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TT在D-二聚体假性增高病例中的应用
1
作者 乔莹利 李涛 +2 位作者 宋迪 张垒 许泼实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二硫苏糖醇(DTT)对19例血浆D-二聚体水平>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患者D-二聚体异常结果的纠正情况。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于该院就诊且首次出现血浆D-二聚体水平>FDP水平的19例患者标本作为试验组,分别采... 目的探讨二硫苏糖醇(DTT)对19例血浆D-二聚体水平>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患者D-二聚体异常结果的纠正情况。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于该院就诊且首次出现血浆D-二聚体水平>FDP水平的19例患者标本作为试验组,分别采用稀释试验、比对试验确定是否为D-二聚体假性增高。同时随机选取20例FDP与D-二聚体比值为2~5的枸橼酸钠1∶9抗凝血浆作为对照组,将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DTT纠正试验和盐水处理试验,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19例患者D-二聚体水平呈下降趋势(P<0.05),FDP无显著性变化(P>0.05)。更换系统检测,19例均能纠正为FDP水平>D-二聚体水平。对照组经DTT处理后,与盐水处理比较,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DTT处理和盐水处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例患者经DTT处理后,可纠正为FDP水平>D-二聚体水平,且DTT纠正后结果和比对系统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研究中大部分D-二聚体假性增高者经DTT预处理后可纠正,且纠正后结果与比对系统结果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假性增高 干扰 二硫苏糖醇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下载PDF
去除雷达木干扰输血相容性检测的方法及输血疗效评估对比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警丹 孙佳丽 +3 位作者 杜瑞辉 李鹏 孙丽妲 李强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51-157,共7页
目的探讨DARA-Fab片段处理经抗CD38单克隆抗体雷达木(daratumumab,DARA)治疗后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输血相容性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并通过对比二硫苏糖醇(Dithiothreitol,DTT)方法评估其输血疗效。方法将DARA使用Pierc... 目的探讨DARA-Fab片段处理经抗CD38单克隆抗体雷达木(daratumumab,DARA)治疗后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输血相容性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并通过对比二硫苏糖醇(Dithiothreitol,DTT)方法评估其输血疗效。方法将DARA使用PierceFab制备试剂盒制备成DARA-Fab片段后,确认不同体积(5、10、15、30μL)DARA-Fab片段对于抗筛细胞和抗体鉴定细胞的中和效果;DARA-Fab片段和明确相应抗原的抗筛细胞与对应的单抗试剂为试验组,以添加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为对照组孵育后离心;各选取20名经DARA治疗后的MM患者,分别使用DARA-Fab封闭RBC表面抗原和与DTT破坏红细胞表面抗原的方法来进行输血相容性检测,对其输血前后实验室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2种配血方法。结果15、30μL DARA-Fab片段与抗筛细胞与混有DARA的血清孵育离心后结果为阴性,5、10μL DARA-Fab结果为阳性,15μL DARA-Fab处理抗体鉴定细胞(2、3、4、5、7、9、11)后为阴性,抗体鉴定细胞(1、6、8、10、12)经30μL DARA-Fab片段处理后,结果为阴性;添加DARA-Fab的实验组对MNS系统、Duffy、Kidd、Kell、Lewis、Rh血型系统和对照组结果一致;DARA-Fab片段这20名患者输注RBC后Hb(hemoglobin,Hb)(73.90±1.90)(g/L)比输血前(63.60±1.58)明显提高,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患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μmol/L)(16.25±3.54 