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whole process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for layered sandstone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 based on Logistic function
1
作者 LIU Dong-qiao GUO Yun-peng +1 位作者 LING Kai LI Jie-y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7期2411-2430,共20页
Bedding structural plane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stability of engineering rock masses.This study conducts uniaxial compression tests on layered sandstone with various bedding angles(0... Bedding structural plane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stability of engineering rock masses.This study conducts uniaxial compression tests on layered sandstone with various bedding angles(0°,15°,30°,45°,60°,75°and 90°)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bedding angle on the deformational mechanical response,failure mode,and damage evolution processes of rocks.It develops a damage model based on the Logistic equation derived from the modulus’s degradation considering the combined effect of the sandstone bedding dip angle and load.This model is employed to study the damage accumulation state and its evolution within the layered rock mass.This research also introduces a piecewise constitutive model that considers the initial compaction characteristics to simulate the whole deformation process of layered sandstone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as the bedding angle increases from 0°to 90°,the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elastic modulus of layered sandstone significantly decrease,slightly increase,and then decline again.The corresponding failure modes transition from splitting tensile failure to slipping shear failure and back to splitting tensile failure.As indicated by the modulus’s degradation,the damage characteristics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four stages:initial no damage,damage initiation,damage acceleration,and damage deceleration termination.The theoretical damage model based on the Logistic equation effectively simulates and predicts the entire damage evolution process.Moreover,the theoretical constitutive model curves closely align with the actual stress−strain curves of layered sandstone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The introduced constitutive model is concise,with fewer parameters,a straightforward parameter determination process,and a clear physical interpretation.This study offers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theory of layered rock mechanics and holds implication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rock engine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yered sandstone uniaxial compression damage evolution Logistic function constitutive model
