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mate change evidence in tree growth and stand productivity at the upper treeline ecotone in the Polar Ural Mountains 被引量:3
1
作者 Nadezhda M.Devi Vladimir V.Kukarskih +2 位作者 Аrina A.Galimova Valeriy S.Mazepa Andrey A.Grigoriev 《Forest Ecosystems》 SCIE CSCD 2020年第1期76-91,共16页
Background:Recent warming is affecting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species areal distribution of many regions.However,although most treeline studies have estimated the rates of forest expansion into tundra,still little is... Background:Recent warming is affecting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species areal distribution of many regions.However,although most treeline studies have estimated the rates of forest expansion into tundra,still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long-term dynamic of stand productivity at the forest-tundra intersection.Here,we make use of tree-ring data from 350 larch(Larix sibirica Ledeb.)and spruce(Picea obovata Ledeb.)sampled along the singular altitudinal treeline ecotone at the Polar Urals to assess the dynamic of stand establishment and productivity,and link the results with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s to identify the main environmental drivers.Results:The analysis of stand instalment indicated that more than 90%of the living trees appeared after 1900.During this period,the stand became denser and moved 50m upward,while in recent decades the trees of both species grew faster.The maximum afforestation occurred in the last decade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and the large number of encountered saplings indicates that the forest is still expanding.The upward shift coincided with a slight increase of May-August and nearly doubling of September-April precipitation while the increase in growth matched with an early growth season warming(June+0.27°C per decade since 1901).This increase in radial growth combined with the stand densification led to a 6-90 times increase of biomass since 1950.Conclusion:Tree-ring based twentieth century reconstruction at the treeline ecotone shows an ongoing forest densification and expansion accompanied by an increased growth.These changes are driven by climate change mechanism,whereby the leading factors are the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May-June temperatures and precipitation during the dormant period.Exploring of phytomass accumulation mechanisms within treeline ecotone is valuable for improv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carbon dynamics and the overall climate balance in current treeline ecosystems and for predicting how these will be altered by global ch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AR URALS TREELINE PRODUCTIVITY climate change radial growth Recruitment LARCH Spruce
下载PDF
Radial growth response of Pinus densiflora and Quercus spp.to topographic and climatic factors in South Korea 被引量:3
2
作者 Jae Gyun Byun Woo Kyun Lee +10 位作者 Moonil Kim Doo Ahn Kwak Hanbin Kwak Taejin Park Woo Hyuk Byun Yowhan Son Jung Kee Choi Young Jin Lee Joachim Saborowski Dong Jun Chung Jin Hyun Jung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2013年第5期380-392,共13页
