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arly warning of coal dynamic disaster by precursor of AE and EMR"quiet period" 被引量:3
1
作者 Shengquan He Mengli Qin +2 位作者 Liming Qiu Dazhao Song Xiufeng Zh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EI CAS CSCD 2022年第3期106-119,共14页
Efcient and accurate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of coal dynamic disaster and other disasters can provide guarantee for the efcient operation of mine transportation system.However,the traditional threshold early warn... Efcient and accurate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of coal dynamic disaster and other disasters can provide guarantee for the efcient operation of mine transportation system.However,the traditional threshold early warning method often fails to warning some accidents.To address above issues,a new early warning method was proposed based on"quiet period"phenomenon of AE and EMR during fracture.It is found that,a"quiet period"of AE and EMR was present before the load reaches the peak stress,which could be used as one of the precursors to warn the imminent failure of coal and rock specimens.MS and AE signals increased abnormally followed by the phenomenon of"quiet period"before the occurrence of coal dynamic disaster on site,and the decrease of MS events in the"quiet period"is about 57%–88%compared with that in previous abnormal increase stage.During the damage evolution of coal and rock,"quiet period"phenomenon usually occurred at 85%–90%of the peak stress,where the slope of damage parameter curve is almost zero.The"quiet period"of the AE-EMR signals and the low change rate of damage parameter before failure provide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coal dynamic disaster warning based on the"quiet period"precursor found in MS-AE-EMR monitoring system.These fndings will help reduce the number of under-reported events and improve early warning accura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 dynamic disaster Early warning AE and EMR quiet period Precursor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Simulation of the active and quiet periods of seismicity
2
作者 黄忠贤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1996年第2期245-253,共9页
In this paper we simulate the repeated occurrence of strong earthquakes along a strike-slip fault by using a finite element model. The fault valve mechanism is included in the model in order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e... In this paper we simulate the repeated occurrence of strong earthquakes along a strike-slip fault by using a finite element model. The fault valve mechanism is included in the model in order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effeCt of POre fluid pressure variation. Five parameters a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rheology of the fault, POre pressure variation, and fracture criteria. By Systematically varying these parameters and calculating a large number of models we carried