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et-dry changes in the borderland of Shaanxi,Gansu and Ningxia from 1208 to 1369 based on historical records
1
作者 戴君虎 葛全胜 +3 位作者 肖树芳 王梦麦 吴文祥 崔海亭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9年第6期750-764,共15页
More than 240 items of historical records containing climatic information were retrieved from official historical books, local chronicles, annals and regional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yearbooks. By using moisture index... More than 240 items of historical records containing climatic information were retrieved from official historical books, local chronicles, annals and regional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yearbooks. By using moisture index and flood/drought (F/D) index obtained from the above information, the historical climate change, namely wet-dry conditions in borderland of Shaanxi Province, Gansu Province and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BSGN, mainly included Ningxialu, Hezhoulu, Gongchanglu, Fengyuanlu and Yan'anlu in the Yuan Dynasty)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limate of the region was generally dry and the ratio between drought and flood disasters was 85/38 during the period of 1208-1369. According to the frequencies of drought-flood disasters, the whole period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phases. (1) 1208-1240: drought dominated the phase with occasional flood disasters. (2) 1240-1320: long-time drought disasters and extreme drought events happened frequently. (3) 1320-1369: drought disasters were less severe when flood and drought disasters happened alternately. Besides, the reconstructed wet-dry change curve revealed obvious transition and periodicity in the MongoI-Yuan Period. The transitions occurred in 1230 and 1325. The wet-dry change revealed 10- and 23-year quasi-periods which were consistent with solar cycles, indicating that solar activity had affected the wet-dry conditions of the study region in the Mongol-Yuan Period. The reconstructed results were consistent with two other study results reconstructed from natural evidences, and were similar to another study results from historical documents. All the abov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limate in BSGN was characterized by long-time dry condition with frequent severe drought disasters during 1258 to 1308. Thus, these aspects of climatic change, might have profound impacts on local vegetation and socio-economic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t-dry change borderland of Shaanxi Province gansu Province and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BSGN) historical climate Yuan Dynasty
下载PDF
RECENT TECTONIC DEFORMATION ANOMALY AND EARTHQUAKES IN GANSU-NINGXIA-QINGHAI AREA
2
作者 Wang Shuangxu, Zhang Xi, Zhang Sixin and Xue Fuping (Second Crust Monitoring and Application Center, CEA, Xi’an 710054 China)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3年第B12期94-100,共7页
By processing and analyzing geodetic data of vertical deformation, fault deformation and horizontal deformation by GPS in Gansu Ningxia Qinghai area and by comparing them with geological structures and many medium to ... By processing and analyzing geodetic data of vertical deformation, fault deformation and horizontal deformation by GPS in Gansu Ningxia Qinghai area and by comparing them with geological structures and many medium to strong earthquake activities in this area, some features of recent tectonic deformation anomal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edium to strong earthquakes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①Near the main faults tectonic deformations are relatively large. The amount of vertical movement and the deformation status evolve with time. The horizontal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show obvious compressional strike slip character. ②The dominant stress of tectonic deformation and seismic