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fission products in 2 MW molten salt reactor 被引量:5
1
作者 Bo Zhou Xiao-Han Yu +6 位作者 Yang Zou Pu Yang Shi-He Yu Ya-Fen Liu Xu-Zhong Kang Gui-Feng Zhu Rui Yan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2期42-54,共13页
In this study,a numerical flow model of the fission products(FPs)in the primary loop system of a molten salt reactor(MSR)was established and solved using Mathematica 7.0.The simulation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is study,a numerical flow model of the fission products(FPs)in the primary loop system of a molten salt reactor(MSR)was established and solved using Mathematica 7.0.The simulation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ORIGEN-S program in the static burnup mode,and the deviation was found to be less than 10%,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Furthermore,the FPs distribution in the primary loop system under 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the 2 MW MSR was quantitatively analyzed.In addition,the distribution phenomenon of the FPs under different flow rate conditions was studied.At the end of life,the FPs activity in the core region(including active region,and upper and lower plenum regions)accounted for 77.3%,and that in the hot leg #1,main pump,hot leg #2,heat exchanger,and cold leg region accounted for 1.2%,16.15%,0.99%,2.5%,and 1.9%,respectively,of the total FPs in the primary loop under 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The proportion of FPs in the core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flow rate in the range of 2.24-22,400 cm^3 s^-1.The established analytical method and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can provide an important basis for radiation safety design of the primary loop,radioactive source management design,thermal-hydraulic safety analysis,and radiochemical analysis of FPs of 2 MW MS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lten salt reactor fission products radioactive source term Primary loop system Flow model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Natural Radioactivity Levels for Structural Material Us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utrino Detector
2
作者 Vladimir G. Zinovyev Anatolii P. Serebrov +5 位作者 Ivan A. Mitropolsky Yuriy E. Loginov Georgiy I. Shulyak Tatyana M. Tyukavina Sergey L. Sakharov Anatoly V. Chernyj 《World Journal of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5年第1期43-56,共14页
