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ability issues of the continuous welded rail track on the concrete sleepers on the curves with radius R ≤ 300 m
1
作者 Victor Vasylevich Rybkin Nicolai Petrovich Nastechik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13年第5期654-658,共5页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benefits of installing continuous welded rail (CWR) track on sharp (radius≤300 m) railway curves. A new form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sleepers developed by the V...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benefits of installing continuous welded rail (CWR) track on sharp (radius≤300 m) railway curves. A new form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sleepers developed by the V. Lazaryan Dniprope- trovsk National University of Railway Transport is shown to improve the lateral shift resistance of CWR track in sharp curves and the use of anchor sleepers on tangents is shown to make it possible to lower the fastening temperature of the CWR track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rail lifesp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inuous welded rail (CWR) track track configuration STABILITY sharp curves anchor sleepers
下载PDF
捣固车道岔区起道作业效果提升方法
2
作者 马占川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38,共5页
国内主流08-475型道岔捣固车在重型道岔捣固作业中存在起道力不足、起道后轨枕横向水平精度难以保证等问题。本文通过仿真计算分析了曲股第三轨起道点距直股第一轨、第二轨起道点的距离对道岔区起道能力及起道后轨枕横向水平精度的影响... 国内主流08-475型道岔捣固车在重型道岔捣固作业中存在起道力不足、起道后轨枕横向水平精度难以保证等问题。本文通过仿真计算分析了曲股第三轨起道点距直股第一轨、第二轨起道点的距离对道岔区起道能力及起道后轨枕横向水平精度的影响,起道点与后转向架中心的间距对起道效果的影响,起道后轨枕横向水平偏差对捣固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将曲股第三轨起道点距直股第一轨、第二轨起道点的距离由3根轨枕宽度调整至1根轨枕宽度,能有效提升捣固车起道能力和轨枕横向水平精度;增大起道点与后转向架中心的间距能有效提升起道能力;起道后轨枕横向水平偏差越大,捣固作业后枕下区域道床密实度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道岔 道岔捣固车 起拨道装置 数值模拟 起道能力 轨枕横向水平精度
下载PDF
市域快轨梯形轨枕无砟轨道在线实测及分析
3
作者 申琼玉 韩冬东 +2 位作者 董振升 俞泉瑜 徐飞虎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19,共6页
总结分析2023年在国家铁道试验中心环行线完成的最高时速220km/h条件下,市域快轨梯形轨枕无砟轨道相对于普通有砟轨道的安全性、平稳性及减振效果等测试方案及测试结果。测试列车为8辆编组CRH380AJ综合检测车,测试指标包括:脱轨系数、... 总结分析2023年在国家铁道试验中心环行线完成的最高时速220km/h条件下,市域快轨梯形轨枕无砟轨道相对于普通有砟轨道的安全性、平稳性及减振效果等测试方案及测试结果。测试列车为8辆编组CRH380AJ综合检测车,测试指标包括: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轮轴横向力等安全性及稳定性指标,钢轨及轨枕垂、横向动态位移等变形指标,钢轨垂、横向振动加速度等振动特性指标,以及距线路中心线3.5 m处路基表面的减振效果等。测试结果表明:市域快轨梯形轨枕无砟轨道的各项指标均低于相关规范标准限值,且与有砟轨道相近,表明市域快轨梯形轨枕在安全性、稳定性及钢轨振动特性方面可满足220 km/h速度级应用要求;市域快轨梯形轨枕无砟轨道相对于普通有砟轨道的减振效果按不同计权方式分别为3.3~5.1 dB、4.4~6.8 dB。本次测试成果可为市域快轨及城际铁路轨道减振技术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快轨 梯形轨枕 安全性 稳定性 减振效果
