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nraveling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protein a ligands at liquid–solid interfaces: A multi-techniques analysis 被引量:1
1
作者 Yi Shen Xinshuang Chu Qinghong Shi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2期232-239,共8页
Oriented ligand immobiliz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strategies used in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a high-capacity protein A chromatography. In this work, cysteine was introduced as anchoring sites by subst... Oriented ligand immobiliz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strategies used in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a high-capacity protein A chromatography. In this work, cysteine was introduced as anchoring sites by substituting a specific residue on Helix Ⅰ, Ⅱ, and at C-terminus of antibody binding domain Z from protein A, respectively, to investigate structural evolution and binding behavior of protein A ligands at liquid-solid interfaces. Among the three affinity dextran-coated Fe_(3)O_(4) magnetic nanoparticles(Fe_(3)O_(4)@Dx MNPs), affinity MNPs with the immobilized ligand via N11C on Helix Ⅰ(Fe_(3)O_(4)@Dx-Z_(1) MNPs) had the highest helical content, and MNPs with the immobilized ligand via G29C on Helix Ⅱ(Fe_(3)O_(4)@Dx-Z_(2) MNPs) had the lowest helical content at the same pHs. It was attributed to less electrostatic attraction of ligand to negatively charged surface on Fe_(3)O_(4)@Dx-Z_(1) MNPs because of less positive charged residues on Helix Ⅰ(K6) than Helix Ⅱ(R27/K35). Among the three affinity MNPs, moreover, the highest affinity to immunoglobulin G(IgG) binding was observed on Fe_(3)O_(4)@Dx-Z_(1) MNPs in isothermal titration calorimetry measurement, further validating greater structural integrity of the ligand on Fe_(3)O_(4)@Dx-Z_(1) MNPs. Finally,the study of IgG binding on MNPs and 96-well plates showed that anchoring sites for ligand immobilization had distinct influences on IgG binding and IgG-mediated antigen binding. This work illustrated that anchoring sites of the ligands had a strik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the ligand at liquid-solid interfaces and raised an important implication for the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protein A chromatography and protein A-based immunoassay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SORPTION Interface thermodynamicS protein A ligand IMMOBILIZATION Molecular structure
下载PDF
外源氨基酸添加对春卷皮面浆体系的影响
2
作者 马汝悦 钟昔阳 +4 位作者 王佳林 孙梦瑾 罗水忠 赵妍嫣 郑志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6-195,共10页
