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loration of Trauma Narrative in The Kite Runner
1
作者 YANG Chun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4年第12期962-967,共6页
As the first Afghan novel written in English by Afghan American writer Khaled Hosseini, The Kite Runner provides reader a window into Afghan history and culture as well as the impact of trauma on individuals Through i... As the first Afghan novel written in English by Afghan American writer Khaled Hosseini, The Kite Runner provides reader a window into Afghan history and culture as well as the impact of trauma on individuals Through interweaving progagonist Amir's personal trauma from sin to self-salvation with the racial and national conflicts as the collective trauma of the Afghan, Khaled Hosseinni not only foregrounds the coming-of-age theme of sin, guilt, and redemption but also successfully presents the racial conflicts and national pain in Afghanstain. Under the framework of trauma theory and through close reading of the novel, the aim of the present paper is to analyze how trauma is narrated in the novel and thus help readers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Afghan history and li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Kite Runner trauma narrative individual trauma collective trauma racial trauma
下载PDF
论托尼·莫里森新书《家》的创伤主题 被引量:1
2
作者 胡杰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51-56,共6页
托尼·莫里森的新书《家》讲述了一个充满创伤、言说创伤、治愈创伤的故事。面对创伤,哥哥弗兰克用向移情的倾听者言说的方式,释放了情感,治愈了伤痛。妹妹瑟则在重回家园后,在一群母性群体的关爱与肯定下重拾了信心,认识了自我,愈... 托尼·莫里森的新书《家》讲述了一个充满创伤、言说创伤、治愈创伤的故事。面对创伤,哥哥弗兰克用向移情的倾听者言说的方式,释放了情感,治愈了伤痛。妹妹瑟则在重回家园后,在一群母性群体的关爱与肯定下重拾了信心,认识了自我,愈合了身体和心灵的创伤。最后从创伤中恢复的兄妹俩,不仅能面对个人的伤痛历史,更能更坚强地面对自己种族的伤痛历史,发出了"回家"这一诗意化的呼喊,表达出整个黑人种族希望在美国这片土地上建立起真正的心灵家园、抚平伤痛的美好愿望,这也是毕生都在进行黑人创伤性书写的托尼·莫里森里最良好的期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 个体创伤 种族创伤 言说 心灵家园 托尼·莫里林
下载PDF
《缄默的迷宫》中的创伤叙事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杰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第8期180-182,共3页
《缄默的迷宫》是由德国拍摄的一部反思二战后德国纳粹在集中营所犯罪行的电影,展示了战后整个德国社会对战争罪行的缄默与逃避。这部电影通过讲述法兰克福检察官约翰·拉德曼追诉奥斯维辛集中营战争罪犯的经历,深刻地揭示了德国社... 《缄默的迷宫》是由德国拍摄的一部反思二战后德国纳粹在集中营所犯罪行的电影,展示了战后整个德国社会对战争罪行的缄默与逃避。这部电影通过讲述法兰克福检察官约翰·拉德曼追诉奥斯维辛集中营战争罪犯的经历,深刻地揭示了德国社会中的各种创伤。本文着重从二战后德国社会中的心理创伤、文化创伤、民族创伤三个方面来探讨这部电影的创伤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创伤 文化创伤 民族创伤
下载PDF
小说《铁器时代》的创伤书写
4
作者 吴晓群 金怀梅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95-98,共4页