下载PDF
渗碳热处理后18CrNiMo7–6合金钢表面变质层J–C损伤失效参数研究
2
作者 陈雷 张建伟 王冰冰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66-72,共7页
合金钢在经过渗碳热处理后会在表面形成变质层。在表面变质层内,材料的力学性能沿深度方向发生变化。针对渗碳热处理后的18CrNiMo7-6合金钢的表面变质层,提出了确定Johnson-Cook损伤参数分层测试方法。通过对材料变质层进行分层线切割,... 合金钢在经过渗碳热处理后会在表面形成变质层。在表面变质层内,材料的力学性能沿深度方向发生变化。针对渗碳热处理后的18CrNiMo7-6合金钢的表面变质层,提出了确定Johnson-Cook损伤参数分层测试方法。通过对材料变质层进行分层线切割,得到不同变质层深度下的薄板试样;为获得不同应力三轴度下的拉伸结果,预制了不同断裂方向的拉伸剪切试样,通过试验与仿真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考虑应变累积效应的应力三轴度并测定了材料失效应变与应力三轴度的关系;采用宽脉冲拉伸系统测定了拉伸试样的失效应变与应变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层材料的失效应变随应力三轴度的增大而减小,在同一应力三轴度水平下,失效应变随层深增大而增大;不同层深处的试样均具有明显的应变率弱化效应,且在同一应变率水平下,失效应变随层深增大而增大;基于测量参数的拉伸过程数值仿真与试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了所测定参数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碳热处理 18CrNiMo7-6合金钢 表面变质层 Johnson-Cook损伤模型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下载PDF
高温作用后层状复合岩石单轴压缩试验损伤机理研究
3
作者 付鹏 亓宪寅 +2 位作者 王胜伟 耿殿栋 柯婷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9-150,共12页
为研究深部环境中高温对层状复合岩石物理特性、变形破坏机制及损伤演化规律的影响,在层状复合岩石经过30、60、90、120、150、180℃高温后开展单轴压缩试验,同时采用声发射仪器监测岩石的破坏过程;以累计振铃计数为损伤变量,考虑高温... 为研究深部环境中高温对层状复合岩石物理特性、变形破坏机制及损伤演化规律的影响,在层状复合岩石经过30、60、90、120、150、180℃高温后开展单轴压缩试验,同时采用声发射仪器监测岩石的破坏过程;以累计振铃计数为损伤变量,考虑高温引入初始损伤,利用复合等效方法得到层状复合岩石的弹性模量,依据裂纹轴向应变、累计振铃计数推导得到全过程应力-应变本构模型。结果表明:层状复合岩石经历高温后,在岩石的初始压密阶段,温度越高,岩石的延性越强;层状复合岩石峰值强度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声发射中的振铃计数与岩石损伤破坏过程中裂纹的萌生、延伸、扩展到贯通都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随着温度的升高,层状复合岩石由脆性向弹塑性转化,破坏模式由垂直劈裂破坏过渡为Y型剪切破坏;建立的全过程应力-应变本构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层状复合岩石的损伤演化规律,研究成果可为高温环境下的岩体工程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复合岩石 高温 单轴压缩试验 声发射 本构模型
下载PDF
基于LS-DYNA二次开发的AlNi合金弹丸对单层靶的撞击特性研究
4
作者 于陆然 郭香华 张庆明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18,共7页
基于塑性功温升原理对Johnson Cook材料模型中的温度项进行了简化,并加入了冲击反应材料化学反应模型,基于LS-DYNA平台下的二次开发功能编写得到适用于冲击反应材料的本构模型。建立了弹丸撞击单层防护结构的仿真模型并分别研究了普通... 基于塑性功温升原理对Johnson Cook材料模型中的温度项进行了简化,并加入了冲击反应材料化学反应模型,基于LS-DYNA平台下的二次开发功能编写得到适用于冲击反应材料的本构模型。建立了弹丸撞击单层防护结构的仿真模型并分别研究了普通材料和冲击反应材料的毁伤特性。得到了不同撞击参数下冲击反应材料和普通金属弹丸对单层靶板的毁伤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S-DYNA二次开发 冲击反应材料 本构模型 单层靶毁伤 数值计算
下载PDF
自密实再生混凝土与带肋钢筋间的黏结性能
5
