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TIDAL MOTION AND SUSPENDED SEDIMENT TRANSPORT IN THE RADIAL SANDBANK AREA OF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被引量:3
1
作者 SHIJiu-xin LEKen-tang +2 位作者 YINBao-shu ZHANGRen-shun WUDe-an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04年第5期555-563,共9页
A coupled 2-D numerical model for hydrody-namic-sediment transport wasestablished and applied to simulate the tides, tidal currents and sediment movement in the submarineRadial Sandbank area of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A coupled 2-D numerical model for hydrody-namic-sediment transport wasestablished and applied to simulate the tides, tidal currents and sediment movement in the submarineRadial Sandbank area of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With a high-resolution topography dataset used inthe model, the simulation reproduced a fine-structured current field and e-rosion-siltationdistribution. The modeled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area of Radial Sandbanks, reversing tidalcurrent and seabed erosion occurs within troughs while tidal current with more rotary feature anddeposition occurs above sandbanks, which indicates the tidal-induced formation of the RadialSandbanks. During a tidal period, associating with the variation of current speed, erosionalternates with siltation. The seabed deformation depends on the relative strength of erosion andsiltation in a tidal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dal current sediment transport numerical model radial sandbank area (RSarea)
原文传递
Hydromechanics for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adial sandbanks (Ⅰ)——Plane characteristics of tidal flow 被引量:3
2
作者 严以新 诸裕良 薛鸿超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1999年第1期13-21,共9页
Based upon the long-term observation of field data, a two-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 is applied to simulating the tidal flow covering from the neap tide to spring tide in the radial sandbank area in the southern Yell... Based upon the long-term observation of field data, a two-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 is applied to simulating the tidal flow covering from the neap tide to spring tide in the radial sandbank area in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tidal current ridges under the hydrodynamic action, multi-purpose analysis and study are carried out, which include the propagation process of tidal wave, the distributions of tidal wave energy rate and tidal range, the tidal ellipses and traces. It is shown that the tidal current is the major dynamic factor for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radial sandbanks, and the differences of tidal wave energy rate and current strength determine the distinct plane shapes of ridges and troughs in this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ial sandbankS TIDAL current RIDGE TWO-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 to-and-fro motion.
原文传递
Hydromechanics for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adial sandbanks (Ⅱ)——Ver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idal flow 被引量:3
3