Aims This study aimed to develop radial growth models and to predict the potential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inus densiflora(Japanese red pine)and Quercus spp.(Oaks)in South Korea,considering topographic and climatic f... Aims This study aimed to develop radial growth models and to predict the potential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inus densiflora(Japanese red pine)and Quercus spp.(Oaks)in South Korea,considering topographic and climatic factors.Methods We used a dataset of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and radial growth estimates of individual trees,topographic and climatic factors in systematic sample plots distributed over the whole of South Korea.On the basis that radial growth is attributed primarily to tree age,we developed a radial growth model employing tree age as an explanatory variable.We estimated standard growth(SG),defined as radial growth of the tree at age 30,to eliminate the influence of tree age on radial growth.In addition,SG estimates including the Topographic Wetness Index,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were calculated by the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Important Findings As a result of variogram analysis of SG,we found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between SG,topographic and climatic factors.Incremental temperature had negative impacts on radial growth of P.densiflora and positive impacts on that of Quercus spp.Precipita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positive effects on both tree species.Based on the model,we found that radial growth of P.densiflora would be more vulnerable than that of Quercus spp.to climatic factors.Through simulation with the radial growth model,it was predicted that P.densiflora stands would be gradually replaced with Quercus spp.stands in eastern coastal and southern regions of South Korea in the future.The models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will be helpful for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climatic factors on tree growth and for predicting changes in distribution of P.densiflora and Quercus spp.due to climate change in South Ko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dard radial growth general additive model climatic factors climate change forest-cover change
原文传递
Model-Based Forecasts of North American Forest Growth: A Review
3
作者 Craig Loehl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mate Change》 2018年第4期519-547,共29页
In the context of climate change, planning for forest management goals becomes more complicated. Possible changes in precipitation, temperature, and CO2 can affect tree growth substantially and potential effects diffe... In the context of climate change, planning for forest management goals becomes more complicated. Possible changes in precipitation, temperature, and CO2 can affect tree growth substantially and potential effects differ by species and region. However, integration of potential forest growth responses to these factors can be achieved using models. Because of the need to understand the range of forest growth forecasts and the strengths and limitations of different modeling approaches, I summarized results from 25 studies of forecasted forest responses over coming decades. Some models used statisti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tree rings and climate to forecast growth responses to future climate, some simulated net photosynthesis of a standard forest canopy, and many used tree or stand growth models at various levels of mechanistic detail. In general, models that included CO2 responses predicted enhanced forest growth by 2100 across most of the commercial timberland areas of the US and Canada. For modest warming, most models showed growth enhancement in most regions. For hotter scenarios, many models and regions showed