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结节性红斑(Erythema nodosum,EN)复发的有关因素。方法:将2016年1月—2022年6月在赣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EN的患者分为复发组(26例)和未复发组(59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比较2组...目的:探讨结节性红斑(Erythema nodosum,EN)复发的有关因素。方法:将2016年1月—2022年6月在赣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EN的患者分为复发组(26例)和未复发组(59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比较2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验指标,并对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EN患者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 of tuberculin,PPD)试验与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 cell spot test of tuberculosis infection,T-SPOT.TB)的结果。结果:EN的复发与发病部位(χ^(2)=8.137,P=0.004)、C反应蛋白(χ^(2)=5.412,P=0.020)、中性粒细胞数目(χ^(2)=8.485,P=0.014)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部位(OR=5.394,95%CI=1.744~16.689)、C反应蛋白偏高(OR=3.383,95%CI=1.006~11.375)为EN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SPOT.TB结果阳性时抗结核治疗的复发率(10%)比PPD试验结果阳性的复发率(81.4%)低(P<0.05)。结论:EN的复发与发病部位、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数目有关;影响EN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发病部位、C反应蛋白;T-SPOT.TB与PPD试验联合应用有助于发现EN患者的结核感染,2项结果阳性时抗结核治疗的EN复发率较低。展开更多
目的某高校2007级某女生于2009年10月患肺结核后,对与该学生密接者130例的筛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控制大学生结核病流行的预防措施。方法 130例肺结核患者密接者(其中6例为最密接者)作为筛查对象,密接者行结核菌素试验(purified protein ...目的某高校2007级某女生于2009年10月患肺结核后,对与该学生密接者130例的筛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控制大学生结核病流行的预防措施。方法 130例肺结核患者密接者(其中6例为最密接者)作为筛查对象,密接者行结核菌素试验(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和拍胸片(chest X-ray,CR),最密接者还行CT和痰涂检验。结果 130名密接者的PPD试验结果显示强阳性33例,强阳性率为25.38%;CR检查结果显示密接者无阳性体征,最密接者的CT结果显示无异常。痰涂检验结果显示没有发现结核杆菌。结论从结核患者密接者各项筛查结果来看,该校结核病目前未构成群体环境肺结核疫情,没有造成传播。大学生是肺结核病传播的高危人群,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对结核病的抵抗力。应定期对在校学生进行体格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肺结核患者,并采取积极措施予以防控。展开更多
目的在不同分枝杆菌致敏豚鼠模型中研究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 of tuberculin,TB-PPD)的量效关系。方法将受试豚鼠随机分成6组:结核分枝杆菌H37Rv活菌致敏组、结核分枝杆菌临床株CMCC 94757、94754、94766...目的在不同分枝杆菌致敏豚鼠模型中研究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 of tuberculin,TB-PPD)的量效关系。方法将受试豚鼠随机分成6组:结核分枝杆菌H37Rv活菌致敏组、结核分枝杆菌临床株CMCC 94757、94754、94766致敏组、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vaccine,BCG)致敏组和灭活结核分枝杆菌H37Rv致敏组。各组豚鼠分别于左侧大腿腹股沟皮下注射相应致敏原,5~6周后,所有豚鼠于脊柱两侧皮内注射20 IU/m L TB-PPD和50 IU/m L TB-PPD各0.1 m L;于注射后24 h、48 h观察和记录局部硬结的纵径与横径,计算平均值。结果所有组别豚鼠接受两种规格TB-PPD皮试后,无论是24 h还是48 h,局部硬结反应直径均大于10 mm,全部阳性,阳转率均为100%。5 IU TB-PPD皮试反应强度高于2 IU TB-PPD,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24 h结果显示:2 IU TB-PPD和5 IU TB-PPD在H37Rv活菌致敏组、94766致敏组、灭活H37Rv致敏组皮试反应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91、P=0.071;t=2.722、P=0.053;t=1.76、P=0.153),其余3组5 IU TB-PPD皮试反应强度高于2 IU TB-PP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98、P=0.015;t=4.811、P=0.009;t=3.068、P=0.037)。