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野生牛肝菌纯种分离及液态培养促三萜类物质合成的诱导剂优化研究
1
作者 徐伟 王植朔 +4 位作者 王瑞琦 梁珊珊 张雪 谢红瑶 吴凡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3-220,共8页
目的:为获得牛肝菌人工纯菌株,提高液态培养菌丝及产三萜类物质的能力。方法:以云南鲜野生牛肝菌子实体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母体纯菌株分离并鉴定;以金属离子Ca^(2+)、亚油酸及香菇水提物作为诱导剂,研究其对液态菌丝体中三... 目的:为获得牛肝菌人工纯菌株,提高液态培养菌丝及产三萜类物质的能力。方法:以云南鲜野生牛肝菌子实体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母体纯菌株分离并鉴定;以金属离子Ca^(2+)、亚油酸及香菇水提物作为诱导剂,研究其对液态菌丝体中三萜类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经多次分离纯化获得1株纯菌种NG-3,经rDNA-ITS分子生物学鉴定,NG-3为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对NG-3菌丝体进行SEM观察,在培养8~16 d时,出现具有结实能力的锁状联合形态菌丝。对3种诱导剂进行了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结果为Ca^(2+)浓度12 mmol/L、亚油酸量4%、香菇水提物浓度150 mg/100 mL,此时三萜含量为6.77 mg/g,比未加诱导剂三萜含量提高了76.00%。结论:3种诱导剂复合使用能够促进三萜类物质合成,提高其含量,为解决野生资源不足、实现牛肝菌功能产品产业化提供技术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牛肝菌 母体纯种 液态菌丝 三萜类物质 诱导剂
下载PDF
松茸菌丝体的纯培养及其鉴定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微思 罗孝坤 +2 位作者 张丽英 张利菁 朱萍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36,共3页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采自云南中甸、丽江、武定、巍山4个地方的松茸进行了分离培养,并利用感官及ITS测序对所培养的菌丝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利用斜面培养基很好地诱导出了菌丝体母种,诱导率达75%;而将分离培养得到的菌丝体进行液体培养...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采自云南中甸、丽江、武定、巍山4个地方的松茸进行了分离培养,并利用感官及ITS测序对所培养的菌丝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利用斜面培养基很好地诱导出了菌丝体母种,诱导率达75%;而将分离培养得到的菌丝体进行液体培养,菌丝生长良好,且能进行转扩和较大规模培养;液体培养的菌丝体仍具有松茸的特殊气味,证明可能为松茸的纯培养物;经ITS测序比较,采自中甸、丽江、武定、巍山的松茸子实体和其液体培养的菌丝体,其遗传相似度分别为0.9970、1、0.9980、0.9980,表明取自不同地点的子实体与其相应的培养物在种质上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茸 纯培养 菌丝体 ITS鉴定
下载PDF
沼生花褶伞菌丝体纯培养条件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黄红英 傅岚 +1 位作者 张平 陈作红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13,共3页
报道了不同培养基、碳、氮源、温度和pH值对于沼生花褶伞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培养沼生花褶伞菌丝体的最佳培养基是粪草培养基 ,蔗糖和玉米粉是最好的碳源 ,蛋白胨和尿素是最好的氮源 ,最适温度为 2 6~ 30℃ ,最适pH值为 7 0~... 报道了不同培养基、碳、氮源、温度和pH值对于沼生花褶伞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培养沼生花褶伞菌丝体的最佳培养基是粪草培养基 ,蔗糖和玉米粉是最好的碳源 ,蛋白胨和尿素是最好的氮源 ,最适温度为 2 6~ 30℃ ,最适pH值为 7 0~ 9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生花褶伞 菌丝体 纯培养条件 生长发育 温度 PH值
下载PDF
论“菌菜”向“菌粮”转变的必要性 被引量:4
4
作者 王相刚 张宝君 +3 位作者 李贺 缪元霞 李艳芳 桑瀚旭 《绥化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154-157,共4页