out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n the alternatively quiet and active periods of seismicity and their relation to model Parameters and loading conditions. Under the action of a constant-rate boundary movement, in the case of intermediate stress and pore pressure, the models display a regular quiescence-activity phenomenon with a cycle length of 1/3-1 of the recurrence pened. When the model is under high stress or high pore pressure, this phenomenon becomes irregular or inexplicit. When the model is subject to periedic boundary forces and the amplitude of force variation is not too small, it results in an alternatively quiet and active seismicity Pattern with the same Period Of the force var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quake model finite element method SEISMICITY active period quiet period.
下载PDF
Comparative Study of foF2 during Quiet Geomagnetic Activity with URSI and CCIR Predictions during the Phase Minimum of Solar Cycle 22
3
作者 Moustapha Konaté Abidina Diabaté +2 位作者 Kadidia Nonlo Drabo Emmanuel Nanéma Frédéric Ouattara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2022年第12期3562-3571,共10页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latest International Reference Ionosphere model to predict the critical frequency at low latitudes in the African region. The variability of the critical frequency of th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latest International Reference Ionosphere model to predict the critical frequency at low latitudes in the African region. The variability of the critical frequency of the F2 layer of the ionosphere (foF2) is studied for the different seasons of the phase minimum of solar cycle 22 during quiet geomagnetic activity at the Ouagadougou station. The data used are those provided by the ionosonde and the predictions of the two subprograms: International Radio Consultative Committee (CCIR) and International Radio-Scientific Union (URSI) of the 2016 ver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Reference Ionosphere model. This study shows that, in general, URSI and CCIR of the IRI-2016 model are able to reproduce fairly well the variability of the critical frequency of the F2 layer of the ionosphere at low latitudes during the phase minimum at the Ouagadougou station. However, the model shows an almost homogeneous overestimation of the foF2 during the four seasons studied. The good response is observed between 0700 TL and 1900 TL for the available data. The agreement between the subroutine responses and the observed results is between reasonable and poor. The best match state response is obtained in winter with the CCIR subroutine.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need to improve both CCIR and URSI subroutines of the IRI-2016 model in low latitudes in the African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F2 IRI IONOSONDE quiet Time periods Solar Cycle Phase Minimum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pillar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acoustic emission location technique 被引量:11
