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ative frequency of bone sarcomas among different racial groups 被引量:1
1
作者 郭卫 徐万鹏 冯传汉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12期45-48,共4页
Objective To analyse comparatively the relevant data from bone tumor registries in China,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Methods The data of 38?959 histologically confirmed primary bone tumors collected by the Chines... Objective To analyse comparatively the relevant data from bone tumor registries in China,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Methods The data of 38?959 histologically confirmed primary bone tumors collected by the Chinese Bone Tumor Registry 1957 1988, 20?272 collected by the Japanese Bone Tumor Registry 1972 1990, and 11087 diagnosed and treated at Mayo Clinic, USA were used for comparative analysis by race, age, sex and skeletal distribution For reliability, we used ratios of different tumors to osteosarcoma for frequency analysis We also included some data from the SEER 1973 1987 as well as from 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 USA Results The relative frequency of osteosarcoma (OS) is higher in China and Japan than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re were only limited number of OS patients aged over 50 years in Chinese and Japanese groups, which might be due to the lower incidence of OS subsequent to Paget's disease in Asians More osteosarcoma occurred in the flat bones in the Americans than in the Chinese and Japanese The relative frequency of chondrosarcoma (CS) was higher in the American group than in the Asian groups The average age of CS patient was younger in the Chinese than in the Japanese and the Americans The data confirmed the previous report that the incidence of Ewing sarcoma was higher in western people than in Asians The data showed that the comparative frequency of chordoma is higher in the Americans than in the Asians and that the incidence of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is higher in the Chinese and Japanese than in the Americans Conclusion The findings from this analysis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the epidemiologic study and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bone tum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e sarcoma · comparative frequency · racial groups
原文传递
珠江三角洲外来企业中的族群与族群关系(上)——以深圳中成文具厂为例 被引量:9
2
作者 孙九霞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0-21,共12页
珠江三角洲外来企业中的族群成分是多元的。在内地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各类专业人才流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背景下 ,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 ,对深圳中成文具厂进行个案研究考察 ,分析了该厂的族群构成 。
关键词 族群 族群认同 族群关系 中成文具厂 外资企业 个案研究 族群构成 外省员工 本地员工 外籍员工
下载PDF
贺州族群族源认同论(上) 被引量:3
3
作者 徐杰舜 徐桂兰 +1 位作者 罗树杰 李远龙 《百色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4,共4页
族群认同是族群关系的重要一环 ,族源认同是族群自我认同的重要因素 ,贺州市灵凤村、三加村、船家和都江村的族源认同都证明了这一点。
关键词 贺州族群 族源 认同 灵凤村 三加村 船家 都江村
下载PDF
乡土社会的民间信仰与族群互动:来自田野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7
4
作者 刘朝晖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28,40,共8页
通过对一个移民性乡村社区的田野调查 ,从民间信仰的角度 ,以历史人类学的分析方法 ,探讨了地方性族群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认为神明信仰是整合和稳定民间社会的重要力量源。最后结合人类学族群研究理论对神明信仰做了历史的文化解析 。
关键词 宗族 神明信仰体系 民间信仰 族群 田野调查 族群互动 族群关系 文化 庙会 打醮
下载PDF
汉唐郡望观念与渤海大氏——渤海大氏三考 被引量:6
