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逻辑:基于“第二个结合”的历史哲学审视
1
作者 李梦琰 王强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65,共9页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实践探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二个结合”)的成果。文章认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逻辑不能仅从知性-理论逻辑来揭示,更需要从历史逻辑揭示其辩证的演进...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实践探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二个结合”)的成果。文章认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逻辑不能仅从知性-理论逻辑来揭示,更需要从历史逻辑揭示其辩证的演进路径。即回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端的源头——古今中西之争,然后“还原”这一文明现代发展的历史内在逻辑,从而站在人类“世界历史”的高度评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世界意义。这就是“第二个结合”的历史哲学审视,也是当前亟待推进的。其一,从历史逻辑的起点来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逻辑起点并非文明内在自然演化的结果,而是在“古今中西之争”双重辩证逻辑中展开的。即一方面要从民族历史走进现代化的世界历史,另一方面又要走出“东方从属西方”的世界历史,这就是“第二个结合”发生的社会历史辩证法。其二,从普遍性“世界历史”的辩证演进来看,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是与马克思主义的引入结合在一起的,传统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代化历史中巩固了其自身主体性,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其三,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的世界历史意义,作为轴心文明时代世界三大文明形态之一的中华文明,在经历了辩证发展的现代世界历史进程之后,最终也将在面向未来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构建上展现典范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第二个结合 历史哲学 古今中西 从后思索法
下载PDF
试论语音史研究框架的转型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晓南 《长江学术》 2023年第2期106-116,共11页
形成于20世纪初的汉语语音史的研究框架,是一种以通语语音发展为主的单线模式的研究框架。经过百余年的研究,随着历史方音研究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原框架因忽略方音研究造成的对文献中复杂语音现象的描写与解释的困难逾益突出,一种兼顾时... 形成于20世纪初的汉语语音史的研究框架,是一种以通语语音发展为主的单线模式的研究框架。经过百余年的研究,随着历史方音研究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原框架因忽略方音研究造成的对文献中复杂语音现象的描写与解释的困难逾益突出,一种兼顾时空维度的新的研究框架正在形成,以通语语音史为主、历史方音为辅的语音史研究框架的转型正在成为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语音史 时代音系 通语语音史 历史方音 研究框架
下载PDF
中古汉语词汇研究综述 被引量:39
3
作者 王云路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0-76,共7页
中古汉语主要指汉魏六朝时期的文献语言。中古汉语以其口语化的特色在汉语史研究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中古汉语研究,是上个世纪后半叶兴起的研究领域,同以往的零星研究相比,无论研究内容还是研究方法都不断拓展提高,出现了可喜的... 中古汉语主要指汉魏六朝时期的文献语言。中古汉语以其口语化的特色在汉语史研究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中古汉语研究,是上个世纪后半叶兴起的研究领域,同以往的零星研究相比,无论研究内容还是研究方法都不断拓展提高,出现了可喜的成果。但同时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讨论,如研究的深度与广度,研究的具体任务与方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汉语 文献语言 口语化 词汇 综述 汉魏六朝时期
下载PDF
江永《古韵标准》方音审取古音说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开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4-57,共4页
江永借助方音审音和古韵分部,提出了《诗经》合韵为“方音近同‘偶借’而合韵”说,提出了“上古方音‘偶借’而中古成正音”说。由方音审取古音,有种种不适应性和复杂性,重要的是要从本音考论上古韵部,下酌古沿今的工夫。“方音转”也... 江永借助方音审音和古韵分部,提出了《诗经》合韵为“方音近同‘偶借’而合韵”说,提出了“上古方音‘偶借’而中古成正音”说。由方音审取古音,有种种不适应性和复杂性,重要的是要从本音考论上古韵部,下酌古沿今的工夫。“方音转”也能促成语音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永:方音 审音 古音 方音转
下载PDF
中上古蜀语研究三题 被引量:3
5
作者 汪启明 赵静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27-31,共5页
