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ti-inflammatory properties of the short-chain fatty acids acetate and propionate:A study with relevance to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被引量:84
1
作者 Sofia Tedelind Fredrik Westberg +1 位作者 Martin Kjerrulf Alexander Vidal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20期2826-2832,共7页
AIM: To compare the anti-inflammatory properties of butyrate with two other SCFAs, namely acetate and propionate, which have less well-documented effects on inflammation. METHODS: The effect of SCFAs on cytokine rel... AIM: To compare the anti-inflammatory properties of butyrate with two other SCFAs, namely acetate and propionate, which have less well-documented effects on inflammation. METHODS: The effect of SCFAs on cytokine release from human neutrophils was studied with EHSA. SCFA- dependent modulation of NF-κB reporter activity was assessed in the human colon adenocarcinoma cell line, Colo320DM. Finally, the effect of SCFAs on gene expression and cytokine release, measured with RT-PCR and ELISA, respectively, was studied in mouse colon organ cultures established from colitic mice. RESULTS: Acetate, propionate and butyrate at 30 mmol/L decreased LPS-stimulated TNFα release from neutrophils, without affecting IL-8 protein release. All SCFAs dose dependently inhibited NF-κB reporter activity in Colo320DM cells. Propionate dose-dependently suppressed IL-6 mRNA and protein release from colon organ cultures and comparative studies revealed that propionate and butyrate at 30 mmol/L caused a strong inhibition of immune-related gene expression, whereas acetate was less effective. A similar inhibition was achieved with the proteasome inhibitor MG-132, but not the p38 MAPK inhibitor SB203580. All SCFAs decreased IL-6 protein release from organ cultures. CONCLUSION: In the present study propionate and butyrate were equipotent, whereas acetate was less effective, at suppressing NF-κB reporter activity, immune-related gene expression and cytokine release in vitro.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propionate and acetate, in addition to butyrate, could be useful in the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disorders, including IB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TROPHILS Epithelial cells COLITIS Infla- mmation Short-chain fatty acids acetATE propionATE BUTYRATE NF-KB Cytokines
下载PDF
A Study on the Mechanism Regulating Acetate to Propionate Ratio in Rumen Fermentation by Dietary Carbohydrate Type
2
作者 Xueyan Lin Zhiyong Hu +6 位作者 Shizhe Zhang Guanwen Cheng Qiuling Hou Yun Wang Zhengui Yan Kerong Shi Zhonghua Wang 《Advances in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2020年第8期369-390,共22页