5
作者 张碧波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1-136,共6页
郡望观念作为中华传统文化 ,为汉唐以来历代封建王朝所尊崇。渤海爵号与国号的来源 ,是与李唐王朝遵循郡望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可以说 ,正是基于大祚荣为古东夷大氏族裔融入者 ,古大氏之郡望为古渤海郡地 ,李唐王朝尊崇其祖先大庭氏... 郡望观念作为中华传统文化 ,为汉唐以来历代封建王朝所尊崇。渤海爵号与国号的来源 ,是与李唐王朝遵循郡望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可以说 ,正是基于大祚荣为古东夷大氏族裔融入者 ,古大氏之郡望为古渤海郡地 ,李唐王朝尊崇其祖先大庭氏及其地望渤海郡 ,故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自是始去名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大氏 郡望观念 东夷古大氏族团
下载PDF
贺州族群族源认同论(下) 被引量:2
6
作者 徐杰舜 徐桂兰 李远龙 《百色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4,共4页
族群认同是族群关系的重要一环 ,族源认同是族群自我认同的重要因素 ,贺州市厦良村、盘谷村的族源认同都证明了这一点。
关键词 贺州族群 族源 认同 厦良村 盘谷村
下载PDF
美国肯定性行动政策探源及其发展 被引量:8
7
作者 肖地生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9-97,共9页
肯定性行动从理念来看,是针对弱势群体的一种积极补偿行动,以实现教育、就业等领域的人人平等为宗旨,反对任何形式的种族、性别歧视,它的发端在美国可以追溯至联邦宪法第十四修正案,而理念指导具体的实践则可以溯源于罗斯福总统的新政;... 肯定性行动从理念来看,是针对弱势群体的一种积极补偿行动,以实现教育、就业等领域的人人平等为宗旨,反对任何形式的种族、性别歧视,它的发端在美国可以追溯至联邦宪法第十四修正案,而理念指导具体的实践则可以溯源于罗斯福总统的新政;作为一项具体政策,起始于肯尼迪总统执政时期,真正成形于林登·约翰逊政府,它开始从反对种族歧视、强调人人平等转向对少数族群、妇女等弱势群体在就业、教育以及公共合同承包给予一定的优待和倾斜。肯定性行动从联邦政府作为一项政策实行伊始,围绕其争议就未曾停息。而且政策的争议充满悖论,悖论后面折射的是肯定性行动在美国的复杂性和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肯定性行动政策 平权运动 少数族群 反向歧视 种族歧视 性别歧视
下载PDF
元代族群互动中的语言兼用现象 被引量:1
8
作者 许晋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16-20,共5页
元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也是族群语言接触与碰撞最为活跃的时期,语言兼用成为元代社会语言生活最典型的特点。元代多族群杂居共处的居住格局、宽松的语言文字政策等使元代出现大量双语人甚至多语人,而学校教育、科举、... 元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也是族群语言接触与碰撞最为活跃的时期,语言兼用成为元代社会语言生活最典型的特点。元代多族群杂居共处的居住格局、宽松的语言文字政策等使元代出现大量双语人甚至多语人,而学校教育、科举、婚姻、宗教等因素是元代语言兼用现象广泛存在的重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兼用 语言接触 元代 族群
下载PDF
贺州族群语言认同述论
9
作者 徐杰舜 徐桂兰 韦树关 《百色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4-6,共3页
语言认同是族群认同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贺州各族群在语言上族群间的相互认同程度很高 ,形成了许多共同点。
关键词 贺州 贺族族群 语言认同 本地话 铺门话 八都话 鸬鹚话
下载PDF
Crohn's disease in one mixed-race population in Brazil
10
作者 Genoile Oliveira Santana Luiz Guilherme Costa Lyra +4 位作者 Tamara Celi Almeida Santana Lidiane Bianca dos Reis Jorge Carvalho Guedes Maria Betania Toralles André Castro Lyr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33期4489-4492,共4页
AIM: To evaluate the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of Crohn's disease in different racial groups. METHODS: Patients with Crohn's disease from the outpatient clinic of the University Hospital Prof. Edgard Santos were... AIM: To evaluate the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of Crohn's disease in different racial groups. METHODS: Patients with Crohn's disease from the outpatient clinic of the University Hospital Prof. Edgard Santos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This hospital is a reference centre for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Race was determined using self-identification. The Vienna's classification was applied for all subjects. The severity of Crohn's disease was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surgical procedures, hospital admissions in the last year and treatment with steroids and immunosuppressors.