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聚氰胺对藻类的毒性效应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裴国凤 刘国祥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73-978,共6页
以近头状伪蹄形藻(Pseudokirchneriella subcapitata)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为材料,利用藻类生长抑制试验测定了三聚氰胺对藻类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三聚氰胺对两种藻的生长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效应,浓度越高,抑制效应越强;... 以近头状伪蹄形藻(Pseudokirchneriella subcapitata)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为材料,利用藻类生长抑制试验测定了三聚氰胺对藻类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三聚氰胺对两种藻的生长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效应,浓度越高,抑制效应越强;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还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强。以生物量计,三聚氰胺抑制近头状伪蹄形藻和斜生栅藻生长的72h EbC50值分别是537.67和485.17mg/L,均为较低的毒性效应。两种藻的生长率均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依据估算的EC20和EC10值推断,斜生栅藻对三聚氰胺较为敏感,而且还具有明显的慢性毒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头状伪蹄形藻 斜生栅藻 三聚氰胺 生长抑制 EC50
下载PDF
安乃近代谢产物4-乙酰氨基安替比林的水生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敏 殷浩文 +3 位作者 王绿平 王樱芝 沈璐 朱慧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8-115,共8页
在地表水中检出高浓度的安乃近代谢产物4-乙酰氨基安替比林(4-AAA),但目前缺乏对4-AAA的生态毒性研究,故无法评价其生态风险。采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标准测试方法,研究4-AAA对藻、大型溞和鱼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在1500 mg&... 在地表水中检出高浓度的安乃近代谢产物4-乙酰氨基安替比林(4-AAA),但目前缺乏对4-AAA的生态毒性研究,故无法评价其生态风险。采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标准测试方法,研究4-AAA对藻、大型溞和鱼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在1500 mg·L^-1(配制浓度)4-AAA的暴露条件下,近头状伪蹄形藻(Pseudokirchneriella subcapitata)的生长并没有受到明显抑制效应;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没有发现死亡现象。这表明,藻类生长量和生长率的72 h无可观察效应浓度(NOEC)均≥1502 mg·L^-1(实测浓度),96 h鱼类急性毒性的半致死浓度(LC50)≥1532 mg·L^-1(实测浓度)。当大型溞(Daphnia magna)暴露于一系列不同浓度4-AAA(188、375、750、1500和3000 mg·L^-1),24 h后发现750 mg·L^-1的暴露组开始出现运动抑制现象;最高浓度组中,80%大型溞的运动能力明显受到抑制。48 h后抑制效应增加,750 mg·L^-1暴露组中,40%的大型溞活动能力受到抑制;最高浓度组仅20%大型溞活动能力保持正常。这表明,高浓度4-AAA对大型溞的活动能力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4 h和48 h大型溞活动能力的抑制效应达一半的浓度(EC50)分别为1538 mg·L^-1(1217~2017 mg·L^-1)和1041 mg·L^-1(834~1304 mg·L^-1)。根据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分类,4-AAA的水生急性毒性不归类。尽管地表水中检出高浓度(3675 ng·L^-1)的4-AAA,但最高风险商值仅为3.53×10-3,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乙酰氨基安替比林 近头状伪蹄形藻 大型溞 稀有鮈鲫 水生急性毒性 生态风险评估
下载PDF
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研究溴氯海因对近头状伪蹄形藻的毒性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万芳 史蕤 +3 位作者 王福鑫 魏金锋 王爱平 靳洪涛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2期219-224,共6页