even more growth enhancement, but some regions such as the Southwest, mountain West, and southwestern Canada were predicted to experience drought stress and increased fire incidence, although projections in these regions were variable. Young stands, angiosperms, and early-successional species were predicted to exhibit the most positive responses. As a result, commercial harvest ages might be accelerated by several years, depending on species. Some simulations for the Midwest and Northeast US predicted a doubling or more of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although other studies show a lesser response. Model runs that did not include mechanisms of CO2 fertilization showed positive growth responses in only limited cases and generally showed growth declines. There also was some evidence indicating the potential spread of forest into woodland at shrub or prairie ecot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Dioxide FERTILIZATION climate change FIRE FOREST response growth Model Simulation
下载PDF
澜沧江源区高山柏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国清 信忠保 +3 位作者 柳金昊 刘亚玲 黄艳章 李宗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5-245,共11页
为探究澜沧江源区气候变化对高山柏(Sabina squamata)径向生长的影响,在该区巴青县、杂多县和囊谦县分别对高山柏进行采样。运用树木年轮学方法测定3个样地高山柏逐年树轮宽度和胸高断面积增量(BAI),建立高山柏树轮宽度标准年表并分析... 为探究澜沧江源区气候变化对高山柏(Sabina squamata)径向生长的影响,在该区巴青县、杂多县和囊谦县分别对高山柏进行采样。运用树木年轮学方法测定3个样地高山柏逐年树轮宽度和胸高断面积增量(BAI),建立高山柏树轮宽度标准年表并分析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986—2019年,澜沧江源区年平均温度呈快速上升趋势(0.43℃/10a,P<0.01),年平均最低气温(0.57℃/10a,P<0.01)的上升速率明显高于年平均最高气温(0.33℃/10a,P<0.01),而年降水量呈不显著的上升趋势(2.39mm/a,P>0.10)。气候变暖背景下,澜沧江源区高山柏树轮宽度呈上升趋势(P<0.01),2000—2019年生长速率((0.37±0.16) mm/a)较1986—1999年((0.20±0.09) mm/a)增加了85%;BAI亦上升显著,在1986—1999年一直呈上升趋势((12.16±5.16) mm^(2)/a),2000—2019年处于平稳快速生长阶段((22.49±8.84) mm^(2)/a),表现出稳定且持续的生长能力。高山柏树轮宽度标准年表与气候因素的相关性显示:澜沧江源区高山柏径向生长对温度的响应明显强于降水,与多数月份(上年6月—当年10月)的降水呈不显著正相关,而与多数月份的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月平均最高温度和平均温度相比,高山柏径向生长与月平均最低温度的相关性更为显著(P<0.01)。在气候暖湿化背景下,近30年澜沧江源区高山柏径向生长进入快速生长时期,树轮宽度和BAI均呈快速生长特征,表明该区域气候条件更加适宜高山柏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江源区 高山柏 标准年表 径向生长 气候响应
下载PDF
亚热带杉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5
作者 林小乔 许玲玲 +5 位作者 刘沛荣 同小娟 张静茹 张劲松 李俊 孟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33-1646,共14页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亚热带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其在区域碳循环和缓解气候变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亚热带地区6个站点(荆关、马鬃岭、分宜、将乐、东风、高峰)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建立树轮标准化年表,分析树木年轮年...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亚热带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其在区域碳循环和缓解气候变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亚热带地区6个站点(荆关、马鬃岭、分宜、将乐、东风、高峰)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建立树轮标准化年表,分析树木年轮年表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解析不同研究区杉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探讨不同站点杉木对干旱事件的响应策略,为该地区杉木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6个研究区杉木树轮宽度对气候变化的平均敏感度大于0.15,样本总体代表性大于0.85,均处于可接受水平,表明6个站点的杉木样本具有区域代表性,适用于进行气候相关分析。杉木径向生长主要与生长季的平均温度和降水量、上一年夏季的最低温度正相关,与当年夏季最高温度负相关,高峰站点的径向生长与7-10月的相对湿度显著正相关,其他地点径向生长与月相对湿度相关性较弱,分宜、东风和高峰站的径向生长与干旱指数显著正相关,其他地点的杉木树轮宽度与干旱指数相关性较弱。干旱事件对6个站点杉木生长均产生了负面影响,胸高断面积增长(Basal area increment, BAI)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生长后期,6个研究点的BAI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现象。第二次干旱发生后,杉木对干旱事件的应对能力更强。亚热带纬度较低的地区杉木受到干旱的影响较大,温暖而湿润环境下的杉木对干旱事件的抵抗力较小,恢复力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径向生长 气候变化 干旱事件
