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il embolization of bronchial artery aneurysm with high flow bronchial artery-pulmonary artery fistula
1
作者 Yoshiro Matsuo Takuya Okada +5 位作者 Masato Yamaguchi Akhamadu Muradi Teruaki Okuno Noriaki Sakamoto Koji Idoguchi Koji Sugimoto 《World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2013年第1期14-17,共4页
We report a case of an asymptomatic 36-year-old man with a bronchial artery aneurysm in the right hilum. Selective angiography revealed a 25mmsaccular aneurysm and an efferent artery of the aneurysm forming a high flo... We report a case of an asymptomatic 36-year-old man with a bronchial artery aneurysm in the right hilum. Selective angiography revealed a 25mmsaccular aneurysm and an efferent artery of the aneurysm forming a high flow bronchial artery-pulmonary artery fistula. Because of dilatation and tortuosity of the bronchial artery, the microcatheter could reach the efferent artery but not the fistula. Therefore, we embolized the fistula by sending microcoils through the bloodstream from the efferent artery to the fistula (the “flow-dependent” coil embolization technique), and further embolized the aneurysm by coil isolation and packing techniq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onchial artery ANEURYSM bronchial artery-pulmonary artery FISTULA EMBOLIZATION
下载PDF
Etiology and an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Severe Hemoptysis Due to Pulmonary Tuberculosis 被引量:2
2
作者 Song Yang Zhuanying Mai +1 位作者 Xiangzhen Zheng Yueling Qiu 《Journal of Tuberculosis Research》 2015年第1期11-18,共8页
Background: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enhanc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prognosis of severe tuberculous hemoptysis after the determining of its etiological cause and the source of bleeding. The etiology and integrated ... Background: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enhanc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prognosis of severe tuberculous hemoptysis after the determining of its etiological cause and the source of bleeding. The etiology and integrated curative effect of severe hemoptysis due to pulmonary tuberculosis among 112 inpatients were analyzed.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e cause was retrospectively analysed. The integrated management effect after the follow-up of mean three years in 112 cases with severe hemoptysis being resulted from pulmonary tuberculosis from June 2008 to July 2012 was described. Ac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ranked the first cause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bleeding (32/112, 28.5%), followed by old pulmonary tuberculosis (28/112, 25.0%), tuberculous bronchiectasis (25/112, 22.3%), purified tuberculous cavity (12/112, 10.7%), fungal infection in old pulmonary tuberculosis cavity (9/112, 7.1%), or broncholithiasis (6/112, 5.4%). Almost all suffers with severe hemoptysis were treated by an integrated management, including psychology, anticoagulants, vasoconstrictor agents. Etiological treatment including anti-tuberculosis and anti-infection was simultaneously or subsequently involved. Sixty-four inpatients with severe hemoptysis being failed to be cured by medical treatment were then received selective 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 Four patients were received surgical