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Resonant Tunneling Diodes with New Material Structure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建林 王良臣 +3 位作者 曾一平 刘忠立 杨富华 白云霞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共5页
A new material structure with Al 0.22Ga 0.78As/In 0.15Ga 0.85As/GaAs emitter spacer layer and GaAs/In 0.15- Ga 0.85As/GaAs well for resonant tunneling diodes is design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device... A new material structure with Al 0.22Ga 0.78As/In 0.15Ga 0.85As/GaAs emitter spacer layer and GaAs/In 0.15- Ga 0.85As/GaAs well for resonant tunneling diodes is design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device is fabricated.RTDs DC characteristics are measured at room temperature. Peak-to-valley current ratio and the available current density for RTDs at room temperature are computed.Analysis on these results suggests that adjusting material structure and optimizing fabrication processes will be an effective mean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T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onant tunneling diodes quantum effect DC characterization
下载PDF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wo Microwave Equivalent-Circuit Models for Resonant Tunneling Diode
2
作者 钟鸣 张世林 +2 位作者 郭维廉 梁惠来 毛陆虹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370-1375,共6页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wo microwave equivalent-circuit models,quasi Esaki tunneling model (QETM) and quantum well injection transit model (QWITM),for the resonant tunneling diode (RTD) is discussed in details,and tw...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wo microwave equivalent-circuit models,quasi Esaki tunneling model (QETM) and quantum well injection transit model (QWITM),for the resonant tunneling diode (RTD) is discussed in details,and two groups of circuit parameters are extracted from experiment data by the least square fit method.Both theory analysis and the comparison of fit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QWITM is much more precise than QETM.In addition,the rationality of QWITM circuit's parameters confirms it too.On this basis,the resistive frequency is calculated,whose influence factors and improvement method are simply discussed as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onant tunneling diode microwave equivalent-circuit quantum well injection transit resistive frequency
下载PDF
共振隧穿二极管 被引量:8
3
作者 郭维廉 梁惠来 +8 位作者 张世林 牛萍娟 毛陆虹 赵振波 郝景臣 魏碧华 张豫黔 宋婉华 杨中月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02年第5期11-15,36,共6页
设计并研制出室温工作的共振隧穿二极管,室温电流峰谷比达到7.6:1,最高振荡频率为54GHz。本文对RTD的设计、研制过程、参数和特性测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说明。
关键词 共振隧穿二极管 纳米器件 量子效应 负阻特性 RTD 振荡频率
下载PDF
QDRTD单光子探测技术 被引量:4
4
作者 王红培 王广龙 +2 位作者 邱鹏 高凤岐 陈建辉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659-2663,共5页