In this work, the evaluation of natural radioactivity and spontaneous fission rates was performed for 8 nuclides from the natural radioactive 238U, 235U and 232Th decay chains. For this purpose, three samples of struc... In this work, the evaluation of natural radioactivity and spontaneous fission rates was performed for 8 nuclides from the natural radioactive 238U, 235U and 232Th decay chains. For this purpose, three samples of structural materials of the neutrino detector, i.e. aluminum, titanium and glass were analyzed by gamma spectroscopy and by neutron activation analysis to quantify a specific radioactivity of the sample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is investigation, glass and aluminum samples have maximum values of the mean uranium concentrations 7.3(7) × 10-4% and 3.1(6) × 10-5%, respectively, while the lowest value for mean concentration of the uranium was found in titanium samples to be 4.7(3) × 10-6%. Aluminum sample had maximum values of the mean thorium concentrations, 2.5(8) × 10-3%, while the lowest value for mean concentration of the thorium was found in titanium samples to be 6.2(3) × 1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ONTANEOUS fission radioactive DECAY Chain Α-DECAY RADIONUCLIDE Branching Factor
下载PDF
放射性裂变产物由燃料芯块释放到一回路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景福庭 陈炳德 +1 位作者 杨洪润 吕焕文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9-82,共4页
采用PROFIP5程序分析燃料棒线功率密度、衰变常数和破口尺寸等对放射性裂变产物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燃料棒中心温度低于1000℃时,裂变产物的释放份额与燃料棒温度无关;当燃料棒中心温度高于1000℃时,燃料棒温度越高,裂变产物的释放... 采用PROFIP5程序分析燃料棒线功率密度、衰变常数和破口尺寸等对放射性裂变产物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燃料棒中心温度低于1000℃时,裂变产物的释放份额与燃料棒温度无关;当燃料棒中心温度高于1000℃时,燃料棒温度越高,裂变产物的释放份额越大;燃料棒线功率密度越高,衰变常数对释放份额的影响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裂变产物 燃料芯块 释放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阿齐山-雅满苏地区中-新生代构造隆升裂变径迹证据:兼论构造活动对核废选址场的意义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红旭 颜丹平 +8 位作者 何建国 陈峰 高洪雷 所世鑫 王勋 张晓 曹清艳 王永文 赵建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92,共12页
构造活动性是核废处置场评价的一项基本判别要素。文中通过对东天山阿齐山—雅满苏地区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及构造隆升剥蚀过程的模拟来评价核废处置场的构造活动性。结果表明阿齐山—雅满苏地区样品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集中分布在81.7~5... 构造活动性是核废处置场评价的一项基本判别要素。文中通过对东天山阿齐山—雅满苏地区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及构造隆升剥蚀过程的模拟来评价核废处置场的构造活动性。结果表明阿齐山—雅满苏地区样品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集中分布在81.7~51.4 Ma之间,反映出东天山地区晚白垩世—始新世存在一次明显的构造冷却事件,这与天山地区晚白垩世的抬升剥露事件相一致。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介于13.60±0.11~14.36±0.10μm之间,其长度标准差为0.98~1.22μm,显示该区磷灰石径迹形成后没有发生过明显的退火作用。根据地温梯度计算得到晚白垩世—始新世东天山阿齐山—雅满苏地区隆升剥蚀速率为270~580 m/Ma。现有地质资料及热史模拟结果表明,东天山阿齐山—雅满苏地区在晚白垩世—始新世(84~49Ma)期间经历了强烈的构造隆升—剥露事件,自始新世以后50 Ma以来,地壳处于稳定状态,新生代构造活动不明显,其活动强度明显有别于天山其他地段。东天山阿齐山—雅满苏地区现在的构造地貌基本继承了晚白垩世的特征,处于构造活动平稳期,符合核废处置场选址的构造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活动性 核废处置场 阿齐山-雅满苏地区 裂变径迹 隆升剥露
下载PDF
秦山Ⅰ期核电厂全厂断电事故源项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樊申 张应超 季松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53-558,共6页
利用MELCOR程序分析秦山Ⅰ期核电厂全厂断电事故进程中放射性裂变产物的行为,研究不同性质的裂变产物各自的释放、迁移和最终分布状况。同时计算了向环境释放的源项。这些数据可用于事故的厂外后果评价。
关键词 严重事故 全厂断电 放射性裂变产物 源项
下载PDF
