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yuria in patients with Kawasaki disease 被引量:5
1
作者 Toru Watanabe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Pediatrics》 2015年第2期25-29,共5页
Kawasaki disease(KD) is an acute, febrile vasculitis that predominantly develops in children ≤ 5 years of age and can lead to multiple organ injuries including the kidneys. Of these injuries, pyuria is a common featu... Kawasaki disease(KD) is an acute, febrile vasculitis that predominantly develops in children ≤ 5 years of age and can lead to multiple organ injuries including the kidneys. Of these injuries, pyuria is a common feature of patients with KD, occurring in 30%-80% of patients. Sterile pyuria is most common in KD patients ≤ 1 year of age. KD patients with sterile pyuria exhibit more severe inflammatory reactions and may have subclinical renal injuries. Sterile pyuria in KD is associated with mononuclear cells(not neutrophils) in the urine. Although sterile pyuria in KD was at one time thought to be due to urethritis caused by a non-specific vasculitis of the urethra, recent studies suggest that sterile pyuria in KD originates from the urethra, the kidney as a resultof mild and sub-clinical renal injuries, and/or the bladder due to cystitis. Pyuria is not always sterile in KD, but can result from a 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 As causative pathogens, Escherichia coli and Klebsiella oxytoca have been reported. The clinical phenotypes do not differ between those with or without UTI. Because some KD patients with UTIs have urinary tract abnormalities such as vesicoureteral reflux, a complete UTI workup including renal ultrasound, voiding cystourethrogram and/or dimercaptosuccinic acid renal scan recommended in KD patients with UT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RILE pyuria Kidney involvement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KAWASAKI disease VASCULITIS
下载PDF
无症状脓尿与尿路上皮癌预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徐希 曾蜀雄 +2 位作者 张振声 王家林 许传亮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55-158,共4页
炎症反应在肿瘤的发生、促进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无症状脓尿(asymptomatic pyuria,AP),被认为是反映泌尿系统炎症状态的指标,与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UC)的预后密切相关。近期研究表明,AP的变化影响肿瘤微环境和局部炎症... 炎症反应在肿瘤的发生、促进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无症状脓尿(asymptomatic pyuria,AP),被认为是反映泌尿系统炎症状态的指标,与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UC)的预后密切相关。近期研究表明,AP的变化影响肿瘤微环境和局部炎症反应,对UC的复发、治疗和疾病进展有预测作用。本文系统性梳理近年来关于AP的临界值、作用机制及其对上尿路上皮癌和膀胱癌预后价值的相关文献,评价AP作为一种有效的UC预后指标指导治疗策略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脓尿 炎症反应 尿路上皮癌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老年尿路结石患者脓尿的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武昊 崔昊昱 +1 位作者 马强 谢雪锋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3年第4期774-778,共5页
目的 探索老年尿路结石患者发生脓尿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2022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泌尿外科的198例老年尿路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脓尿分为脓尿组(n=84)和无脓尿组(n=114)。比较2组的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 探索老年尿路结石患者发生脓尿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2022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泌尿外科的198例老年尿路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脓尿分为脓尿组(n=84)和无脓尿组(n=114)。