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tial perturbation with synthetic protein scaffold reveals robustness of asymmetric cell division
1
作者 Jiahe Li Pengcheng Bu +1 位作者 Kai-Yuan Chen Xiling Shen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3年第2期134-143,共10页
Asymmetric cell division is an important mechanism for creating diversity in a cellular population. Stem cells commonly perform asymmetric division to generate both a daughter stem cell for self-renewal and a more dif... Asymmetric cell division is an important mechanism for creating diversity in a cellular population. Stem cells commonly perform asymmetric division to generate both a daughter stem cell for self-renewal and a more differentiated daughter cell to populate the tissue. During asymmetric cell division, protein cell fate determinants asymmetrically localize to the opposite poles of a dividing cell to cause distinct cell fate. However, it remains unclear whether cell fate determination is robust to fluctuations and noise during this spatial allocation process.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we engineered Caulobacter, a bacterial model for asymmetric division, to express synthetic scaffolds with modular protein interaction domains. These scaffolds perturb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PleC-DivJ- DivK phospho-signaling network without changing their endogenous expression levels. Surprisingly, enforcing symmetrical distribution of these cell fate de terminants did not result in symmetric daughter fate or any morphological defects. Further computational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PleC and DivJ form a robust phospho-switch that can tolerate high amount of spatial variation. This insight may shed light on the presence of similar phospho-switches in stem cell asymmetric division regulation. Overall, our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synthetic protein scaffolds can provide a useful tool to probe biological systems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ir operating princi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ulobacter Asymmetric Cell DIVISION protein scaffold SYNTHETIC BIOLOGY
下载PDF
SPATIALLY-LOCALIZED SCAFFOLD PROTEINS MAY FACILITATE TO TRANSMIT LONG-RANGE SIGNALS
2
作者 Xinfeng Liu Qing Nie 《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 SCIE CSCD 2009年第6期1657-1669,共13页
Scaffold protein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motion of signal transmission and specificity during cell signaling. In cells, signaling proteins that make up a pathway are often physically orgnaized into complexes... Scaffold protein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motion of signal transmission and specificity during cell signaling. In cells, signaling proteins that make up a pathway are often physically orgnaized into complexes by scaffold proteins [1]. Previous work [2] has shown that spatial localization of scaffold can enhance signaling locally while simultaneously suppressing signaling at a distance, and the membrane confinement of scaffold proteins may result in a precipitous spatial gradient of the active product