目前已经面世的四川方言的研究成果和资料汇编,均是从近现代四川方言的词汇出发对四川方言进行静态描写,对于唐以前文献中的巴蜀方言没有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明清两代开始形成的现代四川方言是以古代的蜀语和秦汉以后的巴蜀方言作为... 目前已经面世的四川方言的研究成果和资料汇编,均是从近现代四川方言的词汇出发对四川方言进行静态描写,对于唐以前文献中的巴蜀方言没有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明清两代开始形成的现代四川方言是以古代的蜀语和秦汉以后的巴蜀方言作为自己的底层,对蜀语到四川方言的演变轨迹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目前还是开拓性的工作。中上古蜀语研究对四川方言史的研究以及汉语方言史的完善与研究领域的拓宽来说,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语 中上古 近现代四川方言 巴蜀方言 巴蜀文化 巴蜀地区
下载PDF
论李荣之“考本字” 被引量:9
6
作者 谢奇勇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9-116,共8页
李荣先生自1965年至1999年,发表了近20篇与"考本字"有关的文章,在大量具体的考证实例中论及了"考本字"的理论和方法。这些理论和方法涉及本字的含义、考本字的意义、考本字的条件和考本字的具体方法四个方面。
关键词 汉语方言 考本字 古今音变 方言对比 书证 例外字 禁忌字
下载PDF
徐中舒先生读古史方法的一些启示 被引量:4
7
作者 谢维扬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20,共4页
徐中舒先生《先秦史论稿》一书是对中国自史前至战国之整个先秦时期历史的进程和社会、经济特征的概述,浓缩和代表了徐先生毕生对于先秦历史问题的主要见解。该书中多处谈及古史传说时期的问题,特别能反映徐先生在读古史时的一些方法上... 徐中舒先生《先秦史论稿》一书是对中国自史前至战国之整个先秦时期历史的进程和社会、经济特征的概述,浓缩和代表了徐先生毕生对于先秦历史问题的主要见解。该书中多处谈及古史传说时期的问题,特别能反映徐先生在读古史时的一些方法上的特点。而这与当前古史界在传说时期历史问题上的讨论很有关系,值得我们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中舒 《先秦史论稿》 传说时期 中国古代史
下载PDF
中古汉语副词“定”探微 被引量:4
8
作者 高育花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5-38,共4页
中古汉语副词“定”的用法比较复杂 ,既可以表示肯定语气 ,也可以表示疑问语气 ,还可以表示转折语气 ,各种用法的发展比较平衡。但由于其所负载的义项过多 ,而且组合功能不强 。
关键词 中古汉语 副词 语法意义 历史发展
下载PDF
中古汉语VP-neg式疑问句句末否定词的虚化问题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开骅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66-171,共6页
VP-neg是中古汉语反复问句的主要形式,对句末否定词Neg的虚化问题学术界存在不同看法。文章系统考察中古时期这一语法现象,结论是:1否定式问句末尾的否定词已经虚化;2带反诘语气副词的反诘问句末尾的否定词一般已经虚化;3选择问句里选... VP-neg是中古汉语反复问句的主要形式,对句末否定词Neg的虚化问题学术界存在不同看法。文章系统考察中古时期这一语法现象,结论是:1否定式问句末尾的否定词已经虚化;2带反诘语气副词的反诘问句末尾的否定词一般已经虚化;3选择问句里选择项末的否定词已经虚化;4带测度副词的测度问句末尾的否定词已经虚化;5带疑问语气副词“宁”的反复问句末尾的否定词没有虚化;6除前四种情况,反复问句“VP不”中的“不”没有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汉语 反复问句 句末否定词 虚化
下载PDF
汉语史的分期与20世纪前的中古汉语词汇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董志翘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22-27,共6页
关于汉语史的分期,历来众说纷纭,主要原因是研究的视角不同,根据的材料不同。汉语史的分期,要考虑到语音、语法、词汇各个方面,过去忽视词汇的做法是不妥的。20世纪以前的中古词语研究成果大都体现在历代的字典辞书、注释材料及笔记札... 关于汉语史的分期,历来众说纷纭,主要原因是研究的视角不同,根据的材料不同。汉语史的分期,要考虑到语音、语法、词汇各个方面,过去忽视词汇的做法是不妥的。20世纪以前的中古词语研究成果大都体现在历代的字典辞书、注释材料及笔记札记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史 分期 中古汉语 词汇研究
下载PDF
“读图时代”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实践与反思——以《中国古代文学史传》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夏彪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7年第3期102-108,共7页
在"读图时代",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现状令人堪忧。在长期的教学中形成重理论轻体悟、重梳理轻鉴赏、重条框轻内容、重概念轻个性、重叙述轻实践的教学现状。反思文学史教学,应规避"读图"影响,回到文学、文化之维的&q... 在"读图时代",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现状令人堪忧。在长期的教学中形成重理论轻体悟、重梳理轻鉴赏、重条框轻内容、重概念轻个性、重叙述轻实践的教学现状。反思文学史教学,应规避"读图"影响,回到文学、文化之维的"象"思维模式,弘扬人文精神,重塑精神家园。《中国古代文学史传》教材突出文学史的趣味性、故事性、互动性、实践性、体验性,教学时,学生易从手机终端渐入课堂,感悟古代文学中所隐藏的深层内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图时代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传》
下载PDF
元代古音学考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民权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8-72,共5页
