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3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ponse of Subcutaneous Xenografts of Endometrial Cancer in Nude Mice to Inhibitors of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Akt and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 Pathways: An Effective Therapeutic Strategy for Endometrial Cancer
1
作者 Ruixia Guo Xinyan Wang +6 位作者 Ruifang Zhang Huirong Shi Yuhuan Qiao Wenjing Yun Xin Ge Yan Lin Jia Lei 《Journal of Cancer Therapy》 2015年第12期1083-1092,共10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xplore whether inhibition of the extracellular-regulated kinase (ERK) and 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 (PI3K) signaling pathways can inhibit the growth of xenografts of endometr...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xplore whether inhibition of the extracellular-regulated kinase (ERK) and 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 (PI3K) signaling pathways can inhibit the growth of xenografts of endometrial cancer cell lines with different estrogen receptors (ER) profiles in vivo and to provide preliminary laboratory basis for the probability of 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 treatment with blockage of the two pathways, especially to endometrial cancer with low ER status. Methods: Human endometrial cancer Ishikawa bearing ER and HEC-1Awith low ER status cells were subcutaneously injected into BALB/c nude mice to establish endometrial cancer xenograft tumor models. The effects of PI3K/Akt inhibitor LY294002, MAPK/ERK1/2 inhibitor PD-98059 and their combinations on the growth of the xenograft tumors and apoptotic state of Ishikawa and HEC-1Acells were tested in vivo using the inhibitory rate, the 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nick-end labeling assay, H/E-stain. Western blot analysis was used to detect the alterations of activated ERK (P-ERK) and AKT (P-AKT) during this process. Results: LY294002, a PI3K/Akt pathway inhibitor, induced significant suppression in the growth of both Ishikawa and HEC-1Acell xenograft tumors, concomitant with increased apoptosis in xenografts as evidenced by TUNEL. A similar effect was also observed when the MAPK/ERK1/2 signaling pathway was inhibited by PD98059. Concurrent inhibition of the PI3K/Akt and MAPK/ERK1/2 pathways showed enhanced anti-tumor effects in vivo as indicated by increased apoptosis. At the same time, the levels of P-ERK and P-AKT in both xenograft tumors decreased, and their levels in combination group was the lowest. Conclusions: PD98059, LY294002 and their combinations showed remarkable inhibitory effects on xenograft tumors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 cell lines with different expression status of ER in vivo through blockage of PI3K/Akt and MAPK/ERK1/2 signaling pathways. This suggests that targeting these pathways may be an effective therapeutic strategy against endometrial carcinomas, especially for ER-negative cancers which show poor response to endocrinal 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racellular-Regulated KINASE (ERK) proto-oncogene proteins AKT ERK PATHWAY INHIbiTOR PD98059 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 PATHWAY INHIbiTOR LY294002 Endometrial Cancer Cell Estrogen Receptor
下载PDF
Transretinoic acid inhibits rats gastric epithelial dysplasia induced by N-methyi-N-nitro-N-nitrosoguanidine:influences on cell apoptosis and expression of its regulatory genes 被引量:8