The research direction of our team is nutrition and physiology of ruminants, including dietary nutrition metabolism and rumen microorganisms. Previous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ruminal acetate-to-propionate ratio is rel... The research direction of our team is nutrition and physiology of ruminants, including dietary nutrition metabolism and rumen microorganisms. Previous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ruminal acetate-to-propionate ratio is related to diet utilization efficiency. At present,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ruminal acetate-to-propionate ratio are the degradation rate of the diet and the rumen microbial structure, but the main mechanism is unclear<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This study found that the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effect of ruminal acetate-to-propionate ratio was not affect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fermentation substrate, but was affect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rumen microbiota. We believe that changes in the rumen microflora structure are the main mechanism for regulating the ruminal acetate-to-propionate ratio. This will help people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rumen physiology, thereby gradually improving feed conversion efficiency and reducing production costs. </span><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Abstract: </span></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In order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by which diet regulates the acetate-to-propionate molar ratio (A: P ratio), we compared the effect on rumen fermentation parameters and the microbiome by altering the ratio of dietary concentrates to roughage ratio and calcium pyruvate infusion. The test animals were Laoshan dairy goats, and were fed continuously through an automatic feeder. The test groups were fed a base diet of low concentrates, and intraruminally infused with calcium pyruvate at two concentrations. The infusion concentrations were derived from the difference in the rate of carbohydrate degradation of the high and low concentrate diets, and they were artificially set such that the high concentration infusion group was infused with twice the concentration as the low concentration infus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s were fed high concentrate</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6:4) and low concentrate (3:7) diets, respectively. The following results were obtained by measuring rumen fermentation parameters and microbial composition: the rumen A: P ratio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high-concentrate</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diet