量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单光子探测器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新型的量子点单光子探测器展现出了很好的性能和发展潜力。研究了一种基于量子点共振隧道二极管(QDRTD)的单光子探测器,介绍了QDRTD的基本结构和原理,重点对其内部电子传输特性和... 量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单光子探测器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新型的量子点单光子探测器展现出了很好的性能和发展潜力。研究了一种基于量子点共振隧道二极管(QDRTD)的单光子探测器,介绍了QDRTD的基本结构和原理,重点对其内部电子传输特性和I-V特性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结构优化,可满足单光子探测中多种波长选择的需求,为QDRTD多波长单光子探测的光子响应特性、探测效能等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分析结果表明:QDRTD单光子探测器在光子响应、暗电流、波长选择等多个方面都具备很好的特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测器 单光子 QDRTD 电子传输
下载PDF
氧化锌作为电子传输层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 被引量:6
5
作者 马航 李邓化 +1 位作者 陈雯柏 叶继兴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7-513,共7页
为降低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的开启电压,提高器件性能,利用电子传输性能良好的氧化锌(ZnO)作为电子传输层,制备了结构为ITO/PEDOT∶PSS/poly-TPD/QDs/ZnO/Al的QLED样品。在该器件结构基础上,采用隧穿注入和空间电荷限制电流模型仿真... 为降低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的开启电压,提高器件性能,利用电子传输性能良好的氧化锌(ZnO)作为电子传输层,制备了结构为ITO/PEDOT∶PSS/poly-TPD/QDs/ZnO/Al的QLED样品。在该器件结构基础上,采用隧穿注入和空间电荷限制电流模型仿真分析了载流子在量子点(QDs)层的电流密度。研究发现,当ZnO厚度为50 nm时,poly-TPD的理论最优厚度为40 nm,载流子在QDs层的注入达到相对平衡。通过测试器件的电流密度-电压-亮度-发光效率特性,研究了空穴传输层厚度对QLED器件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空穴传输层厚度为40 nm时,器件的开启电压为1.7 V,最大发光效率为1.18 cd/A。在9 V电压下,器件最大亮度达到5 225 cd/m^2,远优于其他厚度的器件。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发光二极管 隧穿注入 空间电荷限制电流 电流密度 亮度 电流效率
下载PDF
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功能层厚度确定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陈雯柏 叶继兴 +1 位作者 马航 李邓化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14,共7页
为改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器件载流子注入平衡,提出一种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各功能层厚度的确定方法.首先选定量子点发光层厚度,基于隧穿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确定电子传输层厚度;然后采用空间电荷限制电流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确定空穴传输层厚度.采... 为改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器件载流子注入平衡,提出一种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各功能层厚度的确定方法.首先选定量子点发光层厚度,基于隧穿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确定电子传输层厚度;然后采用空间电荷限制电流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确定空穴传输层厚度.采用CdSe/ZnS量子点作为发光层、poly-TPD作为空穴传输层、Alq_3作为电子传输层,按照该方法仿真分析得到各功能层厚度进行旋涂-蒸镀法实物器件制备.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当poly-TPD、QDs及Alq_3厚度分别为45nm、25nm及35nm时,获得了较高的发光效率及色纯度,器件性能最好.该方法确定的各功能层厚度有助于减少载流子在发光界面积累,获得载流子的注入平衡,从而改善QLEDs发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发光二极管 载流子注入平衡 空穴传输层 发光层 电子传输层 隧穿模型 空间电荷限制电流模型
下载PDF
量子器件与量子信息技术
7
作者 曾云 晏敏 王玉永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21,53,共5页
从信息社会的发展分析提出了量子器件及量子信息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必然性,介绍了谐振隧穿器件、单电子器件、电子波导晶体管等纳米电子器件及其特点,对量子激光器和量子信息技术及其性能作了简要介绍,并给出了应用前景。
关键词 量子器件 谐振隧穿器件 单电子器件 电子波导晶体管 量子信息技术
下载PDF
室温下Si/Si_(1-x)Ge_x共振隧穿二极管的数值模拟