vs 17.87±3.57)、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μmol/L)(6.31±2.32 vs 7.10±2.80)和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9.94±1.38 vs 10.77±1.22)输注前后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DTT处理方法与DARA-Fab片段封闭方法的输血前后Hb差值(10.75±1.04 vs 10.30±0.98)、TBil差值(3.31±1.47 vs 3.31±0.55)、DBIL差值(2.76±1.24 vs 2.60±0.83)和I-Bil差值(1.97±0.40 vs 2.82±0.53)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ARA-Fab片段可通过封闭RBC表面CD38抗原,来去除DARA对红细胞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干扰,这种封闭方法对于红细胞临床常见血型系统的抗原无影响,且通过这种配血方法实验室指标输血疗效明显,与DTT方法的输血疗效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木 多发性骨髓瘤 输血 二硫苏糖醇
下载PDF
基于拉曼光谱的羊毛二硫键及构象含量分析
3
作者 向宇 周爱晖 +3 位作者 王思翔 季巧 文馨可 袁久刚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1,共7页
拉曼光谱可提供快速、简单、可重复且无损伤的定性分析。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仪对羊毛的二硫键以及构象进行了无损分析。研究激光波长、激光强度、扫描时间、物镜大小、形态结构对羊毛微观结构测量结果的影响,优化了激光拉曼光... 拉曼光谱可提供快速、简单、可重复且无损伤的定性分析。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仪对羊毛的二硫键以及构象进行了无损分析。研究激光波长、激光强度、扫描时间、物镜大小、形态结构对羊毛微观结构测量结果的影响,优化了激光拉曼光谱对羊毛的测试条件;分别采用超声波、还原以及氧化等不同方法处理纤维,并对比分析羊毛二硫键以及构象变化。结果表明,羊毛较优的拉曼测量条件为激发波长785 nm、扫描时间20 s、激光强度50 mW和50倍物镜观察。通过对比不同方法处理后纤维的拉曼光谱图可发现:超声波处理羊毛后β折叠构象含量降低;二硫苏糖醇处理羊毛后在2569 cm^(-1)处出现了巯基的吸收峰,羊毛二硫键相对含量降低至28.9%,二硫键由分子内的GGG构型转变为分子间的GGT和TGT构型,蛋白质大分子由α螺旋构象转化为β折叠构象;过氧化氢处理羊毛后在1044 cm^(-1)处产生新的S—O吸收峰,β折叠构象含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毛 拉曼光谱 二硫苏糖醇 过氧化氢 纤维结构 二硫键
下载PDF
布鲁氏菌侵染抑制剂的合成改造及活性研究
4
作者 吕雅楠 多奕仑 +2 位作者 赵嘉玮 董志强 郭叶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5,11,共6页
目的:研究一种新型抗布鲁氏菌的药物,以求布鲁氏菌病的功能性治愈。方法:通过多肽固相合成法(solid phase peptide synthesis,SPPS)和在液相中进行化学反应等操作,根据布鲁氏菌侵染抑制剂OP11线性肽结构合成改造了三个环肽,即环OP11肽... 目的:研究一种新型抗布鲁氏菌的药物,以求布鲁氏菌病的功能性治愈。方法:通过多肽固相合成法(solid phase peptide synthesis,SPPS)和在液相中进行化学反应等操作,根据布鲁氏菌侵染抑制剂OP11线性肽结构合成改造了三个环肽,即环OP11肽、三氮唑丁肽和三氮唑戊肽。通过二硫苏糖醇(dithiothreitol,DTT)测试了目标多肽的稳定性,并使用绵羊布鲁氏菌测定多肽的抗菌活性。结果:使用绵羊布鲁氏菌测试了目标肽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测试结果显示,线性OP11肽、环OP11肽、三氮唑丁肽和三氮唑戊肽的MIC值分别为1.281、0.043、0.059、0.052μg/mL。在DTT存在下,环OP11肽中的二硫键可发生还原反应,其半衰期为8 h,而三氮唑丁肽和三氮唑戊肽对DTT稳定。结论:经改造得到的环OP11肽对绵羊布鲁氏菌抑制作用最强,含三氮唑环的丁肽和戊肽的抗菌活性仅次于含有二硫键的环OP11肽。此外,含有三氮唑环的多肽较含有二硫键的多肽化学性质更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多肽固相合成 二硫苏糖醇 活性研究
下载PDF
饮料中还原型维生素C与总维生素C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邵丽华 李静涛 +2 位作者 郭帅 王淑娥 郭冬梅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2-194,共3页