group than in the low concentrate diet group (P < 0.05). Infusion of low concentration calcium pyruvate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rumen A: P ratio (P > 0.05), while infusion of high concentration calcium pyruvat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rumen A: P ratio (P < 0.05). Relative to goats fed the low concentrate diet, those fed the high concentrate diet had a greater abundance of microbes related to propionate production and a reduced abundance of microbes related to fiber degradation. Infusion of pyruvate had no significa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effect on rumen microbial structure. The abov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creas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fermentation substrate without affecting the composition of the microflora does not reduce the A: P ratio. Microbiolog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 P ratio was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umen microflora structure. Therefore, it is believed that rumen microflora structure is the main mechanism regulating A: P ratio in rumen fermentation.</sp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men acetic acid propionate ratio Calcium Pyruvate Rumen Microbiome Volatile Fatty acid
下载PDF
磷酸三丁酯络合萃取醋酸的研究
3
作者 张永强 郑会勤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8-20,共3页
以磷酸三丁酯(TBP)为络合剂,正辛醇为稀释剂,共同组成油相。研究了它们在不同条件下对醋酸溶液的萃取率。在一定条件下,随着醋酸浓度的增大,萃取率先增大后减小;随着油相与水相的体积比或络合剂与稀释剂体积比的增大,醋酸萃取率也增大;... 以磷酸三丁酯(TBP)为络合剂,正辛醇为稀释剂,共同组成油相。研究了它们在不同条件下对醋酸溶液的萃取率。在一定条件下,随着醋酸浓度的增大,萃取率先增大后减小;随着油相与水相的体积比或络合剂与稀释剂体积比的增大,醋酸萃取率也增大;醋酸乙酯和三烷基胺均没有TBP对醋酸的萃取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三丁酯 正辛醇 醋酸 络合 萃取 体积比
下载PDF
乙酸正丁酯催化合成的条件探究
4
作者 王蔓 李壮 +7 位作者 杨帆 陈聪地 余名胜 李臻 米园 周芹 叶佳鑫 陶果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18期39-42,共4页
乙酸正丁酯在化工生产、医药等方面都有广泛的运用。本文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设计对硫酸铝钾、对甲苯磺酸、十二水合硫酸铁铵/过硫酸铵三类催化剂进行了实验选择,选出了硫酸铝钾作为催化剂。然后在该催化剂下,通过单因素实验法... 乙酸正丁酯在化工生产、医药等方面都有广泛的运用。本文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设计对硫酸铝钾、对甲苯磺酸、十二水合硫酸铁铵/过硫酸铵三类催化剂进行了实验选择,选出了硫酸铝钾作为催化剂。然后在该催化剂下,通过单因素实验法进一步探究了醇酸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分别对酯化率的影响。优化的合成条件为:催化剂采用硫酸铝钾,在醇酸比为1∶1、温度为125℃、反应时间为50 min时产率高达87.61%。催化剂重复使用四次后酯化率仍有70.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正丁酯 硫酸铝钾 醇酸比 催化剂 合成
下载PDF
乙酸碳源对氧化沟工艺处理低碳氮比工业废水脱氮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建发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1期31-39,共9页
