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东南红色革命系统生成的三维视角探析
1
作者 徐上 张宸赫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34-37,共4页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党的农民运动与革命斗争联动开展造就了当时农民革命风起云涌的“历史时局”;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交织奠定了革命爆发的物质基础和存在前提,成为革命联动蓄势的“地利之由”;鄂东南民众饱受封建统治阶级的无...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党的农民运动与革命斗争联动开展造就了当时农民革命风起云涌的“历史时局”;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交织奠定了革命爆发的物质基础和存在前提,成为革命联动蓄势的“地利之由”;鄂东南民众饱受封建统治阶级的无情压迫所造成的尖锐阶级矛盾与其与生俱来的反抗精神点燃了鄂东南红色故事里的“民愤高潮”。分析鄂东南红色革命系统生成的缘由三维视角,探析其“红色热土”背后的“深层密码”的三个视域,为探析鄂东南红色革命系统的生成提供了一种全新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东南 时局 地利 民愤
下载PDF
刑事司法领域中的民意之解读 被引量:2
2
作者 郜占川 《行政与法》 2010年第9期71-74,共4页
民意是客观存在的。信息时代使得民意关注、评价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影响司法活动成为可能。刑事司法领域中的民意是公众在对因为某种原因受到社会各界格外关注的刑事案件认知、判断的基础上,根据法律正义的外在社会价值形成的带有普遍倾... 民意是客观存在的。信息时代使得民意关注、评价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影响司法活动成为可能。刑事司法领域中的民意是公众在对因为某种原因受到社会各界格外关注的刑事案件认知、判断的基础上,根据法律正义的外在社会价值形成的带有普遍倾向和较多道德成分的观点或意见。民意是与案件处理结果有关(直接或潜在)但被国家排斥在刑事诉讼活动之外的一种重要利益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意 刑事司法 民愤 民怜
下载PDF
自媒体时代公众参与的困境与破解路径——以2012年重大群体性事件为例 被引量:61
3
作者 于建嵘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8,共8页
自媒体时代的社会动员方式,使群体性事件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参与度。但自媒体的传播特征又使这种参与具有独特的困境,主要表现在:抽象愤怒与集体狂欢、民粹主义下的"无社会组织"后果、话语和行为的无理性破坏等。要重塑公民有... 自媒体时代的社会动员方式,使群体性事件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参与度。但自媒体的传播特征又使这种参与具有独特的困境,主要表现在:抽象愤怒与集体狂欢、民粹主义下的"无社会组织"后果、话语和行为的无理性破坏等。要重塑公民有序化的政治参与,政府不仅需要执政智慧,更需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的治理思维。建立健全制度化的维权机制,畅通公民的利益表达与利益保障机制,提高弱势群体在利益综合以及政策制定中的博弈能力,是破解自媒体时代公众参与困境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媒体时代 公众参与 环境维权 抽象愤怒 权利意识
下载PDF
群体性事件的类型与社会原因探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建平 徐伟 《惠州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56-59,共4页
根据事件起因、目的和手段的不同,群体性事件可分为社会维权事件、社会泄愤事件和网络舆论事件,它们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群体性事件的产生有很多深层原因,如群众利益受损,对政府和社会不满;科层制官僚主义导致民众对组织信任度降低;民... 根据事件起因、目的和手段的不同,群体性事件可分为社会维权事件、社会泄愤事件和网络舆论事件,它们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群体性事件的产生有很多深层原因,如群众利益受损,对政府和社会不满;科层制官僚主义导致民众对组织信任度降低;民意表达机制滞后,政府与民间沟通困难;民间组织力量薄弱,民众缺乏谈判能力;司法不公,法律权威受损;群众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觉醒等。积极应对群体性事件应该转变认识与观念,提升公共危机处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社会维权事件 社会泄愤事件 网络舆论事件
下载PDF
论周敦颐的道德学说及其对宋明理学道德理论的开创性贡献
5
作者 黄钊 《焦作大学学报》 2003年第2期1-5,共5页
周敦颐是我国北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所强调的尚“中”、贵“诚”、重“公”的道德价值取向 ,所倡导的“惩忿窒欲”、“迁善改过”的修身方法 ,不仅在当时受到广泛的重视 ,而且在其后也产生了无比深远的影响 ;不仅在道德理论... 周敦颐是我国北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所强调的尚“中”、贵“诚”、重“公”的道德价值取向 ,所倡导的“惩忿窒欲”、“迁善改过”的修身方法 ,不仅在当时受到广泛的重视 ,而且在其后也产生了无比深远的影响 ;不仅在道德理论建设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而且在宋明理学史上也享有开山之祖的独特地位。即使是到了今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敦颐 道德学说 宋明理学 道德理论 道德价值取向 修身方法 北宋