目的 建立简便快速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饮料中的还原型VC与总VC的方法。方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Waters515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2996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245nm,Atlantisd C18柱,流动相为0.1%乙酸水溶液。样品不经二硫苏... 目的 建立简便快速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饮料中的还原型VC与总VC的方法。方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Waters515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2996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245nm,Atlantisd C18柱,流动相为0.1%乙酸水溶液。样品不经二硫苏糖醇(dithiothreitol,DTT)还原直接测定还原型VC;经DTT还原后测定总VC。结果:线性范围为1~20μg/ml。测定还原型VC的RSD2.5%~7.4%,平均回收率为96.8%;测定总VC的RSD2.7%~8.6%,平均回收率为99.8%。还原法测定总VC结果与荧光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5)。结论:该方法前处理简单,重现性好。测定准确、简便、快速,适于食品中的还原型VC与总VC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VC 总VC HPLC DTT(dithiothreitol)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品中的二硫苏糖醇和氧化型二硫苏糖醇 被引量:3
6
作者 罗宁 刘平怀 +4 位作者 吴晓娜 陈晨 张玲 何沂飞 李昂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7-540,共4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药品中二硫苏糖醇(DTT)和氧化型二硫苏糖醇(DTTox)含量。采用Waters X-Bridge C18柱(250×4.6mm,5μm)分离,流动相为体积比为30∶70的甲醇-水(含0.02%三氟乙酸),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表明,DTT和DTTox...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药品中二硫苏糖醇(DTT)和氧化型二硫苏糖醇(DTTox)含量。采用Waters X-Bridge C18柱(250×4.6mm,5μm)分离,流动相为体积比为30∶70的甲醇-水(含0.02%三氟乙酸),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表明,DTT和DTTox在选定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DTT和DTTox的检出限(S/N=3)为0.02μg/mL,定量限(S/N=10)为0.07μg/mL。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9.32%、99.49%,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34%、2.23%。该方法简单、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药品中DTT和DTTox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二硫苏糖醇 氧化型二硫苏糖醇
下载PDF
从一根毛发中分别提取nDNA和mtDNA的简易方法 被引量:8
7
作者 刘颖 孙蓓 +4 位作者 马彦 赵荣兰 辛兢 郭刚 张镜宇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10-512,共3页
目的:探讨从1根脱落毛发中既获取核内基因组DNA(nDNA)又获取核外线粒体DNA(mtDNA)的简便可靠方法。方法:用含高浓度的二硫苏糖醇(DTT)的细胞裂解液裂解细胞,建立DTT-裂解液法及DTT-TKM法用于毛根、毛干部分的核酸提取,并对2种方法进行... 目的:探讨从1根脱落毛发中既获取核内基因组DNA(nDNA)又获取核外线粒体DNA(mtDNA)的简便可靠方法。方法:用含高浓度的二硫苏糖醇(DTT)的细胞裂解液裂解细胞,建立DTT-裂解液法及DTT-TKM法用于毛根、毛干部分的核酸提取,并对2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2种方法均能从毛根及毛干中提取nDNA及mtDNA。DTT-TKM法适用于多根毛发的核酸提取。而DTT-裂解液法则不仅能提高毛囊DNA的提取量,而且能从少量毛干中提取到几乎不含nDNA的mtDNA。结论:DTT-裂解液法简便、经济、无创,更适于从1根毛发中分别提取nDNA及mtDNA。特别适用于血液等样本采集困难时对于遗传信息的获取,在法医学上亦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发 核酸类 基因组 DNA 线粒体 二硫苏糖醇