为解决污水处理厂进水碳氮比偏低、碳源不足,导致生物反硝化效果不理想这个困扰业界的难题,采用改良型Carrousel氧化沟耦合工艺处理低B/C比、低碳氮比的某混合工业废水,投加乙酸碳源,其他按照污水厂日常运行参数运营,结果表明,投加乙酸... 为解决污水处理厂进水碳氮比偏低、碳源不足,导致生物反硝化效果不理想这个困扰业界的难题,采用改良型Carrousel氧化沟耦合工艺处理低B/C比、低碳氮比的某混合工业废水,投加乙酸碳源,其他按照污水厂日常运行参数运营,结果表明,投加乙酸碳源对该工业污水处理厂改良型Carrousel氧化沟去除总氮、氨氮和pH等效果理想,出水完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9918—2002)一级A标准.低碳氮比的工业污水处理可以选用乙酸作碳源以强化生物脱氮,乙酸实际合适的平均投加量为211.97 mg/L,投加成本为0.254元/t,该工艺的稳定运行为低碳氮比的工业污水处理系统优化设计及提标改造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碳源 氧化沟 低碳氮比 混合工业废水 脱氮效能
下载PDF
不同生境下两种引诱剂对白星花金龟的协同诱集效果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文静 冯丽凯 +3 位作者 王祥兆 王翔 林克剑 李粉莲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8-363,382,共7页
为评价糖醋液诱芯协同处理对白星花金龟的诱集效果,分别在葡萄园、玉米田和杨树林悬挂诱捕器,采用糖醋液、诱芯及糖醋液诱芯协同处理诱集白星花金龟。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3种处理在葡萄园与玉米田的诱集总量分别为1621.7头和1543.0头... 为评价糖醋液诱芯协同处理对白星花金龟的诱集效果,分别在葡萄园、玉米田和杨树林悬挂诱捕器,采用糖醋液、诱芯及糖醋液诱芯协同处理诱集白星花金龟。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3种处理在葡萄园与玉米田的诱集总量分别为1621.7头和1543.0头,显著高于杨树林中的诱集量(41.7头)。白星花金龟在葡萄园有2次发生盛期,分别为6月上旬和8月上旬,在玉米田有3次发生盛期,分别为6月上旬、7月中旬和8月下旬;两种生境中5月至8月下旬雌少雄多,之后雌虫略多于雄虫,整体上雌雄比分别为1∶1.4(葡萄园)和1∶1.3(玉米田)。在葡萄园和玉米田中糖醋液诱芯协同处理的诱集量从始至终都优于糖醋液、诱芯单独处理及两处理之和,甚至在葡萄园中显著高于糖醋液与诱芯单独处理之和,表明2种引诱剂协同处理可显著提高诱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星花金龟 糖醋液 诱芯 协同 诱集 发生动态 性比
下载PDF
磷酸-乙酸体系中乙酸含量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
7
作者 李加强 李军 +1 位作者 金央 陈明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5-120,共6页
针对目前磷酸-乙酸混酸体系中乙酸含量分析方法准确度低、操作繁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以丙酸为内标物采用气相色谱快速测定磷酸-乙酸混酸体系中乙酸含量的方法。通过加标回收实验、精密度实验、与文献方法对比测试实验、磷酸浓度干扰实... 针对目前磷酸-乙酸混酸体系中乙酸含量分析方法准确度低、操作繁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以丙酸为内标物采用气相色谱快速测定磷酸-乙酸混酸体系中乙酸含量的方法。通过加标回收实验、精密度实验、与文献方法对比测试实验、磷酸浓度干扰实验来验证本方法的准确性与适用性。结果表明,乙酸的空白加标回收率为97.67%~104.55%,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7.72%~104.35%,多次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26%;与文献方法对比发现,本方法的准确度较高;当磷酸浓度在0~70%(质量分数)时,乙酸的分析结果基本不受磷酸含量的影响。由此说明,该色谱分析方法可准确、快速、简便地测定磷酸-乙酸混酸体系中乙酸的含量,对相关行业乙酸含量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 乙酸 丙酸 气相色谱 内标法
下载PDF
水硅比调控有机-无机杂化SiO_(2)膜制备与乙酸脱水渗透汽化性能
8
作者 张子男 任秀秀 +4 位作者 钟璟 徐荣 郭猛 吴梓豪 刘若妍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4-49,57,共7页
以1,2-双(三乙氧基硅基)乙烷(BTESE)为硅源前驱体,通过酸催化溶胶-凝胶法制备了BTESE有机-无机杂化SiO_(2)膜。为了提高其渗透汽化乙酸脱水性能,通过溶胶合成中水硅比(H_(2)O/BTESE)对硅网络进行调控。随着水含量的增大,水解的Si-OH增多... 以1,2-双(三乙氧基硅基)乙烷(BTESE)为硅源前驱体,通过酸催化溶胶-凝胶法制备了BTESE有机-无机杂化SiO_(2)膜。为了提高其渗透汽化乙酸脱水性能,通过溶胶合成中水硅比(H_(2)O/BTESE)对硅网络进行调控。随着水含量的增大,水解的Si-OH增多,形成的凝胶孔径得到了有效降低,在膜进行渗透汽化乙酸脱水中,分离因子增大,通量降低.水硅比为180制备出的BTESE膜具有最佳综合分离指数,75℃下渗透汽化分离质量分数90%乙酸/10%水溶液,渗透通量和分离因子分别为1.25 kg/(m^(2)·h)和1050.将该膜分别浸泡在乙酸溶液和暴露在空气中,在长达80 d的时间里膜的乙酸脱水分离性能基本保持稳定,具有较好的长期耐酸稳定性和耐氧化化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化硅膜 水硅比 渗透汽化 乙酸脱水
下载PDF
羰基化合成乙酸酐联产丙酸工艺流程模拟及反应器设计
9
作者 蒋燕 《能源化工》 CAS 2023年第1期24-29,共6页