作者 严以新 宋志尧 +1 位作者 薛鸿超 茅丽华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1999年第1期22-29,共8页
In order to study the tidal current ridges, a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 is, for the first time, applied to studying the hydrodynamic circumstance with Houbolt’ s spiral assumption in the radial sandbank area.... In order to study the tidal current ridges, a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 is, for the first time, applied to studying the hydrodynamic circumstance with Houbolt’ s spiral assumption in the radial sandbank area. It successfully reveals that the radial sandbanks are molded by to-and-fro tidal current as well as the subtransverse circulation current, and that both contribute to maintaining the interior dynamic balance of the sandbanks.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subtransverse circulation current would not always appear in pair within the ridges. These discoveries enrich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in hydrodynamics of tidal current rid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ial sandbankS TIDAL CURRENT RIDGE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 to-and-fro CURRENT sub-transverse circulation current.
原文传递
A DEM Inversion Method for Inter-Tidal Zone Based on MODIS Dataset:A Case Study in the Dongsha Sandbank of Jiangsu Radial Tidal Sand-Ridges,China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永学 李满春 +2 位作者 程亮 李飞雪 舒远明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2010年第4期735-748,共14页
Surthce elevation is tile basic data for geo-science. It is difficult to retrieve tidal-flats' elevation from a single Re- mote Sensing (RS) image because of the complicated sediment dynanical environment and huge ... Surthce elevation is tile basic data for geo-science. It is difficult to retrieve tidal-flats' elevation from a single Re- mote Sensing (RS) image because of the complicated sediment dynanical environment and huge spatial difference in tidal-flats' moisture content. A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inconstant inter-tidal zone based on high tempo-resolution MODIS data set in a short period is proposed in a ease study on the Dongsha Sandbank of the Jiangsu Radial Tidal Sand-ridges. In the present study, a batch-preprocessing method based on image partition to handle massive MODIS IB images is developed and applied to 8163 scenes of MODIS images. The dataset of short-period and muhi-temporal MODIS images for inter-tidal flats' DEM inversion is selected and the usability of MODIS dataset is analyzed. Shorelines of the Dongsha Sandbank are extracted by use of batch 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In accord with tidal- 0 level forecasted by the Chenjiawu Tidal Gauge Station at the overpass moment of each RS image, DEMs of inter-tidal flats in January and sutmner(Jul, Aug and Sept), 2003 are built under ArcG1S9.2. Studies show that: (1) The dataset of short-duration and muhi-phase MODIS images can be used to retrieve the historical DEM of tidal-flats at changeful tidal flats. (2) Aualysis on usability of MODIS images from Aqua and Terra indicates that there are more usable and higbquality MODIS images in spring, autumn and winter, but less in summer. Therefore, the period for building inter-tidal fiats' DEM is suggested to be one month in spring, autumn and winter and three months in summ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tidal flats remote sensing MODIS elevation inversion Dongsha sandbank Jiangsu radial Tidal Sand-ridges