下载PDF
竞争压力下栓皮栎受气候影响的生长特征及其干旱适应性
6
作者 贾汉森 张劲松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8-54,共7页
为评估竞争压力下气候对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径向生长的影响及树木对干旱的适应性,以太行山南麓地区混交林中的栓皮栎为研究对象,考虑不同竞争强度与竞争主要来源,结合月气象因子及干旱稳定性指标,分析竞争对栓皮栎径向生长... 为评估竞争压力下气候对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径向生长的影响及树木对干旱的适应性,以太行山南麓地区混交林中的栓皮栎为研究对象,考虑不同竞争强度与竞争主要来源,结合月气象因子及干旱稳定性指标,分析竞争对栓皮栎径向生长的作用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栓皮栎径向生长主要受当年6-8月份的气候因子影响。竞争强度分组分析后发现,竞争强度的加剧削弱了栓皮栎径向生长对上一年温度的滞后响应,同时增加了对夏季相对湿度的敏感性。竞争显著提高以种间竞争为主的栓皮栎的干旱抵抗力(R_(t));相反,竞争压力对以种内竞争为主的栓皮栎的干旱恢复力(R_(c))、弹性力(R_(s))造成了负面影响。当竞争主要来自种间时,栓皮栎径向生长表现出更高的气候敏感性与干旱抵抗力。竞争调节了气候对栓皮栎生长的影响模式及干旱适应性程度,种间及种内的竞争调节作用是非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皮栎 单木竞争 径向生长 气候响应 干旱
下载PDF
内蒙古毛乌素沙地樟子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7
作者 斯庆毕力格 李泽江 +3 位作者 格希格图 乌日格根 何怀江 于健 《吉林林业科技》 2024年第5期7-13,48,共8页
本文运用树木年轮气候学传统方法,根据测定的内蒙古毛乌素沙地樟子松年轮宽度数据,系统分析了1959-2019年其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揭示了其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当年5月的水热状况是影响其径向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 本文运用树木年轮气候学传统方法,根据测定的内蒙古毛乌素沙地樟子松年轮宽度数据,系统分析了1959-2019年其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揭示了其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当年5月的水热状况是影响其径向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其径向生长与平均气温及最高气温呈负相关、与降水量之间呈正相关。此外,当年3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对其径向生长也有一定影响。樟子松是适合毛乌素沙地治沙造林的优良树种,在气候不断暖干化的背景下,其径向生长受干旱胁迫影响越发突出,如果未来全球气温持续升高,将对其径向生长和固碳能力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未来樟子松生产经营中应重视抗旱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优化造林布局与密度,以提高其适应性和生长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毛乌素沙地 樟子松 径向生长 气候响应
下载PDF
祁连山东部青海云杉死亡和存活个体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差异
8
作者 侯帅 徐国保 +6 位作者 王波 陈拓 吴国菊 吕玫霞 李晓琴 吕海元 车宗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708-4718,共11页
研究建立了祁连山东部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存活个体与死亡个体的树轮宽度年表和断面生长增量(BAI)序列,对青海云杉存活个体与死亡个体的径向生长特征及其对气候要素的响应关系进行了比较,尝试厘清青海云杉径向生长与气候要素之... 研究建立了祁连山东部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存活个体与死亡个体的树轮宽度年表和断面生长增量(BAI)序列,对青海云杉存活个体与死亡个体的径向生长特征及其对气候要素的响应关系进行了比较,尝试厘清青海云杉径向生长与气候要素之间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青海云杉死亡个体的径向生长速率明显低于存活个体(P<0.001),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快速升温后,这一差距进一步加大,青海云杉死亡率也大幅增加。在1951—1986年期间,青海云杉径向生长主要受生长季前(上一年9月到当年2月)干湿状况的影响;而在1987—2020年期间,青海云杉径向生长则更多受生长季(当年6—8月)干湿状况的影响。并且与活树相比,死树对区域干湿状况表现出更高的敏感性,对气温的负响应也更强。随着气候变暖加剧,高温及其带来的干旱胁迫已成为区域内限制青海云杉径向生长的主要气候因素,青海云杉的死亡率可能会继续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云杉 树木年轮 径向生长 气候响应
下载PDF
辽西地区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9
作者 赵凌尘 李忠娴 +7 位作者 王鹏 孙艳云 牛丹 关雨姗 杨光 韩莹 朱明宇 刘振宏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7-12,共6页
基于多年的大豆物候期监测和分期播种试验数据,研究了辽宁西部地区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大豆播种的下限温度为8.0℃,适宜温度为15.0~20.0℃,适宜土壤湿度为18%~22%,适宜播种期在5月上中旬。大豆的营养生长期... 基于多年的大豆物候期监测和分期播种试验数据,研究了辽宁西部地区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大豆播种的下限温度为8.0℃,适宜温度为15.0~20.0℃,适宜土壤湿度为18%~22%,适宜播种期在5月上中旬。大豆的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全生育期分别需要≥10℃的积温1200、1250、2600℃·d以上;有效积温与产量呈抛物线函数关系,≥10℃积温2800~3060℃·d有利于大豆产量的提高;大豆存在3个温度关键期,分别在大豆分枝期(6月上中旬)、开花结荚期(7月中下旬)和鼓粒期(8月中下旬);营养生长期干旱会使大豆的百粒重降低6.0%~18.0%;开花结荚、鼓粒成熟期干旱会使大豆的百粒重降低8.0%~25.0%;大豆产量受降水的影响呈抛物线变化,需水关键期在6月上旬至8月中旬;光照对辽西大豆产量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西部 大豆 生长发育 产量 气候变化 响应
下载PDF