下载PDF
二硫苏糖醇对大鼠硒性白内障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彭亚军 耿宇 +3 位作者 张军 谢伯林 李静 李闻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20-1323,共4页
目的:探讨自行配制的二硫苏糖醇(DTT)滴眼液对SD大鼠硒性白内障(模拟老年性白内障)的抑制作用。方法:对出生后12d的SD乳鼠(约25g)行皮下注射Na_2SeO_3(0.2ml/次,隔天注射1次,共计3次,累计剂量约210μg),注射开始后6d,将发生硒性白内障... 目的:探讨自行配制的二硫苏糖醇(DTT)滴眼液对SD大鼠硒性白内障(模拟老年性白内障)的抑制作用。方法:对出生后12d的SD乳鼠(约25g)行皮下注射Na_2SeO_3(0.2ml/次,隔天注射1次,共计3次,累计剂量约210μg),注射开始后6d,将发生硒性白内障大鼠左眼设为对照组,右眼作药物干预组,滴眼4次/d(分别滴入生理盐水及25mmol/L的DTT),每次1滴,持续用药3周;定时对大鼠双眼散瞳作裂隙灯检查,以游标尺测量大鼠眼晶状体核性斑块最大直径变化。另取硒性白内障乳鼠分别设为DTT(n=89)、吡诺克辛(PDE,n=22)及吡诺克辛钠(PSED,n=24)干预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n=45),分别使用25mmol/LDTT、日本产吡诺克辛滴眼液、国产吡诺克辛钠滴眼液。滴眼4次/d(同组乳鼠左、右眼滴相同的药物或生理盐水),每次每只眼1滴(约40μl),持续用药3周。定时散瞳后,用裂隙灯检查大鼠双眼皮质病变、混浊程度。结果:(1)DTT滴眼液可以明显抑制白内障大鼠晶状体核性混浊斑块的发展;(2)DTT滴眼液可以有效降低白内障大鼠晶状体伴发皮质混浊的发生率;(3)DTT滴眼液抗硒性白内障晶状体混浊的效果优于其他临床常用的抗老年性白内障药物PDE和PSED。结论:DTT滴眼液对SD大鼠硒性白内障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苏糖醇 白内障 老年入
下载PDF
一种简单快速检测汞离子的1,4-二硫苏糖醇膜修饰金平板电极 被引量:9
9
作者 曹婷婷 曹忠 +2 位作者 何婧琳 梁海琴 肖忠良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88-1395,共8页
将1,4-二硫苏糖醇(DTT)自组装在100nm厚的平整金膜表面,形成DTT膜修饰金平板电极(GPE),构建了一种新颖的简单、快速测定汞离子的选择性电极分析方法.通过电化学交流阻抗和循环伏安法探讨了该电极的响应原理,即固定在Au表面的DT... 将1,4-二硫苏糖醇(DTT)自组装在100nm厚的平整金膜表面,形成DTT膜修饰金平板电极(GPE),构建了一种新颖的简单、快速测定汞离子的选择性电极分析方法.通过电化学交流阻抗和循环伏安法探讨了该电极的响应原理,即固定在Au表面的DTT通过另一端的巯基与汞离子发生强配位作用而吸附结合带正电荷的汞离子,引起电极表面膜电位的变化,从而选择性地识别汞离子.实验结果表明,该电极在pH=6.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对汞离子有良好的电位响应性能,其线性范围为1.0×10^-8~1.0×10^-3mol/L,能斯特响应斜率为(29.62±0.2)mv/-pc(25qC),检出限为5.1×10^-9mol/L.该汞离子检测电极的响应时间仅为20s,且有较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通过测定各种离子的选择性系数,发现Cu2+,Fe2+,Na+,K+,Mg2+,Ba2+,Ca2+,Zn2+,Sn2+,Pb2+,Ag+,Al3+,Fe3+,Ni2+,N02-,IO3-,BrO3-和ClO3等离子不干扰该电极对汞离子的检测.此外,将该电极用于实际水样中微量汞离子含量的测定,结果与双硫腙分光光度方法一致,且回收率为98.20%~101.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平板电极 1 4-二硫苏糖醇 自组装膜 汞离子 选择性识别
下载PDF
CD38单克隆抗体对输血相容性检测干扰及其应对方案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25
10
作者 糜坚青 蔡晓红 +22 位作者 王少元 胡丽华 牛挺 汪德清 傅琤琤 孙春艳 向东 高文 苗天红 钟立业 钱宝华 安刚 夏荣 桂嵘 刘竞 唐晓峰 谢珏 甘佳 吴江 付丹辉 秦莉 侯健 王学锋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327-334,共8页