由于文献材料的散佚,元代古音学鲜见学者言及。元代人在古音观念上有独到见解,戴侗、熊朋来、刘玉汝等人的古音说对清代顾炎武古音学的形成有直接影响。元代人从《说文》谐声和《诗经》用韵方面探讨古音问题的方法,把文字研究与古音研... 由于文献材料的散佚,元代古音学鲜见学者言及。元代人在古音观念上有独到见解,戴侗、熊朋来、刘玉汝等人的古音说对清代顾炎武古音学的形成有直接影响。元代人从《说文》谐声和《诗经》用韵方面探讨古音问题的方法,把文字研究与古音研究结合起来,也是十分可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音学 古音观念 古正音 元代 音韵学 叶音说
下载PDF
日本学者对日语汉字音与汉语上古音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无未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77-82,共6页
回顾日本学者对日语汉字音与汉语上古音关系研究的历史,并且从日本学者利用日语汉字音研究中国上古音几部重要的著作中,人们可以总结出他们在理论与方法等方面的得失,从而引起人们对与此相关的研究理论与方法等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
关键词 日语汉字音 汉语上古音 研究历史与现状
下载PDF
周至方音的古今音变特点 被引量:2
14
作者 董琳莉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93-96,共4页
文章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较为详细地展示了周至方音古今音变的一些特点,并就周至方音与普通话语音在古今演变方面的主要不同点进行了比较,旨在找出周至方音古今音变规律,希望能为关中方言及北方官话的研究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材料。
关键词 周至方音 关中方言 古今音变 普通话
下载PDF
中古汉语双音节“×来”式时间语词再考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亮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5年第1期116-128,共13页
中古时期双音节"×来"式时间语词有三种类型。"未然性副词成分+来"体现"时间在动"的强势时间认知方式,"来"的位移义具体实在。"起点性表时成分×+来"源自"自×以来"格式,体现"观察者在动"的时间认知方式,... 中古时期双音节"×来"式时间语词有三种类型。"未然性副词成分+来"体现"时间在动"的强势时间认知方式,"来"的位移义具体实在。"起点性表时成分×+来"源自"自×以来"格式,体现"观察者在动"的时间认知方式,"来"获得时段标志意义。"显性时间义成分+来"出现于"来"发展为词缀之后。只有×是泛指性过去义时间成分时,"起点性表时成分×+来"才能固化成词,"来"才具备词缀化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汉语 时间语词 ×来 词缀 词汇化
下载PDF
中古道经异形词研究价值刍议——以《抱朴子内篇》异形词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玉红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78-80,共3页
中古汉语异形词是指中古汉语阶段中同时或先后产生的同音、同义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以《抱朴子内篇》为例可以看出,中古道经中的异形词对辞书编纂、古籍校理与汉语词汇史研究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中古汉语 道经 异形词 价值
下载PDF
商州韵母和《广韵》韵母的比较
17
作者 张成材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38-49,共12页
本文从《广韵》出发,考察商州方言韵母的读音,并将商州方言韵母和以《广韵》为代表的中古音韵母进行比较研究。
关键词 商州方言 韵母 《广韵》 中古音
下载PDF
一批残留于现代汉语的中近古词缀
18
作者 赵晓驰 赵垚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47-49,共3页
本文观察了现代汉语中一批易被人忽略的派生词其词缀是中近古词缀在现代汉语中的遗留熏已丧失强大的派生性熏但不能否认这批以残留于现代汉语的中近古词缀为构词语素的词是现代汉语派生词中一个特殊的群体。
关键词 现代汉语 词缀 派生词 语素
下载PDF
中古时期汉文史学在吐鲁番地区的传播
19
作者 王旭送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117-121,共5页
中古时期,汉语文化(也即中原传统文化)一直是吐鲁番地区的主流文化。作为汉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文史学在这一地区得到了很好的传播。中古时期吐鲁番地区传播的汉文史学典籍主要有经书、正史、别史、杂史、地理类史书。这些汉文史学... 中古时期,汉语文化(也即中原传统文化)一直是吐鲁番地区的主流文化。作为汉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文史学在这一地区得到了很好的传播。中古时期吐鲁番地区传播的汉文史学典籍主要有经书、正史、别史、杂史、地理类史书。这些汉文史学史书在吐鲁番地区的传播,对当今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时期 吐鲁番地区 汉文史学
下载PDF
中古汉语副词“都”探析
20
作者 李素英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87-90,109,共5页
"都"是中古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副词,但对其具体用法的归类以及产生时间的先后,却是观点不一。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语义指向的角度重点探讨了典型总括范围副词"都"与典型语气副词"都"的认定标... "都"是中古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副词,但对其具体用法的归类以及产生时间的先后,却是观点不一。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语义指向的角度重点探讨了典型总括范围副词"都"与典型语气副词"都"的认定标准,并就述补结构和歧解句中"都"的归属作了深入分析,认为中古汉语中副词"都"多为具有明显形式标志的语气副词,但它作为总括范围副词的用法已经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汉语 副词 “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