development in this area comes from the persistent northeastward compression of Qinghai Tibet block;The time spatial distribution evolution of tectonic deformation and seismic activiti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dynamic evolution of block motion and regional tectonic stress field. ③The abnormal uplift and high gradient deformation belts and remarkable fault deformation anormaly on the borders of regional tectonic blocks are indicators of developing moderate to strong earthquakes but earthquakes may not necessarily take place in the position of maxium deformation, it usually occurred in the region where fault deformation anormaly shows “trend accumulation acceleration turn ” variation character or nearby. On the basis of above study, a preliminary prediction for strong earthquake risk in this area is giv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宁夏-青海地区 纵向变形场 横向变形发展 断层活动异常 地震预报 区域数据处理
下载PDF
1936年:环县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地位的确立
3
作者 黄正林 《苏区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33-62,共30页
1936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是比较重要的年份,中央红军先后进行了东征和西征,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宁夏会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红军取得了山城堡战役的胜利。这一系列事件中环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6月西征战役开始不久,中国共... 1936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是比较重要的年份,中央红军先后进行了东征和西征,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宁夏会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红军取得了山城堡战役的胜利。这一系列事件中环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6月西征战役开始不久,中国共产党提出把以环县洪德城为中心的新苏区建成“西方根据地的重心”,陕甘宁省成立后省委和省政府迁移到今环县洪德镇河连湾村,使河连湾村成为新苏区的枢纽,起到了“西方根据地的重心”的作用。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会宁和将台堡分别会师后,继续进行战略转移,充分说明红军长征还在继续。11月下旬,红军三个方面军互相配合取得了山城堡战役的胜利。山城堡战役胜利标志着红军长征最终结束,山城堡应是红军长征的结束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军西征 陕甘宁省 山城堡战役 环县
下载PDF
交互共存:从甘青“花儿”看多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4
作者 蔡秀清 周毛吉 李以泓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52-59,共8页
“花儿”是生长在西北大地上的一朵艺术奇葩,蕴含丰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花儿”是西北地区多民族集体的智慧结晶,也是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的基质。在中华文化的大熔炉中,“花儿”是其中的瑰宝,它的旋律流淌过... “花儿”是生长在西北大地上的一朵艺术奇葩,蕴含丰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花儿”是西北地区多民族集体的智慧结晶,也是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的基质。在中华文化的大熔炉中,“花儿”是其中的瑰宝,它的旋律流淌过岁月的文化长河,歌词浸染着各民族文化的鲜明色彩,以摄魂夺魄的艺术魅力,涤荡着千千万万民众的心灵,真正彰显了各民族交融共生的社会理路。文章以传唱在甘青地区最为广泛的河州“花儿”为例,以交互共存的文化特质为切入点,探讨甘青“花儿”中呈现的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养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青地区 多民族 河州“花儿” 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黄河流域自然保护地空间格局演变与影响因素研究——以青甘宁片区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束任天 肖景义 +3 位作者 杨延霞 孔祥丹 张又文 单洪腾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8-236,284,共10页
自然保护地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构建黄河流域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具有现实意义。以黄河流域青甘宁片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地为案例地,基于2003-2021年306个自然保护地点数据,借助ArcGIS 10.8空间分析工具,运用核密度... 自然保护地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构建黄河流域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具有现实意义。以黄河流域青甘宁片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地为案例地,基于2003-2021年306个自然保护地点数据,借助ArcGIS 10.8空间分析工具,运用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等方法,从类型、密度等方面,对研究区域内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的时空格局进行研究;运用空间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对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青甘宁黄河流域自然保护地空间结构类型为凝聚型和随机型;2)从分布密度上看,呈现出以省会及重点城市为核心,以黄河为轴的点状集聚与线状扩张并存的演变态势;3)自然保护地空间格局方向分布变化不显著,方向与黄河在该区域的流向一致;4)影响流域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的因素依次为社会因素(0.6260)>自然因素(0.5797)>经济因素(0.5413),影响因素存在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社会因素成为首要因素与青甘宁地区的自然人文环境密切相关,影响因素在共同作用下最终形成了自然保护地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青甘宁片区 自然保护地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基于甘青宁多家医疗机构PIVAS运行现状分析与研究
