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hanced and irreversible sorption of pesticide pyrimethanil by soil amended with biochars 被引量:19
1
作者 Xiangyang Yu Ligang Pan +1 位作者 Guangguo Ying Rai S. Kooka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4期615-620,共6页
Biochar derived from partial combustion of vegetation is ubiquitous and potentially effective in sequestration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nts. Biochars were prepared by burning of red gum (Eucalyptus spp.) woodchips ... Biochar derived from partial combustion of vegetation is ubiquitous and potentially effective in sequestration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nts. Biochars were prepared by burning of red gum (Eucalyptus spp.) woodchips at 450 and 850℃ (labeled as BC450 and BC850). These two biochars were found to possess markedly different properties in terms of surface area and porosity. Short-term equilibration tests (24 hr) were conducted to assess the sorption-desorption behavior of pyrimethanil in the soil amended with various amounts of biochar of each type, with a special focus on the desorption behavior of the sorbed pesticide through four times successive desorption by dilution. Sorption coefficient and isotherm nonlinearity of the amended soils progressively increased with the content of biochar in the soil. Biochar BC850 with higher surface area and microporosity showed a stronger effect on the reversibility of sorption pesticide. The soils amended with 5% BC450 and 1% BC850 had nearly the same sorption capacity for pyrimethanil; however, their desorption processes were very different with 13.65% and 1.49% of the sorbed pesticide being released, respectively. This study suggested that biochar in soil could be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immobilization of a pesticide and thus affecting its environment fate in s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CHAR pyrimethanil SORPTION DESORPTION
下载PDF
Heat Capacity and Enthalpy of Fusion of Crystalline Pyrimethanil Decylate(C_(22)H_(33)N_3O_2)
2
作者 SUN Xiao-hong LIU Yuan-fa +2 位作者 TAN Zhi-cheng WANG Mei-han JIA Ying-qi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6期697-701,共5页
Low-temperature heat capacities of pyrimethanil decylate ( C22 H33 N3 O2 ) were precisely measured with an automated adiabatic calorimeter over the temperature range from 78 to 373 K. The sample was observed to melt... Low-temperature heat capacities of pyrimethanil decylate ( C22 H33 N3 O2 ) were precisely measured with an automated adiabatic calorimeter over the temperature range from 78 to 373 K. The sample was observed to melt at (311.04 ± 0.06) K. The molar enthalpy and entropy of fusion as well as the chemical purity of the compound were determined to be(45876± 12) J/mol, (147. 50 ±0. 05) J. mol^-1 · K^-1 and (99. 21 ±0. 03)% (mass fraction), respectively. The extrapolated melting temperature for the absolutely pure compound obtained from fractional melting experiments is (311. 204±0. 035 )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yrimethanil decylate Heat capacity Adiabatic calorimetry DSC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Fungicidal Activities of Pyrimethanil Heterocyclic Acid Salt 被引量:1