protein, high close to the membrane and low within the cell. However, cell-fate decisions critically depend on the temporal pattern of product protein close to the nucleus. In this paper, when phosphorylation signals cannot be transfered by diffusion only, two mechanisms have been proposed for long-range signaling within cells: multiple locations of scaffold proteins and dynamical movement of scaffold proteins. Thus, here we have unveiled how the spatial propagation of the phosphorylated product protein within a cell depends on the spatially and temporal localized scaffold proteins. A class of novel and fast numerical methods for solving stiff reaction diffusion equations with complex domains is briefly introdu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affold proteins signal pathway reaction-diffusion equations
下载PDF
Rationally designed bioactive milk-derived protein scaffolds enhanced new bone formation
3
作者 Min Suk Lee Jin Jeon +2 位作者 Sihyeon Park Juhan Lim Hee Seok Yang 《Bioactive Materials》 SCIE CSCD 2023年第2期368-380,共13页
Recently,a number of studies reported that casein was composed of various multifunctional bioactive peptides such as casein phosphopeptide andβ-casochemotide-1 that bind calcium ions and induce macrophage chemotaxis,... Recently,a number of studies reported that casein was composed of various multifunctional bioactive peptides such as casein phosphopeptide andβ-casochemotide-1 that bind calcium ions and induce macrophage chemotaxis,which is crucial for bone homeostasis and bone fracture repair by cytokines secreted in the process.We hypothesized that the effects of the multifunctional biopeptides in casein would contribute to improving bone regeneration.Thus,we designed a tissue engineering platform that consisted of casein and polyvinyl alcohol,which was a physical-crosslinked scaffold(milk-derived protein;MDP),via simple freeze-thaw cycles and performed surface modification using 3,4-dihydroxy-L-phenylalanine(DOPA),a mussel adhesive protein,for immobilizing adhesive proteins and cytokines for recruiting cells in vivo(MDP-DOPA).Both the MDP and MDP-DOPA groups proved indirectly contribution of macrophages migration as RAW 264.7 cells were highly migrated toward materials by contained bioactive peptides.We implanted MDP and MDP-DOPA in a mouse calvarial defect orthotopic model and evaluated whether MDP-DOPA showed much faster mineral deposition and higher bone density than that of the no-treatment and MDP groups.The MDP-DOPA group showed the accumulation of host M2 macrophages and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around the scaffold,whereas MDP presented mostly M1 macrophages in the early s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EIN Bioactive peptides Bone regeneration protein based scaffold Physical crosslinking
原文传递
Scaffold蛋白介导细胞信号转导专一性的定量分析
4
作者 邹秀芬 许志强 潘兹书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83-289,共7页