2
作者 Ru Tao Cui Gan Cai +3 位作者 Zhao Bao Yin Yong Cheng Qiu Hong Yang Tao Tia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94-398,共5页
INTRODUCTIONGastric epithelial dysplasia (GED) hypothetically is a straight-forward concept: dysplastic epithelium replacing the normal gastric epithelium of the stomach [1].In the stomach ,like any other segment of t... INTRODUCTIONGastric epithelial dysplasia (GED) hypothetically is a straight-forward concept: dysplastic epithelium replacing the normal gastric epithelium of the stomach [1].In the stomach ,like any other segment of the gut ,it is defined as an unequivocal non-invasive epithelial change[2,3].The observation of gastric dysplasia as a cancerous lesion was recognized over a century ago ,but it is only after the advent of gastroscopy that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has been stressed[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imals Antigens CD95 Antineoplastic Agents Apoptosis Caspase 1 Cyclin D1 Gastric Mucosa Gene Expression Immunohistochemistry Male Membrane Glycoproteins METHYLNITRONITROSOGUANIDINE RNA Messenger RATS Rats Wistar Research Support Non-U.S. Gov't Stomach Diseases TRETINOIN
下载PDF
浸润性滤泡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BRAF基因V600E突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李磊 战介芝 +2 位作者 李慧 王瑞清 赵诚 《精准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24-327,共4页
目的探究浸润性滤泡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infiltrative follicular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IF-PTC)患者BRAF基因V600E突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3年7月于我院手术治疗的IF-PTC患者134例,根据BRAF基因V600E突变情况分... 目的探究浸润性滤泡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infiltrative follicular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IF-PTC)患者BRAF基因V600E突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3年7月于我院手术治疗的IF-PTC患者134例,根据BRAF基因V600E突变情况分为突变组和非突变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是否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同时收集肿瘤病灶的数量、大小、边界、钙化、回声以及被膜侵犯、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等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IF-PTC患者BRAF基因V600E突变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中BRAF基因V600E突变患者构成比为67.1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灶数量和被膜侵犯患者构成比差异显著(χ^(2)=7.937~8.87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55岁、肿瘤多灶和被膜侵犯均为IF-PTC患者BRAF基因V600E突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55岁、肿瘤多灶和被膜侵犯是IF-PTC患者BRAF基因V600E突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乳头状 原癌基因蛋白质B-raf 突变 危险因素
下载PDF
Effect of tetrandrine on proto-oncogene c-fos expression in rat cerebrum 被引量:1
4
作者 车建途 张均田 +1 位作者 屈志炜 卫国 《中国药理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371-373,共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Tet对林丹—一种通过细胞内游离钙([Ca2+]i)介导大脑cfos基因表达的神经毒剂—诱导的大鼠大脑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Northern印迹杂交,斑点杂交技术及双波长薄层色谱扫描分...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Tet对林丹—一种通过细胞内游离钙([Ca2+]i)介导大脑cfos基因表达的神经毒剂—诱导的大鼠大脑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Northern印迹杂交,斑点杂交技术及双波长薄层色谱扫描分析.结果:大鼠口服林丹30mg·kg-11小时后大脑cfos基因表达明显增强至146mm2,而在口服林丹前30min分别口服Tet1,2及4mg·kg-1,大鼠大脑cfos基因表达被明显抑制(分别为86,40和39mm2),其抑制程度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Tet抑制Ca2+激动剂类神经毒剂—林丹诱导的大鼠大脑cfos基因转录水平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防己碱 林丹 原癌基因蛋白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EHD2、miR-let-7c和lncRNA FOXD2-AS1在人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关联性分析