作者 余芳 朱祥龙 +1 位作者 姚大立 王建贞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9-346,共8页
为研究自密实再生混凝土(RASCC)与带肋钢筋的黏结性能,设计了18组试件,通过中心拉拔试验研究混凝土强度、钢筋直径、黏结长度和保护层厚度对黏结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RASCC与带肋钢筋的黏结强度随混凝土抗压强度呈指数型增长,随劈拉强... 为研究自密实再生混凝土(RASCC)与带肋钢筋的黏结性能,设计了18组试件,通过中心拉拔试验研究混凝土强度、钢筋直径、黏结长度和保护层厚度对黏结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RASCC与带肋钢筋的黏结强度随混凝土抗压强度呈指数型增长,随劈拉强度呈线性增长,随钢筋直径和黏结长度均呈抛物线型增长,随保护层厚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稳定的趋势。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RASCC与带肋钢筋的黏结强度和临界锚固长度计算公式,建立了RASCC与带肋钢筋的黏结-滑移本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密实再生混凝土 黏结强度 黏结应力 黏结滑移 黏结长度 保护层厚度 临界锚固长度 本构模型
下载PDF
考虑施工正向扰动的土体本构建模研究
6
作者 何敏 耿海东 +1 位作者 范立鹏 王艳芳 《市政技术》 2024年第6期46-51,共6页
对于一些软弱土层如软黏土、粉土、富水砂层,用作地基或路基时,必须对其进行加固,一般采用水泥浆液、固化胶凝材料搅拌或压浆处理以增加土体强度,这一施工扰动过程是正向的有利扰动。基于Desai扰动状态理论,原状土采用修正剑桥模型描述... 对于一些软弱土层如软黏土、粉土、富水砂层,用作地基或路基时,必须对其进行加固,一般采用水泥浆液、固化胶凝材料搅拌或压浆处理以增加土体强度,这一施工扰动过程是正向的有利扰动。基于Desai扰动状态理论,原状土采用修正剑桥模型描述,扰动土采用线弹性模型描述,构建能考虑施工正向扰动影响的本构模型,并给出模型参数的率定方法。利用ABAQUS二次开发平台对新建本构模型进行二次开发。对土样的室内三轴试验进行数值模拟,由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可知新建本构模型是有效可行的。因此,基于Desai扰动状态理论该研究给出了一种可描述土体正向扰动的简单实用的建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土层 施工正向扰动 本构模型 Desai扰动状态理论 三轴试验 二次开发
下载PDF
双轴压缩下缓倾层状砂岩力学特性及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地元 周奥辉 +1 位作者 王立川 张鹏飞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74-1086,共13页
为揭示缓倾层状岩石在双轴应力状态下的力学特征与损伤演化规律,开展15°倾角以内层状砂岩的双轴压缩试验。为准确描述层状岩石的损伤演化过程,采用等效应变原理,结合横观各向同性岩石的弹性本构关系和统计损伤力学理论,建立双轴应... 为揭示缓倾层状岩石在双轴应力状态下的力学特征与损伤演化规律,开展15°倾角以内层状砂岩的双轴压缩试验。为准确描述层状岩石的损伤演化过程,采用等效应变原理,结合横观各向同性岩石的弹性本构关系和统计损伤力学理论,建立双轴应力作用下层状岩石的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并对试样压密段进行修正。分别采用解析法和拟合法对统计损伤模型进行求解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缓倾层状砂岩在双轴应力作用下,其峰值强度和弹性模量均随层理倾角的增大而减小,随侧压的增大而增大;试样在破坏时均表现出劈裂和剪切复合型破坏的形态,随着层理倾角增加,试样破坏的主控因素逐渐由穿切层面的剪切裂纹转变为沿层面的剪切裂纹,随着侧压增大,试样破坏时产生的宏观裂纹逐渐增多,试样被这些裂纹切割成块,甚至出现板裂状剥落破坏;在压密段采用拟合法、弹性段和峰值后区采用解析法所得到的模型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很好,所建立的损伤本构方程可以较好地反映缓倾层状岩石在双轴压缩下的损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倾层状砂岩 双轴压缩试验 破坏模式 统计损伤本构 横观各向同性
下载PDF
考虑残余强度的层状岩体损伤演化规律 被引量:2
8
作者 寇昊 何川 +3 位作者 陈子全 周子寒 蒙伟 肖龙鸽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64-1072,共9页