实验采用流式细胞术的检测分析方法,探究溴氯海因(BCDMH)对常见淡水藻类近头状伪蹄形藻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BCDMH对近头状伪蹄形藻的生长抑制作用呈明显的浓度依赖型变化。根据不同浓度细胞生长抑制的百分率计算,24、48和72hBCDMH对近... 实验采用流式细胞术的检测分析方法,探究溴氯海因(BCDMH)对常见淡水藻类近头状伪蹄形藻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BCDMH对近头状伪蹄形藻的生长抑制作用呈明显的浓度依赖型变化。根据不同浓度细胞生长抑制的百分率计算,24、48和72hBCDMH对近头状伪蹄形藻生长抑制作用的EC50分别为3.64、3.21和2.56mg·mL-1。生长抑制作用的无可观察效应浓度(NOEC)为0.31mg·mL-1。伴随着生长抑制作用,近头状伪蹄形藻细胞的活性氧(ROS)含量、酯酶活性及细胞膜完整性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NOEC分别为0.16、0.31和1.3mg·mL-1。其中ROS含量的升高对BCDMH浓度的变化最为敏感,其次是酯酶活性的变化,细胞膜破损仅在5.0mg·mL-1和2.5mg·mL-1浓度组出现。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在日常使用BCDMH时,需要综合考虑使用环境和用途等因素,在不影响使用效果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降低其使用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氯海因(BCDMH) 近头状伪蹄形藻 流式细胞术(FCM) 酯酶 活性氧(ROS)
下载PDF
敌草快对藻类和溞类的急性毒性及其水中含量测定 被引量:5
4
作者 杨亚哲 程志 +2 位作者 张聪莎 司治军 宋水山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64-269,共6页
敌草快是一种非选择性、广谱的联吡啶类触杀性除草剂,主要通过干扰植物细胞膜、破坏光合作用而快速发挥效果。为探究敌草快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测定了该化合物对羊角月芽藻和大型溞的急性毒性,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敌草快含量... 敌草快是一种非选择性、广谱的联吡啶类触杀性除草剂,主要通过干扰植物细胞膜、破坏光合作用而快速发挥效果。为探究敌草快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测定了该化合物对羊角月芽藻和大型溞的急性毒性,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敌草快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检测方法在1.00×10-2~3.00×10-2mg a.i.·L-1范围内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5,添加回收率在90.3%~10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10%~10.3%,保留时间在7.2 min左右。按实测浓度和理论浓度分别计算敌草快对羊角月芽藻的72 h的半数效应浓度EyC50(72 h-EyC50),分别为3.16×10-2mg a.i.·L-1和3.32×10-2mg a.i.·L-1,均为高毒;对大型溞48 h的半数效应浓度EC50(48 h-EC50)分别为1.18×10-2mg a.i.·L-1和1.33×10-2mg a.i.·L-1,均为剧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敌草快 羊角月芽藻 大型溞 急性毒性 高效液相色谱仪
下载PDF
12种除草剂对羊角月芽藻的毒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宗照飞 宋伟华 +3 位作者 张燕 王双 瞿唯钢 郝身伟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7年第2期25-29,共5页
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12种除草剂对羊角月芽藻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氯酯磺草胺、氟磺隆等6种除草剂对羊角月芽藻的毒性表现为高毒,双酰草胺、二氯吡啶酸、草甘膦、硝磺草酮、灭草松、草铵膦为低毒,该结果为除草剂的合理使用及... 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12种除草剂对羊角月芽藻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氯酯磺草胺、氟磺隆等6种除草剂对羊角月芽藻的毒性表现为高毒,双酰草胺、二氯吡啶酸、草甘膦、硝磺草酮、灭草松、草铵膦为低毒,该结果为除草剂的合理使用及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羊角月芽藻 生长 抑制
下载PDF
5种稻田除草剂对羊角月芽藻的生长抑制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沈艳 李沛明 +4 位作者 孙如意 李蕾 周凤艳 高同春 张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9期148-151,共4页
[目的]评价5种稻田除草剂(37.5%二甲四氯钠·灭草松水剂、20%嘧啶肟草醚·氰氟草酯可分散油悬浮剂、30%五氟磺草胺·吡嘧磺隆·丙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5%丙炔噁草酮乳油、80%丙炔噁草酮可湿性粉剂)对羊角月芽藻生长的... [目的]评价5种稻田除草剂(37.5%二甲四氯钠·灭草松水剂、20%嘧啶肟草醚·氰氟草酯可分散油悬浮剂、30%五氟磺草胺·吡嘧磺隆·丙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5%丙炔噁草酮乳油、80%丙炔噁草酮可湿性粉剂)对羊角月芽藻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参照《农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分别测定5种供试药剂对羊角月芽藻生物量增长的抑制率和生长率的抑制率,计算半效应浓度EyC50和ErC50。[结果]37.5%二甲四氯钠·灭草松水剂对羊角月芽藻表现为低毒;20%嘧啶肟草醚·氰氟草酯、30%五·吡·丙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5%丙炔噁草酮乳油、80%丙炔噁草酮可湿性粉剂对羊角月芽藻均表现中高毒性,对绿藻存在较大风险。[结论]稻田高毒除草剂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应严格控制用量,尽量减小其对绿藻及水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除草剂 羊角月芽藻 生物量增长抑制 生长率抑制