5
作者 宫美恒 陈沫 +1 位作者 韩慧 于婷婷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65-1371,共7页
目的:探讨Eps15同源结构域蛋白2 (EHD2)、微小RNA let-7c (miR-let-7c)和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FOXD2-AS1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阐明EHD2/miRlet-7c/FOXD2-AS1信号轴与LSCC发生的关联性。方法:收集40例LSCC患者的癌组... 目的:探讨Eps15同源结构域蛋白2 (EHD2)、微小RNA let-7c (miR-let-7c)和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FOXD2-AS1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阐明EHD2/miRlet-7c/FOXD2-AS1信号轴与LSCC发生的关联性。方法:收集40例LSCC患者的癌组织标本,按照病理类型分为低级别组(中或高分化,32例)和高级别组(低分化,8例),按照肿瘤淋巴结转移(TNM)临床分期分为TNM早期组(Ⅰ-Ⅱ期,13例)和TNM晚期组(Ⅲ-Ⅳ期,27例),按照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21例)和无转移组(19例)。另取40例对应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标本中EHD2表达情况,分析其与LSC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miR-let-7c作为候选微小RNA (miRNA),与其启动子区域存在结合位点的FOXD2-AS1作为候选lncRNA。取10对新鲜的LSCC组织标本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法检测2组样本中EHD2 mRNA、miRNA-let-7c和FOXD2-AS1表达水平,并验证其关联性。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LSCC组织中EHD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且TNM早期组患者LSCC组织中EHD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TNM晚期组(P<0.05),病理类别和有无淋巴结转移与EHD2表达无明显关联(P>0.05)。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LSCC组织中miR-let-7c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FOXD2-AS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LSCC组织中FOXD2-AS1与miR-let-7c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67,P<0.05),miR-let-7c与EHD2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83,P<0.01)。结论:EHD2和miR-let-7c在LSCC组织中呈低表达,可能是新的抑癌基因;FOXD2-AS1在LSCC组织中高表达,可能是新的原癌基因;FOXD2-AS1/miR-let-7c/EHD2信号轴可能参与了LSCC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s15同源结构域蛋白2 微小RNA let-7c 喉鳞状细胞癌 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 原癌基因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分子机制
6
作者 张婷婷 刘博 +2 位作者 邹雪 满益娟 张宝昕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419-426,共8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实验验证对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主要活性成分及潜在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应用网络药理学预测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可能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分子对接预测活性成分的结合位点。构...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实验验证对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主要活性成分及潜在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应用网络药理学预测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可能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分子对接预测活性成分的结合位点。构建哮喘大鼠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片组[0.5 mg/(kg·d)]、加味小柴胡汤组[5 g/(kg·d)],每组15只。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2 mL灌胃,每日灌胃2次。给药4周后取大鼠血清及肺组织,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干扰素-γ(interferon-γ,INF-γ)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GATA结合蛋白-3(GATA-binding protein-3,GATA-3)表达水平。结果网络药理学共筛选出加味小柴胡汤有效成分1483种,作用靶点274个,咳嗽变异性哮喘相关靶点7509个,其交集靶点204个。