wedge resection, lobectomy or pneumonectomy. The total cure rate added up to 98.2% after mean three years’ follow-up. The mortality was 1.8%. Conclusions: Ac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was still responsible for the severe hemoptysis in the southeast region of China. Severe hemoptysis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was also resulted from stable tuberculosis, tuberculous bronchiectasis, tuberculosis cavity, fungal infection, or broncholithiasis. Better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could be attained by early etiological diagnosis and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strate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VERE HEMOPTYSIS pulmonary Tuberculosis Medical Treatment Selective 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 LOBECTOMY PNEUMONECTOMY
下载PDF
成人单侧肺静脉缺如并支气管动脉扩张1例
3
作者 黄燕涛 冷媛媛 +2 位作者 肖瑞 仲建全 黄文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1期181-182,共2页
患者,女,56岁。因“反复咯血10+年,加重2-天”就诊。10+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咯血,曾诊断“支气管扩张”,经治疗好转后出院,此后上述症状偶有发作,经治疗可好转。半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痰中带血,咯血约20mL;呼吸:18次/分,血压:12... 患者,女,56岁。因“反复咯血10+年,加重2-天”就诊。10+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咯血,曾诊断“支气管扩张”,经治疗好转后出院,此后上述症状偶有发作,经治疗可好转。半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痰中带血,咯血约20mL;呼吸:18次/分,血压:128/89mmHg,呼吸平稳,气管居中,胸廓对称,双肺叩清音,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鸣音。心界无扩大,心率9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静脉缺如 支气管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全身麻醉双腔支气管下电子纤维支气管镜联合肺支气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的临床应用研究
4
作者 田家勇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3期19-22,共4页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双腔支气管下电子纤维支气管镜联合肺支气管动脉栓塞介入在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2019年10月至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56例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患者分为4组,A组实施内科保守治疗,B组实...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双腔支气管下电子纤维支气管镜联合肺支气管动脉栓塞介入在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2019年10月至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56例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患者分为4组,A组实施内科保守治疗,B组实施单纯纤维支气管镜止血治疗,C组实施单纯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D组则采取全身麻醉双腔支气管下电子纤维支气管镜联合肺支气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对比四组治疗效果。结果 与A、B、C组相比,D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D组全咯血量较少、肺动脉压较低、停止血液流动时间较长、住院时间较短,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 <0.05)。治疗前、治疗中,四组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1 h及治疗后1 d,与A、B、C组相比,D组PaO_(2)均较高,PaCO_(2)均较低(P <0.05)。结论 通过采取全身麻醉双腔支气管下电子纤维支气管镜联合肺支气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支气管扩张伴大咯血患者可获得突出的综合治疗效果,患者的血气功能指标得到明显调节及改善,且操作期间并无明显不良反应,整体安全性有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双腔支气管下电子纤维支气管镜 肺支气管动脉栓塞介入 支气管扩张大咯血
下载PDF
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价值 被引量:23
5
作者 黄明声 单鸿 +3 位作者 朱康顺 姜在波 李征然 关守海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2期79-81,共3页