下载PDF
再生复合轨枕有砟轨道疲劳试验
4
作者 徐铁华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2024年第1期29-32,共4页
为探究再生复合轨枕有砟轨道的疲劳特性,建立了有砟轨道结构足尺模型,开展疲劳试验,测试并分析了不同荷载循环次数下的钢轨-轨枕相对位移、轨距、轨枕-道床垂向相对位移和道床下沉量等参数及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所测试的参数均随... 为探究再生复合轨枕有砟轨道的疲劳特性,建立了有砟轨道结构足尺模型,开展疲劳试验,测试并分析了不同荷载循环次数下的钢轨-轨枕相对位移、轨距、轨枕-道床垂向相对位移和道床下沉量等参数及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所测试的参数均随荷载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变化,当荷载循环次数达到150万次后趋于稳定;再生复合轨枕具有良好的弹性,减小了道床下沉量;再生复合轨枕有砟轨道300万次疲劳荷载后仍能保持良好的轨道状态,具有良好的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复合轨枕 疲劳性能 有砟轨道 足尺模型 钢轨 轨枕 道床
下载PDF
中等减振梯形轨枕轨道结构关键设计参数
5
作者 黄国庆 孙魁 +2 位作者 陈虹兵 刘文武 冯青松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51,共5页
为研究中等减振梯形轨枕轨道的动力学特性,采用直接刚度法建立了车辆-梯形轨枕轨道-隧道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减振垫垂向静刚度和梯形轨枕厚度对钢轨、轨枕和隧道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减振垫静刚度在15~30 kN/mm时,减振效... 为研究中等减振梯形轨枕轨道的动力学特性,采用直接刚度法建立了车辆-梯形轨枕轨道-隧道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减振垫垂向静刚度和梯形轨枕厚度对钢轨、轨枕和隧道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减振垫静刚度在15~30 kN/mm时,减振效果均达到了中等减振要求,梯形轨枕减振垫的垂向静刚度可以根据环境敏感点的具体振动超标量进行选取;与普通整体道床相比,当梯形轨枕的板中减振垫垂向静刚度为25 kN/mm时,梯形轨枕在40 Hz以上的频率范围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增加梯形轨枕厚度可以降低钢轨和轨枕的垂向位移,并通过增加参振质量的方式提高减振性能;当梯形轨枕厚度从0.15 m增至0.35 m时,钢轨垂向位移、轨枕垂向位移和隧道垂向加速度减小幅度达7.73%、和6.82%和18.18%;中等减振梯形轨枕轨道与普通整体道床衔接时,需要在梯形轨枕铺设段设置3块5.8 m过渡梯形轨枕,过渡梯形轨枕的减振垫静刚度应优先按照三级刚度过渡方案进行选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形轨枕轨道 减振垫刚度 轨枕厚度 轨道过渡段 钢轨挠度变化率
下载PDF
EFFECT OF DISCRETE SUPPORTS OF RAIL ON INITIATION AND EVOLUTION OF RAIL CORRUGATION 被引量:8
6
作者 JinXuesong WangKaiyun WenZefeng ZhangWeihua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5年第1期37-41,共5页
