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8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旅融合背景下历史街区社会韧性测度与业居关联微干预调节——以重庆市磁器口街区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肖竞 钟海洁 +2 位作者 邵筱萱 谢汉森 曹珂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6-73,共8页
文章以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历史街区经济韧性与社会韧性平衡保持为目标,提出“业居关联”的历史街区社会韧性议题研究思路,建构出以态征测度、回归分析、阈值计算为分析步骤,以居民保有率、邻里网络密度、环境滋扰指数和商铺比例、房租... 文章以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历史街区经济韧性与社会韧性平衡保持为目标,提出“业居关联”的历史街区社会韧性议题研究思路,建构出以态征测度、回归分析、阈值计算为分析步骤,以居民保有率、邻里网络密度、环境滋扰指数和商铺比例、房租价格、访客载荷为表征指标因子的历史街区业居态征定量测度与关联分析方法;以重庆市磁器口历史街区的多期多区多态数据为研究样本,揭示出文旅商业化进程中历史街区社会韧性的3项衰减机理:空间竞价导致本地居民外迁、业态置换导致邻里阻隔、访客超载导致生活滋扰,以及相应业居作用关系下街区社会韧性保持的业居指标阈值。上述方法与指标结论遵循历史街区业居态征交互影响、动态变化的现实逻辑,突破了历史街区韧性研究“评调脱节”的技术瓶颈,有助于将定量评测结论转化为定量调控措施,可为我国历史街区社会韧性研究和文旅融合发展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量更新 历史街区 文旅融合 社会韧性 关联 微干预调节 磁器口历史街区
下载PDF
红曲米对产蛋后期仙居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2
作者 张伟武 王彦芦 +2 位作者 张雷 王欢欢 范京辉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6-51,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红曲米对产蛋后期仙居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血清脂类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52周龄仙居蛋鸡27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饲粮中添加6%、12%红曲米替代玉... 试验旨在研究红曲米对产蛋后期仙居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血清脂类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52周龄仙居蛋鸡27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饲粮中添加6%、12%红曲米替代玉米和麦麸(6%红曲组、12%红曲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6%和12%红曲组料蛋比显著降低(P<0.05);6%和12%红曲组全蛋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饲喂含6%、12%红曲米的日粮6周后,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显著提高(P<0.01)。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6%~12%红曲米能够显著降低产蛋后期仙居鸡料蛋比,降低血清和全蛋中总胆固醇含量,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在提高产蛋性能、生产低胆固醇鸡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米 产蛋后期 蛋品质 胆固醇 血脂
下载PDF
基于民系民居文化理论的中国本土建筑史学研究方法自主建构与范式变革 被引量:4
3
作者 陆琦 刘国维 《中国名城》 2024年第2期87-94,共8页
民系民居文化理论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源自陆元鼎先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方民系、民居与现代村镇居住模式研究”,是中华民族形成时代背景下构建的一种以中华民族支系(民系)为文化牵引的关注民居建筑本体的建筑学文化研究方法。民系... 民系民居文化理论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源自陆元鼎先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方民系、民居与现代村镇居住模式研究”,是中华民族形成时代背景下构建的一种以中华民族支系(民系)为文化牵引的关注民居建筑本体的建筑学文化研究方法。