48 h硬结反应和24 h、48 h平均硬结反应结果均显示:在各致敏组豚鼠模型中5 IU TB-PPD皮试反应强度均高于2 IU TB-PPD,皮试反应大小均有统计学差异(t=3.471、P=0.018;t=3.371、P=0.020;t=6.216、P=0.003;t=5.244、P=0.006;t=3.959、P=0.017;t=4.674、P=0.010;t=4.824、P=0.008;t=3.794、P=0.019;t=3.857、P=0.018;t=2.86、P=0.046;t=3.539、P=0.024;t=3.365、P=0.028)。结论各组豚鼠致敏模型中5 IU TB-PPD的效价均明显高于2 IU TB-PPD,存在较为明显的量效关系。各种感染状态下,虽然高剂量制品可诱导更强的迟发型超敏(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DTH)反应,但低剂量制品也不影响其阳性检出率。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结节性红斑(Erythema nodosum,EN)复发的有关因素。方法:将2016年1月—2022年6月在赣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EN的患者分为复发组(26例)和未复发组(59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比较2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验指标,并对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EN患者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 of tuberculin,PPD)试验与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 cell spot test of tuberculosis infection,T-SPOT.TB)的结果。结果:EN的复发与发病部位(χ^(2)=8.137,P=0.004)、C反应蛋白(χ^(2)=5.412,P=0.020)、中性粒细胞数目(χ^(2)=8.485,P=0.014)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部位(OR=5.394,95%CI=1.744~16.689)、C反应蛋白偏高(OR=3.383,95%CI=1.006~11.375)为EN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SPOT.TB结果阳性时抗结核治疗的复发率(10%)比PPD试验结果阳性的复发率(81.4%)低(P<0.05)。结论:EN的复发与发病部位、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数目有关;影响EN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发病部位、C反应蛋白;T-SPOT.TB与PPD试验联合应用有助于发现EN患者的结核感染,2项结果阳性时抗结核治疗的EN复发率较低。
文摘目的在不同分枝杆菌致敏豚鼠模型中研究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 of tuberculin,TB-PPD)的量效关系。方法将受试豚鼠随机分成6组:结核分枝杆菌H37Rv活菌致敏组、结核分枝杆菌临床株CMCC 94757、94754、94766致敏组、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vaccine,BCG)致敏组和灭活结核分枝杆菌H37Rv致敏组。各组豚鼠分别于左侧大腿腹股沟皮下注射相应致敏原,5~6周后,所有豚鼠于脊柱两侧皮内注射20 IU/m L TB-PPD和50 IU/m L TB-PPD各0.1 m L;于注射后24 h、48 h观察和记录局部硬结的纵径与横径,计算平均值。结果所有组别豚鼠接受两种规格TB-PPD皮试后,无论是24 h还是48 h,局部硬结反应直径均大于10 mm,全部阳性,阳转率均为100%。5 IU TB-PPD皮试反应强度高于2 IU TB-PPD,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24 h结果显示:2 IU TB-PPD和5 IU TB-PPD在H37Rv活菌致敏组、94766致敏组、灭活H37Rv致敏组皮试反应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91、P=0.071;t=2.722、P=0.053;t=1.76、P=0.153),其余3组5 IU TB-PPD皮试反应强度高于2 IU TB-PP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98、P=0.015;t=4.811、P=0.009;t=3.068、P=0.037)。48 h硬结反应和24 h、48 h平均硬结反应结果均显示:在各致敏组豚鼠模型中5 IU TB-PPD皮试反应强度均高于2 IU TB-PPD,皮试反应大小均有统计学差异(t=3.471、P=0.018;t=3.371、P=0.020;t=6.216、P=0.003;t=5.244、P=0.006;t=3.959、P=0.017;t=4.674、P=0.010;t=4.824、P=0.008;t=3.794、P=0.019;t=3.857、P=0.018;t=2.86、P=0.046;t=3.539、P=0.024;t=3.365、P=0.028)。结论各组豚鼠致敏模型中5 IU TB-PPD的效价均明显高于2 IU TB-PPD,存在较为明显的量效关系。各种感染状态下,虽然高剂量制品可诱导更强的迟发型超敏(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DTH)反应,但低剂量制品也不影响其阳性检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