下载PDF
有机物对月牙藻的定量结构-毒性关系模型研究
7
作者 郑霄晗 贾青竹 闫方友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24-29,80,共7页
有机物对月牙藻(Pseudokirchneriella subcapitata)的毒性在化学品风险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本课题组前期提出的范数描述符,建立定量结构-毒性关系(QSTR)模型,预测298种有机化合物对月牙藻的毒性(pEC_(10)和pEC_(50)).研究结果表明,... 有机物对月牙藻(Pseudokirchneriella subcapitata)的毒性在化学品风险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本课题组前期提出的范数描述符,建立定量结构-毒性关系(QSTR)模型,预测298种有机化合物对月牙藻的毒性(pEC_(10)和pEC_(50)).研究结果表明,本工作模型对有机物毒性的预测精度较高,pEC_(10)模型统计学参数R^(2)=0.8092、 Q^(2)_(LOO)=0.7552,pEC_(50)模型统计学参数R^(2)=0.8048、 Q^(2)_(LOO)=0.7461.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表明,本工作模型的稳定性强且预测能力可靠,应用域分析推断了本模型具有较宽的应用范围.因此,基于分子结构的范数描述符可用于描述有机化学品的结构,能够实现有机物对水生生物毒性的准确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结构-毒性关系 毒性 月牙藻 范数描述符
下载PDF
30%唑虫酰胺悬浮剂对3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评价
8
作者 李俊 陈蓓蓓 +3 位作者 谢婷婷 何伟 龚会琴 廖朝选 《贵州科学》 2022年第4期20-24,共5页
以斑马鱼、大型溞、羊角月牙藻为试验生物,分别测试其暴露于30%唑虫酰胺悬浮剂中的急性毒性,获取其毒性试验结果,再结合农药行业标准中的毒性等级划分标准,评估30%唑虫酰胺悬浮剂对以上3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等级,从而为30%唑虫酰胺悬... 以斑马鱼、大型溞、羊角月牙藻为试验生物,分别测试其暴露于30%唑虫酰胺悬浮剂中的急性毒性,获取其毒性试验结果,再结合农药行业标准中的毒性等级划分标准,评估30%唑虫酰胺悬浮剂对以上3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等级,从而为30%唑虫酰胺悬浮剂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0%唑虫酰胺悬浮剂对溞类(大型溞)48 h-EC_(50)=0.0015 mg a.i./L、鱼类(斑马鱼)96 h-LC_(50)=0.0055 mg a.i./L、藻类(羊角月牙藻)72 h-E_(r)C_(50)=1.88 mg a.i./L、72 h-E_(y)C_(50)=0.26 mg a.i./L,其毒性等级分别为剧毒、剧毒、高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虫酰胺 斑马鱼 大型溞 羊角月牙藻 急性毒性
下载PDF
眼点拟微球藻和近头状伪蹄型藻对抗生素的生理响应及去除效应 被引量:1
9
作者 陈辉 刘珊 +1 位作者 郝勤伟 徐向荣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38,共8页
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对水生生态环境造成潜在风险。为探讨水体残留抗生素对藻类的毒性作用,分别以海洋微藻眼点拟微球藻和淡水微藻近头状伪蹄型藻为对象,探讨三种典型抗生素(红霉素、诺氟沙星和磺胺嘧啶)胁迫下藻类的生理响应和去除效应。... 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对水生生态环境造成潜在风险。为探讨水体残留抗生素对藻类的毒性作用,分别以海洋微藻眼点拟微球藻和淡水微藻近头状伪蹄型藻为对象,探讨三种典型抗生素(红霉素、诺氟沙星和磺胺嘧啶)胁迫下藻类的生理响应和去除效应。实验结果显示,三种抗生素中红霉素的毒性较强。高浓度红霉素对两种藻类生长均起到抑制作用,低浓度红霉素暴露则会刺激藻类生长,眼点拟微球藻和近头状伪蹄型藻的72 h半数最大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6.13 mg/L和27.7μg/L。随着红霉素浓度的增加,两种藻类的光合色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藻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也表现出低浓度红霉素暴露时显著增强,高浓度时则显著受到抑制的现象(p<0.05)。实验结果表明所选藻类对诺氟沙星和磺胺嘧啶具有一定的生物去除能力。经144 h暴露后,眼点拟微球藻对诺氟沙星和磺胺嘧啶的去除率分别为57%和78.3%,近头状伪蹄型藻在暴露120 h后对诺氟沙星和磺胺嘧啶的去除率分别为51.2%和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眼点拟微球藻 近头状伪蹄型藻 毒性效应 去除动力学
原文传递
Interactions between nano-TiO2 particles and algal cells at moderate particle concentration
10