目的 探讨肺结核大咯血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 (SBAE)治疗的价值。方法 对 41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行SBAE ,随访 4~ 5 2个月。对复发大咯血患者再次行SBAE治疗。结果  41例患者即时止血 35例 ,即时止血率 85 .3%。一次性栓塞治愈 ... 目的 探讨肺结核大咯血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 (SBAE)治疗的价值。方法 对 41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行SBAE ,随访 4~ 5 2个月。对复发大咯血患者再次行SBAE治疗。结果  41例患者即时止血 35例 ,即时止血率 85 .3%。一次性栓塞治愈 2 6例 ,治愈率 6 3.4%。复发 15例 ,复发率36 .6 % ,其中日咯血量 5 0 0ml以上患者复发率高于日咯血量 5 0 0ml以下者 (P <0 .0 5 ) ;合并有壁空洞和(或 )广泛纤维化患者复发率高于无空洞和 (或 )广泛纤维化者 (P <0 .0 1)。结论 SBAE应成为肺结核大咯血的首选治疗 ;合并有壁空洞和 (或 )广泛纤维化者及日咯血量 5 0 0ml以上者易复发 ;复发患者再次行SBAE后 ,无空洞和 (或 )广泛纤维化者仍可治愈 ,而合并有壁空洞和 (或 )广泛纤维化者仍易复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动脉 栓塞 肺结构 咯血 治疗
下载PDF
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致大咯血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36
6
作者 赵广生 徐克 +4 位作者 肖亮 梁松年 李红 洪铎 张岳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观察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的血管造影表现,评价介入治疗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致咯血的重要性、安全性以及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8年1月我院共收治大咯血患者39例,其中12例存在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均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治疗,... 目的观察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的血管造影表现,评价介入治疗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致咯血的重要性、安全性以及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8年1月我院共收治大咯血患者39例,其中12例存在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均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治疗,分析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致咯血的表现、病理解剖学特点,评价BAE治疗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本组12例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致咯血患者,均用明胶海绵颗粒行BAE治疗,术后止血率为100%,无明显并发症出现,平均随访13.5个月(6~18个月),患者均未发生再次咯血。结论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是咯血的病理解剖结构,BAE是治疗和预防此类咯血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血 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 介入治疗 明胶海绵
下载PDF
胸廓内动脉栓塞在肺咯血动脉栓塞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7
作者 江森 朱晓华 +5 位作者 孙兮文 支文祥 虞栋 彭刚 尤正千 马骏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92-495,共4页
目的探讨胸廓内动脉(IMA)栓塞在肺咯血动脉栓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资料与方法13例肺咯血患者,在完成降主动脉各分支出血动脉栓塞术后,根据对患者术前的影像学资料及术中的DSA图像进行综合分析后行单侧或双侧锁骨下动脉造影,对出血的IMA... 目的探讨胸廓内动脉(IMA)栓塞在肺咯血动脉栓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资料与方法13例肺咯血患者,在完成降主动脉各分支出血动脉栓塞术后,根据对患者术前的影像学资料及术中的DSA图像进行综合分析后行单侧或双侧锁骨下动脉造影,对出血的IMA行栓塞术。术后进行疗效评定和并发症分析。结果出血的IMA有不同程度扭曲、增粗、增生、动脉瘤样改变、动脉与肺循环分流、对比剂外渗等,基础病变多为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栓塞术后即时止血率为100%,符合长期随访的10例患者中治愈5例(50%),显效和好转4例(40%),无效1例(10%)。术后并发症有中低度发热,恶心、呕吐,胸痛,呃逆,呼吸困难并发呼吸衰竭。结论肺咯血的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应结合基础病变性质、部位并仔细分析术前、术中各影像学资料后行相应的锁骨下动脉造影以检出出血的IMA,对其进行栓塞以完善治疗效果,并且IMA栓塞术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血 胸廓内动脉 支气管动脉 栓塞 肺结核
下载PDF
支气管动脉-肺循环瘘并顽固性咯血的介入治疗方法比较 被引量:12
8
作者 杨青 杨达宽 +3 位作者 王家平 郭立 杨菲菲 童玉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98-701,共4页
目的改进介入治疗方法以达到对支气管-肺循环瘘(BPS)相关的顽固性咯血更好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1996年9月-2010年2月DSA血管造影证实具有支气管-肺循环瘘致咯血病例99例,所有患者均行介入栓塞治疗,分为传统单纯明胶海绵栓塞法组和... 目的改进介入治疗方法以达到对支气管-肺循环瘘(BPS)相关的顽固性咯血更好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1996年9月-2010年2月DSA血管造影证实具有支气管-肺循环瘘致咯血病例99例,所有患者均行介入栓塞治疗,分为传统单纯明胶海绵栓塞法组和永久栓塞组。所有患者在术后1d,2、4周,6个月,1、2年均有随访,数据用方差分析、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栓塞术后1d,2、4周,6个月,1、2年随访示52例永久栓塞组中治愈41例,显效9例,有效2例。47例单纯明胶海绵组中治愈21例,显效18例,有效5例,无效3例。两组经秩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表明:①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永久双重栓塞治疗是BPS引起的顽固性咯血的有效治疗方法。②对BPS患者,小颗粒栓塞效果明显,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支气管-肺循环瘘 顽固性咯血