6
作者 张明霞 李文斌 +3 位作者 吴迪 马正兴 陈玉艳 王荣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4年第4期382-384,共3页
通过发放电子调查问卷的形式,向甘肃省、青海省及宁夏回族自治区多家医疗机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负责人进行咨询,对其运行、成本和收费情况进行横断面研究,结果显示甘青宁地区PIVAS运行情况较为一般,这与PIVAS缺乏收费标准及PIVAS... 通过发放电子调查问卷的形式,向甘肃省、青海省及宁夏回族自治区多家医疗机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负责人进行咨询,对其运行、成本和收费情况进行横断面研究,结果显示甘青宁地区PIVAS运行情况较为一般,这与PIVAS缺乏收费标准及PIVAS的建设因医院而异有关,因此,需要制定PIVAS建设和收费标准,为甘青宁PIVAS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青宁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从甘青宁地区多民族共有文化符号看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花儿”民歌为个案 被引量:4
7
作者 杨文笔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0-38,共9页
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汇聚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构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培育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花儿”是甘青宁地区多民族共创共有共享的民歌符号,充分体现了甘青宁多民族交... 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汇聚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构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培育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花儿”是甘青宁地区多民族共创共有共享的民歌符号,充分体现了甘青宁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对于“花儿”这一西北多民族共有文化符号的解读,既是从文化本位的角度对于西北花儿的本质属性进行正本清源,更能从经验案例中提供一个各民族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交往交流交融的地方知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必要的学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青宁地区 共有文化符号 中华民族 “花儿”
下载PDF
融媒体视域下甘宁青地区红色文化传播路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琴 覃昌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7-12,共6页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凝聚而成的重要精神内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武器,是新时代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灵魂,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资源。甘宁青地区是红色文化富集地,但在红色文化传...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凝聚而成的重要精神内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武器,是新时代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灵魂,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资源。甘宁青地区是红色文化富集地,但在红色文化传播中面临大众了解不够、传播技术运用不成熟、红色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在融媒体视域下,甘宁青地区红色文化应拓展传播媒介塑造地区文化名片,与旅游资源结合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利用区域资源发展特色红色文化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时代 甘宁青地区 红色文化 传播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张其昀西北考察的著述及作用探析
9
作者 李静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19期77-81,共5页
1934—1935年,时局动荡,民族危机严重,国人开发西北的呼声愈来愈高。张其昀受南京国民政府委派到西北考察,主要考察甘青宁陕四省人文地理风貌。1934年张其昀到西北考察,奔走于甘青宁陕四省,历时近一年,将其见闻编撰成《甘肃人文地理志... 1934—1935年,时局动荡,民族危机严重,国人开发西北的呼声愈来愈高。张其昀受南京国民政府委派到西北考察,主要考察甘青宁陕四省人文地理风貌。1934年张其昀到西北考察,奔走于甘青宁陕四省,历时近一年,将其见闻编撰成《甘肃人文地理志》《青海人文地理志》《宁夏人文地理志》《陕西人文地理志》4部著作。该文以历史学作为研究本位,借鉴地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方法综合运用。运用归纳法总结出其相关著述是以西北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为主要内容。相关著述在成文后,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促进了西北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加深了国人对西北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其昀 西北考察 《甘肃人文地理志》 《青海人文地理志》 《宁夏人文地理志》 《陕西人文地理志》 作用
下载PDF
基于SSPs路径下植被气候生产潜力的预测——以陕甘宁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宏 杨东 +2 位作者 蓝小玉 冯秀燕 杨彦鹏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3-243,共11页
