅰ+Ⅱ期患者[96.00%(24/25)比70.27%(26/37)、90.24%(37/41)比61.90%(13/21)、92.11%(35/38)比62.50%(15/24)、94.87%(37/39)比56.52%(13/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87、5.445、6.472、11.286,均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NF-κB、PD-1、PD-L1表达阳性率升高,且NF-κB、PD-1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D-L1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临床病理特征 核转录因子-ΚB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
下载PDF
PD-L1和CD8在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参数相关性分析
15
作者 赵甜甜 段超 +2 位作者 赵序雯 满其荣 王祥阁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9期45-49,共5页
目的通过评估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和分化群8(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8,CD8)在肿瘤微环境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明确PD-L1和CD8在判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 目的通过评估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和分化群8(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8,CD8)在肿瘤微环境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明确PD-L1和CD8在判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预后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65例,所有患者均为女性。癌组织切片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记PD-L1和CD8;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年龄、组织学分级、P53、KI-67、雌激素受体、孕激索受体、肿瘤淋巴结转移分类(tumor node metastasis classification,TNM)分期在内的7项与预后相关的临床病理参数。分别分析PD-L1和CD8的表达是否和上述临床病理参数相关。结果PD-L1阳性表达率为21.5%,PD-L1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TNM分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0,P=0.044;χ^(2)=13.730,P=0.001);CD8阳性表达率为21.5%,CD8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TNM分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23,P=0.018;χ^(2)=6.117,P=0.047)。结论PD-L1和CD8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和TNM分期相关,可能是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重要的预后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分化群8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乳腺癌 预后
下载PDF
卵巢癌中基因损伤和PD-L1表达之间的关系研究
16
作者 贺晓丹 单伟 +1 位作者 马云胜 罗美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87-93,共7页
目的本研究拟证明卵巢癌细胞基因修复功能损伤的程度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之间的关系,为PD-L1治疗卵巢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卵巢癌组织芯片(tissue microarray,TMA)样本,非小细胞肺癌TMA为对照。采用辅... 目的本研究拟证明卵巢癌细胞基因修复功能损伤的程度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之间的关系,为PD-L1治疗卵巢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卵巢癌组织芯片(tissue microarray,TMA)样本,非小细胞肺癌TMA为对照。采用辅助损伤修复检测(repair assisted damage detection,RADD)法和改良的RADD法检测DNA损伤及修复功能缺陷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卵巢肿瘤细胞中DNA损伤和PD-L1蛋白表达,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TMAs内的每个组织核芯进行成像并行图像采集。记录每个核芯的荧光强度,绘制图像并计算二者的相关性。结果RADD法和改良RADD法都能有效的检测出肿瘤组织中的DNA损伤水平,其中改良的RADD(mRADD)法检出水平更高。卵巢肿瘤中DNA氧化损伤的发生率很高。随着DNA氧化损伤水平增加,PD-L1在肿瘤中的表达也随之增加。与正常组织相比,高级别浆液性腺癌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的DNA损伤水平差异最明显。而且PD-L1表达和DNA损伤水平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性分析发现,采用改良RADD法检测高级别浆液性癌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的DNA损伤水平与PD-L1之间都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卵巢粘液性腺癌中的DNA损伤水平与PD-L1表达的相关性最高。结论卵巢癌DNA氧化损伤或其与PD-L1协同表达关系可能是改善PD-L1阻断治疗有效性分类筛选中的一个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损伤 卵巢癌 免疫治疗 程序性死亡配体-1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与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在滤泡性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7
作者 倪金菊 王馨辰 +2 位作者 胡茂贵 张瑰红 丁凯阳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8期14-20,共7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在滤泡性淋巴瘤(FL)肿瘤微环境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2022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2例病理明确诊断为FL的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L患者标本中P...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在滤泡性淋巴瘤(FL)肿瘤微环境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2022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2例病理明确诊断为FL的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L患者标本中PD-1、LAG-3、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4(CCR4)、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3B(CXCR3B)、叉头蛋白P3抗体(FOXP3)因子的表达水平,分析PD-1、LAG-3与F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并分析各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PD-1高表达组和LAG-3高表达组β2微球蛋白(β_(2)-MG)水平高于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1/LAG-3双高表达组乳酸脱氢酶(LDH)和β2-MG水平高于PD-1/LAG-3单高表达组与PD-1/LAG-3双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在FL组织中,PD-1表达水平与LAG-3、CCR4、CXCR3B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32、0.440、0.506,P<0.05),而与PD-L1和FOXP3表达水平无相关性(P>0.05)。PD-1高表达组、LAG-3高表达组和PD-1/LAG-3共同高表达组CD8^(+)T细胞计数少于对应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D-1表达、LAG-3表达以及PD-1/LAG-3共同表达与CD8^(+)T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631、-0.425、-0.552,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LDH低表达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体生存期(OS)优于高表达组;PD-1低表达组、LAG-3低表达组和PD-1/LAG-3双低表达组的PFS和OS优于高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1、LAG-3高表达与FL患者较高的临床检验指标水平及较差的生存预后相关;PD-1、LAG-3等免疫检查点在肿瘤微环境中共同表达,影响T细胞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 肿瘤微环境 滤泡性淋巴瘤
下载PDF
肺部感染并发脓毒症患者血清PD-L1、LAG-3与炎症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8
作者 吕志文 万鲁云 李鹏程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90-294,共5页