下载PDF
咯血患者的胸部16层CT血管造影 被引量:12
9
作者 于红 李惠民 +3 位作者 沈策 刘士远 李成洲 肖湘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5年第6期380-383,共4页
目的:利用CT血管造影研究咯血患者相关血管影像学。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因反复或大量咯血行胸部增强的病例,包括支扩或慢性炎症31例,原发性肺癌11例,肺内血管畸形4例,采用16层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容积显示、多平面重建和最大强度... 目的:利用CT血管造影研究咯血患者相关血管影像学。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因反复或大量咯血行胸部增强的病例,包括支扩或慢性炎症31例,原发性肺癌11例,肺内血管畸形4例,采用16层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容积显示、多平面重建和最大强度投影进行CTA重建观察与分析,其中10例有同期DSA对照。结果:肺癌和支气管扩张或慢性炎症均显示支气管动脉异常,其中13例表现为支气管动脉主干明显扩张、迂曲,19例支气管动脉主干及分支均扩张增粗,多支支气管动脉供血时远端相互吻合成丰富的血管网,10例支气管动脉与肺外体循环动脉向同一病灶供血。血管畸形表现为瘤样扩张的血管团并见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3例)或丰富的支气管动脉血管网(1例)。结论:咯血患者常见支气管动脉异常,并有不少合并肺外体循环动脉异常供血,少数为肺内血管畸形,16层CTA能安全、清晰地评价咯血相关血管特征,指导相关介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血 支气管动脉 肺动脉 CT 血管造影
下载PDF
52例气管支气管及肺血管成形术治疗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经验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国范 张百江 +4 位作者 李道堂 王绍平 罗京玉 刘希斌 杨瑞森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5-98,共4页
摘要目的:研究气管支气管及肺血管成形术的适应证、术中处理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分析本院1989年7月~l999年8月,52例接受气管支气管及肺血管成形术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2%(11/52),主要为肺不张和肺部感染... 摘要目的:研究气管支气管及肺血管成形术的适应证、术中处理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分析本院1989年7月~l999年8月,52例接受气管支气管及肺血管成形术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2%(11/52),主要为肺不张和肺部感染。术后30天内死亡率5.8%(3/52)。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8%(44/49)、56.7%(17/30)及33.3%(7/21)。结论:气管支气管及肺血管成形术治疗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不仅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肺组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且为部分肺功能差的患者提供了切除病变的机会。随着麻醉技术和外科技术的提高,术后并发症减少,术后30天内死亡率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 气管支气管成形术 肺血管成形术 手术治疗 适应症 并发症
下载PDF
CTA与DSA对支气管肺癌的血供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11
作者 罗香国 唐肇普 严景恩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2期110-111,114,共3页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癌的血供来源 ,为肺癌的营养学研究及介入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材料和方法 :对 12例支气管肺癌 (中央型 5例 ,周围型 7例 )先分别行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DSA ,再分别行两者的动脉造影CT(CTA)动态薄层扫描。结果 :DSA显示...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癌的血供来源 ,为肺癌的营养学研究及介入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材料和方法 :对 12例支气管肺癌 (中央型 5例 ,周围型 7例 )先分别行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DSA ,再分别行两者的动脉造影CT(CTA)动态薄层扫描。结果 :DSA显示 12例癌肿全部由支气管动脉供血 ,未见肺动脉供血 ;而CTA示癌肿主要由支气管动脉供血 ,肺动脉亦参与供血 ,供血部位主要位于病灶周边部位 ,分布不均匀 ,周围型多于中央型。结论 :支气管肺癌 ,无论是中央型还是周围型 ,均由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双重供血 ,其中支气管动脉为主要供血动脉 ;CTA较DSA结果更准确、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癌 肺肿瘤 支气管动脉 肺动脉 CTA DSA 动脉造影CT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血供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联合血管成像对肺内肿块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1
12