随着肿瘤免疫靶点的不断发现及抗体研发技术的持续变革,抗体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有些靶点不仅在肿瘤细胞上表达,而且在红细胞上也有表达,故临床上针对相应靶点抗体的应用可能会对输血相容性检测产生干扰,导致配血困难或输... 随着肿瘤免疫靶点的不断发现及抗体研发技术的持续变革,抗体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有些靶点不仅在肿瘤细胞上表达,而且在红细胞上也有表达,故临床上针对相应靶点抗体的应用可能会对输血相容性检测产生干扰,导致配血困难或输血延迟。本共识总结了目前克服CD38单克隆抗体(简称CD38单抗)干扰输血相容性检测的方法,并经过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分析后,推荐在中国患者人群中使用凝聚胺和巯基还原剂[二硫苏糖醇(Dithiothreitol,DTT)或2-巯基乙醇(2-mercaptoethanol,2-Me)]处理红细胞,作为解决CD38单抗干扰输血相容性检测的方法,以消除CD38单抗带来的输血问题,为临床医师和输血科技术人员提供相应输血前工作流程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CD38 单克隆抗体 输血相容性检测 抗体药物干扰 二硫苏糖醇 2-巯基乙醇
下载PDF
抗-CD38单克隆抗体对输血前检测试验的干扰及其处理措施 被引量:14
11
作者 骆宏 王贞 +3 位作者 廖志坚 罗广平 汪传喜 付涌水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72-275,共4页
目的探讨抗-CD38单克隆抗体对输血前检测实验的干扰及其处理措施。方法收集2名接受抗-CD38单克隆抗体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样,分别进行ABO和Rh血型抗原定型、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交叉配血实验;将不规则抗体... 目的探讨抗-CD38单克隆抗体对输血前检测实验的干扰及其处理措施。方法收集2名接受抗-CD38单克隆抗体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样,分别进行ABO和Rh血型抗原定型、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交叉配血实验;将不规则抗体筛选用试剂红细胞、抗体鉴定谱细胞、交叉配血用的献血者红细胞、平行对照用的O型K(+)E(+)红细胞与0.2 mol/L的DTT按照红细胞:DTT为1∶4的比例进行混合后,放入37℃水浴箱水浴30 min;再用上述DTT处理后的红细胞分别对患者血浆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实验、抗体鉴定实验和交叉配血实验。结果2名患者的ABO和Rh血型均为O,CCDee;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分别为阴性和阳性;未经DTT处理的抗体筛选红细胞、抗体鉴定细胞和献血者红细胞与患者血浆反应均呈阳性;DTT处理后的抗体筛选红细胞、抗体鉴定细胞和献血者红细胞与患者血浆反应均呈阴性;平行对照用的O型K(+)E(+)红细胞经DTT处理后转变为O型K(-)E(+)。结论抗-CD38单克隆抗体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可干扰患者的血型血清学实验,用0.2 mol/L的DTT灭活红细胞表面的CD38抗原后,可以较好的去除这种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输血 抗-CD38单克隆抗体 多发性骨髓瘤 二硫苏糖醇
下载PDF
辣椒叶片DNA提取方法的优化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岩 张宝玺 +2 位作者 张国裕 徐有明 王晓武 《长江蔬菜》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9-61,共3页
对提取植物DNA的CTAB法进行了改进。使用Retsch研磨仪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并在CTAB提取液中添加0.2%的二硫苏糖醇可以有效防止酚类物质的氧化及与DNA的不可逆结合。紫外吸收检测DNAA260/A280=1.7 ̄1.8;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得到一条带型... 对提取植物DNA的CTAB法进行了改进。使用Retsch研磨仪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并在CTAB提取液中添加0.2%的二硫苏糖醇可以有效防止酚类物质的氧化及与DNA的不可逆结合。紫外吸收检测DNAA260/A280=1.7 ̄1.8;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得到一条带型较宽且清晰的DNA谱带,辣椒叶片DNA平均产量为29.8μg/100mg,证明所提取DNA的质量和得率均较高;酶切结果表明DNA质量较高,能够酶切完全;PCR扩增到的特异性条带明亮、整齐,基本无拖尾,达到各种分子标记等研究技术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B法 辣椒 二硫苏糖醇(DTF) 紫外吸收检测
下载PDF
二硫苏糖醇对紫外线诱导大鼠白内障的保护作用(英文) 被引量:2
13
