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吴有性《温疫论》下法初探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玥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0期159-160,共2页
明末著名医家吴有性擅治温疫,他晚年所著的《温疫论》中有大量通过下法进行治疗的论述,对后世医家影响很大。吴氏对下法的运用有所创新,在辨证施治过程中不囿于古法,突出治病求因的思想,四诊合参,大胆施治,更考虑到下后固护胃气,分析全... 明末著名医家吴有性擅治温疫,他晚年所著的《温疫论》中有大量通过下法进行治疗的论述,对后世医家影响很大。吴氏对下法的运用有所创新,在辨证施治过程中不囿于古法,突出治病求因的思想,四诊合参,大胆施治,更考虑到下后固护胃气,分析全面透彻,用药精准效佳,对临床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有性 温疫论 下法 辨证施治 缓下 大黄 固护阴液
下载PDF
朱丹溪痹证论治特色探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翟争 巩勋 +1 位作者 崔家康 姜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83-584,612,共3页
朱丹溪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相火论"而蜚声医林,后世称之为"滋阴派"创始人。对痹证诊疗亦颇有建树。立痛风名使痹痿分,提出血虚内热挟痰瘀而致痹,在痹证诊疗全过程处处体现阳有余阴不足的学术思想,... 朱丹溪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相火论"而蜚声医林,后世称之为"滋阴派"创始人。对痹证诊疗亦颇有建树。立痛风名使痹痿分,提出血虚内热挟痰瘀而致痹,在痹证诊疗全过程处处体现阳有余阴不足的学术思想,如忌辛散燥热劫阴,顾护阴液。富有创造性的提出痹证痰瘀同治,更配合针灸等中医特色疗法圆机活法,同病异治。同时提出痹证养生调摄之法度,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痹证论治思想,为后世风湿性疾病的辨证、诊疗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痿痹分论 血虚内热 顾护阴液 痰瘀同治
下载PDF
《温病条辨》“顾护阴液”思想在糖尿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胡骏 谈钰濛 倪青 《吉林中医药》 2021年第10期1273-1275,共3页
“顾护阴液”是《温病条辨》的重要思想,本文对《温病条辨》“顾护阴液”法从三焦辨证和药味配伍的制方法则两方面进行阐述。并结合糖尿病“阴虚为本”的病机特点,联系临床中针对该病“阴虚”本质的治疗,解析“顾护阴液”之法在糖尿病... “顾护阴液”是《温病条辨》的重要思想,本文对《温病条辨》“顾护阴液”法从三焦辨证和药味配伍的制方法则两方面进行阐述。并结合糖尿病“阴虚为本”的病机特点,联系临床中针对该病“阴虚”本质的治疗,解析“顾护阴液”之法在糖尿病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条辨 顾护阴液 糖尿病
下载PDF
温病伤津病机及保津治法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红梅 罗再琼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第4期3-4,9,共3页
在温病发展过程中,化燥伤阴贯穿始终,并直接影响到疾病的发展、转归、预后。津液固存对温病的治疗和预后有决定性作用。因此,保护阴津是温病治疗之关键。温病发展的阶段不同,伤津情况不同,养阴保津的方法也各有所异。临床共有保肺胃之... 在温病发展过程中,化燥伤阴贯穿始终,并直接影响到疾病的发展、转归、预后。津液固存对温病的治疗和预后有决定性作用。因此,保护阴津是温病治疗之关键。温病发展的阶段不同,伤津情况不同,养阴保津的方法也各有所异。临床共有保肺胃之津、勿过汗伤津、清热保津、急下存阴、壮水增液、增水行舟、以及保津配合现代医学的补液疗法等7种保护阴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 伤津 病机 养阴保津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