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alculated using t test for means,χ^2 or F for proportions. A P value 〈 0.05 was considered to be significant. RESULTS: Sixty-five patients were enrolled. Non-white patients were more frequently diagnosed with Crohn's disease in the age less than 40 years than white patients. The behaviour of disease was similar in both groups with a high frequency of the penetrating form. There was a tendency for non-white patients to have a greater frequency of hospital admissions in the last year compared to white subjects. Non-whites also had a higher rate of colonic and upper gastrointestinal involvement, and were also more frequently on treatment with immunossupressors than white patients although this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Non-white patients with Crohn's disease had an earlier diagnosis and appeared to have had a more severe disease Dresentation than white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cial group Brazil RACE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Crohn's disease
下载PDF
沉默的双重象征:种族主义与女性主义——析华裔美国作家汤婷婷之《中国佬》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鹏飞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68-70,共3页
《中国佬》是华裔第二代女作家汤婷婷的代表作,无论在通俗文学市场还是在严肃的学术研究中都令人瞩目。汤婷婷在讲述一批中国早期移民在美国艰辛的生存故事的同时,将笔下主人公沉默无语的描写贯穿全书的始终。作者通过这批中国早期移民... 《中国佬》是华裔第二代女作家汤婷婷的代表作,无论在通俗文学市场还是在严肃的学术研究中都令人瞩目。汤婷婷在讲述一批中国早期移民在美国艰辛的生存故事的同时,将笔下主人公沉默无语的描写贯穿全书的始终。作者通过这批中国早期移民尴尬的生存经历,着重揭示了沉默在该书中所蕴含的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双重象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佬》 华裔 弱势族群 沉默 种族歧视 父权传统
下载PDF
论构建和谐西部中的民族关系问题
12
作者 杨鹏亮 《榆林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7-19,共3页
我国西部是少数民族最集中的地区,各民族关系的发展历来是国家兴衰的晴雨表。近年来,随着我国的西部大开发与和平崛起,各民族的关系日趋多样化,因此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处理这一关系,尤其是要加大跨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使我... 我国西部是少数民族最集中的地区,各民族关系的发展历来是国家兴衰的晴雨表。近年来,随着我国的西部大开发与和平崛起,各民族的关系日趋多样化,因此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处理这一关系,尤其是要加大跨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使我国各族人民共同走向小康社会、实现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 民族关系 跨界民族 和平崛起 民族团结
下载PDF
美国华裔文苑两生花——水仙花与任碧莲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慧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8-155,共8页
以任碧莲为代表的许多当代华人女作家几乎都从相距近90年的北美亚裔女性文学的先驱水仙花那里汲取过精神力量和创作灵感。水仙花与任碧莲她们对种族问题、族裔文化认同问题、女权问题皆有着理性、深刻的思考,也都通过文学述说了自己的... 以任碧莲为代表的许多当代华人女作家几乎都从相距近90年的北美亚裔女性文学的先驱水仙花那里汲取过精神力量和创作灵感。水仙花与任碧莲她们对种族问题、族裔文化认同问题、女权问题皆有着理性、深刻的思考,也都通过文学述说了自己的话语。她们文风迥异,但或公开或隐晦地揭露种族歧视与偏见,宽泛关注多个民族、多个文化的融合与交流问题,期盼建立一个没有种族差别的"一家人"的理想世界。她们以女权主义者的敏感性触及和批判了中西文化中封建父权观念和物质至上的男性中心意识对两性的精神荼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仙花 任碧莲 美国华裔女作家 种族问题 族裔文化认同
下载PDF
种族/族群关系视角下多元文化教育探析
14
作者 邓恢祯 《西南教育论丛》 2007年第4期42-45,共4页
文化的概念较种族,族群来的广,但种族/族群却是文化差异的根源,而多元文化概念的产生亦滥觞于种族嗾群意识的自我觉醒。虽然多元文化教育探讨的课题已从种族,族群扩及性别、社会阶级、宗教、语言等领域,但大多数多元文化专家认为... 文化的概念较种族,族群来的广,但种族/族群却是文化差异的根源,而多元文化概念的产生亦滥觞于种族嗾群意识的自我觉醒。虽然多元文化教育探讨的课题已从种族,族群扩及性别、社会阶级、宗教、语言等领域,但大多数多元文化专家认为,“种族/族群关系”是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范畴和重点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族 族群 多元文化教育
下载PDF
美国“色盲”时代的种族歧视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艳明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73-76,共4页