作者 崔蓓 陈娜 +2 位作者 相芬芬 李闻捷 柳林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809-813,共5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给予二硫苏糖醇(DTT)对于紫外线诱导SD大鼠白内障的保护作用。方法:32只6周龄SD大鼠(约180g)分为4组:第一组为模型组,每天辐射300nm紫外线B(ultraviolet B)15min,辐射强度1×103μW/cm2,连续辐射7d;第二组为实验组,... 目的:探讨外源性给予二硫苏糖醇(DTT)对于紫外线诱导SD大鼠白内障的保护作用。方法:32只6周龄SD大鼠(约180g)分为4组:第一组为模型组,每天辐射300nm紫外线B(ultraviolet B)15min,辐射强度1×103μW/cm2,连续辐射7d;第二组为实验组,辐射UVB联合每天腹腔注射DTT溶液1mL(腹腔注射于辐射30min前);第三组实验组同第二组外,7d辐射结束后继续用DTT1wk;第四组为空白对照组,不辐射UV-B,每天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结果:腹腔注射DTT可以明显减少紫外线辐射引起的脂质过氧化,提高过氧化物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并且可以降低晶状体中钙离子(Ca2+)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结论:二硫苏糖醇对紫外线诱导白内障SD大鼠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苏糖醇 大鼠晶状体 紫外线 钙离子
下载PDF
二硫苏糖醇处理导致大豆叶片两光系统间激发能分配失衡 被引量:17
14
作者 姜闯道 高辉远 +1 位作者 邹琦 蒋高明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61-568,共8页
通过叶绿素荧光技术研究了二硫苏糖醇 ( 1 ,4 dithiothreitol,DTT)对大豆叶片光系统I(PSI)和光系统Ⅱ (PSⅡ )间激发能分配的影响。结果显示 :DTT处理没有影响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 (Fv/Fm) ,但光下叶绿素荧光降低比率 (Rfd)下降 ;强光下 ... 通过叶绿素荧光技术研究了二硫苏糖醇 ( 1 ,4 dithiothreitol,DTT)对大豆叶片光系统I(PSI)和光系统Ⅱ (PSⅡ )间激发能分配的影响。结果显示 :DTT处理没有影响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 (Fv/Fm) ,但光下叶绿素荧光降低比率 (Rfd)下降 ;强光下 ,DTT处理叶片PSⅡ开放反应中心激发能捕获效率 (Fv′/Fm′)比对照高 3 0 %~ 40 % ;分配给PSⅠ的激发能比对照叶片低约 3 0 % ,分配给PSⅡ的激发能比对照叶片高 2 0 %左右 ,激发能分配严重偏离平衡状态 ;DTT处理叶片PSⅡ的激发能压力 ( 1 -qP)较对照高 ,但非光化学猝灭(qN)明显比对照低 ;进一步的实验揭示DTT的引入抑制了玉米黄质 (Z)的生成和状态转换 (qT)。据此 ,推测DTT可能通过抑制天线色素的调节能力导致两光系统间激发能分配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荧光 二硫苏糖醇 激发能分配 叶黄素循环 状态转换
下载PDF
牛胰岛素去折叠过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董方霆 廖杰 +1 位作者 蔡耘 沈世杰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20-422,共3页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动态监测牛胰岛素在二硫苏糖醇存在下去折叠的过程。牛胰岛素在二硫苏糖醇作用下,首先发生构象变化,形成稳定的中间体后进一步断裂分子间的二硫键,形成A链和B链。去折叠过程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质谱得...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动态监测牛胰岛素在二硫苏糖醇存在下去折叠的过程。牛胰岛素在二硫苏糖醇作用下,首先发生构象变化,形成稳定的中间体后进一步断裂分子间的二硫键,形成A链和B链。去折叠过程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质谱得到了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牛胰岛素 二硫苏糖醇 去折叠
下载PDF
低浓度二硫苏糖醇去除CD38单抗干扰输血相容性检测的评估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婕 陈李影慧 +2 位作者 刘爱萍 王书亚 吕先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98-1202,共5页