比较2组的临床资料,分析老年尿路结石患者发生脓尿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无脓尿组比较,脓尿组年龄较大,女性患者构成比较多,身高较矮,多发性结石患者较多,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较高,血红蛋白(Hb)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石多发和NLR升高是老年患者尿路结石发生脓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Hb升高是老年患者尿路结石发生脓尿的保护因素(P<0.05)。以NLR为3.54作为预测脓尿的临界值,结果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639,特异度为86.90%,敏感度为41.20%,正确诊断指数为28.10%;以Hb为139.50 g/L作为预测脓尿的临界值,结果AUC为0.703,特异度为70.20%,敏感度为64.00%,正确诊断指数为34.20%;NLR与Hb联合预测的AUC为0.757,特异度为68.40%,敏感度为78.60%,正确诊断指数为47.00%。结论 结石多发和NLR升高可能是老年尿路结石患者发生脓尿的危险因素,Hb升高可能是老年尿路结石患者发生脓尿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尿路结石 脓尿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红蛋白
下载PDF
以无菌性脓尿为首发症状的婴儿不完全性川崎病 被引量:4
4
作者 黄华 茅幼英 +1 位作者 殷蕾 周纬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34-1137,共4页
目的探讨以无菌性脓尿为首发症状的婴儿不完全性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以期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以无菌性脓尿为首发症状的15例婴儿不完全性KD患儿的临床资料,与同期符合美国心脏协会2004年修订诊断标准的29例典型KD患儿进行... 目的探讨以无菌性脓尿为首发症状的婴儿不完全性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以期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以无菌性脓尿为首发症状的15例婴儿不完全性KD患儿的临床资料,与同期符合美国心脏协会2004年修订诊断标准的29例典型KD患儿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均以反复高热、抗感染效果不佳为主要表现。与典型KD组相比,不完全性KD组在发病初期和发病7 d后血红蛋白较低,发病7 d后CRP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例不完全性KD患儿心脏超声检查发现冠状动脉变化,其中动脉扩张2例,冠脉瘤2例。结论对<1岁以尿路感染为首发症状的婴儿在治疗过程中如发热持续5 d以上,伴血清炎症指标明显增高,且抗生素治疗无效时,应警惕不完全性川崎病可能,并尽早做心脏超声检查,了解冠脉病变,早期诊断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性川崎病 无菌性脓尿 婴儿
下载PDF
川崎病合并无菌性高白细胞尿相关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赵小佩 肖婷婷 +1 位作者 谢利剑 沈捷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94-498,共5页
目的分析川崎病(KD)合并无菌性高白细胞尿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发病机制。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420例K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尿常规检查将其分为高白细胞尿组(95例)和对照组(325例),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及... 目的分析川崎病(KD)合并无菌性高白细胞尿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发病机制。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420例K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尿常规检查将其分为高白细胞尿组(95例)和对照组(325例),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及不典型KD发生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白细胞尿组的C反应蛋白、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视黄醇结合蛋白等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儿在入院前平均热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白细胞尿组入院行丙种球蛋白治疗后发热持续时间更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冠状动脉扩张及丙种球蛋白首剂治疗无反应方面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D患儿无菌性高白细胞尿的发病率约为22.6%,伴有高白细胞尿患儿具有更强烈的炎症反应,存在更明显的高凝状态,可能有轻微或亚临床肾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无菌性高白细胞尿 肾损害 儿童
下载PDF
川崎病伴有泌尿系受累患儿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周楠 王阳 +2 位作者 陈佳佳 陈黎 唐晓蕾 《北京医学》 CAS 2017年第7期678-680,共3页
目的探讨川崎病伴有泌尿系受累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川崎病患儿的临床及辅助检查资料,比较伴或不伴泌尿系受累患儿两组间临床特征的差异及对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敏感性。结果诊断明确且资料完整的川崎病患儿797例,泌尿系... 目的探讨川崎病伴有泌尿系受累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川崎病患儿的临床及辅助检查资料,比较伴或不伴泌尿系受累患儿两组间临床特征的差异及对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敏感性。结果诊断明确且资料完整的川崎病患儿797例,泌尿系受累者105例(13.2%)。男女比例为2∶1,尿检异常以白细胞尿多见[74例(70.5%)]。9例(52.6%)患儿尿检肾早期损害指标(包括Ig G或微量白蛋白或β2微球蛋白)提示升高。67例患儿行超声检查,3例患儿超声提示双肾增大,5例提示回声增强。58例患儿复查尿常规,89.7%的患儿在1周之内恢复。泌尿系受累患儿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及口唇改变的比例显著高于无泌尿系受累组(P<0.05),但冠状动脉受累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泌尿系受累组对丙种球蛋白冲击后不敏感比例升高(16.2%vs.7.2%),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泌尿系统损伤以白细胞尿为多见,多于1~2周内恢复。泌尿系受累患儿发热、淋巴结肿大及口唇改变显著,对冠脉损伤无显著影响,对丙种球蛋白冲击不敏感比例有增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泌尿系 脓尿