8
作者 李涛 余志平 +2 位作者 王燕 黄雷 向采兰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69-873,共5页
采用量子水动力学(QHD)模型模拟了35nmSi/Si1-xGex空穴型共振隧穿二极管(RTD)在室温下的I-V特性.模拟过程中,引入secondupwind,Schafetter-Gummel(SG)和二阶中心差分法相结合的离散方法对方程组进行离散,保证了结果的收敛性.还模拟了不... 采用量子水动力学(QHD)模型模拟了35nmSi/Si1-xGex空穴型共振隧穿二极管(RTD)在室温下的I-V特性.模拟过程中,引入secondupwind,Schafetter-Gummel(SG)和二阶中心差分法相结合的离散方法对方程组进行离散,保证了结果的收敛性.还模拟了不同的器件结构,对结果的分析表明器件的势垒厚度和载流子有效质量都会对RTD的负阻效应产生影响.在室温下(T=293K),当x=0·23时,模拟结果的峰谷电流比为1·14,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Si1-xGex共振隧穿二极管 量子水动力学模型 离散方法 轻重空穴 峰谷电流比
下载PDF
器件模拟对AlGaAs/GaAs RTD的特性分析(英文)
9
作者 牛萍娟 刘宏伟 +1 位作者 郭维廉 李晓云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04年第10期15-17,28,共4页
使用SILVACO公司的器件模拟软件ATLAS对AlGaAs/GaAs共振隧穿二极管(RTD)进行了器件模拟,得到了不同结构的RTD的I-V特性曲线。对量子阱宽度、掺杂浓度、势垒宽度和高度对RTD的I-V特性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 共振隧穿二极管(RTD) 器件模拟 I-V特性曲线 负微分电阻(NDR) 量子阱
下载PDF
谐振带间隧道二极管
10
作者 刘诺 谢孟贤 《微电子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82-285,共4页
谐振带间隧道二极管是一种双势垒量子阱极性器件,其突出特点在于其峰谷电流比谐振隧道二极管(属双势垒量子阱非极性器件)高。对其基本工作原理及结构进行了分析,介绍并讨论了这种结构在电路中的两项应用。
关键词 带间隧道 二极管 双势垒量子阱 负微分电阻
下载PDF
共振隧穿二极管的直流变温特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管坤 谢生 +3 位作者 郭维廉 毛陆虹 张世林 王伊钿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28-431,478,共5页
优化设计了GaAs/InGaAs/A1As双势垒异质结构,采用台面工艺实现了RTD的器件制备,在3~350K温度范围内对器件的直流特性进行了测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受热电子发射电流的影响,当测试温度T〉77K时,GaAs基RTD的直流特性参数随温度... 优化设计了GaAs/InGaAs/A1As双势垒异质结构,采用台面工艺实现了RTD的器件制备,在3~350K温度范围内对器件的直流特性进行了测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受热电子发射电流的影响,当测试温度T〉77K时,GaAs基RTD的直流特性参数随温度变化显著;而当T%77K后,器件直流特性趋于饱和。基于实验数据外推的最高工作温度和极限负阻温度分别为370K和475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隧穿二极管 量子效应 砷化镓 负微分电阻 温度特性
下载PDF
子阱及非对称势垒对GaN RTD电学特性的影响
12
作者 苏娟 谭为 高博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17年第5期855-860,共6页
利用Silvaco软件对Al_(0.2)Ga_(0.8)N/GaN共振隧穿二极管(RTD)进行仿真,重点研究了InGaN子量子阱结构及相应非对称势垒结构设计对其电流特性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子量子阱结构中InGaN的In组分和子阱厚度对RTD微分负阻(NDR)特性的影响,得... 利用Silvaco软件对Al_(0.2)Ga_(0.8)N/GaN共振隧穿二极管(RTD)进行仿真,重点研究了InGaN子量子阱结构及相应非对称势垒结构设计对其电流特性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子量子阱结构中InGaN的In组分和子阱厚度对RTD微分负阻(NDR)特性的影响,得出了提升器件性能的最佳参数范围。为了克服Al_(0.2)Ga_(0.8)N/GaN RTD势垒低对器件电流峰谷比(PVCR)的影响,在子量子阱结构的基础上引入了非对称势垒结构设计,通过改变收集区侧势垒的高度和厚度,将AlGaN/GaN的I_p和PVCR由基本结构的0.42 A和1.25,提高到了0.583 A和5.01,实现了器件性能的优化,并为今后的器件研制提供了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隧穿二极管 ALGAN/GAN异质结 InGaN子阱 非对称势垒
下载PDF
最小作用量原理之统计解释
13
作者 沈致远 《中国基础科学》 2006年第1期31-34,共4页
本文提出最小作用量原理之统计解释,将作用量等价于物理场背后潜在统计系统之自由能。由此导出系统之绝对温度正比于位能,提出真空具有相应于其温度的真空辐射及真空位能。并对量子隧道效应提出了不同于海森伯测不准原理的新解释,预言... 本文提出最小作用量原理之统计解释,将作用量等价于物理场背后潜在统计系统之自由能。由此导出系统之绝对温度正比于位能,提出真空具有相应于其温度的真空辐射及真空位能。并对量子隧道效应提出了不同于海森伯测不准原理的新解释,预言粒子穿透隧道所需时间正比于隧道长度之平方,建议用隧道二极管做实验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用量 运动方程 自由能 热力学第二定律 量子隧道效应 隧道二极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