陕甘宁三省区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生态环境脆弱,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气候生产潜力的研究对该地区农林牧业的生产布局以及生态系统管理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本文选取陕西、甘肃以及宁夏三省区BCC-CSM2-MR模式下S... 陕甘宁三省区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生态环境脆弱,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气候生产潜力的研究对该地区农林牧业的生产布局以及生态系统管理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本文选取陕西、甘肃以及宁夏三省区BCC-CSM2-MR模式下SSP126、SSP245和SSP585三种路径2025-2100年气温和降水的模拟数据,运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研究区未来植被气候生产潜力的变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2025-2100年甘肃河西走廊大部分地区保持历史时期向“暖湿型”发展的气候特点,与基准期相比,植被气候生产潜力增量分别集中在10%~40%(SSP126)、10%~30%(SSP245)、10%~56.1%(SSP585)。陕西省在SSP126路径下陕北地区植被气候生产潜力呈下降趋势,在SSP245和SSP585路径下全省植被气候生产潜力均呈增加趋势,且陕北地区增加趋势最强。陕西省在SSP126和SSP245路径下大部分地区相对基准期增加了5%~10%,在SSP585路径下增加了10%~20%。宁夏回族自治区在SSP126路径下气候向“暖干型”发展,全区植被气候生产潜力呈下降趋势,与此相反的是SSP245和SSP585路径下全区植被气候生产潜力显著增加。SSP585路径下全区植被气候生产潜力距平增加了10%~30%,SSP126和SSP245路径下距平增加了0%~20%。从驱动机制来看,陕甘宁三省区植被气候生产潜力的驱动类型有两种,分别是“降水驱动型”和“气温降水驱动型”。研究区植被气候生产潜力均受降水驱动,且降水是植被气候生产潜力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气候生产潜力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 气候变化 陕甘宁三省区
下载PDF
甘青两省检验检测能力分析及提升对策建议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瑄 《青海科技》 2023年第1期49-55,共7页
检验检测是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高技术和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技术基础。本文在分析甘肃和青海两省检验检测能力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弱项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检验检测机构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甘肃省 青海省 检验检测能力 对策建议
下载PDF
蒙甘青宁地区侏罗纪开合盆山构造格局及原型盆地沉积特征 被引量:26
12
作者 左国朝 刘义科 李相博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1-271,共11页
侏罗纪蒙甘青宁地处西伯利亚板块,太平洋中依泽奈崎、法拉隆、菲尼克斯3板块及印度板块之间的东亚腹地部位。早、中侏罗世进入造山后的伸展-走滑盆山构造阶段,在盆山构造格局的负形地段孕育着大小不一的8种构造类型盆地,其偏南的多数地... 侏罗纪蒙甘青宁地处西伯利亚板块,太平洋中依泽奈崎、法拉隆、菲尼克斯3板块及印度板块之间的东亚腹地部位。早、中侏罗世进入造山后的伸展-走滑盆山构造阶段,在盆山构造格局的负形地段孕育着大小不一的8种构造类型盆地,其偏南的多数地区处于亚热带温暖潮湿气候区,沉积了大量煤层及有机质页岩。晚侏罗世,盆山构造经历了不均匀挤压和抬升作用,不少早期盆地逐渐消失,并转为热带、亚热带干旱气候,残存盆地主体为一套红色沉积。编图研究表明,早、中侏罗世时期全区既不是统一的“泛盆”,也不是现今侏罗系分布区的小型盆地区,而是大中有小、盆山相间、多带展布的盆地群构造地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甘青宁地区 开合盆山格局 原型盆地 侏罗纪
下载PDF
基于DPSIR模型的西北五省区水安全评价 被引量:7
13
作者 蒋忙舟 杨志 +6 位作者 张晓明 李鹏 许垚涛 赵阳 任宗萍 王得军 文妙霞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35-544,共10页
有效评价区域水安全和确定影响水安全的因素是实现水资源供应和需求之间可持续平衡的重要基础。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构建西北五省区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隶属度函数、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定量研究了... 有效评价区域水安全和确定影响水安全的因素是实现水资源供应和需求之间可持续平衡的重要基础。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构建西北五省区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隶属度函数、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定量研究了西北五省区水安全动态变化、协调发展水平,并识别出影响水安全度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西北五省区水安全度呈现变好的趋势,至2018年,陕西和青海水安全处于基本安全水平,甘肃、宁夏、新疆水安全处于较不安全水平;水安全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与水安全变化相一致,2018年陕西水安全子系统耦合协调度等级为中级协调,甘肃、青海、新疆水安全子系统为初级协调,宁夏水安全子系统为勉强协调;GDP增长率、第三产业增长比重、城市化率是影响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水安全度现状的主要障碍因子,而新疆水安全度主要受水资源利用率、单位面积水资源量、城市化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安全 DPSIR模型 耦合协调度 障碍因子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下载PDF
西北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基于甘、青、宁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文礼 侯蕊 赵昕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5-82,共8页
以甘、青、宁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为例,对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推进甘、青、宁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建议,为西北民族地区政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 西北民族地区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均等化 甘肃 青海 宁夏
下载PDF
陕甘宁青草地变化的遥感动态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颜长珍 吴炳方 王一谋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3-28,共6页
以陕甘宁青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和2000年的TM影像为信息源,运用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建立了两期全区土地资源数据库,通过对从中提取的草地专题时空数据的分析得出:2000年全区有草地面积61694471hm2,占总面积的44.75%;14年间... 以陕甘宁青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和2000年的TM影像为信息源,运用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建立了两期全区土地资源数据库,通过对从中提取的草地专题时空数据的分析得出:2000年全区有草地面积61694471hm2,占总面积的44.75%;14年间全区新增草地279028hm2,同期减少草地534071hm2,增减抵消草地净减少255043hm2,占草地面积的0.41%。全区草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草地被开垦为耕地,其次是为恢复植被而将部分草地植树变为林地以及草地沙漠化变为沙地和草地变为水域;而草地增加的主要来源是沙地变为草地,其次是林地变为草地以及耕地和水域变为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分析 2000年 地理信息系统 草地面积 资源数据库 TM影像 二十世纪 技术结合 遥感技术 时空数据 恢复植被 信息源 沙漠化 耕地 水域 沙地 林地 年代