目的:探讨低浓度二硫苏糖醇(DTT)去除CD38单抗对输血相容性检测干扰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制定合理的临床输血策略。方法:按照标准方法进行血型表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及抗体筛查,分别用0.2、0.1、0.05、0.02、0.01和0.005 mol/L的DTT处... 目的:探讨低浓度二硫苏糖醇(DTT)去除CD38单抗对输血相容性检测干扰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制定合理的临床输血策略。方法:按照标准方法进行血型表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及抗体筛查,分别用0.2、0.1、0.05、0.02、0.01和0.005 mol/L的DTT处理抗筛细胞及供者红细胞,用抗人球蛋白卡式法对CD38单抗治疗后血清进行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结果:DTT 0.01 mol/L 37℃处理检测红细胞30 min可以去除CD38单抗对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的影响,同时保留其对抗-K、抗-LW、抗-JMH、抗-Lub、抗-e、抗-Dia及抗-Jka同种抗体检测的有效性。10例患者红细胞输注后均未发生急性或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血常规检测显示红细胞输注有效。结论:0.01 mol/L DTT在去除CD38单抗对输血相容性检测干扰的同时保留了对大多数同种抗体的检测能力,该方法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8单抗 二硫苏糖醇 抗体筛查 同种抗体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饮料中总抗坏血酸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蓓 李莉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1079-1081,共3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仪-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法测定饮料中总VC的含量的检测方法。研究其更准确的定性方法。方法:将样品与二硫苏糖醇衍生化反应后,用pH为2.5的磷酸二氢钾缓冲液为流动相,以ZORBAX SB-Aq色谱柱分离。结果:该分析方法具有...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仪-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法测定饮料中总VC的含量的检测方法。研究其更准确的定性方法。方法:将样品与二硫苏糖醇衍生化反应后,用pH为2.5的磷酸二氢钾缓冲液为流动相,以ZORBAX SB-Aq色谱柱分离。结果:该分析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平均回收率为94.3%,相对标准偏差为5.35%,最低检出浓度为0.004 mg/ml。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度、精密度等其它方面也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且简便、快速,易于普及,适用于纯果汁饮料中总抗坏血酸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 二硫苏糖醇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不同浓度二硫苏糖醇对急性运动小鼠心、肝和肾组织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熊正英 张婧 +1 位作者 战旗 邱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4-88,共5页
探讨了不同浓度二硫苏糖醇(DTT)对急、性运动小鼠心、肝、肾组织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108只昆明种系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A)、运动对照组(B)、运动加五种不同浓度DTT组(分别为C、D、E、F、G)建立急性游泳训练模型.结果表明,运... 探讨了不同浓度二硫苏糖醇(DTT)对急、性运动小鼠心、肝、肾组织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108只昆明种系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A)、运动对照组(B)、运动加五种不同浓度DTT组(分别为C、D、E、F、G)建立急性游泳训练模型.结果表明,运动后即刻,随着DTT浓度的升高,心和肾组织中MDA含量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肝组织中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又突然增高的趋势.但运动后即刻F组心、肝、肾组织中MDA含量均低于A、B组.24h恢复后,随着DTT浓度的升高,心、肝、肾组织中MDA含量都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不同浓度DTT均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但不同浓度DTT对不同组织在不同时期的脂质过氧化水平影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二硫苏糖醇 脂质过氧化 急性运动 运动性疲劳 自由基清除剂 运动性损伤