4
作者 徐帅 刘建坡 +3 位作者 徐世达 魏炯 黄文柏 东龙宾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11期2792-2798,共7页
Acoustic emission (AE) technique is a useful tool for investigating rock damage mechanism, and is used to study the temporal-spatial evolution process of microcracks during the similar pillar material experiment. A ... Acoustic emission (AE) technique is a useful tool for investigating rock damage mechanism, and is used to study the temporal-spatial evolution process of microcracks during the similar pillar material experiment. A combined AE location algorithm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Least square algorithm and Geiger location algorithm. The pencil break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cation precision can meet the demand of microcrack monitoring. The 3D location of AE events can directly reflect the process of initiation, propagation and evolutionary of microcracks. During the loading process, stress is much likely concentrated on the area between pillar and roof of the specimen, where belongs to danger zone of macroscopic failure. When rock reaches its plastic deformation stage, AE events begin to decrease, which indicates that AE quiet period can be seen as precursor characteristic of rock fail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 damage mechanism pillar specimen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temporal-spatial evolution microracks acousticemission location algorithm quiet period
下载PDF
一种典型的煤岩冲击破坏的微震前兆模式
5
作者 刘泉伸 王普 +3 位作者 丁希阳 柳研青 张中腾 陈文韬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0-205,共6页
基于跃进煤矿23130工作面硬顶板破裂诱发的强岩爆灾害的微震监测结果,发现了典型的煤岩岩爆破坏的MS效应规律,即“前兆冲击-静期-主震”模式。通过小波去噪和傅里叶变换,详细揭示了岩爆不同阶段的MS频谱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岩爆破坏... 基于跃进煤矿23130工作面硬顶板破裂诱发的强岩爆灾害的微震监测结果,发现了典型的煤岩岩爆破坏的MS效应规律,即“前兆冲击-静期-主震”模式。通过小波去噪和傅里叶变换,详细揭示了岩爆不同阶段的MS频谱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岩爆破坏前,前兆MS信号的优势频率开始下降,中心频率小于25 Hz;频谱分布呈单峰型,振幅较大。静期MS信号幅值突然减小,同时大量微裂缝压裂产生的高频分量开始明显增加,频谱分布呈现多峰型;这一阶段被称为静储能阶段,大量的弹性应变能开始在煤岩材料中积累。当煤岩材料中累积的总弹性能达到极限储存能时,触发岩爆,且主震信号的中心频率小于10Hz,同时振幅达到峰值,通过煤岩组合试样变形,断裂和岩爆破坏的MS效应实验,验证了岩爆现场实测结论,该研究结论为利用MS监测系统进行岩爆危险性评价和预警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冲击 岩爆 前兆效应 前震-静周期-主震 频谱演化 煤矿
下载PDF
赣南及邻区地震活动特征分析
6
作者 赖智华 邓月圆 +2 位作者 罗叶美 钟智东 余志成 《地震科学进展》 2023年第12期567-575,共9页
通过江西赣南及邻区(23.66°N~27.20°N,113.50°E~118.84°E)中等地震时、空、强和地震活动频度、b值、应变能释放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具有中强地震活动背景,现代小地震呈现密集成带分布特点。中强以上地震序列... 通过江西赣南及邻区(23.66°N~27.20°N,113.50°E~118.84°E)中等地震时、空、强和地震活动频度、b值、应变能释放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具有中强地震活动背景,现代小地震呈现密集成带分布特点。中强以上地震序列以主余震型和震群型地震为主。1971年以来地震活动持续活跃,ML≥4.0地震呈现明显的群聚性质,主要表现为地震活动的空间和时间集中现象;ML≥3.5地震活动具有周期性特征,包括高活跃期、平静期和发生破坏性地震事件;b值一直低于年平均值时,中强以上地震活跃;在中强地震活跃之前,应变能释放曲线的速率呈现出加速变化的趋势。本研究结果为该地区预测地震的时、空、强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参考信息,有助于对该地区的地震活动情况进行密切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性 平静时段 活跃时段
下载PDF