为更加真实准确地描述层状岩体的损伤演化过程,结合横观各向同性材料的弹性理论和损伤力学理论,采用修正的Lemaitre应变等价假设,建立了考虑残余强度的层状岩体损伤本构模型,通过页岩、千枚岩和板岩的三轴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 为更加真实准确地描述层状岩体的损伤演化过程,结合横观各向同性材料的弹性理论和损伤力学理论,采用修正的Lemaitre应变等价假设,建立了考虑残余强度的层状岩体损伤本构模型,通过页岩、千枚岩和板岩的三轴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并分析了不同层理角度岩体的全过程损伤演化规律.研究表明:模型既可以描述层状岩体的弹性变形,又可以较好地反映峰后应变软化过程;在初期加载过程中岩体的损伤值基本为0,随着应力增加,损伤值呈现出缓慢增长、加速增长、减速增长以及达到残余强度后稳定于1;页岩层理角度为60°时损伤演化曲线最陡,损伤发展速度最快,最先破坏,千枚岩层厚较薄,强度更低,层理角度为90°时最先破坏,而板岩相对较厚,强度更高,层理角度为45°时最先破坏;岩体层理弱面的存在,导致了力学性能和破坏模式的各向异性,损伤演化规律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岩体 各向异性 本构模型 残余强度 损伤演化
下载PDF
基于声发射和DIC特征的层状复合岩石力学损伤试验及模型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杨振 亓宪寅 +2 位作者 冯梦瑶 王胜伟 付鹏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9-126,133,共9页
为研究层状复合岩石的力学损伤特性,以深部致密储层砂岩及泥岩为研究对象,通过相似材料模型试验制备层状复合类岩石,开展单轴压缩试验并辅以声发射系统及数字图像修正(DIC)系统全过程监测,得到层状复合岩石的强度及弹性模量等物理力学... 为研究层状复合岩石的力学损伤特性,以深部致密储层砂岩及泥岩为研究对象,通过相似材料模型试验制备层状复合类岩石,开展单轴压缩试验并辅以声发射系统及数字图像修正(DIC)系统全过程监测,得到层状复合岩石的强度及弹性模量等物理力学参数。研究声发射振铃计数与岩石损伤演化过程对应规律,将单轴压缩下层状复合岩石损伤过程划分为初始损伤、损伤稳定发展及损伤加速三个阶段。以声发射内部损伤演化特征及DIC表面损伤演化特性为基础,建立了基于双损伤因子表征的层状复合岩石损伤本构模型。结果表明:3类岩石中,A类岩石的强度及弹性模量分别高于B类岩石21%和24%,AB类层状复合岩石的强度及弹性模量则低于B类岩石3%和4%。A类岩石以拉伸破坏为主,B类岩石多呈单斜面剪切破坏,AB类复合岩石主要沿胶结层理面或强度较弱部分产生拉伸-剪切滑移型破坏。三类岩石加载初期声发射活动较弱,在峰值应力时信号值达到最大。文中提出的模型合理地揭示了单轴压缩下层状复合岩石内部结构发展与外部裂纹萌发、扩展与贯通的损伤演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复合岩石 相似材料 声发射 数字图像修正(DIC) 单轴压缩 力学损伤特性 损伤本构模型
下载PDF
泥炭质土地基流变非线性沉降计算
10
作者 陈海应 阮永芬 +3 位作者 丁海涛 施虹 乔文件 程芸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24-1332,共9页
泥炭质土是一种特殊的区域性软土,其上建构筑物易产生较大工后沉降,对建构筑安全影响很大。将其沉降分为三个部分:侧向变形引起的沉降、侧限条件下产生的沉降及次固结沉降,根据邓肯-张本构模型建立压缩模量与割线模量间关系,结合广义胡... 泥炭质土是一种特殊的区域性软土,其上建构筑物易产生较大工后沉降,对建构筑安全影响很大。将其沉降分为三个部分:侧向变形引起的沉降、侧限条件下产生的沉降及次固结沉降,根据邓肯-张本构模型建立压缩模量与割线模量间关系,结合广义胡克定律推导式,计算得到侧向变形产生的沉降。分别利用e-p、e-lgp及e-lnp曲线计算土压缩模量,用分层总合法计算侧限条件下的沉降。对泥炭质土进行高压固结蠕变试验,通过邓肯-张模型概念得到割线模量,并对原始五元件流变模型进行非线性改进,再引入修正系数φs对原始五元件流变模型及非线性模型进行修正;用修正后的两模型对蠕变试验曲线进行拟合,发现修正原始模型拟合效果极差,修正非线性模型拟合的相关系数都大于0.9,并得到适合描述泥炭质土蠕变的本构方程;最后采用修正后的两模型,结合分层总和法计算次固结沉降。研究结果表明泥炭质土最终沉降计算结果与实际调查结果吻合,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合理性,也为泥炭质土的沉降计算提供了计算理论及能反映其蠕变特性的本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质土 次固结沉降 分层总和法 本构模型
下载PDF
事故内压下预应力混凝土安全壳可靠性分析
11
作者 梁艳苹 冯德成 任晓丹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02-212,共11页
对预应力混凝土安全壳进行了事故内压下的可靠性分析。研究以Monte Carlo有限元模拟为基础,一方面,根据概率守恒原理,以有限的随机结果表征实际响应的概率分布;另一方面,有限元分析结合分层壳单元、混凝土损伤软化本构及割线刚度算法模... 对预应力混凝土安全壳进行了事故内压下的可靠性分析。研究以Monte Carlo有限元模拟为基础,一方面,根据概率守恒原理,以有限的随机结果表征实际响应的概率分布;另一方面,有限元分析结合分层壳单元、混凝土损伤软化本构及割线刚度算法模拟安全壳的非线性行为,在保证模拟精度的基础上提高计算效率。以桑迪亚国家实验室的安全壳试验为案例,对可靠性分析进行说明。计算位移值与试验值的比较说明,有限元计算模型和参数基本合理。考虑材料参数随机性,通过200次有限元模拟得到结构响应的概率分布;以整体应变为失效指标,得到内压下的失效概率曲线。分析表明:在实际功能性失效和结构性失效内压下,模拟所得失效概率分别达到了72.03%和68.78%,与试验结果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安全壳 可靠性 Monte Carlo有限元模拟 概率守恒 分层壳 损伤本构 割线刚度算法