细胞使用相对有限的蛋白质组分传递大量的信号,因此不同的信号通常由相同的蛋白质组分传递。这些蛋白质组分是如何选择性地参与不同的信号通路,“高保真”地传递不同的刺激,从而产生特定的细胞应答,是目前细胞生物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和... 细胞使用相对有限的蛋白质组分传递大量的信号,因此不同的信号通常由相同的蛋白质组分传递。这些蛋白质组分是如何选择性地参与不同的信号通路,“高保真”地传递不同的刺激,从而产生特定的细胞应答,是目前细胞生物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之一。鉴于Scaffold蛋白在确保信号转导专一性和保真性中的关键作用,作者基于酵母S.cerevisiae的生物学实验数据,建立了由Scaffold介导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MAPK)级联信号转导网络的数学模型。并对已报道的工作进行扩展,给出了多条信号级联网络的“专一性(specificity)”和“保真性(fidelity)”的精确数学定义,计算了MAPK信号网络的专一性和保真性的解析解。用这些解定量分析细胞信号转导的专一性和保真性与信号通路各种动力学参数(输入信号的强度和时间、反应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系数、降解系数等)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阐述Scaffold蛋白通过隔离(sequestration)和选择性激活(selectiveactivation)等机制增强信号转导网络的专一性和保真性。从而有助于加深对细胞信号转导及其调控过程的系统理解,为揭示某些因细胞信号转导异常所致疾病的发生机理,寻找治疗药物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转导 数学模型 专一性 保真性 scaffold蛋白
下载PDF
Efficacy of chitosan and sodium alginate scaffolds for repair of spinal cord injury in rats 被引量:11
5
作者 Zi-ang Yao Feng-jia Chen +3 位作者 Hong-li Cui Tong Lin Na Guo Hai-ge W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3期502-509,共8页
Spinal cord injury results in the loss of motor and sensory pathways and spontaneous regeneration of adult mammalian spinal cord neurons is limited. Chitosan and sodium alginate have good biocompatibility, biodegradab... Spinal cord injury results in the loss of motor and sensory pathways and spontaneous regeneration of adult mammalian spinal cord neurons is limited. Chitosan and sodium alginate have good biocompatibility, biodegradability, and are suitable to assist the recovery of damaged tissues, such as skin, bone and nerve. Chitosan scaffolds, sodium alginate scaffolds and chitosan-sodium alginate scaffolds were separately transplanted into rats with spinal cord hemisection. Basso-Beattie-Bresnahan locomotor rating scale scores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chitosan scaffolds promoted recovery of locomotor capacity and nerve transduc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rats.Sixty days after surgery, chitosan scaffolds retained the original shape of the spinal cord. Compared with sodium alginate scaffolds- and chitosan-sodium alginate scaffolds-transplanted rats, more neurofilament-H-immunoreactive cells (regenerating nerve fibers) and less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immunoreactive cells (astrocytic scar tissue) were observed at the injury site of experimental rats in chitosan scaffold-transplanted rats. Due to the fast degradation rate of sodium alginate, sodium alginate scaffolds and composite material scaffolds did not have a supporting and bridging effect on the damaged tissue. Above all, compared with sodium alginate and composite material scaffolds, chitosan had better biocompatibility, could promote the regeneration of nerve fibers and prevent the formation of scar tissue,and as such, is more suitable to help the repair of spinal cord inj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spinal cord injury CHITOSAN sodium alginate functional recovery scaffold neurofilament-H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scar tissue locomotor capacity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突触后支架蛋白Preso在颅脑冲击伤诱导创伤后应激障碍中的作用机制
6
作者 曹紫萱 张卓媛 +6 位作者 刘丹 李田晶 廖丹 张敏 葛俊苗 罗鹏 李新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8-184,共7页