3
作者 孙晓红 刘源发 +2 位作者 陈邦 贾婴琦 杨建武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期98-101,共4页
Seven pyrimethanil salts were synthesized by organic base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 reacting with substituted pyridine acids. They are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ir structures have been confirmed by IR, ^1H NMR an... Seven pyrimethanil salts were synthesized by organic base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 reacting with substituted pyridine acids. They are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ir structures have been confirmed by IR, ^1H NMR and elemental analysis. The preliminary toxicity tests indicated that most of them exhibited excellent fungicidal activit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ructures and the fungicidal activities of the compounds wa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THESIS substituted pyridine acid pyrimethanil salt STRUCTURE fungicidal activity
原文传递
三维配位聚合物[Cu_(1.5)(opda)(tib)(Ac)]的合成及其电化学传感嘧霉胺
4
作者 刘晓莉 李苗苗 +2 位作者 亢硕硕 马雅菲 张美丽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9-25,共7页
金属-有机骨架(MOFs)作为传感器在电化学检测污染物方面备受关注,为达到灵敏检测嘧霉胺,通过水热法合成了配位聚合物[Cu_(1.5)(opda)(tib)(Ac)](tib=均苯三咪唑,mpda=间苯二乙酸,Ac=醋酸),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单... 金属-有机骨架(MOFs)作为传感器在电化学检测污染物方面备受关注,为达到灵敏检测嘧霉胺,通过水热法合成了配位聚合物[Cu_(1.5)(opda)(tib)(Ac)](tib=均苯三咪唑,mpda=间苯二乙酸,Ac=醋酸),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其对嘧霉胺的电化学传感响应。结果表明,该配位聚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ī空间群,具有3D网络配位结构。该配位聚合物的比表面积为5 m^(2)/g,属于介孔材料,平均孔径为15.8 nm。配位聚合物修饰电极传感器对嘧霉胺的电化学传感响应良好,且具有良好的选择性、重复性和稳定性,检出限为0.09μmol/L(S/N=3)。该配位聚合物可能在电化学传感检测嘧霉胺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乙酸 配位聚合物 水热合成 晶体结构 电化学性能 嘧霉胺
下载PDF
月季灰霉病菌抗药性监测及防控技术研究
5
作者 盛桂林 段亚冰 +2 位作者 蔡义强 崔雨华 沈迎春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9期46-51,共6页
监测月季灰霉病抗药性发生现状,探索防控药剂的应用技术。病原鉴定采用分子鉴定和形态学鉴定法,抗药性监测采用菌落生长区分剂量法,田间试验采用喷雾法。3省份采集分离的月季灰霉病菌株均为灰葡萄孢菌。抗性监测结果表明,采集的月季灰... 监测月季灰霉病抗药性发生现状,探索防控药剂的应用技术。病原鉴定采用分子鉴定和形态学鉴定法,抗药性监测采用菌落生长区分剂量法,田间试验采用喷雾法。3省份采集分离的月季灰霉病菌株均为灰葡萄孢菌。抗性监测结果表明,采集的月季灰霉病菌对多菌灵、嘧菌酯和戊唑醇的抗性频率分别为66.67%、50%和77.78%,应降低使用频次。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推荐剂量下啶酰菌胺和嘧霉胺对月季灰霉病的防效分别为70%~88%和70%~84%,两者在江苏的防效均>80%。植物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啶酰菌胺在有效剂量225、450、900 g a.i./hm2嘧霉胺在有效剂量800、1600、3200 g a.i./hm2范围内对月季安全。基于本研究成果,建议生产上可使用啶酰菌胺和嘧霉胺防控月季灰霉病,注意轮换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季灰霉病 病原鉴定 药效试验 抗性频率 啶酰菌胺 嘧霉胺
下载PDF
中国葡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检测 被引量:53
6
作者 张玮 乔广行 +2 位作者 黄金宝 王忠跃 李兴红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08-1212,共5页