下载PDF
南黄海辐射沙洲趋势性演变的动力机制分析 被引量:33
5
作者 陈可锋 陆培东 +1 位作者 王艳红 喻国华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7-273,共7页
南黄海辐射沙洲区水道及其之间的沙洲普遍存在逐渐向南偏移的趋势,对这种趋势性演变机理及驱动力的认识成为辐射沙洲区海岸开发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恢复黄河北归以来苏北黄河三角洲海岸不同发育阶段的岸线位置和水下地形的基础之上... 南黄海辐射沙洲区水道及其之间的沙洲普遍存在逐渐向南偏移的趋势,对这种趋势性演变机理及驱动力的认识成为辐射沙洲区海岸开发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恢复黄河北归以来苏北黄河三角洲海岸不同发育阶段的岸线位置和水下地形的基础之上,通过所建立的潮波数学模型,研究了在苏北黄河三角洲不同演变阶段南黄海潮波系统的特征及其变化。研究表明,随着岸线后退和水下三角洲的夷平,辐射沙洲地区潮差不断增大;水动力不断加强,而且加强的区域逐渐向南偏移,这种大范围区域性水动力主轴的向南偏移有可能是导致辐射沙洲整体南移的主导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沙洲 废黄河三角洲 岸线变迁 数值模拟 江苏海岸
下载PDF
江苏辐射沙洲水边线自动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刘永学 李满春 张忍顺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2-45,共4页
针对不同遥感数据源 (TM多光谱、SPOT多光谱及全色波段 ) ,对江苏辐射沙洲水边线的自动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 ,形成基于密度分割 (TC2分量密度分割、饱和度分量图像密度分割 )及基于边缘检测 (Canny边缘检测 )等2类3种沙洲水边线提取方法... 针对不同遥感数据源 (TM多光谱、SPOT多光谱及全色波段 ) ,对江苏辐射沙洲水边线的自动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 ,形成基于密度分割 (TC2分量密度分割、饱和度分量图像密度分割 )及基于边缘检测 (Canny边缘检测 )等2类3种沙洲水边线提取方法。实验表明 :(1)上述3种沙洲水边线提取方法在实践中是可行的 ;(2)通过上述沙洲水边线提取方法 ,沙洲水边线提取时间大大缩短 ;(3)由于不受研究者主观影响 ,水边线提取结果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辐射沙洲 水边线 自动提取方法
下载PDF
相对海面变化与江苏中部辐射沙洲的变化动态 被引量:6
7
作者 王艳红 张忍顺 +1 位作者 谢志仁 王建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8-203,共6页
随着海面上升,岸外沙洲可以做出适当调整以适应逐渐变化的动力条件。如果沙洲能够得到足够的泥沙供给,淤积速率可以与相对海面上升速率同步或超过相对海面上升速率,那么沙洲就能够继续存在,相反则会逐渐消失。江苏中部辐射沙洲整体缺少... 随着海面上升,岸外沙洲可以做出适当调整以适应逐渐变化的动力条件。如果沙洲能够得到足够的泥沙供给,淤积速率可以与相对海面上升速率同步或超过相对海面上升速率,那么沙洲就能够继续存在,相反则会逐渐消失。江苏中部辐射沙洲整体缺少外来泥沙供给,再加上海面上升和不断的围垦活动,辐射沙洲的总面积势必逐渐缩小,但巨大的沙脊群内部的调节作用可以使一部分沙洲在海面上升过程中得以淤高,并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面上升 辐射沙洲 动力格局
下载PDF
江苏岸外辐射沙脊群东沙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0
8
作者 陈君 王义刚 +1 位作者 张忍顺 林祥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5-113,共9页
东沙是江苏岸外辐射沙脊群中的第二大沙洲,具有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水动力条件,对它进行稳定性研究为揭示整个辐射沙洲及其邻近岸滩的动态演变都非常有益。通过利用多年遥感卫片资料、1998年取得的现场水文泥沙观测资料和东沙滩面表层沉积... 东沙是江苏岸外辐射沙脊群中的第二大沙洲,具有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水动力条件,对它进行稳定性研究为揭示整个辐射沙洲及其邻近岸滩的动态演变都非常有益。通过利用多年遥感卫片资料、1998年取得的现场水文泥沙观测资料和东沙滩面表层沉积物资料等,对东沙的地形地貌特征、沉积特征和东沙两侧潮汐通道的水流泥沙特征等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沙的沙脊偏于西侧,西侧滩面较窄、高程较高且岸线较为顺直,东侧滩面较宽、高程较低且岸线较为破碎;西洋和陈家坞槽均处于冲刷状态,净输沙的主要方向为输向槽外或输向条子泥;东沙近三十年来面积有所缩小且有外围向中央收缩的趋势,尤其以向东、向南方向的迁移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研究 遥感影像分析 粒度特征 东沙 辐射沙脊群
下载PDF
质心分析法在小沙洲动态演化分析中的应用——以江苏辐射沙洲亮月沙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永学 张忍顺 李满春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9-75,共7页