民系民居文化理论具有自主知识体系形构的方法根基,是当代中国本土建筑学与人居环境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核心表达,呈现出知识体系自主建构的新时代诉求。不仅如此,以民系民居文化理论形成的现代语境为基础,中国近现代建筑史学发展阶段经历了从民族主义建构下的文化规范确立,到实证主义统摄下的系统规律探索,再到当今极具后现代性的对人居环境意义的探寻三大历史阶段,从价值论的角度探寻其范式变革则呈现出从“民族主义中心论”到“实证主义中心论”再到“人本主义延伸论”的范式转移。研究最后从中国历史建筑研究中的民族文化规范确立、中国实证建筑学研究中的科学文化观主导、中国当代建筑史学研究中的“后现代性”呈现3个阶段,解读中国现代建筑史学框架下民系民居文化理论从建筑的文化规范到聚居的文化意义之范式变迁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系民 建筑史学 建筑文化 研究方法 陆元鼎建筑思想
下载PDF
基于居里面深度对中国东北部大地热流的研究
4
作者 邱楠生 许晴 +2 位作者 朱传庆 宋佳霖 李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0-691,共12页
大地热流值是表征地球热状态的重要参数,也是进行深部地温预测和评价一个地区地热资源的最基本数据。受钻孔测温的影响,盆地外的无钻孔测温地区缺少实测的大地热流值。目前的热流分布图都是依据相邻盆地的实测值进行插值绘制的,无钻孔... 大地热流值是表征地球热状态的重要参数,也是进行深部地温预测和评价一个地区地热资源的最基本数据。受钻孔测温的影响,盆地外的无钻孔测温地区缺少实测的大地热流值。目前的热流分布图都是依据相邻盆地的实测值进行插值绘制的,无钻孔区热流值可信度较低。由于岩石居里点与温度密切相关,可以通过居里面深度来研究地表热流值。本文依据东北地区现有的居里面深度分布图,结合实测的岩石热导率、岩石生热率数据和相应的地壳分层状况,计算了东北地区的大地热流值,重新绘制了中国东北地区精细的大地热流分布图。东北地区整体大地热流处于42.5~95 mW/m~2之间,热流高值位于五大连池及敦化-密山断裂带海龙—牡丹江一带,松辽盆地内部、小兴安岭和长春-延吉缝合带也有局部的高热流值。热流高值与居里面隆起区域有较高的一致性,即居里面隆起处热流较高,而坳陷区热流较低。本次研究填补了中国东部地区热流实测值空白,为该区深部地温预测和地热资源评价提供了更加准确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面 大地热流 岩石热导率 岩石生热率 地热资源
下载PDF
“好在”:栖居视角下芒景布朗族的康养理念与地方实践
5
作者 朱凌飞 李江南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7,共9页
“好在”理念的本质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和谐、稳定、健康的关系,表达了“栖居”的能动者对个体身体和特定环境的具身性经验和体验。在芒景布朗人居住和健康的传统理念与地方实践中,包含着地方性的知识、经验、情感等多重... “好在”理念的本质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和谐、稳定、健康的关系,表达了“栖居”的能动者对个体身体和特定环境的具身性经验和体验。在芒景布朗人居住和健康的传统理念与地方实践中,包含着地方性的知识、经验、情感等多重因素,体现出当地人与其生存环境的整体性和一致性。在茶叶经济、康养旅游、“世遗”申报等的推动下,芒景布朗人对“好在”产生了新的理解和要求,并推动了现代康养理念的在地化实践。“健康中国”的构建将使人们越来越“好在”,也将会出现越来越多更“好在”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在” 康养 视角
下载PDF
非遗视域下民居建筑木雕元素融入室内设计的策略 被引量:1
6
作者 申艳冬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7期157-159,共3页
民居建筑木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新疆传统民居建筑木雕工艺具有在地性特征,其刀法、造型、线条等,在室内设计中被广泛应用。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室内装饰手法日渐丰富,大众审美水平... 民居建筑木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新疆传统民居建筑木雕工艺具有在地性特征,其刀法、造型、线条等,在室内设计中被广泛应用。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室内装饰手法日渐丰富,大众审美水平不断提升,对室内设计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在此趋势下,现代室内设计师应多从诸如非遗民居建筑木雕元素中汲取灵感,探索室内设计中的更多可行性,这将有效推动现代设计的创新发展,助力非遗文化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民建筑木雕 室内设计 文化传承
下载PDF
“兜底+助推”:社区转型共同生产模式及其生成机制——以S镇“村改居”为例
7
作者 赵伯艳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72,共8页
