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牧交错带农牧系统氮素流动与环境效应——以山西省为例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建杰 郭彩霞 +1 位作者 李莲芬 张强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56-467,共12页
【目的】探明山西省农牧交错带农牧生产系统的氮素流动特征及其环境效应,进一步为山西实施区域养分资源管理、加快农牧交错带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整理统计资料、文献数据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使用食物链养分流动模型(nu... 【目的】探明山西省农牧交错带农牧生产系统的氮素流动特征及其环境效应,进一步为山西实施区域养分资源管理、加快农牧交错带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整理统计资料、文献数据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使用食物链养分流动模型(nutrient flows in food chains,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use,NUFER)和GIS,估算山西省农牧交错带(主要涉及大同、朔州、忻州、吕梁、临汾和太原等6个地市)42个县区农牧生产系统的氮素账户平衡、流动路径及损失途径。【结果】不同县区农田化学氮肥投入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投入水平范围在6.7—253 kg·hm^(-2),极值间相差38倍;各县区农田氮素的投入结构也表现出较大差异,主要跟当地化学氮肥施用习惯及农业种植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单位农田面积农作物主产品的氮素携出量范围在19.11—96.75kg·hm^(-2),空间上整体呈现南北高、中部低的变化趋势;不同县区农田氮素盈余量在-16—202 kg·hm^(-2),氮素亏缺与盈余情况并存;区内畜牧生产系统中外源饲料氮素投入差异较大,朔州市的山阴县外源饲料氮素投入高达0.94×104 t,而忻州的五寨、临汾的隰县、大宁和蒲县,则可以通过作物生产系统来满足畜牧生产系统的饲料需求,也充分反映了各县区畜牧业养殖规模和农牧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区内单位面积农田动物主产品氮素携出量范围在1.51—27.50 kg·hm^(-2),极差25.99 kg·hm^(-2),说明各县区畜牧生产系统的生产力水平差异较大,单位农田面积动物主产品的氮素携出量>13 kg·hm^(-2)的分布在区域北部朔州市的山阴、怀仁、大同等县区,表明这些县区畜牧生产系统中的氮素利用率较高;单位耕地面积畜禽粪尿氮素负荷较高(>50 kg·hm^(-2))的县区主要分布在区域北部;农牧生产系统氮素损失的空间分布格局明显:一级区(>200 kg·hm^(-2))分布在区域北部,二级区(120—200 kg·hm^(-2))分布在区域南部和北部,三级区(<120 kg·hm^(-2))主要分布在区域中部,今后应重点关注区域北部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氮素损失及环境问题。【结论】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农牧分离"是造成农牧生产系统氮素利用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今后农田养分资源综合管理要在空间上合理配置氮素资源,在养分投入上既要考虑化学氮肥和粪尿氮素的投入,还要兼顾来源于环境投入部分的氮素,更要注重和畜牧生产系统的耦合,以最小的环境代价生产更多的农牧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NUFER模型 农牧生产系统 氮流动 环境效应 山西省
下载PDF
民国时期山西省绵羊改良实证考查 被引量:6
2
作者 杨常伟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30,共9页
山西绵羊改良事业开始较早。民国期间,颁布改良的各种地方性法令法规,开展畜牧教育,建立改良试验场,以此兴起了山西全省的绵羊改良运动。民国六年(1917),建立"山西全省模范牧畜场",输入澳洲美利奴羊种开展繁殖改良,并作为模... 山西绵羊改良事业开始较早。民国期间,颁布改良的各种地方性法令法规,开展畜牧教育,建立改良试验场,以此兴起了山西全省的绵羊改良运动。民国六年(1917),建立"山西全省模范牧畜场",输入澳洲美利奴羊种开展繁殖改良,并作为模范在全省推广;民国二十一年(1932),山西铭贤学校农科由美国引进软布来细毛羊,进行繁殖与杂交改良。绵羊品种改良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当时是全国畜牧业发展中的创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绵羊改良 山西全省模范牧畜场 山西铭贤学校
原文传递
洋畜入中国:以民国时期美利奴羊进入山西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俊峰 焦帅帅 朱冠楠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8-47,共10页
以民国时期美利奴羊进入山西为个案研究,通过对美利奴羊的引进、推广、出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个具体过程的分析,初步探讨畜牧业背后的国家制度、政策、社会层面是如何运行的。进一步揭示近代中国政府和民众对于西方新事物的不同认识... 以民国时期美利奴羊进入山西为个案研究,通过对美利奴羊的引进、推广、出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个具体过程的分析,初步探讨畜牧业背后的国家制度、政策、社会层面是如何运行的。进一步揭示近代中国政府和民众对于西方新事物的不同认识和行为。在这一研究的基础上,从以土地和水为中心到以畜牧为中心,无疑为理解乡土中国社会变迁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美利奴羊 “土办法” 山西省模范畜牧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