GO和KEGG富集分析主要涉及信号转导、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等一系列的生物学反应过程,主要参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MAPK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3,MAPK3)、RELA癌基因(RELA proto-oncogene,RELA)、细胞肿瘤抗原p53(cellular tumor antigen P53,TP53)、细胞性骨髓细胞瘤病病毒癌(myelocytomatosis virus carcinoma,MYC)和蛋白激酶Cα(protein kinase Cα,PRKCA)等靶点的调控。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主要活性成分与靶点有较强的结合力。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IL-6、IL-13、IgE、MAPK、GATA-3升高(P<0.05),INF-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地塞米松片组及加味小柴胡汤组IL-6、IL-13、IgE、MAPK、GATA-3降低(P<0.05),INF-γ升高(P<0.05)。与地塞米松片组比较,加味小柴胡汤组大鼠IL-6、IL-13、IgE降低(P<0.05),INF-γ升高(P<0.05)。结论加味小柴胡汤对咳嗽变异性哮喘具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EGFR、MAPK1、MAPK3、RELA、TP53、MYC和PRKCA靶点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小柴胡汤 咳嗽变异性哮喘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RELA癌基因 地塞米松 分子对接
下载PDF
白藜芦醇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7
作者 金河 王梦炎 +1 位作者 方凌云 罗灿军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7期1126-1131,I0004,共7页
目的探究白藜芦醇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结肠癌SW480细胞,噻唑蓝(MTT)法检测人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将细胞分成对照组、低剂量白藜芦醇组(20μmol/L)、中剂量白... 目的探究白藜芦醇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结肠癌SW480细胞,噻唑蓝(MTT)法检测人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将细胞分成对照组、低剂量白藜芦醇组(20μmol/L)、中剂量白藜芦醇组(40μmol/L)及高剂量白藜芦醇组(80μmol/L)。细胞划痕实验法测定人结肠癌SW480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检测人结肠癌SW480细胞侵袭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人结肠癌SW480细胞凋亡,吖啶橙染色法检测人结肠癌SW480细胞自噬,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蛋白(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mRNA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0、40和80μmol/L白藜芦醇导致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且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培养48 h最为适宜。与对照组对比,白藜芦醇不同剂量组中,细胞迁移能力减弱(P<0.05),且细胞的迁移率随着白藜芦醇浓度的提高逐渐减少。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经白藜芦醇处理的实验组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细胞凋亡率随白藜芦醇浓度增加而逐步提高(P<0.05)。在实验组中,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在接受白藜芦醇处理后细胞自噬数量增加,且随着白藜芦醇浓度的提高,细胞自噬数量逐步增加(P<0.05)。相较于对照组,各剂量的白藜芦醇组Bcl-2下降、Bax与Caspase-3增加。相较于对照组,不同剂量白藜芦醇组显示出PI3K和p-Akt蛋白下降;不同剂量白藜芦醇组Akt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通过介导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结肠癌细胞凋亡,降低其增殖能力,减弱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以控制结肠癌的侵袭和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结肠肿瘤 磷脂酰肌醇3-激酶类 原癌基因蛋白质c-akt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下载PDF
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14
8
作者 孙抒 孙百研 +2 位作者 智慧兰 许相范 孙东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95-397,共3页
目的 :通过观察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p5 3、bcl- 2、c-myc的表达 ,探讨其在胃癌恶性转化进程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DNA末端标记技术 (TdT -mediateddUTP -biotinnickendlabeling ,TUNEL法 )和免疫组织化学 (streptavid... 目的 :通过观察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p5 3、bcl- 2、c-myc的表达 ,探讨其在胃癌恶性转化进程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DNA末端标记技术 (TdT -mediateddUTP -biotinnickendlabeling ,TUNEL法 )和免疫组织化学 (streptavidin/peroxidase ,S -P法 ) ,原位观察了 46例胃癌、2 0例癌前病变、2 4例正常粘膜中的凋亡细胞和p5 3、bcl- 2、c-myc的表达。结果 :癌前病变和胃癌中凋亡指数显著高于正常粘膜 (P <0 0 1) ,癌前病变组高于胃癌组 (P <0 0 1)。p5 3、bcl- 2、c -myc蛋白在胃癌中阳性率分别为 6 0 9%、6 7 4%、73 2 % ,均高于正常粘膜组(P <0 0 1) ;在癌前病变中 3种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0 %、95 %、5 8 8% (P <0 0 1)。胃癌中p5 3、bcl- 2蛋白阳性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低于阴性组 (P <0 0 5 ) ,c -myc蛋白阳性组细胞凋亡指数高于阴性组 (P <0 0 1)。结论 :细胞凋亡调控异常在胃癌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p5 3、bcl- 2蛋白分别抑制细胞凋亡 ,c -myc蛋白在胃癌中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细胞凋亡 蛋白质P53 原癌基因蛋白质bcl-2类 原癌基因蛋白质c-myc类 胃癌 癌前病变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华蟾素诱导U937细胞凋亡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33