“村改居”后续治理难题和可持续发展困境引发了对社区转型依靠力量、动员机制、推进策略等问题的反思,亟须构建一种兼容党政主导和居民参与的社区转型共同生产模式。案例表明,“兜底+助推”的共同生产模式催生了“村改居”的整体转型... “村改居”后续治理难题和可持续发展困境引发了对社区转型依靠力量、动员机制、推进策略等问题的反思,亟须构建一种兼容党政主导和居民参与的社区转型共同生产模式。案例表明,“兜底+助推”的共同生产模式催生了“村改居”的整体转型。党建引领下的体制赋能和资源支持机制为搬迁动员提供了兜底保障;组织协商和信任塑造机制加强了多方互动,助推了共同生产的发展。体制赋能、资源支持、组织协商、信任塑造等四大机制互为补充,共同形塑、巩固和维系了“党政链接社会”的共同生产方式。从根源来看,社区价值共创是社区深度转型和持续发展的关键。从过程视角探究中国情境下社区转型共同生产的模式、机制和策略,有助于拓展共同生产研究和丰富地方治理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兜底 助推 社区转型 共同生产 “村改居”
下载PDF
现象学视域下心灵栖居和生成的教育空间
8
作者 肖绍明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60-172,共13页
现象学意义上的教育空间超越物质的、客观的空间,克服抽象空间、同质化空间的宰制,实现心灵的空间转向,以及精神空间、身体空间和社会空间之现实的、历史的辩证统一。在先验现象学看来,教育空间超越物质—心理空间,面对纯粹意识的主观... 现象学意义上的教育空间超越物质的、客观的空间,克服抽象空间、同质化空间的宰制,实现心灵的空间转向,以及精神空间、身体空间和社会空间之现实的、历史的辩证统一。在先验现象学看来,教育空间超越物质—心理空间,面对纯粹意识的主观世界本身,具有发现心灵“是其所是”、发现教育本真性的形而上学性质。在身体现象学中,教育空间是身体之完形、情感和表征,是在出身、入身和交往的具身化教育中显现心灵空间的广度、深度、方向、结构、语言和创新。在生存现象学中,教育空间是人在场所、位置和处所中栖居、探索和生成。综论之,需要走向实践现象学的多元教育空间的辩证法,实现身心融合、实践性生成、交互性流动、情感与意志绽放,展示人之丰沛的希望和多姿多彩的生成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心灵 生成 教育空间
下载PDF
“村改居”类村庄共同体的嬗变与重塑
9
作者 高春凤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85,共11页
村庄共同体是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等要素在内的社会结构,它依循农村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逻辑而展开,学界形成了“利益-共同体”“权力-共同体”“价值-共同体”等研究范式。改革开放以来,“村改居”的中国城镇化及基层社会治理实践... 村庄共同体是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等要素在内的社会结构,它依循农村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逻辑而展开,学界形成了“利益-共同体”“权力-共同体”“价值-共同体”等研究范式。改革开放以来,“村改居”的中国城镇化及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使得村庄共同体呈现不同于以往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利益格局由分化趋向整合,权力配置由国家向社会倾斜,传统价值认同由强劲向式微转化。在中国城镇化实践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村改居”类村庄要实现生活进城、文化还乡,就需要根据国家倡导的城乡融合发展的治理战略,撷取城与乡的各自优势,科学构建利益关系协调机制,把集体经济的蛋糕做大分好,重塑村庄共同体的经济秩序;推动形成“三治”融合治理格局,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塑村庄共同体的政治秩序;传承弘扬村庄传统文化,激活村庄集体记忆,重塑村庄共同体的文化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改 村庄共同体 利益格局 权力配置 价值认同
下载PDF
老年迁徙、相邻而居与代际互助回归
10
作者 陈友华 邵文君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0-50,共11页
独立自主的居住空间和生活方式成为亲子两代的共同需求,但家庭互助对于亲子关系依旧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于是,相邻而居成为一种理想的家庭居住安排,能够兼顾代际之间的独立性与亲密性,既能够方便子代对亲代的照料与情感支持,也能够... 独立自主的居住空间和生活方式成为亲子两代的共同需求,但家庭互助对于亲子关系依旧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于是,相邻而居成为一种理想的家庭居住安排,能够兼顾代际之间的独立性与亲密性,既能够方便子代对亲代的照料与情感支持,也能够方便亲代为子代提供家庭照顾与子女抚育,共同对抗社会风险。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迁移流动,相邻而居的代际居住安排对于部分家庭而言具有现实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有利于构建以代际互助为核心的家庭支持与关系网络。同时,相邻而居的代际居住安排还需要以政府的养老保障体系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金融支持为支撑体系,最终服务于理想化的代际居住模式和健康老龄化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迁徙 相邻而 代际互助 住安排 家庭网络