目的 探讨肺部感染并发脓毒症患者血清中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AG-3)与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6月~2023年7月洪湖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6例肺部感染并发脓毒症患者为观察组,根据其... 目的 探讨肺部感染并发脓毒症患者血清中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AG-3)与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6月~2023年7月洪湖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6例肺部感染并发脓毒症患者为观察组,根据其预后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68例、死亡组28例,以同期体检的110名健康人员为健康对照组。观察两组受检者在入院第1、3、5和7天查血清PD-L1、LAG-3,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因子水平,并使用急性生理学、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和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对各组肺部感染并发脓毒症患者进行评分;肺部感染并发脓毒症患者的PD-L1、LAG-3和炎症因子与APACHEⅡ、SOFA评分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法进行分析;影响肺部感染并发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因素使用logistic回归曲线进行分析;血清PD-L1、LAG-3与炎症因子对肺部感染并发脓毒症患者预后预测价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血清PD-L1、LAG-3与IL-6、IL-8、PCT、CRP等炎症因子水平和APACHEⅡ、SOFA评分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878、31.675、47.256、17.007、36.931、46.249、25.472、35.589,P<0.05);肺部感染并发脓毒症患者血清PD-L1、IL-6、IL-8、CRP水平和APACHEⅡ、SOFA评分在入院第3天开始上升,第5天降低,在入院第7天时与第1天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F=45.102、291.957、38.741、51.782、23.215、100.872,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PD-L1、LAG-3、IL-6、IL-8、IL-10、PCT、CRP水平与APACHEⅡ、SOFA评分均呈正相关(r=0.557、0.316、0.428、0.501、0.168、0.382、0.517,0.383、0.531、0.405、0.392、0.344、0.582、0.446,P<0.05)。生存组患者血清PD-L1、IL-6、IL-8、PCT、CRP水平和APACHEⅡ、SOFA评均显著低于死亡组(t=5.234、7.944、9.405、34.105、4.625、5.806、3.745,P<0.05)。PD-L1、IL-8、CRP水平和APACHEⅡ和SOFA评分是肺部感染并发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17、2.058、0.319、2.331、2.252,P<0.05)。PD-L1、IL-8、CRP三者联合预测(0.987)高于单独预测(0.882、0.897、0.874),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结论 肺部感染并发脓毒症患者血清PD-L1、LAG-3和IL-6、IL-8、PCT、CRP等炎症因子均高表达,与APACHEⅡ、SOFA评分具有正相关性,PD-L1、IL-8、CRP三者联合对肺部感染并发脓毒症患者预后具有更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感染并发脓毒症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 炎症因子 预后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配体-1和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与胃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19
作者 温进平 王首星 +4 位作者 刘院刚 李欣 杨朝鑫 李学永 路新卿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11期1170-1174,共5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与胃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2019年7月~2020年7月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胃癌病人100例,取病人癌组织标本并选取其癌旁组织(距离癌组织≥5 cm处的正常组织)...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与胃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2019年7月~2020年7月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胃癌病人100例,取病人癌组织标本并选取其癌旁组织(距离癌组织≥5 cm处的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D-L1、HIF-1α的表达。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析胃癌组织中PD-L1和HIF-1α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胃癌病人3年生存关系分析;采用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胃癌病人预后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100例胃癌病人中,PD-L1阳性表达52例,阴性表达48例;HIF-1α阳性表达67例,阴性表达33例,PD-L1和HIF-1α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00%、67.00%,高于癌旁组织(11.00%、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的PD-L1和HIF-1α表达呈正相关(r=0.730,P<0.001)。胃癌病人PD-L1和HIF-1α的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局部有无浸润有关(P<0.05)。胃癌病人术后3年总生存率为48.00%,PD-L1、HIF-1α阳性表达病人3年生存率为28.85%、31.34%,均低于PD-L1、HIF-1α阴性表达病人(68.75%、81.82%)(Log rankχ2=25.155,P<0.001,Log rankχ2=24.552,P<0.001);且PD-L1、HIF-1α阳性表达、TNM分期为Ⅲ~Ⅳ期、淋巴结转移和局部浸润均为胃癌病人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胃癌病人癌组织中PD-L1和HIF-1α均高表达,二者呈正相关,并与病人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及不良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程序性死亡配体-1 缺氧诱导因子-1Α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排毒消疹方联合西药治疗恶性肿瘤EGFRIs/PD-1相关性皮疹临床研究
20
作者 施蕾 徐星 费德升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6期112-116,共5页
目的:观察排毒消疹方联合西药治疗恶性肿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通路抑制剂(EGFRIs)/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相关性皮疹热毒入营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2例接受EGFRIs/PD-1治疗后出现皮疹的恶性肿瘤热毒入营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观察排毒消疹方联合西药治疗恶性肿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通路抑制剂(EGFRIs)/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相关性皮疹热毒入营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2例接受EGFRIs/PD-1治疗后出现皮疹的恶性肿瘤热毒入营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排毒消疹方治疗,2组均治疗14 d。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总分、皮疹严重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14 d,治疗组总有效率88.46%,高于对照组61.54%(P<0.05)。2组症状总分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7 d的症状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2组治疗14 d的症状总分均较治疗前、治疗7 d降低,治疗组症状总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2组皮疹严重程度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组皮疹严重程度分级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2组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DL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毒消疹方联合西药治疗恶性肿瘤EGFRIs/PD-1相关性皮疹热毒入营证,可减轻患者的皮疹严重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皮疹 热毒入营证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通路抑制剂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 排毒消疹方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