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棉粕替代豆粕对斑点叉尾鮰生长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黄琳 陆昌生 《黑龙江水产》 2023年第4期270-272,共3页
试验旨在使用不同水平的棉粕替代斑点叉尾鮰(Letalurus punetaus)饲料中的豆粕,研究棉粕对斑点叉尾鮰生长性能的影响,并探讨棉粕替代豆粕的最适添加水平。试验选择1000尾体重约50g的体质健壮的斑点叉尾鮰,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 试验旨在使用不同水平的棉粕替代斑点叉尾鮰(Letalurus punetaus)饲料中的豆粕,研究棉粕对斑点叉尾鮰生长性能的影响,并探讨棉粕替代豆粕的最适添加水平。试验选择1000尾体重约50g的体质健壮的斑点叉尾鮰,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斑点叉尾鮰。对照组斑点叉尾鮰投喂基础饲料,棉粕组斑点叉尾鮰分别投喂使用5%、10%、15%的棉粕等量替代豆粕的试验饲料,投喂8周后,检测各组斑点叉尾鮰的生长性能。结果表明,当棉粕替代10%以下的豆粕时,对斑点叉尾鮰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肝体比、脏体比等生长性能数据未产生显著性的负面影响。而当棉粕替代15%的豆粕时,斑点叉尾鮰的试验末重、增重率显著比对照组提高(P<0.05),饲料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在斑点叉尾鮰养殖中使用低于10%的棉粕不会对其生长性能及形体指标产生显著性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粕 豆粕 斑点叉尾鮰(Letalurus punetaus) 生长性能
下载PDF
斑点叉尾鮰PCR鉴定方法
2
作者 郑剑 曾宪东 +2 位作者 周旋 王柘珉 邹彩娟 《黑龙江水产》 2023年第3期178-181,共4页
该试验根据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特异保守基因序列,设特异性实时荧光PCR引物和探针,建立实时荧光PCR快速鉴定方法,然后进行PCR反应特异性和灵敏性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检测灵敏度... 该试验根据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特异保守基因序列,设特异性实时荧光PCR引物和探针,建立实时荧光PCR快速鉴定方法,然后进行PCR反应特异性和灵敏性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检测灵敏度可达到6.07×101 copies/μL,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为相关鱼类的肉制品源性鉴别提供了科学依据,适用于水产加工品贸易中斑点叉尾鮰的物种真伪鉴定,还可广泛应用于以水产检验及食品卫生检测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 PCR 成分鉴定
下载PDF
呋喃唑酮代谢物AOZ在斑点叉尾体内组织分布与消除规律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刘永涛 艾晓辉 +2 位作者 索纹纹 余少梅 杨秋红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8-44,共7页
研究了在池塘网箱养殖模式下,平均水温为30.6℃,以100 mg/kg鱼体重的剂量投饲斑点叉尾(Ietalu-rus punetaus)苗种(95±20.9)g含呋喃唑酮的药饵,连续5 d,每天2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ESI/MS/MS)法分析了呋喃唑酮主要代... 研究了在池塘网箱养殖模式下,平均水温为30.6℃,以100 mg/kg鱼体重的剂量投饲斑点叉尾(Ietalu-rus punetaus)苗种(95±20.9)g含呋喃唑酮的药饵,连续5 d,每天2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ESI/MS/MS)法分析了呋喃唑酮主要代谢产物3-氨基-2-噁唑烷酮(3-amina-2-oxazolidinone,AOZ)在斑点叉尾体内的组织分布与消除规律。结果表明:血液、肌肉、皮肤、肝脏和肾脏中AOZ于停药后在4 h时的浓度分别为(2 649.0±463.1)ng/mL,(1 169.4±194.5)、(2 308.5±100.5)、(7 816.2±568.5)和15 938.1μg/kg,血液、肌肉、皮肤、肝脏和肾脏中AOZ在60 d时平均浓度分别为6.66 ng/mL,4.50、33.7、17.1和21.3μg/kg,分别是AOZ判定限1μg/kg的6.66、4.5、33.7、17.1和21.3倍。90 d时AOZ在血液和各组织中均检测不到。AOZ在血液和各组织中的浓度水平肾脏>肝脏>皮肤>血液>肌肉,消除半衰期T1/2皮肤(11.1 d)>肌肉(7.8 d)>血液(7.2 d)>肝脏(6.9 d)>肾脏(6.7 d)。斑点叉尾皮肤中AOZ的浓度高于肌肉组织,而且残留时间长,在此养殖条件下,AOZ在斑点叉尾各组织中消除至少需要2 754℃.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Ietalurus punetaus) 呋喃唑酮 3-氨基-2-噁唑烷酮 组织分布 消除
下载PDF
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在斑点叉尾体内及养殖环境中的消解规律 被引量:7
4
作者 杨秋红 刘永涛 +4 位作者 艾晓辉 王群 宋怿 索纹纹 吕思阳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3-49,共7页