The effect of discrete support of rail on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railcorrugation is primarily investigated with numerical method in the situation of wheelset curvingsteadily and repeatedly. In the numerical an... The effect of discrete support of rail on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railcorrugation is primarily investigated with numerical method in the situation of wheelset curvingsteadily and repeatedly. In the numerical analysis of corrugation it is considered that acombination of Kalker's rolling contact theory with non-Hertzian to be modified, a linear frictionalwork model and a vertical dynamics model of railway vehicle coupled with a curved track. And theuneven support stiffness of rail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due to discrete sleeper support and thedifferent running speed of the wheelset a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he damage on the runningsurface of rail, concerning rail corrugation formation, is restricted to wear mechanism of railmaterial. The numerical results obtained indicate that the discrete supports of rail by sleepers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corrug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non-zero andstable creepages of wheelset and tra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il corrugation sleeper bay Vibration Rolling contact Frictional work Dynamics
下载PDF
短轨枕区段钢轨吸振器对钢轨波磨抑制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崔晓璐 徐晓天 +2 位作者 文孝霞 吕东 汤金伟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9-156,共8页
钢轨波磨是地铁轨道中最显著的损伤问题之一,迄今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其中钢轨吸振器对钢轨波磨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但其抑制机理尚不明确。根据重庆地铁1号线双碑—石井坡区间的现场调研结果,建立了短轨枕支撑小半径曲线的车辆-轨道系统... 钢轨波磨是地铁轨道中最显著的损伤问题之一,迄今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其中钢轨吸振器对钢轨波磨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但其抑制机理尚不明确。根据重庆地铁1号线双碑—石井坡区间的现场调研结果,建立了短轨枕支撑小半径曲线的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地铁车辆通过小半径曲线区段的动力学特性;结合现场测试和动力学分析结果,基于轮轨系统摩擦自激振动诱导钢轨波磨的观点,建立了轮对-钢轨-吸振器系统的有限元模型;采用复特征值法和瞬时动态法从频域和时域角度分析了钢轨吸振器对钢轨波磨的抑制机理,对比了轨底吸振器和轨腰吸振器的抑制作用,分析了钢轨吸振器关键参数对钢轨波磨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显示:钢轨吸振器能有效抑制轮轨系统的摩擦自激振动,进而抑制钢轨波磨的产生与发展,轨底吸振器与轨腰吸振器对钢轨波磨的抑制效果相近;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了钢轨吸振器的质量比和连接刚度能降低轮对-钢轨-吸振器系统发生摩擦自激振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钢轨波磨 摩擦自激振动 钢轨吸振器 短轨枕 抑制机理
下载PDF