下载PDF
芳园居:避暑山庄里的银库
11
作者 滕德永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9-86,共8页
乾隆四十八年,乾隆皇帝在避暑山庄设立了芳园居银库,为行宫日后的修缮工程提供经费。乾隆皇帝至此时方在避暑山庄设立银库,具有其必要性与紧迫性。该银库的设立,既是热河工程发展的结果,也有热河道库存银较多的因素。芳园居能够成为乾... 乾隆四十八年,乾隆皇帝在避暑山庄设立了芳园居银库,为行宫日后的修缮工程提供经费。乾隆皇帝至此时方在避暑山庄设立银库,具有其必要性与紧迫性。该银库的设立,既是热河工程发展的结果,也有热河道库存银较多的因素。芳园居能够成为乾隆皇帝理想的银库,与自身良好的条件密不可分。嘉庆时期,该银库在避暑山庄的修缮过程中仍然发挥重要作用。道光时期,随着行宫使用频率的下降,导致工程数量急剧萎缩,芳园居银库最终被取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河 乾隆 避暑山庄 芳园 银库
下载PDF
家庭结构变迁背景下中国老年人居住模式偏好研究
12
作者 宋全成 王宏治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50-61,共12页
在人口老龄化快速演进和家庭规模逐渐小型化的双重背景之下,研究老年人的居住模式偏好对洞悉未来老年居住需求、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增强老龄群体福利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传统家庭模式正在逐渐衰落,一代户... 在人口老龄化快速演进和家庭规模逐渐小型化的双重背景之下,研究老年人的居住模式偏好对洞悉未来老年居住需求、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增强老龄群体福利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传统家庭模式正在逐渐衰落,一代户家庭取代二代户家庭成为家庭户规模的主流,老年单人家庭和老年夫妇家庭数量及比例不断攀升。本文基于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分析老年人居住模式偏好的影响因素,并构建二元logit回归模型,综合分析个体特征因素、居住环境因素、家庭支持因素和社会养老服务因素对老年人居住模式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代际合居仍然是老年人主流居住意愿模式,但低龄老年群体、非农业户口老年群体、东部地区老年群体和有配偶老年群体更倾向于选择代际独居。年龄、受教育年限、婚姻状态、生理健康、住房来源属性、住房类型、住房条件、家庭经济收入、男孩数量、子女照料时长、子女经济支持、社区养老服务、退休制度均对老年群体的居住模式偏好产生显著影响。据此提出政策建议:加快布局老年人住房服务体系建设,满足未来老年人多元化居住需求;精准帮扶居住环境劣势老年群体,提升未来选择不同居住模式的信心;继续健全养老金制度及社会退休保障制度,激发老年人选择不同居住模式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结构 老年人 住模式 代际独 代际合
下载PDF
优秀文化:人类诗意栖居的生活样态
13
作者 王光斌 《文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5-41,46,共8页
文化是人类对人自身、人的关系、人的对象的规定性,当然也是对人的生活的规定性,即人们对生活的价值判断和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因此文化就是一种生活样态。这取决于作为文化内核的价值理念,形成什么样的价值理念,就会作出相应的价值判断,... 文化是人类对人自身、人的关系、人的对象的规定性,当然也是对人的生活的规定性,即人们对生活的价值判断和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因此文化就是一种生活样态。这取决于作为文化内核的价值理念,形成什么样的价值理念,就会作出相应的价值判断,明确相应的人生目标,选择相应的生活方式。文化具有实践性,人和人的集合体接受什么样的文化,就会确立相应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实现路径,然后付诸实践,呈现为外在的生活样态。不同文明形态的人类生活都存在世俗生活和理想生活两种样态,人们所追求的“诗意栖居”,由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优秀文化所规定,是人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充分发展,人类进入自由创造状态的生活方式,在实际生活中只能是超越现实功利的审美文化的实践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价值判断 实践功能 生活样态 诗意栖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合村并居中乡土文脉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14