作者 杨超 黄显龙 +5 位作者 杨华 李必强 唐茁月 胡源浩 李宗文 陈修燕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16-918,共3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联合血管成像(CTA)对肺内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65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肺内肿块患者行64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及CT血管成像,分析CT各个扫描期征象特点和CTA对肺内肿块血供的显示。结果肺癌主要由支气管...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联合血管成像(CTA)对肺内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65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肺内肿块患者行64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及CT血管成像,分析CT各个扫描期征象特点和CTA对肺内肿块血供的显示。结果肺癌主要由支气管动脉(BA)供血,部分可由体动脉供血,肺癌组供血动脉显示率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肺癌组CT增强峰值显著大于结核球组、炎性假瘤组及错构瘤组(P<0.05),但与血管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与良性病变各组的增强动态曲线不同:肺癌组增强扫描后在肺动脉期无明显强化,主动脉期CT值迅速升高,120s形成强化高峰,延迟期缓慢下降;结核球组增强扫描后CT值缓慢上升,无明显峰值出现;炎性假瘤组增强扫描后在肺动脉期CT值逐渐升高,90s左右出现高峰;错构瘤组强化不明显;血管瘤增强扫描后在肺动脉期迅速强化,在15s左右达高峰,然后缓慢下降。结论64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联合血管成像能有效鉴别肺内肿块的良、恶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内肿块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多期增强扫描 CT血管成像 支气管动脉
下载PDF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血管/支气管成形术治疗肺肿瘤 被引量:11
13
作者 何建行 杨运有 +5 位作者 陈汉章 吴哲凡 韦兵 邵文龙 殷伟强 杨德康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301-305,共5页
背景与目的 微创胸外科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近年得到广泛应用,其在肺癌完全性切除术中的应用已有定论.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施行肺支气管和肺动脉袖式切除术治疗肺肿瘤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从1995年1月至2005年1... 背景与目的 微创胸外科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近年得到广泛应用,其在肺癌完全性切除术中的应用已有定论.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施行肺支气管和肺动脉袖式切除术治疗肺肿瘤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从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因病变涉及肺叶开口或肺动脉而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支气管和肺动脉袖式切除术的109例患者资料.结果 109例患者全部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顺利完成手术.上肺袖式切除采用1 cm切口2个,辅助切口3~15 cm 1个;下肺袖式切除采用1 cm切口1个,辅助切口3~15 cm 1个;109例辅助切口的平均长度为10 cm.通过胸腔镜小切口,完成标准支气管袖状切除术和肺动脉成形术;手术时间125~180 min,平均150 min;出血量210~450 mL,平均320 mL.术后均未发现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及切缘癌细胞存留,无围手术期死亡.肺动脉成形病例保留的肺叶也没有发现肺再灌注损伤或明显肺水肿征象.80.7%(88/109)的患者术后不需要输血,94.5%(103/109)的患者术后未出现肩关节运动障碍.术后住院时间7~15天,平均9天.结论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具有与标准切口相同的适应证,不仅可以完成同样的工作程序和范围,而且还具有实时分期、减少单纯探查、提高手术切除率、创伤小、恢复快、出血输血少、开关胸时间短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 微创伤 袖状切除术 动脉成形术 肺肿瘤
下载PDF
肺动脉、支气管动脉双期CTA成像在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9
14
作者 李旭丰 杨海南 +1 位作者 陈志远 邓娇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8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肺动脉、支气管动脉双期CTA成像在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至2016年期间因咯血行介入栓塞治疗患者35例进行分析,全部患者均接受术前两期CTA扫描和介入栓塞治疗,在CTA上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 目的探讨肺动脉、支气管动脉双期CTA成像在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至2016年期间因咯血行介入栓塞治疗患者35例进行分析,全部患者均接受术前两期CTA扫描和介入栓塞治疗,在CTA上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处理,确定供血动脉。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评价肺动脉、支气管动脉CTA双期扫描对肺咯血病变的影像表现、咯血的不同病变血管的检出符合率(敏感性)、咯血责任血管数量的符合率(特异性)等。结果肺动脉、支气管动脉CTA双期扫描成像能较充分的观察肺部的基本病变,以及体肺动脉分流征象、肺动脉源性出血的病变,其对病变血管的检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79.7%)和特异性(91.4%),但对较细分支水平的体肺动脉分流、对较细小的肺外体动脉侧枝的检出相对较差。结论肺动脉、支气管动脉CTA双期扫描成像在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中能有效发现体动脉或肺动脉源性出血的病变,对咯血责任血管的检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能够在术前较充分了解病变血管的开口形态、位置等,可以作为常规的术前检查进行运用,从而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止血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 支气管动脉 CTA DSA 栓塞治疗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胸腹联合增强扫描显示肺动脉相关病变及肺癌支气管动脉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4