米轨铁路混凝土轨枕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梁淑娟 《工程质量》 2023年第4期86-89,共4页
当前世界范围既有米轨铁路大部分仍沿用较为落后的设施,既有设备陈旧老化,总体水平难以满足现代化运营要求,亟需更新改造。米轨铁路尚无能够适应18 t轴重及43 kg/m钢轨的混凝土轨枕,为有效解决线路用枕需求,采用我国预应力混凝土轨枕设... 当前世界范围既有米轨铁路大部分仍沿用较为落后的设施,既有设备陈旧老化,总体水平难以满足现代化运营要求,亟需更新改造。米轨铁路尚无能够适应18 t轴重及43 kg/m钢轨的混凝土轨枕,为有效解决线路用枕需求,采用我国预应力混凝土轨枕设计方法,计算分析轨枕设计荷载,确定了轨枕设计方案。同时开展静载抗裂及疲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米轨轨枕能够满足检验标准要求,且有一定安全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轨铁路 43 kg/m钢轨 混凝土轨枕 设计研究
下载PDF
地铁轨底坡超差对钢轨磨耗的影响及调整设计
9
作者 周光辉 赵磊 +3 位作者 方树薇 蔡小培 郭建平 郑瑞武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3-99,共7页
针对地铁短枕式整体道床曲线段出现的钢轨伤损、轨底坡超差、钢轨异常波磨、车内噪声超标等问题,从调整轨道几何形位、恢复轮轨正常接触状态角度出发,开展轨底坡调整设计研究,制定线路线型优化精调改造方案。首先,开展曲线段短枕式整体... 针对地铁短枕式整体道床曲线段出现的钢轨伤损、轨底坡超差、钢轨异常波磨、车内噪声超标等问题,从调整轨道几何形位、恢复轮轨正常接触状态角度出发,开展轨底坡调整设计研究,制定线路线型优化精调改造方案。首先,开展曲线段短枕式整体道床轨底坡超差测试,结果表明超差率超过95%。其次,通过建立车辆-轨道动力学模型,分析轨底坡对轮轨接触关系及对钢轨磨耗的影响,根据线路轨底坡超差分布情况,开展轨底坡调整和高密度聚乙烯轨下调坡垫板设计研究。最后,通过“调参数、保稳定”方法增大曲线范围扣件横向刚度,并调正轨底坡,轮轨接触及轨道横向刚度显著改善。轨底坡调整前后,钢轨、道床、隧道壁振动加速度均有所下降,光带趋中改善,钢轨横向位移峰值特征值降低20.51%,隧道壁振级降低4.8 dB,车内噪声在630 Hz主频段降低9.52 dB(A),等效声压级降低6.74 dB(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短枕式整体道床 轨底坡超差 轮轨接触关系 钢轨磨耗 轨下调坡垫板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盾构隧道内3种典型减振轨道性能比较 被引量:4
10
作者 宫寅 《铁道勘察》 2023年第2期131-136,共6页
隔离式减振垫浮置板道床、梯形轨枕道床及橡胶弹簧浮置板道床是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常用的3种减振道床,为全面对比其性能差异,依托国内某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选取相同的车型、盾构隧道、供电制式,以及基本相同的车速、线路平面曲线、线路纵... 隔离式减振垫浮置板道床、梯形轨枕道床及橡胶弹簧浮置板道床是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常用的3种减振道床,为全面对比其性能差异,依托国内某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选取相同的车型、盾构隧道、供电制式,以及基本相同的车速、线路平面曲线、线路纵向坡度条件,从道床方案、模态、共振情况、安全性、减振效果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并对道床施工工艺及施工注意事项进行总结。研究表明,地铁B型车以90~100 km/h速度通过内径5900 mm盾构3种类型减振轨道时,均不会引起共振;行车安全性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隔离式减振垫浮置板道床和梯形轨枕道床均满足>8 dB的减振要求,橡胶弹簧浮置板道床满足>12 dB的减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盾构隧道 梯形轨枕 隔离式减振垫 橡胶弹簧浮置板
下载PDF
组合型轨道梁结构在码头中的应用
11
作者 何元瑭 金泰赛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7-91,115,共6页