9
作者 张莉 李军民 +2 位作者 钱樱 王焰 沈志祥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41-344,共4页
目的:研究华蟾素诱导白血病U937细胞凋亡,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瑞氏染色及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DNA片段化改变,TdT原位标记计算凋亡率,流式细胞术检测bcl-2表达,半定... 目的:研究华蟾素诱导白血病U937细胞凋亡,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瑞氏染色及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DNA片段化改变,TdT原位标记计算凋亡率,流式细胞术检测bcl-2表达,半定量RT-PCR检测Fas和Fas-1 mRN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0.225~1.8μg/mL华蟾素作用1-3d明显抑制U937细胞生长,具有剂量.时间相关性,24h时的IC50为1.36μg/mL。0.9μg/mL华蟾素作用1d,U937细胞出现凋亡典型形态学改变;DNA电泳出现凋亡特有“梯子”条带。0.225、0.45和0.9μg/mL华蟾素作用1d,TdT原位标记检测凋亡率分别为4.8%、13.57%和24.33%。凋亡细胞bcl-2表达及Fas-1 mRNA水平下降,Fas mRNA水平增高。结论:华蟾素可能通过抑制bcl-2、Fas-1基因及活化Fas基因的途径来抑制U937细胞生长并诱导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蟾蜍毒素 白血病 实验性 U937细胞 细胞凋亡 原癌基因蛋白质bcl-2 Fas/Fas-1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60例中c-kit和PDGFRA基因突变的检测 被引量:10
10
作者 贺慧颖 项一宁 +3 位作者 李燕 钟镐镐 吴秉铨 郑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0-324,共5页
目的: 探讨c kit基因和PDGFRA基因在我国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突变状况。方法: 用PCR扩增和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60例GISTc kit基因9号、11号、13号和17号外显子突变以及PDGFRA基因12号和18外显子突变。结果: 60例GIST中kit基因突变率... 目的: 探讨c kit基因和PDGFRA基因在我国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突变状况。方法: 用PCR扩增和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60例GISTc kit基因9号、11号、13号和17号外显子突变以及PDGFRA基因12号和18外显子突变。结果: 60例GIST中kit基因突变率为63. 3%,绝大多数为杂合性突变,少数为纯合性突变。其中以编码近膜区的11号外显子突变最为常见(58. 3% );其次为编码胞外区的9号外显子突变(3. 3% );偶见编码胞内酪氨酸激酶结构域的13号外显子突变(1. 7% ),是一个新的突变位点L641P;未检出17号外显子突变。11号外显子的突变位点多集中在5′端的经典热点(42. 9% ),表现为密码子第557 -560的点突变和框内缺失。第二个热点位于11号外显子的3′端,为框内串联重复。后者主要发生在胃部,女性患者多见。60例GIST中PDGFRA基因突变率为5%,表现为编码胞内酪氨酸激酶结构域的18号外显子D842V点突变,且均为CD117阴性。未见编码近膜区的12号外显子突变。结论:CD117阳性GIST主要表现为c kit突变,分布在11号外显子经典热点和3′端热点,后者与老年女性胃GIST相关。PDGFRA基因突变主要见于CD117阴性GIST,多发生在后腹膜,具高度侵袭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检测 C-KIT基因 外显子突变 CD117 GIST FRA基因 基因突变率 酪氨酸激酶 突变位点 PCR扩增 直接测序 女性患者 主要表现 老年女性 PDG 结构域 点突变 编码 热点 杂合性 胞外区 密码子 后腹膜 多发生 膜区
下载PDF
异氟醚和七氟醚对新生大鼠皮质凋亡以及Akt和Bcl-xl/Bad表达的不同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李玉娟 柳垂亮 +3 位作者 王飞 陈伟强 张静 彭书崚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1-296,共6页
【目的】研究相同麻醉深度的异氟醚和七氟醚对新生大鼠皮质神经细胞凋亡以及Akt和Bcl-xl/Bad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5窝出生后7d(P7)的新生大鼠,每窝取11只(总共55只),每窝随机分为异氟醚组(I组)4只,七氟醚组(S组)4只和对照组(C组)3... 【目的】研究相同麻醉深度的异氟醚和七氟醚对新生大鼠皮质神经细胞凋亡以及Akt和Bcl-xl/Bad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5窝出生后7d(P7)的新生大鼠,每窝取11只(总共55只),每窝随机分为异氟醚组(I组)4只,七氟醚组(S组)4只和对照组(C组)3只。各组分别吸入1.1%异氟醚或1.8%七氟醚或空气4h,在麻醉结束时每窝每组各取一只幼鼠经心脏穿刺抽血检测血气和血糖的变化(n=5);在麻醉结束后2h每窝每组各取1只幼鼠灌注取脑,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顶叶皮质区(PC)Caspase-3表达(n=5);另外,C组在麻醉处理0h,I组和S组分别在麻醉2h,4h每窝各取一只幼鼠取新鲜脑皮质,Westernblot检测磷酸化Akt,以及Akt,Bcl-xl和Bad表达的变化(n=5)。