研究了以全池泼洒的投药方式,孔雀石绿(MG)(池塘中MG的理论浓度为1 mg/L)及其主要代谢物隐性孔雀石绿(LMG)在斑点叉尾(Ietalurus punetaus)肌肉和皮肤以及养殖水体和底泥中的残留消除规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分... 研究了以全池泼洒的投药方式,孔雀石绿(MG)(池塘中MG的理论浓度为1 mg/L)及其主要代谢物隐性孔雀石绿(LMG)在斑点叉尾(Ietalurus punetaus)肌肉和皮肤以及养殖水体和底泥中的残留消除规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分析MG及其代谢物LMG在斑点叉尾体内及环境中的浓度水平。结果显示:肌肉、皮肤中MG于用药后第1天最高浓度分别为:(42.77±5.26)μg/kg和(6.36±0.11)μg/kg,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57.76 d、31.51 d;皮肤和肌肉中LMG分别在用药后第3天和第1天达到最高(502.27±20.43)μg/kg和(125.26±12.76)μg/kg,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33.01 d、38.51 d。这表明MG在斑点叉尾体内会迅速转化为LMG,且LMG残留在皮肤中的浓度大于肌肉中的浓度。养殖环境底泥中同时存在MG和LMG,以LMG为主,并且LMG呈现蓄积的趋势,在第360天出现最高浓度(5.92±1.23)μg/kg;水体中MG最高浓度出现在第1天,为(46.44±7.39)μg/L,随后急剧降至1μg/L左右,水体中几乎不存在L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 孔雀石绿(MG) 养殖环境 消除 残留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斑点叉尾鱼皮胶原蛋白的热水法提取工艺 被引量:8
5
作者 黄雯 周秋淑 +4 位作者 袁春红 徐萌 赵启蒙 许澄 包建强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期157-162,共6页
以斑点叉尾(Ietalurus punetaus)鱼皮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对胶原蛋白热水法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使用Design-Expert软件对提取温度、提取p H与料液比进行三因素响应面试验,以胶原蛋白得率为响应值优化热水法提取条... 以斑点叉尾(Ietalurus punetaus)鱼皮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对胶原蛋白热水法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使用Design-Expert软件对提取温度、提取p H与料液比进行三因素响应面试验,以胶原蛋白得率为响应值优化热水法提取条件,并验证响应面预测值与实测值的一致性。胶原蛋白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100℃、提取p H为6、料液比1∶10(g∶m L),胶原蛋白得率为16.98%。实测值与响应面预测值拟合良好,说明通过响应面试验设计对热水法提取胶原蛋白的优化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斑点叉尾[鱼回](Ietalurus punetaus) 鱼皮 胶原蛋白 热水提取法
下载PDF
HACCP系统在斑点叉尾鮰鱼片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吴涛 陈加平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10年第4期62-65,共4页
依据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的系统管理方案对杭州千岛湖水产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的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鱼片生产工艺的各个环节进行各种危害分析,确定了生产的关键控制点(CCP)并建立了完善的HACCP体系,该HACCP体系的建立有助于... 依据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的系统管理方案对杭州千岛湖水产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的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鱼片生产工艺的各个环节进行各种危害分析,确定了生产的关键控制点(CCP)并建立了完善的HACCP体系,该HACCP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鱼片 危害分析 关键控制点
下载PDF
斑点叉尾鮰无公害高效养殖技术概要 被引量:1
7
作者 雷晓中 蔡焰值 汪亮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377-2379,共3页
介绍了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人工繁殖、苗种培育、食用鱼养殖以及鱼病防治等环节,为斑点叉尾鮰无公害高效养殖提供了一定参考。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 无公害 高效 养殖技术
下载PDF
菜子膨化对斑点叉尾鮰的离体消化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严念东 郭万正 李绍章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64-1366,共3页