下载PDF
无菌性脓尿预测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及急性期冠脉损伤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刘衡 崔玉霞 杨振中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8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总结儿童川崎病无菌性脓尿的临床特点,探讨其预测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及急性期冠脉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6年5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且临床资料完整的川崎病患儿256例,将患儿分为无... 目的总结儿童川崎病无菌性脓尿的临床特点,探讨其预测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及急性期冠脉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6年5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且临床资料完整的川崎病患儿256例,将患儿分为无菌性脓尿组88例与无脓尿组168例。回顾性分析256例川崎病患儿的病历资料,比较并发无菌性脓尿者与无脓尿者实验室与临床资料的差异,绘制ROC曲线寻找预测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的最佳截断值。结果无菌性脓尿总发生率34.4%(88/256)。无菌性脓尿组IVIG治疗后退热时间、Kobayashi评分、评估为IVIG无反应高风险者(Kobayashi≥5分)百分比、实际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发生率均高于无脓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菌性脓尿预测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9(95%CI:0.571~0.827,P<0.01),最佳截断值27个/μL,特异性52.2%,敏感性81.0%。两组患儿冠脉损伤发生率分别为20.5%(18/88)与14.3%(24/1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菌性脓尿为川崎病常见表现,尿白细胞>27个/μL有助于预测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对冠脉损伤发生无明确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无菌性脓尿 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伤 儿童
下载PDF
A case of follicular cystitis treated successfully with diethylcarbamazine
8
作者 Maduwe Gedara Sagara Ruwan Kumara Prasanga Thiranagama +1 位作者 Cherine Sosai Anuruddha Abeygunasekera 《Asian Journal of Urology》 CSCD 2021年第2期235-237,共3页
Follicular cystitis is a non-specific inflammatory condition of the bladder where the aetiology is unknown.The extent of the disease can be mild or proliferative and bulky.Antibiotics,steroids,therapies used for inter... Follicular cystitis is a non-specific inflammatory condition of the bladder where the aetiology is unknown.The extent of the disease can be mild or proliferative and bulky.Antibiotics,steroids,therapies used for interstitial cystitis,palliative cystectomy and radiotherapy have been reported as successful treatment options.We report a case of follicular cystitis that responded to a course of oral diethyl carbamaz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nic cystitis pyuria Bladder pathology UROSEPSIS
下载PDF
Assessment of Urine Analysis Diagnostic Role: A Cross-Sectional Study in South Eastern of Iran
9
作者 Mohsen R. Chenari Shahram Gooran +1 位作者 Amin Zarghami Faramarz Fazeli 《Open Journal of Urology》 2012年第4期227-231,共5页