以阳江某重力式码头后轨道基础为工程实例,通过对常用轨道基础结构的分析论述,提出一种组合型轨道梁结构,解决轨道式起重机重载作用下,弹性地基梁使用期沉降调节难度大的问题。基于文克尔假设,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对地基梁、钢轨... 以阳江某重力式码头后轨道基础为工程实例,通过对常用轨道基础结构的分析论述,提出一种组合型轨道梁结构,解决轨道式起重机重载作用下,弹性地基梁使用期沉降调节难度大的问题。基于文克尔假设,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对地基梁、钢轨、轨枕等进行计算分析,结果满足工程使用要求。组合型轨道梁结构设计合理,与常规方案对比,其结构综合性能优、经济性能较好。组合型轨道梁结构的应用研究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式码头 轨道梁 弹性地基梁 轨枕
下载PDF
高速铁路线路设备大修技术实施方案
12
作者 于洋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6-29,共4页
通过调研高速铁路线路设备服役现状及现有大修实施方案,针对钢轨、扣件、道岔、轨枕等高速铁路主要线路设备,提出了高速铁路线路设备大修周期、大修技术及实施方案。建议高速铁路钢轨大修周期为累计通过总质量100 Mt或服役时间28年,500 ... 通过调研高速铁路线路设备服役现状及现有大修实施方案,针对钢轨、扣件、道岔、轨枕等高速铁路主要线路设备,提出了高速铁路线路设备大修周期、大修技术及实施方案。建议高速铁路钢轨大修周期为累计通过总质量100 Mt或服役时间28年,500 m以上长距离连续大修换轨使用一体化换轨技术方案,500 m及以下短距离或间断性换轨维修使用插入焊换轨技术方案;扣件弹条与同区段钢轨大修周期保持一致,扣件系统大修更换技术包括五种工况,针对每种工况提出了具体实施方案;道岔分工况设置大修周期,有更换道岔侧股钢轨件、成组更换道岔弹性铁垫板、成组更换道岔钢轨件及联结零件、成组更换道岔及岔枕四种大修方案;高速铁路有砟轨道轨枕大修采用大列换枕技术,当累计通过总质量200 Mt或服役40年时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大修方案 大修周期 钢轨 扣件 道岔 混凝土轨枕
下载PDF
非对称轨枕空吊对钢轨力学行为影响规律研究
13
作者 牛留斌 杨静静 +3 位作者 刘丙强 杨飞 张志川 王琰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7-79,共13页
为研究非对称轨枕空吊激励下的轮轨力学行为,以我国典型有砟线路和服役车辆为参数建立轮轨动力学模型,采用基于Winker弹性地基假设的钢轨挠曲位移解析解验证模型输出的可靠性,并模拟分析车辆以运行速度200 km·h-1通过1~3根非对称... 为研究非对称轨枕空吊激励下的轮轨力学行为,以我国典型有砟线路和服役车辆为参数建立轮轨动力学模型,采用基于Winker弹性地基假设的钢轨挠曲位移解析解验证模型输出的可靠性,并模拟分析车辆以运行速度200 km·h-1通过1~3根非对称空吊的轨枕时轮轨垂向力及钢轨最大挠曲位移与空吊量之间的映射关系。结果表明:各计算工况中均存在临界空吊量,空吊量小于临界空吊量时钢轨最大挠曲位移随着空吊量的增大而增加,增加的幅度与空吊轨枕的个数相关,而大于临界空吊量时钢轨最大挠曲位移和轮轨垂向力趋于稳定;非对称空吊因左右股轨下基础等效支承刚度差异而造成轮对增载或减载现象,1~3根单侧空吊时最大轮重减载率分别约为9.54%,20.3%和28.2%,双侧空吊时轮重减载量减小,但钢轨最大挠曲位移增大。研究结果可为轨枕空吊区轮轨力学行为及轨道不平顺动静态差异分析和病害检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枕空吊 轮轨动力学 钢轨挠曲位移 轮轨垂向力 轨道不平顺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工程拆解设计方案研究
14
作者 胡志鹏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4-109,共6页
目的:受建设规划和建设时序的影响,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在运营远期需要拆解。轨道工程的整体道床一旦浇筑后难以整改,这是轨道拆解的重点和难点。为确保线路拆解的可行性和高效性,在前期设计阶段需优化轨道配置,并预先设计合理的拆解... 目的:受建设规划和建设时序的影响,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在运营远期需要拆解。轨道工程的整体道床一旦浇筑后难以整改,这是轨道拆解的重点和难点。为确保线路拆解的可行性和高效性,在前期设计阶段需优化轨道配置,并预先设计合理的拆解方案。方法:以某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的区间轨道工程拆解为例,在介绍该线拆解前后线路走向的基础上,对该线轨道拆解的重点及难点进行分析。对该拆解工程的2个备选方案(树脂枕道床方案及预制板道床方案)进行深入研究,对各方案的具体拆解措施、拆解范围、拆解过程及拆解时间等方面进行了重点分析,并对2个备选方案进行比选,得到推荐方案。结果及结论:推荐采用树脂枕(推荐采用一体化树脂枕)道床方案。该方案既可实现前期运营阶段的超高需求,又可具备后期拆解的超高调整要求,还可减小拆除工程量,缩短拆解时间,减小线路中断运营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轨道拆解 树脂枕道床 预制板道床