以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etaus)肠道的粗酶液为消化酶酶源,采用离体消化法,分别测定了其对菜子膨化前后的离体消化能和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的离体消化率。结果表明,斑点叉尾鮰对饲料干物质的离体消化率为膨化菜子(33.43%)>... 以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etaus)肠道的粗酶液为消化酶酶源,采用离体消化法,分别测定了其对菜子膨化前后的离体消化能和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的离体消化率。结果表明,斑点叉尾鮰对饲料干物质的离体消化率为膨化菜子(33.43%)>未膨化菜子(32.68%);对粗蛋白质的离体消化率为未膨化菜子(63.65%)>膨化菜子(43.21%);对粗脂肪的离体消化率为膨化菜子(25.19%)>未膨化菜子(24.79%);对离体消化能的影响为膨化菜子(12.91 MJ/kg)>未膨化菜子(11.81 MJ/kg)。膨化工艺可提高斑点叉尾鮰对菜子的干物质、粗脂肪的离体消化率和消化能,说明菜子作为一种非常规植物能量原料应用到水产饲料中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etaus) 菜子 膨化 离体消化
下载PDF
饥饿后斑点叉尾鮰部分生理生化指标变化与体重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韦新兰 姚峰 +2 位作者 黄国林 赵亭亭 杨严鸥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5期241-244,1+18,共4页
为了解饥饿后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部分生理生化指标变化与体重变化的关系,将19尾斑点叉尾鮰置于室内19个玻璃水箱中,在水温(24±2)℃条件下进行了为期6周的饥饿试验。结果显示:鱼体初始体重与饥饿后的内脏指数、肝胰脏... 为了解饥饿后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部分生理生化指标变化与体重变化的关系,将19尾斑点叉尾鮰置于室内19个玻璃水箱中,在水温(24±2)℃条件下进行了为期6周的饥饿试验。结果显示:鱼体初始体重与饥饿后的内脏指数、肝胰脏指数显著负相关,与肝脏MDA含量及ATP酶活性显著正相关,而与SOD活性及失重率无显著相关性;失重率与ATP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内脏指数、肝胰脏指数、MDA含量、SOD活性无显著相关。这表明,饥饿时鱼体初始体重对上述几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更为明显,而失重率对多数指标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饥饿 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 失重 生理生化指标
下载PDF
恩诺沙星乳在异育银鲫和斑点叉尾鮰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国栋 刘永涛 +2 位作者 艾晓辉 孙如玉 杜香璇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0-66,共7页
本实验研究了恩诺沙星乳在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和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etaus)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规律。异育银鲫和斑点叉尾鮰单剂量口灌恩诺沙星乳(10 mg/kg bw),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测定了给药... 本实验研究了恩诺沙星乳在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和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etaus)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规律。异育银鲫和斑点叉尾鮰单剂量口灌恩诺沙星乳(10 mg/kg bw),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测定了给药后的血药浓度。结果显示,恩诺沙星乳在异育银鲫和斑点叉尾鮰体内的达峰浓度(C_(max))分别为4.66μg/mL和3.95μg/mL,相应的达峰时间(T_(max))分别为6 h和8 h;消除半衰期(T_(1/2z))分别为20.05 h和22.06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 0-∞)分别为228.26μg·h/mL和189.55μg·h/mL。其主要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在异育银鲫和斑点叉尾鮰体内的C_(max)分别为0.053μg/mL和0.043μg/mL,相应的T_(max)均为12 h;T_(1/2z)分别为45.79 h和31.66 h;AUC_(0-∞)分别为5.24μg·h/mL和3.40μg·h/mL。恩诺沙星乳在异育银鲫和斑点叉尾鮰体内的生物转化率分别为2.07%和1.74%。单剂量的恩诺沙星乳(10 mg/kg bw)适用于恩诺沙星对异育银鲫和斑点叉尾鮰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小于0.58μg/mL和0.49μg/mL的敏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诺沙星乳 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etaus)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斑点叉尾鮰致病性类志贺邻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吕小燕 袁汉文 +5 位作者 何爱美 杨文秀 张哲华 郑楚文 李骞 许巧情 《河北渔业》 2020年第8期33-37,60,F0003,共7页