船用堆大破口失水叠加全船断电严重事故源项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彦招 张帆 +1 位作者 赵新文 郑映峰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65-1571,共7页
以某船用压水堆为研究对象,采用MELCOR程序建立事故分析模型,研究大破口失水事故叠加全船断电严重事故下放射性裂变产物的行为,着重分析了惰性气体和CsI的释放、迁移、滞留特点及在堆舱内的分布。结果表明,83.12%惰性气体从堆芯释放出来... 以某船用压水堆为研究对象,采用MELCOR程序建立事故分析模型,研究大破口失水事故叠加全船断电严重事故下放射性裂变产物的行为,着重分析了惰性气体和CsI的释放、迁移、滞留特点及在堆舱内的分布。结果表明,83.12%惰性气体从堆芯释放出来,并主要存在于堆舱的气空间;83.08%的CsI从堆芯释放出来,其中,72.66%滞留在堆坑熔融物与一回路内,27.34%释放到堆舱内,并主要溶解于舱底水池中。本文分析结果可为舱室剂量评估、核应急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堆 大破口失水事故 裂变产物 源项
下载PDF
聚变-裂变混合堆安全性初探 被引量:3
7
作者 吴宜灿 黄群英 邱励俭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4-39,67,共7页
对聚变-裂变混合堆的安全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主要利用改进后的混合堆放射性程序FDKR对混合堆产生的核废物及放射性进行计算,并将结果与压水堆、高温气冷堆和液态金属冷却快中子增殖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混合堆与裂变动... 对聚变-裂变混合堆的安全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主要利用改进后的混合堆放射性程序FDKR对混合堆产生的核废物及放射性进行计算,并将结果与压水堆、高温气冷堆和液态金属冷却快中子增殖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混合堆与裂变动力堆相比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堆 放射性废物 安全
下载PDF
基于核试验监测数据的模拟γ能谱分析国际能力验证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世联 王军 +3 位作者 李奇 樊元庆 张新军 贾怀茂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31-1337,共7页
本文介绍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筹委会临时技术秘书处(PTS)组织的2003年度国际放射性核素实验室能力验证过程。PTS在真实核试验监测数据基础上,通过模拟产生了2003年度能力验证活动的参考γ能谱,能谱中添加了24种裂变产物、5种活... 本文介绍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筹委会临时技术秘书处(PTS)组织的2003年度国际放射性核素实验室能力验证过程。PTS在真实核试验监测数据基础上,通过模拟产生了2003年度能力验证活动的参考γ能谱,能谱中添加了24种裂变产物、5种活化产物和5种天然放射性核素。北京放射性核素实验室分析出了其中的27种核素,核素活度及其活度浓度分析结果与参考值在不确定度范围内一致。利用^(95)Zr和^(95)Nb活度比计算了核事件的零时,与参考值仅相差0.26 d。根据参考谱中裂变产物和活化产物信息,指出裂变产物应主要由^(238)U和^(239)Pu裂变产生,参考谱应源自真实核试验的监测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产物 活化产物 活度 零时 参考谱 模拟γ能谱分析 能力验证
下载PDF
核爆炸产物放射性衰变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沈姚崧 刘成安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03-109,共7页
核爆炸后产物放射性和毒性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是有关安全保障和环境保护的主要问题.利用新开发的数据库和程序对该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理论研究,给出了裂变产物的放射性活度、生物潜在危害因子和能量沉积等量的演化情况,列出了主要放射性... 核爆炸后产物放射性和毒性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是有关安全保障和环境保护的主要问题.利用新开发的数据库和程序对该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理论研究,给出了裂变产物的放射性活度、生物潜在危害因子和能量沉积等量的演化情况,列出了主要放射性核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 裂变产物 能量沉积 衰变过程 核爆炸
下载PDF
压水堆核电厂废液放射性计算程序配套核数据库的适用性评价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亮 黄凯 +3 位作者 李云召 叶远虑 王昆鹏 周林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84-991,共8页
PWR-GALE是美国核管会编制并使用的压水堆核电厂气液态流出物源项计算程序,现有的配套核数据库已有长达四十年之久未进行更新,无法确定是否能够满足先进压水堆的计算和审评需求,需要通过基于最新版本的核评价数据库制作新的配套数据库... PWR-GALE是美国核管会编制并使用的压水堆核电厂气液态流出物源项计算程序,现有的配套核数据库已有长达四十年之久未进行更新,无法确定是否能够满足先进压水堆的计算和审评需求,需要通过基于最新版本的核评价数据库制作新的配套数据库对其进行适用性的评价。因此,本文基于核评价数据库ENDF/B-VII.0,提取衰变子库中相关信息,根据直接裂变产额、衰变信息以及保留的裂变产物核素得到更新的沿衰变链归并的产额数据,通过中子学-燃耗耦合计算获得了更新的中子微观反应截面数据;并与现有的配套数据库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通过计算一系列面向不同机型的算例进行了整体的对比验证与分析。结果表明:现有的PWR-GALE配套核数据可以满足先进压水堆的计算和评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厂废液放射性计算 PWR-GALE 衰变数据 裂变产额数据 中子微观反应截面数据