下载PDF
不同疾病阶段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疑难配血与解决策略 被引量:5
19
作者 陆英 冯宝莹 +4 位作者 徐丽娟 赖培斌 刘玲玲 罗广平 袁青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257-261,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疾病阶段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疑难配血及解决策略。方法对1名首诊MM、拟输血患者的血液采用微柱凝胶法、试管法与献血者的血液做交叉配血,对于主侧凝集者,取患者的血浆采用凝聚胺法及患者血浆稀释后采用微柱凝胶法再与... 目的探讨不同疾病阶段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疑难配血及解决策略。方法对1名首诊MM、拟输血患者的血液采用微柱凝胶法、试管法与献血者的血液做交叉配血,对于主侧凝集者,取患者的血浆采用凝聚胺法及患者血浆稀释后采用微柱凝胶法再与献血者悬浮红细胞做交叉配血;对1名复发难治MM、拟输血患者的血液采用微柱凝胶法与献血者的血液做交叉配血试验。结果(1)病例1:为首诊MM患者,采用微柱凝胶法患者血液与2名献血者血液交叉配血的主侧均呈细线状凝集,试管法配血主侧同样凝集--显微镜下凝集呈缗钱状;接着用凝聚胺法及患者血浆稀释后用微柱凝胶法和上述2名献血者的血液再次配血:患者血液与献血者血液的交叉配血相合。(2)病例2:诊断为复发难治的MM,用微柱凝胶法患者血液与2名献血者血液交叉配血的主次侧均呈颗粒状凝集;针对患者在使用达雷妥尤单抗(CD38单抗)治疗,以二硫苏糖醇(DTT)处理献血者红细胞后,再用微柱凝胶法与患者的血浆交叉配血,结果配得相合的悬浮红细胞。结论凝聚胺法和患者血浆稀释后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适用于初诊MM的配血;对于CD38单抗治疗的MM患者,加做DTT法即可消除药物对其交叉配血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难交叉配血 多发性骨髓瘤 达雷妥尤单抗 凝聚胺法 微柱凝胶法 二硫苏糖醇法
下载PDF
ZZAP和CDP放散DAT阳性红细胞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4
20
作者 何子毅 刘赴平 +5 位作者 刘景春 车嘉林 师清莲 刘仁强 唐斯 陈晨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2370-2372,共3页
目的:比较ZZAP和CDP两种放散方法放散DAT(+)红细胞的效果及放散后红细胞吸收自身抗体的能力,为DAT(+)红细胞的抗体放散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站送检的DAT(+)交叉配血标本,选择抗-IgG型与抗-(IgG+C3d)复合型各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 目的:比较ZZAP和CDP两种放散方法放散DAT(+)红细胞的效果及放散后红细胞吸收自身抗体的能力,为DAT(+)红细胞的抗体放散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站送检的DAT(+)交叉配血标本,选择抗-IgG型与抗-(IgG+C3d)复合型各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ZZAP和CDP两种放散方法进行抗体放散试验,对放散后红细胞分别进行DAT试验;用放散后的红细胞吸收患者血浆自身抗体后进行交叉配血试验,评价自身抗体的吸收效果.结果:抗-(IgG+C3d)复合型DAT(+)红细胞用ZZAP和CDP放散效果无差别,ZZAP放散抗-IgG型的效果好于抗-(IgG+C3d)复合型(P<0.05),CDP放散抗-IgG型与抗-(IgG+C3d)复合型的效果无差异;ZZAP放散抗-IgG型和抗-(IgG+C3d)复合型DAT(+)红细胞后的抗体吸收效果均好于CDP(P<0.05),ZZAP和CDP放散抗-IgG型DAT(+)红细胞后的吸收效果无明显差异,CDP放散抗-IgG型和抗-(IgG+C3d)复合型DAT(+)红细胞后的吸收效果无差别,ZZAP放散抗-IgG型DAT(+)红细胞后的吸收效果均好于抗-(IgG+C3d)复合型(P<0.05).结论:抗-(IgG+C3d)复合型DAT(+)红细胞用两种方法均不能很好的解离自身抗体,但对抗-IgG型自身抗体的解离用ZZAP好于CDP,提示临床交叉配血试验中对抗-(IgG+C3d)复合型自身抗体最好选择盲配原则的配血方案,对抗-IgG型自身抗体用ZZAP进行吸收放散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蛋白酶 二硫苏糖醇 磷酸氯喹 放散试验 自身抗体 贫血 溶血性 自身免疫性 COOMBS试验 红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