在遥感 (RS)、GIS 技术的支持下,根据 1973 —2000 年江苏盐城幅卫片,对江苏辐射沙洲外围小沙洲的动态趋势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在小沙洲轮廓边缘叠合比较的基础上,引入了形态学中质心的概念,并将之运用到辐射沙洲北部的亮月沙沙洲... 在遥感 (RS)、GIS 技术的支持下,根据 1973 —2000 年江苏盐城幅卫片,对江苏辐射沙洲外围小沙洲的动态趋势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在小沙洲轮廓边缘叠合比较的基础上,引入了形态学中质心的概念,并将之运用到辐射沙洲北部的亮月沙沙洲中。研究结果表明:( 1 ) 通过对外围小沙洲进行质心分析,可较好地揭示小沙洲的动态变化趋势。( 2 ) 亮月沙在整体南退的趋势下,同时还叠加了较为明显的东西摆动韵律,共可分为 6 个阶段。本文还对亮月沙动态变化趋势原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心分析法 动态演化 亮月沙 江苏辐射沙洲
下载PDF
南黄海辐射沙洲海域夏季潮流特征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鹏 秦渭华 《上海国土资源》 2012年第4期34-38,47,共6页
为揭示南黄海辐射沙洲海域夏季潮流特征和变化规律,于2011年7月12日~8月11日在南通岸9t,2个固定点利用ADCP潜标进行了分层海流和水位观测。结果表明:(1)海域为规则半日潮,潮差较强(A和B站最大潮差分别为8.07m和5.89m),属强... 为揭示南黄海辐射沙洲海域夏季潮流特征和变化规律,于2011年7月12日~8月11日在南通岸9t,2个固定点利用ADCP潜标进行了分层海流和水位观测。结果表明:(1)海域为规则半日潮,潮差较强(A和B站最大潮差分别为8.07m和5.89m),属强潮海域;(2)剖面各层流速垂向差异明显,表层流速最大(A和B站月均流速分别为98.2cm/s和92.Ocm/s),向底层逐渐减小(A和B站月均流速分别为62.6cm/s和55.5cm/s);表层流速受海况影响明显,两站各层最大流速均出现在涨潮时段涨急时刻(A和B站最大流速分别为234cm/s和229cm/s);(3)A和B站潮流均属往复流,受地形限制涨落潮主流向和深槽的延伸方向基本一致;表层流流向受风况影响显著,甚至出现单一流向;(4)A和B站余流流速从底层至表层递增,表层流速最大,流向分别为西南或偏西北与西北向,方向均为向岸型,有利于滩涂淤涨和水产养殖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辐射沙洲 潮流 滩涂
下载PDF
辐射沙洲海域深水港开发建设水动力泥沙问题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孟国 杨树森 韩西军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8,共8页
综合使用水文泥沙特征分析、卫星遥感分析、冲淤演变分析、潮流泥沙数学模型计算、波浪数学模型(SWAN模型、缓坡方程、多向不规则波Boussinesq方程)计算、波流冲刷物理模型试验、泥沙淤积计算、骤淤计算与分析等多种手段对辐射沙洲中的... 综合使用水文泥沙特征分析、卫星遥感分析、冲淤演变分析、潮流泥沙数学模型计算、波浪数学模型(SWAN模型、缓坡方程、多向不规则波Boussinesq方程)计算、波流冲刷物理模型试验、泥沙淤积计算、骤淤计算与分析等多种手段对辐射沙洲中的如东海域深水港开发建设的水动力泥沙问题进行了研究,为深水港开发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表明:通过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在辐射沙洲海域中进行深水港开发建设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东海域 辐射沙洲 西太阳沙 烂沙洋 波浪 潮流 泥沙
下载PDF
遥感中轴线法在江苏辐射沙洲潮沟演变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燕春 张鹰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2-76,81,共6页
根据1988~2008年的4景TM影像,对江苏辐射沙洲地区5条主要潮沟的动态演变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针对潮沟的特殊地形和复杂多变情况,引入数学中的中轴线概念,提出了遥感中轴线法,通过中轴线位置的变化定量地表述潮沟演变。根据GIS中Vorono... 根据1988~2008年的4景TM影像,对江苏辐射沙洲地区5条主要潮沟的动态演变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针对潮沟的特殊地形和复杂多变情况,引入数学中的中轴线概念,提出了遥感中轴线法,通过中轴线位置的变化定量地表述潮沟演变。根据GIS中Voronoi图(V图)的特性,将中轴线的求取转换成V图的生成过程,用ArcGIS软件实现,将传统的目视解译方法改进为自动提取,提取不同时相影像中轴主轴。研究结果表明:(1)用遥感中轴线法对不同时期的大型潮沟进行分析,可较快、较准确地揭示潮沟的动态演变;(2)比较1988~2008年的潮沟轴线,西洋深槽变化最大,西岸蚀退、东岸东移;其他4条潮沟均在南北方向上做往复摆动,且逐渐趋于平缓。中轴线法可以实现对潮沟动态演变快速、准确地监测以及为整个辐射沙洲的开发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中轴线法 辐射沙洲 潮沟演变 VORONOI图
下载PDF
辐射沙洲海域深水港开发建设水动力泥沙问题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孟国 杨树森 韩西军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1期69-77,共9页
综合使用水文泥沙特征分析、卫星遥感分析、冲淤演变分析、潮流泥沙数学模型计算、波浪数学模型fswAN模型、缓坡方程、多向不规则波Boussinesq方程)计算、波流冲刷物理模型试验、泥沙淤积计算、骤淤计算与分析等多种手段对辐射沙洲中... 综合使用水文泥沙特征分析、卫星遥感分析、冲淤演变分析、潮流泥沙数学模型计算、波浪数学模型fswAN模型、缓坡方程、多向不规则波Boussinesq方程)计算、波流冲刷物理模型试验、泥沙淤积计算、骤淤计算与分析等多种手段对辐射沙洲中的如东海域深水港开发建设的水动力泥沙问题进行了研究,为深水港开发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表明:通过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在辐射沙洲海域中进行深水港开发建设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东海域 辐射沙洲 西太阳沙 烂沙洋 波浪 潮流 泥沙
下载PDF
辐射沙洲研究开发的进展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孟国 《水道港口》 2011年第4期229-243,共15页
对辐射沙洲研究开发的若干文献进行了归纳总结和综述,包括辐射沙洲的发现、成因、物质来源、形态特征、表层沉积物组成、演变、水动力泥沙环境、开发利用等。
关键词 辐射沙洲 泥沙 潮流 潮流沙脊 潮汐通道
下载PDF