15
作者 陈瑜凤 夏淦林 +3 位作者 李洪江 王汉杰 韩春燕 石卉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3年第6期44-47,65,共5页
目的通过肝动脉期CT胸腹联合增强扫描胸部各级肺动脉管内外显示,肺癌支气管动脉成像的技术分析,探讨胸部恶性肿瘤伴发病变、中晚期恶性肿瘤行胸腹联合CT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恶性肿瘤资料48例,初诊34例(肺癌19例、食管鳞癌12例、恶... 目的通过肝动脉期CT胸腹联合增强扫描胸部各级肺动脉管内外显示,肺癌支气管动脉成像的技术分析,探讨胸部恶性肿瘤伴发病变、中晚期恶性肿瘤行胸腹联合CT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恶性肿瘤资料48例,初诊34例(肺癌19例、食管鳞癌12例、恶性胸腺瘤3例)、肿瘤治疗后随访或疗效监测14例(其中有肺部手术史3例)。观察无肺部手术史45例肺动脉的分级,癌症合并肺栓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周围的淋巴结分布;19例肺癌观察肿瘤供血血管,肺癌病灶内肺动脉分支的表现;测量48例肺动脉干分叉层面升主动脉、肺动脉、降主动脉及上腔静脉的CT值。结果 45例显示肺动脉7级以上,6级以内肺动脉均能清晰显示,发现癌症合并4-6级肺动脉栓塞1例,显示5级以内肺动脉旁淋巴结。19例肺癌肿块直径≥3cm 12例均见病灶供血血管,病灶直径<3cm 7例,4例见供血血管。供血血管主要是支气管动脉,部分为外周肿瘤附近的肋间动脉或膈动脉供血。显示肺癌内肺动脉受侵表现。48例胸腹联合CT增强扫描注射延迟时间分别位于22s-33s之间,平均29.17±0.45s。升主动脉、肺动脉、降主动脉及上腔静脉的CT值分别为250.51±4.82Hu、270.00±8.26 Hu、240.41±4.44 Hu、452.21±29.45 Hu,四者动脉CT增强净强化值均大于200Hu。结论CT胸腹联合增强扫描,扫描时相控制在对比剂处于肺循环中后期、体循环早期的胸部"动脉血管期",腹部肝动脉期,胸部可以发现肿瘤合并6级肺动脉以内的肺栓塞,显示5级肺动脉旁淋巴结,肺癌病灶内肺动脉的受侵情况,肺癌的供血血管,同时发现腹部肝动脉期的病变特性,有利于更大范围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肺癌的介入治疗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扫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肺动脉 支气管动脉
下载PDF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结核性支气管扩张症 被引量:8
16
作者 杜秀然 郑立恒 +7 位作者 徐伟乐 肖玉兰 宋鑫亮 齐科雷 王鹏 苏宏伟 李明珠 齐海亮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17-420,共4页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结核性支气管扩张症的可行性。方法我院2009年6月~2014年6月完成全胸腔镜下以肺叶切除为主的手术治疗结核性支气管扩张症65例。采取3个切口,观察孔取腋中线第7或8肋间,主操作孔位于腋前线第4或5肋间,应用...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结核性支气管扩张症的可行性。方法我院2009年6月~2014年6月完成全胸腔镜下以肺叶切除为主的手术治疗结核性支气管扩张症65例。采取3个切口,观察孔取腋中线第7或8肋间,主操作孔位于腋前线第4或5肋间,应用切口保护器,不使用肋骨牵开器,辅助操作孔位于与观察孔同一肋间的肩胛下角线(即第7或8肋间)。在全胸腔镜下完成解剖性肺叶切除,用内镜切割缝合器处理血管和支气管,术中遇到特殊情况则中转开胸。结果 6例中转开胸,其中3例因胸膜致密粘连,2例因肺动脉分支出血,1例因淋巴结粘连致密;其余59例在全胸腔镜下完成解剖性肺叶切除术,包括右肺上叶14例,右肺上叶+下叶背段2例,右肺中叶5例,右肺下叶11例,左肺上叶15例,左肺下叶9例,左肺下叶+上叶舌段3例。手术时间(174.6±54.3)min;术中出血量(372.7±114.4)ml;术后引流液总量(843.5±568.7)ml;术后带管时间(7.4±3.7)d;术后住院时间(9.2±3.6)d。围手术期无死亡患者。术后并发症7例:漏气3例,引流液较多3例,切口延迟愈合1例。失访7例,其余58例随访1~36个月,平均22.3月,94.8%(55/58)患者症状消失或好转,无复发、死亡。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结核性支气管扩张症安全、有效、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手术 肺叶切除术 支气管动脉 肺结核 支气管扩张症
下载PDF
MSCTA对咯血患者支气管动脉的检出及对介入治疗的价值 被引量:26
17
作者 德杰 程钢 +1 位作者 李彩英 刘秀香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21-624,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肺结核大咯血患者正常及异位起源支气管动脉(BA)的检出及其对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108例肺结核大咳血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SCTA检查,对其数据进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肺结核大咯血患者正常及异位起源支气管动脉(BA)的检出及其对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108例肺结核大咳血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SCTA检查,对其数据进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等后处理,获得起源正常及异位支气管动脉的开口位置、分支类型等解剖信息。MSCTA检查后3天内所有病例均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及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与MSCTA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08例肺结核大咳血患者中,MSCTA发现起源正常支气管动脉254支(254/273,93.0%),异位起源支气管动脉19支(19/273,7.0%);发现咯血责任血管170支。以DSA为金标准,MSCTA对支气管动脉的检出率为97.5%,MSCTA对咯血责任血管的检出率为95.0%。结论:支气管动脉MSCTA对发现正常及异位起源支气管动脉及辅助介入手术治疗大咯血具有肯定的临床价值,并能同时对肺部疾病进行评价,可作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前首选的常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支气管动脉 肺结核 咯血