利用Aspen Plus软件对羰基化合成乙酸酐联产丙酸工艺进行全流程模拟,比较了不同类型反应器的模拟结果,结果表明,采用RCSTR动力学反应器模拟得到的结果与实际工况相符,乙酸甲酯的转化率为0.34,乙醇转化率为0.85;同时,通过调节乙酸甲酯和... 利用Aspen Plus软件对羰基化合成乙酸酐联产丙酸工艺进行全流程模拟,比较了不同类型反应器的模拟结果,结果表明,采用RCSTR动力学反应器模拟得到的结果与实际工况相符,乙酸甲酯的转化率为0.34,乙醇转化率为0.85;同时,通过调节乙酸甲酯和乙醇的进料量,考察了主产物乙酸酐和丙酸的比例变化,产品比例可大范围柔性调节,生产灵活度较高。针对产物体系的物料特点,探讨了3种产物分离方法,得出乙酸酐水解分离法是一种较优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酐 丙酸 羰基化合成 流程模拟 反应器
下载PDF
辣条中丙酸检测方法的改进
10
作者 张文通 闫瀟涵 何丽萍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5期88-90,共3页
本文应用石油醚除油,酸化后用乙酸乙酯进行提取,使用Elite-WAX ETR色谱柱对目标物丙酸进行分离,用气相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对辣条中丙酸的检测方法进行试验,分别从准确度、检出限和精密度方面分析,进而建立了一种高效、快速、高灵敏度、... 本文应用石油醚除油,酸化后用乙酸乙酯进行提取,使用Elite-WAX ETR色谱柱对目标物丙酸进行分离,用气相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对辣条中丙酸的检测方法进行试验,分别从准确度、检出限和精密度方面分析,进而建立了一种高效、快速、高灵敏度、高精度和低成本的检测方法。在优化条件下,丙酸在10~200μg·mL^(-1)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回收率为96.5%~97.6%,丙酸的检出限为0.015 g·kg^(-1)。实验数据表明,该方法准确、高效、灵敏度高,为辣条中丙酸的检测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酸 乙酸乙酯 气相色谱法
下载PDF
温度波动对牛粪高浓度水解酸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忠江 李文哲 +2 位作者 王丽丽 刘海庆 吴志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99-203,共5页
以新鲜牛粪为原料,用自制的厌氧水解酸化系统研究了在高浓度两相厌氧发酵过程中,30℃和35℃时温度波动±2.5℃对挥发性脂肪酸产量和挥发性脂肪酸主要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波动对挥发性脂肪酸产量的影响因基础温度而异,在35℃... 以新鲜牛粪为原料,用自制的厌氧水解酸化系统研究了在高浓度两相厌氧发酵过程中,30℃和35℃时温度波动±2.5℃对挥发性脂肪酸产量和挥发性脂肪酸主要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波动对挥发性脂肪酸产量的影响因基础温度而异,在35℃时温度波动组的挥发性脂肪酸产量略高于恒温组,30℃时温度波动组的挥发性脂肪酸产量与恒温组基本持平,但总体趋势是温度波动组要好于恒温组。温度波动对乙酸含量基本没有影响,而对丙酸的含量有一定影响。所以在牛粪高浓度水解酸化过程中,可以在水解酸化相通过温度波动取得较好的厌氧水解酸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波动 高浓度水解酸化 挥发性脂肪酸 乙酸 丙酸
下载PDF
离子色谱法测定河流中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银平 王海燕 +4 位作者 薛耀华 孙春宝 张伟华 周岳溪 王业耀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24,共4页
建立一种用离子色谱法同时分离测定被污染河流水中微量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方法。采用IonPac AS11-HC阴离子分离柱,5mM NaOH淋洗液,流速1.0ml/min。结果表明,乙酸、丙酸、丁酸的检出限按峰高计分别为0.258、0.294、0.374mg/L;按峰面积计... 建立一种用离子色谱法同时分离测定被污染河流水中微量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方法。采用IonPac AS11-HC阴离子分离柱,5mM NaOH淋洗液,流速1.0ml/min。结果表明,乙酸、丙酸、丁酸的检出限按峰高计分别为0.258、0.294、0.374mg/L;按峰面积计分别为0.350、0.421、0.588mg/L。乙酸、丙酸、丁酸的保留时间、峰高、峰面积的变异系数RSD在0.03%~3.92%之间。对某河流水样分析,乙酸、丙酸、丁酸的回收率在99.6%~107.6%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 乙酸 丙酸 丁酸 电导检测
下载PDF
乙酸丙酸比例对富集聚磷菌生物除磷系统影响研究 被引量:28
13
作者 刘燕 陈银广 +1 位作者 郑弘 周琪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278-1283,共6页
通过丙酸/乙酸(以C计)比例为0.1、0.5、1、2、10的合成废水,在SBR反应器(1#~5#)中长期驯化聚磷菌(PAO)富集的污泥,研究了丙酸/乙酸比例对增强生物除磷系统(EBPR)中短链脂肪酸(SCFA)降解、溶解性正磷(SOP)的释放/吸收及其... 通过丙酸/乙酸(以C计)比例为0.1、0.5、1、2、10的合成废水,在SBR反应器(1#~5#)中长期驯化聚磷菌(PAO)富集的污泥,研究了丙酸/乙酸比例对增强生物除磷系统(EBPR)中短链脂肪酸(SCFA)降解、溶解性正磷(SOP)的释放/吸收及其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AO对SCFA的利用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PAO对丙酸的利用速率较乙酸快,因此,增加丙酸/乙酸比例有助于EBPR系统的稳定性.随丙酸/乙酸比例增加,SOP的释放与吸收量减少,SOP的代谢速率降低,但SOP的去除率明显增加.因此,增加丙酸/乙酸比例有助于提高EBPR系统除磷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磷(EBPR) 聚磷菌(PAO) 丙酸 乙酸