组间资料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I组Caspase-3阳性细胞数为(27.12±5.22)个/mm2,较对照组[(3.15±0.59)个/mm2]增加751.11%(P<0.001),比S组[(9.05±1.76)个/mm2]增加199.67%(P<0.01);S组Caspase-3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组磷酸化Akt表达在麻醉2h较对照组降低66.31%(P<0.01),4h呈回升趋势;S组在2h和4h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I组Bad表达在麻醉2h较对照组增加162.2%(P<0.05),S组Bad表达在2h和4h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组和S组在2h和4hBcl-xl表达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组Bcl-xl/Bad比值在麻醉2h较对照组降低42.85%(P<0.01),S组在2h和4h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0.5MAC异氟醚比七氟醚诱导更多新生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凋亡,异氟醚抑制Akt磷酸化并降低Bad表达,下调Bcl-xl/Bad比值可能是其诱导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七氟醚不会影响Akt磷酸化和Bcl-xl/Bad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氟醚 七氟醚 原癌基因蛋白质c-Akt蛋白 Bcl相关死亡蛋白
下载PDF
6种癌基因蛋白产物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天星 罗尧生 +2 位作者 杨正中 刘伟 张会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5期437-439,I059,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癌变的机理。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于石蜡切片对43例甲状腺癌、17例腺瘤、19例瘤旁甲状腺组织进行了c-erbB-2、p21、p53、Bcl-2、c-myc、p16癌基因产物的检测。结果:癌组织...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癌变的机理。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于石蜡切片对43例甲状腺癌、17例腺瘤、19例瘤旁甲状腺组织进行了c-erbB-2、p21、p53、Bcl-2、c-myc、p16癌基因产物的检测。结果: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1种或1种以上基因产物表达与腺瘤及瘤旁组织间均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c-erbB-2、p21表达随癌组织分化程度增高而增高。p53表达随癌组织分化程度增高而减少,与c-erbB-2间呈负相关(P<0.05)。在淋巴结转移病例中c-erbB-2阳性率增高明显(P<0.05)。结论:6种癌基因均分别参与了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癌变的发生可由多种基因相互作用所致。c-erbB-2、p21可能在甲状腺癌尤其是乳头状癌的癌变中起重要作用。癌基因产物检测为临床病理诊断、基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癌基因 蛋白质类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电针“内关"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3
13
作者 谢芳 梁勋厂 +1 位作者 吴红金 茹立强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55-358,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改善急性心肌缺血的机制。方法:将9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缺血模型组、心肌缺血模型加电针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缺血实验模型,造模成功后,电针双侧“内关”。用生化方法检测血清心肌...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改善急性心肌缺血的机制。方法:将9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缺血模型组、心肌缺血模型加电针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缺血实验模型,造模成功后,电针双侧“内关”。用生化方法检测血清心肌酶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心肌中c-fos基因的表达。结果:心肌缺血模型组血清心肌酶活性和心肌c-fosmR—NA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电针后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内关”改善急性心肌缺血的机制与下调心肌组织c—fosmRN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内关 心肌缺血/针灸疗法 原癌基因蛋白质c-fos类/代谢 原癌基因蛋白质c-fos类/针灸效应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子宫颈癌中癌基因产物c-Fos、c-Jun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式暖 王亚利 +2 位作者 戚文明 张伟栋 郭爱华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52-554,共3页