单轴多级加载岩石破坏声发射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88
7
作者 张茹 谢和平 +2 位作者 刘建锋 邓建辉 彭琦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584-2588,共5页
在单轴多级加载条件下,进行花岗岩破坏全过程的声发射试验研究,得到应力–应变、声发射参数与应力和时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每级荷载稳压时AE事件率、能率降低,而AE事件数基本稳定或增加平缓,表明稳压阶段试样内原有裂纹未发展、新... 在单轴多级加载条件下,进行花岗岩破坏全过程的声发射试验研究,得到应力–应变、声发射参数与应力和时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每级荷载稳压时AE事件率、能率降低,而AE事件数基本稳定或增加平缓,表明稳压阶段试样内原有裂纹未发展、新生裂纹少、声发射水平低。随时间的延长和轴向荷载的增加,AE事件率增加,表明试样内裂纹逐渐增多或其内在裂隙逐步贯通。室内单轴多级加载试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地下厂房分级开挖时应力调整前后声发射的趋势变化,建议在高地应力区进行水电地下厂房岩爆等地质灾害的现场声发射监测时,应选取合适的监测时机,特别要在上下台阶贯通时加强监测。整个加载过程中存在初始区、剧烈区和下降区,多数试样临近峰值强度时声发射活动活跃,尔后AE事件数趋于平缓,AE事件率下降,出现声发射平静期现象。与其他学者的室内和现场试验研究成果作一对比,认为岩体破坏发生前多出现声发射的突然下降或相对平静期现象,并在物理过程上对此作一探讨,为现场岩体稳定性监测与预报的判据提供借鉴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岩体稳定性 声发射 平静期 岩爆 监测与预报
下载PDF
岩石破坏声发射平静期及其分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83
8
作者 尹贤刚 李庶林 +1 位作者 唐海燕 裴建良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2期3383-3390,共8页
通过岩石加载的室内试验方法,测试不同岩石破裂全过程的力学特征及其声发射特性,得到岩石破坏全过程力学特性——岩石的全应力-应变曲线、声发射事件累积数、声发射事件率等相关曲线及参数,给出声发射事件数、事件率与应力水平、时间之... 通过岩石加载的室内试验方法,测试不同岩石破裂全过程的力学特征及其声发射特性,得到岩石破坏全过程力学特性——岩石的全应力-应变曲线、声发射事件累积数、声发射事件率等相关曲线及参数,给出声发射事件数、事件率与应力水平、时间之间的关系。着重讨论一次性加载过程中塑性变形阶段明显的岩石在加载接近峰值强度时单位时间内的应力增长速度减小,也即这一阶段出现明显的"耗时"现象;并且在此阶段监测到的声发射事件率出现明显下降,出现声发射相对平静阶段;而对于塑性变形阶段不明显的岩石来说,这一阶段则基本不存在明显的"耗时"现象,声发射的监测中也没有发现声发射相对平静期现象。另外,还运用分形理论,研究分析处于不同加载应力比的岩样在各个阶段的声发射分形维数,特别是研究声发射平静期维数变化情况。指出在加载初期分形维数处于较低值,且分形维数随加载应力增加而逐步增加;在加载到峰值应力的40%左右时,分形维数开始下降;在加载接近到峰值应力时,即处于声发射平静期阶段时分形维数逐步降到最低,且此时预示着岩石的破坏。此外,结合室内试验,还对现场岩体失稳破坏声发射监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为更好地应用声发射手段进行岩体稳定性现场监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岩石破坏 声发射平静期 分形维数
下载PDF
中国大陆及华北地区地震资料的小波分析 被引量:28
9
作者 万永革 齐福荣 +1 位作者 孟晓春 庄献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3年第4期28-33,共6页
基于地震活动为多尺度多活动这一观点 ,运用小波变换方法 ,以不同的小波尺度分析了中国大陆 190 0~ 2 0 0 1年和华北地区 15 0 0~ 2 0 0 1年M≥ 5地震的本尼奥夫应变资料 ,得到了各种层次地震活跃期和平静期 ,分析结果可信而又符合实... 基于地震活动为多尺度多活动这一观点 ,运用小波变换方法 ,以不同的小波尺度分析了中国大陆 190 0~ 2 0 0 1年和华北地区 15 0 0~ 2 0 0 1年M≥ 5地震的本尼奥夫应变资料 ,得到了各种层次地震活跃期和平静期 ,分析结果可信而又符合实际 ,对历史地震研究和地震危险性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华北地区 地震资料 小波分析 本尼奥夫应变
下载PDF
饱水对花岗岩声发射平静期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艳博 梁鹏 +1 位作者 刘祥鑫 田宝柱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98-605,共8页
通过对干燥和饱水花岗岩进行单轴加载声发射实验和扫描电镜实验,研究饱水对花岗岩破坏前声发射平静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和饱水花岗岩破裂前声发射事件率均出现平静期,干燥花岗岩在峰值载荷的54.89%时进入声发射平静期,饱水花岗岩约... 通过对干燥和饱水花岗岩进行单轴加载声发射实验和扫描电镜实验,研究饱水对花岗岩破坏前声发射平静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和饱水花岗岩破裂前声发射事件率均出现平静期,干燥花岗岩在峰值载荷的54.89%时进入声发射平静期,饱水花岗岩约为峰值载荷的89.87%;干燥花岗岩平静期内AE事件率小且恒定,AE能率较高,饱水后平静期内AE事件率增大,AE能率减小;干燥花岗岩平静期内声发射波形信号的熵值为1.5~2.5,饱水花岗岩为0.5~1.5;饱水改变了花岗岩的微观破裂模式,这为水是如何影响岩石的声发射特征提供了理论依据。实验结果丰富了对岩石声发射平静期的认识,这对岩石破裂声发射监测中前兆现象的识别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水 花岗岩 声发射平静期 熵值 微观结构
下载PDF