下载PDF
分级堆载预压下成层软土地基的沉降计算
12
作者 尹燕奎 孙长帅 谭芳 《建筑技术开发》 2023年第8期163-165,共3页
成层软土地基的工后沉降问题是工程界极为关注的问题,通过对某一燃煤电厂项目堆载预压期间的分层沉降数据进行分析得出:(1)堆载速率对土层沉降规律有明显影响,采用传统沉降计算方法,结果具有较大误差;(2)提出依据加载情况基于分层沉降... 成层软土地基的工后沉降问题是工程界极为关注的问题,通过对某一燃煤电厂项目堆载预压期间的分层沉降数据进行分析得出:(1)堆载速率对土层沉降规律有明显影响,采用传统沉降计算方法,结果具有较大误差;(2)提出依据加载情况基于分层沉降数据优化本构模型及参数的沉降计算方法,该方法的沉降预测结果在整个堆载期间均具有更高的准确性。研究结果对类似工程建设具有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层软土 堆载预压 沉降预测 本构模型
下载PDF
深埋隧道层状岩体弹塑性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37
13
作者 韩昌瑞 张波 +2 位作者 白世伟 夏彬伟 倪才胜 《岩土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404-2408,2414,共6页
共和隧道围岩为薄层状灰岩,岩样试件单轴压缩全过程曲线表现为明显的各向异性,且隧道现场监测发现围岩屈服破坏也具有明显的方向性。据此选择合适的屈服准则及其强度参数随岩层倾角(与最大主应力的夹角)变化规律。结合各向异性弹性本构... 共和隧道围岩为薄层状灰岩,岩样试件单轴压缩全过程曲线表现为明显的各向异性,且隧道现场监测发现围岩屈服破坏也具有明显的方向性。据此选择合适的屈服准则及其强度参数随岩层倾角(与最大主应力的夹角)变化规律。结合各向异性弹性本构方程,获得横观各向同性弹塑性本构关系并利用C++语言实现。利用该本构模型对共和隧道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破坏特征基本吻合,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可以用于该隧道支护设计及稳定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层状岩体 各向同性 弹塑性本构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知识论命题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学典 李扬眉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01-108,共8页
顾颉刚“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一说的内涵不仅仅局限于史料学的层面 ,它的现代性似乎主要体现在顾颉刚对历史知识一般性质、尤其是其不确定性的看法上或对历史知识的谦卑的态度上。搁置历史本体、着重于古史知识形成过程的“层累构成... 顾颉刚“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一说的内涵不仅仅局限于史料学的层面 ,它的现代性似乎主要体现在顾颉刚对历史知识一般性质、尤其是其不确定性的看法上或对历史知识的谦卑的态度上。搁置历史本体、着重于古史知识形成过程的“层累构成说”标明了顾颉刚经验主义的知识立场。而在普遍的知识论意义上 ,从怀疑古史记录到怀疑全部历史记录 ,顾颉刚事实上已经触及了历史知识的一般性质与“神话”的性质的关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层累构成说” 历史知识论 神话 中国古史
下载PDF
层状岩体多节理本构模型与试验验证 被引量:37
15
作者 黄书岭 丁秀丽 +2 位作者 邬爱清 卢波 张宜虎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627-1635,共9页
根据含多节理层状岩体典型力学特征,在所提出的考虑一组节理面的层状岩体复合材料模型基础上,建立考虑多组结构面特性的层状岩体多节理本构模型,用来描述其在强度和变形方面的各向异性以及应变硬化-软化特征,进而采用VC++编程语言将该... 根据含多节理层状岩体典型力学特征,在所提出的考虑一组节理面的层状岩体复合材料模型基础上,建立考虑多组结构面特性的层状岩体多节理本构模型,用来描述其在强度和变形方面的各向异性以及应变硬化-软化特征,进而采用VC++编程语言将该模型嵌入到FLAC3D软件中,实现其非线性数值计算功能。然后,利用所提出的本构模型与三维节理网络模型相结合,初步提出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理论的合成岩体模型(SRMM)分析方法。基于这些模型理论和分析方法,建立现场真三轴试验岩样的三维合成岩体计算模型,通过与现场试验结果对比,表明所提出的本构模型在描述多节理岩体力学特性方面是可行的、合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层状岩体 多节理本构模型 合成岩体模型 数值模拟 试验验证
下载PDF
加锚层状岩体的本构模型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杨松林 朱焕春 刘祖德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27-430,共4页