【目的】检测中国葡萄灰霉病菌对苯胺基嘧啶类杀菌剂嘧霉胺的抗药性,明确中国不同葡萄产区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及抗性频率,为葡萄灰霉病的药剂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从中国葡萄主产区采集、分离纯化104个葡萄灰霉病菌(Botryti... 【目的】检测中国葡萄灰霉病菌对苯胺基嘧啶类杀菌剂嘧霉胺的抗药性,明确中国不同葡萄产区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及抗性频率,为葡萄灰霉病的药剂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从中国葡萄主产区采集、分离纯化104个葡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的单孢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嘧霉胺的抗药性。【结果】中国葡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性频率为22.22%—62.5%,且以高抗和中抗菌株为主,其中高抗菌株频率达44.23%;葡萄不同气候栽培区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抗药性不同。【结论】中国葡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较为普遍,且存在交互抗性,据此,在葡萄灰霉病的防治中应限制嘧霉胺的使用次数,可与二甲酰亚胺类、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交替使用;引进防治葡萄灰霉病的新型杀菌剂或生物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灰霉病菌 嘧霉胺 抗药性
下载PDF
新杀菌剂嘧霉胺盐的合成 被引量:24
7
作者 孙晓红 王慧芳 +3 位作者 刘源发 陈邦 吉鹏举 杨建武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06-511,共6页
合成了 2 0个具有生物活性的嘧霉胺盐 ,其中 19个为首次报道的新化合物 .结构组成经元素分析、IR及1HNMR确证 .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大多数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抑菌及杀菌作用 。
关键词 杀菌剂 嘧霉胺盐 合成 生物活性 构效关系
下载PDF
番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抗药性的试验 被引量:34
8
作者 纪明山 祁之秋 +3 位作者 赵平 程根武 谷祖敏 王英姿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45-347,共3页
从辽宁省不同地区保护地采集番茄灰霉病菌 ,经单孢分离获得代表性菌株35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各菌株对嘧霉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 ,番茄灰霉病菌已对嘧霉胺产生中等水平抗药性 ,抗性频率为22.9%;不同地区存在差异 ,嘧霉胺使用较多... 从辽宁省不同地区保护地采集番茄灰霉病菌 ,经单孢分离获得代表性菌株35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各菌株对嘧霉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 ,番茄灰霉病菌已对嘧霉胺产生中等水平抗药性 ,抗性频率为22.9%;不同地区存在差异 ,嘧霉胺使用较多的锦州和瓦房店地区抗药性频率较高。在离体条件下 ,抗药性菌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与敏感菌株相似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霉病菌 番茄 灰葡萄孢菌 嘧霉胺 敏感基线 抗药性 灰霉病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水果和蔬菜中异丙威、嘧霉胺、抑霉唑残留量 被引量:17
9
作者 潘守奇 孙军 +2 位作者 董静 潘玉香 刘孟孝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16-518,共3页
介绍了应用配有FTD/NPD/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测定水果和蔬菜中异丙威、嘧霉胺、抑霉唑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用乙酸乙酯提取,经过硅胶柱净化,旋蒸定容后上机。以GC-FTD(NPD)测定,外标法定量。嘧霉胺、异丙威、抑霉唑分别在一定范围内,质量... 介绍了应用配有FTD/NPD/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测定水果和蔬菜中异丙威、嘧霉胺、抑霉唑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用乙酸乙酯提取,经过硅胶柱净化,旋蒸定容后上机。以GC-FTD(NPD)测定,外标法定量。嘧霉胺、异丙威、抑霉唑分别在一定范围内,质量浓度与峰高(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准确,重现性、精密度好,杂质干扰少。方法检出限嘧霉胺0.005mg/kg,异丙威0.01mg/kg,抑霉唑0.01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FTD/NPD 嘧霉胺 异丙威 抑霉唑 硅胶
下载PDF
嘧霉胺与枯草芽孢杆菌B-916协同防治梨黑斑病 被引量:24
10
作者 常有宏 刘邮洲 +2 位作者 王宏 刘永锋 陈志谊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27-1232,共6页