氨基酸作为良好的营养、风味增强剂,其在春卷皮面浆体系的研究鲜有报道,该研究选取四类八种氨基酸[碱性氨基酸:精氨酸(Arginine,Arg),赖氨酸(Lysine,Lys);酸性氨基酸: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Asp);中性氨基... 氨基酸作为良好的营养、风味增强剂,其在春卷皮面浆体系的研究鲜有报道,该研究选取四类八种氨基酸[碱性氨基酸:精氨酸(Arginine,Arg),赖氨酸(Lysine,Lys);酸性氨基酸: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Asp);中性氨基酸:苏氨酸(Threonine,Thr)、甘氨酸(Glycine,Gly);非极性氨基酸:色氨酸(Tryptophan,Trp)、蛋氨酸(Methionine,Met)]来探究其对制备春卷皮面浆体系流变学与热力学特性、微观结构以及面筋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发现碱性和酸性氨基酸的添加增加了面浆粘度,降低了面浆析水率,致使体系中游离水含量减少,面筋蛋白网络结构强度增加,进而面浆体系连接更紧密;其中,碱性氨基酸中的Arg降低了面浆中淀粉糊化所需能量焓值(1.68至1.24 J/g);此外,加入酸性氨基酸后,面浆淀粉糊化所需能量增大,面筋蛋白二级结构中β-折叠含量减少、α-螺旋和无规卷曲含量增加。中性和非极性氨基酸的加入降低了面浆粘度,提高了面浆析水率,对面浆体系热力学特性影响较小,同时增加了面筋蛋白二级结构中β-折叠和β-转角的含量。该研究以期为氨基酸在面制品中的应用提供相关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浆 外源氨基酸 热力学特性 面筋蛋白结构 微观结构
下载PDF
巴氏杀菌和超巴氏杀菌对牛乳清蛋白结构及热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喜波 张安琪 +3 位作者 王玉莹 崔强 周国卫 王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07-313,共7页
为了研究巴氏杀菌与超巴氏杀菌处理对牛乳清蛋白结构的影响,采用热力学和光谱学等方法测定乳清蛋白结构及稳定性。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巴氏杀菌处理对乳清蛋白二级结构影响不显著,而经超巴氏杀菌处理后的乳清蛋白中α-螺旋结构含量显... 为了研究巴氏杀菌与超巴氏杀菌处理对牛乳清蛋白结构的影响,采用热力学和光谱学等方法测定乳清蛋白结构及稳定性。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巴氏杀菌处理对乳清蛋白二级结构影响不显著,而经超巴氏杀菌处理后的乳清蛋白中α-螺旋结构含量显著减少,无规则卷曲结构含量显著增多,结构转变的更为无序,其稳定性更好;荧光光谱分析结构表明经121℃、5 s超巴氏杀菌处理的乳清蛋白样品发生红移,说明超巴氏杀菌改变了乳清蛋白二级和三级结构;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结果显示121℃、5 s热处理的乳清蛋白样品热变性温度为99.9℃,高于巴氏杀菌处理的乳清蛋白样品,表明超巴氏杀菌处理后的乳清蛋白样品的稳定性显著提高,期望为制备高品质乳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结构分析 热性能 巴氏杀菌 超巴氏杀菌 乳清蛋白
下载PDF
蛋白质折迭的不可逆热力学理论及蛋白质动态热力学结构(英文) 被引量:7
4
作者 赵钦一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29-435,共7页
在机械力学及热力学基础上阐述蛋白质的各种物理性质是从物理学角度理解生物学的基础性工作 .详细讨论了蛋白质折迭的不可逆热力学理论 ,蛋白质动态热力学结构理论 .理论推断蛋白质动态热力学变化是一切生物学状态变化的基本热力学状态... 在机械力学及热力学基础上阐述蛋白质的各种物理性质是从物理学角度理解生物学的基础性工作 .详细讨论了蛋白质折迭的不可逆热力学理论 ,蛋白质动态热力学结构理论 .理论推断蛋白质动态热力学变化是一切生物学状态变化的基本热力学状态单位并作为分子生物学变化的分子开关 .利用此理论解释了蛋白质的物理学性质及麻醉药的生物物理学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动态热力学结构 折迭 蛋白质理论
下载PDF
未折叠蛋白质的普遍初始热力学亚稳态
5
作者 杨霖 郭帅 +4 位作者 马晓亮 侯成宇 史丽萍 李佳成 赫晓东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93-1001,共9页
探索和理解蛋白质折叠问题一直是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和生物物理学的终极挑战.未折叠的蛋白质应该存在一种普遍初始热力学亚稳态,否则无法解释蛋白质是如何在剧烈的热振动干扰下完成快速精确折叠的.本文通过分析水溶液环境和蛋白质... 探索和理解蛋白质折叠问题一直是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和生物物理学的终极挑战.未折叠的蛋白质应该存在一种普遍初始热力学亚稳态,否则无法解释蛋白质是如何在剧烈的热振动干扰下完成快速精确折叠的.本文通过分析水溶液环境和蛋白质折叠的相关性,揭示了一种由水分子屏蔽效应引起的未折叠蛋白质的普遍初始热力学亚稳态,该亚稳态的存在是水溶液环境中水分子的物理性质决定,并赋予未折叠蛋白质抵抗热扰动和避免错误折叠的能力.我们通过研究已发表的实验数据和建立分子模型,找到了该初始热力学亚稳态存在的相关证据,并推测了该亚稳态导致蛋白质精确折叠的相关物理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折叠蛋白质 蛋白质二级结构 水分子屏蔽效应 热力学亚稳态