下载PDF
我国西部近期应变强度比动态演化特征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希 江在森 +1 位作者 王双绪 陈文胜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5-120,共6页
探索由断层形变资料提取应变强度比并获得动态图像的方法 ,结合 2 0 0 0年景泰 (Ms5 9)等震例 ,给出由我国西部甘、宁、青及川滇地区最新跨断层形变资料所得的应变强度比时空分布动态图像。结果表明 :其具有压性为主的中期背景及中短... 探索由断层形变资料提取应变强度比并获得动态图像的方法 ,结合 2 0 0 0年景泰 (Ms5 9)等震例 ,给出由我国西部甘、宁、青及川滇地区最新跨断层形变资料所得的应变强度比时空分布动态图像。结果表明 :其具有压性为主的中期背景及中短期前兆 (一年尺度的绝对值 2 0以上高值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形变 应变强度比 动态图像 西部地区 中国 时空分布 地震活动性 强震危险区预报
下载PDF
1996—2000年陕甘宁青沙地遥感宏观动态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颜长珍 王一谋 +1 位作者 冯毓荪 王建华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76-381,共6页
以陕甘宁青四省区 1996年和 2 0 0 0年的TM影像为信息源 ,在全数字方式下运用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建立了两期沙地数据库。通过分析得出 :2 0 0 0年四省区有沙地面积 7910 80 7hm2 与 1996年相比净增加 6 4 2 4hm2 。沙地占... 以陕甘宁青四省区 1996年和 2 0 0 0年的TM影像为信息源 ,在全数字方式下运用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建立了两期沙地数据库。通过分析得出 :2 0 0 0年四省区有沙地面积 7910 80 7hm2 与 1996年相比净增加 6 4 2 4hm2 。沙地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比例由 5 733%增加到 5 737%,平均每年净增加 0 0 0 1%。不同省区沙地面积的变化情况是 :陕西净增加 0 0 0 4 %、甘肃净减少 0 0 17%、宁夏净减少 0 4 79%、青海净增加0 0 5 1%。同时结合实际情况 ,分析了不同地区沙地变化的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陕甘宁青沙地 遥感宏观研究 环境监测 生态环境
下载PDF
甘宁青段黄河经济带发展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春艳 白永平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2-65,共4页
甘宁青段经济带地处黄河上游,是黄河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段富集了全带大部分的能源与资源,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可观。文章首先确定了甘宁青段黄河经济带的战略地位,指出是西北地区重要的资源产地与交通枢纽,黄河经济带的生态环境屏... 甘宁青段经济带地处黄河上游,是黄河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段富集了全带大部分的能源与资源,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可观。文章首先确定了甘宁青段黄河经济带的战略地位,指出是西北地区重要的资源产地与交通枢纽,黄河经济带的生态环境屏障和国防安全重镇,然后分析了它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的战略构想和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经济带 发展战略 甘肃 宁厦 青海
下载PDF
甘宁青地区现今构造形变异常与地震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双绪 张希 +1 位作者 张四新 薛富平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2年第4期44-48,共5页
通过对甘宁青地区大地垂直形变、断层形变和GPS水平形变测量资料的处理分析 ,结合地质构造和有形变资料积累以来本区域多次中、强地震活动 ,对本区现今构造形变异常与中强以上地震蕴育的一些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 :①甘... 通过对甘宁青地区大地垂直形变、断层形变和GPS水平形变测量资料的处理分析 ,结合地质构造和有形变资料积累以来本区域多次中、强地震活动 ,对本区现今构造形变异常与中强以上地震蕴育的一些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 :①甘宁青监测区主要断裂附近构造形变相对强烈 ;垂直差异运动强度和变形态势随时间演变 ,水平运动与变形呈明显的挤压走滑特征。②本区构造形变与地震蕴育的主控应力来自青藏块体持续NE向挤压运动 ;构造形变和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演化与块体活动及区域构造应力场动态演化密切相关。③区域构造块体边界地带出现的异常隆起与高梯度形变带及显著的断层形变异常 ,是蕴育中、强震的标志 ,但地震并不一定发生在幅度最大的部位 ,而往往发生在断层形变异常呈现“趋势积累 -加速 -转折”变化特征的地段及附近。在此基础上 ,对研究区强震危险性进行了初步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宁青地区 垂直形变场 水平形变 断层活动 地震预报 构造形变 地震危险性
下载PDF
基于“资源诅咒”效应的西北农业虚拟水资源丰度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玉田 贾登勋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3-58,共6页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研究西北四省、自治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1986-2012年的虚拟水资源丰度。研究发现,西北四省农业生产的水资源禀赋水平很高,相比较西北四省的经济发展水平,验证了西北四省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的存...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研究西北四省、自治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1986-2012年的虚拟水资源丰度。研究发现,西北四省农业生产的水资源禀赋水平很高,相比较西北四省的经济发展水平,验证了西北四省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的存在,进而得出农业虚拟水资源丰度在我国现阶段确实存在"资源诅咒"效应,同时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也为国家及地区制定更好的政策,促进西北地区农业虚拟水贸易的发展、保障西北粮食安全、促进西北地区经济增长等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虚拟水 资源诅咒 资源丰度 甘肃 陕西 宁夏 青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