室内测定28种化学药剂和枯草芽孢杆菌B-916对梨黑斑病菌的毒力,将毒力最强的化学药剂与拮抗细菌枯草芽孢杆菌B-916进行复配,探讨复配剂对梨黑斑病的室内毒力效果和田间防治效果。室内测定结果显示:28种常见化学药剂中嘧霉胺能有效抑制... 室内测定28种化学药剂和枯草芽孢杆菌B-916对梨黑斑病菌的毒力,将毒力最强的化学药剂与拮抗细菌枯草芽孢杆菌B-916进行复配,探讨复配剂对梨黑斑病的室内毒力效果和田间防治效果。室内测定结果显示:28种常见化学药剂中嘧霉胺能有效抑制梨黑斑病菌菌丝生长,当嘧霉胺浓度大于或等于0.10 mg/L时,抑制率为100.00%;枯草芽孢杆菌B-916对梨黑斑病菌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达55 mm;将枯草芽孢杆菌B-916(2.00×108CFU/ml)与嘧霉胺(10 000 mg/L)复配,配比为2∶1时对病菌抑制的增效比达4.18。该复配剂稀释20倍(6.67×106CFU/ml B-916+167 mg/L嘧霉胺)对梨黑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为58.26%,显著优于嘧霉胺(500 mg/L)和B-916(1.00×107CFU/ml)单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黑斑病菌 嘧霉胺 枯草芽孢杆菌 复配 防效
下载PDF
北京地区番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检测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李兴红 乔广行 +2 位作者 黄金宝 林雪 刘建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1-143,共3页
为了检测北京地区番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指导生产上科学用药,从北京12个区、县采集番茄灰霉病样150份,分离纯化获得109个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单孢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番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pyrimethanil... 为了检测北京地区番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指导生产上科学用药,从北京12个区、县采集番茄灰霉病样150份,分离纯化获得109个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单孢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番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pyrimethanil)的抗药性。所测菌株中嘧霉胺抗性菌株出现的比例高达82.57%,且以高抗菌株为主,占78.89%,抗性水平最高的菌株EC50是最敏感菌株的5 096倍;不同区县番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存在差异,门头沟区、密云县、延庆县、怀柔区和平谷区、大兴、通州和顺义8个区县的高抗菌株所占比例达66.67%~100%,海淀、朝阳和房山3个区未检测到高抗菌株。上述结果说明北京地区番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非常普遍,且以高抗菌株为主,生产上应替换新型杀菌剂防治番茄灰霉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灰霉病菌 嘧霉胺 抗药性
下载PDF
福州地区灰霉病菌对腐霉利和嘧霉胺抗药性测定 被引量:19
12
作者 陈仁 陈群航 +2 位作者 杜宜新 俞晓利 陈福如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0-183,共4页
从福州福清、长乐、连江、闽清4地设施栽培的番茄、茄子、辣椒、黄瓜等蔬菜作物上采集灰霉病菌147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检测灰霉病菌对腐霉利和嘧霉胺2种杀菌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福州地区灰霉病菌对腐霉利嘧霉胺都产生较高... 从福州福清、长乐、连江、闽清4地设施栽培的番茄、茄子、辣椒、黄瓜等蔬菜作物上采集灰霉病菌147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检测灰霉病菌对腐霉利和嘧霉胺2种杀菌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福州地区灰霉病菌对腐霉利嘧霉胺都产生较高的抗性。腐霉利对灰霉病菌的 EC50范围为0.0634~10.0579μg · mL^-1,抗性频率平均值为76%,嘧霉胺对灰霉病菌的EC50范围为0.1052~102.3465μg · mL^-1,抗性频率平均值为73%, 2种杀菌剂抗性频率最高都达100%,其中对腐霉利高抗菌株70个,高抗频率达48%;对嘧霉胺高抗菌株79个,高抗频率达54%。从地域上看,福清、长乐、连江、闽清4地灰霉病菌对腐霉利和嘧霉胺抗性频率平均值分别为74%、73%、82%、73%和84%、82%、74%、51%,闽清县对2种药剂抗药性稍低,其他3个县市差异不大。从寄主作物看,番茄、茄子、辣椒、黄瓜上灰霉病菌对腐霉利和嘧霉胺抗性频率平均值分别为77%、73%、73%、78%和74%、73%、67%、76%, 4种寄主上灰霉病菌对腐霉利和嘧霉胺抗性频率差异不大。不同寄主间的发病程度与抗药性大小无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霉病菌 腐霉利 嘧霉胺 抗药性
下载PDF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农产品中嘧霉胺的残留量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心明 余向阳 +1 位作者 洪晓月 刘贤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24-427,共4页
建立了青菜、大米、草莓、葡萄和西红柿等样品嘧霉胺残留量的SPE-GC测定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液-液分配和SPE净化,用气相色谱分法(NPD)检测器,外标法定量。实验结果:添加浓度在0.1~2.5mg/kg之间,测得其回收率为83.44%~108.82%之间,... 建立了青菜、大米、草莓、葡萄和西红柿等样品嘧霉胺残留量的SPE-GC测定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液-液分配和SPE净化,用气相色谱分法(NPD)检测器,外标法定量。实验结果:添加浓度在0.1~2.5mg/kg之间,测得其回收率为83.44%~108.82%之间,方法的检出限为0.05mg/L,同一样品中5次测定嘧霉胺残留量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嘧霉胺 固相萃取 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 回收率 相对标准偏差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大蒜中的嘧霉胺、噻螨酮残留量 被引量:15