库切创作的小说《铁器时代》作为二十世纪创伤小说的代表之一,正面反映了种族隔离制度下南非社会的内部矛盾与冲突。小说以卡伦太太的个体创伤贯穿始终,她经历和见证了家庭创伤、社会创伤和种族创伤,这三种创伤加剧了她个人的创伤之痛,... 库切创作的小说《铁器时代》作为二十世纪创伤小说的代表之一,正面反映了种族隔离制度下南非社会的内部矛盾与冲突。小说以卡伦太太的个体创伤贯穿始终,她经历和见证了家庭创伤、社会创伤和种族创伤,这三种创伤加剧了她个人的创伤之痛,导致她最终选择自杀来解脱创伤之痛。从创伤理论的视角解读小说的创伤书写,有助于揭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南非暴力社会戕害不辜的事实,更好地理解库切对南非暴力社会的反感和无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器时代》 个体创伤 家庭创伤 社会创伤 种族创伤
下载PDF
衰败的南方,创伤的世界——福克纳笔下的创伤初探
5
作者 谢秀娟 《新余高专学报》 2010年第1期40-42,共3页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最富影响力的现代作家之一,他极富戏剧性地再现了美国南方经历变革的种种阵痛,独具匠心地揭示了人们内心无法痊愈的种族创伤、历史创伤和精神创伤。通过构造一个由创伤编织的世界,福克纳更好...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最富影响力的现代作家之一,他极富戏剧性地再现了美国南方经历变革的种种阵痛,独具匠心地揭示了人们内心无法痊愈的种族创伤、历史创伤和精神创伤。通过构造一个由创伤编织的世界,福克纳更好地刻画了人物,更好地突出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冲突,在冲击读者心灵的同时,福克纳也道出了自己对南方的堕落与拯救的思索,拓展了作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克纳 种族创伤 历史创伤 精神创伤
下载PDF
伤痛中愈合的天使——小说《宠儿》中黑人女性的创伤 被引量:3
6
作者 聂志兴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16-19,共4页
文章以创伤视角分析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宠儿》中黑人女性所遭受到的创伤。蓄奴制导致黑人群体间的种族创伤和个体创伤,黑人女性通过讲述自己的创伤试图将创伤进行修复、改良甚或复原。小说重构了黑人女性种族... 文章以创伤视角分析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宠儿》中黑人女性所遭受到的创伤。蓄奴制导致黑人群体间的种族创伤和个体创伤,黑人女性通过讲述自己的创伤试图将创伤进行修复、改良甚或复原。小说重构了黑人女性种族创伤文化,复原了黑人女性创伤症状,同时也建构黑人自由种族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种族创伤 创伤复原 《宠儿》
下载PDF
种族之殇:索尔·贝娄小说疾病书写与隐喻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吴银燕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07-110,120,共5页
贝娄小说中的疾病叙事较为隐晦,没有身残志坚的道德说教,也没有感慨人生无常的哀叹,他所热衷的是通过主人公残缺的身体和“怪异”的行为表征其内心冲突和所遭受的心灵重压。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和贝娄的犹太身份,可发掘文... 贝娄小说中的疾病叙事较为隐晦,没有身残志坚的道德说教,也没有感慨人生无常的哀叹,他所热衷的是通过主人公残缺的身体和“怪异”的行为表征其内心冲突和所遭受的心灵重压。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和贝娄的犹太身份,可发掘文本中疾病隐喻性蕴涵和推论。疾病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是作者迂回的表达策略,富含种族、社会文化、政治道德意义。因此,从疾病隐喻的视角阐释贝娄小说可增添新的研究维度,洞见其文本背后种族创伤和移民身份困惑的叙事策略和高远旨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尔·贝娄疾病 隐喻 身份困惑 种族创伤
下载PDF
“白色神话”的阴影——《北迁季节》中的种族文化心理创伤
8
作者 陈涛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78-80,共3页
《北迁季节》是苏丹作家塔耶布·萨利赫的代表作,其主人公穆斯塔法和叙述者都是曾留学欧洲的东方人,欧洲的文化强制对他们产生了重大影响并造成成了严重的心理创伤。弗朗兹·法农的种族文化心理创伤理论揭示了白人文化强制对黑... 《北迁季节》是苏丹作家塔耶布·萨利赫的代表作,其主人公穆斯塔法和叙述者都是曾留学欧洲的东方人,欧洲的文化强制对他们产生了重大影响并造成成了严重的心理创伤。弗朗兹·法农的种族文化心理创伤理论揭示了白人文化强制对黑人造成心理创伤的过程并提出消除创伤的方法,同时也指出了主人公穆斯塔法悲剧的根源以及叙述者最终获得救赎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迁季节》 文化强制 种族创伤
下载PDF
《歌唱吧,未葬者,歌唱吧》种族文化创伤叙事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戴文疾 《菏泽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99-102,共4页