下载PDF
重载铁路18号道岔聚氨酯固化道床力学特性
15
作者 郄录朝 王润丰 +2 位作者 王启好 徐旸 蔡小培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8-32,共5页
针对重载铁路道岔区枕下道床受力及轨下道床位移不均匀的问题,基于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方法,建立列车-道岔-路基模型,在全固化断面及轨下梯形固化断面道床的基础上,根据道岔区道床各位置的受力分布,提出了一种新的聚氨酯固化形式。对比... 针对重载铁路道岔区枕下道床受力及轨下道床位移不均匀的问题,基于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方法,建立列车-道岔-路基模型,在全固化断面及轨下梯形固化断面道床的基础上,根据道岔区道床各位置的受力分布,提出了一种新的聚氨酯固化形式。对比分析列车直向和侧向过岔工况下,采用三种固化道床及碎石道床时道岔区关键断面的枕下道床应力和左右侧轨下道床位移差。根据各区域枕下道床受力特性,转辙部分采用轨下梯形断面固化方式,连接部分采用全断面固化方式,辙叉部分采用全断面多级固化设计。结果表明:设计的聚氨酯固化道床应力分布更均匀,左右侧轨下位移差较小;对辙叉区改善最显著,与碎石道床相比,直向与侧向过岔时道床应力分别降低41.11%、39.57%,左右侧轨下道床位移差分别降低28.43%、90.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聚氨酯固化道床 数值计算 18号道岔 枕下道床应力 轨下道床位移
下载PDF
钢轨横向不均匀支撑刚度对钢轨波磨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金学松 王开云 +1 位作者 温泽峰 李成辉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37-749,共13页
建立了钢轨波浪形磨损计算模型,模型中考虑车辆轨道垂向横向耦合动力学行为、轮轨三维滚动接触力学行为和轮轨材料摩擦磨损的循环相互作用关系.发展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并用1:1试验装置验证了理论模型.详细分析了实际线路上由轨枕离散支... 建立了钢轨波浪形磨损计算模型,模型中考虑车辆轨道垂向横向耦合动力学行为、轮轨三维滚动接触力学行为和轮轨材料摩擦磨损的循环相互作用关系.发展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并用1:1试验装置验证了理论模型.详细分析了实际线路上由轨枕离散支撑导致的钢轨横向不均匀刚度和不同行车速度对曲线钢轨接触表面不均匀磨损的影响.通过数值分析可知: (1)列车通过曲线钢轨时,轨枕离散支撑导致的钢轨横向不均匀刚度易引发曲线钢轨波磨的形成和发展; (2)这类钢轨波磨具有与轨枕间距几乎相等的波长和28—35mm的短波长,这个短波长不均匀磨损主要是由轮轨高频接触振动引起; (3)同一个转向架4个车轮作用下形成的钢轨波磨最大深度波谷的分布是不同的; (4)改变过车速度不能有效地抑制轨枕离散支撑导致的钢轨波磨形成和发展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波磨 轨枕间距 滚动接触力学 接触振动 材料磨损 动力学
下载PDF
基于轨道振动理论的梯形轨枕轨道钢轨波磨研究 被引量:25
17
作者 李霞 李伟 +2 位作者 申莹莹 温泽峰 金学松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121-128,共8页
研究半径为350 m梯形轨枕曲线轨道上波磨的成因。借助于现场观察和测量,获得波磨的特征参数。调查区段车辆运行速度在35 km/h左右,该波磨的主波长为60~100 mm,其通过频率为110~180 Hz;次波长为30 mm,其通过频率为324Hz。结合轨道结构振... 研究半径为350 m梯形轨枕曲线轨道上波磨的成因。借助于现场观察和测量,获得波磨的特征参数。调查区段车辆运行速度在35 km/h左右,该波磨的主波长为60~100 mm,其通过频率为110~180 Hz;次波长为30 mm,其通过频率为324Hz。结合轨道结构振动理论对波磨成因进行预测分析。根据结构特征建立梯形轨枕轨道三维有限元实体模型,利用此模型分析轨道结构的固有特性与波磨通过频率的内在联系,对波磨的成因做出初步解释,利用该模型计算分析白噪声激励下轨道结构的频响特性,进一步揭示波磨形成的机理。将理论计算结果与现场测试数据比较,两者相吻合。研究表明,车辆通过梯形轨枕轨道时,容易引起钢轨相对于轨枕的垂横向弯曲振动,从而加剧轮轨粘滑振动,加速了该轨道曲线段波磨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形轨枕 钢轨波磨 共振 频率 振动