将加锚层状岩体作为等效连续介质推导了加锚层状岩体的本构方程 ,新的本构模型考虑了节理的剪胀扩容现象和锚杆作用 ,弥补了以往分析中的不足 。
关键词 层状岩体 节理 锚杆 本构模型
下载PDF
土壤构造对毛细管水上升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平 吴昊 +2 位作者 殷洪建 李宝刚 王海坤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65-267,共3页
研究土壤构造对毛细管水上升的影响及变化规律。通过观测并分析不同构造的土壤其毛细管水上升速度和高度,成层性构造土壤,当下部土壤层厚度小于该层毛细管水上升最大高度,毛细管水上升的最终高度取决于上部土壤层的性质;上部土壤层颗粒... 研究土壤构造对毛细管水上升的影响及变化规律。通过观测并分析不同构造的土壤其毛细管水上升速度和高度,成层性构造土壤,当下部土壤层厚度小于该层毛细管水上升最大高度,毛细管水上升的最终高度取决于上部土壤层的性质;上部土壤层颗粒愈细,含水量愈大,毛细管水上升速度越慢,若上部绝对隔水,毛细管水不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构造 毛细管水 土壤层 渗透系数
下载PDF
边坡岩体软弱夹层剪切变形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许宝田 阎长虹 +1 位作者 刘军熙 陈汉永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65-69,共5页
对边坡岩体软弱夹层进行现场剪切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对软弱夹层的剪切变形本构关系进行了分析。常用的剪切变形本构模型有双曲线模型和指数模型,但试验结果表明,这两种模型计算得到的一定剪切变形下的剪应力比实际结果偏小。通过对两种... 对边坡岩体软弱夹层进行现场剪切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对软弱夹层的剪切变形本构关系进行了分析。常用的剪切变形本构模型有双曲线模型和指数模型,但试验结果表明,这两种模型计算得到的一定剪切变形下的剪应力比实际结果偏小。通过对两种模型的研究发现,由双曲线模型和指数模型得到的剪切刚度Ks分别为剪应力的2次和1次函数,且均为剪应力的一元函数,不能准确地反映软弱夹层的剪切变形本构关系。在此分析基础上,建立了剪切刚度-剪应力的幂函数模型,幂函数模型的精确性在于刚度指数n值的确定,n值可根据试验结果采用回归分析法获得。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不同法向应力下的软弱夹层剪切变形的幂函数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幂函数模型与实际情况更为接近,表明用幂函数模型描述软弱夹层的剪切应力-位移关系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夹层 剪切变形 本构模型
下载PDF
层状岩体各向异性弹塑性模型及其数值实现 被引量:17
19
作者 徐磊 任青文 +1 位作者 杜小凯 叶志才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63-769,共7页
基于层状岩体变形及强度的各向异性特征,在McLamore&Gray强度准则的基础上,利用Mohr-Coulomb强度准则与Drucker-Prager强度准则之间的参数变换关系,将各向同性Drucker-Prager强度准则推广到层状岩体中,并由此建立层状岩体的各向异... 基于层状岩体变形及强度的各向异性特征,在McLamore&Gray强度准则的基础上,利用Mohr-Coulomb强度准则与Drucker-Prager强度准则之间的参数变换关系,将各向同性Drucker-Prager强度准则推广到层状岩体中,并由此建立层状岩体的各向异性弹塑性本构模型。给出此本构模型的隐式积分算法及一致切线刚度矩阵,并利用ABAQUS所提供的用户材料子程序UMAT接口,对模型进行数值实现,用以对层状岩体进行应力变形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岩体 各向异性 弹塑性本构模型 隐式积分算法
下载PDF
接触面薄层单元耦合本构模型 被引量:76
20
作者 卢廷浩 鲍伏波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1-75,共5页
接触面单剪试验显示, 在土与结构接触界面土体一侧存在剪切错动带, 剪切过程中的土尤其是粗颗粒土出现明显的剪胀/ 剪缩效应. 为了反映剪切错动带的应力应变特征, 更恰当地模拟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 提出了接触面薄层单元耦合本构... 接触面单剪试验显示, 在土与结构接触界面土体一侧存在剪切错动带, 剪切过程中的土尤其是粗颗粒土出现明显的剪胀/ 剪缩效应. 为了反映剪切错动带的应力应变特征, 更恰当地模拟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 提出了接触面薄层单元耦合本构模型. 同时讨论了薄层单元厚度的确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面 薄层单元 耦合本构模型 土-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