目的 :探讨癌基因c fos、c jun表达产物与子宫颈癌的发生 ,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ABC法 ,以兔抗c fos、c jun抗体标记 6 0例子宫颈癌和 30例子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 ,观察其分化程度和组织学类型 ,子宫颈癌的表达及阳性率... 目的 :探讨癌基因c fos、c jun表达产物与子宫颈癌的发生 ,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ABC法 ,以兔抗c fos、c jun抗体标记 6 0例子宫颈癌和 30例子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 ,观察其分化程度和组织学类型 ,子宫颈癌的表达及阳性率比较。结果 :c fos、c jun阳性反应见于不典型增生上皮和子宫颈癌组织 ,不典型增生上皮c fos、c jun阳性率分别为 70 0 %和 5 0 0 %癌组织为 5 6 6 %和 4 8 3% ;在子宫颈癌表达的阳性率与癌组织分化程度和组织学类型有关 (P <0 .0 5 )。结论 :提示c fos、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原癌基因蛋白质 c-fos类 原癌基因蛋白质 C-JUN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二氮嗪预处理上调Bcl-2/Bax蛋白比值减少缺氧复氧所致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凋亡(英文)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荣国 汪炜健 +2 位作者 宋娜 陈彦青 李立环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5-350,共6页
线粒体内膜ATP敏感钾通道(mitochondrial 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mitoK_(ATP)通道)的激活在药物预处理增强神经元对各种损伤的耐受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神经元内含有丰富的mitoK_(ATP)通道,二氮嗪(diazoxide,DZ)为选择性... 线粒体内膜ATP敏感钾通道(mitochondrial 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mitoK_(ATP)通道)的激活在药物预处理增强神经元对各种损伤的耐受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神经元内含有丰富的mitoK_(ATP)通道,二氮嗪(diazoxide,DZ)为选择性的mitoK_(ATP)通道开放剂,本实验探讨了DZ预处理能否减少缺氧复氧所致的海马神经元凋亡,以及DZ如何调控Bc1-2蛋白和Bax蛋白的表达。原代培养9~10 d的Sprague-Dawley大鼠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DZ Oμmol/L、DZ 30μmol/L、DZ 100μmol/L和DZ 100μmol/L+5-羟癸酸(5-hydroxydecanoate,5-HD)100μmol/L。除对照组外,其他四组神经元自缺氧前3 d开始,每天DZ预处理1 h,连续3 d。体外缺氧4 h,于复氧后24 h,四唑蓝比色法测定海马神经元存活率,annexin V- FITC流式细胞术测定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缺氧复氧损伤显著降低海马神经元的存活率,升高凋亡率。与其他浓度比较,100μmol/L DZ预处理使神经元存活率升高约15%,而凋亡率降低约12%:Bcl-2蛋白表达增强约60%,Bax蛋白表达下降近30%。5-HD消除DZ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因此,100μmol/L DZ可通过上调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蛋白表达,减少缺氧复氧后海马神经元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氮嗪 凋亡 细胞缺氧 BCl-2蛋白 海马
下载PDF
新生鼠缺氧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Fos,c-Jun的表达与神经保护 被引量:9
16
作者 任广立 王玲 +4 位作者 王宝西 惠延平 刘莹 姚志勇 王茂贵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9-312,共4页
目的 :探讨新生鼠缺氧缺血再灌注后c fos,c jun表达与神经元损伤后存活的关系 .方法 :7日龄SD鼠 ,经弹性管穿线阻断右颈总动脉 3h ,予低氧 1h ;制备成缺氧缺血脑损伤 (HIBD)模型 .后施以不同时期的再灌注 ,彩色多普勒监测血流 .用免疫... 目的 :探讨新生鼠缺氧缺血再灌注后c fos,c jun表达与神经元损伤后存活的关系 .方法 :7日龄SD鼠 ,经弹性管穿线阻断右颈总动脉 3h ,予低氧 1h ;制备成缺氧缺血脑损伤 (HIBD)模型 .后施以不同时期的再灌注 ,彩色多普勒监测血流 .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 ,观察c fos,c jun在仔鼠HIBD后不同再灌注时间点海马的表达变化 .Thionin染色观察神经元的凋亡 .结果 :HIBD组右侧海马c fos,c jun 6h达高峰 ,2 4h稍降 ,4 8h又升高 ,7d后显著降低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对照组c fos,c jun有极少数表达 .Thion in染色发现 :CA1区锥体细胞在HIBD再灌注 2 4h后神经元有明显凋亡 (P <0 0 1) ,但 7d后细胞凋亡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 ,CA3,DG区神经元也保持形态上的完好 .对照组海马各区仅极少数神经元凋亡 .结论 :c Fos,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鼠 海马 C-FOS C-JUN 表达 神经保护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再灌注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NF-kB和c-myc及p73的表达与意义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奇志 姜艳娥 +4 位作者 张胜名 毛永荣 刘铭球 吴昌鸣 李蓓云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324-327,共4页
目的:探讨NF-κB(p65)、c-myc和p7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60例NSCLC组织标本中p65、c-myc和p73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p65、c-myc和p73蛋... 目的:探讨NF-κB(p65)、c-myc和p7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60例NSCLC组织标本中p65、c-myc和p73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p65、c-myc和p73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与在肺支气管上皮组织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65和c-myc蛋白在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肺支气管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73蛋白在上述两组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65、c-myc和p73蛋白在肺癌高、中与低分化阳性表达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中蛋白阳性表达与无淋巴结转移比较:p65和c-my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织中p65与c-myc具有相关性,R=0.5514,P<0.01;c-myc与p73具有相关性,R=0.6537,P<0.01;未发现p65与p73有明显相关性,R=0.1735,P>0.05。