西太阳沙和烂沙洋海域深水港开发涉海关键技术问题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孟国 杨树森 《中国港湾建设》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22,共5页
江苏如东西太阳沙和烂沙洋海域水下地形和水动力泥沙条件非常复杂。针对该海域深水港开发建设,进行了水动力泥沙系统研究。文中对该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包括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的主要科研工作、技术创新和研究结论。为深水港的... 江苏如东西太阳沙和烂沙洋海域水下地形和水动力泥沙条件非常复杂。针对该海域深水港开发建设,进行了水动力泥沙系统研究。文中对该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包括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的主要科研工作、技术创新和研究结论。为深水港的开发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沙洲 西太阳沙 烂沙洋 波浪 潮流 泥沙
下载PDF
苏北陆岸岸滩主要潮沟近期变迁的遥感解译 被引量:7
16
作者 黄海军 《海岸工程》 2002年第1期24-28,共5页
收集了 7个时相的陆地卫星资料、5个时相的 SAR影象和 3个时期的海图 ,利用其中的 9个时相对苏北辐射沙洲陆岸岸滩次级潮沟近年来的摆动进行了分析 ,得出其变动范围与周期 ;在 Map Info中数字化 2 0世纪 60年代与 70年代的海图 。
关键词 辐射沙洲 潮沟迁移 遥感解译
下载PDF
应用卫星影像系列海图叠合法分析沙洲动态变化——以江苏东沙为例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永学 张忍顺 李满春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9-204,共6页
利用1973~2000年9个时相的卫片、海图,提出了卫星影像系列———海图叠合分析法来分析辐射沙洲中大沙洲的动态变化,并将之运用到东沙的动态趋势分析中。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卫星影像系列———海图叠合分析法,可避开了不同时相卫片的... 利用1973~2000年9个时相的卫片、海图,提出了卫星影像系列———海图叠合分析法来分析辐射沙洲中大沙洲的动态变化,并将之运用到东沙的动态趋势分析中。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卫星影像系列———海图叠合分析法,可避开了不同时相卫片的潮位校正难点,揭示了沙洲的冲蚀淤长变化。(2)东沙北缘向南移动;沙洲东缘向东移动;在沙洲西部遭受侵蚀,边缘东移,但幅度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影像系列海图叠合法 江苏辐射沙洲 东沙 动态研究
下载PDF
辐射沙洲陆岸岸段围填海强度与潜力定量评价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玮彤 张东 +1 位作者 李弘毅 韩飞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5-304,共10页
利用2007-2014年辐射沙洲的遥感影像获取陆岸岸段的围填海用海面积信息,结合淤泥质潮滩围填海强度与潜力定量评价模型,对辐射沙洲陆岸及其各分岸段进行了围填海开发状况评价及开发潜力预测。结果表明:在5级为上限的强度评价体系下,在200... 利用2007-2014年辐射沙洲的遥感影像获取陆岸岸段的围填海用海面积信息,结合淤泥质潮滩围填海强度与潜力定量评价模型,对辐射沙洲陆岸及其各分岸段进行了围填海开发状况评价及开发潜力预测。结果表明:在5级为上限的强度评价体系下,在2007—2014年间辐射沙洲陆岸岸段总体,围填海开发强度等级由1级进入3级,开发强度由32.8hm^2/km上升至147.87hm^2/km,围填海压力中等,对岸段的后续开发有一定影响。其各分岸段开发强度差异较大,2014年各分岸段:射阳河口至梁垛河闸岸段开发强度为2级,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梁垛河闸至新北凌口岸段及东灶港至蒿枝港岸段开发强度为4级,开发压力较大,预测可供开发年限仅为12a;新北凌口至东灶港岸段开发强度为3级,预测可供开发年限为8a。该结论可为合理规划淤泥质海岸围填海工程进度与规模,维护海岸带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沙洲 围填海 强度 潜力 定量评价
下载PDF
潮汐和潮流影响下苏北辐射沙洲海域波浪模拟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汤志华 郑晓琴 +3 位作者 曹翔宇 顾云碧 肖文军 张蓓 《海洋预报》 2015年第2期24-30,共7页
基于第三代海浪模型SWAN,采用自嵌套的方法提供谱边界条件,对影响苏北辐射沙洲海域的一次冷空气过程和一次台风过程作用下的波浪进行了模拟。考虑到沙洲海域强潮水动力环境,分析了潮位和潮流的变化对该海域波浪的影响。结果表明,沙洲处... 基于第三代海浪模型SWAN,采用自嵌套的方法提供谱边界条件,对影响苏北辐射沙洲海域的一次冷空气过程和一次台风过程作用下的波浪进行了模拟。考虑到沙洲海域强潮水动力环境,分析了潮位和潮流的变化对该海域波浪的影响。结果表明,沙洲处波高和波周期受潮位影响显著,受潮流影响弱,具有潮周期起伏的特点,而波向受潮位潮流影响不显著;考虑高潮位后,以弶港为界,南北辐射沙洲波高显著增加的区域与波浪传播方向有关:波浪由北向南传播,相差不大,波浪由东向西传播,北部明显大于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沙洲 SWAN模型 波浪模拟 潮位 潮流
下载PDF
江苏LNG项目接收站配套码头及栈桥桩基冲刷防护设计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丽 莫秋荣 《中国港湾建设》 2014年第8期27-29,共3页
江苏LNG配套码头及栈桥项目码头墩台及栈桥墩所处区域自然条件十分复杂,冲淤变化明显,通过试验研究,确定防护结构的实施时机为中期防护,防护材料采用级配碎石反滤层与块石护面层相结合,防护范围为各墩台周围40 m范围内。采用合理的防护... 江苏LNG配套码头及栈桥项目码头墩台及栈桥墩所处区域自然条件十分复杂,冲淤变化明显,通过试验研究,确定防护结构的实施时机为中期防护,防护材料采用级配碎石反滤层与块石护面层相结合,防护范围为各墩台周围40 m范围内。采用合理的防护施工方案,可以减少桩基施工难度,保证施工工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沙洲 冲刷防护 码头 桩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