将36只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3.5 MPa颅脑冲击伤(blast-related traumatic brain injury,bTBI)组、4.5 MPa bTBI组、5.5 MPa bTBI组、4.5 MPa bTBI+生理盐水组(bTBI+SA组)、4.5 MPa bTBI+小分子多肽组(bTBI+TAT-FERM组),... 将36只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3.5 MPa颅脑冲击伤(blast-related traumatic brain injury,bTBI)组、4.5 MPa bTBI组、5.5 MPa bTBI组、4.5 MPa bTBI+生理盐水组(bTBI+SA组)、4.5 MPa bTBI+小分子多肽组(bTBI+TAT-FERM组),每组6只;将12只Preso^(-/-)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和4.5 MPa bTBI组,每组6只。对小鼠进行bTBI造模,完成后常规饲养2周,4.5 MPa bTBI+生理盐水组和4.5 MPa bTBI+TAT-FERM组在bTBI造模后每天通过尾静脉给药1次,连续给药5 d。与对照组相比,3.5 MPa bTBI组小鼠焦虑抑郁行为改变不显著;4.5 MPa bTBI和5.5 MPa bTBI组小鼠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样症状。与对照组相比,4.5 MPa bTBI组Preso/mGluR1复合体形成增加,使用TAT-FERM可阻断Preso与mGluR1的相互作用,可在不改变Preso/mGluR1复合体组成分子蛋白表达的情况下抑制Preso/mGluR1复合体形成,并且改善bTBI所导致的PTSD症状。bTBI促进Preso/mGluR1复合体形成是bTBI诱致PTSD症状的重要分子病理机制,通过阻断Preso与mGluR1相互作用可减轻bTBI对PTSD的影响,进而为治疗bTBI相关的PTSD提供了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冲击伤 创伤后应激障碍 突触后支架蛋白 代谢性谷氨酸受体 小分子多肽
下载PDF
胶原结合域-骨形态发生蛋白2-胶原软骨支架制备及其成软骨诱导
7
作者 王布雨 张勇 +1 位作者 阮世强 邓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378-2384,共7页
背景:天然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体内弥散和降解速度较快,降低了局部浓度和治疗效果,单纯将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组织工程支架复合后不能在体内长期停留,无法达到良好的缓控释效果。目的:制备并检测胶原结合域-骨形态发生蛋白2-胶原软骨支架的... 背景:天然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体内弥散和降解速度较快,降低了局部浓度和治疗效果,单纯将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组织工程支架复合后不能在体内长期停留,无法达到良好的缓控释效果。目的:制备并检测胶原结合域-骨形态发生蛋白2-胶原软骨支架的生物性能及成软骨诱导效果。方法:提取SD大鼠鼠尾胶原,采用真空冷冻干燥及化学交联法制备胶原软骨支架。通过快速克隆C112-同源重组法构建表达胶原结合域-骨形态发生蛋白2质粒,通过基因工程构建并导入大肠杆菌,分离纯化胶原结合域-骨形态发生蛋白2。将天然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胶原结合域-骨形态发生蛋白2分别与胶原软骨支架结合,检测支架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释放水平,采用CCK-8法及F-Actin染色法检测胶原结合域-骨形态发生蛋白2-胶原软骨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种植在两种胶原软骨支架上进行成软骨诱导,检测其成软骨诱导活性。结果与结论:①胶原结合域-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胶原软骨支架的结合率高于天然骨形态发生蛋白2(P<0.05);体外浸泡于PBS中7 d,胶原结合域-骨形态发生蛋白2-胶原软骨支架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释放量小于天然骨形态发生蛋白2-胶原软骨支架(P<0.05);CCK-8实验及F-Actin染色结果显示,胶原结合域-骨形态发生蛋白2-胶原软骨支架无明显细胞毒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②成软骨诱导14 d后的ELISA检测显示,胶原结合域-骨形态发生蛋白2-胶原软骨支架组聚集蛋白聚糖、Ⅱ型胶原蛋白A1的表达均高于天然骨形态发生蛋白2-胶原软骨支架组(P<0.05);扫描电镜下可见,两组支架孔隙内壁上均可见较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贴附生长,细胞形态及大小一致,排列紧密,未出现细胞碎裂或形态异常;③结果表明,胶原结构域-骨形态发生蛋白2-胶原软骨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性能及成软骨诱导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软骨支架 胶原结合域 骨形态发生蛋白2 成软骨诱导 软骨修复
下载PDF
基于脂肪干细胞的软骨组织工程的研究新进展
8
作者 赖凌勇 徐房添 +2 位作者 张亚梁 缪圣旺 周波 《赣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0期1058-1063,共6页