罗霄山地区黄山松径向生长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10
作者 刘文宇 黄念钧 +3 位作者 杨衍辉 胡昆 王井泉 左传莘 《南方林业科学》 2024年第3期39-44,共6页
作为我国亚热带地区高海拔特有针叶树种黄山松,探讨其径向生长特征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评估黄山松种群的生长动态具有重要意义。在罗霄山北、中、南三地分别建立了黄山松树轮宽度年表,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黄山松径向生长对气候要素的... 作为我国亚热带地区高海拔特有针叶树种黄山松,探讨其径向生长特征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评估黄山松种群的生长动态具有重要意义。在罗霄山北、中、南三地分别建立了黄山松树轮宽度年表,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黄山松径向生长对气候要素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罗霄山中部地区的黄山松相较南部和北部具有更大的生长共性特征,预示中部地区黄山松种群更易受到环境胁迫。自北往南,黄山松树轮宽度的自相关性减弱,而与气候要素的相关性逐渐增强;表明前期生长的持续性对当年生长量的贡献减弱,而气候的限制作用增强;黄山松树轮宽度对气候的响应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北部受上年及当年生长季前期的热量和光照驱动,中部则受降水和相对湿度抑制作用明显,而南部则受热量的促进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山松 径向生长 气候变化 罗霄山脉
下载PDF
大理剑川剑湖云南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11
作者 邓伯龙 侯天文 +2 位作者 谈洪英 张凌 严涛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2期9-12,共4页
云南松为云贵高原重要的用材树种。基于树轮年代学方法,研究云南剑湖云南松径向生长与气候的相关关系。利用剑湖云南松树木年轮宽度资料建立该树种的残差年表,将残差年表指数与气候因子进行响应相关分析,探究剑湖地区云南松径向生长对... 云南松为云贵高原重要的用材树种。基于树轮年代学方法,研究云南剑湖云南松径向生长与气候的相关关系。利用剑湖云南松树木年轮宽度资料建立该树种的残差年表,将残差年表指数与气候因子进行响应相关分析,探究剑湖地区云南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得出该地区影响云南松径向生长的关键气候因子。结果表明:温度和降水共同影响剑湖云南松的径向生长。其中,温度的升高限制了云南松的径向生长,具体表现为残差年表指数与上年7月和9月以及当年的3月与5月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降水的变化对云南松的影响有正有负,对剑湖云南松的径向生长表现出复杂性。随着气候变暖加剧及极端气候频繁出现,剑湖地区云南松树木年轮宽度对温度和降水的响应将更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湖 树木年轮 气候响应 径向生长
下载PDF
甘蒙柽柳径向生长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12
作者 吴梁厚 周宏权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5期99-105,共7页
甘蒙柽柳(Tamarix austromongolica)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性,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的防风固沙植被。生长在即将建成的羊曲水电站淹没区的乔木状柽柳林移植保护问题曾引发关注。该研究运用气候年轮学方法,分析了研究区环境变化特征、被移... 甘蒙柽柳(Tamarix austromongolica)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性,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的防风固沙植被。生长在即将建成的羊曲水电站淹没区的乔木状柽柳林移植保护问题曾引发关注。该研究运用气候年轮学方法,分析了研究区环境变化特征、被移植甘蒙柽柳的生长状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在时间上的稳定性。研究发现该地区气候呈“暖湿化”趋势,径流数据在1990年后呈显著增加趋势,被移植甘蒙柽柳生长状况良好。前一年12月、当年7月、当年8月、当年9月降水对甘蒙柽柳径向生长有促进作用,当年3月、当年5月降水起抑制作用;当年8月气温对甘蒙柽柳径向生长起抑制作用,当年9月气温起促进作用;径流对柽柳径向生长起促进作用;甘蒙柽柳径向生长与环境关系在时间上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蒙柽柳 径向生长 气候变化 径流 年轮气候学
下载PDF
长白山北坡不同林型内红松年表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6
13
作者 陈列 高露双 +2 位作者 张赟 张思行 赵秀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85-1291,共7页
运用树木年轮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选取了长白山北坡保存完好的典型性植被阔叶红松林,探讨了杨桦红松林和椴树红松林内建群种红松(Pinus koraiensis)径向生长对气候要素的响应。结果表明,长白山北坡红松的径向生长对降水较为敏感,杨桦红... 运用树木年轮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选取了长白山北坡保存完好的典型性植被阔叶红松林,探讨了杨桦红松林和椴树红松林内建群种红松(Pinus koraiensis)径向生长对气候要素的响应。结果表明,长白山北坡红松的径向生长对降水较为敏感,杨桦红松林和椴树红松林中,红松年轮宽度均与当年7月以及上一年9月的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不同林型内红松的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关系也有差异。椴树红松的年轮宽度还与上年7月的降水显著负相关,与当年3、4月份的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而杨桦红松林内红松年轮宽度和平均温度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特征年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响应函数相关分析的结果,即当年生长季以及上年生长季末的降水充足促进了红松的径向生长;椴树红松林中,初春温度的升高有利于红松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轮学 径向生长 红松 气候因子
下载PDF
贺兰山东坡高山林线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9
14