14
作者 朱涛 周宏琛 +2 位作者 闫秋成 王勇 田晓林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2-75,共4页
建立了大蒜中嘧霉胺、噻螨酮残留量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方法。大蒜样品经过微波处理,乙酸乙酯提取,硅胶柱净化,采用EI源、选择离子监测方式(SIM),并通过基质添加标准消除了基质效应。结果证明,方法定量下限噻螨酮为0.01 mg/... 建立了大蒜中嘧霉胺、噻螨酮残留量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方法。大蒜样品经过微波处理,乙酸乙酯提取,硅胶柱净化,采用EI源、选择离子监测方式(SIM),并通过基质添加标准消除了基质效应。结果证明,方法定量下限噻螨酮为0.01 mg/kg,嘧霉胺为0.001 mg/kg,加标回收率范围73.5%~97.8%,相对标准偏差在2.3%~12.5%之间,该方法可实现快速、灵敏、准确的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 大蒜 嘧霉胺 噻螨酮
下载PDF
嘧霉胺和乙霉威在大葱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被引量:9
15
作者 崔淑华 王开运 +3 位作者 钱家亮 张立东 刘金峰 许美玲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5-200,共6页
建立了大葱中嘧霉胺和乙霉威残留的检测方法,并测定了嘧霉胺和乙霉威在春季大葱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大葱样品经乙腈提取,SAX/PSA固相萃取柱净化,气相色谱-质谱选择离子(GC/MS/SIM)检测。结果表明,建立的大葱中嘧霉胺和乙霉... 建立了大葱中嘧霉胺和乙霉威残留的检测方法,并测定了嘧霉胺和乙霉威在春季大葱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大葱样品经乙腈提取,SAX/PSA固相萃取柱净化,气相色谱-质谱选择离子(GC/MS/SIM)检测。结果表明,建立的大葱中嘧霉胺和乙霉威残留量检测方法在0.001~0.1mg/kg和0.01~0.1mg/kg水平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97.8%~107.2%,相对标准偏差为2.7%~7.4%,嘧霉胺和乙霉威的检出限分别为0.0003和0.003mg/kg,方法的定量限分别为0.001和0.01mg/kg。田间残留试验结果表明,嘧霉胺和乙霉威在大葱中消解较快,半衰期分别为4.1和3.1d,药后14d消解率均达90%以上;26%嘧霉.乙霉威可湿性粉剂(嘧霉胺和乙霉威质量比为10∶16)按推荐高剂量1800g/hm2(嘧霉胺有效成分180g/hm2,乙霉威有效成分288g/hm2)和2倍剂量3600g/hm2对水喷雾2~3次,末次施药后7,14,21d,嘧霉胺在大葱中的最终残留量为0.007~0.560mg/kg,乙霉威在大葱中的最终残留量为ND~0.394mg/kg,均低于日本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MRL)2.0和5.0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嘧霉胺 乙霉威 大葱 残留 消解
下载PDF
嘧霉胺对采后柑橘绿霉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6
16
作者 姜丽英 陈国庆 +2 位作者 施品忠 徐法三 李红叶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9-154,共6页
在实验室和贮藏库条件下,对嘧霉胺单剂、嘧霉胺与抑霉唑或嘧霉胺和咪鲜胺混剂防治柑橘绿霉病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室内实验结果表明:采用500或1000mg/L嘧霉胺单剂、500mg/L嘧霉胺+500mg/L抑霉唑或500mg/L嘧霉胺+500mg/L咪鲜胺混剂在接种... 在实验室和贮藏库条件下,对嘧霉胺单剂、嘧霉胺与抑霉唑或嘧霉胺和咪鲜胺混剂防治柑橘绿霉病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室内实验结果表明:采用500或1000mg/L嘧霉胺单剂、500mg/L嘧霉胺+500mg/L抑霉唑或500mg/L嘧霉胺+500mg/L咪鲜胺混剂在接种后12~18h进行浸果处理,对由抑霉唑抗性或敏感菌株引起的绿霉病均有显著的防治效果,防效超过94%;500或1000mg/L的抑霉唑对敏感菌株的防效在93%以上,但对抗性菌株的防效低于70%。贮藏库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具抑霉唑抗性菌系的贮藏库中,上述质量浓度的嘧霉胺单剂、嘧霉胺与抑霉唑、或嘧霉胺与咪鲜胺混剂对绿霉病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抑霉唑单剂;而在不具抗抑霉唑菌系贮藏库中的防效则与抑霉唑相当。由此认为:嘧霉胺可作为抑霉唑的替代药剂应用于柑橘的采后处理,其推荐使用质量浓度为500~1000mg/L,可单独使用,也可与抑霉唑或咪鲜胺混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绿霉病 抑霉唑抗性 嘧霉胺 防治效果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葡萄中嘧霉胺的残留量 被引量:11
17
作者 余向阳 骆爱兰 +2 位作者 储瑞武 刘天宏 刘贤进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268-270,共3页