下载PDF
菊粉对小麦面筋蛋白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穆婉菊 冯佳 +2 位作者 李秀秀 李书红 陈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64-68,共5页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菊粉添加量对小麦面筋蛋白乳化特性和热特性的影响,并对小麦面筋蛋白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较低添加量的菊粉对小麦蛋白乳化性能的影响较显著,10%的菊粉可以使其乳化...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菊粉添加量对小麦面筋蛋白乳化特性和热特性的影响,并对小麦面筋蛋白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较低添加量的菊粉对小麦蛋白乳化性能的影响较显著,10%的菊粉可以使其乳化活性提高14.4%,7.5%的菊粉可以使蛋白质乳化稳定性提高18.7%。热力学实验表明菊粉可以提高蛋白质变性温度,降低焓变值,添加12.5%的菊粉可以最大程度提高蛋白质变性温度。面筋蛋白网络结构随着菊粉的添加更加致密。通过对小麦面筋蛋白的结构分析表明:添加20%的菊粉会使蛋白质中二硫键相对含量增加2.22倍,小麦蛋白的β-转角结构在添加菊粉后向β-折叠结构和无规卷曲结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面筋蛋白 菊粉 乳化特性 热力学特性 蛋白结构
下载PDF
反胶束萃取对大豆分离蛋白结构和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张倩 陈复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8-113,共6页
目的:大豆蛋白提取方法的深入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植物蛋白的开发利用提供新可能。本研究以常规碱溶酸沉法为对照,与反胶束法提取得到的蛋白质差异进行全面对比,进而探讨反胶束萃取环境的独特作用。方法:以全脂大豆粉为原料,分别采... 目的:大豆蛋白提取方法的深入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植物蛋白的开发利用提供新可能。本研究以常规碱溶酸沉法为对照,与反胶束法提取得到的蛋白质差异进行全面对比,进而探讨反胶束萃取环境的独特作用。方法:以全脂大豆粉为原料,分别采用反胶束法和碱溶酸沉法制备大豆分离蛋白,并进一步对比两种方法得到的大豆分离蛋白的结构、热力学和流变学特性。结果:反胶束法得到的大豆分离蛋白的β-折叠结构含量较低,β-转角结构含量较高,蛋白展开程度较低,具有较低的表面疏水性,相较于传统碱溶酸沉法能够较好地保持蛋白质的天然分子结构;反胶束法得到的蛋白质的热稳定性较差,更易于形成凝胶,但所形成的凝胶强度较低。结论:反胶束萃取环境独特的水核结构能够较好地保持大豆分离蛋白的天然分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胶束 大豆分离蛋白 分子结构 热力学特性 流变学特性
下载PDF
亲水多糖对谷氨酰胺转氨酶交联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马骏骅 颜金鑫 +4 位作者 樊炯 杜童申 王馨怡 刘悦 杨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20-32,共13页
目的 基于谷氨酰胺转氨(transglutaminase, TG)酶交联法研究亲水多糖对TG酶交联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方法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主要原料,TG酶交联法为基础进行响应面优化,得到最优凝胶弹性的工艺参数,在此参数条件下将大豆分离蛋... 目的 基于谷氨酰胺转氨(transglutaminase, TG)酶交联法研究亲水多糖对TG酶交联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方法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主要原料,TG酶交联法为基础进行响应面优化,得到最优凝胶弹性的工艺参数,在此参数条件下将大豆分离蛋白与亲水多糖混合,制备亲水多糖-大豆分离蛋白复合凝胶,并对凝胶的质构特性、持水性、热力学性质以及结构进行表征。结果 在酶交联pH 7.3、酶交联时间2.3 h、酶交联温度48℃条件下,制备的大豆分离蛋白凝胶弹性最佳。添加了亲水多糖后,凝胶的质构特性和持水性显著提高,热稳定性增强,蛋白质二级和三级结构发生变化,凝胶的微观结构变得更致密,孔径变小。结论 亲水多糖的添加能够改善大豆分离蛋白的凝胶特性,该研究为大豆分离蛋白凝胶深加工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谷氨酰胺转氨酶 亲水多糖 凝胶 质构 热力学 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