为探究某斑点叉尾鮰养殖场鱼类发病死亡原因,从患病的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鱼体分离得到一种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树构建分析,确定该菌为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s)。用Ki... 为探究某斑点叉尾鮰养殖场鱼类发病死亡原因,从患病的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鱼体分离得到一种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树构建分析,确定该菌为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s)。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检测病原菌的敏感性,进行药敏试验。类志贺邻单胞菌为革兰氏阴性菌,且对呋喃唑酮、头孢拉定、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及头孢呋辛5种药物产生高度敏感,对氧氟沙星、头孢氨苄、哌拉西林等11种药物中度敏感。通过回归感染试验进行验证,注射类志贺邻单胞菌菌株后,斑点叉尾鮰感染后出现的症状与自然发病个体的症状基本相同。从患病鱼体分离出的即为类志贺邻单胞菌,也正是该致病菌导致斑点叉尾鮰死亡,可利用头孢类高度敏感药物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 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s) 分离鉴定 16S rRNA 药敏实验
下载PDF
不同蛋白水平的膨化菜籽配合饲料对斑点叉尾鮰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冯端林 郭万正 +1 位作者 严念东 王晓娟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3-26,共4页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蛋白水平和膨化菜籽添加量对斑点叉尾鮰生长性能、脏器指数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选取平均体重为(8.02±0.009)g的健康斑点叉尾鮰600尾,随机分为10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试验基础饲料以鱼粉、豆粕(菜...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蛋白水平和膨化菜籽添加量对斑点叉尾鮰生长性能、脏器指数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选取平均体重为(8.02±0.009)g的健康斑点叉尾鮰600尾,随机分为10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试验基础饲料以鱼粉、豆粕(菜粕、棉粕)为蛋白源,设(28%、32%、36%)三个水平,以膨化菜籽为脂肪源,设(7%、11%、15%)三个添加水平。试验结果表明:①膨化菜籽组与对照组相比,当饲料粗蛋白含量为32%,膨化菜籽添加量为15%时,对斑点叉尾鮰促生长效果最好;②膨化菜籽组与对照组相比,对斑点叉尾鮰脏器指数及斑点叉尾鮰肌肉中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指标均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鲴(1ctalurus punetaus) 膨化菜籽 生长性能
下载PDF
茶叶种类及添加量对斑点叉尾鮰谷胱甘肽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13
作者 岳鼎鼎 宛晓春 +4 位作者 周裔彬 杨严鸥 张建立 桑八一 张尧北平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下旬)》 2016年第11期32-36,共5页
选择屏山炒青、霍山黄芽、黄山毛峰、龙井4种非发酵茶和祁门红茶、普洱茶2种发酵茶,分别按1%和2%添加量加入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基础饲料中,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试验结束后,每箱随机捞取7尾试验鱼,测定各组鱼体肝脏组织... 选择屏山炒青、霍山黄芽、黄山毛峰、龙井4种非发酵茶和祁门红茶、普洱茶2种发酵茶,分别按1%和2%添加量加入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基础饲料中,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试验结束后,每箱随机捞取7尾试验鱼,测定各组鱼体肝脏组织的谷胱甘肽(GSH)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然后降低水位,对每箱剩余的23尾试验鱼进行3d的拥挤胁迫,再每箱随机捞取7尾测定肝脏组织的3项指标。结果显示:龙井(1%、2%组)在胁迫前可显著提高GSH含量,霍山黄芽(1%、2%组)和祁门红茶(1%组)在胁迫后提高GSH含量的作用更为显著;胁迫前,所有茶叶都不能提高GSH-Px活力;胁迫后,1%屏山炒青、霍山黄芽、祁门红茶组和2%霍山黄芽、龙井组可使GSH-Px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龙井(1%组)在胁迫前能够显著提高GR活力;胁迫后,多数1%组能显著提高GR活力,2%组中,霍山黄芽和龙井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茶叶可提高GSH含量以及GSH-Px与GR活性,这种提高主要是在胁迫后体现出来,其中霍山黄芽、龙井和祁门红茶的效果更为明显;2种添加量中,1%添加量效果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 茶叶 谷胱甘肽抗氧化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