建立嘧霉胺残留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有助于研究其在作物中的残留及对环境的影响。葡萄样品在丙酮中匀浆 ,过滤后用饱和氯化钠溶液盐析 ,二氯甲烷萃取 ;以甲醇 水 (80∶2 0体积比 )作为流动相 ,采用ZOR BAXEclipseXDB C18液相色谱柱... 建立嘧霉胺残留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有助于研究其在作物中的残留及对环境的影响。葡萄样品在丙酮中匀浆 ,过滤后用饱和氯化钠溶液盐析 ,二氯甲烷萃取 ;以甲醇 水 (80∶2 0体积比 )作为流动相 ,采用ZOR BAXEclipseXDB C18液相色谱柱进行分析 ,可很好地分离提取液中的杂质与嘧霉胺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嘧霉胺的最低检测限为 0 0 5mg/kg,回收率达 89 0 9%~ 93 78% ,标准偏差为 5 4 0 %~ 14 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葡萄 嘧霉胺 残留量检测 杀菌剂
下载PDF
荔枝中抑霉唑和嘧霉胺残留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玉健 黄惠玲 +3 位作者 汪春光 蔡伟凯 刘红专 卓海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68-1072,共5页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荔枝中抑霉唑和嘧霉胺的方法,对提取试剂、流动相、质谱条件进行了研究,并对抑霉唑和嘧霉胺可能的断裂机理进行了推测。待测样品直接用乙腈提取,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多反应监测正离子模式扫...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荔枝中抑霉唑和嘧霉胺的方法,对提取试剂、流动相、质谱条件进行了研究,并对抑霉唑和嘧霉胺可能的断裂机理进行了推测。待测样品直接用乙腈提取,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多反应监测正离子模式扫描,外标法定量。抑霉唑、嘧霉胺的质量浓度在1.00~20.0μg/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方法的检出限为0.005mg/kg;添加水平为0.005、0.010、0.020mg/kg时抑霉唑和嘧霉胺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1%~96%和83%~90%,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6.5%~8.4%和9.5%~11.1%。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用于荔枝中抑霉唑和嘧霉胺残留量的定性与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霉唑 嘧霉胺 荔枝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下载PDF
嘧霉胺悬浮剂的润湿性能及其靶标表面性质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振 李光玉 +2 位作者 高越 范仁俊 张润祥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51-556,共6页
采用光学视频接触角测量仪对加入不同润湿分散剂(7227-A、SOPROPHOR FD和SC-4)的40%嘧霉胺悬浮剂的表面张力及其分量进行了测定,同时研究了作用靶标黄瓜和番茄叶片的表面自由能,以及药液在其上的润湿展布性能。结果显示:不同配方的嘧霉... 采用光学视频接触角测量仪对加入不同润湿分散剂(7227-A、SOPROPHOR FD和SC-4)的40%嘧霉胺悬浮剂的表面张力及其分量进行了测定,同时研究了作用靶标黄瓜和番茄叶片的表面自由能,以及药液在其上的润湿展布性能。结果显示:不同配方的嘧霉胺悬浮剂其表面张力在39~51 mN/m之间,且均以色散分量为主,其中加入SC-4的药剂表面张力最低(39~48 mN/m);黄瓜和番茄叶片的表面自由能均较小,在22 mJ/m2左右,不利于药液润湿,且以极性分量占主导;各配方药液的水稀释液在番茄叶面上的接触角在51~86°之间,在黄瓜叶面上的接触角在30~62°之间,药液在黄瓜叶面上更易附着,其中加入7227-A的药剂在黄瓜叶片上润湿性能最好,加入SOPROPHOR FD的药剂在番茄叶片上润湿性能最好;田间防治效果与药液的润湿性能呈正相关。表明嘧霉胺悬浮剂对靶标的润湿性能不仅与药液的表面张力有关,也与其分量有关,同时受到靶标表面性质的影响,通过研究药液对靶标润湿性能可分析评价其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嘧霉胺 悬浮剂 润湿性 靶标 表面性质
下载PDF
嘧霉胺对梨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毒力及其药效评价 被引量:15
20
作者 蔺经 杨青松 +1 位作者 李晓刚 盛宝龙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2-163,167,共3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嘧霉胺对梨黑斑病病原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毒力,并进行其对梨黑斑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嘧霉胺对梨黑斑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的EC50为0.1268μg/mL;40%嘧霉胺可湿性粉剂250-500mg/L...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嘧霉胺对梨黑斑病病原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毒力,并进行其对梨黑斑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嘧霉胺对梨黑斑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的EC50为0.1268μg/mL;40%嘧霉胺可湿性粉剂250-500mg/L对梨黑斑病的防效为66%~82%,且该药剂在本试验剂量范围内对梨树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嘧霉胺 梨黑斑病 毒力 防治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