软骨缺损的修复一直是临床上的难题。近年来,以脂肪干细胞(Adipose stem cells,ASCs)为种子细胞的软骨组织工程取得了重要进展,为软骨的修复提供了新方法,但尚不成熟。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就ASCs、相关的细胞因子以及各种新型的仿... 软骨缺损的修复一直是临床上的难题。近年来,以脂肪干细胞(Adipose stem cells,ASCs)为种子细胞的软骨组织工程取得了重要进展,为软骨的修复提供了新方法,但尚不成熟。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就ASCs、相关的细胞因子以及各种新型的仿生支架等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文献复习结果表明,ASCs具有来源丰富、免疫原性低等优势,尤其向软骨细胞分化的能力,使其有希望成为软骨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研究发现ASCs分泌的相关细胞因子,尤其是ASCs分泌的多种细胞外囊泡、外泌体(其内含有的多种非编码RNA)具有促进ASCs软骨分化、抑制软骨细胞凋亡等作用。另外,近年来软骨组织工程支架的研发也得到很大进展,如3D打印支架、氧化石墨烯的纳米材料支架、多种天然和人工合成材料构建的复合仿生支架等。目前存在的问题是:ASCs的成软骨诱导效率尚需进一步提高,以及开发出更适合体内微环境的3D仿生支架等,这将是软骨组织工程今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软骨组织工程 支架材料 胞间信号肽类和蛋白质类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复合支架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韩长菊 陈庆华 +2 位作者 杨喜昆 叶金凤 高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9-141,149,共4页
以饱和Ca(OH)2上清液、磷酸和胶原蛋白为原料,在36~39℃、pH=8~9条件下,用共滴定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复合支架材料。用XRD、SEM、TEM、IR对材料的晶相结构、结晶程度、化学键结构、微观形貌、晶粒大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以饱和Ca(OH)2上清液、磷酸和胶原蛋白为原料,在36~39℃、pH=8~9条件下,用共滴定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复合支架材料。用XRD、SEM、TEM、IR对材料的晶相结构、结晶程度、化学键结构、微观形貌、晶粒大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由低结晶度的纳米羟基磷灰石(5nm×60nm~20nm×100nm)和胶原蛋白纤维组成,二者之间形成了紧密键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滴定法 纳米羟基磷灰石 胶原蛋白 支架材料
下载PDF
三维多孔聚乳酸支架材料的湿化处理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超 胡蕴玉 +2 位作者 徐建强 熊卓 颜永年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1-294,共4页
目的 研究无水乙醇对三维多孔聚乳酸支架材料亲水性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热致分相法制备圆盘状三维多孔聚乳酸支架,置于去离子水中浸泡,测量经无水乙醇处理组及对照组聚乳酸支架吸附水量。以负压法分别将无水乙醇处理组及对照组材料与... 目的 研究无水乙醇对三维多孔聚乳酸支架材料亲水性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热致分相法制备圆盘状三维多孔聚乳酸支架,置于去离子水中浸泡,测量经无水乙醇处理组及对照组聚乳酸支架吸附水量。以负压法分别将无水乙醇处理组及对照组材料与牛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电镜观察材料表面及内部蛋白的复合及分布情况。结果 无水乙醇处理后,多孔PLA支架吸附水的能力明显增加,所复合活性蛋白在支架材料内部的分布更加合理。结论 无水乙醇能够迅速提高三维多孔聚乳酸支架材料的整体亲水性能,在组织工程研究中有利于材料支架和细胞或生长因子的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亲水性
下载PDF
丝胶蛋白应用于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忠敏 陈枭 +2 位作者 庞亚妮 李江峰 王富平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5-30,共6页
家蚕丝胶蛋白是一种由18种氨基酸组成的优质高分子蛋白质材料,近年来逐步被应用到生物材料领域并得到重视。文章在介绍丝胶蛋白结构及其独特的溶胶-凝胶转换性能的基础上,提出应用于医学组织工程材料领域家蚕丝胶蛋白应注重性质稳定性... 家蚕丝胶蛋白是一种由18种氨基酸组成的优质高分子蛋白质材料,近年来逐步被应用到生物材料领域并得到重视。文章在介绍丝胶蛋白结构及其独特的溶胶-凝胶转换性能的基础上,提出应用于医学组织工程材料领域家蚕丝胶蛋白应注重性质稳定性的观点,综述了近年来丝胶蛋白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领域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指出了丝胶蛋白在医学组织工程材料领域应用时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胶蛋白 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生物相容性 蛋白质结构
下载PDF
植物体中的MAPK 被引量:16
12
作者 肖文娟 宾金华 武波 《植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5-215,共11页
促细胞分裂剂激活性蛋白激酶(MAPK)是一类存在于各种真核生物体中的丝氨酸/苏氨酸型蛋白激酶。它被上游激活因子MAPKK磷酸化而激活,并通过将底物蛋白上的丝氨酸和苏氨酸残基磷酸化而传递信号。它与其他一些信号分子组成MAPK级联信号通路... 促细胞分裂剂激活性蛋白激酶(MAPK)是一类存在于各种真核生物体中的丝氨酸/苏氨酸型蛋白激酶。它被上游激活因子MAPKK磷酸化而激活,并通过将底物蛋白上的丝氨酸和苏氨酸残基磷酸化而传递信号。它与其他一些信号分子组成MAPK级联信号通路,接受外界刺激信号,将信号转入细胞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它的作用受到不同因子的调节。本文介绍了植物体中的MAPK的结构特点、作用机理、生物功能以及MAPK级联信号通路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促细胞分裂剂激活性蛋白激酶 MAPK 丝氨酸/苏氨酸型 信号分子 MAPK级联 支架蛋白
下载PDF
铁硫簇的结构、功能及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黄霞 曾嘉 +2 位作者 王敏 柳建设 邱冠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8年第5期944-947,951,共5页