《歌唱吧,未葬者,歌唱吧》是美国黑人作家杰丝米妮·瓦德书写的关于黑人家庭的故事。小说通过副文本为文化创伤叙事提供了历史文化情境;使用了多人物集体叙事的方式,多角度全面刻画黑人群体曾经经历的歧视和不公待遇。小说既有揭露... 《歌唱吧,未葬者,歌唱吧》是美国黑人作家杰丝米妮·瓦德书写的关于黑人家庭的故事。小说通过副文本为文化创伤叙事提供了历史文化情境;使用了多人物集体叙事的方式,多角度全面刻画黑人群体曾经经历的歧视和不公待遇。小说既有揭露现实的目的,也有安置历史的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唱吧 未葬者 歌唱吧》 文化创伤叙事 美国黑人
下载PDF
非裔美国小说不可靠叙述与泛互文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光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27,共8页
不可靠叙述是叙事学研究的核心论题之一。它多视角展现作者与叙述者叙事意图,采取各种艺术技巧,重构叙事文本阐释的多元意蕴,直接影响读者多重反应,并重视读者的价值审美观,以增强文本的叙事效果。本研究运用詹姆斯·费伦的不可靠... 不可靠叙述是叙事学研究的核心论题之一。它多视角展现作者与叙述者叙事意图,采取各种艺术技巧,重构叙事文本阐释的多元意蕴,直接影响读者多重反应,并重视读者的价值审美观,以增强文本的叙事效果。本研究运用詹姆斯·费伦的不可靠叙述策略,分析多部非裔美国经典小说中阐述的美国奴隶制社会至废除奴隶制之后,仍存在的种族、性别歧视痼疾,并致黑人族群遭受悲惨命运与精神创伤,探寻作者创设的黑人追求爱与自由平等、超越自我的蜕变轨迹;诠释读者对文本中各族群众和谐互爱、携手憧憬后种族主义美好未来的赞美之情。与此同时,研究者注重小说叙事的文化表征性,并发掘各文本的文化语境与泛互文性特征。进而,拓展与彰显非裔美国小说在促进社会进步发展中的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裔美国小说 不可靠叙述 创伤与蜕变 后种族 泛互文性
下载PDF
创伤视阈下莫里森小说《家》中的创伤美学
11
作者 聂志兴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9年第12期64-69,共6页
作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一直被认为是黑人文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小说《家》讲述了退伍老兵弗兰克和妹妹茜逃离家园到回归家园的创伤美学故事。种族创伤、战争创伤和家庭创伤是最具破坏力的创伤毒瘤。以... 作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一直被认为是黑人文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小说《家》讲述了退伍老兵弗兰克和妹妹茜逃离家园到回归家园的创伤美学故事。种族创伤、战争创伤和家庭创伤是最具破坏力的创伤毒瘤。以创伤视角与莫里森小说《家》对话,指出创伤受害者可以借助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回归社群生活,通过见证创伤、讲述创伤从而走出创伤。创伤带给人无尽的伤痛,以创伤视角解读莫里森小说《家》必将激励着美国非裔黑人群体乃至全人类为努力构建和平、平等和谐的大同世界而进行不懈奋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家》 创伤症状 种族创伤 战争创伤 家庭创伤
下载PDF
《他们眼望上苍》中的黑人群像
12
作者 何亦可 《宜春学院学报》 2013年第11期85-88,共4页
《他们眼望上苍》是赫斯顿的代表作品,自她被沃克发现并推崇为黑人女性主义的先声之后,批评界涌现出大量关于其作品的评论文章,但其中大部分都是从不同的视角来看主人公珍妮的女性主义意识。而对小说里的一个重要情节和群体分析甚少:伊... 《他们眼望上苍》是赫斯顿的代表作品,自她被沃克发现并推崇为黑人女性主义的先声之后,批评界涌现出大量关于其作品的评论文章,但其中大部分都是从不同的视角来看主人公珍妮的女性主义意识。而对小说里的一个重要情节和群体分析甚少:伊顿维尔市的黑人群像。作者运用大量的篇幅来描述该城市的建立过程和该市民对此的反应,让读者发现其与南方重建这一历史事件的相似性;利用建城这一事件使市民们的黑人双重意识凸显出来,同时揭开了黑人族群的集体历史和文化记忆深处的那道伤疤。珍妮能意识到种族创伤并最终得以走出,实现了自我身份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们眼望上苍》 黑人群像 南方重建 双重意识 种族创伤
下载PDF
创伤外科整形缝合术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分析
13
作者 程敏霞 《临床研究》 2017年第6期137-138,共2页