作者 赵守栋 何新 +3 位作者 张冰琦 刘琦 王辉 江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01-505,共5页
基于建立的贺兰山东坡高山林线青海云杉树轮宽度年表,分析了青海云杉径向生长与该区气温、降水和帕尔默干旱指数(PDSI)等主要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研究区青海云杉径向生长与5月的降水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1、3、6月的气温... 基于建立的贺兰山东坡高山林线青海云杉树轮宽度年表,分析了青海云杉径向生长与该区气温、降水和帕尔默干旱指数(PDSI)等主要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研究区青海云杉径向生长与5月的降水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1、3、6月的气温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与除当年9月外的所选各月PDSI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分析表明,贺兰山林线附近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具有一致的响应关系,山地相对较低的气温条件对树木生长限制作用不明显,而干旱是限制林线树木径向生长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 高山林线 径向生长 气候响应
下载PDF
基于广义可加模型的气候对单木胸径生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余黎 雷相东 +2 位作者 王雅志 杨英军 王全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2-32,共11页
基于吉林省汪清林业局落叶松-云冷杉林长期固定样地25年观测数据,采用广义可加模型方法,建立了包含气候因子的单木胸径生长模型,研究气候因子对单木胸径生长的影响及不同树种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生长季≥5℃积温、生长季最低气温、年... 基于吉林省汪清林业局落叶松-云冷杉林长期固定样地25年观测数据,采用广义可加模型方法,建立了包含气候因子的单木胸径生长模型,研究气候因子对单木胸径生长的影响及不同树种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生长季≥5℃积温、生长季最低气温、年平均总降水量、月气温差以及年平均气温与年平均总降水量之比5个气候因子对该类型的落叶松、红松、冷杉、云杉、慢阔和中阔6个树种(组)的单木的年平均胸径生长量都有显著的影响,但不同树种组的气候响应变量和程度不同。对含气候和林分因子的全模型、仅含林分因子的部分模型以及仅含气候因子的部分模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3类模型分别能解释50.8%、45.7%和29.5%的胸径生长变异,说明在局部尺度气候因子对胸径生长的解释能力有限;影响胸径生长的主要因子是单木的期初胸径、大于对象木的断面积之和、林分每公顷株数和林分断面积平均胸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广义可加模型 单木胸径生长
下载PDF
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6
作者 吴秀臣 裴婷婷 +1 位作者 李小雁 刘鸿雁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9-116,共8页
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将深刻影响区域植被动态、陆地生态系统生物地化循环、气候反馈及其人类福祉.持续的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及自然和人为干扰的增加深刻地影响树木生长动态的时空格局.本文综述了近几十年全球气候变化的整体概... 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将深刻影响区域植被动态、陆地生态系统生物地化循环、气候反馈及其人类福祉.持续的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及自然和人为干扰的增加深刻地影响树木生长动态的时空格局.本文综述了近几十年全球气候变化的整体概况,着重探讨了气候变化对树木生长的影响机制以及树木生长对气候系统的反馈,并就树木生长响应气候变化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前景进行了探讨.提出未来树木生长响应气候变化关系的研究应考虑树木生长响应气候变化的时空差异,加强对树木死亡时空格局及内在机理的认识,重点关注不断增加的极端气候事件及火、虫灾干扰对树木生长的非线性影响机制,并融合地面观测、遥感及陆面动态植被模型模拟等多种分析手段综合分析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响应机制的尺度效应及内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生长 气候变化 响应 气候反馈 时空差异 极端事件 干扰
下载PDF
五大连池火山蒙古栎和紫椴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1
17
作者 谢立红 黄庆阳 +3 位作者 曹宏杰 杨帆 王继丰 倪红伟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共9页
研究不同气候因子利用策略的蒙古栎和紫椴径向生长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进而为气候变暖后,该区域火山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和利用提供基础数据。以蒙古栎和紫椴为研究对象,采用树木年代学方法分析了蒙古栎和紫椴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揭示... 研究不同气候因子利用策略的蒙古栎和紫椴径向生长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进而为气候变暖后,该区域火山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和利用提供基础数据。以蒙古栎和紫椴为研究对象,采用树木年代学方法分析了蒙古栎和紫椴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揭示蒙古栎和紫椴径向生长-气候的关系对气温突变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1)五大连池火山6-7月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和干燥指数与蒙古栎和紫椴年轮指数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这表明同一区域树木生长-气候关系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也表明6-7月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和干燥指数是该地区蒙古栎和紫椴径向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2)蒙古栎和紫椴年轮指数在突变增温(1981年)前后与气候的响应关系呈现明显的变化,气温明显变暖后与气侯的响应更加敏感;突变增温后,南北坡向蒙古栎和紫椴树木生长-气候响应差异显著,南坡蒙古栎径向生长的趋势与温度升高的趋势相同,而北坡紫椴径向生长则呈现出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现象。升温造成的干旱胁迫可能是2树种生长响应差异及北坡紫椴出现生长对温度变化响应的“分离现象”的重要原因。如果未来增温趋势持续或者加重,紫椴的生长可能会因干旱胁迫加剧而衰退,蒙古栎生长增长的趋势快速下降或也出现生长对温度变化响应的“分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大连池火山 蒙古栎 紫椴 径向生长 气候响应