华南地区地震活动特征与台湾强震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顾瑾萍 吕培苓 +2 位作者 彭美凤 康春丽 张凌空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5-59,共5页
以MS5.5以上地震是否发生为标记,划分华南地区的活跃和平静时段,结果显示与华南地区2级以上地震频次的应力调制时间过程变化趋势有很好的一致性。另外,在活跃和平静时段华南地区的震级频次特点显著不同。华南地区在中强震发生前有4级左... 以MS5.5以上地震是否发生为标记,划分华南地区的活跃和平静时段,结果显示与华南地区2级以上地震频次的应力调制时间过程变化趋势有很好的一致性。另外,在活跃和平静时段华南地区的震级频次特点显著不同。华南地区在中强震发生前有4级左右地震频繁活动和小震群频发的特点。华南地区的中强震与云南地区7级地震的发生相关。统计20世纪以来台湾强震与华南中强震的对应关系,台湾西带6级强震后1年内华南中强震的对应率近0.5,地区影响似有由东至西逐渐减弱的趋势。台湾7级地震后2年内华南中强震的对应率只有0.3,对应地区除台湾海峡、福建和广东东部地震外,也有几次对应广西和北部湾地区的地震,与6级相比,台湾7级强震影响范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 地震频次 地震应力 地震统计 华南地区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部地震活动形势及其与中国大陆地区地震活动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立明 肖丽珠 +1 位作者 张小美 殷志钢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3-249,共7页
简要回顾了中国学者对地震大形势的主要研究结果 .指出地震活动时空强分布的不均匀性是地震活跃期和平静期的外在表现 .系统地分析了青藏高原北部地区的地震活动形势 ,指出 2 0世纪以来 ,该区MS ≥ 6 .0地震经历了 6个活跃期和 6个平静... 简要回顾了中国学者对地震大形势的主要研究结果 .指出地震活动时空强分布的不均匀性是地震活跃期和平静期的外在表现 .系统地分析了青藏高原北部地区的地震活动形势 ,指出 2 0世纪以来 ,该区MS ≥ 6 .0地震经历了 6个活跃期和 6个平静期 ,与中国大陆地区的地震活动不同步 .2 0 0 0年 6月甘肃景泰 5.9级地震和同年 9月青海兴海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震活动形势 地震活跃期 地震平静期 中国大陆
下载PDF
运用小波变换方法研究华北地区的地震活动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小涛 冯向东 +3 位作者 张跃刚 张双凤 杨雅琼 韩丽萍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4-29,共6页
运用小波变换方法,以不同的小波时间尺度分析了华北地区1480~2009年M≥5.0和1970~2009年M≥4.0地震的贝尼奥夫应变数据,得到了不同时间尺度的地震活跃期和平静期。分析表明:目前华北地区从1480年以来的M≥5.0地震活动刚过活跃期,处于... 运用小波变换方法,以不同的小波时间尺度分析了华北地区1480~2009年M≥5.0和1970~2009年M≥4.0地震的贝尼奥夫应变数据,得到了不同时间尺度的地震活跃期和平静期。分析表明:目前华北地区从1480年以来的M≥5.0地震活动刚过活跃期,处于应力积累阶段,而1970年以来M≥4.0地震存在7年左右的活动周期,目前正在进入4级以上地震的活跃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尼奥夫应变 小波变换 地震活跃期 地震平静期 华北地区
下载PDF
中国大陆地震活跃期及平静期判断的新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薛艳 宋治平 +1 位作者 武安绪 王炜 《华北地震科学》 2004年第2期9-13,共5页
基于小波变换方法,提出了刻画地震活动周期的指标—周期系数,该系数为描述地震活动周期显著程度的一种量度。应用该方法对中国大陆地区1890~2002年22年左右与10年左右周期(活跃期与平静期组成一个周期)内地震活动周期系数的变化过程进... 基于小波变换方法,提出了刻画地震活动周期的指标—周期系数,该系数为描述地震活动周期显著程度的一种量度。应用该方法对中国大陆地区1890~2002年22年左右与10年左右周期(活跃期与平静期组成一个周期)内地震活动周期系数的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地区的地震活跃期及7.5级以上地震的发生时段处于22年周期系数曲线的下降过程中,而平静期则与周期系数曲线的上升过程相对应。10年左右的周期系数将活跃期与平静期进行了大致分离,从而为地震活跃期的开始与结束的判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表明,中国大陆已处于20世纪以来的"第5活跃期"的尾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跃期 平静期 周期系数 最大熵谱方法 小波方法
下载PDF
藏、青、川、滇交界地区地震活动性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马禾青 罗国富 王银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7-363,共7页
1955年以来藏、青、川、滇交界地区5级以上地震活动处于平静~活跃的韵律状态,本文详细讨论了这期间出现的10次完整的平静~活跃过程,讨论了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若干现象,及其与青藏块体大范围地震活动存在的呼应关系。
关键词 藏、青、川、滇交界地区 地震活动 平静期 活跃期
下载PDF
云南地区中强震丛集和连发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钱晓东 秦嘉政 和宏伟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共7页