目的 探讨创伤外科整形缝合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并总结护理措施.方法 将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2月28日收治的110例面部创伤患者以随机盲目法分成两组,55例/组.A组采取综合性护理,B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A组和B组的临床指标(手术用时、术中失... 目的 探讨创伤外科整形缝合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并总结护理措施.方法 将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2月28日收治的110例面部创伤患者以随机盲目法分成两组,55例/组.A组采取综合性护理,B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A组和B组的临床指标(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住院天数、治疗费用、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切口甲级愈合率、二次修复率及心理状态(抑郁、焦虑)的变化情况.结果 A组手术用时(51.20±6.34)min、患者术中失血量(84.15±7.63)mL、住院天数(20.26±4.10)d、治疗费用(1963.63±563.26)元、创面愈合时间(36.25±7.48)d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64%)、切口甲级愈合率(98.18%)、二次修复率(1.82%)和出院时的抑郁评分(43.20±1.51)分、焦虑评分(42.26±2.10)分均较B组更优(P<0.05).结论 整形缝合术与综合性护理配合应用于创伤外科中能够有效改善手术指标,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切口甲级愈合率,避免行二次修复手术,同时还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外科 整形缝合术 面部创伤
下载PDF
战争维度下莫里森小说《家》中的创伤书写 被引量:1
14
作者 刀喊英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74-79,共6页
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家》从朝鲜战争、种族冲突和内心冲突三个层面描述了美国退役黑人士兵弗兰克的创伤体验:朝鲜战争构建了弗兰克的战争受害者形象;黑人“坐以待毙”的种族冲突为弗兰克埋下种族创伤的记忆;弗兰克由受害者向加害... 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家》从朝鲜战争、种族冲突和内心冲突三个层面描述了美国退役黑人士兵弗兰克的创伤体验:朝鲜战争构建了弗兰克的战争受害者形象;黑人“坐以待毙”的种族冲突为弗兰克埋下种族创伤的记忆;弗兰克由受害者向加害者的角色转变使他陷入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内心冲突,加重了他的创伤症候。《家》以战争维度书写了弗兰克遭受的多重创伤,突出了黑人修复创伤、重建家园的艰难。弗兰克兄妹回归黑人社区,终获心安的“回家”结局延续了莫里森小说的伦理诗学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家》 创伤书写 战争维度 朝鲜战争 种族冲突 内心冲突
下载PDF
走出童年创伤的阴影,获得心灵的自由和安宁—读莫里森新作《上帝救助孩子》 被引量:46
15
作者 王守仁 吴新云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7-113,共7页
本文聚焦莫里森新作《上帝救助孩子》对童年创伤的描摹,讨论分析深肤色对家庭关系和个人成长的影响,性暴力等对各种族儿童的打击,以及如何通过"言说"的疗伤作用走出童年创伤的阴影,走向心灵的自由和安宁之路。本文认为,该小... 本文聚焦莫里森新作《上帝救助孩子》对童年创伤的描摹,讨论分析深肤色对家庭关系和个人成长的影响,性暴力等对各种族儿童的打击,以及如何通过"言说"的疗伤作用走出童年创伤的阴影,走向心灵的自由和安宁之路。本文认为,该小说关注超越了种族界线的儿童身心健康成长问题,有不同于莫里森以往小说的当下性和社会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里森 《上帝救助孩子》 童年创伤 跨种族关注 功能性“言说”
原文传递
鲁丝·普罗厄·贾布瓦拉晚期印度小说后殖民创伤研究
16
作者 黄然 《外国语言与文化》 2019年第3期65-78,共14页
创伤研究源于弗洛伊德的心理创伤理论。以南迪、法农、斯皮瓦克和霍米·巴巴为代表的后殖民学者将创伤研究拓展到后殖民研究领域。后殖民创伤研究探讨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给白人施暴者和印度受害者带来的双重种族创伤。后殖民创伤研... 创伤研究源于弗洛伊德的心理创伤理论。以南迪、法农、斯皮瓦克和霍米·巴巴为代表的后殖民学者将创伤研究拓展到后殖民研究领域。后殖民创伤研究探讨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给白人施暴者和印度受害者带来的双重种族创伤。后殖民创伤研究超越了欧洲白人主导的创伤研究,也将个体创伤延展到了种族创伤和文化创伤的层面。本文从身体创伤、历史文化创伤、创伤的讲述与治愈三个维度来梳理贾布瓦拉晚期印度小说中印度人和客居印度的西方人所经历的双重后殖民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族差异 文化差异 后殖民创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