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满洲”的修辞——以伪满洲国时期的《新满洲》杂志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晓丽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6-92,共7页
满洲傀儡国炮制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新满洲"。文章首先考察"满洲"何以变成"新满洲"。其次透视"新满洲"修辞背后的帝国主义逻辑:一,日本是先进的、文明的、有魅力的,而满洲是落后的、低等的、... 满洲傀儡国炮制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新满洲"。文章首先考察"满洲"何以变成"新满洲"。其次透视"新满洲"修辞背后的帝国主义逻辑:一,日本是先进的、文明的、有魅力的,而满洲是落后的、低等的、有待教化的;二,满洲应该被日本教化、改造为"新满洲"。接着讨论:谁是"新满洲"的快乐子民,进一步解构帝国主义修辞的伪善幻觉。以此,反省殖民统治与现代性之间的复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满洲国 新满洲 修辞 帝国主义
下载PDF
伪满洲国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补订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晓丽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5-81,共7页
1932年日本在中国东北炮制了伪满洲国。在日本强权统治下的1932-1945年,东北文坛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出现了别样的文学实践经验和文学生产机制:通俗文学变体发展,承载了创生新文体的文学精神;女性文学,提供了新的文学经验;逼仄空间中的新... 1932年日本在中国东北炮制了伪满洲国。在日本强权统治下的1932-1945年,东北文坛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出现了别样的文学实践经验和文学生产机制:通俗文学变体发展,承载了创生新文体的文学精神;女性文学,提供了新的文学经验;逼仄空间中的新文学,寻求自身独立发展的各种可能;附逆作品充斥文坛。这些文学经验的形成,有政治上妥协于伪满洲国“文艺政策”的原因,也有商业上迎合市民趣味的原因,还有艰难时世中不甘堕落的个体心灵的坚韧与挣扎。这些文学经验属于中国现代文学经验的一部分,对其描述涉及到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缺失的补充和创新认识,涉及到重新评定日本侵略背景下的中国现代文学经验,由此将出现对以往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新的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伪满洲国 文学经验
下载PDF
“实话·秘话·谜话”的传播——以伪满洲国时期的《麒麟》杂志为中心
3
作者 刘晓丽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36-40,共5页
在中国东北伪满洲国时期曾流行过一种通俗文学样式———实话.秘话.谜话。其大致有“案件聚焦”、“八卦名人”、“服务时局”和“博物探险”四种类型。这种文学样式的出现,有政治上妥协于伪满洲国“文艺政策”的原因,也有商业上迎合市... 在中国东北伪满洲国时期曾流行过一种通俗文学样式———实话.秘话.谜话。其大致有“案件聚焦”、“八卦名人”、“服务时局”和“博物探险”四种类型。这种文学样式的出现,有政治上妥协于伪满洲国“文艺政策”的原因,也有商业上迎合市民趣味的原因。但是这种妥协和迎合并没有为伪满洲国所谓的“国策”推波助澜,而是走向了与其无关的不合作之路。在妥协和不合作同时运作下,这种文学样式为中国现代文学提供了新的文学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伪满洲国 《麒麟》 实话·秘话·谜话
下载PDF
伪满时期的溥仪形象再塑与护军兴衰研究
4
作者 张金春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28-133,共6页
伪满时期,溥仪的形象塑造多为表面的傀儡形象,其隐藏在深层次的抗争形象却鲜有人知。溥仪抗争形象的再塑,主要是通过其组建的护军这一军事武装来体现,它既是溥仪组建的私人武装组织,更被溥仪视作变相的陆军来培养。虽然最后在关东军的... 伪满时期,溥仪的形象塑造多为表面的傀儡形象,其隐藏在深层次的抗争形象却鲜有人知。溥仪抗争形象的再塑,主要是通过其组建的护军这一军事武装来体现,它既是溥仪组建的私人武装组织,更被溥仪视作变相的陆军来培养。虽然最后在关东军的强压下走向衰落,但仍是溥仪抗争形象塑造的重要体现,同时也丰富了溥仪的研究内容,即双重形象的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溥仪 伪满时期 关东军 护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