下载PDF
横断山脉中部川滇冷杉和丽江云杉径向生长对气象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4
18
作者 于健 陈佳佳 +4 位作者 周光 刘国华 王永平 李俊清 刘琪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8-38,共11页
【目的】探讨横断山脉中部地区川滇冷杉和丽江云杉树木径向生长对气象因子的响应,以期为进一步重建我国西南地区气候变化历史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也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川滇冷杉和丽江云杉的分布预测和保护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 【目的】探讨横断山脉中部地区川滇冷杉和丽江云杉树木径向生长对气象因子的响应,以期为进一步重建我国西南地区气候变化历史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也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川滇冷杉和丽江云杉的分布预测和保护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树轮气候学方法,获取云南省香格里拉县小中甸地区寒温带针叶林主要树种川滇冷杉和丽江云杉树轮宽度资料,分别建立标准年表,分析2个年表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2个树种对气象因子的响应存在差异,川滇冷杉较丽江云杉对气象因子的响应更加敏感,更适合用于树轮气候学研究;响应函数分析表明,气温对川滇冷杉径向生长的限制作用明显强于丽江云杉,川滇冷杉径向生长主要与上年11月和当年8月平均气温显著正相关(P<0.05),与上年11月和当年4月最高气温显著正相关(P<0.05),与上年5月最低气温显著正相关(P<0.05),与当年3月降水量显著正相关(P<0.05);空间相关分析揭示,川滇冷杉标准年表能在较大的地理范围空间反映上年11月最低气温变化,且在研究区域附近二者相关性最高;未来全球气候变暖将对上述2个树种径向生长产生促进作用。【结论】在横断山脉中部高海拔地区,气温是限制川滇冷杉和丽江云杉树木径向生长的主要气象因子,2个树种径向生长对气象因子的响应表现出一定差异。利用年轮研究2个树种的种群生长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具有很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冷杉 丽江云杉 横断山脉 树轮宽度 径向生长 气候变化 气候响应
下载PDF
秦岭不同年龄太白红杉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12
19
作者 闫伯前 林万众 +1 位作者 刘琪璟 于健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8-65,共8页
秦岭地区是我国最为典型的太白红杉温带针叶林分布区,也是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为显著的地区之一。已有的研究已经显示树木的生理特征会随着树木年龄发生变化,这可能会造成与树木生长有关的气候信号随时间改变。为探索该区不同年龄太白... 秦岭地区是我国最为典型的太白红杉温带针叶林分布区,也是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为显著的地区之一。已有的研究已经显示树木的生理特征会随着树木年龄发生变化,这可能会造成与树木生长有关的气候信号随时间改变。为探索该区不同年龄太白红杉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差异,本研究运用树木年轮气候学传统方法,研究了不同年龄太白红杉年表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以期揭示年龄因素对年表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年龄太白红杉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存在差异,老龄组太白红杉年表较中、低龄组年表对气候因子的响应更加敏感,更适合用于年轮气候学研究;2)响应函数分析表明,老龄组太白红杉年表对生长季早期和春季温度以及春季降水更加敏感,而幼龄组太白红杉年表与各月气候变量均未表现出显著相关关系。综上所述,太白红杉年轮宽度与气候变化的响应模式受年龄因素影响,高龄年轮年表对气候响应的敏感性更高,包含更多的气候信息。该研究结果为全球变暖背景下秦岭高山林线太白红杉林的合理经营管理及该区域气候重建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太白红杉 径向生长 气候变化 年龄
下载PDF
王朗自然保护区紫果云杉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8
20
作者 谭留夷 赵志江 +2 位作者 康东伟 康文 李俊清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9-34,共6页
紫果云杉林Picea purpuea是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群落类型。在其主要分布的原始林内设置10个半径为8m的样圆进行树轮取样与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大部分紫果云杉都出现了一次以上的生长释放现象,通过ARSTAN方法建立年表同气候... 紫果云杉林Picea purpuea是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群落类型。在其主要分布的原始林内设置10个半径为8m的样圆进行树轮取样与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大部分紫果云杉都出现了一次以上的生长释放现象,通过ARSTAN方法建立年表同气候因子进行显著性相关分析发现,影响紫果云杉生长的气象因子是上年7、8月和当年6、10月的气温以及上一年12月的降雨,其中温度是影响树木径向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通过单年分析进一步印证了这种关系。通过开展紫果云杉树轮年代学研究,了解该云杉生长状况,科学认识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为预测气候变化对该树种生长、分布影响及保育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果云杉 径向生长 树轮年代学 气候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