下载PDF
肺外体循环动脉栓塞在肺结核咯血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8
作者 黄湘荣 朱文科 +5 位作者 陆普选 郑斐群 李苑 张丽萍 郑广平 余万其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23-927,共5页
目的:探讨肺外体循环动脉在肺结核咯血中的供血特点及肺外体循环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咯血的价值,以提高介入手术治疗疗效。方法:70例肺结核咯血患者经内科治疗无效,采用Seldingers技术行股动脉穿刺,将导管插至胸主动脉和锁骨下动脉,探查... 目的:探讨肺外体循环动脉在肺结核咯血中的供血特点及肺外体循环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咯血的价值,以提高介入手术治疗疗效。方法:70例肺结核咯血患者经内科治疗无效,采用Seldingers技术行股动脉穿刺,将导管插至胸主动脉和锁骨下动脉,探查病灶供血动脉,针对靶血管行栓塞治疗。结果:70例患者共行195支血管造影,有54例(77.14%,54/70)存在病灶多血供,总共179支供血血管。54例患者中支气管动脉81支,肋间后动脉74支,胸廓内动脉16支,甲状颈干4支,锁骨下动脉2支,胸外侧动脉2支。支气管及肋间后动脉共干38例,根髓动脉显示27例。一次性栓塞后即刻止血48例(82.85%,48/70);出血明显减少,经内科保守治疗1周内出血停止19例(24.29%,19/70);经2次介入手术止血3例。结论:约77%的肺结核咯血患者病灶存在多支动脉供血特点,仔细寻找肺外体循环靶血管并进行规范栓塞是提高肺结核咯血介入手术治疗疗效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咯血 栓塞 支气管动脉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下载PDF
肺转移瘤的支气管动脉造影血供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进委 蒋国民 +1 位作者 陈亚贤 沈钧康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5期320-322,共3页
目的评价肺转移瘤的支气管动脉(BA)供血情况。方法35例肺转移瘤,其中转移自原发性肝癌15例,胃癌7例,肠癌6例,子宫附件癌3例,胰腺癌3例、黑色素瘤1例;其中25例有手术史。35例患者共97枚转移瘤,病灶平均直径为(3.2±1.2)cm,单枚肿瘤... 目的评价肺转移瘤的支气管动脉(BA)供血情况。方法35例肺转移瘤,其中转移自原发性肝癌15例,胃癌7例,肠癌6例,子宫附件癌3例,胰腺癌3例、黑色素瘤1例;其中25例有手术史。35例患者共97枚转移瘤,病灶平均直径为(3.2±1.2)cm,单枚肿瘤直径最大者7cm,1例患者肺转移瘤最多6枚。对35例肺转移瘤患者行支气管动脉造影,5例同时作肺动脉造影,根据转移瘤的分布部位、肿瘤类型、肿瘤直径,评价肺转移瘤的支气管动脉供血情况。结果35例97枚转移结节在肺内分布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7枚中70枚(72%)为富血供+中等血供,肿瘤越靠近内、中带,支气管动脉供血越丰富;肺动脉造影见肿瘤仅周边浅染色或无染色;肺转移瘤支气管动脉供血与肿瘤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肿瘤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动脉是肺转移瘤的主要供血动脉,肺动脉不参与或仅参与周边供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支气管动脉 肺动脉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经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疗效 被引量:10
20
作者 许玉华 宋军福 +3 位作者 许茫茫 黄立新 胡小平 罗荣光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5期42-44,47,共4页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经支气管动脉造影明确出血动脉后行经支气管动脉栓塞术,采用聚乙烯醇颗粒、明胶海绵颗粒或明胶海绵条、或联合弹簧钢圈进行栓塞。48例患者随...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经支气管动脉造影明确出血动脉后行经支气管动脉栓塞术,采用聚乙烯醇颗粒、明胶海绵颗粒或明胶海绵条、或联合弹簧钢圈进行栓塞。48例患者随访3-12个月,观察48例患者有无经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再次出血。结果 48例患者中,36例支气管动脉破裂患者中5例合并动静脉瘘,2例肋间动脉破裂患者中1例合并动静瘘,6例支气管动脉合并肋间动脉破裂,4例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患者中1例合并肺静脉瘤。46例患者术后无复发,其中1例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发生消化道大出血而死亡;2例患者于随访期内再次咯血,行第2次经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后无再次咯血。结论对肺结核大咯血的患者行经导管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其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显著,可作为结核性大咯血经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大咯血 介入放射学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栓塞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