下载PDF
村庄公共性的情感表达——基于江西泰和一起宗祠火灾的人类学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罗士泂 赵旭东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7-107,共11页
作为情感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愤怒"兼具个人性及社会性双重特征。要想真正理解愤怒,不仅要在具体的社会情境及事件过程中观察愤怒主体的表达方式、内在诉求,还要从社会、文化层面剖析愤怒产生的原因及其社会后果。在江西泰... 作为情感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愤怒"兼具个人性及社会性双重特征。要想真正理解愤怒,不仅要在具体的社会情境及事件过程中观察愤怒主体的表达方式、内在诉求,还要从社会、文化层面剖析愤怒产生的原因及其社会后果。在江西泰和某村落的一起宗祠火灾中,当地人借助愤怒表现出一种内与外、上与下的结构关系,而这种情感表达实际上也只有在此实践过程中才能发生作用。在村庄公共性不断式微的现状下,人们通过愤怒这一仪式性的情感表达实现了实践的公共性到情感的公共性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愤怒 村庄公共性 情感表达
下载PDF
司法实践中的“民愤”与“民怜”因素举隅——以传统刑事审判为视角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楠楠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86-90,共5页
"民愤"和"民怜"是民意的两种不同表现,分别代表对"犯罪人"憎恨或同情的情绪。在古往今来的刑事审判实践中,有不少包含此两类民意倾向的案件。其中民愤因素带有一定的重刑主义倾向,可能会催生较为极端的... "民愤"和"民怜"是民意的两种不同表现,分别代表对"犯罪人"憎恨或同情的情绪。在古往今来的刑事审判实践中,有不少包含此两类民意倾向的案件。其中民愤因素带有一定的重刑主义倾向,可能会催生较为极端的刑事政策,相比之下,与"有利被告原则"较为吻合的民怜因素对于案件的查明和公正判决有着更为积极的作用。司法者应对这两种不同倾向的民意予以区别对待,在全面查明事实真相的前提下,于法律规定的刑罚裁量范围内采取"就轻避重"的原则,不因民愤因素而从重判决,适当考虑民怜因素而从轻判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愤 民怜 刑事审判
下载PDF
社会泄愤事件的形成机理与应对策略
8
作者 黄灵辉 《襄樊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51-54,共4页
近年来社会泄愤事件频频发生,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该类事件有借机宣泄情绪、矛头指向政府、危害严重等个性特征。庞大弱势群体为事件爆发提供了主体基础,利益受侵又无法诉求是事件爆发的根本原因,官僚主义和官员腐败使政府成... 近年来社会泄愤事件频频发生,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该类事件有借机宣泄情绪、矛头指向政府、危害严重等个性特征。庞大弱势群体为事件爆发提供了主体基础,利益受侵又无法诉求是事件爆发的根本原因,官僚主义和官员腐败使政府成为矛头指向,处置不当不断催化了事件的恶性发展。加快制度创新、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处置技术是化解事件的主要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泄愤事件 政治体制 公共利益
下载PDF
谁掀动了网络情绪?——网络舆情中愤怒情绪传播的关键节点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念 朱婧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1期172-182,共11页
“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发生后,在微博上迅速引发大量讨论,反映了公众对此事件的情绪。而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对相关微博进行情绪识别,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节点识别、主体差异和作用机理三个方面探究愤怒情绪传播中的关键节点,可以发... “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发生后,在微博上迅速引发大量讨论,反映了公众对此事件的情绪。而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对相关微博进行情绪识别,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节点识别、主体差异和作用机理三个方面探究愤怒情绪传播中的关键节点,可以发现:愤怒情绪的传播网络呈放射状结构,少数用户占据优势地位;新闻媒体及名人明星具有较高的情绪吸引力,是重要的“情绪源头”,草根大V具有较高的情绪凝聚力,是关键的“情绪枢纽”;在媒体和明星的情绪启动效应以及草根大V的情绪助推效应作用下,事实流、意见流让位于情绪流,共同导出网络舆情中多元主体参与的情绪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传播 关键节点 网络舆情 愤怒
下载PDF
《公众的怒火》中狂欢化人物的解读
10
作者 庄方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54-,共1页
《公众的怒火》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借用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理论去重新解读这部作品的狂欢化人物,可以看出,通过对官方权利的颠覆,文本实现了美国民众对追求自由平等精神的渴望。
关键词 《公众的怒火》 罗伯特·库弗 狂欢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