作者 韩秀兰 《未来与发展》 2024年第7期12-16,共5页
合村并居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合村并居对村落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优化了村民居住条件、提升了村民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一些传统村落和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可能会被拆除或改变,导致村落独特的文化面临消亡。文章探究了... 合村并居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合村并居对村落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优化了村民居住条件、提升了村民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一些传统村落和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可能会被拆除或改变,导致村落独特的文化面临消亡。文章探究了合村并居对村落空间结构及乡土文脉的影响,分析了青岛莱西市沟东新村在合村并居中乡土文脉的传承与发展现状,由此引发对乡村文脉传承与发展路径的一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合村并 乡土文脉 传承与发展
下载PDF
“诗意栖居”与乡村景观营造探析
15
作者 李丽媛 史明珠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24年第5期153-156,共4页
人类的生存发展自始至终都离不开乡村,他们对于物质条件上的追求逐渐转变为审美需求。在现代乡村景观设计中有关传统文化的资源有待进一步挖掘,从中国古代的居住哲学及诗学意境中可以找到新的思路,带给乡村居民不同于以往的认知及感受... 人类的生存发展自始至终都离不开乡村,他们对于物质条件上的追求逐渐转变为审美需求。在现代乡村景观设计中有关传统文化的资源有待进一步挖掘,从中国古代的居住哲学及诗学意境中可以找到新的思路,带给乡村居民不同于以往的认知及感受。由于现代乡村景观诗意营造方面的研究有所欠缺,也为了避免千村一律的现象,“诗意栖居”的相关研究可以对当下人居环境的发展带来不同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意栖 诗学意境 乡村景观 环境 景观营造
下载PDF
“村改居”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困境表征、生成逻辑与优化路径——基于控制权理论视角的探讨
16
作者 付舒 《上海城市管理》 2024年第2期20-27,共8页
增强“村改居”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普惠性和均等性,对弥合城乡公共服务间隙,提升城市更新品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对广州20个“村改居”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状况的调查发现:公共服务设施供需不平衡、公共服务资金投入结构不清晰、公共... 增强“村改居”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普惠性和均等性,对弥合城乡公共服务间隙,提升城市更新品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对广州20个“村改居”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状况的调查发现:公共服务设施供需不平衡、公共服务资金投入结构不清晰、公共服务覆盖人口严重倒挂、公共服务提质制约因素较多,成为“村改居”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困境表征。上述困境表征可以置于控制权理论视角加以分析,“村改居”社区在“镇村体制”向“街居体制”转制过程中,各方主体在事权和财权的权力转换中出现了“目标—激励”的模糊化处置。基于此,建议以普惠均等价值理念为牵引,将“村改居”社区公共服务按照公共性程度构建多元主体权责统一的“目标—激励”供给体系,创新多元主体低成本供给运营机制,促进公共服务供给责任从模糊化向清晰化、精细化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改居”社区 公共服务 控制权
下载PDF
九居谷地质文化村地质遗迹特征及其建设探讨
17
作者 汪宏涛 段凯 李注苍 《甘肃科技》 2024年第2期28-32,37,共6页