利用云南地震目录,分析了1900年以来云南地区所发生的中强地震连发事件,探讨了这些连发地震对未来地震活跃期首发强震的指示意义,并对云南地区第5活跃期的起始时间和地点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云南地区5级以上中强地震有典型的丛集分布... 利用云南地震目录,分析了1900年以来云南地区所发生的中强地震连发事件,探讨了这些连发地震对未来地震活跃期首发强震的指示意义,并对云南地区第5活跃期的起始时间和地点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云南地区5级以上中强地震有典型的丛集分布特性,显示出平静—活跃交替出现的现象,地震活动的优势周期约为19年;中强地震能量释放折合震级随时间的分布特征,对云南强震尤其是活跃期首发强震有较好的指示作用;地震平静期中连发地震释放的能量、地震丛数和地震个数对下一个地震活跃期首发强震的时间指示意义比较明显,连发地震能量释放主体地区及周边地区对发震地点也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丛集 中强震连发 活跃期 平静期 云南地区
下载PDF
天山地块强震活动的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薛艳 梅世蓉 宋治平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16,共10页
通过对天山地块近百年地震活动时空特征分析表明:①MS≥7.0地震沿块体边界成带分布,南边界带强于北边界带,南、北边界带的西部强于东部,南天山西段是地震活动水平最高、复发周期最短、强震序列类型最复杂、地震危险性最大的地区;②地震... 通过对天山地块近百年地震活动时空特征分析表明:①MS≥7.0地震沿块体边界成带分布,南边界带强于北边界带,南、北边界带的西部强于东部,南天山西段是地震活动水平最高、复发周期最短、强震序列类型最复杂、地震危险性最大的地区;②地震活动在时间上显示出准周期性,表现为MS≥7.0地震具有活跃与平静的交替性及5级以上地震活动度曲线的起伏变化;最大熵谱计算地震活动度的显著周期为40年,小波分析给出40年左右周期系数的时间曲线表明,7级以上地震都发生在曲线由最高值至最低值的下降段,而上升段为强震的平静期;③在强震活跃期及平静期,中强以上地震(MS≥5.0)在块体的不同部位(地块南、北边界带及块体内部)的分布状态和活动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活跃期南、北边界带中强以上地震的集中性和成带性强,且彼此活动水平差异小,但与块体内部差异大;而在平静期南、北边界带的活动水平差异大,块体内部地震活动显著增强;④在活跃期,天山地块南、北边界带强震活动存在一定的呼应关系,当一个边发生强震后,另一边在数天至数年也存在发生强震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地块 准周期性 活跃期 平静期 最大熵谱 小波分析
下载PDF
云南及邻区中强震连发和平静与强震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和宏伟 秦嘉政 +2 位作者 和国文 钱晓东 石绍先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9-96,共8页
系统研究了1925年以来云南及邻区5级以上地震的时间分布特征,分别给出了云南及邻区5级以上地震连发和平静的定义。分析了中强震连发、平静的一些基本特征,研究了5级以上地震连发、平静事件与该区强震活跃、平静过程的关系。这些分析结... 系统研究了1925年以来云南及邻区5级以上地震的时间分布特征,分别给出了云南及邻区5级以上地震连发和平静的定义。分析了中强震连发、平静的一些基本特征,研究了5级以上地震连发、平静事件与该区强震活跃、平静过程的关系。这些分析结果对云南及邻区的地震趋势预测有一定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强震连发 中强震平静 强震活跃期 强震平静期
下载PDF
华北地区强震活动状态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薛艳 姜祥华 刘桂萍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7,共17页
华北地区历史强震活动频繁,但自1998年张北6.2级地震后至今6级以上地震平静近22年。大家对该区域未来6级以上地震危险趋势非常关注,且有不同观点。本文分析了该区6级以上地震活跃-平静周期性,运用小波变换技术对周期成分进行了定量计算... 华北地区历史强震活动频繁,但自1998年张北6.2级地震后至今6级以上地震平静近22年。大家对该区域未来6级以上地震危险趋势非常关注,且有不同观点。本文分析了该区6级以上地震活跃-平静周期性,运用小波变换技术对周期成分进行了定量计算;对比研究了活跃期与平静期之间的过渡阶段(本文称其为过渡幕)地震活动特点及其持续时间;从1999-2018年地震应变释放率与第Ⅲ、第Ⅳ活跃期、第3平静期和第Ⅳ活跃期内第3、第4平静幕的对比、平静幕持续时间的统计特征、当前华北地区显著的5级地震平静以及该区6级和7级以上地震前5级以上地震活动状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支持当前华北地区进入平静期的依据相对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活动 活跃期 平静期 活跃幕 平静幕 过渡幕 华北地区
下载PDF
华北第5活动幕平静时段背景下平静异常综合判定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想 王亚茹 +2 位作者 宫猛 郭蕾 王晓山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7年第1期21-27,共7页
地震平静是国内外普遍认可的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地震前兆现象之一,该现象的定义和异常判定以及预报效能多是在地震活动幕活动时段背景下提出的。本文对华北孕震背景进行研究,并在平静时段背景下,以河北地区M 3地震平静8个月,M_L 3地震平... 地震平静是国内外普遍认可的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地震前兆现象之一,该现象的定义和异常判定以及预报效能多是在地震活动幕活动时段背景下提出的。本文对华北孕震背景进行研究,并在平静时段背景下,以河北地区M 3地震平静8个月,M_L 3地震平静4个月为配套平静异常指标,概率增益检验显示,该指标具有一定前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套指标 第5活动幕平静时段 综合判定 平静异常 间歇平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