下载PDF
秦山核电二期工程反应堆及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源项计算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传旭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73-77,共5页
介绍了秦山核电二期工程反应堆及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源项计算方法、程序和计算结果。该辐射源项用于确定核电站厂房、换料设备和设施屏蔽厚度及其辐射剂量场。
关键词 裂变产物 腐蚀产物 比活度 放射性浓度 γ射线源强
下载PDF
10MW高温气冷实验堆乏燃料元件贮存中放射性裂变产物的安全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肖宏伶 刘继国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57-361,共5页
高温气冷堆乏燃料元件的放射性裂变产物绝大部分滞留在燃料元件中。10MW高温气冷实验堆在设计寿命内将卸出约9万个乏燃料元件,其放射性裂变产物的活度高达1.9×1017Bq,因此正确实施乏燃料元件的贮存,减少放射性裂变产物向环境中... 高温气冷堆乏燃料元件的放射性裂变产物绝大部分滞留在燃料元件中。10MW高温气冷实验堆在设计寿命内将卸出约9万个乏燃料元件,其放射性裂变产物的活度高达1.9×1017Bq,因此正确实施乏燃料元件的贮存,减少放射性裂变产物向环境中释放和进行有效的屏蔽是极其重要的。本文根据乏燃料元件中放射性裂变产物的计算结果和德国高温气冷堆乏燃料元件贮存的经验.对我国10MW高温气冷堆乏燃料元件贮存中放射性裂变产物进行了安全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气冷堆 乏燃料元件 放射性裂变产物 贮存
下载PDF
次临界系统处理钚及高放锕系元素的概念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沈姚崧 刘成安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55-258,共4页
对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反应堆处理反应堆级钚和高放锕系废物进行了概念性设计的研究 .建立了以液态铋系合金金属为载热剂的次临界堆芯模型 ,利用 ADVBISON程序对该问题进行了数值计算 ,得到了满意的中子学。
关键词 加速器驱动 放射性活度 潜在生物危害因子 裂变产物 燃耗
下载PDF
高放废物嬗变研究发展及前景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永伟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68-273,共6页
高放废物的处置关系到核能的发展和环境保护。分离与嬗变作为高放废物处置的可能途径之一,在世界上已有近30年的研究发展历史,目前,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本文分别介绍了利用轻水堆、液态金属燃料堆、聚变堆(聚变-裂变混合堆)以及... 高放废物的处置关系到核能的发展和环境保护。分离与嬗变作为高放废物处置的可能途径之一,在世界上已有近30年的研究发展历史,目前,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本文分别介绍了利用轻水堆、液态金属燃料堆、聚变堆(聚变-裂变混合堆)以及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系统嬗变高放废物的原理、研究发展及前景。为我国开展高放废物值变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放废物 嬗变 轻水堆 液态金属燃料堆 混合堆
下载PDF
用于放射性束流实验的低气压二维位置灵敏多丝正比室
15
作者 张保国 文万信 +10 位作者 魏智勇 张金霞 风莹 谭继廉 靳根明 肖志刚 王宏伟 吴和宇 李组玉 王素芳 胡荣江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59-462,共4页
为在放射性束流线上进行核反应研究而研制了灵敏面积为50mm×50mm的二维位置灵敏的低气压多丝正比室。低气压多丝正比室为穿透式,在真空中使用,工作气压为800Pa,透射性好,不干扰束流。放射性束流在束测试结果表明:它的x、y方向的位... 为在放射性束流线上进行核反应研究而研制了灵敏面积为50mm×50mm的二维位置灵敏的低气压多丝正比室。低气压多丝正比室为穿透式,在真空中使用,工作气压为800Pa,透射性好,不干扰束流。放射性束流在束测试结果表明:它的x、y方向的位置双径迹分辨为1mm;对30~40MeV的低Z放射性束的探测效率大于80%,适用于中能次级束实验中入射束的定位和反应中产生的带电粒子出射角度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束流 二维 径迹 透射 核反应 工作气压 穿透 灵敏 实验 多丝正比室
下载PDF
用裂变径迹长度分布模拟地层剥蚀量和热史 被引量:27
16
作者 周礼成 冯石 +1 位作者 王世成 康铁笙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6-34,共9页