Introduction: Testing for the presence of micro-organisms in the urinary tract, in order to diagnose asymptomatic bacteriuria or symptomatic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UTI), is very common at all levels of health care.... Introduction: Testing for the presence of micro-organisms in the urinary tract, in order to diagnose asymptomatic bacteriuria or symptomatic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UTI), is very common at all levels of health care.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assess the diagnostic values for bacteriuria and pyuria and evaluate their roles in therapeutic decision making. Methods: A total of 1770 urine samples were obtained by simple randomized method from the central Laboratory of the Ali-ebne-Abitaleb Hospital (Zahedan, Iran). Urine culture was done to compare urine microscopy profiles.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s of the findings of urine analysis was described. Results: 1055 (59.6%) of the cases were females. 13% (230/1770) of patients had positive urine cultures. The most prevalent cultured micro-organism was E. coli (63%).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s of microscopic pyuria were 85%, 88%, 51%, 97%, respectively. As the same for bacteriuria, these calculations were 97%, 98%, 90%, 99% and for the category with both bacteriuria and pyuria were 82%, 99%, 95%, 97%,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urine microscopy features seems to be useful to exclude the presence of infection if the results of both bacteriuria and pyuria are negative, but positive test results have to be confirm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BACTERIURIA pyuria
下载PDF
3086例学龄前儿童尿液筛查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剑平 陈国花 周鸿烈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72-1173,共2页
目的早期发现泌尿系疾病患儿并及时干预,防止和减少慢性肾衰竭的发生。方法对儿童保健门诊以及幼儿园体检的儿童,在健康体检同时留取尿液标本,通过尿液分析仪检测并作尿沉渣镜检,发现异常者,嘱清洗会阴留取晨尿再连续复查2次尿常规。结... 目的早期发现泌尿系疾病患儿并及时干预,防止和减少慢性肾衰竭的发生。方法对儿童保健门诊以及幼儿园体检的儿童,在健康体检同时留取尿液标本,通过尿液分析仪检测并作尿沉渣镜检,发现异常者,嘱清洗会阴留取晨尿再连续复查2次尿常规。结果尿常规检查3 086名儿童,初步筛查发现有异常者157例,阳性率5.09%;157例复查2次尿常规,36例仍有异常,占全部检查者的1.17%。15例白细胞尿患儿诊断为尿路感染,给予抗感染治疗,其中14例治愈,其余持续蛋白尿和(或)血尿儿童中通过进一步诊治发现膀胱反流综合征1例﹑单纯性肾病综合征1例﹑IgA肾病1例。结论通过尿液筛查能够发现部分隐匿性泌尿系疾病,及早进行治疗干预,对一些无症状血尿和蛋白尿患儿进行长期随访,可防止和减少慢性肾衰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液筛查 蛋白尿 血尿 白细胞尿 泌尿系疾病 学龄前儿童
下载PDF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不同时间脓尿、菌尿的发生率和变化规律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玉发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5期57-59,共3页
目的:观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术后不同时间脓尿、菌尿的发生率及变化规律,为临床抗菌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以本院2010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76例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TUPR治疗。记录术后1周,1、2、3个月... 目的:观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术后不同时间脓尿、菌尿的发生率及变化规律,为临床抗菌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以本院2010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76例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TUPR治疗。记录术后1周,1、2、3个月时的脓尿发生率与菌尿发生率,并对不同时间的发生率进行比较;术后3个月按照脓尿发生情况将病例分为脓尿组与正常组,对两组的前列腺切除体积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周,1、2、3个月时的脓尿发生率依次为47.4%(36/76)、100%(74/74)、60.3%(41/68)及33.8%(23/68);不同时间菌尿的发生情况依次为:术后1周7.9%(6/76),其中大肠埃希菌3例,铜绿假单胞菌2例,粪肠球菌1例;术后1个月菌尿发生率为9.4%(7/74),其中粪肠球菌3例,大肠埃希菌2例,表皮葡萄球菌2例;术后2个月菌尿发生率为7.4%(5/68),其中大肠埃希菌3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口腔链球菌1例;术后3个月菌尿发生率为0。对不同时间的脓尿率及菌尿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不同时间的菌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尿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尿组的前列腺切除体积为(31.72±9.56)m L,正常组为(23.29±8.16)m L,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URP术后均会发生脓尿,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其发生率逐渐下降,单纯脓尿者与手术创伤中所致炎症反应有关,具自愈性;单纯菌尿者为无症状菌尿或细菌定植,两者均无需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TURP 脓尿 菌尿