下载PDF
不同瘤胃乙、丙酸比例对绵羊丙酸糖异生和葡萄糖周转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王中华 李福昌 +1 位作者 冯仰廉 朱连德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32-34,共3页
本项试验使用了 14C标记的丙酸和葡萄糖 ;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全营养灌注绵羊改变瘤胃灌注混合挥发性脂肪酸中乙/丙酸比例后 ,丙酸糖异生代谢和体内葡萄糖周转速度的变化。结果表明 ,灌注乙/丙酸比例为75 :15的混合挥发性脂肪酸时 ,... 本项试验使用了 14C标记的丙酸和葡萄糖 ;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全营养灌注绵羊改变瘤胃灌注混合挥发性脂肪酸中乙/丙酸比例后 ,丙酸糖异生代谢和体内葡萄糖周转速度的变化。结果表明 ,灌注乙/丙酸比例为75 :15的混合挥发性脂肪酸时 ,葡萄糖碳原子中来自丙酸的碳原子比例(P<0.01)和体内葡萄糖周转速度(P<0.05)均高于灌注其它乙/丙酸比例的混合挥发性脂肪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瘤胃乙丙酸 丙酸糖异生 葡萄糖糖周转速度
下载PDF
丙酸/乙酸对低能耗生物除磷脱氮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27
15
作者 李洪静 陈银广 顾国维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73-678,共6页
以厌氧-低氧(0.15~0.45mg/L)条件下的序批式反应器(SBR)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丙酸/乙酸比例对低能耗同时生物除磷脱氮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丙酸/乙酸比为1/1(SBR-A)或2/1(碳摩尔比)为碳源(SBR-B),系统中均发生同时生物氮和磷的去除,低... 以厌氧-低氧(0.15~0.45mg/L)条件下的序批式反应器(SBR)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丙酸/乙酸比例对低能耗同时生物除磷脱氮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丙酸/乙酸比为1/1(SBR-A)或2/1(碳摩尔比)为碳源(SBR-B),系统中均发生同时生物氮和磷的去除,低氧阶段氨氮被全部氧化,并且没有亚硝酸盐的大量累积.与SBR-A相比,SBR-B中厌氧阶段磷释放量少,聚羟基戊酸(PHV)和二甲基三羟基戊酸(PH2MV)合成量高,低氧末磷剩余量少,硝态氮累积少,SBR-B中总氮和磷的去除率(分别为82%和97%)比SBR-A(分别为68%和94%)高.因此,丙酸/乙酸比例的增加有助于提高同时生物除磷脱氮系统中氮和磷的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批式反应器 丙酸/乙酸 低能耗 同时生物除磷脱氮
下载PDF
固相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拟南芥中的生长素 被引量:20
16
作者 符继红 褚金芳 +1 位作者 王吉德 闫存玉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24-1327,共4页
建立了固相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拟南芥中生长素的方法。采用Waterssunfire C18(150mm×4.6mm,5μm)色谱柱,以乙腈-10mmol/L乙酸钠(20:80,V/V,乙酸调节至pH3.5)为流动相,在流速1mL/min,进样量20μL,柱温20℃,样品温... 建立了固相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拟南芥中生长素的方法。采用Waterssunfire C18(150mm×4.6mm,5μm)色谱柱,以乙腈-10mmol/L乙酸钠(20:80,V/V,乙酸调节至pH3.5)为流动相,在流速1mL/min,进样量20μL,柱温20℃,样品温度10℃,荧光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275和345nm条件下,分离测定了拟南芥中的植物生长素吲哚乙酸和吲哚丙酸含量。分离效果良好,线性范围分别为85.71pg~21.43ng和0.33ng~1.29μg,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2和0.9999,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3.8%和102.6%。本方法可对少量模式植物样品进行灵敏、准确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生长素 吲哚乙酸 吲哚丙酸 拟南芥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三烷基氧膦络合萃取一元有机羧酸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运东 李屹 +1 位作者 李玉鑫 戴猷元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11,14,共5页