铁硫簇是普遍存在于生物体中的最古老的生命物质之一。铁硫簇基本结构单元有[2Fe-2S]、[3Fe-4S]、[4Fe-4S]及[8Fe-7S]等几种形式,不同结构的铁硫簇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主要包括参与电子传递、底物的结合与激活、铁/硫的存储、基因表... 铁硫簇是普遍存在于生物体中的最古老的生命物质之一。铁硫簇基本结构单元有[2Fe-2S]、[3Fe-4S]、[4Fe-4S]及[8Fe-7S]等几种形式,不同结构的铁硫簇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主要包括参与电子传递、底物的结合与激活、铁/硫的存储、基因表达的调控、酶活的调控等。铁硫簇既可在生物体内合成,也可在体外进行人工组装。铁硫簇的生物合成主要和NIF、ISC、SUF这三个系统有关。研究已确定了参与铁硫簇合成的关键蛋白,但对它们分子水平上的机制及如何进行相互作用在体内外合成铁硫簇的认识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硫簇 铁氧还蛋白 生物合成 支架蛋白 分子伴侣
下载PDF
ERK信号通路的信号转导调控机制 被引量:51
14
作者 赵明哲 刘靖华 +1 位作者 李玉花 姜勇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15-19,共5页
胞外信号调控激酶(ERK)是发现的第1个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它调控多种重要的细胞生物学过程,包括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ERK信号级联反应能够特异地介导广泛的生物学过程,其机制主要是通过信号的反馈调控,与支架蛋白的相互作用,... 胞外信号调控激酶(ERK)是发现的第1个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它调控多种重要的细胞生物学过程,包括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ERK信号级联反应能够特异地介导广泛的生物学过程,其机制主要是通过信号的反馈调控,与支架蛋白的相互作用,亚细胞定位的改变,在级联反应的每一个环节存在不同功能的多种组分,细胞内非磷酸酶抑制物和G蛋白等的调控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酶 亚细胞定位 支架蛋白 信号调控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壳聚糖多孔支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静 陈佳 +2 位作者 李音 黄明华 陈庆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41-143,共3页
通过共滴定法合成工艺制备出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粉体,以制备的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粉体为原料,选用冷冻干燥成型技术,制备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多孔支架材料。研究结果表明: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和透射电镜分析,羟基磷灰石/胶... 通过共滴定法合成工艺制备出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粉体,以制备的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粉体为原料,选用冷冻干燥成型技术,制备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多孔支架材料。研究结果表明: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和透射电镜分析,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纳米粉体中羟基磷灰石晶粒是针状的弱结晶的晶体,与天然骨中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晶粒相近;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多孔支架的抗压强度、孔隙率、平均孔径可达到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要求,是由有机-无机三相复合、具有三维多孔结构、又有良好机械性能的具有发展潜力的骨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胶原蛋白 壳聚糖 支架材料
下载PDF
双层蛛丝蛋白血管支架的制备及其生物力学性能与细胞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亮 徐艳丽 +1 位作者 李敏 陈雨晴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59-566,共8页
目的应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一种双层蛛丝蛋白血管支架,观察血管支架的微观结构,并研究其生物力学性能和细胞相容性。方法配制纺丝液,通过静电纺丝,以旋转接收棒为收集装置,制备(pNSR16/PCL/CS)/(pNSR16/PCL/Gt)双层蛛丝蛋白血管支架。探讨... 目的应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一种双层蛛丝蛋白血管支架,观察血管支架的微观结构,并研究其生物力学性能和细胞相容性。方法配制纺丝液,通过静电纺丝,以旋转接收棒为收集装置,制备(pNSR16/PCL/CS)/(pNSR16/PCL/Gt)双层蛛丝蛋白血管支架。探讨质量分数和管壁厚度对血管支架孔隙率、爆破强度、拉伸性能、缝合强度和水渗透性的影响,并检测血管支架的细胞毒性和细胞黏附性能。结果血管支架的微观结构为纤维随机分布的三维多孔网状,爆破强度、拉伸强度和缝合强度大小均与支架的质量分数和管壁厚度成正比,孔隙率、水渗透性和断裂伸长率大小与支架的质量分数和管壁厚度成反比。血管支架爆破强度的范围为43~150 kPa,高于生理血压;缝合强度高于0.19 N,符合体内移植要求;拉伸强度高于人体桡动脉血管,满足体内移植的要求;水渗透性为0.3~0.6 mL·min-1·cm-2。血管支架无细胞毒性,有利于内皮细胞细胞黏附及增殖。结论使用静电纺丝法制备双层蛛丝蛋白血管支架是可行的,其优异的生物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能表明其能应用于体外组织工程血管的构建,具有进一步应用于血管移植物研究的前景,为临床应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蛛丝蛋白血管支架 生物力学特性 细胞相容性 静电纺丝 组织工程