黑人奥巴马当选为美国总统曾一度被认为标志着种族主义在美国的终结,美国进入了"色盲"时代。在"色盲"时代,不同种族和族裔的人们平等地生活,种族不再是影响个人生存机会的因素。事实证明,种族歧视并没有终结,而是... 黑人奥巴马当选为美国总统曾一度被认为标志着种族主义在美国的终结,美国进入了"色盲"时代。在"色盲"时代,不同种族和族裔的人们平等地生活,种族不再是影响个人生存机会的因素。事实证明,种族歧视并没有终结,而是以更隐蔽的形式存在于美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和司法等各个领域,影响着超过美国人口三分之一的黑人等少数族裔。"色盲"时代的种族歧视是历史、种族优越论、社会制度和现实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目前美国社会两极分化严重的状况下,黑人等少数族裔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少数族裔内部社会阶层的分化加剧了种族歧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盲”时代 种族歧视 少数族裔 表现 特征 原因
下载PDF
从牌坊和宗祠建筑看古徽州的宗法文化景观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旭东 《山西建筑》 2010年第11期50-51,共2页
介绍了徽州古村落是徽州文化的主要载体,众多高大的祠堂和牌坊形成直观可视的文化景观,极大地渲染了古时徽州的宗法制度,通过对牌坊和宗祠的由来、特点、地理位置、作用、影响等进行分析,明确了宗法观念在徽州古村落的景观体现。
关键词 牌坊 宗祠 宗法观念 古村落 景观
下载PDF
台湾客家文化之创造和再创造——论客家文化的变迁 被引量:2
17
作者 饭岛典子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0-13,共4页
台湾客家意识萌芽比东南亚晚一些。甲午战争后,"客家"名称在日本还不太普遍,一般把客家只认为"粤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民党政府不愿意向外宣传台湾(包括原住民)社会之多样性,于是客家研究也属于研究的禁区。198... 台湾客家意识萌芽比东南亚晚一些。甲午战争后,"客家"名称在日本还不太普遍,一般把客家只认为"粤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民党政府不愿意向外宣传台湾(包括原住民)社会之多样性,于是客家研究也属于研究的禁区。1987年台湾解严后,台湾客家人才开始自己的文化保护运动。2001年台湾不仅开始保护传统文化,而且创造台湾客家文化(客家花布、桐花祭等等),力图把台湾建设成为全球客家文化与产业交流中心,这为海峡两岸客家交流起到沟通的桥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客家 族群 客家文化 文化复兴 文化变迁
下载PDF
种族融合的荆棘:论《印第安杀手》中的名流群体 被引量:3
18
作者 章茜 郑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0年第3期26-34,157,共10页
美国本土裔作家谢尔曼·阿莱克西的小说《印第安杀手》再现了九十年代印第安人难以融入主流社会的困境,揭示了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因素之一,即不断宣扬和散布种族主义的白人社会名流。小说中以舒尔茨为代表的媒体名流、以马特为代表... 美国本土裔作家谢尔曼·阿莱克西的小说《印第安杀手》再现了九十年代印第安人难以融入主流社会的困境,揭示了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因素之一,即不断宣扬和散布种族主义的白人社会名流。小说中以舒尔茨为代表的媒体名流、以马特为代表的学术名流以及以威尔逊为代表的文艺名流制造针对印第安人的偏见与暴力,误导白人大众对印第安人的态度与看法,阻碍印第安人融入美国主流社会。阿莱克西真实反映美国种族融合的现状,批判白人名流群体是美国种族融合的一大障碍,试图引发社会警戒名流群体的种族主义言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第安杀手》 名流群体 种族主义 种族融合
下载PDF
三化性桑蟥自然种群数量动态分析
19
作者 白锡川 楼黎静 +3 位作者 杨海江 陆鸿英 高元明 邹应庆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45-148,共4页
采用生命表的形式研究了三化性桑蟥自然种群数量动态规律。通过计算各世代I值和IPC值 ,并进行组分分析证明 ,在自然环境中桑蟥的种群控制指数较低 ,繁殖率、生命率很强。种群增长虽然各世代有所区别 ,但I值都在 11以上 ;第 2代桑蟥的世... 采用生命表的形式研究了三化性桑蟥自然种群数量动态规律。通过计算各世代I值和IPC值 ,并进行组分分析证明 ,在自然环境中桑蟥的种群控制指数较低 ,繁殖率、生命率很强。种群增长虽然各世代有所区别 ,但I值都在 11以上 ;第 2代桑蟥的世代周期短 ,增长指数大 ,环境控制能力弱 ,容易蔓延 ,造成第 3代桑蟥迅速增长 ,形成灾害性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代性桑蟥 自然种群 生命表 数量动态 种群控制批数 桑树害虫
下载PDF
About a Method of Recognition of Race and Ethnicity of Individuals Based on Portrait Photographs
20
作者 Tofiq Kazimov Shafagat Mahmudova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 2014年第3期120-125,共6页
This article is devoted to developing a recognition method of race and ethnicity of individual based on portrait photographs. The reference image is formed based on selected geometric points of the face and a special ... This article is devoted to developing a recognition method of race and ethnicity of individual based on portrait photographs. The reference image is formed based on selected geometric points of the face and a special algorithm for calculating 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the images available in the database. Next, the original image is compared with the reference images of ethnic groups, and thus, the affiliation of the original image to a specific ethnic group is determ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OGNITION RACE ETHNICITY ETHNIC group racial Origin Identification Point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