下载PDF
普通短轨枕轨道结构钢轨波磨初步研究 被引量:22
18
作者 李霞 李伟 +3 位作者 温泽峰 金学松 王衡禹 吴磊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9-115,共7页
研究某地铁普通短轨枕轨道结构小半径曲线上125~160 mm波长波磨形成机理。通过现场调查和试验测试,并结合轨道结构动力学理论对波磨形成机理进行预测分析;建立该轨道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轨道结构的模态振型以及频响特... 研究某地铁普通短轨枕轨道结构小半径曲线上125~160 mm波长波磨形成机理。通过现场调查和试验测试,并结合轨道结构动力学理论对波磨形成机理进行预测分析;建立该轨道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轨道结构的模态振型以及频响特性,并总结出该轨道结构的动态特性与钢轨波磨的关系。其中,频响分析时探讨簧下质量对轨道结构响应以及波磨成因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与现场测试结果相吻合。研究发现该轨道结构60~80 Hz的振动是125~160 mm波长波磨形成的根本原因。由于该结构的轨枕直接嵌入轨道板中形成整体,轨道结构隔振性能差,车辆通过该轨道结构时极易发生钢轨和道床板一起相对地基的垂向弯曲振动,从而导致了125~160 mm波长波磨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短轨枕 波磨 钢轨 轨道板
下载PDF
套靴轨枕轨道钢轨波磨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霞 李伟 +3 位作者 吴磊 王衡禹 温泽峰 金学松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0-85,共6页
研究某地铁套靴轨枕轨道结构小半径曲线波磨形成机理。通过现场调查和试验测试,了解波磨的基本特征,结合轨道结构动力学理论对波磨形成机理进行预测分析;建立车辆簧下质量与套靴轨枕轨道耦合作用的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轨... 研究某地铁套靴轨枕轨道结构小半径曲线波磨形成机理。通过现场调查和试验测试,了解波磨的基本特征,结合轨道结构动力学理论对波磨形成机理进行预测分析;建立车辆簧下质量与套靴轨枕轨道耦合作用的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轨道结构的模态振型和共振频率与波磨的关系,给出波磨形成机理的初步解释,并探讨簧下质量对轨道结构响应以及波磨成因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与现场测试结果相吻合。研究发现,车辆通过该轨道时,钢轨连同套靴轨枕一起相对轨道板的垂向弯曲振动容易被激发,是50mm波长波磨形成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靴轨枕 波磨 钢轨 共振 簧下质量
下载PDF
曲线钢轨初始波磨形成的机理分析 被引量:34
20
作者 金学松 温泽峰 肖新标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15,共9页
利用数值方法分析钢轨离散支撑引发曲线钢轨初始波浪形磨损形成的机理。建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轮轨滚动接触理论模型和轮轨界面材料摩擦磨损模型为一体的钢轨磨耗型波浪形磨损计算模型。考虑半个车辆模型和有限计算长度的轨道模... 利用数值方法分析钢轨离散支撑引发曲线钢轨初始波浪形磨损形成的机理。建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轮轨滚动接触理论模型和轮轨界面材料摩擦磨损模型为一体的钢轨磨耗型波浪形磨损计算模型。考虑半个车辆模型和有限计算长度的轨道模型,利用Hertz非线性接触弹簧和沈志云-Hydrick-Elkills非线性蠕滑理论耦合车辆和轨道的计算模型来计算轮轨的法向载荷和切向载荷。通过车辆过曲线动力学分析,确定轮轨的瞬时接触位置、法向载荷、蠕滑率等。根据修改的Kalker三维滚动接触理论计算轮轨滚动接触力学行为,再利用轮轨材料摩擦磨损模型计算钢轨的磨损量。对曲线两端的缓和曲线和圆曲线的初始波磨形成过程作详细分析,并对波动频率也作了调查。数值结果显示,同一个转向架4个车轮引起的磨损波长和波深是不同的:不同曲线位置初始波磨的波深和波长也有区别:波磨的频率和轮轨接触振动密切相关;波磨的频率不仅包含轨枕的通过频率,也包含轨道被激发的更高振动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线轨道 钢轨波磨 波长 轨枕 车辆/轨道动力学 滚动接触力学 摩擦磨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