下载PDF
一例加菲公猫血尿脓尿的诊治体会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金福 《畜牧兽医杂志》 2021年第4期130-132,共3页
一只9岁加菲公猫,尿道堵塞,膀胱巨大血凝块,保守冲洗膀胱、消炎止血康复。1月后又出现尿道堵塞,消炎、冲洗膀胱治疗中,膀胱发生化脓性感染,经过抗感染治疗恢复。结果说明第一,膀胱内血凝块是可以溶解的,没必要手术;第二,导尿管留置时间... 一只9岁加菲公猫,尿道堵塞,膀胱巨大血凝块,保守冲洗膀胱、消炎止血康复。1月后又出现尿道堵塞,消炎、冲洗膀胱治疗中,膀胱发生化脓性感染,经过抗感染治疗恢复。结果说明第一,膀胱内血凝块是可以溶解的,没必要手术;第二,导尿管留置时间不能长,可能会造成上行性感染,冲洗膀胱一定要无菌操作,避免导尿管、注射器、冲洗液不干净造成膀胱尿道的感染。第三,根据药敏针对性选用抗生素治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菲猫 尿道堵塞 血尿 脓尿
下载PDF
小儿川崎病并发脓尿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黄冰 邹映雪 《中国处方药》 2019年第9期10-12,共3页
目的分析川崎病并发脓尿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后的疗效,比较有或无并发脓尿患儿间的临床特征差异和治疗反应。结果96例确诊川崎病的患儿,男61例,女35例,男女... 目的分析川崎病并发脓尿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后的疗效,比较有或无并发脓尿患儿间的临床特征差异和治疗反应。结果96例确诊川崎病的患儿,男61例,女35例,男女比例1.74∶1,年龄2个月~12岁,其中年龄<1岁24例(25.0%),1~3岁56例(58.3%),4~6岁15例(15.6%),>6岁1例(1.0%);并发脓尿患儿43例(44.8%),男女比例为2.31∶1,临床表现中结膜充血、口唇干红的比例显著高于无脓尿组(P<0.05),实验室指标中转氨酶升高的比例显著高于无脓尿组(P<0.05);两组炎症指标、冠脉扩张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丙种球蛋白治疗后缓解的百分比之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川崎病并发脓尿的患儿结膜充血及口唇干红的症状较为显著,多伴有转氨酶升高,对冠脉损伤及丙种球蛋白反应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脓尿 治疗研究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不完全性川崎病的临床分析及总结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莹 吴晓芳 陈国强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19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不完全性川崎病(IKD)患儿的人口特征学、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32例IKD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将其分为低月龄组(≤6月龄,30例)及高月龄组(>...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不完全性川崎病(IKD)患儿的人口特征学、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32例IKD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将其分为低月龄组(≤6月龄,30例)及高月龄组(>6月龄,102例)。比较两组的人口特征学、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低月龄组的诊断时间长于高月龄组,口腔黏膜改变、结膜充血、颈部淋巴结肿大发生率均低于高月龄组,无菌性脓尿发生率、PLT计数、IVIG抵抗发生率均高于高月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月龄IKD患儿的口腔黏膜改变、结膜充血、颈部淋巴结肿大发生率较低,无菌性脓尿发生率较高,诊断时间更长。低月龄IKD患儿更易发生IVIG抵抗,且其心脏受累率及冠脉瘤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性川崎病 人口特征学 无菌性脓尿
下载PDF
探讨尿路感染细菌尿与脓尿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学敏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年第2期148-149,共2页
目的:探讨尿路感染细菌尿与脓尿的关系。方法:195例患者于治疗前认真清洗和消毒会阴部,然后取中段尿送培养,有细菌生长者作菌落计数及药物敏感试验,依据培养结果将患者分为无菌尿(尿中无细菌生长)、低菌尿(尿中细菌<105个/ml)及高菌... 目的:探讨尿路感染细菌尿与脓尿的关系。方法:195例患者于治疗前认真清洗和消毒会阴部,然后取中段尿送培养,有细菌生长者作菌落计数及药物敏感试验,依据培养结果将患者分为无菌尿(尿中无细菌生长)、低菌尿(尿中细菌<105个/ml)及高菌尿(尿中细菌≥105个/ml)3组。将全部患者的脓尿按以下标准分为3组;轻度脓尿为尿液中白细胞5~20个/HP;中度为21~30个/HP;重度为>30个/HP。将脓尿与细菌数量的差异作显著性检验。结果:195例中,轻度脓尿55例,中度60例,重度80例。无菌尿109例,低菌尿48例,高菌尿38例。结论:对尿路感染患者的脓尿及菌尿均应认真对待,严重再发性感染应精密随访,加强治疗及预防。反复发作者应当用抗生素半年以上。应鼓励患者大量饮水并经常排空膀胱。性交后排空膀胱可减少再感染机会,但睡前服1次预防量的抗菌药可能会更有效。大多数尿路感染患者的尿培养细菌计数低于105/ml,因此,关于细菌尿对有症状患者的诊断价值,值临床医师和微生物学家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感染细菌尿 脓尿