针对我国对农业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投资金额逐年提高,为了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战略目标,同时又衍生出粮食主产区农作物秸秆资源无法利用造成严重的浪费和污染,富余劳动力又急需转移安置的实际问题。面对如此形势,文章以蕈菌产业为... 针对我国对农业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投资金额逐年提高,为了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战略目标,同时又衍生出粮食主产区农作物秸秆资源无法利用造成严重的浪费和污染,富余劳动力又急需转移安置的实际问题。面对如此形势,文章以蕈菌产业为突破口,提出蕈菌从"菌菜"转变为"菌粮"拓宽蕈菌消费观念拉动农业经济大循环的全新思考,这将给传统农业带来一片崭新的天地,我国农业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蕈菌 菌菜 菌粮 秸秆转化 循环经济 纯菌丝体
下载PDF
致命鹅膏菌的菌种分离及人工培养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平 陈松 陈作红 《中国食用菌》 2005年第2期10-12,共3页
致命鹅膏 (Amanitaexitialis)是一种产于中国南方的剧毒蘑菇 .本研究首次用组织分离的方法获得了该菌的菌种。来自子实体上不同部位的组织都能用于分离 ,但用幼子实体上的菌褶分离效果最佳。试用六种培养基培养其菌丝体 ,其中以改良PDM... 致命鹅膏 (Amanitaexitialis)是一种产于中国南方的剧毒蘑菇 .本研究首次用组织分离的方法获得了该菌的菌种。来自子实体上不同部位的组织都能用于分离 ,但用幼子实体上的菌褶分离效果最佳。试用六种培养基培养其菌丝体 ,其中以改良PDM为最佳。最佳培养温度为 2 6℃ ,最适pH值为 5 0 ,在 1 0 0 0mL的培养基中添加 2 0g葡萄糖对菌丝生长最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命鹅膏 菌种分离 人工培养 菌丝体
下载PDF
红汁乳菇菌种分离培养及其对马尾松苗木生长效应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君昂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46-250,共5页
红汁乳菇菌种分离实验表明,红汁乳菇可通过组织分离获得纯菌,不同地域的红汁乳菇子实体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分离时,菌丝生长的快慢不同。红汁乳菇一级菌种培养时,菌丝在PDA、MMN、酵母葡萄糖酸钙培养基上生长较快和旺盛,菌丝在MS、查氏、... 红汁乳菇菌种分离实验表明,红汁乳菇可通过组织分离获得纯菌,不同地域的红汁乳菇子实体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分离时,菌丝生长的快慢不同。红汁乳菇一级菌种培养时,菌丝在PDA、MMN、酵母葡萄糖酸钙培养基上生长较快和旺盛,菌丝在MS、查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缓慢,且生长很弱。用液体培养的红汁乳菇接种马尾松幼苗可形成菌根化苗,苗木菌根形成率为73 3%,且菌根明显促进马尾松苗木生长。马尾松菌根化苗可以提高马尾松苗出圃率及造林成活率,促进马尾松生长,为实现红汁乳菇的半人工栽培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汁乳菇 菌种分离 菌种培养 马尾松 苗木 生长效应 出圃率 造林成活率 菌根
下载PDF
野生松乳菇的驯化试验初探 被引量:6
7
作者 黄宏英 童翠英 +2 位作者 李钦芳 黄青海 彭维军 《中国食用菌》 2007年第5期14-15,共2页
经过2年松乳菇共生型食用菌的驯化探讨,通过野生松乳菇采集、组织分离培养,借鉴于其它食用菌的配方,找出适合松乳菇生长的人工培养基。设计4个原种培养基配方,以配方1最佳。设计二级、三级种培养基配方7个,以配方7最佳。在室内外人工模... 经过2年松乳菇共生型食用菌的驯化探讨,通过野生松乳菇采集、组织分离培养,借鉴于其它食用菌的配方,找出适合松乳菇生长的人工培养基。设计4个原种培养基配方,以配方1最佳。设计二级、三级种培养基配方7个,以配方7最佳。在室内外人工模拟栽培观察均有菌丝体长出。初步摸索出驯化栽培松乳菇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乳菇 菌丝体 纯培养菌种 驯化试验
下载PDF
木材腐朽菌培养特性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5
8
作者 池玉杰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8-164,共7页
论述了研究木材腐朽菌培养特性的意义,对自1889年以来有关木材腐朽菌培养特性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通过综合分析以往国内外对木材腐朽菌培养特性研究的结果,得出了对木材腐朽菌培养特性研究的总体结论。
关键词 木材腐朽菌 培养特性 木材白腐菌 木材褐腐菌 纯培养 气生菌丝体 基内生菌丝体
下载PDF
杨黄菌丝体纯培养条件优化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跃新 胡伟 +1 位作者 闫宝松 马凤 《中国林副特产》 2011年第6期4-6,共3页
进行了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对杨黄菌丝长势的影响试验,筛选出了最佳碳源、氮源、无机盐,并利用三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进行了培养基配方优化实验,得到了菌丝体纯培养条件下最优培养基配方,可得杨黄菌丝体干重1.29g/100mL。
关键词 杨黄 菌丝 纯培养条件 配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