甘肃省漳县九居谷一带发育了较为典型的西北干旱型丹霞地貌景观。虽然该地区基础地质研究较早,但尚未开展专门的地质遗迹调查。通过对九居谷一带地质遗迹进行了较全面的实地调查,筛选出较重要的地质遗迹161处,并划分为3大类6类11亚类,... 甘肃省漳县九居谷一带发育了较为典型的西北干旱型丹霞地貌景观。虽然该地区基础地质研究较早,但尚未开展专门的地质遗迹调查。通过对九居谷一带地质遗迹进行了较全面的实地调查,筛选出较重要的地质遗迹161处,并划分为3大类6类11亚类,分析了主要地质遗迹的资源特征,评定出国家级地质遗迹2处,省级地质遗迹42处,九居谷地质遗迹等级已达到国家地质文化村标准。论述了九居谷地质文化村建设的有利条件,提出了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文化村建设规划及建议,为九居谷地质文化村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文化村建设 丹霞地貌 地质遗迹 漳县 甘肃
下载PDF
使命与认同:清代西域满族居官文人诗作中的物我交融书写
18
作者 李江杰 赵佳丽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17-124,共8页
清代西域满族居官文人深受朝廷倚重,且多熟谙汉语诗文创作,故仕宦期间以诗作表达其恪尽职守、践履西域的强烈使命感。西域满族居官文人的西戍诗歌亦表现出对治边理政的强烈责任感,将自然地理、人文景观书写与立功边塞豪情相融合形成物... 清代西域满族居官文人深受朝廷倚重,且多熟谙汉语诗文创作,故仕宦期间以诗作表达其恪尽职守、践履西域的强烈使命感。西域满族居官文人的西戍诗歌亦表现出对治边理政的强烈责任感,将自然地理、人文景观书写与立功边塞豪情相融合形成物我交融的书写,诗作亦得江山之助,将豪迈超拔之气与闲适静谧之情相结合,塑造出靖边安国、建设西陲与体察民情等善理边政的主人翁形象。清代西域满族官员作为朝廷之重臣而竭尽忠诚,在西戍诗歌中寄寓忠孝情怀下的建功西陲之志,诗风雄健激昂,彰显清代西域满族居官文人的深厚文化底蕴,循此亦可寻绎清代满汉文化融合在西域边地的重大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满族官文人 地理景观 文学书写 物我交融
下载PDF
鞭辟入里,创新住居——重庆大学建筑学专业“居住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闯与创
19
作者 龙灏 田琦 孟阳 《建筑技艺(中英文)》 2024年第7期58-62,共5页
梳理居住建筑与社会发展、人类自身的关系,以及新时代背景下居住建筑设计的新需求。重庆大学建筑学专业密切结合实际,从专业教育对课程的本质需求出发,系统重构“居住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重塑课程教学成果,全方位展示... 梳理居住建筑与社会发展、人类自身的关系,以及新时代背景下居住建筑设计的新需求。重庆大学建筑学专业密切结合实际,从专业教育对课程的本质需求出发,系统重构“居住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重塑课程教学成果,全方位展示面向未来的居住建筑教学新方法,对同类学校的教学和更广泛的居住建筑设计实践具有显著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教育 创新住 住建筑设计 课程改革
下载PDF
人口结构因素对“村改居”社区居民体育参与的影响研究
20
作者 马德浩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11,F0002,共12页
通过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数理统计法探讨了人口结构因素对“村改居”社区居民体育参与的影响。在“村改居”社区居民中,不同年龄段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比呈“倒U”形趋势,男性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比高于女性居民;不同年... 通过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数理统计法探讨了人口结构因素对“村改居”社区居民体育参与的影响。在“村改居”社区居民中,不同年龄段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比呈“倒U”形趋势,男性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比高于女性居民;不同年龄段男性居民在体育参与的频率和强度上存在差异,而不同年龄段女性居民在体育参与的频率和强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非农业户籍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比高于农业户籍居民,且非农业户籍居民在体育参与上受社区环境满意度和体育健身类社团发展情况的影响较为显著。不同家庭规模对居民体育参与的影响显著,其中家庭人数为“3~4人”的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比最高。不同婚姻状况对居民体育参与影响也较为显著,其中已婚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比最高。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比呈现出随受教育程度、月收入、阶层位次提高而增加的趋势,受教育程度、月收入、阶层位次对居民体育参与的频率和强度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村改居”社区 体育参与 人口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