结论:p65、c-myc和p73表达上调均可能是NSCLC发生的重要因素;在肺癌发生发展中p65与c-myc、c-myc和p73可能在诱导细胞增生与抑制细胞凋亡中起协同作用;p73上调可能促进肺癌的侵袭与转移,可作为肺癌恶化进展及癌转移的动态监控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癌基因蛋白质p65(gag-jun) 原癌基因蛋白质C-MYC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胰腺癌组织中p21ras蛋白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8
作者 章福彬 朱斌 +3 位作者 刘卫 许邦福 朱捷 余鸿雁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60-661,共2页
目的检测胰腺癌组织中p21ras蛋白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计数,探讨两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病理证实为胰腺导管腺癌的48例患者的石蜡切块标本,应用EnVision显色系统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p21ras蛋白检测和MVD计数。结果p21ras... 目的检测胰腺癌组织中p21ras蛋白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计数,探讨两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病理证实为胰腺导管腺癌的48例患者的石蜡切块标本,应用EnVision显色系统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p21ras蛋白检测和MVD计数。结果p21ras蛋白表达率胰腺癌组织为60·41%,癌旁组织为37·5%(P<0·05)。MVD计数p21ras表达阳性组为22·207±5·815,p21ras阴性组为18·053±5·502(t=3·597,P<0·01)。结论胰腺癌组织中p21ras的表达与MVD计数相关,提示ras基因突变可能促进肿瘤微血管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原癌基因蛋白质p21(ras) 微血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p53、nm23和c-erbB-2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1
19
作者 韦淑琴 安洋 +2 位作者 庄如锦 孙云桥 刘国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0期9-11,共3页
目的 :研究 p5 3、nm2 3和c -erbB - 2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LSAB免疫组化法检测 42例子宫内膜癌中p5 3、nm2 3和c-erbB - 2蛋白的表达。结果 :p5 3 ,nm2 3,c -erbB - 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31.0 %、... 目的 :研究 p5 3、nm2 3和c -erbB - 2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LSAB免疫组化法检测 42例子宫内膜癌中p5 3、nm2 3和c-erbB - 2蛋白的表达。结果 :p5 3 ,nm2 3,c -erbB - 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31.0 %、6 0 .0 %、47.6 % ,其阳性表达与年龄、不同组织学类型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p5 3与病理分级有关 ,随着细胞分级的增高 ,其阳性率逐步升高 ,差异有极显著性 ( χ2 =16 .3,P <0 .0 0 5 ) ;nm2 3与病理分级呈负相关 (P <0 .0 1) ,无淋巴结转移者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 ( 71.9%和 2 0 .0 % ,P <0 .0 5 ) ;c -erbB - 2的表达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关 ,分化程度高及早期癌中c -erbB - 2表达强。结论 :对子宫内膜癌进行p5 3、nm2 3和c -erbB - 2蛋白的检测 ,有助于预测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演进、转移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P53蛋白 NM23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豚鼠过敏性休克IgE和C5复合物分布及c-kit蛋白表达 被引量:16
20
作者 郭薇 陈玉川 +1 位作者 成建定 刘水平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3-104,F002,共3页
【目的】探索过敏性休克法医学客观诊断标准。【方法】建立豚鼠异种血清过敏性休克模型 ,采用LSAB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模型鼠脏器IgE ,c kit蛋白以及C5复合体的分布。【结果】过敏性休克豚鼠肝 ,脾未检出IgE ,肺、肾检见大量IgE ,胃黏膜层c... 【目的】探索过敏性休克法医学客观诊断标准。【方法】建立豚鼠异种血清过敏性休克模型 ,采用LSAB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模型鼠脏器IgE ,c kit蛋白以及C5复合体的分布。【结果】过敏性休克豚鼠肝 ,脾未检出IgE ,肺、肾检见大量IgE ,胃黏膜层c kit蛋白阳性细胞明显增多 ,各脏器均未检测出C5复合物。【结论】过敏性休克时 ,肺小血管壁及管周 ,肾小管内检见大量IgE ,可作为法医检案客观诊断标准。同时提示 ,肺和肾是病变最严重的脏器 ,补体C5未参与异种血清造成的过敏性休克过程。胃黏膜层c kit蛋白阳性细胞增多可作为辅助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休克 IGE C5复合物 C-KIT蛋白 分布 豚鼠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