下载PDF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脓尿和菌尿自然变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杜震 陈山 乔庐东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59-362,共4页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 RP)术后不同时间脓尿、菌尿的发生率和变化规律及意义,为指导抗菌药物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收治84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年龄61 ~ 87岁,平均(71.9±7.6)岁.前列腺体积27.8~118.0...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 RP)术后不同时间脓尿、菌尿的发生率和变化规律及意义,为指导抗菌药物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收治84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年龄61 ~ 87岁,平均(71.9±7.6)岁.前列腺体积27.8~118.0 ml,平均(70.8±24.1) ml.均行TURP治疗,术后1周拔除导尿管时行导尿管培养及次日晨(24h后)尿常规、尿培养,并在术后第1、2、3个月时随访患者的尿常规、尿培养.诊断标准:尿常规检查白细胞>5个/HP为脓尿,尿培养细菌计数≥1×104 CFU/ml为菌尿,导管培养细菌计数≥1× 104 CFU/ml为细菌培养阳性.脓尿合并菌尿者定义为尿路感染,予抗菌药物治疗后出组. 结果 术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的脓尿率分别为54.8% (46/84)、100.0% (82/82)、65.8%(48/73)、34.2%(25/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有脓尿组前列腺切除体积为(31.4±15.2) ml,无脓尿组为(24.8± 11.6)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的菌尿率分别为7.1%(6/84)、11.0%(9/82)、6.8%(5/7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URP术后患者均会出现脓尿,且随时间延长发生率逐渐降低,单纯脓尿而无菌尿者为炎症性反应,单纯菌尿而无脓尿者为无症状菌尿或细菌定植,均无需抗菌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脓尿 菌尿
原文传递
76例未成年患者急性附睾炎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戴志红 白杰 +3 位作者 王镇伟 崔昊昱 刘志宇 王梁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8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总结未成年患者急性附睾炎的发病特点,探讨未成年患者急性附睾炎的规范化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6年6月确诊为急性附睾炎的1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未成年组76例(A组,<18岁)和成年组66例(B组,≥18... 目的:总结未成年患者急性附睾炎的发病特点,探讨未成年患者急性附睾炎的规范化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6年6月确诊为急性附睾炎的1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未成年组76例(A组,<18岁)和成年组66例(B组,≥18岁)。结果:A、B两组在发病年龄、症状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及发病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在血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脓尿发生率及尿培养的阳性率明显高于A组。A组中仅有3例出现脓尿及1例尿培养阳性。结论:未成年急性附睾炎主要以特发性附睾炎为主,对于就诊的未成年急性附睾炎常规使用抗生素治疗应慎重,但对于有脓尿无论尿培养是否阳性的患者应使用抗生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急性附睾炎 脓尿
原文传递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伴术前脓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周亮 徐浩 +7 位作者 沙楠 张羽 申忠华 邢晨 刘肖腾 汤洋 吴长利 胡海龙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6年第6期519-522,共4页
目的:探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伴术前脓尿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脓尿对其预后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1年3月我院278例首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定... 目的:探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伴术前脓尿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脓尿对其预后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1年3月我院278例首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定义脓尿为每高倍视野下尿白细胞数量≥5个,根据术前尿白细胞值,将患者分为脓尿-组(尿白细胞〈5)和脓尿+组(尿白细胞≥5),运用卡方检验分析脓尿和各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运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之间无复发生存期(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区别,并用Log-rank检验评估其统计学意义。结果:278例NMIBC患者中,有98例(35.3%)出现术前脓尿,平均随访48.6(3~72)个月。在随访期间内,脓尿的出现与大体积、多发、高TNM分期、高级别肿瘤以及高复发率和高进展率显著相关,且经Kaplan-Meier法分析发现,脓尿+组患者无复发生存率明显低于脓尿-组患者(58.2%vs.71.7%,P=0.016);同样,脓尿+组患者无进展生存率也明显低于脓尿-组患者(74.5%vs.85.6%,P=0.018)。结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伴术前脓尿患者肿瘤多发且体积大,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高,预后较差,应积极手术治疗并术后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非肌层浸润 脓尿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