络合萃取法对极性有机物稀溶液的分离具有高效性和高选择性。选择甲酸、乙酸、丙酸、丁酸为分离对象 ,三烷基氧膦 (TRPO)为络合剂 ,煤油为稀释剂 ,进行了系统的萃取相平衡实验 ,测定了络合剂浓度、稀释剂组成等因素对萃取平衡分配系数... 络合萃取法对极性有机物稀溶液的分离具有高效性和高选择性。选择甲酸、乙酸、丙酸、丁酸为分离对象 ,三烷基氧膦 (TRPO)为络合剂 ,煤油为稀释剂 ,进行了系统的萃取相平衡实验 ,测定了络合剂浓度、稀释剂组成等因素对萃取平衡分配系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溶质的亲油性对络合萃取平衡影响起主导作用 ;随TRPO浓度增大 ,萃取平衡分配系数呈增大趋势 ;随溶质初始浓度增大 ,有机相的溶质浓度向饱和萃取量接近 ;饱和萃取量随络合剂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对相平衡分配系数进行拟合 ,精度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合萃取 甲酸 乙酸 丙酸 丁酸 三烷基氧膦 TRPO
下载PDF
不同碳源和泥龄对反硝化聚磷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亚静 陈修辉 +1 位作者 孙力平 季民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13-516,共4页
在4个SBR装置(1#~4#)中,对4种不同比例的丙酸/乙酸合成废水采用厌氧/缺氧方式驯化富集反硝化聚磷菌(DPB),研究了碳源浓度和污泥龄对除磷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厌氧段碳源COD浓度越高,释磷越充分,溶解性正磷酸盐(SOP)去除率... 在4个SBR装置(1#~4#)中,对4种不同比例的丙酸/乙酸合成废水采用厌氧/缺氧方式驯化富集反硝化聚磷菌(DPB),研究了碳源浓度和污泥龄对除磷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厌氧段碳源COD浓度越高,释磷越充分,溶解性正磷酸盐(SOP)去除率越高;但当碳源COD浓度超过某个浓度值时,未反应完全的有机物残留于后续缺氧段对缺氧吸磷产生抑制作用。(2)污泥龄SRT=15 d时,活性污泥的性能较好,达到了较好的除磷效果。(3)在相同碳源浓度和相同的污泥龄下,随着丙酸/乙酸比例的提高,SOP的去除率逐渐的降低。说明在厌氧/缺氧环境下,碳源中丙酸比例的提高不利于系统中磷的去除。高乙酸含量的碳源更适合反硝化除磷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酸/乙酸 反硝化聚磷 碳源浓度 污泥龄
下载PDF
不同丙酸/乙酸对聚糖菌长/短期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姚樱 陈银广 +1 位作者 马民 顾国维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970-1974,共5页
在3个SBR反应器(即SBR-A,SBR-C和SBR-E)中,以3种不同比例的丙酸/乙酸中长期驯化活性污泥使之富集聚糖菌,对丙酸/乙酸对聚糖菌的长期和短期代谢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期高丙酸/乙酸驯化导致聚糖菌厌氧消耗的糖原量和合成的聚β羟... 在3个SBR反应器(即SBR-A,SBR-C和SBR-E)中,以3种不同比例的丙酸/乙酸中长期驯化活性污泥使之富集聚糖菌,对丙酸/乙酸对聚糖菌的长期和短期代谢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期高丙酸/乙酸驯化导致聚糖菌厌氧消耗的糖原量和合成的聚β羟基烷酸酯(poly--βhydroxyalkanoates,PHA)的量都较少,在好氧段积累的糖原量和降解的PHA的量也较小,并且对聚糖菌的脱氢酶活性、生长速率及对有机酸的利用能力等都有抑制作用.当进水中的丙酸与乙酸的碳摩尔数相同时,单位生物量利用乙酸的速率较丙酸快.不同丙酸/乙酸对聚糖菌代谢的短期影响的研究表明,当进水中乙酸浓度突然提高时,长期以高丙酸/乙酸驯化的聚糖菌可以直接利用乙酸参与代谢,但长期以低丙酸/乙酸驯化的聚糖菌则无法快速利用丙酸.提高进水中丙酸/乙酸有可能成为有效抑制聚糖菌生长并提高增强生物除磷系统稳定性的一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糖菌 乙酸 丙酸 增强生物除磷
下载PDF
作物秸秆降解中稀有机酸的萃取回收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利 张清东 +1 位作者 漆玉邦 徐健蓉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47-450,共4页
作物秸秆有机降解的研究中 ,有机酸的回收利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本研究采用低沸点的乙酸乙酯和高沸点的磷酸三丁酯 (TBP)作萃取剂 ,对作物秸秆有机酸 (乙酸、丙酸 )降解中不同浓度的稀有机酸溶液(汽提液和洗涤液 )用液 液萃取法... 作物秸秆有机降解的研究中 ,有机酸的回收利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本研究采用低沸点的乙酸乙酯和高沸点的磷酸三丁酯 (TBP)作萃取剂 ,对作物秸秆有机酸 (乙酸、丙酸 )降解中不同浓度的稀有机酸溶液(汽提液和洗涤液 )用液 液萃取法回收。结果表明 :磷酸三丁酯的萃取能力大于乙酸乙酯 ,同一萃取剂对丙酸的萃取效果比对乙酸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 丙酸 乙酸乙酯 磷酸三丁酯 萃取 回收 作物秸秆 有机酸 降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