作者 Mingyu LIN Yao Hsiang TSENG Chin-Pao HUANG 《Frontiers of Chem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2期242-257,共16页
Nano-sized titanium dioxide (nano-TiO2) has wide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and therefore considerable chances of exposure are created for human beings and ecosystem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nano... Nano-sized titanium dioxide (nano-TiO2) has wide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and therefore considerable chances of exposure are created for human beings and ecosystem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nano-TiO2 and aquatic organisms, we first studied TiO2 uptake by algae exemplified by Pseudokirchneriella subcapitata. P. subcapitata were exposed to nano-TiO2 in a series of concentrations and at various pH. TiO2 uptake was quantified using a sedimentation curve analysis technique. After exposure of algae to TiO2, the variation of zeta potential was measured and the morphology of algae-TiO2 aggregate was observed wit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the optical microscopy. The steady-state TiO2 uptake was found to be pH-dependent and the isotherms can be described well by Freundlich model. TiO2 deposited on algal surfaces causes the shift of pHzpc of TiO2-covered algae from that of algae toward that of TiO2. The attraction between TiO2-covered algal cells induces the agglomeration of algae and TiO2 and thus the formation of algae-TiO2 aggregates in the size of 12 to 50 μm. The 2-D fractal dimension of the aggregates is pH- dependent and ranges from 1.31 to 1.67.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Gibbs energy of interaction indicates that both TiO2 uptake by algae and the formation of algae-TiO2 aggregate are influenced b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iO2 part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TIO2 pseudokirchneriella subcapitata algal cells titanium dioxide uptake
原文传递
纳米BiOBr对羊角月牙藻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3
11
作者 程晓燕 赵新仕 +4 位作者 叶立群 马照宇 李玉英 付玲 姚伦广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176-4184,共9页
纳米BiOBr(n-BiOBr)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高活性光催化材料,由于n-BiOBr能在可见光区响应,一旦进入水环境将会造成严重的水生态安全隐患.为探究n-BiOBr对藻类的毒性效应及机理,以羊角月牙藻(Pseudokirchneriella subcapitata)为受试生物... 纳米BiOBr(n-BiOBr)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高活性光催化材料,由于n-BiOBr能在可见光区响应,一旦进入水环境将会造成严重的水生态安全隐患.为探究n-BiOBr对藻类的毒性效应及机理,以羊角月牙藻(Pseudokirchneriella subcapitata)为受试生物,研究n-BiOBr对羊角月牙藻生长状况、光合色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的影响.结果表明,n-BiOBr对羊角月牙藻的生长有抑制作用,72 h半数效应浓度(EC_(50))为7.407 mg·L^(-1). n-BiOBr处理藻细胞72 h后,藻细胞的叶绿素总量及叶绿素a/b值随着n-BiOBr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呈现一定的浓度-效应关系.随着n-BiOBr浓度增加,MDA、SOD和CAT活性呈现"升高-降低"的趋势.本研究可为纳米材料的科学、有效、无害化应用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BiOBr 羊角月牙藻 生长抑制 光合色素 氧化压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