下载PDF
天然可降解生物材料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伟治 刘万顺 +3 位作者 孟祥红 贺君 刘成圣 刘晨光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4-59,共6页
细胞培养支架材料是组织工程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是实现产业化的关键。天然可降解生物材料是细胞培养支架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用于细胞培养支架的天然可降解生物材料主要有多糖类和蛋白质类。多糖类主要包括壳多糖、透明质酸 ... 细胞培养支架材料是组织工程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是实现产业化的关键。天然可降解生物材料是细胞培养支架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用于细胞培养支架的天然可降解生物材料主要有多糖类和蛋白质类。多糖类主要包括壳多糖、透明质酸 ;蛋白质类主要包括胶原纤维蛋白和血纤维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可降解生物材料 组织工程 应用 研究进展 多糖 蛋白质 细胞培养支架
下载PDF
代谢工程中途径和菌株改造的几种新技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新晓 唐秋雅 袁其朋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831-2837,共7页
代谢工程是生物学领域重要的发展方向,迄今为止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通过代谢工程手段对微生物进行遗传改造,可以实现一系列化合物的可持续生产,为能源及环境问题提供了有潜力的解决方案。最近几年代谢工程领域出现了一些最新技术,包... 代谢工程是生物学领域重要的发展方向,迄今为止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通过代谢工程手段对微生物进行遗传改造,可以实现一系列化合物的可持续生产,为能源及环境问题提供了有潜力的解决方案。最近几年代谢工程领域出现了一些最新技术,包括多变量的模块化优化技术、酶集结的支架技术、代谢流量的动态调控技术以及大规模基因编辑技术。本文对这些技术发展及应用进行了总结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 生物工程 合成生物学 模块化优化 蛋白支架 动态调控 基因编辑
下载PDF
壳聚糖作为缓释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载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五洲 喻爱喜 +2 位作者 祝少博 施晓文 杜予民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6年第2期210-213,共4页
目的:将壳聚糖作为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的载体,通过体外释放实验观测rhBMP2在壳聚糖中释放的动力学过程,探讨壳聚糖对rhBMP2的缓释作用。方法:采用乳液冷冻干燥法制作rhBMP2/壳聚糖支架,单纯壳聚糖支架为对照组。对材料进行... 目的:将壳聚糖作为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的载体,通过体外释放实验观测rhBMP2在壳聚糖中释放的动力学过程,探讨壳聚糖对rhBMP2的缓释作用。方法:采用乳液冷冻干燥法制作rhBMP2/壳聚糖支架,单纯壳聚糖支架为对照组。对材料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将支架材料在磷酸盐缓冲液(PBS)中持续浸泡,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检测不同时间点浸出液中rhBMP2的含量,进行累积释放量的动态观察,绘制rhBMP2释放曲线。结果:支架材料的形态学观察呈疏松多孔海绵状;rhBMP2从支架材料中释放的动力学过程第1天表现为“爆发性”释放(33.2%);第27天rhBMP2出现快速释放;第814天释放速度减慢;第1530天出现缓慢而持久的释放,至1个月释放量达81.3%。结论:多孔壳聚糖支架对rhBMP2有缓慢而持久的体外释放作用,可作为rhBMP2的缓释载体,为rhBMP2持续发挥骨诱导作用提供初步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骨形态发生蛋白 缓释 载体
下载PDF
N-乙烯基吡咯烷酮接枝改性聚乳酸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3
20
作者 倪茂君 刘思阳 +4 位作者 包雯婷 彭朝荣 陈屿恒 王静霞 陈竹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01-1305,共5页
利用热致相分离技术制备了N-乙烯基吡咯烷酮接枝改性聚乳酸(M-PLA)组织工程支架。在接枝率36%条件下,讨论了聚合物浓度、水/二氧六环比例和粗化温度对支架孔隙度和微孔结构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在相同制备工艺条件下,不同接枝率对支架... 利用热致相分离技术制备了N-乙烯基吡咯烷酮接枝改性聚乳酸(M-PLA)组织工程支架。在接枝率36%条件下,讨论了聚合物浓度、水/二氧六环比例和粗化温度对支架孔隙度和微孔结构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在相同制备工艺条件下,不同接枝率对支架结构的影响,并对M-PLA支架的亲水性和蛋白粘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在一定接枝率下,支架孔隙度随聚合物浓度增大而降低;水的添加有利于规则孔径的形成;粗化温度降低,支架孔径和孔隙度提高。与PLA支架相比,随着接枝率提高,共聚物支架孔隙度变化不大,孔径略减小,但孔隙规整性和连通性较好,亲水性和蛋白粘附率明显增大,生物相容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改性 支架 亲水性 蛋白粘附 功能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