选用澳大利亚扇形模型为磷灰石裂变径迹退火定量模型,依据等价时间原理处理裂变径迹的变温退火,用高斯密度函数逼近足够短时间内生成的一组裂变径迹之长度分布,通过地史上连续生成的各组裂变径迹长度分布叠加,来实现沿一定热史路径... 选用澳大利亚扇形模型为磷灰石裂变径迹退火定量模型,依据等价时间原理处理裂变径迹的变温退火,用高斯密度函数逼近足够短时间内生成的一组裂变径迹之长度分布,通过地史上连续生成的各组裂变径迹长度分布叠加,来实现沿一定热史路径的裂变径迹长度分布模拟。将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分布模拟与地史热史模拟结合,用二维最优化方法求地层剥蚀量和热流因子,由此实现地史、热流史及地温史等的系统模拟,其热流史的计算采用从今到古的分段逐步线性模拟方法。本文中提出的数值模拟方法在临清坳陷丘3井进行了应用,模拟结果较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 剥蚀量 油气勘探 地热 地层
下载PDF
核热推进反应堆外环境辐射场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温永江 王成龙 +3 位作者 张大林 秋穗正 苏光辉 田文喜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662-2669,共8页
核热推进反应堆因其独特的优点渐渐受到人们重视,但其不具有完善的辐射屏蔽措施,会在运行后对外界环境造成大量的辐射,有必要对其辐射特性进行研究。本文针对美国“冥王星”TORYⅡ-C反应堆运行后产生的放射性裂变产物造成的辐射进行研究... 核热推进反应堆因其独特的优点渐渐受到人们重视,但其不具有完善的辐射屏蔽措施,会在运行后对外界环境造成大量的辐射,有必要对其辐射特性进行研究。本文针对美国“冥王星”TORYⅡ-C反应堆运行后产生的放射性裂变产物造成的辐射进行研究,采用点核积分算法计算得到该种反应堆满功率运行10 h后的剂量当量率分布。计算结果表明,TORYⅡ-C屏蔽层外表面剂量当量率最大可达到67.185 Sv/h,其中尾部的剂量率最高,侧面剂量率最低。TORYⅡ-C运行后会产生大量辐射物质,必须加装辐射屏蔽设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热推进反应堆 裂变产物 放射性源项 辐射
下载PDF
无机离子交换剂去除放射性废水中^(137)Cs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松平 王晓伟 杜志辉 《核安全》 2014年第1期71-77,共7页
无机离子交换剂凭借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及其在去除放射性废水中137Cs的突出表现,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概述了硅铝酸盐、杂多酸盐、亚铁氰化物、不溶性多价金属酸性盐、不溶性多价金属水合氧化物、钛硅酸盐等不同类型无机离子交换剂... 无机离子交换剂凭借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及其在去除放射性废水中137Cs的突出表现,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概述了硅铝酸盐、杂多酸盐、亚铁氰化物、不溶性多价金属酸性盐、不溶性多价金属水合氧化物、钛硅酸盐等不同类型无机离子交换剂去除放射性废水中137Cs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无机离子交换剂去除放射性废水中137Cs的典型应用,以期为我国放射性废水的处理及处置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离子交换剂 放射性废水 137Cs 裂变产物
下载PDF
E_p≤300MeV质子-铅核核反应微观截面的理论计算
19
作者 周锦锋 孙秀泉 申庆彪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75-281,共7页
对5—300 MeV 能区质子与天然铅的各种反应截面进行了计算,在符合多种实验数据的基础上,预言了长寿命放射性核的累积产生截面及其随质子入射能量的变化和中子多重数。在分析实验数据的基础上,给出了中能质子引发天然铅核裂变... 对5—300 MeV 能区质子与天然铅的各种反应截面进行了计算,在符合多种实验数据的基础上,预言了长寿命放射性核的累积产生截面及其随质子入射能量的变化和中子多重数。在分析实验数据的基础上,给出了中能质子引发天然铅核裂变质量分布的经验公式,计算了电荷分布,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洁净核能系统 质子引发裂变 微观截面 计算参数
下载PDF
事故工况下核电厂安全壳内放射性气溶胶电荷分布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晓晖 孙婧 +3 位作者 王辉 陈巧艳 李精精 龚培礼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67-73,共7页
核电厂发生严重事故后,在安全壳内形成大量的放射性裂变产物气溶胶。由于核电厂气溶胶放射性这一特殊性,放射性核素的衰变过程及衰变粒子与周围介质的相互作用过程会使得气溶胶粒子带电。同种电荷及不同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影响... 核电厂发生严重事故后,在安全壳内形成大量的放射性裂变产物气溶胶。由于核电厂气溶胶放射性这一特殊性,放射性核素的衰变过程及衰变粒子与周围介质的相互作用过程会使得气溶胶粒子带电。同种电荷及不同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影响气溶胶粒子的输运过程。然而,目前的核电厂源项评估过程中忽略了电荷对气溶胶输运过程的影响。考虑到放射性气溶胶所带电荷量及电荷分布是后续实验研究电荷对气溶胶输运影响的基础,本文研究了放射性气溶胶的放电机理,编写电荷分布及电荷量求解程序,并对计算过程进行了实验验证,最终得到了典型核电厂严重事故工况下安全壳内气溶胶所带的电荷量及电荷分布。结果表明:在核电厂事故条件下安全壳内的气溶胶整体带负电荷;对于典型粒径的气溶胶(0.1,5)μm,对应的电荷区间为(0,-25);电荷量随粒径的增大而增加;气溶胶粒子电荷呈正态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裂变产物 气溶胶 电荷分布 严重事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